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险的句子

关于关于风险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风险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风险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风险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5) 语录(24k+) 说说(7) 名言(669) 诗词(7k+) 祝福(2k+) 心语(9k+)

  • 风险管理—战略风险案例分析

  • 风险管理—战略风险案例分析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对现代企业而言十分重要。本文结合相关企业的案例,给大家分析战略风险如何进行管理和规避。

      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下,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把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本文梳理出战略风险案例分析,希望可以作为广大企业的前车之鉴。

      摩托罗拉案例 摩托罗拉在*的市场占有率由1995年60%以上跌至2007年的12%!

      10年前,摩托罗拉还一直是引领尖端技术和卓越典范的代表,享有着全球最受尊敬公司之一的尊崇地位。它一度前无古人地每隔10年便开创一个工业领域,有的10年还开创两个。成立80年来,发明过车载收音机、彩电显像管、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半导体微处理器、对讲机、寻呼机、大哥大(蜂窝电话)以及“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它先后开创了汽车电子、晶体管彩电、集群通信、半导体、移动通信、手机等多个产业,并长时间在各个领域中找不到对手。

      但是这样一家有着煊赫历史的企业,在2003年手机的品牌竞争力排在第一位,2004年被诺基亚超过排在了第二位,而到了2005年,则又被三星超过,排到了第三位。

      而在2008年5月,市场调研厂商IDC和战略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表示,摩托罗拉可能在2008年底之前失去北美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摩托罗拉的当季报也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销量下降39%,手机部门亏损4.1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额增加了80%。

      败于“铱星计划”

      为了夺得对世界移动通信市场的主动权,并实现在世界任何地方使用无线手机通信,以摩托罗拉为首的美国一些公司在*的帮助下,于1987年提出新一代卫星移动通信星座系统——铱星。

      铱星系统技术上的先进性在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铱星系统卫星之间可通过星际链路直接传送信息,这使得铱星系统用户可以不依赖地面网而直接通信,但这也恰恰造成了系统风险大、成本过高、维护成本相对于地面也高出许多。整个卫星系统的维护费一年就需几亿美元之巨。

      谁也不能否认铱星的高科技含量,但用66颗高技术卫星编织起来的世纪末科技童话在商用之初却将自己定位在了“贵族科技”。铱星手机价格每部高达3000美元,加上高昂的通话费用,它开业的前两个季度,在全球只发展了1万用户,这使得铱星公司前两个季度的亏损即达10亿美元。尽管铱星手机后来降低了收费,但仍未能扭转颓势。

      营销战略失误

      1、 迷失了产品开发方向。

      不考虑手机的细分发展,3年时间仅依赖V3一个机型。没有人会否认V3作为一款经典手机的地位,正是依靠V3,摩托罗拉2005年全年利润提高了102%,手机发货量增长40%,摩托罗拉品牌也重焕生机。尽管V3让摩托罗拉重新复苏,更让摩托罗拉看到了夺回市场老大的希望。然而,摩托罗拉过分陶醉于V3带来的市场成功。赛迪顾问研究显示,2005年以前是明星机型的天下,一款明星手机*均可以畅销2-3年,而过了2005年,手机市场已成了细分市场的天下,手机行业已经朝着智能化、专业拍照、娱乐等方向极度细分,而摩托罗拉似乎对此视而不见。在*市场,2007年摩托罗拉仅仅推出13款新机型,而其竞争对手三星推出了54款机型,诺基亚也有37款。

      2、 价格跳水快,自毁品牌形象。

      在新品跟不上的情况下,降价成了摩托罗拉提高销量不得不采取的手段。许多摩托罗拉的`忠实用户把摩托罗拉的手机称为“(价格)跳水冠军”。以V3为例,从刚上市时的6000多元的高端时尚机型跌入4000多元的白领消费群,再到2000多元的普通时尚消费群,直到停产前的1200多元。短期的大幅降价让不少高端用户无法接受,同时也对V3的定位产生了质疑,后果就是对摩托罗拉品牌彻底失去信任。

      3、 推广没有突出卖点的产品。

      手机消费者在手机厂商的培育和自发发展下,需求变化日益飘忽不定。消费者对手机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外观方面,苛刻的消费者更多地开始关注手机的配置、功能特色等内在技术因素。以技术见长的摩托罗拉本不应在技术方面让消费者失望,但是现实还是让消费者失望了。从手机零售卖场那些列出来的一目了然的参数中,摩托罗拉的像素、屏幕分辨率、内存几乎都落后于诺基亚等竞争对手的同类机型。自从推出V3之后,摩托罗拉发布的绝大部分新品手机无论是U系还是L系,甚至是K系就再也抹不去V3的影子,尤其是其金属激光蚀刻键盘设计。V3的键盘设计的确是经典,但再经典的东西被反反复复无数次拿出来用,也会引起消费者的视觉疲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换机用户。

      组织结构不能支持战略的发展需要 摩托罗拉是一个很重视产品规划的公司,此前摩托罗拉每开发一款新产品,通常先提前数月预测消费趋势。但在快速升级换代的手机行业中,制造商们试图提前数月预测消费者需求是非常困难的。

      再加上摩托罗拉是一家技术主导型的公司,工程师文化非常浓厚,这种公司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唯“技术论”,从而导致摩托罗拉虽然有市场部门专门负责收集消费者需求的信息,但在技术导向型的企业文化里,消费者的需求很难被研发部门真正倾听,研发部门更愿意花费大量精力在那些复杂系统的开发上,从而导致研发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另外,摩托罗拉内部产品规划战略上的不统一、不稳定,还使得上游的元器件采购成本一直降不下来,摩托罗拉每一个型号都有一个全新的*台,*台之间大多不通用,这就带来生产、采购、规划上的难度。对于全球顶级通信设备商而言,同时运营好系统设备和手机终端两块业务,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摩托罗拉资深副总裁吉尔莫曾说:“摩托罗拉内部有一种亟须改变的‘孤岛传统’,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此迅捷,用户的需求越来越苛刻,现在你需要成为整个反应系统的一个环节。”

      风险的处理常见的方法有:

      避免风险:消极躲避风险。比如避免火灾可将房屋出售,避免航空事故可改用陆路运输等。因为存在以下问题,所以一般不采用。

      可能会带来另外的风险。比如航空运输改用陆路运输,虽然避免了航空事故,但是却面临着陆路运输工具事故的风险。

      会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比如为避免生产事故而停止生产,则企业的收益目标无法实现。

      预防风险: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少风险发生的因素。例如为了防止水灾导致仓库进水,采取增加防洪门、加高防洪堤等,可大大减少因水灾导致的损失。

      自保风险:企业自己承担风险。途径有:

      小额损失纳入生产经营成本,损失发生时用企业的收益补偿。

      针对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大的风险建立意外损失基金,损失发生时用它补偿。带来的问题是挤占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

      风险管理对于较大的企业,建立专业的自保公司。

      转移风险:在危险发生前,通过采取出售、转让、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出去。

    [阅读全文]...

