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鸿门宴经典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鸿门宴经典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鸿门宴经典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鸿门宴经典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鸿门宴原文及译文
导语:《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的斗争。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鸿门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沛公军霸上, 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沛公欲王关中, 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 “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 项羽兵四十万, 在新丰鸿门; 沛公兵十万, 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 “沛公居山东时, 贪于财货, 好美姬。 今入关, 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 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 皆为龙虎, 成五彩, 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 项羽季父也, 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私见张良, 具告以事, 欲呼张良与俱去, 曰: “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 “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 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 良乃入, 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 曰: “为之奈何?” 张良曰: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 “鲰生说我曰: ‘距关, 毋内诸侯, 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 曰: “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 “请往谓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 项伯**, 臣活之; 今事有急, 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 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 约为婚姻, 曰: “吾入关, 秋毫不敢有所*, 籍吏民, 封府库, 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反乎!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 “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 至军中,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因言曰: “沛公不先破关中, 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至鸿门, 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 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 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 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 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 出, 召项庄, 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 杀之。 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 曰: “君王与沛公饮, 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 “此迫矣! 臣请入, 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 卫士仆地。 哙遂入, 披帷西向立, 瞋目视项王, 头发上指, 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 “客何为者?”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 起, 立而饮之。 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 加彘肩上, 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 “壮士! 能復饮乎?” 樊哙曰: “臣死且不避, 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如不能举, 刑人如恐不胜, 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毫毛不敢有所*, 封闭官室, 还军霸上, 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 未有封侯之赏, 而听细说, 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王未有以应, 曰: “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 沛公起如厕, 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 项王使都尉陈*召沛公。 沛公曰: “今者出, 未辞也, 为之奈何?” 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何辞为?” 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曰: “我持白璧一双, 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会其怒, 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 “谨诺。” 当是时, 项王军在鸿门下, 沛公军在霸上, 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 脱身独骑, 与樊哙、 夏侯婴、 靳强、 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从郦山下, 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 “从此道至吾军, 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沛公已去, 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 曰: “沛公不胜桮杓, 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 再拜献大王足下, 玉斗一双, 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 “沛*在?” 良曰: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脱身独去, 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 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 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 曰: “唉!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 立诛杀曹无伤。
【译文】
刘邦的军队驻扎霸上,没能和项羽相见。刘邦部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您想在关中称王,任命子婴做国相,珍宝样样被他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要打败刘邦的军队!”当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项羽说:“刘邦住在山东时,贪恋财物,喜欢女色。现在进关了,财物一点也不贪,女色一点也不迷恋,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曾派人去察看,他住处上空云气,都是虎龙的形状,成五彩,此天子气的。必须赶快攻打他,不要失去良机!楚国的左尹项伯”
,是项羽的叔父,他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军营,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为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遇到急难之事,我逃走了,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了”,把情况详细地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考虑这些的?”他说:“鲰生劝我说:‘距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听的。”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说:“当然不一样。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背叛项王的。“刘邦说:“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时与我交往,他杀了人,犯死罪,我救了他;今天有急难,所以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谁给你少长?”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将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献上了一大杯酒,祝项伯长寿,并与他约定结为亲家,说:“我入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籍吏民封存仓库,等待项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将我的情况详细告诉项将军,说明我是不会违背道德的。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第二天不能不早点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吧。”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他回到项羽军营,将刘邦的话全部向项羽报告,就说:“您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轻易入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你反而攻击他,这是不讲信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您第二天带领一百多骑兵前来见项王,到了鸿门,谢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连我自己也没料到竟先攻入函谷关灭了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现在有小人他说,令您和我有了隔阂……”项王说:“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但是,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沛公一起喝。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的人,范增大了。刘邦朝北坐,张良向西坐做陪客。范增屡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所佩的玉玦多次暗示项王杀掉刘邦,项羽却默默地没有表态。范增站起来,走到外面,叫来项庄,对他说:“你为人不忍心。你上前给他们敬酒,寿命结束,请用剑舞来助兴吧,趁机就在座位上,杀了他。不的人,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寿命结束,说:“您与沛公饮酒,军队中没有什么可供娱乐,请用剑舞来助兴吧。“项王说:“好吧。“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刺到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见樊哙。樊哙说:“现在的情况怎样?”张良说:“很急!现在项庄拔出剑跳舞,他的真正用意却在趁机刺杀刘邦。”樊哙说:“这是*了!请让我进去,与之同样的命令。”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持长戟交叉的卫兵要拦住他,不让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兵都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入军门,掀开帐幕,向西站着,睁大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按剑而跪着说:“这是什么人?”张良说:“刘邦的侍卫樊哙的原因。“项王说:“勇士,赏给他一杯酒。”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站着把酒喝光。项羽说:“赐给他一只猪腿。”就给了他一只生猪腿。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放在地上,再把猪腿放在盾牌上面,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勇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怎会推辞呢!从前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人都起来反叛他。怀王与诸将领约定说:‘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就封他为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沾边,封闭官室,撤回了军队驻扎在霸上,来等待您大王。他特意派遣将士守关,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刘邦这样劳苦而功高,不仅没有得到封侯的奖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有功的人。您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我认为大王不应采取这样做法!“项王没有回答,说:“坐在。”樊哙跟随张良坐下。
