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索达吉堪布经典句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索达吉堪布经典句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索达吉堪布经典句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索达吉堪布经典句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什么是快乐呢?痛苦消失就是快乐。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事实并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再*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
2、发达社会的标准不是物质繁荣,而是*等安乐。生活富裕却不快乐,不是幸福的生活。在佛法中,我们学到的便是让今生来世*等安乐的方法。
3、根据此生修行的程度和发心,往生极乐世界后成佛有快慢,所以希求往生净土者应该精进修行。
4、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尽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动,言语、举动、感受,情绪、心念的生灭变化,久之,心会变得安静而敏锐,并且对苦、无常等生出切身的领悟。
5、个人解脱的根源在于净化个人的身语意业,更进一步说,在于息灭个人内心的贪婪、嗔恨和执念,而不在于外部的环境。寂天菩萨说过,在整个大地铺上地毯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穿上鞋,我们就能免受荆棘砂砾之苦。同样道理,只要内心没有了贪嗔痴,我们就能免受外界的侵扰,从痛苦中解脱。
6、居士五戒,戒的是杀盗淫妄酒。不杀,体现的是仁爱的精神。远离不予取的行为,不是自己理所应得的,不取,这是义。世人所说的不取不义之财便是这个道理。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诚信。饮酒会扰乱神智,让人失去控制力和觉察力,导致行为颠倒,言语失常,这是不智。由此可见,持居士戒也是在修身处世。
7、概念是我们思想的符号,并非事物本身。问题是,天长日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它是符号,以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
8、人生充满起伏变化,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计划都无法实现,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提醒自己:暇满难得,今已得;人寿无常,死期不定,务必要精进修行,才不辜负这珍宝人生。
9、反转无始以来的惯性模式,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而世事无常、人身难得易失,所以务必要抓住此生的机会奋力修行。
10、人生充满烦恼,但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
11、放生是遣除违缘、迅速积累福慧资粮的有效方法,不但利益了被解救的众生,也能增加自己现世的福报,获得健康长寿的善果,还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助缘。
12、不失正知正念,善待众生,宽容他人,努力做一个善良快乐的人。
13、慈悲心具体可分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舍的意思是*等,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训练中,慈悲的对象从亲*的人开始,将逐步扩展到认识却不相干的人、陌生人、憎恶的人,及至所有众生。同时我们要记住,无论是分享还是分担,都应以自他*等之心去做,道德上、物质上不要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14、所有的修行不离皈依,皈依是修行的开始,皈依是修行的过程,皈依是修行的结果。
15、身、语、意之中,最重要的是意皈依,即对佛陀的教诲真心认同,相信佛法一定能帮助自己了悟本心,相信僧宝的护持和引导。
16、当你决心敞开心胸,毫无成见地向佛陀学*解脱之法后,需要在一位具有教法传承的修行者面前通过身体和语言的行为把自己的决心庄重表达出来。这不是*。修行的过程涵盖身、语、意三个方面,所以在修行的起点,身、语、意皈依具足才是圆满的缘起。
17、传统上,我们把出离心解释为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乐的心。痛苦由执著而来,所以我们实际要远离的是执著。
18、在佛陀以大悲心,用各种善巧方便为众生宣说的诸多积累资粮的法门中,供曼扎是殊胜而简单的修法。菩萨发心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修供曼扎时也应以发这样的菩提心为前提。
19、菩提心*凡朴实到常被人忽视,但它是大乘佛法一切修为的基础。有人问我:菩提心的修持需要多久?我的答案是:“生生世世”。
20、无伪的信心可以穿越时间空间,而成就者的加持原本就无所不在。
21、佛陀的一生就是为了启发我们、供我们学*、模仿而进行的演示。尽管我们还没有像佛陀那样彻底觉悟,但仍然可以帮助父母、家人了解解脱之道,尽己所能为他们的修行创造助缘。
22、没有既定不变的命运,没有恒常存在的状态,当下身心活动的每一个取舍,都是因是缘,都参与塑造着自与他、现在未来、今生来世。没有理由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3、很多时候,麻烦、担忧、焦虑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想到自己的誓愿,想到生活的目标,眼前便开朗了...慈悲是安乐之源,也是智慧所在。 它让短暂而无法重来的人生有了意义。
24、修行意味着改变态度,对自己、对其他众生、对世界、对生活的态度。 不用操心外在,真正的改变在内心。
25、诚如佛经所云,带着虔敬的心来朝拜五台山,一定可以见到文殊菩萨。而文殊菩萨不一定是以手持宝剑与经函的报身佛的形象示现,他会以异彩纷呈的和众生心相应的形式显现,以此来加持度化众生。
26、成长的每一天里,不忘初心,单纯清澈,有着如孩童般的自在喜乐!