2022-05-19 23:37:32
  • 常见的创业风险之机会风险及管理风险

  • 机会,管理,创业
  • 常见的创业风险之机会风险及管理风险

      风险,就是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大致有两层含义:一种定义强调了风险表现为收益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成本或代价的不确定性,下面小编整理的常见的创业风险之机会风险及管理风险,欢迎阅读收藏。

      一、机会风险

      创业者选择创业,也就意味了放弃从事其他职业的机会,机会风险是指选择某件事情就丧失其他选择。例如,大学生罗某原先在A公司上班,后来辞职创业,对他而言,就面临着两个机会风险。一是如果不选择创业,他现在尚有一个职业可以解决温饱,现在辞去工作,不仅失去稳定的薪水,而且连五险一金都没有了。二是假如他创业成功,则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比起其他还在为别人打工的同学,他算是事业有成;如果他创业失败,不得不又去给别人打工,则他不仅不算是回到起点,就连这几年的付出可能都是白费的。

      二、管理风险

      (1)管理者的素质。

      一个优秀的创业家,要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要具有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和富于冒险、献身的精神和一定的忍耐力;要具有敏锐的机会意识和高超的决策水*等等。如果只是随大流、没有主见、不具备能力,则创业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2)决策风险。

      经济学家西蒙曾说,管理就是决策。创业者的决策必须是建立在科学论证、大胆求证的基础上,决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或不切实际及他人的想法而轻易做出决策。

      (3)组织风险。

      即由创业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对于新企业,创业者要在从一开始就注意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人力资源的`甄选、考评,薪酬的设计及学*培训制度的制定;企业文化的建设等方面,并在企业发展、扩张到一定程度时伴随相应的组织结构调整。

      三、创业风险

      1、机会风险:

      创业者选择创业也就放弃了原先从事的职业,一个人只能做一件事,选择创业就没有其他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风险;

      2、技术风险:

      指在企业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因技术轩素导致创新失败的可能性;

      3、市场风险:

      指市场主体从事经济洗活动所面临的盈利或亏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4、资源风险:

      指因资源不能适时供应而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

      5、管理风险:

      由管理者的素质,决策风险,组织风险所决定;

      6、环境风险:

      指一项高技术产品创新活动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政策,法律环境变化或由于意外灾害发生而造成创新失败的可能性。

      拓展阅读

      基本含义

      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经营活动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这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是无法事先预知的,这些事件将对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程度。这种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就是风险。简单来说,所谓风险就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人们所期望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风险由来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有人认为来自*语、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也是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

      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可以说,经过两百多年的演义,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并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无论如何定义风险一词的由来,但其基本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有人进一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或者说智慧的认知,理性的判断,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仅是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

      风险性质

      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

      风险成本

      由于风险的存在和风险事故发生后人们所必须支出费用的增加和预期经济利益的减少,又称风险的代价。

      包括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和预防和控制风险损失的成本。

      风险单位

      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成标的物最大的损失范围。是保险公司确定其能够承担的最高保险责任的计算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103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对每一危险单位,即对一次保险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范围所承担的责任,不得超过其实有资本金加公积金总和的10%;超过的部分应办理再保险。

      相关概念

      一、风险因素:是指能产生或增加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的条件或因素。是风险发生的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内在或间接原因。

      二、风险事件:是指造成损失的偶发事件。是造成损失的外在原因或直接原因。如失火、雷电、地震等事件。这里要注意把风险事件与风险因素区别开来。例如,因汽车刹车失灵,导致车祸中人员伤亡,这里刹车失灵是风险因素而车祸是风险事件。

      三、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衡量。

      四、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就是一个识别、确定和度量风险,并制定、选择和实施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

      五、风险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决策、实施决策、检查五方面的内容。

      六、风险管理的目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其首要目标是使潜在损失最小,其次是减少忧虑及相应忧虑的价值,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其首要目标是使实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阅读全文]...

2021-12-07 03:33:20
  • 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

  • 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

      在日常学*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内容摘要]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个发达活跃的风险资本市场能够极大地刺激风险的扩张。流入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资本越多,成功上市的企业就越多,风险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就越强,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就越大,由此推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风险资本与风险资本市场的关系分析,来论证我国二板市场的建立。

      VentureCapital是指对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或创新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或*似于股权融资的资本,其特性是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追逐高回报。国内将VentureCapital翻译为“风险资本”,我国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其他华语地区则将其译为“创业资本”,国内学术界对此存有争议。但无论是“风险资本”还是“创业资本”,其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风险资本”这一名称已为国内公众所普遍采用,本文也无妨沿用之。

      一、风险资本运作机理

      风险资本包括无中介、无组织的私人直接投资资本和有中介、有组织的间接投资资本(如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的运作过程分为融资过程、投资过程和退出过程。对于风险投资基金来说,融资过程是风险资本家向机构投资者和富裕家庭或个人筹集资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风险资本家的个人魅力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的政策法规,而对于私人直接风险投资来说,融资取决于投资者的自有资金实力及对投资项目的兴趣和判断。投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1)投资项目的取得和筛选、投资项目的评估、合作协议的签署。

      (2)风险资本注入创新企业,注入金额和注入方式根据创新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即种子期、创立期、扩展期、成熟期)来决定。

      (3)风险资本家参与被投资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回收过程是风险资本运作的最后一站,风险资本出售企业的股份退出企业,收回资金外加丰厚的利润,以及光辉的业绩和成功的口碑,然后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和投资。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可以看出,融资是风险资本的起点,投资是风险资本的实质,退出则是一个完整投资周期的终点。

      风险资本退出是风险资本规避风险、收回投资并获取收益的关键。风险资本是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投资报酬,不断循环运动是风险资本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当风险资本伴随着企业走过最具风险的阶段后,必须有出口让其退出并进入下一个循环。否则,风险资本呆滞,不能增值和滚动发展,更无力投资新项目,风险投资也就失去了意义。风险资本家投资创新企业不以取得该企业的长久控制权为目的,经过若干年,无论创新企业取得成功还是面临失败,风险资本都会从创新企业中退出。退出方式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而有所不同。常见的为股票上市、股权转让或股票回购、破产清算等。其中,股票上市是最佳退出方式,其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股票上市,特别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PublicOffering,IPO)为创新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选择权。它是一个关于企业控制权的买入期权合约,在风险资本家与创新企业管理者签订的投资契约中,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在达到某种业绩目标时,购回风险资本家持有的股票,增加创新企业管理者自己的股权份额。特别是当风险资本家欲将其股权卖给第三者时,买入选择权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以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价格向风险资本家优先购买。因此,只要事业进展顺利,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就会向有利于创新企业管理者的方向倾斜。否则,当创新企业的经营风险由大到小,而收益由小到大时,风险资本家对创新企业的服务逐渐减少。创新企业管理者承担了努力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能获得部分回报,他必然会增加在职消费或使企业效益体外循环。所以,此时控制权应向创新企业管理者倾斜。美国的风险资本家一般在首次公开募股后的一年内,减少其对创新企业持股份额约28%,三年之后,只剩下不到12%的风险资本家还持有公司不到5%的股份(贺海虹,1998)。所以,IPO提高了创新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企业发展筹集了更多的资金,并增强了原有股份的流动性,使创新企业管理者有更高的热情和动力去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其次,IPO对风险资本同样形成激励。创新企业成功上市一方面使风险资本家获得了数目可观的`资本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外部投资者衡量风险资本家业绩的标准。风险资本家培育企业达到上市的越多,风险资本家今后的融资渠道就越广,融资成本就越低。因而,风险资本家就越有动力为创新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尽快协助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当创新企业达不到IPO退出条件或不是很成功时,风险资本家可以选择出售股权的方式收回投资。在这里,风险资本家通过订立卖出选择权,保留一定退出资本的渠道。卖出选择权的好处是允许风险资本家在该企业无法达到一条经营目标时,有机会释出其所持有的股权。卖出选择权的运用可以使风险资本家能尽快结束与营运业绩不佳公司的关系,使风险资本抽回,重新运用在其他项目中去。此外,卖出选择权的运用,也可能发生于被投资创新企业营运业绩不错,却因某些原因无法在短期内上市,而风险资本家因自身需要,必须将其所持有的股权售出。当然,当风险失败时,风险资本家只能采取破产清算方式退出。这种方法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资额的64%(刘曼红,1998)。由此可见,风险资本的退出对整个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风险资本市场的特征和功能