坐了一会儿,刘邦站起来到厕所去,趁机叫樊哙也出来。刘邦出来后,项羽派都尉陈*出来叫刘邦回去。刘邦说:“现在出来,没有向项羽告辞,对这件事怎么办?”樊哙说:“大行不顾惜细枝末节,有大礼节的人不躲避小的责备。现在人家是切鱼肉的刀和砧板,我们就是鱼和肉,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为什么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于是让张良留下辞谢。张良问他说:“您带了什么礼物?”他说:“我带来一双白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杯,想献给亚父。刚才项王发脾气,所以不敢献。你就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遵命。”当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军队驻扎在霸上,两军相距四十里。刘邦就丢下他的车马与随从人员,独自骑马脱身,部将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他们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走时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不过二十里而已。估计我们回到军营时,你才可进入。刘邦走了”,从小路到军中。张良才进去辞谢,说:“刘邦不胜酒力,不能亲自来告辞。他让我奉上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足下,一双玉杯,敬献给范大将军足下。“项王说:“您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大王有意责备的,单身离去,现在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范增接过玉杯,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它,说:“唉!这小子真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了。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的。我们现在等着做他的俘虏了!刘邦回到军中了”,马上把曹无伤杀掉。
【作品鉴赏】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这段史实可以反映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这篇文章按照情节发展过程,即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以后,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项王许诺”,交代鸿门宴的由来。文章先指出刘、项两军的驻地及双方兵力,表明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他手中。下文所述人物活动均与这个背景有关。斗争起因是曹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他的主要谋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的野心,也力主进攻。二人认识上的差异,预示着他们对刘邦将采取不同的态度。战争似乎已经迫在眉睫,却忽然出现了转机。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劝他逃走,而张良反以“为韩王送沛公”为借口,将消息通知了刘邦。刘邦于是拉拢项伯,以谎言为自己辩护。项伯同意调停,并嘱咐刘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由是而有鸿门宴上的斗争。
第二部分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到“因招樊哙出”,写鸿门宴上的斗争。节奏发展得快,气氛的变化也快。开始很*和,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始而“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继而命项庄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使气氛越来越紧张。于是张良出招樊哙。樊哙是刘邦的参乘,有保护刘邦的责任,但无与会资格。项羽得知他的身份后,知其来意,于是借赐酒缓和一下气氛。樊哙为了将众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不仅一切做得合乎礼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然后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于“王关中”一事,言虽有怀王之约,犹不敢自专,必待大王来;又就*间舞剑一事指责项王“欲诛有功之人”。故“项王未有以应”,反而赐坐。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这是宴会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从“沛公已出”到结尾,述鸿门宴后余事,包括:刘邦逃*,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刘邦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故事情节首尾相应,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具有相对的完整性。文章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波澜横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而情节起伏波澜是人物性格发展所导致的。
《鸿门宴》主要塑造了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他挟击败秦军主力的胜利余威,带兵进至函谷关,紧闭的关门严重损伤了他的自尊心,因此他遣将击关;入关后听说刘邦“欲王关中”,刺痛了他唯我能霸王天下的自负自尊,于是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的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赐樊哙坐。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虽一时成功,最后终不免于失败。作者写项羽听了曹无伤告密之后的反应和听了项伯劝解之后的反应,形成两个极端,把项羽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勾画得十分鲜明;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对刘邦的逃*行为听之任之,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这篇文章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刘邦的形象也写得很生动。他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其实是身入虎穴,命运难卜,但非此不足以*项羽之怒,仍如约而往;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这能看出他的坚决果断。他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他也觉得于礼不合。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诈多端,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樊哙这个人物,也写得极为成功。他在最紧急的关头出场,一开口就说“与之同命”,誓与在危难中的沛公共生死。作者先写他“侧其盾”撞进军门,表现出他的英武,也表现出他的一腔义愤。进了军门,“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仿佛是一团愤怒的火,照亮了这阴谋四伏的军营。司马迁在这里,更以其明针暗线,写出了一场暗地里进行的斗争,大大丰富了樊哙的个性。项王赏识樊哙的豪壮勇武,吩咐左右“赐之卮酒”,奉上来的却变成了“斗卮酒”;吩咐“赐之彘肩“,奉上来的却变成了“生彘肩”。一字之增,阴谋毕显。这分别是项羽左右存心捉弄樊哙。不料,樊哙一一挫败了对手的阴谋。大杯烈酒,他“拜谢,起,立而饮之”;那条生猪腿,他“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拜”“起”“立”“饮”四个动作,斩截有力,显示出他对项王的有礼及对揶揄他的群小的无畏。“覆”“加”“拔”“切”“啖”五字,意气飞动,仿佛他切的、吃的不是生猪腿,而是敌人的肉。他咬碎钢牙,把生肉和仇恨一起吞下去。妙就妙在这一切都当着项王的面进行,项王却蒙在鼓里。司马迁仅仅增了“斗”“生”二字,细处传神,把紧张的暗斗,项王的直爽,范增手下人的阴谋,樊哙的粗犷无畏,充分展现出来。刘熙载说:“画诀:‘石有三面,树有四枝。’盖笔法须兼阴阳向背也,于司马子长文往往遇之。”(《艺概·文概》 )两字增华,写活了一个场面,揭示出几个人的性格,只有司马迁才具如此生花妙笔。
《鸿门宴》一文,既再现了历史真实,也提供了高度的文学技巧典范。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这篇文章善于通过重要历史事件、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典型性。作者善善、恶恶、贤贤、黜不肖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他以极其深微而又明显的爱憎笔触,刻画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刘邦是一个狡诈而又极其机变的所谓成功人物;项羽则是一个粗豪自恃、浅听轻信的所谓失败英雄。作者把刘邦、项羽放在鸿门宴这具体事件、具体矛盾中进行描绘,完成传记文学人物的典型性。刘邦、项羽,尽管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所描绘的的也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然而后世却常用来概括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作者在描绘这两种人物性格时,爱憎倾向是十分明确的:对项羽主要是同情和赞颂,对刘邦主要是贬斥。这就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后读者情感的向背,使人们的同情都归于项羽一面。
第二,这篇文章善于把巨大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善于把生动的场面叙写与细节描绘相结合。文章在对尖锐的矛盾斗争的叙写中,完成其惊奇的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这样就使人们在千百年后,一提起鸿门宴故事来,许多人物的活跃形象,都如*在眼前。《鸿门宴》一文,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范例。
第三,这篇文章具有周密严谨的组织安排。在材料处理上,也能前后相生,具有缜密的逻辑联系。作者密切依照历史发展,把许多材料,加以精心地选择,并进行了细密的安排组织,使矛盾一环衔着一环,使情节一波推动一波。文章以曹无伤密告起,以曹无伤被诛结;以范增说项羽始,以范增怒项羽终。在处理材料上,作者运用了繁(如闯宴)、简(如诛曹)、省(如张良“具告沛公”)、复(如樊哙说项)各种不同笔法,使其相辅相成,以构成全篇严密无间的逻辑结构,帮助了主题内容的显现。
第四,这篇文章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作者在传记文学著作上,具有独创精神叛逆情感,所以他能自觉地靠拢人民向民间语言学*。许多民间传说与歌谣谚语,都成为作者创作思想与创作语言的重要来源,构成作品的新鲜血液,使文章的语言艺术,推进到中古时期散文的一个新高峰:浅切,明白,活泼,朴实。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些都是当时流行的成语;而“唉!竖子不足与谋!”则是当时生动具体的口头语言。全文的语言风格,也充分说明司马迁操纵运用语言的能力,远远跨过秦代及汉初散文语言的既有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鸿门宴》的文学技巧,在整部《史记》当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不只是达到了“叙事真而描写切”“语调整齐,字句锤炼”的境地;它也达到了“理既切至,词亦通畅”(《文心雕龙·启奏篇》)即神采辞章双跻峰顶的新高度。有人也用思想清新、文字精美、内容充实、组织周密四点,对整个《史记》的艺术特点作通俗的概括。这种通俗的概括评价,同样也适用于这篇文章。
鸿门宴的历史典故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故事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后,想趁着秦国混乱,赶快打到咸阳去。
大军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纷纷议论说:“咱们的家都在关中,现在打进关去,受灾难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是打不进去,楚军把我们带到东边去,我们的一家老小也会被秦朝杀光。怎么办? ”
部将听到这些议论,去报告项羽。项羽怕管不住秦国的降兵,就起了杀心,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之外,一夜之间,竟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里。打那以后,项羽的残暴可就出了名。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让进去。守关的将士说: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接着往前走,一直到了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下来。
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听了,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不讲理。
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项羽下决心要把刘邦的兵力消灭。那时候,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朋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项伯怕仗一打起来,张良会陪着刘邦遭难,就连夜骑着快马到灞上去找张良,劝张良逃走。
张良不愿离开刘邦,却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请张良陪同,会见项伯,再三辩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请项伯帮忙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
项伯答应了,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进了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向他说话,满肚子气都消了。他老老实实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
当天,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张良作陪。
酒*上,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玦(音ju,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器),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
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就借个因由走出营门,找到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说:咱们大王(指项羽)心肠太软,你进去给他们敬酒,瞧个方便,把刘邦杀了算了。
项庄进去敬了酒,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说着,就拔出剑舞起来,舞着舞着,慢慢舞到刘邦面前来了。”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是想杀刘邦,说:“咱们两人来对舞吧。”说着,也拔剑起舞。他一面舞剑,一面老把身子护住刘邦,使项庄刺不到刘邦。
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也向项羽告个便儿,离开酒*,走到营门外找樊哙。樊哙连忙上前问:“怎么样了?”
