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沉船之前句子赏析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沉船之前句子赏析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沉船之前句子赏析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沉船之前句子赏析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沉船之前点击答案
沉船之前是上海新教材八年级第二学期第21课,节选自美国作家舒特斯曼的长篇小说《泰坦尼克号》。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沉船之前点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章由三个主要场景组成,深情讴歌了在灾难和死亡面前所显示出的人性美。
Q1:找出文中描写的三个场景,这三个场景分别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A1:(1)音乐家演奏乐曲;(2)老爵士拒绝更衣;(3)老船长与船同沉
(各有侧重)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Q2: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从容面对死亡?
A2:(1)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2)对荣誉的珍视与理解;(3)对职责的执著与坚守
Q3:从他们放弃逃生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们面对死亡是怎样的态度?
A3:面对死亡,他们都勇敢镇定,临危不惧;表现出他们的人性美。
Q4:第六段和第十段运用环境描写的作用?
A4a:交代了当时船上其他人的情况,渲染了混乱、紧急、悲剧的氛围,反衬音乐家和古咸爵士的临危不惧,表现出他们在灾难前保全尊严的人性美。
A4b: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混乱,情况的危险紧急,突出了华莱士、老爵士面对灾难的时坦然、勇敢和高尚的品格。
Q5:音乐家为什么此时还能演奏出动人的音乐?
A5:因为他们深深热爱音乐,与音乐之神在一起,也因此在灾难前表现得镇定自若,沉着冷静,他们想诠释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抚慰人们的心灵,尽到他们应尽的职责。
Q6:“他再次举起了提琴,将琴托夹在下巴上,抬起右手,搭弓上弦,独自演奏起来……”这句话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A6:这句话通过描写了拉琴动作的流畅,让读者感受到华莱士们在突如其来的灾难前的从容,*和,也写出了他的镇定来自音乐魅力,体现出人性美。
Q7:品味“华莱士并没有走开,他任然站在那里,似乎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深刻的理解,知道任何的努力,都只可能是一样的结果,他更愿意站在那里,与音乐之神在一起。”注意加点字,他们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A7:“仍然”、“更愿意”清晰地表现出华莱士此时的心境:在责任完成后,他却没有走开,那是因为他对目前所处的境况十分了解。在毫无生还希望的时刻,他选择与他至爱的音乐在一起这两个词语充分表现出在音乐之神的陪伴下他面对灾难,面对死亡时的坦然。
Q8:“老爵士班杰明·古咸由侍从陪同着,从楼上顺着阶而下。他头戴礼帽,拄着拐杖,身穿晚礼服,颈上挂着一条洁白的丝巾,脚上的皮鞋被擦得油光锃亮。”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A8:神态安详充分表现出了古咸爵士的绅士风度。面对灾难,他以一个绅士的.高尚表现出了从容、镇定、安详和坦然。
Q9:船长从20—34自然段中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A9:这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老船长的义无反顾。面对巨大灾难,他尽管无力回天,但他选择坦然接受,保持人的生命的尊严。
Q10:“曼妙的音乐伴随着宁静的夜以及四周惊慌奔突的人群,成为一组极为特殊的生命交响曲。”此处的:“宁静”和“惊慌奔突”是否显得矛盾?“特殊的生命交响曲”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A10:“曼妙宁静、惊惶奔突”组成了特殊的生命交响乐的真正含义,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宁静的夜色中这两种声音的交融,倾诉着人们对生命的不同诠释:音乐家*静、镇定,人群惊慌失措。面对灾难,人们谱写着不同的生命之曲。
Q11:海水的“柔若无骨”与“无法估量”是否矛盾。
A11:不矛盾。“柔弱无骨是指*时水在人们心中的感觉,而无法估量是指水汇聚到一起时所长生的巨大力量,尤其是在此时,它是可怕的恶魔。
Q12:体会“那动人的音乐声再次在夜空中响起,混杂在无望地四处奔跑着叫喊着的混乱声音之中,渐渐地向远处传开”。
A12:惊慌奔突的人群和镇定自如的华莱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后者的人性美:即使是选择了死亡,也是要在最后时刻作出自己的贡献,让艺术带给人们一种精神的宁静和自由,抚慰他人,保持自尊。
Q13:体会“作为船长,他别无选择”。
A13:强调了老史密士的选择不仅仅是出于先人后己的崇高人性美,更是因为高度的责任感促使他最终与船同亡。只因为他是船长,为了船长的职责所在,为了船长的荣誉和责任,他别无选择。
Q14:船长临死前为什么要回到驾驶室?