27、今生今世修行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 只有精进修行的人才能不惧死亡,才能得到解脱的安乐。
28、放下,是对已有的不贪恋,对没有的不希求。
29、初学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在帮助他人呢?发心纯正,真心为对方着想,这一点很关键。结果如何,则有赖于智慧与善巧。
30、佛法中讲“无我”的见解和修法,即是教我们如何对治烦恼障碍突破自身的局限。这样不仅自己更加自在快乐,也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因为对自我的执著轻了,在对别人考虑时便能更纯粹,客观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权衡利弊。
31、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一切的不善,而内心清净则能减少伤害。
32、人在世间走一遭,是来消受以前持戒修福的果报。虽说人这一生,福祸相倚、苦乐参半,福报、恶报都有显现,但总的说来,在轮回中能有苦乐参半、罪福同受的机会本身也是一种福报,因为如果投生饿鬼道、地狱道,连一刹那感受乐的机会都难得。
33、慈悲并不是单纯的忍让,首先,它需要有一颗柔和、开放、勇敢的心,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并且愿意去分担和付出。其次,慈悲是心也是行动,给予、帮助、关怀、自律、坚忍......这一切都需要行动的魄力,不是懦弱的人所能做到的。
34、佛陀宣演的八万四千法门,正是相应不同根机而传讲的实修之道。闻思修当中,修行最为关键。闻思是为实修做准备的,只有实际去修才能真正解脱烦恼。
35、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禀赋、性情、因缘,开示与之相应的法门,因材施教,善巧地引导众生解脱烦恼,获得安乐。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陀便教以八万四千法门。众生的愿望诉求各不相同,而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6、人在轮回中总有委屈和不得已,所以佛法的一项重要修行即是忍辱,在困境中,在窘迫之境,依然保持内心的开放与柔和,依然对众生怀着善意。
37、学佛不是要让你的洞察力和行动力越来越弱,相反,佛法的闻思修使你能更敏锐深刻地看到问题,只是你不再像象以前那样轻易就随之陷入憎恶、愤怒、怀疑、失望、爱贪等狭隘、极端而肤浅的情绪中。你的视角更宽广了,所以理解、宽容、悲悯。
38、佛法是很务实的,建立正确的见地,调整态度和方式,不是为了单纯地满足求知欲,以及获得认同和赞许,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止息烦恼,获得安乐。
39、向善向恶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烦恼轻重的程度。若降服了自己的烦恼,在哪里都能自在,良善。
40、一般人布施乞丐,多用的是零钱,纵使被骗被利用吧,又能损失到哪儿去?再说人生何处不受骗,何必要跟一个笑脸相向比你弱势的人较量。当我们在伸过来的空手中放下钱物,我们所做的不是布施就是供养,无论哪一种,都是自他安乐之因。
41、什么是做人的根本?就是凭良心做事,不伤天害理,不损人利己。这个不复杂,也没有什么可商量的。若做到了,你尽可以在世间履行自己的本分,该怎样工作就怎样工作,凭正当进取、诚实劳动获得尊重、认可,以及财富、受用。佛法也没有禁止这个。佛法不要求所有人一沾上学佛的边,就必须放弃正在过的生活。
42、人一生的经历,概括起来就是:缘会即现,缘灭即散。因缘到了,不想经历也得经历,因缘尽了,想留也留不住。见多识广也好,阅历简单也好,实在都是各人的因缘,谈不上绝对的好与坏。若能把多看世态炎凉得来的那份睿智、简单生活养成的那份单纯安静用在学佛上,就都是觉悟的助缘。
43、活着,是因为关爱与求知。如果把关爱的范围扩大,由己及人及众生,那就是慈悲了。如果把求知的深度延展,由物及心,那就是智慧了。
44、人对物质很容易厌倦,没得到时不甘心,千方百计去争取,一旦满足却又立即生厌。一个人如果没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生活很容易就陷入这种不甘和厌倦的循环,导致内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空虚。真正的信仰能帮助排遣负面情绪,保持生活的*衡喜乐。
45、佛说因果就像种子在条件具足时一定会结果。行住坐卧、言谈举止无不是因果,无不在取舍。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带来改变。
46、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变化起伏,有得有失,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假使你坦然接受无常是生命的规律,你会放松下来。
47、痛苦是轮回生命的常态, 如果对痛苦没有正确、深入的认识,就不会有动力寻求解脱。
48、安乐是自心的感受。当我们慈悲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住内心的善良,并且不期待对方立即回馈同样的善心时,我们的内心会越来越开阔、坚强,这便是安乐的源泉。