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看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了。”
樊哙跳了起来说:“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士们想拦住他。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他拉开帐幕,闯了进去,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像要往上直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连眼角都要裂开了。
项羽十分吃惊,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么?”
张良已经跟了进来,替他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
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当初,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封王。现在沛公进了关,可并没有做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把军队驻在灞上,天天等将军来。像这样劳苦功高,没受到什么赏赐,将军反倒想杀害他。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哩。”
项羽听了,没话可以回答,只说:“坐吧。”樊哙就挨着张良身边坐下了。
过了一会,刘邦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刘邦留下一些礼物,交给张良,要张良向项羽告别,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刘邦走了好一会,张良才进去向项羽说:“沛公酒量小,刚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对,送给亚父”(亚父原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上。范增却非常生气,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砸得粉碎,说:“唉!真是没用的小子,没法替他出主意。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
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终算暂时缓和了下来。
刘邦攻破秦都咸阳,随后,项羽的40万大军也到了。刘邦的十万军队驻扎在灞上,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见项羽势力强大,想巴结他,就告密说:“刘邦一心想称王关中,派人守住函谷关不让你进来,使子婴当宰相,然后就可以占有秦宫室所有的珍宝。”项羽听后,非常愤怒,准备第二天歼灭刘邦的军队。
刘邦得知消息后,十分恐惧,他的军队怎么能抵挡项羽的进攻呢?他请张良出主意,张良说:“我认识项羽的叔父项伯,通过他给项羽说情,然后,明天一大早,你亲自去鸿门向项羽谢罪,或许可以缓和一下紧张气氛。”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带着百余骑来到鸿门,亲自向项羽解释和谢罪。项羽大摆酒宴接待。项羽的谋士范增极力主张在宴*上杀掉刘邦,以绝后患,但项羽不置可否。在宴*上,范增三次暗示项羽动手,项羽都默然不答。范增见机会难得,私下叫来将军项庄,希望他利用宴会舞剑的机会,杀死刘邦。项庄遵照范增的吩咐,舞剑时,多次想杀刘邦,但都被项伯挺身挡住。正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刘邦的参乘樊哙(kuài)闯进了宴会,他当面指责项羽不讲信义,想诛杀有功的人。项羽觉得自己理屈,最终放弃了杀掉刘邦的想法。
鸿门宴上,双方剑拔弩张,各怀鬼胎,杀机四伏,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导致双方厮杀火并。
含义及用法:后用“鸿门宴”比喻暗藏阴谋,不怀好意的邀请;又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表示言行表面上虽有名目,实则另有所图。
注:参乘,将领。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 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顾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只得应约前往。
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心要在*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回到军中后立即将曹无伤诛杀。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鸿门宴》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鸿门宴》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翻译: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解释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鸿门宴的文言文翻译
在日常过程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鸿门宴的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shuò)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kuài)。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jǐ)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chēn)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zì)尽裂。项王按剑而跽(jì)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cān shèng)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zhì)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zǔ),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注释:
玉玦(玦,jué,半环形玉佩。“玦”与“决”同音,范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刘邦)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kào)劳的意思)
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yue
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
数目(数,shuò,多次)
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胜杯杓(胜shèng,杯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毋内诸侯(内nà,通“纳”,接纳)
樊哙(樊哙,fánkuài)
成五采(“采”通“彩”,是彩色的意思)教材上无注释,可不必做通假字。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使……进入;“距”本义为鸡距,是成年公鸡的一个脚指,左右相对,匹配时卡在母鸡的背上。故而,此时“距”应当作“卡”解,即卡住关口,禁止通行。)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倍:通“背”,背叛,忘记。)[4]
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不者(“不”通“否”读fou三声,无义)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贴身卫士)
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吃)
沛公不胜桮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肩膀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扩展阅读:
鉴赏
一 、主旨和情节
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復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译文: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 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
《鸿门宴》对比角度艺术分析
“对比”是文学创作中经常运用的艺术法则。它不仅可以为作品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下面,从对比角度对《鸿门宴》作简要分析。
一、宴会前后战争形势的对比
文章一开始,便给人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曹无伤的告密,亚父范增对项羽的不断点拨,逐步导致场上形势对刘邦极为不利,火药味愈来愈重,战争一触即发。这其中,曹无伤的密报“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是矛盾的导火索;范增分析刘邦“志不在小,急击勿失”,更是道出了项羽与刘邦水火不相容的形势,矛盾更加激化。然而,随着双方在鸿门宴上的明争暗斗,局势逐渐*缓直至风*浪静。在鸿门宴中,项羽为刘邦的假意屈从、谦卑之词及张良的巧言机辩所迷惑;为樊哙义正词严、有理有节有据,貌似训斥实则恭维的话语所蒙骗,实质上恰恰迎合了项羽居功自傲、舍我其谁的思想,使之狂妄自大心理抬头继而麻痹轻敌。通过项羽“善遇之(刘邦)、赐坐(樊哙)、受壁(张良)”等一系列语言动作,充分反映了项羽由盛怒到息怒,由击之到不击的心理变化。正是这种对比,折射出项羽由“气吞万里如虎”走向“四面楚歌”的内在必然性。