      风险资本市场是一个与一般资本市场相对应的概念,是资本市场中一个具有较大风险的子市场(*、许小松,1999)。它是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新生高技术企业进行股份融资的市场。按市场的结构和作用可分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小盘股市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的融资和投资。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个非公开的市场,股份由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私售私买,市场相对较封闭,信息流通不畅,投资规模较小,但有利于新生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始期的融资。因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不需要这些小企业具有信用历史,也不需要它们以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只要这些小企业具有发展潜力。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退出和创新企业再融资。这个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市场一样,属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具有公共权益资本市场的属性和特征,但由于服务的对象是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因而在运作和监管上又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不同。风险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存在的基础。创新企业在一级市场的发育状况决定了二级市场的前途;二级市场是一级市场扩张的前提,二级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渠道,实现其投入———退出———再投入的资本有效循环

      ,为创新企业提供进一步的资金融通,培育创新企业迅速成熟至进入一般资本市场。所以说,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是连接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和一般资本市场的桥梁。

      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比一般资本市场更高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主体———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由于处于发育成长期创新企业自身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及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会使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增加市场风险。而一般资本市场的风险来源于市场衍生产品运作的复杂性和市场对风险的放大作用。因此,风险资本市场有着与一般资本市场不同的特征,表现在:

      1、投资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社会公众和各类机构投资者;风险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有相当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2、市场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发育成熟的大公司;而风险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处于发育成长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3、投资对象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对象是具有经营稳定性和赢利性且风险相对较小的传统产业;风险资本的投资对象是新兴的,具有增长潜力,同时存在较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

      4、投资方式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入主要是一次性的,投资周期较短,股份流动性较强,而风险资本市场则根据企业不同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分次、多阶段的进行投资,投资周期一般在3~7年,股份流动性较差。

      5、投资收获方式不同。在一般资本市场,投资者主要通过分红派息和股份增殖实现投资收获;在风险资本市场,投资者不以获取企业股息红利为目的,而是通过风险资本退出时的股份增殖作为投资回报。

      6、上市标准和监管理念不同。一般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高,注重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风险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低,对企业的经营规模要求不高,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一般资本市场强调信息透明,重视对投资者的保护;风险资本市场强调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的投资者自我保护。

      尽管风险资本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在市场功能的发挥方面与一般资本市场相似。即具有:

      (1)融资功能。风险资本为创新企业提供急需的资金,保证创业对资金的连续性。

      (2)资源配置功能。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高新技术的经济价值通过市场得以公正的评价和确认,以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产权流动功能。从现代投资理论角度看,如果一种资产不具有流动性,那么,无论其潜在回报率有多高,它都不具有优先投资价值。风险资本市场为创新企业的产权流动和重组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转换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并购方法,促进创新企业资产优化组合,并使资产具有了较充分的流动性和投资价值。

      (4)风险定价功能。风险定价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未来收益与风险的一种函数关系。投资者可以参照风险资本市场提供的各种资产价格,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个人未来预期进行投资选择。风险资本市场正是通过这一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中发挥作用的。

      三、对我国建立二板市场的设想

      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资本市场的培育。对于风险资本来讲,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好比是“进口”,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就是“出口”。有进有出,市场才具有流动性和吸引力,才成其为一个完整的市场。我国风险投资之所以十年来没有取得大的发展,除了一级市场资金制约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风险资本没有“出口”,能买不能卖,能进不能出,使风险投资功能丧失。因此,在我国,解决风险资本的“出口”问题,即建立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或称二板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二板市场的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

      (1)建不建国内二板市场?

      (2)二板市场的模式应是什么样?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对高新技术创新企业投资一方面风险大,另一方面投入的资金又存在较大的停滞性,所以,为满足投资者易于取现的需要,早日开通二板市场,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涉足高科技风险投资领域。一些发展*家也已先后开辟了二板市场,如韩国、印度等。所以,我国也应尽快开辟二板市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目前的主板市场投机性过强,大量短线游资的冲击已使股市风险加大,而二板市场的风险比主板市场更大,能否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管值得怀疑,二板市场未必是风险投资的灵丹妙药。本文认为,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和风险资本一、二级市场的关系分析中,我们可以肯定二板市场要开通,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整个风险投资业的核心所在。但是,在发展步骤上应确定*、中长期目标。

      *期目标:限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不宜立即新建二板市场。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国家应放宽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条件,对于直接上市较为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应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一些具有一定实力但上市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买壳上市来实现资本退出。目前以协议收购国家股、法人股的方式实现买壳上市较为普遍,即风险投资公司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银行挖掘壳资源,二者通力合作,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买壳间接上市。上市后,高新技术企业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使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上升,然后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有偿转让国家股或法人股,实现退出战略并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但由于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协议转让价较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低估,风险投资的回报率不高。因此,可以将各地原有的证券自动报价系统的设备和网络进行改造利用,建立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解决因地域问题而出现投资者与受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费用较低,便于吸引当地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和监管,促使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尽快达到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避免直接进入二板市场可能引发的风险。

      中长期目标:香港创业板(股票第二板)市场经过十年的酝酿,已于今年11月25日开始运作。与主板市场相比,香港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宽松。如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无要求,只需有两年“活跃业务活动”记录,上市后的最低公众持股数不低于3000万港币或总股本的10%(二者取其高),但在市场透明度方面实行更全面、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详细的公司募集资金用途、经营状况、投资状况、内部管理、技术与市场前景以及潜在的风险,并定期公布财务季度报表、中期报表和年终报表,及时披露影响股价波动的敏感资料,使投资者能够最充分地得到最真实的信息,防止少数人黑箱作业、操纵市场。由于香港创业板没有对上市企业作区域限制,这为我国内地中小高新企业海外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国家应积极鼓励和培育国内中小高新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学*和借鉴香港风险板市场的经验,加快国内市场机制的建立,加快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最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板市场。

      关于二板市场运作模式,国际上通常有两种: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和独立的市场模式。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是二板市场作为主板市场的补充,与主板市场组合在一起共同运作,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交易体系,甚至采取相同的监管标准,所不同的是上市标准的差别,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独立市场模式,是指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各自独立运作,拥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并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如美国的NASDAQ、日本的OTC交易市场等。国内对于市场运作模式同样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应选择非独立的市场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主板市场的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避免资源浪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以美国NASDAQ市场为代表的独立市场模式是世界公认的二板市场的成功典范。NASDAQ市场无论在交易制度、组织管理方式、市场监管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借鉴素材。“要学就学最好的”,NASDAQ应成为我国二板市场的样板。本文同意后一种观点,理由有二:

      一是我国目前的主板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存在较多问题,而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将增大监管的难度,加大主板市场的风险,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主板市场的规范和发展。

      二是由于二板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市场对投资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即有能力对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所涉及风险作出透彻客观评价的投资者)。市场对投资者每笔交易额最低标准进行限定,限制散户投资者进入二板市场。我国沪深股市投资者中80%为中小散户,这与二板市场所要求的应以专业机构和富有的个人且具备投资技巧和主动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不相符合。以现有的市场管理水*,一旦有人利用创新企业存在的高风险为题大肆炒做,很难保证市场运作“公*、公开、公正”,极易出现股价的巨幅波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沪深股市的健康发展。所以,独立的市场运作模式应是我国二板市场的首选。

      二板市场的设计牵涉面广,包括对潜在上市资源和投资者的市场调查,上市标准和上市费用的确定,市场法规和交易制度的设计,监管系统和机构的设置等。而设计目标中最重要的是既要保证市场有较好的流动性,又要防止过度投机,市场波动过大。因此,对二板市场的设立必须细心策划,统筹考虑。

      参考文献:

      ①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人民大学出版社.

      ②贺海虹:《论风险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投资研究》1998年第8期.

      ③*、许小松:《风险资本市场及其运作机制研究》,《证券市场导报》1999年5月.

    [阅读全文]...

2022-07-11 13:10:21
  • 去香港买保险有哪些风险

  • 理财
  • 去香港买保险有哪些风险

      *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内地居民频频赴香港投保。但去香港买保险也有风险,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去香港买保险有哪些风险的知识,欢迎阅读。

      去香港买保险有哪些风险

      *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内地居民频频赴香港投保。香港保险相对于内地保险,险种多、保费高、保障范围广,但去香港买保险也有风险,都有哪些?

      汇率风险

      由于香港保险以港币和美元计算,在人民币贬值期间可添加汇率收益,但在人民币升值期间则会造成保单缩水,这就是汇率风险。

      法律风险

      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保单的法律效用不受内地法律保护。虽然可以寻求香港保险业的监理保护,但需要保险公司备存充足资料,如完整及经核证无误的入境记录副本等,以证明保单确实是在香港承保的。

      小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投保香港保险需要本人亲自去香港办理,内地出售的香港保单即所谓“地下保单”,不但保单无效,还属于违法行为。

      理赔风险

      赴港买保险虽然“有利可图”,但并非一劳永逸。可能发生理赔纠纷。因为保单是受香港法律管辖,如果遇到理赔纠纷,必须亲赴香港、请香港律师、由香港法庭审理,期间需付出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非常可观。

      关于移民香港保险购买攻略分享

      1、买保险,趁年轻

      保障期限长的年缴或趸交(保费一次性缴纳)的保险产品,被保人年纪越小,保费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外与健康风险隐患逐渐凸显,投保高保额自然缴纳高额保费,所以保险还是早买早划算。

      2、货比三家

      各家保险公司的费率是有差别的,在购买时一定要多参考几家的报价再选择。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在购买时认准资金雄厚、发展成熟的公司,以保证后续的保险服务。其中,保诚、安盛、宏利、友邦四家保险公司的信用和财务状况都相当不错,香港移民朋友们可参考选择。

      3、消费型VS返还型

      保险产品从缴费角度分类还可分为消费型与返还型。被保人在保障期间未出险,合同到期后,消费型保险保费不予退返;返还型保险则按照合同约定比率退还保费(比率100%)。即消费型不出险到期就给保险公司了,而返还型除了所缴保费,还有收益。

      仅从收益而言,消费者毫无疑问倾向于返还型。但实际上,同等保额下,返还型保费明显高于消费型保费,甚至是消费型的2-3倍不止。而按照我国经济消费水*的发展,返还型保险的收益显然跑不过通货膨胀,因此更适合经济实力较强不过分计较收益的消费者,而消费型才是经济划算的首选。

      香港保险成为内地人投资理财的新宠

      *年来,香港保险成为内地人投资理财的新宠,保险公司每到周末都挤得菜场一样,还有保险公司只接受提前一周预约的客户。无非就是看中其保费低、范围广、分红高的优势。 按理来说,香港的物价比内地的高,人均收入也更多,可为什么香港的保险却比内地还要便宜呢,究其原因,差别在于:

      1、香港的人均寿命高

      内地则仅为75岁左右,香港人*均寿命85岁,两地人口比例相对发病率和死亡率差距较大。在香港,人口死亡率要比内地低,重疾发病率要比内地低。所以,香港保险虽然便宜,但是理赔的频率低,保单的量积累起来了,收益自然高。

      2、悠久的历史积累下来的资金池

      香港保险历经100多年的发展,使其累积起了不小的资金池。资金池规模大,分红基数就高,客户滚存红利因此较高。而资金池规模,在短期内一般是难以改变的,所以内地保险公司在这方面也难以匹敌香港保险公司。

      3、香港保险投资回报率高

      内地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有限,内地保监会限定利率上限为3.5%。在香港,由于保险公司可以在全球投资,渠道多限制少,加上比较成熟的`管理和经验丰富的精算水*,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内地保险公司投资渠道十分狭窄:

      而很多香港保险公司的利率可以做到4.25%甚至更高,保费低的同时红利也比较高。所以,在香港,90%的产品如重疾险,人寿险,教育金等都是分红型保险。除了住院险和意外险,还有其他消费型险,你想找到一个无分红的储蓄型险都是很难的。

      香港保险分红为什么那么高?

      一、和内地不同,香港保险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政策。 即严核保、宽理赔。极大程度的保障了保单的质量,降低了后期保单不良率。

      二、其次,香港保险公司优质的服务一直受到业界的好评。 香港的保险销售渠道主要有四大范畴,分别为银行、代理、经纪人及直接渠道,和内地保险公司动辄上万的保险销售人员不同,香港保险以银行销售渠道的销售规模最大。香港成熟的销售体系也极大的降低了保险公司销售成本。

      三、在保险公司监管运营方面,香港保险公司以自律为主,香港的保险业监管机构为保险业监理处,该处的主要职责及权力为授权保险公司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并确保保险公司以审慎的态度经营业务。

      由于香港目前奉行自律规管,在保险公司厘定保费、订定保单条款及条件等范畴,大多由业内人士自律执行。这就给了保险公司相当大的自由。

      四、最后,从投资面上,内地保险公司大多局限于内地狭窄的几大市场。 但是香港保险公司利用香港先天金融港口的优势,能够进行全球化投资。投资收益自然要高于内地。

      比如最*大家都在传的一篇关于香港与内地保险收益差异的文章:

      在内地买某保险,30万元投入在80年后变成880万元,升值29倍;而在香港地区买某保险,5万美元(约为30万元人民币)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变成905万美元,升值181倍。

