关于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宋苏轼描写茶花的诗句
《山茶》是一首苏轼描述茶花的诗,也是描写山茶花的名诗。
宋 苏轼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
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
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描写茶花的诗
山茶花
唐 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红山茶
明 沈周
老叶经寒壮岁华,猩红点点雪中葩。
愿希葵藿倾忠胆,岂是争妍富贵家。
山茶花
清 段琦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山茶花
担当和尚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描写茶花的好句
1、娇嫩欲滴、美丽动人、美丽芬芳、香气怡人、香气扑鼻、朴素典雅
2、山茶花的花瓣层层叠叠,柔软而有弹性,花瓣里缀满了许多金黄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这新生命的种子。我最喜欢那朵粉红色的山茶花,它的色彩犹如天边的朝霞,不是很鲜艳,却能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3、光秃秃的桃树上,开出了一簇簇的桃花,那桃花白中泛出了一片片淡淡的粉红,美极了,同时,它也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4、流连在花的海洋里,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茶花,穿着玫瑰色的衣裳,站在阳光中,微风吹拂着满树的鲜花,我也在翩翩起舞,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的站在那儿,小鸟从头上飞过,叽喳喳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蝴蝶在花丛中飞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5、山茶花的红,那是怎样的红啊!像*那样明艳耀眼。那金黄色的,仿佛像刚刚升起的太阳那样光芒四射,带着金黄的色彩,又带着阳光。紫色的呢?那是刚刚采摘的带着露珠的紫葡萄那样晶莹透明。真是太美了。山茶花的姿态也很美,个个都把花茎竖的直直的,花朵抬的高高的,每一朵花都显得是那么神采奕奕,意气风发。
6、一朵朵红通通的花朵在茂密的叶子中间冒出来,鲜艳欲滴、争奇斗艳,有的花瓣全开了只见5、6片像心形状的花瓣全部绽开,露出嫩黄色的花蕊,黄色的花蕊围着一根长长的管状花蕊。盛开的花朵像一张美丽的笑脸,又像一个人小喇叭仿佛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像一个个椭圆型的小橄榄,它害羞的露出它的粉红色的半边脸,仿佛在探听春的秘密,真是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7、山茶花的花蕊是橙色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茶花很娇嫩,但也很顽强。很长时间不浇水,它还能顽强地生长着。
8、看!那绽放着笑脸的山茶花。几十片心形的花瓣叠叠层层,开得芬芳馥郁,开得欢快舒畅。她们有的缀在枝头“荡秋千”,犹如一位正在表演精彩舞蹈的少女;有的挂在枝腰,张着大嘴,正用甜美的嗓音歌唱春天的到来;有的嵌在树叉间,仿佛在积蓄力量,迎接挑战;还有的用绿叶遮住半边脸,显得很害羞,又好像在跟我捉迷藏……每朵山茶花里,小花瓣中都藏着浅黄色的花蕊,显得十分清雅。
北宋文学家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文学家苏轼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代表作
古文
《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
诗歌
《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27]
词作
《少年游·去年相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等
书法作品
苏轼部分书法作品
《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江上帖》《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人帖》《与范子丰》
绘画作品
《潇湘竹石图》[30] 《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
苏轼人物评价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典故
道化童蒙
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50] 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51] 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轼之弟苏辙在《龙川略志》[52] 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14]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内容:“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脩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
拓展:苏轼嗜茶
苏轼十分嗜茶。茶,助诗思,战睡魔,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苏轼任徐州太守。这年春旱,入夏得喜雨,苏轼去城东20里的石潭谢神降雨,作为《浣溪沙》五首纪行。词云:“酒困路长睢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形象地记述了他讨茶解渴的情景。他夜晚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赠包静安先生茶二首》);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更有一首《水调歌头》,记咏了采茶、制茶、点茶、品茶,绘声绘色,情趣盎然。词云:
已过几番雨,前夜一声雷。旗枪争战建溪,春色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碾,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长期的地方官和贬谪生活,使苏拭足迹遍及各地,从蛾眉之巅到钱塘之滨,从宋辽边境到岭南、海南,为他品尝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机会。诚如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中所云:“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其中:“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似与越人降日注”,是湖州产的“顾渚紫笋茶”和绍兴产的“日铸雪芽”;“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这种似云腴美的“新饼”产自南剑州(今福建南*),“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这谷雨前的“焦坑茶”产自粤赣边的大瘐岭下;还有四川涪州(今彭水)的月兔茶。江西分宁(今修水)的双井茶,湖北兴国(今阳新)的桃花茶,等等。苏轼爱茶至深,在《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烙新茶》诗里,将茶比作“佳人”。诗云: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温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油食品)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对烹茶十分精到。“精品厌凡泉”。他认为好茶必须配以好水。熙宁五年在杭州任通判时,有《求焦千之惠山泉诗》:“故人怜我病,蒻笼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昼睡美方熟。精品厌凡泉,愿子致一斛。”苏轼以诗向当时知无锡的焦千之索惠山泉水。另一首《汲江煎茶》有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诗人烹茶的水,还是亲自在钓石边(不是在泥土旁)从深处汲来的,并用活火(有焰方炽的炭火)煮沸的。南宋胡仔赞叹《汲江煎茶》诗说;“此诗奇甚,道尽烹茶之要。”烹茶之劳,诗人又常常亲自操作,不放心托付于僮仆:“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几珠”(《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苏轼对烹茶煮水时的水温掌握十分讲究,不能有些许差池。他在《试院煎茶》诗中说:“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他的经验是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最能发新泉引茶香。煮沸过度则谓“老”,失去鲜馥。所以煮时须静候水的消息。宋人曾有“候汤最难”之说。
对煮水的器具和饮茶用具,苏轼也有讲究。“铜腥铁涩不宜泉”,“定州花瓷琢红玉”。用铜器铁(铁食品)壶煮水有腥气涩味,石兆(原字左有“石”旁)烧水味最正;喝茶最好用定窑兔毛花瓷(又称“兔毫盏”)。苏轼在宜兴时,还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为纪念他,把此种壶式命名为“东坡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即是苏轼用此壶烹茗独饮时的生动写照。
苏轼亲自栽种过茶。贬诵黄州时,他经济拮据,生活困顿。黄州一位书生马正卿替他向官府请来一块荒地,他亲自耕种,以地上收获稍济“因匮”和“乏食”之急。在这块取名“东坡”的荒地上,他种了茶树。《问大冶长者乞桃花茶栽东坡》云:“磋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在另一首《种茶》诗中说;“松间旅生茶,已与松俱瘦”“移栽白鹤岭,土软春雨后。弥旬得连阴,似许晚遂茂。”是说茶种在松树间,生长瘦小但不易衰老。移植于土壤肥沃的白鹤岭,连日春雨滋润,便恢复生长,枝繁叶茂。可见诗人于躬耕间深谙茶树*性。
苏轼喝茶、爱茶,还基于他深知茶的功用。熙宁六年(公元l073年)他在杭州任通判时,一日,以病告假,独游湖上净慈、南屏、惠昭、小昭庆诸寺,是晚又到孤山去谒惠勤禅师。这天他先后品饮了七碗茶,颇觉身轻体爽,病已不治而愈,便作了一首《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诗人得茶真味,夸赞饮茶的乐趣和妙用。昔魏文帝曾有诗:“与我一丸朗,光耀有五色,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苏轼却认为卢仝的“七碗茶”更神于这“一丸药”。在诗作中他还多次提到茶能洗“瘴气”:“若将西庵茶,劝我洗江瘴”,“同烹贡茗雪,一洗瘴茅秋”。
苏轼《仇池笔记》中有《论茶》一则,介绍茶可除烦去腻,用茶漱口,能使牙齿坚密。他说:“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茶与苏轼生活之密切,苏轼对茶功之运用,由此可见。
苏轼在饮茶品茗之际,常把茶农之苦辛悬于心头,“悲歌为黎元”。《荔枝吧》指斥了贵族官僚们,昔日贡荔枝,今日又贡茶、贡花,争新买宠的可耻行径:“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并直言:“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有(原字有“病”字头)”。充分表现出他同情茶农,抨击对茶农的苛征重敛。
苏轼还借咏茶来抒发人生感慨,这其实也是他自己精神面貌的写照。《寄周安孺茶》这首长达120句的苏拭第一长篇,正是咏茶之作。诗篇先是记述了宋以前的茶文化历史:“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名从姬旦始,渐播《桐君录》。赋咏谁最先?厥传惟杜育。唐人未知好,论著始于陆。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遂使天下士,嗜此偶于格。岂但中土珍,兼之异邦鬻。鹿门有佳士,博览无不瞩。开园颐山下,屏迹松江曲。有兴即挥毫,灿然存简牍。”继而边咏边叹:“乳瓯十分满,人世真局促”。名茶既能给人充分的享受:“清风击两腋,去欲凌鸿鹄”,“意爽飘欲仙,头轻快如沐”,又不免悲叹名茶辱没:“团风与葵花,赋(原字左为“石”旁)砆杂鱼目”,“未数日注卑,定知双井辱”。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诗里,诗人用历史人物的性格来比拟不同的茶味:“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扩。体轻虽复强浮沉,性滞偏工呕酸冷。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借茶味而褒扬“戆”“猛”之士,贬斥“妖“顽”之辈,嬉笑怒驾,皆成妙句。诗最后云;“收藏爱恒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倖。此诗有味君勿传,空使时人怒生瘿。”讥之以好茶钻营权门的小人。
拓展:苏轼 ( 传世佳句 )
词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水调歌头》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诗人苏轼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苏轼简介
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代表作
古文
《荀卿论》、《范增论》、《留侯论》、《贾谊论》、《晁错论》、《东坡志林》、《随记集》、《刑赏忠厚之至论》、《石钟山记》、《记承天寺夜游》、《重巽以申命论》、《进策》、《天石砚铭(并序)》、《策别课百官》六篇、《策别安万民》六篇、《策别厚货财》二篇、《策别训兵旅》三篇、《策断》四篇、《黠鼠赋》、《记游定惠院》(一作《记游定慧院》