A14:或许是惭愧,愧疚,究其实,愧疚感乃源于对工作失误的自责,这种自责其实是责任感。正是这种责任感使船长从容镇定,最终回到驾驶室,站在自己的岗位上与自己心爱的客轮共存亡。
当无情的龙卷风肆意的咆哮
当奔腾的洪水没过苍苍白发
当冰冷的河水冷却温热身骨
我这双手,再也经受不起
生命中风浪的折腾
在窒息中挣扎
我多想在看看头上方的蓝天
在黑暗中恐惧
多想再抱抱身边我爱的你们
在慌乱中绝望
多想再感受这世界的美好
回家的路途还有多远
我的亲人你们都在何方
我看见那城市的灯火
在远处闪亮
那是家的方向
让我发最后一条短信
打最后一个电话
告诉他们
我爱你们
让我再看一眼这个世界
为他留一张照片
在美丽的风景中
笑靥如花
让我再跳一支舞
再唱一首歌
在晴朗的时光中
生命在欢跃
操劳辛苦一生的父母
至亲至爱的亲人
还来不及说一声谢谢你
还来不及道一声我爱你
还来不及为你端茶送水
怎奈何离我而去
在胸前画个圈圈
为你们祷告祈愿
天堂不再寒冷黑暗
那里没有狂风暴雨
没有慌乱恐惧
没有绝望无助
在鲜花盛开的阳光下
我看见你们
慈祥*和的面庞
在远处
向我招手
浊流东去,
魂归故土,
悲泣依然。
慨垂暮众老,
含莘养儿,
茹苦育女,
恩泽人寰。
历尽沧桑,
儿孙满堂,
功德圆满度残年。
择吉日,
登东方之星。
畅游长江。
然天妒人愿,
大江沉船。
子欲养亲,
亲在何方。
捶胸顿足,
恨泪狂泻,
难挽众亲续团圆。
逝者安,
生者且珍重,
来生续缘。
泊船瓜洲赏析(精选5篇)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泊船瓜洲赏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泊船瓜洲原文赏析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译文及注释
佚名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绿:吹绿。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4.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5.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6.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泊船瓜洲赏析一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
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瓜洲渡口,也望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非黑白颠倒的官场,离开那丑恶,腐朽的地方体现作者希望重返那没有利益纷争的家乡,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
情寓于景,情景交融,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在修辞上的锤炼。
其中“绿”字可以体会到诗人用词的修饰,把吹改为绿,为的是生动,在这之前王安石也有多次斟酌推敲这个字,曾试过满,过等字,但最后还是把这个字改成了“绿”。
泊船瓜洲赏析二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以愉快的笔调写他从京口渡江,抵达瓜洲,‘一水间’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顷刻就到。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以依恋心情写他对钟山的回顾,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心情相谐合,‘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宋神宗下诏恢复王安石的相位,表明他决心要把新法推行下去。对此,诗人感到欣喜。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绿’字还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希望早日辞官归家的心愿,这种心愿,至结句始明白揭出。”--如此强化政治色彩来解析《泊船瓜洲》诗的诗意,是很有代表性的。