49、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以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1、人生是一场戏,而死亡不是生命的断灭,只是这场戏演完之后,进入下一场戏的换场过程。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入戏很深的演员,只不过没有认识而已。
2、佛教分为小乘、大乘。小乘的修行目标是为了自己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大乘唯一希望所有众生彻底解脱,并身体力行地饶益他们。
3、不管是什么东西,你越执著,它越会让你痛苦。要想不执著,唯一方法就是认清它的真相。只有这样,这个游戏才会结束,你才能不继续被骗,也不再自欺欺人。这在佛教中,被称为解脱。
4、不管对谁,名人也好,普通人也好,我们都不要太苛刻。看到别人有不对的地方,应当反省自己有没有这个问题,而不是拼命去辱骂他、诽谤他、攻击他。古人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是而“责”之。
5、贪心、嗔恨、愚痴、傲慢、怀疑这五毒烦恼,没有认识它时,它就像大石头一样,压在每个人的头上。一旦认清了烦恼的本性是智慧,一切烦恼自然解脱,所有的石头都会卸掉。
6、现在有些人说话很直,不管什么话都敢说,结果得到很多人的赞叹,认为这不装,有个性。其实,说话应该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是做人最起码的素质。藏族有句俗话:“说一句话,要看在场所有人的脸。”真正有智慧的人,说话特别有分寸,说什么都会考虑护别人的心,这才是值得随学的。
7、财富、感情、地位、名声,当你没有得到时,感觉这些特别美好,可真正拥有了,发现也不过如此。而以信心获得的证悟,没得到时很想要,一旦得到了,它的美好经久不衰,带给你的快乐绵绵不绝。
8、很多重要的事情,因缘具足了就要马上做,不能一直拖。否则,机会稍纵即逝,最后想做也做不成了。
9、很多人都曾拥有幸福,最后却变成痛苦,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忘了很重要的一件事:幸福是短暂、有限的美丽。若知道这一点,你幸福了一阵子,一旦它消失也很正常。否则,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肥皂泡上,结果可想而知。
10、人人都能看到的,你也能看到,这不算什么。用甚深、多元的智慧,发现普通人发现不了的神秘,这才是智者的选择。要记住,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往往是很多人看不到的。
11、当你富裕的时候,不要得意骄傲,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当你贫穷的时候,不要伤心沮丧,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
12、许多人都想获得佛教的殊胜之道,迅速开悟,却不愿帮助哪怕一个众生。莲师说,殊胜之道就是服务于他人,任何厌倦“无我地服务于他人”的心增长时,证悟的路途就加长了。
13、别人有求于自己时,不要一冲动就轻易许诺。古人说:“轻诺必寡信。”若未经观察就随便答应,必定很少守信用,到时候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所以,有智慧的人承诺一件事情时,事先务必要考虑清楚。
14、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好,也没有哪个行业特别差,或许有报道说哪个行业的*均收入比较高,但他们并没说,那个行业的*均压力也比较大。看上去很风光的行业,一旦进入才发现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那么完美,只是外人看不见。
15、当看到可爱的外境时,人往往会生起贪心,觉得“好美啊”、“好萌啊”……此时要提醒自己,这是分别心在作怪。若能当下反观内心,心中会有更美的风光。
16、一个简单的微笑,一句简短的关怀,就能温暖一颗冰凉的心。
17、许多人常说,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那不如开心一点。同样,抱怨要活着,不抱怨也要活着,那还不如不怨地活着。抱怨多了,人老得快。
18、做一件事情,只有最初五分钟热情的,叫失败者;最后五分钟仍有热情的,叫成功者。
19、用智慧来观察,现在的一切苦乐,都是虚幻的。但我们往往把它当真,为它哭、为它笑,不愿意从梦中醒来。
20、如果你想认识佛教,除了学*它的教义,每年最好能抽出一段时间闭关,哪怕只有七天。若将修行变成一种*惯,心的力量就会增强,面对任何烦恼都不在话下,不知不觉间,快乐会天天与你相伴。
21、我们虽然不是伟大的人,但如果用一颗伟大的心去做微小的事,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这颗心就是利他。
22、一个人物质上穷,容易解决;精神上穷,就比较棘手了。若想找到解决之道,心就要“穿越”回古代,从古人的传统文化中找答案。
23、*最软的是舌头,最硬的是牙齿,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东西,却相处得很好、很久。为什么?对立中往往存在着统一。祸福、好坏、阴阳、黑白等也是如此。
24、正因为我执的存在,才会有担忧、恐怖、迷茫、孤独。一旦认清我执只不过是纸老虎,一切痛苦自然解脱,你会发现:天地是如此广阔。
25、一个真正的佛教道场,不能沦为旅游观光、娱乐的场所。它存在的价值,不单是让人来烧香拜佛、放松心灵,更重要的是以讲经说法的方式,来传播正法、引导实修,让朝圣者了解人生的真相。
26、古希腊人说:如果你选择计较,余生将会在黑暗中度过;如果你选择宽容,它会让阳光撒满大地。