二、主帅对将士的态度对比
通过阅读《鸿门宴》,我们可以感受到刘邦知人善任的胸怀。正是这种识人善断使得集团内部能够上下一条心,生死与共;而项羽则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用人失察,这必然造成集团内部的种种矛盾。刘邦驻军霸上,忽闻项羽欲击之,大惊之下“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得谋士张良相助。后又会见项伯,功于心计,巧于逢迎,不但“兄事之,更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化敌为友,为己所用。张良分析双方力量大小,权衡利弊,出谋划策。对此,刘邦言听计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表现出对部下的极大信任。在双方共宴时,张良注意到局势变幻莫测,危机四伏。于是又寻找机会,面授机宜。要刘邦当机立断,从速脱身。樊哙带剑拥盾怒闯酒宴,言语铿锵,以攻代守,配合默契。由于刘邦对将士的信任,上下团结一致,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在鸿门宴这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险境中,通过大智大勇的较量取得了胜利。
反观项羽,他似乎也能够采纳谋士的建议,可以从“范增说项”得到证明。他听到曹无伤的密报及范增的说服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恐损其威,恐伤其信,又改变了主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用人失察,朝令夕改,未能集思广益,缺乏谋略和政治远见,于是在鸿门宴上,被刘邦请罪、张良巧言所蒙蔽,完全忘掉既定之决策。面对范增“举玉玦以示者三,默然不应”,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也是熟视无睹,一意孤行,丧失了一次又一次机会。这充分暴露出项羽头脑简单、趾高气扬、目中无人的思想。仅凭一己之力,逞匹夫之勇,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最终导致全盘计划落空。
三、人物语言上的对比
刘邦面对项伯的到来,“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并约为婚姻,极尽笼络利用之能事,表现了刘邦圆滑、世故的性格。刘邦对项羽的谢罪之词,让人听起来情真意切,滴水不漏。“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寥寥数语,既隐瞒了事实真相,又尊崇了项羽;既否认欲王关中,又把不实之词推到小人身上,有力地突出了刘邦能言善辩、看风使舵的性格。
综上所述,《鸿门宴》至少从以上三个方面体现了“对比”这一艺术法则,文章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鸿门宴》文章鉴赏
一、主旨和情节
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从这段史实可以看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本文按情节的发展过程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鸿门宴的由来。
文章先指出刘、项两军的驻地及双方兵力,表明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他手中。下文所述人物活动均与这个背景有关。斗争起因是曹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他的主要谋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的野心,也力主进攻。二人认识上的差异,预示着他们对刘邦将采取不同的态度。
战争似乎已经迫在眉睫,却忽然出现了转机。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劝他逃走,而张良反以“为韩王送沛公”为借口,将消息通知了刘邦。刘邦于是拉拢项伯,以谎言为自己辩护。项伯同意调停,并嘱咐刘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由是而有鸿门宴上的斗争。
第二部分(第3、4段),写鸿门宴上的斗争。
节奏发展得快,气氛的变化也快。开始很*和,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始而“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继而命项庄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于是张良出招樊哙。樊哙是刘邦的参乘,有保护刘邦的责任,但无与会资格。项羽得知他的身份后,知其来意,于是借赐酒缓和一下气氛。樊哙为了将众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不仅一切做得合乎礼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然后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于“王关中”一事,言虽有怀王之约,犹不敢自专,必待大王来;又就*间舞剑一事指责项王“欲诛有功之人”。故“项王未有以应”,反而赐坐。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这是宴会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5、6、7段),述会后余事,包括刘邦逃*,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刘邦诛杀曹无伤。
本文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波澜横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故事首尾相应,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虽属节选,亦有相对的完整性。
二、人物形象
本文主要塑造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因为秦的主力被他击败,各路诸侯都听命于他,承认他的“霸主”地位,所以入关后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赐樊哙坐。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虽一时成功,最后终不免于失败。
写项羽听了曹无伤告密之后的反应和听了项伯劝解之后的反应,形成两个极端,把项羽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勾画得十分鲜明。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对刘邦的逃*行为听之任之,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
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本文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刘邦的形象也写得很生动。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其实是身入虎穴,命运难卜,但非此不足以*项羽之怒,仍如约而往;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从这些事能看出他的坚决果断。他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也觉得于礼不合,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诈多端,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三、写作特点
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作者塑造项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个问题: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又采取什么态度。这些,上面已有分析。这里附带说说樊哙。樊哙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敢。但入帐后的种种行动都是有礼有节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王,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这又说明他粗中有细。
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如:刘邦和项羽;张良和范增。
四、艺术特点
《鸿门宴》一文,既为我们再现了历史真实;它也为我们提供了高度的文学技巧典范。它的艺术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四点来观察。
第一点,它善于在矛盾开展中描绘人物。通过重要历史事件的描写以突现人,使之为形象塑造服务。人物形象获得高度的鲜明与统一,因之具备典型性。
在本文中,作者善善、恶恶、贤贤、黜不肖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司马迁以极其深微而又明显的爱憎笔触,刻画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刘邦是一个卑鄙狡诈而又极其机变的所谓成功人物;项羽则是一个粗豪自恃、浅听轻信的所谓失败英雄。作者把刘邦、项羽放在鸿门一会的具体历史事件具体矛盾开展当中,进行描绘。最后达到人物形象的高度鲜明与统一,完成传记文学人物的典型性质。所以刘邦、项羽,尽管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所描绘的的也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然而后世却常用来概括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作者在描绘这两种人物性格时,爱憎倾向是十分明确的。对项羽主要的是同情和赞颂;对刘邦主要的是鄙夷和贬斥。这就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后读者群众情感的向背,使人们同情的都归于项羽一面。本文在描绘张良、项伯、樊哙、范增的形象上,也极为成功。假如说本文写的是“子房如龙,樊哙如虎”,那么写刘邦就真该是“如狐如鼠”了。