      仅仅80年的时间,两地保险收益相差足足6倍之多!明事理的人看到这里都会毫不犹豫选择高收益的那一方,这也是很多人选择港险的原因之一。

      香港保险经纪人有哪些服务

      1) 续保服务:通常一份保单的供款年期,短则5年,长则25年,甚至终身。定期的客户提醒是从业人员的基本服务。每年如期续保至关重要,一旦逾期将导致断保。

      2) 理赔服务:包括重疾理赔、医疗理赔、意外理赔、以及身故理赔服务。

      3) 更改计划:减额清缴保险:选择停止保费供款,并以保单应有的退保价值购买一份保障额较低的保单;

      提高保障额(仅限冷静期内),或调低保额;

      增加/删除附加保障;

      缩短/延长供款年期(仅限冷静期内);

      调整保障级别,比如医疗险普通病房、半私家病房、或私家病房级别间的调整。

      4)更改保单服务:

      保单权益转让:保单持有人可以将保单权益转让给他人;

      撤销及更改受益人;

      更改缴费方式及缴费方法:缴费方式可选择月缴、季缴、半年缴和年缴;缴费方法可以选择电汇、香港银行支票/本票、现金、香港银行网银、或设立自动扣款服务等。

      5) 提取价值

    [阅读全文]...

2022-03-06 03:09:11
  • 企业增资有何风险

  • 创业
  • 企业增资有何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九章的相关规定,公司增资: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拓宽业务、提高公司的资信程度而依法增加注册资本金的行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增资有何风险,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企业增资

      1、各股东同意增资的股东会决议

      2、修改或补充增资公司章程

      3、投入增资资金(或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物/无形资产评估)

      4、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验资报告

      5、办理工商、税务等系列变更登记。

      一、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免征企业所得税

      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两种,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提取比例由公司股东大会自行决定。盈余公积的作用主要包括弥补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以及增加公司资本。但法定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时,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1、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规定:股份制企业利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红股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红股数额,应按照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1998]333号),公司将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即该公司以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股东再以分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因此,如果股东是个人股东,对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并再投入公司转增注册资本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免征企业所得税

      公司将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即该公司以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股东再以分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属于免税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和第(三)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 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因此,当被投资企业的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法人股东按照投资比例增加的部分注册资本免缴企业所得税。

      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免征企业所得税

      1、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10]54号)指出,应加强股息、红利所得征收管理。重点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分配股息、红利时的扣缴税款管理,对在境外上市公司分配股息红利,应严格执行现行有关征免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加强企业转增注册资本和股本管理,对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和股本的情况,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依据现行政策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即法规仅规定企业“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时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对自然人股东而言,被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实质是先分配后投资,个人股东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

      2、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免征企业所得税

      如果股东是法人或公司,被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实质也是先分配后投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法人股东从被投资的居民企业税后利润分得的股息和红利免缴企业所得税。因此,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法人股东按照投资比例增加的部分注册资本免缴企业所得税。

      三、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涉税处理

      1、“股票溢价”转增股本免征个人所得税,“资本溢价”转增资本要征个人所得税

      股本溢价,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总额的数额。股票溢价,是指股票市场价格高于面值或者每股净资产的数额。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针对每股净资产而言,股票溢价包括股本溢价。而资本溢价,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投资人的投入资本超过其注册资本的数额。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的规定,股份制企业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属于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对个人取得的转增股本数额,不作为个人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原城市信用社专制为城市合作银行过程中个人股增值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批复》(国税函〔1998〕289号)规定,国家税务

      总局关于股份制企业转增股本和派发红股征免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7〕198号)中所表述的“资本公积金”,是指股份制企业“股票溢价” 发行收入所形成的资本公积金。将此转增“股本”由个人取得的数额,不作为应税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并且国税发〔1997〕198号还特别强调:“与此不相符合的其他资本公积金分配个人所得部分,应当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10〕54号)再次明确规定,对以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和股本的,要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依据现行政策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所以,对有限公司资本溢价转增实收资本,应当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按20%征收个人所得税。

      2、资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免征企业所得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四条规定:被投资企业将股权(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基于此规定,公司以股权(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投资企业不作为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或免税收入处理,因此,对投资双方而言不存在企业所得税缴纳及扣缴问题。即资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在税务上不确认收入也不缴纳企业所得税,更不能增加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计税成本。

      3、不能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若转增需缴企业所得税

      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个别类型的资产在持有期间产生的增值暂时计入了资本公积,从属性上属于“未实现收益”,增值部分待资产处置即收益真正实现时方能确认损益,在资产处置前,不能转增资本。若企业将其进行了转增资本,事实上是将相应的资产处置收益提前予以了确认,并用之转增了资本,自然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一种情形,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产生的资本公积,不得转增资本,若企业用于转增资本,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计入资本公积,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可见该项资本公积是不能转增资本的,只能在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计入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二种情形,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产生的资本公积,不得转增资本,若企业用于转增资本,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会计问题征询函〉的复函》(会计部函[2008]50号)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资本公积)。在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前,上述计入其他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部分,暂不得用于转增股份;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暂不得用于利润分配。”规定,该项资本公积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资本公积)。在相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前,这部分差额暂不得用于转增资本。

      第三种情形,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产生的资本公积,不得转增资本,若企业用于转增资本,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该项资本公积应于处置该投资性房地产时转入当期损益,故不得用于转增资本。

      第四种情形,金融资产重分类时的差额产生的资本公积,不得转增资本,若企业用于转增资本,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在该金融资产被处置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在金融资产被处置前不得转增资本。

      小结

      企业利用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应视具体情况按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税务处理,若处理不当,就会给企业和股东带来税务风险。

    [阅读全文]...

2022-04-10 20:37:04
  • 项目风险的管理

  • 管理
  • 项目风险的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项目风险的管理,希望大家喜欢!

      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项目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有学者将项目风险定义为,项目的风险是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影响后果的联合函数。项目风险的概念应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要素:

      (1)不确定性是风险存在的必要条件。只有对行为产生的未来后果无法事先准确预料时,风险才可能存在。

      (2)潜在损失是风险存在的充分条件。

      (3)经济主体是风险成立的基础。风险成立的基础是存在承担行为后果的经济主体,即风险行为人必须是行为后果的实际承担人。

      正确认识风险的特征,对于识别和量化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减少损失、圆满实现项目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的潜在性。风险往往不显露在表面。正是这种特点,人们才不容易注意到它的存在,才容易在事件发生时受到损失。风险是针对未来的。只有对尚未发生的事件讨论风险才有意义。事件发生后,实际结果一旦产生,风险就不存在了。

      (2)风险的客观性。不确定性是客观事物和人类活动发展变化过程所固有的,是不可避免的,并不取决于人们是否意识到。每个项目都具有风险。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认识风险的这种特性,有利于风险管理的目标:把风险尽可能缩减到最小的程度,而不可能将其完全消除。

      (3)风险的主观性。不确定性是风险分析者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人对风险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这也就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定量化带有主观性。

      (4)风险是实际结果与人们预期目标的负偏离。偏离有正有负,通常正偏离意味着意外收益或风险收益,负偏离意味着意外损失或灾难。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意外损失要比意外收益关切的'多。负偏离越大,风险越大。