27、人生是一次博弈,较劲你就输了;人生是一场游戏,当真你就出局了。
28、我们做的有些事情,如果对众生有利,哪怕被千夫所指,也应该责无旁贷;如果对众生有害,就算令万人敬仰,也没有意义。
29、对某个事物,因为最爱,有时候就会生起最恨的情绪,引爆最大的痛苦。所以,在生活中掌握一种“度”比较好,这样,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
30、生气,是一种破坏性的情绪。处理棘手的问题时,随意发泄不满,只会带来麻烦,若能心*气和、微笑面对,让别人感觉轻松自在,许多困境都容易突围。
31、个别佛教徒的行为不良,有些人就非常不理解:“学佛怎么也这样?”其实,佛法是十分清净的,关键在于人有没有达到它的标准。鉴于此,佛陀才教导我们:要依“法”不依“人”。
32、我们的生活需要规划,想好一年有什么打算,一个月准备做什么,一天需要完成什么。然后尽量严格地按照计划去做,当日事当时毕。只有这样,人生才不会迷迷糊糊就过完了。
33、不要小看自己随手之劳的善举。美好的善行,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就算没有任何回报,也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是再多钱也买不到的幸福滋味。
34、有人对美国1000多位富翁进行调查,归纳出最常见的发家类型:勤劳型、机遇型、利人利己型。有趣的是,前两种竟然只占20%,80%的富翁靠利人利己起家。
35、我们不要随意批评其他宗教,或许它对你没效,但并不意味着对百千万人丧失了价值。若依靠不同的宗教传统,将一个本来很坏的人变成好人,这就是宗教的目的,也是宗教的结果。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宗教都有潜力,并要尊敬所有信奉它的人。
36、世界上最极致的东西是什么?是心。它可以最快也可以最慢,可以最大也可以最小,可以最真也可以最假,可以最弱也可以最强,可以最残忍也可以最慈悲。心是每个人最大的秘密,它决定了命运的走向,所以,调心是世上最好的工作。
37、我们遇到一些打击刁难时,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几分钟,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说。否则,冲动下做的任何事,都不会是正确的。只有以温和的态度、*静的心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38、钱常被称作“万恶之源”,其实,这是错怪了钱。钱本身是中性的,谈不上善恶。可怕的并不是钱,而是对钱的态度。所以,佛教不是让你不赚钱,而是告诉你用什么心去赚钱。
39、放下,不是让你什么都没有,或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对什么都不执著。没执著就不痛苦,所以,这种智慧并不消极,它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40、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纵然衣食无忧,也很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哪怕一贫如洗,也自在。
41、每个人是不同的,他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的见识。不要埋怨别人无知,不要指望别人和你站在同样的高度。与其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不如用一种亲*、*和的心,去看看他的世界。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2、一个人的愤怒,往往源于对自己的不确定,是一种怯懦的表现。当你非常自信时,即使对方有一些攻击,自己也会非常淡定,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43、人如果没有自信,也不信任他人,这种生活是一种孤独。
44、当我们与人冲突时,不要马上以牙还牙、斤斤计较,而要尽量让自己宽容。其实,宽容不代表无能、怯懦、无原则地原谅别人,这是一种将心比心,自他相换的修行,到头来,它在你身上所起的正面作用会日益明显。
45、忙碌采蜜的蜜蜂、安然入睡的燕子,就如同被琐事缠绕的世间人、宁静思维的修行人。
46、奢侈带来的虚荣,永远不能让人真正满足。
47、世间上的很多理念,往往只能盛极一时,然后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褪色,但有一种理念,放诸四海而皆准。它就是人类真正的爱,也叫慈悲。
48、我们并非每一生、每一世都能遇到佛法。这辈子有幸值遇,一定要好好珍惜,尽量利用这来之不易的因缘,找到人生的真相。
49、据统计,我们这一生中,40%的时间在为已发生的事情懊悔,50%的时间在为未发生的事情担忧,而这一切只不过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我们应该把握眼前可以够得着的一切。
50、影视,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宗教。在各种影视剧熏陶下长大的一代,现实中面对事情时,剧中情节成了自己最本能的反应:有人攻击几句就接受不了,总觉得别人在陷害自己,被爱人误会就要寻死觅活……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混淆了现实与虚幻的界限,不知不觉间已被这些*,心越来越脆弱,不堪一击。
