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卜算子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卜算子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卜算子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卜算子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人,宋代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科举及第,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由于王观中举时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为王安石门生,在王安石熙宁变法时,支持保守派的高太后,借口王观奉诏所赋的《清*乐》词中,“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亵渎了宋神宗,于是将其罢职,从此王观自号“逐客”,结束仕途。
王观诗词属于婉约一派,其不少作品构思新颖,清丽婉转,尤其是这首《卜算子》,当是宋代婉约诗词中的佼佼者,用美人来形容江南的春天,设喻巧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历来为人称道。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从题目可以看出是送别词,鲍浩然生卒不详,当为诗人朋友。浙东为浙江东路的简称,北宋熙宁七年设置,下辖温、处、婺、衢、明、台、越七州,当是诗人朋友前去浙东任职,临别赠词。
词的上阕,把江南美景和美人相互融合,构思巧妙,发想奇绝。“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江南的水犹如美人的眼眸,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江南的青山犹如美人的眉黛,淡若远山,若有若无。而“横”和“聚”,凝练隽永,十分传神,把江南的山水描绘的让人非常向往。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乐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盈盈”常用来形容水的清澈和美人的仪态娇美,而这里诗人把二者糅合在一起,要问行人将去哪里?那可是清澈明媚的地方,也有江南山水造就的丽人无数。
下阕抒情,“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北方的春天匆匆而去,本来就有伤春惜春之情,没想到又遇上送朋友远去,自然难以割舍分离,殷殷之情可见一斑。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江南的春天,是那么的柔美和绵长,北方的春天虽然过去了,可是江南依然是明媚的春天,希望朋友能够赶着春天的脚步,追随者春天的美景,尽情享受江南的风光。
诗人本身就是如皋人,因而对江南充满了眷恋,江南的山水,江南的人物,无不令诗人魂牵梦绕,朋友前去浙江,和自己家乡不远,因而不由得引起诗人思乡之情,于是倾注满腔热情,讴歌江南的春天,同时对江南女子也不吝赞美之情,同时祝福友人,可以有着春天般的希冀和远大前程。
这首词,诗人运用移情手法,融情于景,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想象奇绝,措辞妥帖,含蓄隽永,意味悠长,感情真挚,发自肺腑,表达了对江南的无限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和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美好祝愿。堪称送别诗中的杰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⑴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⑵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⑶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篇送别友人之作。上片用“眼波”“眉峰”比喻浙东山水,表明行人去处是令人向往的山青水秀之地;下片点明送别是在暮春时节,写离别思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叮嘱友人“千万和春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
1、之:到,往。浙东:宋代置浙江东路,管辖绍兴以及婺、温、台、明、处、衢六州,即今浙江省钱塘江以东地区。
2、"水是"句: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3、"山是"句:《西京杂记》载 卓文 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4、盈盈:美好的样子。
参考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山水交汇处。
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上片着重写人。以眼波和眉峰比喻水和山。“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即写江南水的秀美,同时又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的脉脉含情,语带双关,扣得天衣无缝。可看出手法的`高明。
下片着重写季节。而这季节又同归家者的心情配合得恰好。暮春时节春归人也归。结尾两句中的“春”,不仅是指季节方面,不要辜负大好春光,一定同它同住,而且又是指人事方面的。所谓人事方面的“春”,便是与家人的团聚,是家庭生活中的“春”。语带双关,聪明俏皮。
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作者简介
王观(公元1035—1100年) ,字通叟,出生在如皋集贤里(今冒家巷)一个书香门弟。他少负盛名,邻里称奇。公元1051年,与堂弟王觌到京师求学于胡瑗门下。公元1057年,他进士及第,初任单州团练推官,不久改任秘书省校书郎。公元1073年,他因进《扬州赋》,受到神宗帝的赏识,赐“绯衣银章”,跻身于文武百官之列;接着提拔他任大理寺丞,掌管刑狱。后因《清*乐》一词,家王观委婉劝喻神宗帝不要沉湎于歌舞,见罪于帝母宣仁太后,被贬为江都知县。从此自号“逐客”,游历名山大川,笔耕不辍,逝于任所。著作有《诗文集》50卷,《天鬻子》、《冠柳集》、《维扬芍药谱》各1卷。
王观在宋代坛的璀璨群星中,是引人注目的一颗,与高邮秦观齐名。《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王观词作中有代表性的一首。全文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往。”前人吟咏别绪离愁的诗文多矣,大多离不开寓情于景,借物抒情,而王观则独辟蹊径,以拟人手法,将惜春伤别的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堪称词林之上乘。
【拓展内容】
名家点评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逐客送鲍浩然游浙东,作长短句,云云。韩子苍在海陵,送葛亚卿诗断章云:“今日一杯愁送春,明日一杯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桃源问归路。”诗词意同。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体山谷语也。