      (5)风险的变动性。风险存在与特定的环境中,客观条件或环境是风险的来源和载体,一旦环境或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风险的性质、大小、造成的后果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原有的风险可能被消除,同时也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6)风险的可预见性。只有能够预测发生可能性(哪怕不那么准确)的不确定性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如果不知道威胁来自何方,我们就很难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去做好充分的防范准备。因此,在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尽量减少未知的不确定性,尽量使他们变成已知的不确定性。

      2.项目风险管理的内涵

      项目风险管理是对风险进行规划、识别、分析、应对(解决)和监控的过程。项目风险管理真正用意并不是要彻底消除风险(尽管这种结果是最理想的,但直到项目完成为止,要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是十分困难的),而是要提高对风险的认识程度,当它们发生时我们不但不会感到惊讶,而且已经做好了准备。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如图所示:

      1.风险的识别

      将项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查找的过程。它是实质性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或称基础。

      (1)风险的主要来源。

      ①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导致损失的可能性。

      ②技术风险,指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技术进步使建设项目目标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③财产风险,指与项目建设有关的企业和个人所拥有、租赁或使用财产,面临可能被破坏。被损毁以及被盗窃的风险。

      ④责任风险,指承担法律责任后对受损一方进行补偿而使自己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⑤信用风险,指由于有关行为主体不能做到重合同、守信用而导致目标损失的可能性。

      (2)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

      ①利用已有的经验。如类推比较法如在企业内建立实施过的项目风险数据库对识别新项目的风险是十分有益的);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等。

      ②利用管理工具。比如:鱼刺图。

      2.风险的分析

      主要是确定风险因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对项目的影响后果,并确定风险等级。

      (1)风险的定性分析。在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或影响程度难以精确定义时,就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有学者将风险定性分析的步骤归为:

      ①列出所有的风险因素。

      ②将风险因素出现的可能性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为“极小”、“较小”、“中等”、“较大”、“极大”五个等级。

      ③将风险因素一旦出现对项目产生的影响程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分为“极小”、“较小”、“中等”、“较大”、“极大”五个等级。

      ④将各识别的风险因素的可能性、影响程度进行归类,以确定风险的风险等级。

      (2)风险的定量分析。风险的定量分析就是从数值上分析各项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对项目的影响程度。

      风险量化的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决策分析;蒙特卡洛模拟法等。

      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可以制定风险影响矩阵确定风险的等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进行管理。

      3.风险的处理

      就是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控制,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

      (1)风险回避:有意识的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完全避免特定的损失风险。

      (2)风险转移:通过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后将损失的一部分或全部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

      (3)风险降低:当项目风险不能避免时,可以采取行动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后果的不利影响。

      (4)风险接受:以自身力量承担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或损失。

      4.风险的监控

      对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一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实施风险管理计划中规定的应对措施;二是当项目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反馈,重新进行风险识别、分析,确定、实施新的风险应对措施。

      加强项目风险管理的措施

      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影响和改变宏观的经济、社会环境,只能从企业或项目本身着手来加强项目的风险管理,降低各种不确定性给项目带来的损失。为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阅读全文]...

2022-02-11 05:04:06
  •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

  •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

      在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注册会计师获得高收入注定背后承担者高风险,*几年注册会计师及会计事务所的诉讼事件频频发生,使得审计人员及审计机构在法律诉讼及赔偿方面的费用不断攀升,损失不断加大,重视和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审计机构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独立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独立审计是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产物,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提出意见,做出结论,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处在潜在的职业风险之中,尤其是在这个“诉讼爆炸”的时代,频频发生的审计诉讼,使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必须承担“深口袋”和“风险社会化”的责任。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我国审计界对审计风险的表述一般认为: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固有风险是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内部控制时错报、漏报财务信息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防止、纠正错报、漏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进行实质性测试未能发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一般的审计模型将四者的关系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其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由被审计单位造成的,审计人员只能评估它们的水*,并不能消除这类风险。审计人员要想控制审计总风险水*,只能通过控制检查风险的水*来进行。

      二、审计风险的成因

      独立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2.1审计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和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审计抽样的确存在抽样误差,不论抽样的规模有多大,只要不是全面审查,这种误差就不会消失,同时根据部分样本的特征来推断总体的特征时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可靠。同时由于审计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及财务收支都进行查实、核对,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保证审计结果绝对真实、可靠。

      2.2审计人员的经验不足,不履行职业道德。

      审计人员面对迅速变化的客观环境和复杂的审计业务,再加上自身审计技术水*不高,经验有限,造成对审计业务不能全面把握而产生审计风险。当然有些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讲人情、收受好处、不履行审计职业道德,遗漏重要的审计程序,提供虚假报审计告等同样也会形成的审计风险。

      2.3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

      有时经理层为了粉饰财务报表,达到上市、借款等目的,借助于高科技虚增收入,减少费用,弄虚作假。同时,公司的'管理者们为了不让审计人员查出自己的问题,通常也不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他们要么不提供注册会计师审计所需要的资料,要么不提供必要的条件,这些无疑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

      2.4审计机构内部管理欠完善。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事务所没有建立或健全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导致发生错弊和过失,知法犯法。也有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质量控制不力,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2.5相关法律的缺失,惩罚机制不够严厉。

      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时间较短,许多法律、法规都不是很健全,它们对注册会计师的约束能力都较小。许多法律规范只是吊销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责任以及当该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产生的刑事责任,这些法律法规中大量存在原则性、抽象性条款,却忽视受害人的补偿方式是欠妥的。从总体来看,我国的法律法规尚不配套,条文规定不很明确,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1审计方法的选取。现代审计方法与审计风险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审计人员要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同时还应该逐步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的风险。

      3.2慎重选择被审计单位。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行为,因此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客户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是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另外,对于风险过大的业务不予承接。客户甄选并非只是针对新客户进行的,当现有的客户出现更换管理层,陷入财务困境等影响审计风险的事项时,需要重新评估其风险,考虑是否继续接受委托。

      3.3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努力提高执业人员的执业水*,同时在执业过程中始终保持负责的态度,谨慎做出职业判断。更重要的是不断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制定职业道德的裁决指南,成立相应的执行机构,在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现象时,既要有裁决的执行部门,又要有相应的执行依据,使职业道德真正具有可操作性。

      3.4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为了防止审计风险化提取职业风险基金或投保责任保险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尽管不能免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诉讼,但能防止和减少诉讼失败是会计师事务所发生的财务损失。我国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

      3.5加强审计机构内部管理。要保证审计质量,除了审计人员应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和执业道德外,审计机构还应建立、健全审计内部控制机构,保证每位审计人员都始终按照专业标准的要求执业,保证审计的质量。

      3.6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惩处力度。首先修改和完善现有法律,将违法违纪行为与相应的责任进一步细化,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同时,完善审计诉讼制度,制定统一的、可操作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认定程序,使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特别是民事赔偿责任得到落实,提高法律责任对注册会计师执行行为的约束刚性。

      3.7加强外部监管,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法规和准则的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监督注册会计师执行行为的能力。同时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将注册会计师的弄虚作假行为曝光,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王健栋.独立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5:71-72.

      [2]潘超.独立审计风险分析及评估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6-14.

      [3]王建辉.浅议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的风险[J].网络财富,2009.2:56-57.

      [4]姜礼民、郭雪梅。影响独立审计风险的因素分析[J].审计研究。

      [5]邓利华.独立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04.29-45.