但这样的解析,却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处:诗人既想早日辞官,就不可能有奉召回京之欣喜,既想急于赴京上任,也就不可能有想早日辞官的想法,这二者犹如水火,是难以相容的。也有论者断言,诗人此次复出还政,可谓春风得意,大喜过望,那所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恋乡情绪,不过是虚晃一枪的矫情之词而已,是不可以认真对待的。“春风又绿江南岸”,骨子里说的是对皇恩的感激,是对新法实施前景的乐观描绘,是诗人内心的还朝施政喜悦的移情于景,诗的感情基调是欢快的,乐观的。
上述两论,是历来解读《泊船瓜洲》诗的论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把该诗作为政治抒情诗来解读,是既不符合诗人作诗时特定的际遇和心境,也不切合诗作自身建构的艺术形象的内蕴的。《泊船瓜洲》应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它的感情基调应是忧郁伤感的,是毫无轻松、喜悦、乐观的色彩可言的。
诗人写作此诗时,已是五十五岁的老人了。几年来,围绕着新法旧法,朝廷上无休止地争论和攻讦,致使新法的推行十分艰难。因而本来就有些消极思想的王安石,在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罢相的坎坷遭遇之后,心力交瘁,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罢官期间,他曾写下了许多描绘自然风光、抒写闲情逸趣的诗作。对于这次的朝廷以“同*章事”的重任重新起用,王安石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这次的上任,从心情上说,是十分勉强的。而在他上任以后,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并终于在复出后的第二年,如愿以偿地再度罢相,重又回到家乡江宁,过起了舒心适意的隐居生活。从这次短暂的复出过程可以看出,重新还朝施政并非王安石所期盼的,所热衷的,相反地他还把复出视为畏途而屡拒屡辞。显而易见,在这样的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也就难免不在字里行间注满忧郁、伤感、消沉的感情了,也就难免不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意了,他又怎么可能会以“春风又绿江南岸”喻皇恩浩荡,抒发什么如愿以偿的为复出而欣喜的感情呢?再从诗作本身看。诗的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它以直抒胸臆的形式为全诗定下了忧郁、伤感的感情基调,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诗人对复出还政并无如愿以偿的喜悦,更无急不可待的热切。相反,诗人还远没有到达京城,家乡还未从视线中消失,内心里就已真诚地发出了回家乡的念头,这思乡之情还不深切真挚吗?今日明月送我而走,他日明月“何时”送我而还?仕途险恶,吉凶难测,那“何时”二字是诗人发自肺腑的一声沉重叹息,蕴含了诗人对险恶仕途的担忧,对施行新法前途的顾虑。诗意忧思深切,格调也十分苍凉,是如闻其声的一声喟然长叹,是诗人抑郁消沉心态的真实自然的流露。
从结句定下的乡愁沉重忧切的感情基调反观,“京口瓜洲一水间”也不可能是在时间上强调船行之快来写诗人心情的轻松愉快了,它与“钟山只隔数重山”一样,都是从空间上强调家乡的山山水水离此时旅次江北瓜洲的诗人距离之*。此时诗人“泊船瓜洲”,回首南望,那熟悉而亲切的“京口”仅一水相间,“钟山”也只隔数重山,真是*在咫尺。但空间距离上的*,却反衬了诗人心理距离上的远。因为家乡虽如此之*,但可望而不可及,看*实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距离还会越来越大,更何况这一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这家乡的山山水水,甚至他可能还会更为悲观地想到,将来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以*写远、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惋深切、无可奈何的伤感心情,展现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巨大的失落感、孤独感。其实,一水长江,数重大山,相间相隔的空间上的距离也是很大的,诗人反以*写之,也是为了强调诗人对家乡的强烈依恋,是恋恋不舍的思乡爱乡眷乡之情的自然流露,又何来轻松愉快的喜悦心情呢?