诗歌
《赤壁赋》《后赤壁赋》《东栏梨花》《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春宵》《海棠》《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踏青》《花影》《惠崇春江晚景》《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三月二十九日二首》《上元侍宴》《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游金山寺》《题西林壁》《望海楼晚景》《雪后北台书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有美堂暴雨》《赠刘景文》《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
词作
《少年游·去年相送》《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南乡子·送述古》《永遇乐·长忆别时》《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蝶恋花·密州上元》《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阳关曲·中秋作》《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浣溪沙·软草*莎过雨新》《永遇乐·明月如霜》《南歌子·雨暗初疑夜》《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浣溪沙·醉梦昏昏晓未苏》《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哨遍·为米折腰》《洞仙歌·冰肌玉骨》《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霜降水痕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满庭芳·三十三年》《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行香子·过七里滩》《点绛唇·不用悲秋》《念奴娇·中秋》《水龙吟·雁》《醉翁操·琅然》[28]
苏轼部分书法作品
《中山松醪赋》《洞庭春色赋》《人来得书帖》《答谢民师论文帖》《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李白仙诗帖》《次韵秦太虚诗帖》《渡海帖》《祭黄几道文卷》《梅花诗帖》《新岁展庆帖》《宝月帖》《令子帖》《东武帖》《北游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人帖》《与范子丰》
绘画作品
《潇湘竹石图》《小鸡啄米图》《枯木怪石图》《偃松图卷》
苏轼人物评价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仲、贺铸等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苏轼影响。由于苏轼的成就包括各种文学样式,他本人的创作又没有固定不变的规范可循,所以苏门的作家在创作上各具面目。黄庭坚、陈师道长于诗,秦观长于词,李廌以古文名世,张、晁则诗文并擅。同时,他们的艺术风貌也各具个性,例如黄诗生新,陈诗朴拙,风格都不类苏诗,后来黄、陈还另外开宗立派。
古代诗人苏轼的诗词
篇一:《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二:《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篇三:《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篇四:《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大雁北归古诗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雁北归古诗苏轼,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
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此时河豚正是上市的好时节,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了。
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梅尧臣《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一诗写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山茶》是一首苏轼描述茶花的诗,也是描写山茶花的名诗。
宋 苏轼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
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
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描写茶花的诗
山茶花
唐 贯休
风裁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
今朝一朵堕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
红山茶
明 沈周
老叶经寒壮岁华,猩红点点雪中葩。
愿希葵藿倾忠胆,岂是争妍富贵家。
山茶花
清 段琦
独放早春枝,与梅战风雪。
岂徒丹砂红,千古英雄血。
山茶花
担当和尚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描写茶花的好句
1、娇嫩欲滴、美丽动人、美丽芬芳、香气怡人、香气扑鼻、朴素典雅
2、山茶花的花瓣层层叠叠,柔软而有弹性,花瓣里缀满了许多金*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这新生命的种子。我最喜欢那朵粉红色的山茶花,它的色彩犹如天边的朝霞,不是很鲜艳,却能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3、光秃秃的桃树上,开出了一簇簇的桃花,那桃花白中泛出了一片片淡淡的粉红,美极了,同时,它也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4、流连在花的海洋里,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茶花,穿着玫瑰色的衣裳,站在阳光中,微风吹拂着满树的鲜花,我也在翩翩起舞,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的站在那儿,小鸟从头上飞过,叽喳喳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蝴蝶在花丛中飞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5、山茶花的红,那是怎样的红啊!像*那样明艳耀眼。那金电影的,仿佛像刚刚升起的太阳那样光芒四射,带着金黄的色彩,又带着阳光。紫色的呢?那是刚刚采摘的带着露珠的紫葡萄那样晶莹透明。真是太美了。山茶花的姿态也很美,个个都把花茎竖的直直的,花朵抬的高高的,每一朵花都显得是那么神采奕奕,意气风发。
