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

关于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85) 语录(7) 说说(34) 名言(3) 诗词(3k+) 祝福(19) 心语(1)

  • 描写儿童嬉戏的古诗句

  • 儿童
  • 描写儿童嬉戏的古诗句

      1、《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采桑子》

      宋·黄庭坚

      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贤将开关。威竦西山八诏蛮。

      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

      燕喜公闲。一斛明珠两小鬟。

      4、《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6、《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8、《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9、《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0、《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1、《村晚》

      宋·雷震

    [阅读全文]...

2022-03-04 18:54:02
  • 小儿垂钓的古诗

  • 文学
  • 小儿垂钓的古诗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儿垂钓的古诗,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垂钓

      作者: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1、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2、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借问:向人打听;

      6、应:理睬;

      7、遥:远远地;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 ,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 遥招手 ”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作者简介】

      胡令能 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阅读全文]...

2021-12-23 03:40:02
  • 描写儿童嬉戏的古诗句

  • 儿童
  •   1、《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采桑子》

      宋·黄庭坚

      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贤将开关。威竦西山八诏蛮。

      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

      燕喜公闲。一斛明珠两小鬟。

      4、《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6、《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8、《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9、《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0、《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1、《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阅读全文]...

2022-04-21 00:25:35
  • 古诗小儿垂钓

  • 古诗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古诗小儿垂钓,希望大家喜欢。

      小儿垂钓

      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lú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méi):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应(yìng):回应,答应,理睬。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赏析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形:垂钓,第三、四句重在传神:问路。

      第一、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名家点评

      *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此写儿童情态亦自生动。

      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6),唐代诗人,贞元、元和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见于《全唐诗》。

    [阅读全文]...

2022-07-24 16:46:42
  • 描写儿童嬉戏的古诗句

  • 儿童,文学
  • 描写儿童嬉戏的古诗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儿童嬉戏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采桑子》

      宋·黄庭坚

      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贤将开关。威竦西山八诏蛮。

      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

      燕喜公闲。一斛明珠两小鬟。

      4、《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6、《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7、《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8、《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9、《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10、《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1、《村晚》

    [阅读全文]...

2022-07-23 20:08:46
  • 小儿垂钓的古诗

  • 小儿垂钓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儿垂钓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是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lú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méi):是指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指向人打听问路。

      应(yìng):是指回应,答应,理睬。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这首诗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赏析

      在所有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是比较少,因此而显得可贵。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形:垂钓,第三、四句重在传神:问路。

      第一、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就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就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就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就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就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就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这首诗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拓展:《小儿垂钓》古诗改写

      在一个万里无云的上午,有一个小孩出来钓鱼。

      他蹦蹦跳跳的来到一片树林。他左瞧瞧,右望望,东看看,西张张。终于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池塘。池塘旁有许多的芦苇,还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长满了苔藓。这

      里十分隐蔽。连鱼儿都难以察觉,他装好鱼饵,拿起鱼竿,高高举起,用力向前一抛,湖面上顿时荡漾起圆晕。他侧着身子,坐在石头上,专心致志地钓起鱼来。

      这时有位路人走来。他迷了路,想回城里。可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路。这时,他眼前一亮:前面有个小孩!

      他问道:小朋友,知道从这儿怎么去城里吗?小孩吃了一惊,心想:他若再喊,鱼会吓跑的!于是便摆摆手。示意不要打扰他钓鱼。路人却以为他没听见,便再次大声喊:小孩,从这怎么去城里?小孩急了,他再次摆摆手,还指了指手里的鱼竿。

      路人恍然大悟,低声问道:请小朋友指个路,好吗?说完,还特意双手抱拳,表示请教。小孩朝远处一指。路人明白了,告别小孩,心里还称赞:这小孩真专心。接下来他上路了。小孩松了一口气,继续钓鱼。过一会儿,就钓了许多鱼。满载而归。

    [阅读全文]...

2022-03-11 13:22:47
  • 胡令能小儿垂钓古诗

  • 胡令能小儿垂钓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胡令能小儿垂钓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年),唐代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时期人。莆田隐者,唐作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这是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作者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作者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阅读全文]...

2022-07-29 04:55:28
  • 古诗小儿垂钓赏析

  • 写作
  • 古诗小儿垂钓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小儿垂钓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1,侧坐莓苔草映身2。

      路人借问遥招手3,怕得鱼惊不应人4。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lú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méi):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应(yìng):回应,答应,理睬。

      白话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创作背景

      古诗《小儿垂钓》是诗人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整体赏析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形:垂钓,第三、四句重在传神:问路。

      开头第一、二句,“蓬头”写小孩的'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听问路,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表明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6),唐代诗人,贞元、元和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见于《全唐诗》。

    [阅读全文]...

2022-05-12 06:33:50
  • 带拼音古诗小儿垂钓

  • 带拼音古诗小儿垂钓

      胡令能,唐代著名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下面小编收集了带拼音古诗小孩儿垂钓,供大家欣赏。

      小孩儿垂钓

      xiǎo ér chuí diào

      小 儿 垂 钓

      táng dài hú lìng néng

      唐 代 胡 令 能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孩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作者对这垂钓小孩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孩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孩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孩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的“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孩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作者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孩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孩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阅读全文]...

2022-05-23 09:10:28
  • 《小儿垂钓》古诗带拼音版

  • 《小儿垂钓》古诗带拼音版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小儿垂钓》古诗带拼音版,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xiǎo ér chuí diào

      小 儿 垂 钓

      táng dài hú lìng néng

      唐 代 胡 令 能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译文

      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⑵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⑶借问:向人打听。

      ⑷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的儿童问路后所作。

      赏析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与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非常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像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与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阅读全文]...

2022-01-06 01:23:21
当前热门
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 - 句子
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 - 语录
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 - 说说
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 - 名言
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 - 诗词
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 - 祝福
垂钓放牧采莲嬉戏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