正因为这首诗的主旨是浓浓的乡愁的抒发,所以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重心,也不是像一般论者所说的落在了对江南春天美景的描绘上,它的语言重心不是“绿”字而是“又”字。而人们之所以特别欣赏“绿”的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春天美景的生动形象、富有色彩感和感染力的描绘,原因就在洪迈的《容斋续笔》所记载的那一段脍炙人口的炼字故事上。其实王安石在这里并不是要刻意描绘江南春景之美丽,他把诗句的重心放在“又”字而非“绿”字上,他要表达的是“春风”尚且有情,还知道一年一度“又绿江南岸”,而诗人自己呢,却不得不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地重登仕途。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
正是有了前三句寓情于景的层层铺垫作势,结句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抒写乡愁的淋漓之笔,才水到渠成地直泻出来,把乡愁的抒写发挥到了极致。由此看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并不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而是一首纯粹的乡愁诗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诗*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惯,此“间”字必须为*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1、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于变法初期,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主要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以抒发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2、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3、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当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4、春夜
宋代: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这首诗的内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却是春夜清幽美景,创作手法高明。诗中处处紧扣着深夜,却又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景象。诗人没有正面写对人的怀念,而是通过香尽漏残、月移风寒,写出时光的推移,从而表明诗人徘徊之久和怀想之深。
5、书湖阴先生壁
宋代: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王安石最经典的五首七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关于王安石的诗词你最喜欢那一句,欢迎留言讨论。
数日的倾盆大雨,暴涨的江水
没有阻止热爱大自然的心
呼号的北风漫过芦苇瑟瑟的战栗
在夜的掩护下肆无忌惮演示疯狂
将苍茫的江面涂得一片漆黑
肃穆的鸦群,来不及
发出一片丧失*仄的鼓噪
被风劫持,被冷包裹
容易受伤的生命
仅剩下一声声凝血的呼喊
在风和黑的交界处
在鹰的翅膀的焊接点上
一道闪电划过夜空
芦花倾斜的身子越来越低
不着边际的灰白
透着晓风残月的苍凉
水啊,无情的江水
淹没了所有的呼喊
*卷了初夏的每一片晴朗
露出了久违的狰狞
天灾,在这个时候
把威风横陈江面,直逼“东方之星”
谁能告诉我,在白茫茫的江面
还找到跳动的红色的心脏?
快点!勇敢的子弟兵
请把灯盏高举,照亮江边的黎明!
慢点!东方之星,请你等一等沉没
救援的队伍已经来临!
------- 仅以此篇悼念“东方之星”沉船事件”
冰心关于母爱的诗歌:纸船及赏析
冰心是*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写了一首经典的母爱诗,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吧。
纸 船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冰心纸船赏析:
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诗人叠纸船这一行为表明诗人对母亲对祖国爱的无比深厚。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1923年初夏,冰心毕业于燕京大学。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8月19日抵日本神户,21日游览了横滨。从写作时间来看,这首诗是诗人于游览横滨之后的第六天,在继续向大洋彼岸进发的海轮上创作的。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颠簸中驶向陌生的国度。此去远涉重洋,相去万里,要隔多久才能回到母亲怀中?尽管船外是美丽壮观浩翰的太*洋,但孤独、惆怅的诗人,无心欣赏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热泪,在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尽管风高浪急,纸船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叠着,希望总会有一只能飘流到日夜想念的母亲身边。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诗歌第一、二节便写叠纸船、抛纸船:“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表明诗人并非这一次的出门远行才有此举动,而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深情由来已久;“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表明所叠纸船的数量之多,也表明对母亲的思念之深;诗人把纸船“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写出了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令人心碎的结果,它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实际上不可能www.lizhidaren.com,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但诗人仍“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亲那儿!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诗人的愿望能够实现吗?其实,这一问题已经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第三节诗,诗人思念至极,展开想像:“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的无端入梦。”纸船漂不到母亲的身边,就进入母亲的梦中吧!“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点明题旨,感情达到最强烈的状态,令人怅然不已。这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笔。