      [6]王策.试论独立审计的风险[J].经济视角,2008.8:59-62.

      [7]刘智升、刘奕.浅议独立审计风险及防范[J].经济论坛,2007.8:139-140.

    [阅读全文]...

2022-06-25 05:38:40
  • 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

  • 管理
  • 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欢迎大家分享。

      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你都了解清楚了吗?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因此,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安全生产问题,还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处理风险,涉及财务、安全、生产、设备、物流、技术等多个方面,是一套完整的方案,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全面风险管理8个要素:

      即内部环境、

      目标设定、

      事件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对策、

      控制活动、

      信息和交流、

      监控。

      【相关内容】:

      浅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一、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在COSO框架中的内涵

      1、COSO框架中关于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现代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各不相同,但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国际权威机构美国的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该组织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经营活动的效率与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中,把内部控制活动分成五大组成部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

      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人们意识到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会相互叠加放大,有的则相互抵消减少。因此,风险的考虑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出发,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风险,即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依据COSO委员会2003年7月完成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定及企业各个层次的活动,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企业的各种潜在事件,并按照企业的风险偏好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该框架有三个维度,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第一维企业的目标有4个,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第二维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8个,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2、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联系

      (1)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COSO2003年7月公布了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地指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框架包括内控作为一个子系统。全面风险管理除包括内部控制的3个目标之外,还增加了战略目标;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除了包括内部控制的全部5个要素之外,还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3个要素。从时间先后和内容上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是对内部控制的拓展和延伸。

      (2)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大部分运营风险,或者说对于在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之中的风险,内控系统是必要的、高效的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同时,维持充分的内控系统也是国内外许多法律法规的合规要求。因此,满足内部控制系统的要求也是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

      3、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差异

      (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

      (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目前所提倡的全面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而内部控制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及其以后的重要活动,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和监督评审与缺陷的纠正等工作。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3)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在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而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

      (4)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项目标。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

      二、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在国内的运用

      1、国内关于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目前国内关于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正式定义主要是*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征求意见稿)的通知以及**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有相关的表述。

      *关于内部控制规范的《通知》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指引》中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2、国内关于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与COSO框架的差异

      总体上来说,国内关于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基本参照或遵从了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但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于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在各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拓展和延伸。

      (1)目标纬度:*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相对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定义在实现目标上有所拓展,增加了企业战略目标和资产的安全完整目标。而在*全面风险管理的实现目标增加了“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另外,其他四个目标也与COSO全面风险管理四个目标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使之更适应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表述*惯或者更具体而易于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特别是内部控制实现目标的拓展使得其与全面风险管理实现目标差异不大。

      (2)要素纬度:*内部控制《通知》形式上借鉴了COSO报告5要素框架,同时在内容上体现了风险管理8要素框架的实质;*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则没有明确指出是5要素还是8要素,但通过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如图1)将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些要素融合到流程中,从实质来说,也体现的是8要素的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3)层级纬度:财政发布的内部控制《通知》目前主要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目标为主线所涉及的业务层级有较详细的规范;*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关注范围更广泛,包括战略、财务、市场、运营、法律等方面。因此,从企业的战略风险依次到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最后到财务报告,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对重要性应该各有不同。在战略风险方面,风险管理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内部控制起到配合作用。这一角色逐步逆转,到财务报告层次,应该是内部控制发挥主导作用,风险管理起到配合作用。

      (4)两者关系:*《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明确指出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指出除内部控制外的其他全面风险管理组成部分(如图2)。但由于*内部控制《通知》出台较晚,且借鉴了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内容,使得其内部控制的边界扩大了不少,包括实现目标和要素都与全面风险管理差异不大。因此,我们理解《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提到的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之间必然相互交叉、融合,直至统一。

      3、国内关于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运用的一些误区

      (1)把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理解为建章立制。其实从COSO框架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被明确为是一个“过程”,不能当作某种静态的东西,如制度文件、技术模型等,也不是单独或额外的活动,如检查评估等,最好是内置于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作为一种常规运行的机制来建设。

      (2)内部控制体系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相互独立的。建设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两者在内涵上也有一定重合,企业需要综合考虑自身业务特点、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条件、外部环境要求等,确定选择合适的管理体系和建设重点。比如,在监管严格的金融业或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制药与医疗行业,风险管理的迫切性更强,企业以风险管理主导内部控制可能更方便。而在另一些企业,为了符合信息披露中内部控制报告的要求,企业以内部控制系统为主导、兼顾风险管理可能更适合。在相关管理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有时候先做起来比争论更有意义。

      (3)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作用被夸大。有些企业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寄有过高期望,他们希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可以确保企业的成功、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实际上无论多么先进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都只能为企业相关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而非绝对的保证。

      (4)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在企业实践落地难。由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进,与国内企业原有的管理体系和观点存在较多的差异和差距,目前这些理念和方法还更多的处于导入阶段,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还不能在这些框架和概念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和语言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这造成了企业在这方面的理解有差异或者关注度不够,除非出现强制性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其实这些理念、概念的出现并不是说企业就缺乏这些,事实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这些理论的提出有助于我们将散布于企业管理各个方面的相关元素按照框架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补充、修正和组合。

      三、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一般过程

      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基本涉及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企业不可能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实践中企业往往根据自身的特点先搭建一个合理的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某一目标或某一层面作为主线深入下去建立一个局域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体系,然后再在企业全局推广。因此,由于内容多,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企业往往需要组建相应的专职团队以项目的方式来运作或者在外界咨询团队的协助下开展工作。一般来说,我们将体系建设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内控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依据:确定项目组织架构、项目管理制度和详细的工作计划;梳理、明晰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为从战略高度结合COSO框架建立内控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应当确定其需要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内控/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实现的目标等。企业的业务特点、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条件、外部环境要求等因素的不同,分析的目标重点也不同,随之也影响到后续步骤的工作内容。

      第二步:各业务层面分析:综合运用各种调研手段和现状描述方法清晰表述出业务现状,并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点。层面的划分需要根据目标要求和企业特点,比如单体公司往往划分为公司层面、业务层面、信息系统层面等,而集团公司就可能多出集团公司层面。

      第三步:差距分析:结合COSO框架中的5要素或8要素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发现差距,提出补充、修正或完善的方向。

      第四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前几步工作成果为依据,搭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以某个目标或某个业务层面为主线,进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第五步:测试及运营维护:协助企业或外部审计机构进行评估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调整;运行维护(推广实施计划)。

      前三步骤紧密结合COSO框架的三个纬度展开(第一步审视企业体系建设目标纬度,强调体系建设的目标导向,第二步结合目标要求分析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三步以某目标或业务为主线分析与COSO框架评价要素之间的差距),第四步根据前三步的分析结果针对性的进行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第五步为测试及运行维护。

    [阅读全文]...