1、什么是快乐呢?痛苦消失就是快乐。不要把快乐看得太严重,好像不郑重其事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就不能得到它似的。事实并非如此。再普通的人再*凡的生活里也充满快乐。
2、发达社会的标准不是物质繁荣,而是*等安乐。生活富裕却不快乐,不是幸福的生活。在佛法中,我们学到的便是让今生来世*等安乐的方法。
3、根据此生修行的程度和发心,往生极乐世界后成佛有快慢,所以希求往生净土者应该精进修行。
4、心的训练可以从觉察开始,尽量清晰地了知自己身心的活动,言语、举动、感受,情绪、心念的生灭变化,久之,心会变得安静而敏锐,并且对苦、无常等生出切身的领悟。
5、个人解脱的根源在于净化个人的身语意业,更进一步说,在于息灭个人内心的贪婪、嗔恨和执念,而不在于外部的环境。寂天菩萨说过,在整个大地铺上地毯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穿上鞋,我们就能免受荆棘砂砾之苦。同样道理,只要内心没有了贪嗔痴,我们就能免受外界的侵扰,从痛苦中解脱。
6、居士五戒,戒的是杀盗淫妄酒。不杀,体现的是仁爱的精神。远离不予取的行为,不是自己理所应得的,不取,这是义。世人所说的不取不义之财便是这个道理。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诚信。饮酒会扰乱神智,让人失去控制力和觉察力,导致行为颠倒,言语失常,这是不智。由此可见,持居士戒也是在修身处世。
7、概念是我们思想的符号,并非事物本身。问题是,天长日久的,我们逐渐忘记了它是符号,以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
8、人生充满起伏变化,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计划都无法实现,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提醒自己:暇满难得,今已得;人寿无常,死期不定,务必要精进修行,才不辜负这珍宝人生。
9、反转无始以来的惯性模式,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而世事无常、人身难得易失,所以务必要抓住此生的机会奋力修行。
10、人生充满烦恼,但如果能以烦恼为契机去勘悟世间万象的本质,从烦恼入手去实现止息烦恼的最终目的,那么这样一个充满烦恼的人生就是我们解脱的最好机缘。
11、放生是遣除违缘、迅速积累福慧资粮的有效方法,不但利益了被解救的众生,也能增加自己现世的福报,获得健康长寿的善果,还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重要助缘。
12、不失正知正念,善待众生,宽容他人,努力做一个善良快乐的人。
13、慈悲心具体可分为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其中,舍的意思是*等,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训练中,慈悲的对象从亲*的人开始,将逐步扩展到认识却不相干的人、陌生人、憎恶的人,及至所有众生。同时我们要记住,无论是分享还是分担,都应以自他*等之心去做,道德上、物质上不要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14、所有的修行不离皈依,皈依是修行的开始,皈依是修行的过程,皈依是修行的结果。
15、身、语、意之中,最重要的是意皈依,即对佛陀的教诲真心认同,相信佛法一定能帮助自己了悟本心,相信僧宝的护持和引导。
16、当你决心敞开心胸,毫无成见地向佛陀学*解脱之法后,需要在一位具有教法传承的修行者面前通过身体和语言的行为把自己的决心庄重表达出来。这不是*。修行的过程涵盖身、语、意三个方面,所以在修行的起点,身、语、意皈依具足才是圆满的缘起。
17、传统上,我们把出离心解释为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乐的心。痛苦由执著而来,所以我们实际要远离的是执著。
18、在佛陀以大悲心,用各种善巧方便为众生宣说的诸多积累资粮的法门中,供曼扎是殊胜而简单的修法。菩萨发心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修供曼扎时也应以发这样的菩提心为前提。
19、菩提心*凡朴实到常被人忽视,但它是大乘佛法一切修为的基础。有人问我:菩提心的修持需要多久?我的答案是:“生生世世”。
20、无伪的信心可以穿越时间空间,而成就者的加持原本就无所不在。
21、佛陀的一生就是为了启发我们、供我们学*、模仿而进行的演示。尽管我们还没有像佛陀那样彻底觉悟,但仍然可以帮助父母、家人了解解脱之道,尽己所能为他们的修行创造助缘。
22、没有既定不变的命运,没有恒常存在的状态,当下身心活动的每一个取舍,都是因是缘,都参与塑造着自与他、现在未来、今生来世。没有理由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3、很多时候,麻烦、担忧、焦虑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想到自己的誓愿,想到生活的目标,眼前便开朗了...慈悲是安乐之源,也是智慧所在。 它让短暂而无法重来的人生有了意义。
24、修行意味着改变态度,对自己、对其他众生、对世界、对生活的态度。 不用操心外在,真正的改变在内心。
25、诚如佛经所云,带着虔敬的心来朝拜五台山,一定可以见到文殊菩萨。而文殊菩萨不一定是以手持宝剑与经函的报身佛的形象示现,他会以异彩纷呈的和众生心相应的形式显现,以此来加持度化众生。
26、成长的每一天里,不忘初心,单纯清澈,有着如孩童般的自在喜乐!
