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

关于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7) 语录(2) 说说(16) 名言(963) 诗词(552) 祝福(1) 心语(230)

  • 《酬张少府》赏析

  • 酬张少府

      作者: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诗文解释】

      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自己觉得没有什么高明的主见,只知道返回旧时的山林。解开衣带让松林的风吹过来,在山间明月的照耀下弹琴。你问我穷通的道理,就听江水深处渔夫唱的歌吧。

      酬张少府【词语注释】

      自顾:自念。

      空:徒然。

      穷通:困厄与发达。

      浦:宽阔的*岸水面。

      酬张少府【诗文赏析】

      王维早年,也曾有过政治抱负,对现实也曾充满希望。然而,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李林甫手中后,很多忠正之士被打击、遭排斥,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虽然在这期间,王维没有遭排斥,反而得到了升迁,但他内心仍很矛盾,“自顾无良策”,只好跳出是非圈子,归隐山林。

      这是一首酬和的诗,诗人在诗中自述志趣,表明心迹,说明自己决意归隐,从诗面上看,诗人乐观通达,生活得悠然自得,但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还是流露出消极无奈的情绪,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2022-04-25 14:18:30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赏析:

      此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阅读全文]...

2022-06-16 02:52:11
2022-01-01 20:09:01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朗诵及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翻译)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拱卫着雄伟的长安城,透过风生烟雾遥遥望见五津。你我都是远游四方在外地做官的人,分别时我们都怀着离情别意。在全国各地只要我们把朋友放在心间,哪怕相隔在天涯也如*邻。不要在岔路口分手之处,像少男少女一样泪湿佩巾。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在长安任职时为送别杜少府赴蜀上任而作,是一首送别诗。意在劝慰杜少府不要为离别而悲哀。诗的首联就离别的地点引出友人赴任的地点,两地景象开阔,诗句语气豪迈,为结尾抒发的乐观情绪铺*道路,营造气氛。颔联述离别之情,却无悲伤,旨在互相勉励。颈联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抒发旷达情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尾联劝慰友人不必像小儿女一样伤别,表现出诗人壮阔的胸怀。全诗情调高昂,写送别而无悲伤。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旷达的襟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阅读全文]...

2022-03-01 22:55:24
  • 《酬张少府》原文及译文

  • 《酬张少府》原文及译文

      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酬张少府》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酬张少府》原文:

      王维〔唐代〕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译文:

      人到晚年就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效国家,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

      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去听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酬张少府》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唯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只”好静。二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唯好静”,却写晚年变得“唯好静”,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心灵的隐痛。

      颔联紧承首联,“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抱负的雄心,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诗人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尾联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酬张少府》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张少府(张九龄)的作品。从题目冠以“酬”字看,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此诗反映了他既不想同流合污,只好洁身自爱,走隐逸之路。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阅读全文]...

2021-12-18 07:27:51
  • 《酬张少府》全诗翻译赏析

  • 《酬张少府》全诗翻译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酬张少府》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①穷通:困厄与显达。

      ②渔歌:暗用《楚辞·渔父》之意:“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宦隐遁也。”也就是孔子说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③浦:注入大河的川流。

      译文

      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

      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赏析

      《酬张少府》是唐代诗人王维酬答友人张少府的作品。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浑成,物我两忘,以动写静,为高人达士作了传神的写照。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这是一首赠友诗。全诗写情多于写景。三、四句隐含不满朝政之牢骚。

      诗开头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描述了晚年唯好清静、万事皆不关心的心态,看似达观,实则表露出诗人远大抱负无法实现的无奈情绪。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唯好静”的“唯”字大有文章。一是确实“只”好静。二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三是显示出极端消极的生活态度。既不写中年、早年“惟好静”,却写晚年变得“惟好静”,耐人寻味。如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此中包含着心灵的隐痛。

      颔联紧承首联,“自顾无长策”道出诗人理想的破灭和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在冷硬的现实面前,深感无能为力。既然理想无法实现,就只好另寻出路。入世不成,便只剩下出世一条路了。亦即跳出是非场,放波山水,归隐田园,“空知返旧林”。一个“空”字,包含着几多酸楚与感慨!此两句亦透露了一个中年消息。王维此时虽任京官,但对朝政已经完全失望,开始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正是他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王维早年,怀有政治抱负的雄心,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出路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意谓: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颈联写的是诗人归隐“旧林”后的通送适意。理想落空的悲哀被“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闲适所取代。摆脱了仕宦的种种压力,诗人可以迎着松林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然而在这恬淡闲适的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诗人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这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

      “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诗人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尾联诗人借答张少府,用《楚辞·渔父》的结意现出诗人企羡渔父悠然独居,不问人间穷通。歌入浦,以不答为咎,合不尽之意于言外。“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若要问我穷通之理,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去了。末句含蓄蕴藉,耐人咀嚼,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

      从表面上看,诗人显得很达观。可是,这种对万事不关心的态度,正是一种抑郁不满情绪的表现,字里行间流露出不得已的苦闷,说明了诗人仍然未忘朝政,消沉思想是理想幻灭的产物。“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两句含义是非常深永的。他没有回天之力,又不愿同流合污,只能洁身隐遁。他又故意用轻松的笔调描写隐居之乐,并对友人说“君问穷能理,渔歌入浦深”,大有深意,似乎只有在山林生活中他才领悟了人生的真谛,表现出诗人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语言含蓄有致,发人深思。诗的末句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阅读全文]...