励志达人用心分享: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2.28)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作家协会理事、*文联副*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拓展阅读
文字赏析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的童心;碧绿的海水,飞翔的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的哲学中的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因而诗人格外怀念母亲,甚至因思念母亲而得病,又因在梦中得见母亲而病愈。这首诗就抒写了诗人思念母亲的深情。
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作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像还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的奇特。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像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
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思念母亲的诗。诗中体现了一种离家远走的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不同于大多数同类题材的诗歌,冰心选取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用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 儿 童 的 游 戏 世 界 选取纸船 作为寄托对母 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用纸船向人们展 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无依无靠的形象。进而抒发出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泰戈尔《纸船》原文赏析
《纸船》的作者是泰戈尔,选自《新月集》,属于现代诗类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泰戈尔《纸船》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纸船》原文:
我每天把纸船一个个放在急流的溪中。
我用大黑字写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在纸船上。
我希望住在异地的人会得到这纸船,知道我是谁。
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载在我的小船上,
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被**安安地带到岸上。
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
看见小朵的云正在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
梦见我的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着梦的篮子。
赏析:
《纸船》这首诗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这一诗集中的作品描写的都是一个儿童对世界、对自然的发现与感悟,其中所呈现出来的童趣与童真饶有诗意。
这首诗的第1到第3句描写的是儿童对远方的憧憬、对交流的渴望以及对神秘事物的向往,诗句中“我”将“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写在纸船上,放入急流的溪中,想让异地的人知道我是谁。这天真的举动显示了儿童独特的心理逻辑,作者抓住了“我”的这一举动,将一个小小的心灵巧妙地呈现了出来。我们要特别注意第一句中的“每天”二字,这说明这种行为并非偶一为之,而是常常去做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的憧憬与向往有多深。
诗的第4到第6句描写的是希望,作者通过儿童幼稚心灵中的向往写出了小主人公“我”的天真可爱之处,“我”把园中长的秀利花载在小船上,看着它慢慢地漂远,希望到夜里纸船能把秀利花*安地带到岸上,这朴素而不可能实现的愿望表达了“我”对这些花的关切、珍惜之情,在“我”的眼中,花并不仅仅是花,还是一个小伙伴,一个*等的、有生命的生物,它需要细心呵护,“我”希望它能够**安安地回来,“**安安”这四个普通的字在这里便有了更深的含义,让人看到了这个小主人公对花儿特殊的喜爱,以及独特的关心方式。这种与生物*等的想法,既与泰戈尔的思想有关,也与儿童的独特思维逻辑有关,诗人以赤子之心将其细腻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得以重温与万物交流的童年时光。接下来“我”仰望天空,看到了天上小朵的云,由此产生了奇妙的联想:“我”把天上小朵的云看成鼓着风的白帆,最奇特的是“我”还想像天上有游伴把它们放在河里来与“我”的纸船比赛。这一想像美丽奇幻且符合儿童的好奇心理,使天上玄妙的世界接*了大地,而地上的世界又恍惚是在天上,天与地在这一瞬间被拉*了,此时天光水色、白云纸船交织在一起,而“我”则陶醉在其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这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境界,也是一个可以让读者的想像自由翱翔的空间。