27、今生今世修行的努力一定不会白费, 只有精进修行的人才能不惧死亡,才能得到解脱的安乐。
28、放下,是对已有的不贪恋,对没有的不希求。
29、初学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正在帮助他人呢?发心纯正,真心为对方着想,这一点很关键。结果如何,则有赖于智慧与善巧。
30、佛法中讲“无我”的见解和修法,即是教我们如何对治烦恼障碍突破自身的局限。这样不仅自己更加自在快乐,也能更好地帮助别人。因为对自我的执著轻了,在对别人考虑时便能更纯粹,客观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去权衡利弊。
31、我们无法避免生活中一切的不善,而内心清净则能减少伤害。
32、人在世间走一遭,是来消受以前持戒修福的果报。虽说人这一生,福祸相倚、苦乐参半,福报、恶报都有显现,但总的说来,在轮回中能有苦乐参半、罪福同受的机会本身也是一种福报,因为如果投生饿鬼道、地狱道,连一刹那感受乐的机会都难得。
33、慈悲并不是单纯的忍让,首先,它需要有一颗柔和、开放、勇敢的心,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并且愿意去分担和付出。其次,慈悲是心也是行动,给予、帮助、关怀、自律、坚忍......这一切都需要行动的魄力,不是懦弱的人所能做到的。
34、佛陀宣演的八万四千法门,正是相应不同根机而传讲的实修之道。闻思修当中,修行最为关键。闻思是为实修做准备的,只有实际去修才能真正解脱烦恼。
35、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禀赋、性情、因缘,开示与之相应的法门,因材施教,善巧地引导众生解脱烦恼,获得安乐。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陀便教以八万四千法门。众生的愿望诉求各不相同,而都能在佛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6、人在轮回中总有委屈和不得已,所以佛法的一项重要修行即是忍辱,在困境中,在窘迫之境,依然保持内心的开放与柔和,依然对众生怀着善意。
37、学佛不是要让你的洞察力和行动力越来越弱,相反,佛法的闻思修使你能更敏锐深刻地看到问题,只是你不再像象以前那样轻易就随之陷入憎恶、愤怒、怀疑、失望、爱贪等狭隘、极端而肤浅的情绪中。你的视角更宽广了,所以理解、宽容、悲悯。
38、佛法是很务实的,建立正确的见地,调整态度和方式,不是为了单纯地满足求知欲,以及获得认同和赞许,我们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止息烦恼,获得安乐。
39、向善向恶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烦恼轻重的程度。若降服了自己的烦恼,在哪里都能自在,良善。
40、一般人布施乞丐,多用的是零钱,纵使被骗被利用吧,又能损失到哪儿去?再说人生何处不受骗,何必要跟一个笑脸相向比你弱势的人较量。当我们在伸过来的空手中放下钱物,我们所做的不是布施就是供养,无论哪一种,都是自他安乐之因。
41、什么是做人的根本?就是凭良心做事,不伤天害理,不损人利己。这个不复杂,也没有什么可商量的。若做到了,你尽可以在世间履行自己的本分,该怎样工作就怎样工作,凭正当进取、诚实劳动获得尊重、认可,以及财富、受用。佛法也没有禁止这个。佛法不要求所有人一沾上学佛的边,就必须放弃正在过的生活。
42、人一生的经历,概括起来就是:缘会即现,缘灭即散。因缘到了,不想经历也得经历,因缘尽了,想留也留不住。见多识广也好,阅历简单也好,实在都是各人的因缘,谈不上绝对的好与坏。若能把多看世态炎凉得来的那份睿智、简单生活养成的那份单纯安静用在学佛上,就都是觉悟的助缘。
43、活着,是因为关爱与求知。如果把关爱的范围扩大,由己及人及众生,那就是慈悲了。如果把求知的深度延展,由物及心,那就是智慧了。
44、人对物质很容易厌倦,没得到时不甘心,千方百计去争取,一旦满足却又立即生厌。一个人如果没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生活很容易就陷入这种不甘和厌倦的循环,导致内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空虚。真正的信仰能帮助排遣负面情绪,保持生活的*衡喜乐。
45、佛说因果就像种子在条件具足时一定会结果。行住坐卧、言谈举止无不是因果,无不在取舍。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带来改变。
46、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变化起伏,有得有失,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假使你坦然接受无常是生命的规律,你会放松下来。
47、痛苦是轮回生命的常态, 如果对痛苦没有正确、深入的认识,就不会有动力寻求解脱。
48、安乐是自心的感受。当我们慈悲待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住内心的善良,并且不期待对方立即回馈同样的善心时,我们的内心会越来越开阔、坚强,这便是安乐的源泉。
49、修行是修养仁爱、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等能给自他带来安乐的精神品质,也就是说,要关注其他生命的福祉,并且自觉调整自身行为以让其他众生感到安适快乐。
50、烦恼怎么来的?简单一点说,主要是欲望太多,心胸太小,眼界太窄,这叫贪、嗔、痴。降伏贪嗔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得靠串*。先慢慢扭转观念,再逐步养成新的行为*惯。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日死去之人苦苦奢求的明天;你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你再也回不去的曾经。把握住这七个字母,周而复始,珍惜每一天,才会拥有一个永远无憾的一生! 但愿飞速发展的科技不要蒙蔽了人类追求美好愿望的初衷,不要忘了对生命该有的敬畏!