2022-03-31 19:39:52
  • 校园安全风险管控方案

  • 校园安全风险管控方案(通用1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校园安全风险管控方案(通用1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思想目标

      通过开展本次三年行动实施整治,强化源头治理,进一步排查校园安全风险隐患,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夯实校园安全基层基础,扎实推进校园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完善从根本上消除校园安全事故隐患的责任管理办法和工作机制,全力防范和化解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全面维护好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学校召开专项会议,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时间安排

      从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20xx年6月上旬)

      按照市安委会统一部署,启动校园安全整治三年行动。我校结合实际制定本校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全面动员部署校园安全整治三年行动。

      2、排查整治(20xx年6月中下旬至12月)

      我校建立问题隐患和整改措施“两个清单”,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要求,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使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3、集中攻坚(20xx年)

      我校更新“两个清单”,针对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开展隐患问题集中整治,加强跟踪整改,实施闭环管理,直至整改销号,推动建立健全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和预防控制体系,从而使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4、巩固提升(20xx年)

      深入分析我校安全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深挖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矛盾和原因,梳理出法规标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健全、补充完善的具体制度,逐项推动落实。及时总结其他学校整治行动的成熟经验,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校园安全制度体系。

      为了加强管理,强化学生法制、安全意识。避免重大恶性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进出校门

      1、由保安、及校园管理组负责管理。

      2、学生出入要走校门,不许翻越院墙,违者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严肃处理。

      3、出入校门不要拥挤,互相谦让。推车出入校门,校内不准骑车,更不许滑车。

      4、不要在校大门口逗留。

      二、上、下学路上

      1、学生自己负责自己的人身安全。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三、劳动

      1、由组织学生劳动的教职工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

      2、凡参加劳动的师生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保证本人及其他人的人身安全。

      3、在劳动中使用劳动工具时,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工具伤人。

      4、劳动中必须服从劳动指挥者的统一安排及具体安全要求,必须精神集中,不准乱跑及打闹。

      四、卫生大扫除

      1、大扫除时,二层以上班级不要擦窗户外面的玻璃。

      2、擦拭电器设备时,要切断电源。擦灯管时,不要用手拉吊灯的铁链,下面要有人扶稳登踩的桌椅。

      3、擦屋内高处设施时一定要登稳,踩实桌椅,再进行操作,要有人保护。

      4、大扫除时,严禁打闹。

      五、课间安全要求

      1、下课后不要在教室和走廊内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2、外出上课在上下楼梯时,要按规定顺序靠右侧行走,不要推推搡搡,拥挤抢行。

      3、严禁从楼上向下仍东西,风雨天远离玻璃窗下。

      4、课间禁止在楼道或教学区追逐打闹,禁止做危险游戏或踢球、投球等活动。

      5、严禁半身探出楼外观望、严禁上楼顶、爬墙头、跳窗户、跳阳台,严禁攀爬篮球架、禁止在施工区活动。

      为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确保校园*安,师生健康,按照建设“*安校园”的总体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组织、动员并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建立起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20xx年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学校领导对学校安全工作非常重视,充分认识到创建“*安校园”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一个良好环境,是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学生家长的热切期望和迫切要求。我们将“*安校园”创建工作作为学校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努力做到教育在先,预防为主。专门成立了由李楚英校长亲自挂帅的创安领导班子,副组长由王晓燕副校长担任,领导班子和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为成员,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形成了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创安居乐业工作扎扎实实地得到深入开展。

      二、部门配合,责任落实

      我们认识到,创建*安校园,关系到每个师生的利益,涉及到各个部门的工作。为此,学校要求部门配合,人人参与,要求全校教职员工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育人意识、安全意识,时时、事事抱有“安全第一”的宗旨,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也对自己负责。我们制定了安全工作责任书,层层签订,明确职责,营造氛围,强化教育。各班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常规安全检查和交通、防水、防火、防盗、防电等安全教育。德育处主要负责教育教学安全检查和图书室、电脑室和学生活动场所安全检查。总务处主要负责检查食堂饭菜质量及卫生情况、学校电路及各种开关、插座、各种用电设备完好情况,校舍、围墙等设施安全情况,消防设施质量及性能、楼道、楼梯、扶手、照明等安全情况。明确了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各部室、各年级能够在各自系统范围内主动开展自查、互查活动,学校办公室负责及时将创建“*安校园”的有关精神传达到相关部室及进行情况通报,同时负责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及时找出校园内的安全隐患,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把安全工作作为考评各部室、班级和每位教职工的重要内容,在对班主任进行考评时,实行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

      三、措施有力,制度规范

      1、为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我们制定了各项制度。共分成六大类:第一类是安全保卫制度,如门卫制度、值班制度。第二类是教学安全制度,如社会实践制度、学生外出活动制度等。第三类是消防安全制度。第四类是卫生安全制度,如防疫制度、食堂卫生制度、食堂采购制度、紧急救护制度等。第五类是交通安全制度,如校园车辆停放制度。第六类是应急机制,如处置地震预案、处置火灾预案、处置学生伤亡事故预案等。

    [阅读全文]...

2022-05-05 13:31:12
  • 什么事都有风险的说说

  •   1、这是自己选择的吧,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风险!自己遵守交通规则能出什么事!13个小时很多吗?又不是13个小时不停的送。

      2、老天爷给了你两条路:一条是坐享其成,一条是付出所有去奋斗,但两条路都有风险,其实做什么事都有风险值,只是不知道选哪一条路而已。

      3、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吧,每个过程都有不同的困难和烦恼,选择越多反而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了。

      4、在网上搜索了很多陈俊的言论,不管企业如何,此人水*极低。黄河旋风在未取得实际控制权之前,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这恰恰是黄河旋风与上海明匠之间最大的风险。

      5、其实做什么事都有风险,既然下定决心去做,那就果断一点,不要因为谨慎而拖沓,不要因为胆怯而犹豫。

      6、做人真的很累,做什么事都有风险,不过相信自己可以的。

      7、这是你风险预知。做什么事都有风险。就像今晚,原本计划好好过一遍但是又被耽误了。这就是你要承担的风险,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是人为的!

      8、不管了,再当一次小白鼠。什么事都有风险的。啥都不想了,就这样吧。反正怎么都是一个死,算了,向死而生吧。

      9、做什么事都有风险,又想得到,又怕失去。

      10、世界上没有零风险的事,做什么事都有风险,有了梦想,去行动,不要杯子那个风险吓倒,你的理想之花就会美丽绽放。

      11、做什么事都有风险,我不会再像上次一样,那么傻,人吃一次亏就好了,在一个地方栽两次就真的叫蠢好吗你太看得起自己了朋友。

      12、阿笨说做什么事都有风险、但不断努力可以降低这种风险。有些人有些事就是久久难以让人忘怀。

      13、每件事都有风险。什么事都不做也是一种风险。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你。

      14、说句大实话,做什么事都有风险,既然你不想换一件事做,那么你所能控制的只有自身能力了。

      15、无论一件什么事,都有一定的风险性,但不“做”怎么知道,不“作”又怎么知道其中的滋味。

      16、什么年纪做什么事这话说的一点没错,做一些别人不做的,也许能获得更多,也同样承担更多压力和风险,什么事都有好有坏,深思熟虑,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吧

      17、什么事都有风险,,没风险,哪儿来的成功??只希望自己运气好点。

    [阅读全文]...

2022-04-01 14:40:28
关于风险的句子 - 句子
关于风险的句子 - 语录
关于风险的句子 - 说说
关于风险的句子 - 名言
关于风险的句子 - 诗词
关于风险的句子 - 祝福
关于风险的句子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