第二点,本文善于把巨大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善于把生动的场面叙写与细节描绘相结合。在对尖锐的矛盾斗争的叙写当中,完成其惊奇的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这样就能以在尖锐的矛盾斗争的展现当中,完成其惊奇的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使人们在千百年后,一提起鸿门宴故事来,许多人物的活跃形象,都如*在眼前。《鸿门宴》一文,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范例。
第三点,本文具有周密严谨的组织安排。在材料处理上,也能前后相生,具有缜密的逻辑联系。它密切依照历史发展,把许多材料,加以精心地抉择,并进行了细密的安排组织。使矛盾一环衔着一环,使情节一波推动一波。他以曹无伤密告起,以曹无伤被诛结。以范增说项羽始,以范增怒项羽终。在处理材料上,作者运用了繁(如闯宴)、简(如诛曹)、省(如张良“具告沛公”)、复(如樊哙说项)各种不同笔法,使其相辅相成,以构成全篇严密无间的逻辑结构。帮助了主题内容的显现。这些是本文鲜明特点之一。
第四点,是本文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作者在传记文学著作上,具有独创精神叛逆情感,所以他能自觉地靠拢人民向民间语言学*;受有明显的影响。许多民间传说与歌谣谚语,都成为作者创作思想与创作语言的重要来源,构成作品的新鲜血液。使它的语言艺术,推进到中古时期散文文学的一个新的高峰:浅切、明白、活泼、朴实。
在本文中,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都是当时流行的成语;而“唉!竖子不足与谋!”则是当时的生动具体的口头语言。
从全文语言风格来看,也完全可以说明司马迁的操纵运用语言的能力,远远跨过秦及汉初散文语言的既有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司马迁在善于活用虚词上,也极其出色。他往往凭借表情作用很强的虚词运用,表现人物情态。如本文中,“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樊哙曰:‘臣死且不避,酒安足辞!’”等。都是运用虚字进行表情的极其传神处所。《鸿门宴》一文的文学技巧,在整个《史记》当中,是具有代表性的。郭嵩焘说它“自是史公《项羽本纪》中聚精会神,极得意文字。”自非过誉。它不只是达到了“叙事真而描写切”、“语调整齐,字句锤炼”的境地;它也达到了神采辞章双跻峰顶(“理既切至,词亦通畅。”——《文心雕龙·启奏篇》)的新高度。有人也用思想清新、文字精美、内容充实、组织周密四点,对整个《史记》的艺术特点作通俗的概括。这种通俗的`概括评价,同样也适用于本文。五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过去有些论述《鸿门宴》的文章,在作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分析时,往往有一种脱离本段文字而从《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全部着眼进行论列的不当倾向;在作刘、项评价时也有这样毛病。我认为我们分析《鸿门宴》时,还是应该抓紧本文。虽然也应当联系照顾到刘项《本纪》全篇,但却不应喧宾夺主,或者把延伸的意义,说成本篇的思想内容。
五、文章寓意
通过项羽的行动,可以充分证明此点。项羽当年倔起江东,领导农民起义队伍,扫*各地动乱。“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这是当他行为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灭除暴秦*愿望时,他受到了群众的拥护之故。因为如此,他的举措行为,也便能符合客观要求,能以透过形式看到本质,而处处取得主动,最后获得成功。而当他“胜利”“成功”之后,便妄自尊大,倒行逆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他几乎是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一片歌颂、崇拜、畏服的声音所淹没,蔽塞了他应有的理智与聪明。更因为到处*杀戮,他就迅速地丧失了群众的拥戴。
在行动举措上,也是处处用主观臆断客观,变得十分被动而愚蠢。用《鸿门宴》上的项羽形象,来印证此点,就更为鲜明。由于项羽的“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他竟然为刘邦的一套卑词厚币所欺哄,轻轻放走了自己送上门来的强大的敌人。他经不起纷至沓来的谄言和谀语,不但容忍自己营垒内部的资敌臣僚,也不听信忠诚而有远见的策谋劝告;甚至“率直”到把敌方为自己递送情报的人随口供出。刘邦对他所讲的话和刘邦的行为,本来有许多矛盾和漏洞可以察寻,但他却完全漠视了这些。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埋下难于挽救的败亡种子。
第二点,本文说明了不自觉的资敌行为是最为可怕也最为可恨的。项羽集团的项伯,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他的一系列资敌行为,基本上都是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从其影响来看,应该说是存在内部的可怕的利敌现象。因为它分明起到削弱和分裂自己营垒并且切实帮助了敌人的严重作用。项伯凡事从封建贵族道德观念出发,以致弄得不识真正的大体。客观上协助了敌人,还不自觉。敌人用各种手段利用了自己,不但不觉察,还自以为处事深合“义”“礼”。这种人的思想行动最可怕。因为不只他自己不识是非,别人也往往受其左右而不以为怪,因之堕坏大事。
第三点,本文说明,凡事必须依靠多数人,和衷共济,步调整齐,才能成功。刘邦之所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原因是在于他善于用人,处处依靠周围的臣僚。上下团结一致、步调划一,互相辅助、互相支援,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力量;相反地,在项羽方面,本来事情的成功象探囊取物一样的容易,但是项羽却师心自用不纳善言。以致在如此严重的关头,扮演了颟顸失败的可悲角色,刘邦后来批判他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说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也在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点,本文说明凡属严重事情,必须有胆有识,充分分析客观实际,依据之制定周详计划,在进行上要有严密的措置安排,才能突破艰难,获得胜利。通过本文中刘邦集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印证此点。刘邦在接到项羽要击破他的消息时,虽然显得有些慌乱,但他的一些心腹臣僚,大都是有胆有识,能细致地分析客观,进行周详的计划和严密安排的人物。《鸿门宴》雄辩地说明刘邦集团在处理这样一个严重事件时,是如何做到了知己知彼,有条有理,并且能顺理成章,因敌制胜,所有举措都是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获得最后胜利。
《鸿门宴》一文,就是如此在三大段十五节文字当中,包孕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意义。写出来从秦崩溃到汉建立的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片断;描绘了刘项两大集团势力的不同阵容,塑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它不只预示着项羽个人功业的重要转折,它也是整个秦末历史变化的重要关键。
《鸿门宴》一文,它的本事虽然发生在二千多年前,但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鲜明的教育意义与认识价值。
高一语文《鸿门宴》课文及翻译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鸿门宴》课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鸿门宴》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译文: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贪恋钱财货物,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把我不敢忘恩负义的情况,都告诉项王。"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不熟的猪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乘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沛公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
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
扬雄《法言》云:“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和“爱奇”思想,不以成败论英雄,才刻画出具有鲜明个性的项羽形象。而鸿门宴是项羽一生成败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司马迁浓墨重彩地再现了这一事件。
赏析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断,它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项羽的悲剧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妇人之仁”。这种性格不改变,他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刘邦在宴会上能化险为夷,跟善于利用对方性格弱点也是分不开的。这段史实可以反映出领袖人物的性格在历史发展重要关头上所起的作用。
