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精选140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句子吧,不同类型的句子具有不同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中君子的句子及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相互团结但不互相勾结,小人相互勾结但不能互相团结。
2、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所思是德行,小人所思是有利可图;君子心中想的是法,小人心中想的是侥幸。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4、子曰: 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作用仅限于某一方面,应多才多艺。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6、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7、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和相处。
8、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说:“君子泰然自若而不骄傲,小人骄傲而不泰然自若。”
9、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追求名利。
11、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尚能安守,小人穷困了就不约束自己而胡作非为了。”
1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意思是: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1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说:“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考验他。”
1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意思是:君子以言行不一致为耻。
1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意思就是君子坚守正当而不能不顾是非地讲究信用。
17、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意思是:如果君子舍弃“仁义”这种品德,君子又如何成其为有名的君子?君子就算是酒足饭饱也不违背“仁义”这中品德的,当他们停留在某个(国家)落脚后,必然会为这个(国家)奔走。
18、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19、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0、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贡问,君子也有所厌恶吗。孔子回答,有厌恶。厌恶传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处于下位而毁
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明礼节的人,厌恶果敢而顽固不化的人。
21、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意思是说:上层的道德好比风,*民百姓的言行表现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
2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23、君子周急不继富。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对于穷困危急之人的帮助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富贵人家的帮助并非锦上添花。
24、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
论语中学*的句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很是熟悉吧,从语气上分,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中学*的句子,欢迎大家分享。
(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阐述正确的学*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有谈学*态度的,也有谈学*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态度的:学而不厌 学而时*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
(5)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8)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语出《论语.学而》。这是《论语》第一章第一句,学*的本义。孔子说:人做学问,就要把所学知识及时用在生活实践上去,同时经常去温*学过的知识,就会体验到学*的无穷快乐。
如果每天只是学*而不用于实践,那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没有快乐而言,也就很难有所成就。经常温*所学过的知识,就会产生很多新的理解新的认识,这也是很令人喜悦的事。
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语出《论语.学而》。这句说的是学者的日常言行的一个基本要求和态度。孔子说:君子在生活上不追求饱暖安逸,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奋敏捷,言语谨慎;常常接*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纠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可以称的上是好学*的君子了。
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话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孔子说:不断温*所学过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新的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尤其是《论语》这样的经典,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一本好书就要反复温*研磨,自己的理解认知才能从片面到全面、从浅薄到深刻、从低到高不断的加深。
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这是学者做学问最基本的态度问题。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实的智慧!*常看很多人爱面子,喜欢不懂装 懂,这就是不踏实,不认真,不是做学问的态度,害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出《论语.雍也》。这是孔子对三个学*层次的总结。孔子说:学*无论是知识还是技艺,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强调了爱好和兴趣在人们学*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真心乐于学*,专心学*,才能感受其中的快乐。没有乐趣的学*是枯燥的,也是难有所成的,看看古今中外的伟人、科学家,无不是对本领域学问充满乐趣,沉醉其中,才学有所成的。
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这句是对学*方法的重要总结。孔子说:学*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容易使人拘泥刻板,流于教条主义的泥淖;思考而不学*就会因不切实际而疑惑不解,白白浪费了时间却无所成,所以就要思考和实践相结合,学*才会 大有长进。
1、学与思的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读书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知;只思考而不读书学*,就会疑惑不解。
学*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求学者无不想通过学*而有所收获,但古往今来,为何学者如牛毛,而成者如麟角呢?其根本原因是学*方法不当,没有做到学与思的有机结合。例如学*语文离不开背诵,特别是名诗名文必须要逐字逐句,甚至是一字不漏地背诵,但背诵绝不是死记硬背,机械式的记忆,而是要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句式的特点及内在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背起来才连贯,不会结结巴巴,不会把句子读断,或增一字减一字,从而形成学*语文的语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不是求知的目的,求知的目的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前担下学会运用知识。如果硬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不领悟文章的含义,像鹦鹉学舌那样,就不可能活学活用知识。由此可见,要想提升自己,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必须努力去学,并把学与思密切结合起来,做到“口而诵,心而惟”,这样才能在死的书中,读出活的知识来。
2、注重复*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认为学了知识后,并按时去复*它,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同时更认为温*已学过的知识,从中会有新体会、新发现。这两点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也不过时,值得我们借鉴。
通常我们把复*叫作“炒现饭”,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学新的知识。其实不然,因为学的知识越多,遗忘就越快,如果不及时复*,所学的知识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收获甚少。求学者一定要认识到复*的重要性,绝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复*过程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复*做得扎实,就能唤醒过去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回忆起当时获取知识的情景,使之成为一段段美好的回忆,这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温故”何能“知新”?这里仅举当代作家毕淑敏读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来阐述这个道理。8岁时她初识文字,看到美丽善良的人鱼公主居然变成大海上的水泡,读出的是伤感;18岁情窦初开,读出的是爱情;28岁初为人母,读出的是对人鱼公主家人的关切;38岁开始写作,再读竟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48岁为了写这篇文章,读出了此篇是写灵魂的故事。这样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和体会,常读常新,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这个典型的事例是对孔子“温故知新”观点的最好诠释。我们在学*中千万不可忽视复*,凡是创新都有一个温故、反复探究的过程。
3、向他人、向社会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述而》
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
孔子主张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以他人为师。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吸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是不同的,所以向他人学*,就能够取长补短,弥补自己*时学*的不足。正如柏拉图所说:“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每人就有了两种思想”。孔子虽强调“道不同,不相为谋”,但可以与道不同的人一起学*,交流学问,这反映了他在治学方面的博大胸襟,谦虚宽容,海纳百川,学说上是对手,学*上是朋友。向社会学*,“每事问”,这既是一种学*态度,更是一种学*方法。因为除了向老师学*外,更要向他人、向社会学*。孔子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表率,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长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可见孔子成为一代圣人,绝不是先天俱备的,而是后天努力学*的结果。“三人为师”“每事问”,“不耻下问”的学*方法和学*态度,能成就圣人,自然也能成就一切做学问者。
不会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4、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不会玩收集整理的“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如果对您有帮助就请转发给您的好友。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9、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4、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2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30、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34、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3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论语关于学*的句子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关于学*的句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7、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关于论语学*的句子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论语学*的句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论语学*的句子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1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23、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2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8、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3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3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3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7、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12、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3、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7、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9、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4、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2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7、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3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3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3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一起来看看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7、子曰:“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论语》中关于学*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学*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其三,关于学*的内容。孔子主张学*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四,关于学*的目标。孔子认为,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1、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7、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8、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九库说说https:///,是知也。
1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3、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3、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5、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6、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7、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9、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10、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11、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4、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
1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7、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18、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1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0、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2、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3、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4、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26、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中学与思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治学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学*的句子
论语中的句子
论语中求学谦虚的句子
论语中孝的句子
论语中仁的句子
论语中礼的句子
论语劝学的句子
论语学*的句子
论语中带仁的句子
论语中义的句子
论语中君子的句子
论语中有名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礼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信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忠的句子
《论语》中有名的句子
论语中孝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仁的句子
论语中感恩的句子
论语中励志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和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止语的句子
论语中诚信的句子
论语中谦虚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义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智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