胆怯并不是什么弱点,正视自己害怕的东西,反而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你所浪费的今天,是昨日已死之人苦苦奢求的明天:你所厌恶的今天,是未来的你再也回不去的美好的曾经
眼睛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好礼物,我们要学会观察,肉眼观察世间万象,心眼看清万物本质。如果肉眼旅行去了,心眼也在度假中,那么,我们就将被世间万物所迷惑。
最新赞美布达拉宫的句子(精选50句)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语言基本运用单位。那么什么样的句子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赞美布达拉宫的句子(精选5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展的白玛草墙领。
2、布达拉宫的建筑艺术,是数以千计的藏传佛教寺庙与宫殿相结合的建筑类型中最杰出的代表,在*乃至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例证。
3、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
4、布达拉宫统一花岗石的墙身;木制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设计;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宫殿显得富丽堂皇。
5、布达拉宫似乎总能让到过这里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6、今天,人们眼中的布达拉宫,不论是它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
7、在***的红山之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式古建筑群,这就是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
8、布达拉宫凌空屹立,巍峨壮观,散发着一种令人震撼的美。
9、散发着一种令人震撼的美的凌空屹立的布达拉宫,真是巍峨壮观啊。
10、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11、布达拉宫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
12、俨然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成为了*族的象征。
13、白宫红殿湛蓝天,盖世高原气万千。竺法渐传三界远,盛音*绕佛堂前。
14、黄昏下玛布日山有座布达拉宫。
15、油灯下*家中有一口祖传的木箱,这盛装虔诚和财物的箱子*家中都,就如黄昏下的玛布日山一定有座布达拉宫。
16、绕行布达拉宫的人是一颗颗被神数动的佛珠,为寻找倔强而叛逆的一颗,我反向行走,格格不入,朝拜,祈祷——请给你的仆人们一点点幸福,轮回,修炼——布达拉宫,请打开门,让我进去。
17、我急切地想见这王宫的主人,还给他遗失在青海湖畔的鞋子,对了,我来自青海,那里的草都能叫出我的名字,仓央嘉措,我是寻找你多年的弟弟。我来晚一步,我清楚布达拉宫红一道白一道的缘由,空守冰冷的珠宝多么痛苦,“有人在吗”“有人在吗”“有人在吗”红山无语。
18、黄昏下布达拉宫守口如瓶,油灯下藏族姑娘打开木箱,取出嫁妆,姑娘,你就是美丽的新娘,带上嫁妆你就可以远离布达拉宫,随流落街头的王,去幸福地流浪。
19、布达拉宫,在*市西北,玛布日山上。“布达拉”是观音胜地普陀罗的梵语音译,即佛教圣地之意。始建于公元七世纪中叶,相传是松赞干布专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殿堂房舍*万间,有宫殿、佛殿、灵塔、经堂、僧舍、*台、庭院。
20、红宫居中,白宫横列东西两翼,殿宇嵯娥,富丽辉煌,上耸蓝天,气势磅礴,令人神往。布达拉宫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1、在布达拉宫,看着那些高大、圣洁的灵塔,我知道你不在其中。
22、青海湖畔,你留下了最后的佛影。你是活佛,却眷念人间。你本该为众生抄写经书,却为一个人写下无数的情书。你写尽俗世最浪漫的情愫,我品出佛心最挚热的情音。
23、彩蝶翩然醉花径,我自相随堕凡尘。看着世间最美的樱花,自有一袭淡雅,自此无花开放。佛,也总是要有一个角落让自己沉沦,只是我也沉沦在了和你一样的角落。那一天,真的转过了所有的经筒,不为触碰你的指尖,只为你*安幸福。
24、在最接*天堂的*,有座雄伟的建筑——布达拉宫。
25、那一刻我忘记了高原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迎着夕阳投入到了布达拉宫的怀抱,激动是抑制不住的,我只能放声呼唤:拥抱你——布达拉宫!