这篇文章按照情节发展过程,即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以后,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项王许诺”,交代鸿门宴的由来。文章先指出刘、项两军的驻地及双方兵力,表明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他手中。下文所述人物活动均与这个背景有关。斗争起因是曹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他的主要谋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的野心,也力主进攻。二人认识上的差异,预示着他们对刘邦将采取不同的态度。战争似乎已经迫在眉睫,却忽然出现了转机。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劝他逃走,而张良反以“为韩王送沛公”为借口,将消息通知了刘邦。刘邦于是拉拢项伯,以谎言为自己辩护。项伯同意调停,并嘱咐刘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由是而有鸿门宴上的斗争。
第二部分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到“因招樊哙出”,写鸿门宴上的斗争。节奏发展得快,气氛的变化也快。开始很*和,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可见怒气全消,有和解意,且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始而“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继而命项庄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使气氛越来越紧张。于是张良出招樊哙。樊哙是刘邦的参乘,有保护刘邦的责任,但无与会资格。项羽得知他的身份后,知其来意,于是借赐酒缓和一下气氛。樊哙为了将众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来,不仅一切做得合乎礼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然后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于“王关中”一事,言虽有怀王之约,犹不敢自专,必待大王来;又就*间舞剑一事指责项王“欲诛有功之人”。故“项王未有以应”,反而赐坐。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这是宴会斗争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从“沛公已出”到结尾,述鸿门宴后余事,包括:刘邦逃*,间道至军;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刘邦诛杀曹无伤。
《鸿门宴》故事情节首尾相应,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具有相对的完整性。文章情节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波澜横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而情节起伏波澜是人物性格发展所导致的。
《鸿门宴》主要塑造了项羽的形象,集中表现了他自矜功伐的性格。他挟击败秦军主力的胜利余威,带兵进至函谷关,紧闭的关门严重损伤了他的'自尊心,因此他遣将击关;入关后听说刘邦“欲王关中”,刺痛了他唯我能霸王天下的自负自尊,于是立即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等待他来处理,便放弃了进攻的打算。更由于自矜功伐,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间杀死他,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所以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也不表态。这种“不忍”之心甚至使他对樊哙采取了格外宽容的态度:樊哙没有资格与会,本可以叱出,但他理解樊哙的心情,反而赐酒。樊哙陈词,虽有指责的话,但又把他看得比怀王更高,有“求赏”之意,都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他内心有愧而“未有以应”,于是优礼有加,赐樊哙坐。自矜功伐而又“为人不忍”,虽一时成功,最后终不免于失败。作者写项羽听了曹无伤告密之后的反应和听了项伯劝解之后的反应,形成两个极端,把项羽毫无主见、不辨忠奸、既易冲动又易受骗的性格勾画得十分鲜明;写项羽在鸿门宴上既不顾范增再三催促杀刘邦的暗示,又不制止项庄意在杀刘邦的舞剑,还把樊哙的愤激当作豪壮,对刘邦的逃*行为听之任之,处处表现他的优柔寡断。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曾这样评论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这篇文章虽只写出人物的一个侧面,却未尝不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刘邦的形象也写得很生动。他去鸿门“谢罪”,虽有项伯居中调停,其实是身入虎穴,命运难卜,但非此不足以*项羽之怒,仍如约而往;回到军中,“立诛杀曹无伤”。这能看出他的坚决果断。他一向待人傲慢,这一回又是“先破秦入咸阳”,是“有大功”之人,但在项羽面前谦词卑礼,惟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屈居下座,他安之若素;出而未辞,他也觉得于礼不合。这又表现了他能屈能伸的性格。至于他的狡诈多端,从骂鲰生、拉拢项伯、骂告密人等细节中,都表现得很明显。
樊哙这个人物,也写得极为成功。他在最紧急的关头出场,一开口就说“与之同命”,誓与在危难中的沛公共生死。作者先写他“侧其盾”撞进军门,表现出他的英武,也表现出他的一腔义愤。进了军门,“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仿佛是一团愤怒的火,照亮了这阴谋四伏的军营。司马迁在这里,更以其明针暗线,写出了一场暗地里进行的斗争,大大丰富了樊哙的个性。项王赏识樊哙的豪壮勇武,吩咐左右“赐之卮酒”,奉上来的却变成了“斗卮酒”;吩咐“赐之彘肩“,奉上来的却变成了“生彘肩”。一字之增,阴谋毕显。这分别是项羽左右存心捉弄樊哙。不料,樊哙一一挫败了对手的阴谋。大杯烈酒,他“拜谢,起,立而饮之”;那条生猪腿,他“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拜”“起”“立”“饮”四个动作,斩截有力,显示出他对项王的有礼及对揶揄他的群小的无畏。“覆”“加”“拔”“切”“啖”五字,意气飞动,仿佛他切的、吃的不是生猪腿,而是敌人的肉。他咬碎钢牙,把生肉和仇恨一起吞下去。妙就妙在这一切都当着项王的面进行,项王却蒙在鼓里。司马迁仅仅增了“斗”“生”二字,细处传神,把紧张的暗斗,项王的直爽,范增手下人的阴谋,樊哙的粗犷无畏,充分展现出来。刘熙载说:“画诀:‘石有三面,树有四枝。’盖笔法须兼阴阳向背也,于司马子长文往往遇之。”(《艺概·文概》 )两字增华,写活了一个场面,揭示出几个人的性格,只有司马迁才具如此生花妙笔。
《鸿门宴》一文,既再现了历史真实,也提供了高度的文学技巧典范。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这篇文章善于通过重要历史事件、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和典型性。作者善善、恶恶、贤贤、黜不肖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他以极其深微而又明显的爱憎笔触,刻画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刘邦是一个狡诈而又极其机变的所谓成功人物;项羽则是一个粗豪自恃、浅听轻信的所谓失败英雄。作者把刘邦、项羽放在鸿门宴这具体事件、具体矛盾中进行描绘,完成传记文学人物的典型性。刘邦、项羽,尽管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所描绘的的也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然而后世却常用来概括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作者在描绘这两种人物性格时,爱憎倾向是十分明确的:对项羽主要是同情和赞颂,对刘邦主要是贬斥。这就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后读者情感的向背,使人们的同情都归于项羽一面。
第二,这篇文章善于把巨大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善于把生动的场面叙写与细节描绘相结合。文章在对尖锐的矛盾斗争的叙写中,完成其惊奇的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这样就使人们在千百年后,一提起鸿门宴故事来,许多人物的活跃形象,都如*在眼前。《鸿门宴》一文,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范例。
第三,这篇文章具有周密严谨的组织安排。在材料处理上,也能前后相生,具有缜密的逻辑联系。作者密切依照历史发展,把许多材料,加以精心地选择,并进行了细密的安排组织,使矛盾一环衔着一环,使情节一波推动一波。文章以曹无伤密告起,以曹无伤被诛结;以范增说项羽始,以范增怒项羽终。在处理材料上,作者运用了繁(如闯宴)、简(如诛曹)、省(如张良“具告沛公”)、复(如樊哙说项)各种不同笔法,使其相辅相成,以构成全篇严密无间的逻辑结构,帮助了主题内容的显现。
