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审言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杜审言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杜审言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杜审言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诗句赏析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唐]沈佺期①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注]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1.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3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在颔联中诗人回忆洛阳美丽的风光,想象南方崇山峻岭可怕的湿热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
2.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 苦,但未见诗人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
赏析: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杜审言,字必简,初唐诗人,杜甫的祖父,因曾任膳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员外两人都于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佺期《初达驩州》诗中说:“流子一十八,命予偏不偶。配远天遂穷,到迟日最后。”由此可推知佺期在未过岭之前已收到了审言的“过岭”诗。当自己来到大庾岭时,触景生情而作“遥同过岭”的和诗。这首诗写得情景交融,哀而不怨,流利晓畅,是初唐七律的佳制。
首联即切题“过岭”。“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是描写过大庾岭的情景。诗人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之闳浑无穷。然而这脚下的山岭却是个分界线,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觉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飘浮不定的`云朵,不知去往哪里。“见云白”,是诗人对岭南的第一个印象和感受。我国古代诗歌中“白云”和“游子”有某种联系,如“浮云游子意”等。诗人利用这传统的表现手法,以自然澹远之景表现游子浓郁的深情。
颔联写景,以对比的镜头,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诗人回忆自己家乡美丽的风光,想象崇山可怕的湿热蒸郁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
颔联承“去国离家”,上句抒写对京洛风光的眷恋,下句言置身大庾岭头时百感交集的情怀。“洛浦”,即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风光,即风物。武则天执政时期,诗人经常侍奉武后及其臣僚们于洛阳。作为唐王朝的东都,洛阳的风物之盛,自然是诗人亲历目睹过的。如今,诗人站在大庾岭上,行将踏上瘴气弥漫的南国之地,不免产生生死难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帐惘。
颈联转为怀友,“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上句中的人指杜审言,意思是说:南海风高浪急,你可*安地渡过去了吗?是否已到达了峰州呢!下句“北望”似说自己,又似与朋友谈心;看那鸿雁到了衡阳就不用再向南飞了,待春暖花开就可返回故里。言外之意是:我们还不如雁,只能继续行役向南,归期无望。“几群”含意丰富,耐人寻味:那鸿雁且能“大小相从”,有群伴儿。而你我则分飞天涯,孤苦伶仃,要是我俩能像雁儿一样作伴就好了。这句诗抒发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进一步表达对杜审言的深刻思念。
尾联回应首联,婉转地表达了盼赦的愿望。“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是写京都长安与岭南流放地之间虽然山重水复相距万里,但隔山隔水,隔不住思念君王的心。诗人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见贤明君王的那一天。这联诗的遣词炼意很精妙,既表达了思念君王之赤诚,又没有谄媚阿谀之意味。将此联与前几联合读,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沈佺期的七律,素来被认为高华典重,但此诗却不同于那些应制之作。它体现出了“朴厚自是初唐风气”。(《载酒园诗话又编》)《围炉诗话》亦评说道:“诗乃心声,心由境起,境不一则心亦不一,言心之词,岂能尽出于高华典重哉!”诗人从北方的宫廷走向南荒的流放生活,心与境都起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写出了这真挚动人气韵流畅的诗篇。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杜审言《七夕》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杜审言《七夕》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杜审言《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
太息幽兰紫,劳歌奇树黄。——杜审言《赠崔融二十韵》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杜审言《大酺》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六位乾坤动,三微历数迁。——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祯符龙马出,宝箓凤凰传。——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地即交风雨,都仍卜涧瀍.明堂唯御极,清庙乃尊先。——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八荒*物土,四海接人烟。——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雄词执刀笔,直谏罢楼船。——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将行备礼乐,送别仰神仙。——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城阙周京转,关河陕服连。——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舜耕馀草木,禹凿旧山川。——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昔出诸侯上,无何霸业全。——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井邑枌榆社,陵园松柏田。——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赐逾秦氏级,恩倍汉家钱。——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拜迎弥道路,舞咏溢郊鄽。——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杀气西衡白,穷阴北暝玄。——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飞霜遥渡海,残月迥临边。——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杜审言《渡湘江》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杜审言《渡湘江》
紫藤萦葛藟,绿刺罥蔷薇。——杜审言《都尉山亭》
下钓看鱼跃,探巢畏鸟飞。——杜审言《都尉山亭》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杜审言《旅寓安南》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杜审言《旅寓安南》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杜审言《旅寓安南》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杜审言《经行岚州》
不宰神功运,无为大象悬。——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隐隐帝乡远,瞻瞻肃命虔。——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西河偃风俗,东壁挂星躔。——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茕嫠访疾苦,屠钓采贞坚。——杜审言《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鹿麛冲妓*,鹤子曳童衣。——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杜审言(645?-708),字必简,汉族,中国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官修文馆直学士。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原有集,已散佚,*辑有《杜审言诗集》。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古诗词
古诗原文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译文翻译
山岭是广阔天空与大地的分界,远离故乡只看得到无边的白云。
洛水*风光何其美丽,这里的重山雾瘴难以忍受。
你可渡过那风高浪急的南海,北边归去衡阳的大雁阵阵。
两地间隔着遥远的距离,何时才能面圣明君呢?