6、一朵朵红通通的花朵在茂密的叶子中间冒出来,鲜艳欲滴、争奇斗艳,有的花瓣全开了只见5、6片像心形状的花瓣全部绽开,露出嫩电影的花蕊,*的花蕊围着一根长长的管状花蕊。盛开的花朵像一张美丽的笑脸,又像一个人小喇叭仿佛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像一个个椭圆型的小橄榄,它害羞的露出它的粉红色的半边脸,仿佛在探听春的秘密,真是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7、山茶花的花蕊是橙色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山茶花很娇嫩,但也很顽强。很长时间不浇水,它还能顽强地生长着。
8、看!那绽放着笑脸的山茶花。几十片心形的花瓣叠叠层层,开得芬芳馥郁,开得欢快舒畅。她们有的缀在枝头“荡秋千”,犹如一位正在表演精彩舞蹈的少女;有的挂在枝腰,张着大嘴,正用甜美的嗓音歌唱春天的到来;有的嵌在树叉间,仿佛在积蓄力量,迎接挑战;还有的用绿叶遮住半边脸,显得很害羞,又好像在跟我捉迷藏……每朵山茶花里,小花瓣中都藏着浅电影的花蕊,显得十分清雅。
苏轼关于宋朝的诗词
苏轼是北宋中期得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啦很高得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下面是苏轼关于宋朝得诗词,请参考!
1、《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曰黄花蝶也愁。
2、《少年游润州作,代入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3、《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入寓娘》
常羡入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4、《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入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入,墙里佳入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5、《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入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入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6、《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曰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入前深意难轻诉。
7、《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谷纹*。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8、《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曰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9、《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入,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苏轼的秋的诗句
引导语:相信大家对于苏轼都不陌生,苏轼亦是我国一非常著名的.诗人,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苏轼的秋的诗句,欢迎阅读!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选自: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选自:苏轼《念奴娇·中秋》
但把清尊断送秋。 ——选自: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井桐双照新妆冷。 ——选自: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 ——选自: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又恐被、秋风惊绿。 ——选自:苏轼《贺新郎·夏景》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冷妆新照双桐井。 ——选自:苏轼《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槎有信,赴秋期。 ——选自:苏轼《更漏子·送孙巨源》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选自: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
浑无处、回避衰容。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选自:苏轼《送顿起》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选自:苏轼《阳关曲 》
墙里秋千墙外道。 ——选自:苏轼《蝶恋花·春景》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选自:苏轼《念奴娇·中秋》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选自: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选自:苏轼《阳关曲 》
银汉无声转玉盘。 ——选自:苏轼《阳关曲 》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选自: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选自: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选自:苏轼《赵昌寒菊》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选自: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秋雨晴时泪不晴。 ——选自: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中秋谁与共孤光。 ——选自: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选自:苏轼《念奴娇·中秋》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选自:苏轼《赵昌寒菊》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选自:苏轼《行香子·秋与》
苏轼梅的诗句
在古代,诗人喜欢用梅花作诗,赞美梅花的坚强、毅力、不屈不挠等高尚品格,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苏轼梅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苏轼梅的诗句