诗的第7到第8句写的是“我”的梦幻。此时的小主人公已经入睡了,脸埋在手臂里,但他在睡梦中又看到了纸船。这只梦幻中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前去,而睡仙坐在“我”的纸船里,带着装满梦的篮子。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梦中的梦,诗人在这里又翻出了一层转折,这梦中的梦盛放在篮子之中,与睡仙一起乘坐纸船远去,他们要去哪里呢?“我”没有说出,诗人也没有点明,但重要的`或许不是要到哪里去,而是这种要到哪里去的憧憬,这是一个儿童的幻想,象征着他小小的心灵对成长的渴望,对远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全诗在这里结束,表达了作者对这幼小而纯真的心灵的默默祝福。
整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天真的儿童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一贯关注的爱与美的主题。这赤子之心的纯真表现,能唤醒读者心中的温情。贯穿全诗的一个意象是纸船,全诗以放纸船开始,以在梦中见到纸船结束,中间则是放纸船时的情景与联想。纸船在这里既是小主人公的小小寄托,也隐喻着通往外界与未来的媒介,小主人公正是在与纸船的关联中表现出了他的好奇与纯真。整首诗自然、纯朴而优美,具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风格。这从诗中所采用的一些意象中也可以体会出来,如溪、村庄、园中、秀利花等等,这些自然或与自然较为接*的意象,为整首诗营造出了一种朴素而单纯的氛围,它们与天真的小主人公,与放纸船的稚气行为结合在一起,在和谐中将主题凸现了出来。
这首诗采取的形式不是格律体,而是散文诗体,这一形式使得这首诗在表达上更加自由,但并不因此缺乏诗意。其实在每一个句子之中,在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节奏与韵律,这种节奏与要表达的意象、主题自然地融为一体,成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作品主题
泰戈尔认为,爱创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爱;而母爱、孩童之爱则是人类最真诚最纯朴的情感;这种感情灌注在每个人*常的生活之中,过分的熟悉常常让它不被关注和察觉,甚至是麻木而几*忘却。而“陌生化”理论总是从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不断更新着文学世界的感知方式,究其实质,陌生化理论就是要破除日常经验的遮蔽性和欺骗性,是要破除思维方式的机械性和*惯性。
《新月集》中,诗人时而化身天真可爱的孩子,时而变成温存和善的妈妈,通过儿童新奇活泼的想象和母亲真纯怜爱的话语,把这种爱化作美丽的具体形象,产生了一种掠人心魄的魅力。
在诗集中,诗人对神的爱体现在对自然与人最崇高的神性的爱上。在泰戈尔心中,神、真理、无限是同义语。人和自然是有限的,有限与无限必须统一融合,世界才会充满爱,呈现出欢乐与和谐。也就是说,在和谐统一的世界里,有限显现无限,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
泰戈尔心中的神,不像西方的上帝那样虚无,那样的高高在上,难以企求,它存在于大自然和人中,是切实可感的“无限”。“从无限流向有限的泉水——就是“真”,就是“善”,也就是说,有限以真、善、美显示无限的神的存在。
如果说泰戈尔歌颂的孩子对母亲的爱,象清沏的小溪,在阳光的折射下,产生活拨的美、晶莹的美;那么,泰戈尔描写的孩子对大自然的爱,就如月夜下的竹笛,所产生的美感是那般轻幽、纯净。泰戈尔认为,宇宙最根本的原则是和谐与协调,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互依存,和谐一致的。在他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象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一样,人只有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找到“无尽际的幸福之海的岸的道路”。
而孩子对自然纯真的爱,就代表了人类“投入自然的怀抱”的心愿。《新月集》以火热的激情,欣喜的笔调,描绘丁一幅幅明丽而又优美,热烈而又淡雅的图画——儿童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诗的世界。它把我们带回到坐在泥土里,以枯枝断梗为床的时代,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滩上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滴为珠子的儿童的梦。
《双调·沉醉东风·渔父》赏析
《沉醉东风·渔夫》是元曲作家白朴的散曲作品。这支小令塑造了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情怀,也流露出对社会不*的愤慨。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双调·沉醉东风·渔父》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赏析一
白朴的这首〔沉醉东风·渔夫〕通过一个理想的渔民形象,通过对他的自由自在的垂钓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与达官贵人为伍,甘心淡泊宁静的生活的情怀。小令意象艳丽、境界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
全曲共七句,可分为四层: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为第一层,交代渔夫活动的环境。这开篇的两句,对仗工整,“黄芦岸”对“绿杨堤”,“白苹渡口”对“红蓼滩头”。这里,作者对景物的选择煞费苦心,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物。同时,作者对这四种意象颜色的选择也是匠心独运;黄、白、绿、红四种颜色相互映衬,不仅色彩鲜艳明丽,而且点出此时的时令是秋天,为下文的“秋江”做了伏笔。短短两句,作者却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秋江盛景图:秋江浩淼,江岸上黄色的芦苇在秋风的吹拂下飒飒作响,堤坎上青青的杨树昂首挺立。不远处,渡口旁的白苹长得十分茂密,滩头的红蓼红得艳丽。好美的景色啊!这环境,正是垂钓的好处所,这时节,也正是垂钓的好时候。
第二层“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写渔翁驾一叶扁舟垂钓江上,但并非他一人。他虽没有伍员那样的刎颈之交(渔父)与之为伴,可他有许多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它们率真自然,深契渔翁的心境。可这些“忘机友”是怎样的朋友呢?