注释解释
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越南乂安省荣市)。
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
创作背景
诗人被流放到“天长地阔”的岭南,友人不知“人何处”,岭南京城相隔“万余里”,内心无限愁苦,但未见诗人表现得痛苦不堪,绝望怨恨,而以“何时重谒圣明君”一句收尾,表达了思念君王的赤诚,节制了悲伤的情感。
诗文赏析
首联即切题“过岭”。“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是描写过大庾岭的情景。诗人离开京城长安,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来到大庾岭上,顿感天长地阔,宇宙之闳浑无穷。然而这脚下的山岭却是个分界线,过了岭就是“蛮荒”之地风土人情大不一样了。此时诗人不免产生“去国离家”将为“异域之人”的感叹,觉得自己如同那天空飘浮不定的云朵,不知去往哪里。“见云白”,是诗人对岭南的第一个印象和感受。我国古代诗歌中“白云”和“游子”有某种联系,如“浮云游子意”等。诗人利用这传统的表现手法,以自然澹远之景表现游子浓郁的深情。
颔联写景,以对比的镜头,淋漓尽致地抒发思国怀乡的感情。诗人回忆自己家乡美丽的`风光,想象崇山可怕的湿热蒸郁之气,两相对比,倍觉凄苦。
颔联承“去国离家”,上句抒写对京洛风光的眷恋,下句言置身大庾岭头时百感交集的情怀。“洛浦”,即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风光,即风物。武则天执政时期,诗人经常侍奉武后及其臣僚们于洛阳。作为唐王朝的东都,洛阳的风物之盛,自然是诗人亲历目睹过的。如今,诗人站在大庾岭上,行将踏上瘴气弥漫的南国之地,不免产生生死难卜,今非昔比的感慨和帐惘。
颈联转为怀友,“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上句中的人指杜审言,意思是说:南海风高浪急,你可*安地渡过去了吗?是否已到达了峰州呢!下句“北望”似说自己,又似与朋友谈心;看那鸿雁到了衡阳就不用再向南飞了,待春暖花开就可返回故里。言外之意是:我们还不如雁,只能继续行役向南,归期无望。“几群”含意丰富,耐人寻味:那鸿雁且能“大小相从”,有群伴儿。而你我则分飞天涯,孤苦伶仃,要是我俩能像雁儿一样作伴就好了。这句诗抒发不堪回首的孤寂之情,进一步表达对杜审言的深刻思念。
尾联回应首联,婉转地表达了盼赦的愿望。“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是写京都长安与岭南流放地之间虽然山重水复相距万里,但隔山隔水,隔不住思念君王的心。诗人所日夜盼望的是再拜见贤明君王的那一天。这联诗的遣词炼意很精妙,既表达了思念君王之赤诚,又没有谄媚阿谀之意味。将此联与前几联合读,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沈佺期的七律,素来被认为高华典重,但此诗却不同于那些应制之作。它体现出了“朴厚自是初唐风气”。(《载酒园诗话又编》)《围炉诗话》亦评说道:“诗乃心声,心由境起,境不一则心亦不一,言心之词,岂能尽出于高华典重哉!”诗人从北方的宫廷走向南荒的流放生活,心与境都起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写出了这真挚动人气韵流畅的诗篇。
杜鹃花的古诗句
1.《送梓州李使君》唐代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杜鹃花》[ 宋 ] 易士达
轻剪梢头薄薄罗,子规湔血恨难磨。
园林莫道香飞尽,嫩绿枝头不用多。
3.《杜鹃花》[ 宋 ] 杨巽斋
鲜红滴滴映霞明,尽是冤禽血染成。
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
4.《杜鹃花》[ 宋 ] 舒岳祥
杜陵野老拜杜鹃,念渠蜀王身所变。
我今流涕杜鹃花,为是此禽流备溅。
嗟哉杜宇何其愚,万事成败皆斯须。
一枰黑白翻覆手,揖让放弑皆丘墟。
汝初一身今百亿,凝滞结恋胡为乎。
尔生不能存社稷,死怨谢豹何区区。
至今有子不自保,寄巢生育非良图。
百亿禽分百亿花,数若恒河沙复沙。
此花开时此鸟至,青枫苦竹为其家。
锦官玉垒不可念,翠华黄屋天之涯。
不闻十月杜鹃鸟,只见十月杜鹃花。
5.《杜鹃花》[ 唐 ] 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6.《杜鹃花》[ 宋 ] 李时可
杜鹃踯躅正开时,自是山家一段奇。
莫据眼前看易厌,帝城只卖担头枝。
《赠苏绾*》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作品。此诗是作者为赠别友人从军边地而作。诗中称述了友人文才卓异以及慷慨从戎的豪迈气概,并用眷眷的儿女私情寄托勉励之意,使得全诗充满愉悦无拘的气氛,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深挚感情。
赠苏绾*知君*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注释】