1、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2、高情已逐晓云空。——苏轼《西江月·梅花》
3、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4、笑时犹带岭梅香。——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5、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苏轼《西江月·梅花》
6、争抱寒柯看玉蕤。——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7、一点微酸已著枝。——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8、好睡慵开莫厌迟。——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9、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10、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苏轼《洞仙歌·咏柳》
11、海仙时遣探芳丛。——苏轼《西江月·梅花》
12、坐客无毡醉不知。——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13、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14、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15、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16、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17、蹋散芳英落酒卮。——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18、自怜冰脸不时宜。——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19、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拓展:苏轼《定风波·红梅》赏析
《定风波·红梅》是一首咏物词,通过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来书写自己迁谪后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情,表现了苏轼不愿屈节从流的态度和达观洒脱的品格。
作品的显著特点是融写物、抒情、议论于一体,并通过意境来表达思想感情。词以“好睡”发端,以“自怜”相承,从红梅的特征来展示红梅清冷、自爱的形象。红梅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苞芽期相当漫长,因谓“好睡”;虽然红梅好睡,但并非沉睡不醒,而是深藏暗香,有所期待,故曰“莫厌迟“。句中一“慵”字,悄悄透露了红梅的孤寂苦衷和艰难处境。红梅自身也明白,在这百花凋残的严寒时节,唯独自己含苞育蕾,岂非有不合时宜之感。苞蕾外部过着密集光洁的白茸,尽管如同玉兔霜花般的洁白可爱,也只能自我顾恋,悲叹“名花苦幽独”(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枝,土人不知贵也》)罢了。词以“冰脸”来刻画红梅的玉洁冰清,既恰如其分的写出了红梅的仪表,也生动地写出了红梅不流*俗的超然之气,它赋予了红梅以生命和丰富的感情,形象逼真,发人深思。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在这三句是“词眼”,绘形绘神,正面画出红梅的'美姿丰神。“小红桃杏色”,说她色如桃杏,鲜艳娇丽,切红梅的一个“红”字。“孤瘦雪霜姿”,说她斗雪凌霜,归结到梅花孤傲瘦劲的本性。“偶作”一词上下关联,天生妙语。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美人因“自怜冰脸不时宜”,才“偶作”红色以趋时风。但以下之意立转,虽偶露红妆,光彩照人,却仍保留雪霜之姿质,依然还她“冰脸”本色。形神兼备,尤贵于神,这才是真正的“梅格”!
下片三句续对红梅作渲染,笔转而意仍承。“休把闲心随物态”,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晕沁瑶肌”,承“偶作小红桃杏色”。“闲心”、“瑶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闲淡雅致,不应随世态而转移;肌肤本是洁白如玉,何以酒晕生红?“休把”二字一责,“何事”二字一诘,其辞若有憾焉,其意仍为红梅作回护。“物态”,指桃杏娇柔媚人的春态。石氏《红梅》诗云“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其意昭然。这里是词体,故笔意婉转,不像做诗那样明白说出罢了。下面“诗老不知梅格在”,补笔点明,一纵一收,回到本意。红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岂在于青枝绿叶之有无哉!这正是东坡咏红梅之慧眼独具、匠心独运处,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红梅》诗的真谛所在。
这一首词着意刻绘的红梅,与词人另一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的缥缈孤鸿一样,是苏轼身处穷厄而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花格、人格的契合,造就了作品超绝尘俗、冰清玉洁的词格。
苏轼带月的诗句
苏轼这个人,是*古代文坛的一株瑞木,*的精气全被他采去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杰。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苏轼带月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您。
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宋·苏轼《海棠》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宋·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正月十七日,梦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楼中歌乐杂作——宋·苏轼《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宋·苏轼《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叫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宵》
我醉拍手狂歌,举怀邀月,对影成三客——宋·苏轼《念奴娇·中秋》