第四,这篇文章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作者在传记文学著作上,具有独创精神叛逆情感,所以他能自觉地靠拢人民向民间语言学*。许多民间传说与歌谣谚语,都成为作者创作思想与创作语言的重要来源,构成作品的新鲜血液,使文章的语言艺术,推进到中古时期散文的一个新高峰:浅切,明白,活泼,朴实。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些都是当时流行的成语;而“唉!竖子不足与谋!”则是当时生动具体的口头语言。全文的语言风格,也充分说明司马迁操纵运用语言的能力,远远跨过秦代及汉初散文语言的既有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鸿门宴》的文学技巧,在整部《史记》当中,是具有代表性的。它不只是达到了“叙事真而描写切”“语调整齐,字句锤炼”的境地;它也达到了“理既切至,词亦通畅”(《文心雕龙·启奏篇》)即神采辞章双跻峰顶的新高度。有人也用思想清新、文字精美、内容充实、组织周密四点,对整个《史记》的艺术特点作通俗的概括。这种通俗的概括评价,同样也适用于这篇文章。
后世影响
《鸿门宴》是*两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被收入不同版本的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一直作为中学生语文必读篇目。后世还根据《鸿门宴》的故事情节衍生出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或戏剧影视作品。如唐王毂有《鸿门宴》诗:“寰海沸兮争战苦,风云愁兮会龙虎。四百年汉欲开基,项庄一剑何虚舞。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归明主。项王足底踏汉土,*上相看浑未悟。”还有李仁港执导的电影《鸿门宴传奇》以及王宏剑创作的油画《楚汉相争——鸿门宴》等。
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司马谈之子。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创作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鸿门宴》全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鸿门宴》全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鸿门宴原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 《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復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的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之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趁此机会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始终)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鸿门宴》全文阅读及对照翻译
公元前二O六年十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十二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十八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二O三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
宴前 第一段:
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翻译:沛公(在)霸上驻军,没有能够和项羽相见。 讲解:军:名词活用为动词,其后省略了介词“于”,这个“于”与后面的“霸上”形成介宾短语,该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从句式上讲,这个句子是省略句,同时也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 鉴赏:课文节选自这里开始,虽有很多的道理可讲,但于政治军事形势的大背景却有不足,若从“(项羽)行略定春地”始,录入“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一小节,当在这一点上补足文章的遗憾。当然,这也可以为下文的曹无伤叛变张本。
原文: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翻译: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宰相,占有全部珍宝。” 讲解:“王”应该读作去声,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称王”。其后省略了介词“于”,这个“于”与后面的“关中”形成介宾短语,该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从句式上讲,这个句子是省略句,同时也是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之”为助词,用在动词后,补足音节。 鉴赏:在没有了“行略定春地”一段时,总是说曹无伤叛变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然而,如果有了这一段,曹无伤的叛变就只能是“给导火索上浇上了油”了。
原文: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翻译:项羽非常愤怒,说道:“明天一早犒劳士兵,为(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讲解:“为”作为介词“替”“为”当读作去声,其后省略了宾语“我”。从句式上讲,这个句子也就是省略句。 鉴赏:“大”字用得非常精采。活脱写出性情暴躁的项羽!
原文: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翻译:正当那个时候,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驻扎)在霸上。 讲解:“是”根据叙事人的笔调,翻译为“那时”应该比“这时”更好。“在”的前面根据现代汉语的*惯,要加上谓语动词“驻扎”。 鉴赏:插叙一笔写清了实力对比!
原文: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翻译:范增劝说项羽道:“沛公(在)?山以东时,贪恋财物美女;现在进入了函谷关,财物没有他所占有的,妇女没有他所亲*的,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这些小的方面。 讲解:“山东”指?山以东,“山”特指“?山”;“贪于财货,好美姬”是一个互文修辞;“关”特指“函谷关”。 鉴赏:范增以事实的分析劝说项羽,此为劝说的第一个层次,隐含表明刘邦有一统天下的志向。
原文: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翻译:我派人察看他的云气,都呈现出五彩的龙虎形象,这(是)天子的云气啊!赶紧攻打(他),(千万)不要错失(良机)!” 讲解:“气”是古代的一种迷信色彩很浓的东西,据说,任何一个大人物都有一种自然现象与之对应,最常见的说法是星,如果新发现了一颗星星,那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诞生了,这颗星一天天的变亮,就说明这个大人物一天天成长了,如果这颗星被云彩挡了一下,就说明这个大人物被人侵犯了。“云气”则是一个大人物居住地的物象变化,只有会看的人才能看到。“为龙虎,成五采”互文修辞。“此天子气也”,判断句式。主语为“此”,“天子气”为宾语,“也”为表陈述肯定语气的助词。 鉴赏:这是范增劝说项羽的第二个层次,是从古人最虔诚地信仰角度劝说,非常有力。在已经燃起的大火上又浇上了一桶热油。 第二段:
原文: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翻译: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日里和留侯张良私交很好。 讲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式,“者”用于主语后,表示停顿,“也”用于宾语后,表示肯定语气。“素”的意思是“*日”“一向”。“善”形容词活用为了动词“交好”。 鉴赏:欲叙事而远远叙人,因果也。
原文: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翻译:张良那时跟随着沛公,项伯于是就在夜里骑马跑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了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张良),想要叫上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随着(沛公)一起去死啊!” 讲解:“从”是动词“跟随”;“乃”是连词“于是,就”;“夜”是名词活用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意思是“在夜里”;“驰”是动词“骑马”;“之”是动词“到”;“军”是名词“军营”;“具”是副词“详细”;“告”后省略了宾语“之(张良)”;“以事”是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后置了;“与”是介词“和”,后面省略了宾语“之(项梁)”;“从”是动词“跟随”,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沛公)”。 鉴赏:项伯以私情而废公义自此始矣。
原文: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翻译: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沛公现在情事危急,(我)偷偷地离开是不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讲解:“亡去”是同义复用现象,“亡”是“不告而去”之意,其前有主语省略;“语”应该读作去声,意为告诉,其后省略了宾语“之”(沛公),其前省略了主语“我”。 鉴赏:“臣为韩王送沛公”一句表明的张良和刘邦的关系只是这样一种比较间接的公交,极见张良之智。因为不如此不足以表明自己之可“去”,不如此,也不足以“不可不语”。
《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以独特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希望有所帮助!