*现代词学家夏承焘、盛静霞《唐宋词选》:这首词语言流利,情景交融。写江水,也是写离人的心情;写送春,也是写惜别。
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笃文《宋百家词选》:眼横秋水,眉展春山。以清嘉之山水形容美人之颦盼,是人们所熟知的。这里反用,以眉眼喻山水,便觉格外亲切,一切如在目前,好像缩短了距离。语言亦明白家常,打点匀净,具有很浓的民歌意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5、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7、辞:辞别。
译文: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5、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7、辞:辞别。
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词作者:
王观(北宋)
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题目一作《别意》。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在送别词中独树一帜。
翻译: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的。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的。《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英译
Waters are Beauty’s glances—
Which, on the lucky ones, fall.
Mountains are Her painted brows,
Not looking painted at all.
If you ask a traveler,
Where he is going and why,
“To see mountains and waters;
To see Beauty’s brow and eye.”
Now, we’ve just seen Spring off.
To be sent off, ‘tis your turn.
If you catch Spring in Jiangnan,
To live with him, you must learn.
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赏析:
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暗示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欲问行人”二句,用问句提起友人行踪,侧面写送别,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是:“眉眼盈盈处”,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秀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二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另外,上文山水与眉眼合写,亦意味着归途处处有山水,处处有眉眼,既是词人远望目送的眼光,又是鲍浩然心上人盼归的眉眼。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诗所见自然山水化成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攒的眉峰了。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两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春语意双关。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首送别词。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
导语: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为诗人李白所写。那么,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什么呢?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意一: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诗意二: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为送别诗中的千古名篇。写作者于黄鹤楼畔送友人孟浩然放舟东游,先设想三月烟花,江南春早,故人启程,继写孤帆影远,友人已去,江水自流。一幅大写意画展现在眼前,别离之情,也就不写自露。
李白一生交游最广,孟浩然长他12岁,忘年友情,诚挚笃厚。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深情大呼:“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盛赞孟浩然弃轩冕冠服,卧云泉山林的高风亮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深深的敬慕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送别诗,奔放潇洒,充满画意诗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天下胜景,原址在今湖北省武昌西边的黄鹤矶上。相传黄鹤楼是仙人乘鹤飞升之处,是当时骚人墨客流连聚会之地。崔颢著名的题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为黄鹤楼增添了情深思远的人文景色。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用清丽明快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因为此人,乃“风流天下闻”的当代名流孟浩然;此时,乃大唐开元盛世,绣户珠帘,百业兴旺,繁荣而又太*,千古难逢;此景,又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所去之地“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从黄鹤楼到扬州古城,大江上下,该有多少看不尽的风光,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心醉,令人神往。开头这两句看似*淡的叙事,包含了李白多么丰富的内心世界呀。而此时,他又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倾述呀。虽依依惜别,却没有一丝感伤的情调,完全摆脱了一般的写法。
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孤帆远影碧空尽”,目送航船远去,孤帆渐淡,消隐在天水一色的蓝天碧水之间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极目远送,更显友谊深长;孤帆淡去,反衬深情更浓。此刻,画面上帆影逝去,已空空无物了。可是,恰恰是这片空白中,为诗人的思绪驰骋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诗人驻足良久,不忍离去时的所见。面对悠远无尽的江水,面对水天一色的远方,诗人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这滔滔江水之中,那远去的江帆之中,满溢着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无限的眷恋,让人感到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悠远境界。也许他在想:老朋友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他孤零零一个人,旅途中是否寂寞?但愿他一帆风顺,路上*安!这向着遥远的天边流去的滚滚江水,也正象征着他们的友情;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而他们之间的情意也是说不完的。