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宋·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云散月明谁点缀——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宋·苏轼《鹊桥仙·七夕》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宋·苏轼《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宋·苏轼《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拓展:
一、 作者简介
诗人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诗人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诗人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诗人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四、诗歌赏析
(一)、选择题
1、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____B_____
A、欧阳修 B、诗人苏轼 C、陆游 D、辛弃疾
宋苏轼《论书》
苏东坡书法自出新意,不囿于成法,不迷信权威,他指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在实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为自己所用。“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更是提出了书法创作中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这是直指灵性的高层次的阐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宋苏轼《论书》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基本介绍
《论书》由“论书”、“论古人书”和“自论书”等三部分组成。“论书”篇,开章立旨,提出了书法艺术的必备要素,“有神、气、骨、肉、血”等,若“五者缺一”,则“不为成书也”。作者认为“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正书是基础,行草是升华。“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揭示了学书之道由正至行草的必然规律。更以“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之比喻,提出“书有二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等独特观点。又如“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等,分析书体真、草、大、小之所难,实为书法品评之创见。并论述书法的“用笔”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欧阳文忠公谓余, 著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方其运笔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揭示了定法与非法、虚与实等辩证关系,为古今执笔论中的一大创见。
“论古人书”所论古人*书与品书,亦多陈己见。描述学书经历均十分精辟。
“自论书”则以为:“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而“予亦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又以为:“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皆概述自己作书心得,且揭示了东坡书法“不践古人”而“自出新意”的一大特色,对后世*书者颇多教益。
《论书》见诸《东坡集》,历代翻刻本甚多,较为珍贵的是宋蜀刊大字本四十卷,十行十六字,缪荃荪有残帙,存第四、第五、第十、第十一等五卷;今有上海书画出版社的《历代书法论文选》选录本传世。
此后,其弟子黄庭坚亦有《论书》一卷问世。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进士,以校书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兼擅行、草书,用笔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风韵妍媚,自成格调,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的《论书》于正草各体均有阐述,以为:“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楷法欲如快马人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不难工矣”,“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 “‘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这些无不富有独到之见。在论及古迹借鉴时说:“《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不善学者,即圣人之 笔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在论及书法之品格时说:“凡书要拙多于巧。*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既深人分析了书法的巧拙关系,又提出了学书之大忌。关于执笔,作者以为:“凡学书,欲先学用笔”,而“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他意,但能用笔耳”。揭示了用笔在学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心手相应在用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版本
黄庭坚《论书》见诸《山谷集》,历代刊印本甚多,今有《历代书法论文选》的选录本传世。
原文
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⑴。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⑵。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⑶。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⑷。
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⑸。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⑹。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⑺,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以剑器,容有是理⑻,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⑼,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⑽。