一、性格典型、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1、项羽
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骄矜自负,听到“沛公欲王关中”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项伯斡旋泄露军机,项羽麻痹不问,项伯说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项羽又在“义”字上思虑不定。鸿门宴上刘邦以一*花言巧语,竟使项羽暴露了曹无伤,说明他无知而愚蠢。范增多次目示、举例,“项王默然不应”,“项庄拔剑起舞”,项伯“翼蔽沛公”,项羽听之任之,说明他不听人言,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优柔寡断。樊哙闯宴,威慑项羽,慷慨陈词,直斥项羽。项羽沽名钓誉,不但不怒,反而大加赞赏、赐坐。刘邦逃跑,项羽受璧,表现了项羽缺乏深谋远虑。
2、刘邦
鲰生献计“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正中刘邦下怀。这样的重大事件,刘邦却没有告诉过谋士张良,足见其心计颇深。紧急关头,摇尾乞怜,又向张良求救。张良不计前事,连发数问,从实际出发,提出“沛公不敢背项王”的方针。刘邦首先怀疑张良与项伯的关系,既而心领神会,立刻接见项伯,说得天花乱坠,做得天衣无缝,他机敏过人,贯彻执行张良的方针真叫漂亮!通过“约为婚姻”拉拢收买了项伯,通过项伯说服了项羽,在鸿门宴上受到项伯的“翼蔽”。刘邦鸿门谢罪是迫不得已,但有胆量有气魄,他又卑躬屈膝,称项羽为“将军”,自称“臣”,奉承项羽,掩饰自己,拉旧关系,自己“北向坐”,“张良西向侍”,低三下四。刘邦进入咸阳,住在皇宫,尽享荣华富贵,不肯离开。见状,樊哙与张良力劝刘邦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刘邦察纳雅言,“军霸上”。项羽扬言要“击破沛公军”的时候,他听取了张良的意见;刘邦要逃跑的时候,又听取了樊哙的意见。总之,刘邦还是善听人言的。赔罪时,项羽暴露了曹无伤,刘邦不露声色,置若罔闻,暗记在心;回军后,“立诛曹无伤”。可见刘邦颇有心计,处事果断。
3、范增
根据刘邦入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鸿门宴上,数次目示、举i击杀刘邦,项王不应。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心思还不甚了解。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之后的历史也证实了这一点。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结果反被刘邦利用。
4、张良
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前嫌。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
5、项伯
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却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这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完全是在替刘邦说话。“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难怪在项庄舞剑时,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6、樊哙
忠勇,机警干练,能言善辩。“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司马迁以极其简省的笔墨,勾勒了一个豪气十足的怒目金刚形象。这种怒在显其威,显其威的同时也显其勇。对于“力能拔山”“气能盖世”的项羽,初见樊哙其刚烈勇猛之势,竟也“拔剑而跽”。樊哙一系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言行竟让生性直率而又胸无城府的项羽所钟爱,接着项羽又赐之卮酒,樊哙此时瞅准机会醉酒抒怀,慷慨陈词,说出了刘邦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
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多样性
1、善于在矛盾开展中描绘人物
通过重要历史事件的描写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人物形象得以个性鲜明,因而具有典型性。
在本文中,司马迁以极其细微而又明显的爱憎笔触,刻画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人物。刘邦是一个卑鄙狡诈而又极其机变的所谓的成功人物;项羽则是一个粗豪自恃、浅听轻信的所谓的失败英雄。作者把刘邦、项羽放在鸿门宴这一矛盾集中的场景当中,进行描绘。最后达到人物形象的高度统一,凸显了传记文学人物的典型性格。作者在描绘这两种人物的性格时,爱憎倾向十分明显,对项羽主要是同情和赞颂;对刘邦主要是鄙夷和贬斥。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千百年后读者情感的向背,使人们的.同情都归于项羽一面。
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文中写了四组人物:主帅有项羽和刘邦,谋士有范增和张良,部将有项庄和樊哙,内奸有项伯和曹无伤。除了曹无伤着墨不多外,其他人物均写得栩栩如生,互相映衬,跃然纸上。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见;刘邦则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巧于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机行事。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之人为己所用。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项胜败的必然趋势。
3、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
作者写范增命项庄舞剑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在支配别人时,故称“若属”,等到他在项王面前发脾气时说道“吾属今为之虏也”,这话脱口而出,自己也不能置之不理,则称“吾属”。写范增,则使用直爽而坚决的口吻:“此道矣臣请人与之同命!”“臣死且不避,斗酒安足辞”。写到张良的口吻,则较为缓和。他为刘邦出谋划策时,惯于在问答中揭露问题,然后来商量对策。“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羽乎?”作者笔下的张良形象有主见而又毫无急躁情绪。他描写刘邦笼络项伯,在未见面时,“吾得兄事之”;既见面时,“约为婚姻”。对于自己的谋臣张良,也运用了笼络的手腕,在鸿门宴前称张良为“君”,“君安于与项伯有故?”“孰与君少长?”而在鸿门宴脱逃时,情势紧急,则对张良称“公”,“公为我献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精妙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项羽在课文中虽只说了几句话,却可看出他的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委过于人的性格特点。
此外,文中有些词句,如“秋毫不敢有所*”化成今天成语“秋毫无犯”,还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等,都成为成语流传下来,为人们所常用。
鸿门宴常考句子
鸿门宴翻译句子
鸿门宴名句
鸿门宴句子翻译
鸿门宴经典句子
鸿门宴中的名句
鸿门宴重点句子
鸿门宴台词
鸿门宴常考名句
关于鸿门宴的诗句
鸿门宴重点句子及翻译
鸿门宴重点句子翻译
鸿门宴背诵名句
鸿门宴经典名句
鸿门宴名句默写
鸿门宴的古诗文
鸿门宴的古诗视频教学
回门宴贺词
回门宴祝福语
春日宴句子
回门宴祝福话语
闺女回门宴贺词
百日宴拱门标语
鸿运当头的句子
描写鸿雁的句子
描写宴会的句子
形容宴会的句子
家宴的唯美句子
赞美婚宴的句子
赞美家宴的句子
含有路径明的古诗
描写画笔墨的古诗
关于柳的古诗及表达的情感
有关植物的现代小古诗
含有润婕名字的古诗
竹石古诗的*义词反义词多音字
形容男子身材修长的古诗
古诗海棠苏轼的带拼音
于中形色的古诗
金陵名胜的古诗
认读生字的古诗
劝诫人们健康的古诗
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画
体现文字的古诗
关于节气的古诗谚语俗语
形容鸢尾花的古诗
竹与莲的古诗
立秋的古诗左河水
古诗春晓的风格
爱上古诗送灵澈上人的诗意
古诗的框架
由除夕想到的古诗
表达男人失望的古诗词
儿童剥莲蓬的古诗
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故事
关于重阳时的古诗
关于凝视的古诗词
丁香花的古诗配画
希望能够采纳建议的古诗
夸赞学*好的古诗
梧桐高凤凰自来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