26、布达拉宫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红白相间,与群山交相辉映,*舞动着高原的秋风,为布达拉宫*添了无限的威严。
27、布达拉宫,湛蓝清透的视觉之美,依山而踞的浑厚之美,五色相间的色彩之美,高低有致的参差之美,层次明了的立体之美,这是全球最高的宫殿,无与伦比的天上神宇宫阙,被誉为世界十大土木石杰出建筑是当之无愧的了。
28、布达拉披着晨装优雅的立于山巅,注视着这座城市,海般的苍穹在他身后尽情铺展开:山一程,水一程,千转梦回是君身,心路向天横;风一更,雪一更,几度轮回舍红尘,无声似有声。
29、群山围绕着*,布达拉宫矗立在红山之上,山头那五色的经幡彰显着藏传佛教的神秘,藏胞手里那飞转的经轮成为*广场独特的风景。
30、经轮是顺时针转动的,虔诚人的脚步也是顺时针,围绕着布达拉宫,不知要走上多少圈。
31、布达拉宫依山而筑,宫宇叠砌,巍峨耸峙,气势磅礴,其建筑艺术体现了藏族传统的石木结构碉楼形式和汉族传统的梁架金顶藻井的特点,在空间组合上,院落重叠,回廊曲槛,因地制宜,主次分明。
32、布达拉宫位于*的河谷中心,海拔三千七百米的红色山峰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附*建筑组成,优美而又独具匠心的建筑华丽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布达拉宫在世界历史和宗教特色之外*添几分风采。
33、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布达拉宫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多米,占地总面积万余*方米。
34、布达拉宫内部绘有大量的壁画,构成一座巨大的绘画艺术长廊,先后参加壁画绘制的*有二百人,先后用去十余年时间。
35、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36、达拉宫还分为红宫和白宫,很奇怪吧?在夕阳的照耀下,布达拉宫会发出耀眼的金光,真美!
37、布达拉宫海拔多米,占地总面积万余*方米,东西长米,南北宽米,主楼层,高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38、布达拉宫是天上的宫殿。它的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后面是一座娱乐休闲的公园,在*叫“林卡”。
39、红色的布达拉宫耸立在以雪山蓝天为背景的绿草地上,我仿佛看到了神居住的地方。
40、布达拉宫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雪域*这片圣地上,它是*文化艺术的精华,它的建筑艺术,主要显示了藏族传统的碉房建筑和石木结构等风格,同时也吸收了汉族的梁架、斗拱、金顶、藻井等特色和汉武殿堂建筑的特长,并融会了印度、尼泊尔等富有宗教特色的装饰。
41、布达拉宫建筑群,由白宫、红宫、华丽的大小经堂、佛堂等组成。宫殿全部用花岗岩垒砌,宫殿厚达3米左右,最厚处达5米,墙基深入岩层,部分墙体的夹层内还灌注了铁汁,以增强建筑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42、坐落在世界屋脊之上的布达拉宫,宫宇叠砌,巍峨耸峙,壮丽辉煌,气势磅礴,每年吸引着大量的中外游客。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宫堡,位于*自治区旧城西,历时十三多个世纪修筑而成,如今它依然金壁辉煌,地矗立在红山之上。
43、布达拉宫在**的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是藏族古建筑的,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44、布达拉宫是*的骄傲!宫殿里拥有无数珍宝:有闪闪发光的黄金珠宝;有高贵稀有的翡翠玛瑙;有价值连城的文物古董;有神秘莫测的佛像灵塔;还有精美绝伦的壁画经书,确实是无与伦比,真让人眼花缭乱、惊叹咋舌。
45、布达拉宫宫顶是一个金碧辉煌的艺术世界,浮光跃金,辉煌夺目。
46、布达拉宫高高在上,十多层楼宇相互叠砌,迂回曲折直至山顶。
47、布达拉宫可以让自己的信仰在稀薄的空气中得到升华!
48、外国游客看到布达拉宫时,为它富有特色的建筑惊叹不已。
49、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1.把菜谱背下来并不等于能把菜做出来《透过佛法看世界》
索达吉堪布语录
索达吉堪布经典句子
索达吉堪布名言
索达吉堪布的名言
索达吉堪布名言大全
索达吉堪布名言名句
索达吉堪布的经典语录
索达吉堪布经典语录
慈诚罗珠堪布的格言
希阿荣博堪布经典语录
慈诚罗珠堪布经典语录
索达吉名言
布达拉宫的句子
吉布尔的祝福
布丽吉塔台词
布达拉宫唯美句子
苦不堪言的句子
描写布达拉宫的句子
赞美布达拉宫的句子
形容布达拉宫的句子
布里吉塔台词
不堪一击的句子
疲惫不堪的句子
狼狈不堪的句子
疲惫不堪句子
痛苦不堪的句子
累的疲惫不堪的句子
人疲惫不堪的句子
吉祥句子
吉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