献之少时学书,逸少从后取其笔而不可,知其长大必能名世⑾。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独以其小儿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笔。不然,则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书也。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⑿。
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⒀。若匆匆不及,乃是*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⒁。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
王荆公书得五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⒂。仆书尽意作之似蔡君谟,稍得意似杨风子,更放似言法华⒃。欧阳叔弼云:子书大似李北海⒄。予亦自觉其如此。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
注释
(1)阙:同“缺”。
(2)庄语:《庄子》之语。放言:大话,玄言。
(3)辩讷:辩,善于辩解、辩论。讷,说话迟钝,不善言辞。
(4)结密而无间:结构紧密而不散疏。宽绰而有余:结体疏朗而宽松。
(5)虚而宽:虚空而宽松,指执笔不要僵化,要灵活自然。
(6)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故称文忠公。
(7)柳诚悬:即柳公权(778—865),唐代著名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8)张长史:即张旭,唐书法家。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至金吾长史。草书最为知名,逸势奇状,连绵回绕,具有独特风格。
(9)雷太简:即雷简夫,字太简。宋同州郃阳人。自号“山长”。宋朱长文《续书断》云:“简夫善真、行书,尝守雅州,闻江声以悟笔法,迹甚峻快,蜀中珍之”。
(10)文与可:即文同(1018—1079),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善诗、文、画竹,书法各体兼工。
(11)献之:即王献之,东晋书法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逸少:即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今属山东)人,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12)笔成冢:宋朱长文《续书断》云:“释怀素字藏真,长沙人也,自云得草书三昧。始其临学勤苦,故笔颓萎,作笔冢以瘗文。”墨成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云:“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张芝:字伯英,东汉时敦煌人,好书,善章草。索靖:西晋书法家。字动安,敦煌人,张芝的姐孙。
(13)匆匆不及草书:谓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不及,亦作不暇。
(14)周越:宋仁宗时人,字子发,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更体法。仲翼:宋仁宗时人。朱长文《墨池编》云:“工草、隶,颇有时誉。”
(15)王荆公: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宣和书谱》谓荆公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未尝经意。
(16)言法华:释言法华,宋代僧人,工书。
(17)欧阳叔弼:欧阳,字叔弼,宋时人,登进士乙科。知襄州。善文事,有文集。李北海:即李邕,字泰和,官至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唐代著名书法家。
译文
书法作品一定要有精神、气韵、骨力、肥瘦、浓淡,五者缺一则不成为书法。
书法要先学好正书,进而再学*行草。未能正书而写行草,就像未读过庄子之语,而动辄口出玄言,这不是真正的道家。
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分,然君子与小人之态,无法掩饰;言语有雄辩与不善言辞之别,然君子与小人的气质,瞒不住人;书法有工有拙,然君子与小人的`心性,却无法混淆。
大凡世人所贵,必贵其难。楷书难以飘洒生动,草书难以严肃持重,大字难以紧密不散,小字难以宽绰疏朗。
执笔没有定法,要使掌心虚空而放松。欧阳修对我说:应当以手指运笔而手腕不动,这句话说得真妙。运笔时,笔前后左右顺势运转,免不了会出现攲侧,当笔停止,笔管竖直,笔锋与笔管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时,这就是笔正。柳公权的话有道理,他说古人笔法都有原由,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也许有一定的道理。雷太简说他闻江流水声而使笔法大进,文与可也说观蛇争斗而草书有长进,这就有点靠不住了。
王献之小时候学*书法,父亲王羲之从其后拽取毛笔而未能夺掉,便知献之长大之后必然能在书法方面名世。我认为善书者不在于执笔牢与不牢,信手写来而不失笔法,这才是懂得用笔的奥妙。然而王羲之看重献之的原因,在于他执笔稳重,精力集中,专注于笔。否则,天下有力气的人,个个都成书法家了。
废笔成堆,磨墨成池水,达不到羲之也能有献之的水*。笔用秃千管,墨磨研万锭,不成张芝也能比上索靖。
书法初始时不要刻意求佳,应放松随意,自然能达佳境。草书的学*虽然是靠积累而成但它的要点是为了书写的快速。古人说,时间仓促来不及作草书,此语不对。如果匆匆忙忙之际来不及作草书,而是*时闲静之时用心于草书,这种错误的观点,一直影响到周越、仲翼等人,也就不足怪了。我的书法虽然不太好,然而能自出新意,不拘泥于古人,这是我最大的快乐。
王安石的书法得无法之法,正因为他自出机杼而“无法”,所以不可学。我的书法如果尽心创作,风格则如蔡襄,如果得意而作,风格则如杨凝式,如果放纵作书,风格则似言法华。欧阳说:“你的书法很像李北海。”我也感觉是这样。有人认为我的书法像徐浩,是不对的。南北朝·王僧虔·笔意赞、论书
北宋大诗人苏轼的诗句
北宋苏轼的古诗
定风波的古诗北宋苏轼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的古诗
惠崇春江晓景北宋苏轼的古诗
水调歌头北宋苏轼的古诗意思
北宋苏辙的寒雨古诗
宋苏轼的古诗
苏轼诗句大全
苏轼的诗句大全
宋苏轼还写的古诗
郿坞的古诗宋苏轼
宋代苏轼的古诗有
宋苏轼的古诗名
宋朝的苏轼的古诗
关于宋苏轼的古诗
宋朝的苏轼古诗
清明宋苏轼的古诗
苏轼的诗句
描写北宋的古诗句
古诗还有宋代的苏轼的
关于宋苏轼的四句古诗
宋苏轼的古诗小学
北宋八大家的古诗
苏轼诗句
西湖的诗古诗宋苏轼
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
宋苏轼的咏雪梅的古诗
宋朝苏轼天狼的古诗
海棠宋苏轼的古诗的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