这首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景中寓情,以景抒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正所谓“不见帆影,惟见长江;怅别之情,尽在言外”。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李白的诗,意境开阔,如来天外;李白的诗,感情奔放,直薄云霄。这首送别诗,写景,大处落墨,笼天地于笔端;写情,豪情满纸,随江水而奔腾。诗意飞动,自然流走,这是最典型的李白的风格。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朝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上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暗含送别,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水是眼波,也就是说眼中的泪水如波,横在眼里而没有流出,说明作者为将行的朋友着想,在尽力克制自己的情感,即使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使之滴落而增加友人的伤感。山是眉峰,而此刻眉峰郁结着不少离愁别恨。一个“聚”字,用的十分有力,将作者胸中的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句实际上是写作者对友人归途的远眺,作者的视线与友人归途的山水相连,目送着将要远行的友人。通过形象的比拟,传达出自己惜别的深情。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用问句拉出友人的行迹。在开头的两句,作者把山水合写,写出了友人归路如同郁结离愁的眉峰一般连绵起伏。由于归路的.山重水复,友人便走进了作者的眉峰之中,也就是作者的视线里。这两句写诗人目送友人,友人走在作者深情送别的目光中,越走越远,身影越来越模糊,直至消逝。一路山水承载深厚的人情味,默默地替作者送走那远去的朋友。朋友在作者的眼中走远了,然而友情却深深存封于作者的心中。正是这深厚的情谊让作者安排山水来送自己的朋友。从而上片便形成一种物我为一、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远去朋友的无限眷恋,和对朋友归途艰辛生活的深切挂念。
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正面写“送”,点出了别友人的时间:暮春。为“又送君归去”铺垫。作者有心惜春,然而留不住春天,春天最终不顾作者归至江南。这对作者来说,不能伴春而去的江南又正是春天回归的地方。这两句写得相当愁苦,一个“才”一个“又”,层层递进,作者的情感越来越深。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是作者在友人临行之际,从心底发出的深情祝愿。但愿友人追随春天的步伐回到江南,和春天同在。“千万”二字道尽了作者殷殷叮嘱之意。美好而真挚的祝愿,将作者那深沉的惜春之情、惜别之情尽在不言之中,给读者一种含蓄的感觉。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有两点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一是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是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这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诗所见自然山水化成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攒的眉峰了。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此两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春语意双关。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首送别词。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卜算子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
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是谁的诗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名句
黄鹤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诗意
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的作者
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朗读
卜算子鲍浩然之超的古诗照片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的书法
读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的感想
黄鹤林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意思
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词的拼音
送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句
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
放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古诗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情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的景物
送梦浩然之广陵的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句意思
有卜算子的古诗
卜算子送鲍然之浙东古诗的读音
卜算子送春古诗的诗意
卜算子春的古诗
卜算子里的秋古诗
卜算子名句
思念儿子的中秋古诗词
关于段嘉许的自创古诗
爱念古诗的小猪
表达情感爱情的古诗
梅花寺庙的古诗
捕蝉的专注的古诗
鼓励考一建同志励志的古诗词
孩子爱上古诗的方式
树与影子的古诗
关于礼赞新中华的古诗词
孤单的影子的古诗
与社会历史观有关的古诗
竹有关的家训古诗
归家园的古诗
播放毛毛种的古诗
表现努力成就未来的古诗
带一方的古诗词
范成大的古诗五言
受挫时吟的古诗词
把古诗放在一起的歌
古诗词大会的比赛环节
徐志摩的现代古诗花牛歌
古诗教师节的祝福语
古诗说春天的味道
含有嫜的古诗
关于民间故事的其他古诗
古诗里的玉树
表示朋友友谊的古诗词
带有川和淼的古诗
带有落花的古诗词
体现小草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