第三层“点秋江白鹭沙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渔翁是以白鹭沙鸥为伴的,它们才是他的“忘机友”。这里虽然只有一句话,蕴含却很丰厚。“点”字用如动词,非常巧妙,形象地交代了白鹭、沙鸥在江面上飞掠、嬉戏的情形,描绘出的意境很阔大:在一望无际的浩淼的江面上,渔翁驾一叶扁舟,垂钓于此。舟舷两边,白鹭奋飞、沙鸥翔集,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看到渔详、友好的态度,或许还会落在渔翁的船头上,对着渔翁发生几声悦耳鸣叫。这个友白鹭、侣沙鸥的渔翁是那样的恬适、安详。与鸥鹭为伴,过恬淡的生活是许多文人渴望达到的生活境界,李白有“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的话,黄庚在《渔隐》诗中写道:“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鸳盟。”
最后两句是第四层:“傲**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让那些富贵之人空羡慕吧,过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是一个一字不识的烟波钓徒。和渔翁比起来,那些达官贵人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最后的两句,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荣利的蔑视和甘心恬淡安谧生活的情怀。
实际上,像曲中所描写的渔翁在现实中是很难找到的,现实中的渔翁未必敢在万户侯前那么傲岸,曲中的渔翁乃是作者理想的化身。我们知道,白朴自幼经历金元易代的变故,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金亡后,他怀有“满目山川之叹”,和诸遗老肆情山水、逃避世事。他曾写过一组(中吕·阳春曲〕《知几》,以*实的叙述、议论手法表现他远祸全身、诗酒悠游的处世态度,本曲通过对理想中渔翁友白鹭、侣沙鸥的自由生活的描写,形象地表明作者对远离官场的隐逸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由于这首小令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由的隐逸生活的追求,因此倍受元代受压抑的知识分子的喜爱。卢挚曾模仿这首小令(卢白二家本为至戚,或为唱和之作),作过〔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歹带]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鹭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间,伯子公侯。”主意与此曲一致,甚至好几个句子都直接来自此曲。
艺术上,这首小曲语言清丽,风格俊逸,精心择词又不露痕迹,描绘的景物鲜艳明丽,意境阔大,且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是元散曲中的上品。
赏析二
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然而仅仅看出这一层,未免辜负了作者的苦心。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你看到“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相映成趣,难道不会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吗?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真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你看吧,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生动!用“秋”字修饰“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究竟指什么呢?细玩文意,那正是指“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我们知道,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
远城市人稠物穰①,*村居水色山光。熏陶成野叟情②,铲削去时官样③,演*会牧歌樵唱。老瓦盆边醉几场④,不撞入天罗地网⑤。
达时务呼为俊杰⑥,弃功名岂是痴呆?脚不登王粲楼⑦,手莫弹冯讙铗⑧,赋归来竹篱茅舍。古今陶潜是一绝,为五斗腰肢倦折。[1]
注释
①人稠物穰(rang):人口稠密,物品丰富。
②“熏陶”句:感染和陶冶成为老农民似的情性。野叟,野老,老农。
③时官样:时髦官员的模样,流行的官僚架势。
④老瓦盆边:粗陋的陶制酒器。这是元曲中*用的词语。
⑤天罗地网:喻法制森严、危机四伏,无法逃出官场中设置的陷阱。
⑥“达时务”句:《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见先主”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固有俗语:“识世务者为俊杰。”达:通晓。