⑴苏绾(wǎn):作者的友人,曾任职秘书省和荆州、朔方军幕,官至郎中。*:官职名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唐时元帅府及节度使府僚属中均有掌*一职,掌管书牍奏记。
⑵*:此指书札、奏记两类。翩翩:以鸟儿飞翔时的轻快喻文才优美。语出曹丕《与吴质书》:“元渝(阮瑀)*翩翩,致足乐也。”
⑶为许:为什么。从戎:从军。朔边:北方边地。
⑷红粉:代指女性,此指苏绾的妻子。
⑸燕(yān)支山:又叫胭脂山、焉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以其多产燕支(红兰花)而得名。
【白话译文】
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
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哪。
【赏析】
诗的开头,不写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却从赞美对方的风度和才华起笔。曹丕《与吴质书》说:“元瑜*翩翩,致足乐也。”又,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也有:“*既翩翩,赋歌能妙绝。”诗的第一句即化用这些意思来形容苏绾其人——潇洒自得,文采出众。文士相交,惺惺相惜,相互间自必有许多值得倾慕和书写之处,但诗中只突出“*翩翩”这一点,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因为苏绾此时正要去北疆担任节度使府的掌*。友人是入军府任职,因此也可称为从戎。诗的第二句并不承上而作*叙,而是出人意料地设问。这一问乍看很突然,而且没有回答,似乎不着边际。其实这里诗人故意使用了先答后问的曲笔,答案其实就是头一句。正因为苏绾*翩翩,才被元帅聘为*。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而诗人对友人的的倾慕与留恋就蕴含其间,不言而喻了。诗的第三、四句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希望友人在边庭不要逗留太久,而要早作归计。但诗人不从行者方面着笔,而反从居者方面着笔;并非从正面写离情,而是从对面来映衬,同时在从居者着笔时又不直接从诗人自己着笔,而是从友人最亲*的人——他的妻子那一方着笔。这是一联自然流动的对仗,它以燕支山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以红粉楼代指友人妻子,从设想红粉佳人计日而待丈夫的归期,委婉而又风趣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庭,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这就是不落俗套,不露痕迹,将前人反复吟咏过的离情别绪刻画得十分生动而细腻,表现出诗人高妙的抒情技巧。
清人袁枚《续诗品·取经》要求作诗“揉直使曲,叠单使复”,以避免使读者“一览而竟,倦心齐生”。此诗之贵即在于“曲”,不过短短四句,却意婉而情深,富有含蓄之美。诗的主旨是送别,在古典中是一种*常的的题材,若泛泛设辞,**而起,直率地抒写送行时的留恋和盼望之情,会显得毫无韵致,令人倦厌。诗人不愧写情高手,他刻意求新,以复笔与巧笔绘出优美深远的抒情境界。
杜审言的《大酺》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大酺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赏析】
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永昌元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杜审言的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而这首《大酺》诗,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因此诗里有“火德云官”之称。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饮的,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唐亦有类似规定。百姓*时难得有欢聚开怀畅饮的机会,所以“大酺”时民情振奋,钟鼓齐鸣,欢声雷动。从诗中表现出百姓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一派太*盛世的景象。
这首诗发端别致,起句七个字连举三个地名,毗陵、震泽、九州,而最后以一“通”字,把它们的关系明确固定下来,构成一个恢宏辽阔的意境。毗陵代指诗人当时任职的江阴县,江阴为晋陵郡所属,毗陵为晋陵古名。常用古名,以求典雅不俗。同理用震泽不用太湖。“毗陵”、“震泽”除声音响亮、声调和谐外,还给人以丰富的意象。这句诗,从内容上看就是江阴通太湖达全国,但这句诗还为全诗布置一个旷大的背景,以利于感情的铺陈。诗题为“大酺”,不便从小县写起,因此诗人从大处落笔,以毗陵、震泽通天下包举全国。次句接以“士女欢娱万国同”,指男男女女饮酒作乐,欢度这普天同庆的日子。