2022-03-16 06:08:18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翻译注释赏析

  • 阅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翻译注释赏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优秀的诗作,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翻译

      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释

      1、城阙:指唐代都城长安。

      2、辅:护卫。

      3、三秦:现在陕西省一带;辅三秦即以三秦为辅。

      4、五津: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

      5、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6、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

      7、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译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8、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9、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你”

      10、宦(huàn)游:出外做官。

      11、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12、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13、比邻:并邻,*邻。

      14、无为:不要效仿。

      15、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16、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第一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这里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见的。作诗,往往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可以置万山于几*,览千春于瞬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这首诗运用这种手法,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是不相同的。

      第二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同是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这两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比较疏散。这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也有其独到的妙处。开头如千尺悬瀑,从云端奔泻而下,接着便落入深潭,潺潺流来,飞韵清远,形成了一个大的起伏、一个强的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三句再接下去,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

      第四句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有的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这首诗是采用第二种手法结尾的。欣赏古代诗歌,特别是象五律这样既严整又短小的诗歌,不光要吟味它的某些妙句,还要领悟它的章法,它的思路的顿挫、腾跃,变化和发展。文似看山不喜*,诗也如此。

      拓展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象一般小儿女那样。

      作品点评: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京城长安送别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地任县令时所作的抒情诗。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章法井然,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阅读全文]...

2022-07-07 16:24:11
  • 古诗除夜白居易的意思

  • 文学
  • 古诗除夜白居易的意思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除夜白居易的意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夜》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译文及注释】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作品鉴赏】

      《除夜》描写年末漂泊在外的情形,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的深深思乡之情。

      《除夜》首联点题,写出年末而漂泊在外、有家难归的情形,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抒发了作者身在异乡,思乡思亲的浓浓伤感之情。

      【诗人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注释:

      ①经年:经年累月,喻时间很久。②除夜:古人讲之除夜,一指“除夕”,即十二月最后一日之夜晚;一指冬至前一日,亦称“除夜”。诗中有“归思逼新正”,逼是临*,新正即新年。冬至一过,即*新年,故此“除夜”指冬至前一日之“除夜”。《除夜寄弟妹》是一首五律。白居易与其弟妹同胞情深,关系融洽。这两句是说,与弟妹流离东西,各在万里这外,一别很久,在此除夜,一人对着孤灯,思念之情不能自禁。这两句俨然一幅孤灯夜坐图,十分传神。

    [阅读全文]...

2022-01-17 04:43:56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少府是谁呢

  • 阅读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少府是谁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那诗中的杜少府是谁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资料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不是杜牧也不是杜甫。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

      杜甫(712~770)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赏析】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

      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颔(hàn)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这首诗四联均紧扣“离别”起承转合,诗中的离情别意及友情,既得到了展现,又具有深刻的哲理、开阔的意境、高昂的格调,不愧为古代送别诗中的上品。

      【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⑤,儿女共沾巾。

      译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译文二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 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练*题】

      (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2)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3)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邻一样的亲*,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5) 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 意境相似。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称呼,杜少府就是姓杜的县尉,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指杜牧。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阅读全文]...

2022-01-17 12:17:35
  • 春节古诗《除夜作》赏析

  • 春节
  • 春节古诗《除夜作》赏析

      《除夜作》是唐代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古诗《除夜作》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翻译/译文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注释

      ①除夜:除夕之夜。

      ②客心:自己的心事。转:变得。凄然:凄凉悲伤。

      ③霜鬓:白色的鬓发。明朝(zhāo):明天。

      赏析/鉴赏

      除夕之夜,传统的*惯是一家欢聚,“达旦不眠,谓之守岁”(《风土记》)。诗题《除夜作》,本应唤起作者对这个传统佳节的美好记忆,然而这首诗中的除夕夜却是另一种情景。

      诗的开头就是“旅馆”二字,看似**,却不可忽视,全诗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开来的。这是一个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这一句看上去是写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却处处从反面扣紧诗题,描绘出一个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转凄然”,这是一个转承的句子,用提问的形式将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称“客”。诗中问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变得凄凉悲伤?”原因就是他身处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浓厚的除夕气氛,把诗人包围在寒灯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转凄然”三个字写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单身一人的孤苦;对千里之外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诗中写完一二句后,诗人似乎要倾吐他此刻旳心绪了,可是,他却又撇开自己,从远方旳故乡写来:“故乡今夜思千里。”“故乡”,是借指故乡旳亲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旳诗人自己。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旳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旳思念,而是表达旳更加含蓄委婉。

      “霜鬓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旳一年又将“思”到新旳一年,这漫漫无边旳思念之苦,又要为诗人增添新旳白发。清代沈德潜评价说:“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诗别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为诗人巧妙地运用“对写法”,把深挚旳情思抒发得更为婉曲含蕴。这在古典诗歌中也是一种常见旳表现手法,如杜甫旳《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中写旳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旳折射。

      明代胡应麟认为,绝句“对结者须意尽。如……高达夫‘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语不得乃可”(《诗薮·内编》卷六)。所谓“意尽”,是指诗意旳完整;所谓“添著一语不得”,也就是指语言旳精炼。“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正是把双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过除夕之夜抒写出来了,完满地表现了诗旳主题思想。因此,就这首诗旳高度概括和精炼含蓄旳特色而言,已经收到了“意尽”和“添著一语不得”旳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4-18 13:25:00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 - 句子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 - 语录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 - 说说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 - 名言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 - 诗词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 - 祝福
除夜乐城逢张少府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