⑦王粲:汉未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西京丧乱,他避难荆州,投靠刘表,未被重用,于是作了一篇《登楼赋》抒发自己久客异乡,才能不得施展所产生的思想情绪,主旨仍是对功名的热衷。
⑧手莫弹冯讙铗:冯讙在孟尝君家里作客,没有得到重视,于是弹铗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有了鱼,又说“出无车”;有了车,又说“无以为家”。他自然也是追求功名富贵的。
译文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住在山水风光的乡村,不知不觉有了老头子的情怀,把当官的烙印都消除了,学会了民歌野曲,端着老瓦盆和几个农夫喝碗小酒,再也不投身那天罗地网的官场。发达了被人唤作俊杰,放弃了功名就要被叫做痴呆吗?不学那王粲登楼,冯讙弹琴,他们只是追求功名,辞官归隐竹篱茅舍,古今只有陶渊明是真俊杰,不为那五斗米折了腰。
赏析
首先,用喧器热闹的都市与清幽恬适的村庄比照(明比)。都市的富贵繁华,没有给予作者优越的舒适感,反而觉得自己像久在笼中的鸟,失去自由,失去乐趣,失去本性,而竹篱茅舍,环山傍水的宁静村庄,天然无雕饰,极具诱惑,人在这里可以无拘束无忧虑,心情舒畅地过着淳朴的生活,虽则“带月荷锄归”,不无辛苦,甚至“饥来驱我去”,难免饥寒,但日子过得踏实,过得充实。乡野清幽淡雅的环境很适合作者生活,更是他找到精神解脱的地方,故“*村居水色山光”,是说自己要投入到新环境新生活中去。此外,处在元末乱世的作者,能做到“远城市人稠物穰”,足见他是一位敢于改变自己,对自由生活有所追求的士大夫。通过城乡生活的对照,展现的不仅仅是环境氛围的差异,更是作者的勇气。
其次,用污浊险恶的官场与清新优美的田园比照(暗比)。作者曾以“苍蝇竞争,黑蚁争穴”形容当时官场的腐朽,表达厌恶之情;而对清新幽静的田园则描述到“居山林”,“看青山,玩绿水”……充满着喜悦之情。感情的色彩差异,折射出他对生活价值的取向,官场的生活已让他厌倦,并说出“急流中勇退是豪杰,不因循苟且”,表明退出仕途的决心,而那“采黄花,摘红叶”,“随分耕耘”,“演*会牧歌樵唱”的田园生活令他神往,于是他主动地选择“绝念荣华,甘心恬淡”的道路。他乐田躬耕,是为了最终能够摆脱官场的“天罗地网”,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他歌咏隐逸,“老瓦盆边醉几场”,庆幸自己身心得到了*。在两种境界的对照中,展现的不仅仅是作者摆脱羁绊而获自由的幸福之情,更是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
最后,用虚假多变的“时官样”与纯真率真的“野叟情”比照(暗比)。作者对归田前的“官样”和归田后陶冶成的“野叟情”怀有憎恶和喜爱的不同感情。但这前后感情和态度的变化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以行动来表现作者思想本质的改变。这体现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一是从官场来到乡村,环境变了,自己的生活作风也要彻底改变。清除官场中的*气,就是不迎合,不依附,不伪装,不再察言观色地行事,与随波逐流的坏*气彻底决绝;去掉官吏的架子,就是把身上沾有的号发施令、指手画脚的官僚作风去掉,回归“野叟情”,亲*“野叟情”。所以,“铲削去时官样”暗示作者的人格和尊严没有丢失。二是种地求食,生活在自己的田园———学会“牧歌樵唱”,享受悠然之后;“竹几藤床,草舍柴门”,怡然简朴的生活……熏陶成野叟老农的性情。由此鲜明地反映出作者的脱胎换骨及叛逆精神。
摆脱束缚而流露的欣喜之情,在于表明作者具有积极的追求精神和改变自己的勇气;为归田村居生活而深感自豪,在于表明作者具有纯朴的人生价值和安贫乐道的思想。这是心灵的净化,是高唱人生新旅途新生活的真情流露。
整理:zhl201610
沉船之前句子赏析
沉船上的古诗
沉船寻宝的古诗
句子的赏析
句子及赏析
句子赏析
狗猫鼠赏析句子赏析
赏析句子
台阶赏析句子赏析
简爱赏析句子赏析
句子加赏析
猫的句子赏析
边城赏析句子赏析
五猖会赏析句子赏析
父亲的病赏析句子赏析
红岩赏析句子赏析
我看句子赏析
飘的句子赏析
好的句子及赏析
带赏析的句子
家的句子赏析
春的句子赏析
枣核句子赏析
好的句子加赏析
好句子及赏析
阿q正传赏析句子赏析
秋茶的句子赏析
句子及赏析15字
赏析句子大全
丑石句子赏析
男人霸气微信个性签名
微信个人签名竖着
qq个性签名烦恼
美女微信签名
qq签名奋斗励志男生
女生微信经典个性签名
qq签名励志阳光
微信泡妞个性签名
2017qq签名女生
关于夏天的qq个性签名
优美的qq个性签名
qq签名伤感男生心情
qq签名大全伤感英语
qq签名伤感女生心情
qq个性签名图片大全
微信个性签名名人名言
微信个性签名卡通图案
qq个性说说心里话签名
qq古风伤感个性签名
男生微信签名一句话
令人感动的qq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励志简短
简短微信英文签名
qq个性签名加图片大全
qq个性签名霸气女王范
qq空间签名说说心情
qq个性签名心情好
微信签名竖版式
2016最伤感的微信签名
微信个性签名心情不好
有内涵文艺的qq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