颔联具体叙述“士女欢娱”的景象。诗中只选择了“伐鼓撞钟”的场面,并以“惊海上”的夸张表现了庆祝活动声势的浩大。又以“新妆袨服”光彩“照江东”来渲染庆祝场面的热烈壮观。清《石园诗话》认为这联诗与“啼鸟惊残梦,飞花搅独愁”,“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等均为审言名句。
颈联“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写景兼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皑皑“白雪”,阵阵冷香,青青柔条,丝丝暖馨,形成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春,即使万象更新又给人以希望。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荡如春风。
尾联以赞颂和祈愿作结。“火德云官逢道泰”,是写武则天顺民意得大道,文武群臣时运亨通。“天长日久属年丰”,承上句意,为百姓祈福,但愿国家长存,年年岁岁五谷丰登。诗以民情开始,又以写民愿作结。首尾相应,自然浑成。
杜审言这首《大酺》正如胡应麟所评说的“极高华雄整”。若就其所要表现的《大酺》主题来说,其形式是精美得当的,而且内容和形式也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是气象博大,给读者以高华雄整的美感。这虽然与造意取词、取象设色有关,但更主要的在于诗人的心胸和气质以及艺术修养等。
【作者介绍】
杜审言( 约645—708 ) ,唐著名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其父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县)尉、洛阳丞等小官。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县)司户参军,不久免官回洛阳。武则天时召见,因赋《欢喜诗》受到赏识,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705),因受武后宠臣张易之案件牵连,流放峰州。不久又起用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病卒。青年时期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是的祖父,其律诗对杜甫有所影响。《全》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余首。
杜甫描写春天的古诗句(精选20首)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描写春天的古诗句(精选20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3、《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5、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6、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7、《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9、《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绝句
唐.杜甫
其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夏日过郑七山斋》的作者是杜审言,全诗描绘了山斋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与友人郑七的深厚情谊。
夏日过郑七山斋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赏析】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首联是介绍过郑斋的缘起。诗人说:我和郑七都有饮酒的爱好,所以来找他。隐居与饮酒几乎是不可分离的,它是隐士们高雅、旷达情怀的表现。可见,诗中的言外之意,是说郑七有隐者的高洁胸怀,诗人对他十分倾慕,引为同调,因此才去拜访他。“言寻谷口来”一句,用典故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谷口”,汉代县名,在今陕西礼泉县东。汉代有隐士郑璞,躬耕于谷口。皇甫谧《高士传》载:“郑璞,字子真,谷口人也。修道静默,世服其清高。成帝之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之,遂不曲。扬雄或称其德曰:‘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振京师。’”因为友人姓郑,诗人就以谷口借指郑七的山斋,同时也以郑璞的清高,来暗指郑七的高洁。用典十分贴切,一个“寻”字,也透露了山斋的幽深。两句诗看似*常,却有深刻的义蕴,不仅曲折地交待了郑七的身份和思想情操,也婉转地点出了过山斋的原因和二人深厚的友情。
接着诗人以极大的兴趣,用工细的笔墨,在中间两联描绘山斋内外的景色,为读者展现出一幅优美的山居夏日图。“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上一句说,在通往郑七山斋的曲折的山路上,长满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萝,隐隐传达出山斋的幽深和清静。接着是进入山斋后的景象:在水亭周围的水池中,一望无际的荷、菱开放出纯洁清丽的花朵,在微风中散发着清香。“山径”是崎岖的,而水池却是开阔的,从狭窄山路中穿行而至来到山斋后,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中“入”字和“开”字,不仅实指了诗人的行动,也透露出心情的变化。接着,在“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一联中,诗人又把笔触从*面的描写转向立体的空间:在那荷、菱盛开的水池上,雨后初晴,空中铺下明朗的阳光,照在残留的雨水上,蒸气冉冉升腾;到傍晚,天气渐渐转阴了,天边又传来隐隐的雷声。其中“日”、“雨”、“阴”几个字,暗示着天气变化很快。诗人来之前,刚下过雨(“含残雨”),而到达时天气才放晴,傍晚又转阴,并且传来隆隆的雷声,又要下雨了。这正是深山中特有的天气,诗人用天气变化之快,烘托山斋的既幽且深,既是实写,也有助于意境的表现。同时在“日”、“晚”二字中,也包含着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诗人在山斋中逗留的时间。通过这一联的描写,充分渲染了山斋的幽静景色,地上风物和空中景象融为一体,在静谧中包含变化,在幽深中充满生机。诗人形象的描写,使山斋风光充满着感人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
中间两联,似乎全是写景。其实,主人的酒盛情款待,*间杯觥交错的欢乐气氛,全都隐藏在字里行间中。“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与天边隆隆的雷声相应和,洛阳城里报暮的钟、鼓之声也清晰地传来,诗人该回程了,但车马仍然拴着,迟迟没有起程。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却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余韵,在迟迟未回中,既包含着诗人对山斋风光的倾心爱慕、流连忘返,同时也表现出主人的深情厚谊。在这悠远的余韵中,诗歌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
这首《夏日过郑七山斋》,是杜审言五律中的成功之作。不仅在文字、结构、意境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在诗歌的声律上,对仗工稳,音韵协调,整体匀称,也表现出纯熟的技巧。
【作者介绍】
杜审言( 约645—708 ) ,唐著名诗人。字必简,祖籍襄阳,其父位终巩县令,遂定居巩县(今河南巩县)。高宗咸亨元年(670)进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县)尉、洛阳丞等小官。后因对上言事不当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县)司户参军,不久免官回洛阳。武则天时召见,因赋《欢喜诗》受到赏识,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初(705),因受武后宠臣张易之案件牵连,流放峰州。不久又起用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病卒。青年时期与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诗有不少朴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称,格律谨严,技巧纯熟,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是的祖父,其律诗对杜甫有所影响。《全》录存其诗一卷,共四十余首。
杜审言的古诗句
杜审言的含气的古诗
唐代杜审言的古诗
送别杜审言古诗的拼音
杜审言重阳节的古诗
关于杜审的古诗
杜甫的诗句4言古诗
有关审美观的古诗句
审美的名言
审时度势的名言
乌审召的古诗
自我审视的名言
有关审美的名言
关于审美的名言
审核中的古诗
含杜的诗句古诗
关于审核的古诗
杜浦的四言古诗
带杜清的古诗句
把关审核的古诗
有杜鹃的古诗句
杜甫的四句五言的古诗
杜甫的四言绝句古诗
论古诗句中的花卉审美意识
关于审视自己的名言
杜甫的绝句是四言古诗吗
古诗杜甫的诗句
古诗杜牧的诗句
关于审阅的古诗
杜甫的古诗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