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四句文库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四句文库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端午节的古诗大全四句文库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端午节的古诗大全四句文库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有哪些?端午节纪念的是屈原,因而古人的“端午诗”许多都是以悼念屈原为主题。你知道关于描写端午的四句诗有哪些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描写端午节的四句诗古诗,欢迎阅读借鉴!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1、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端午节的相关古诗:
1.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古诗大全
2.端午节的古诗大全
3.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
4.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集锦
5.描写端午节的古诗
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节的有哪些呢?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七律· 端午》【现代】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端午佳节是传统,古时祭奠屈原日。如今虽已千百载,爱国情怀记心间。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端午节是传统佳节,吃粽子是端午的美好*俗。
当然,有人喜欢吃甜粽子,有人喜欢吃咸粽子。但不管什么味道的粽子,都代表着美好。
在历史上,有不少端午节相关的诗词,都提到了粽子。靠着粽子,千年前的古人和千年后的我们连接起来了。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喜欢诗词的读书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3首端午节诗词,带来粽香悠悠,令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1首,《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客子去淮阳,逶迤别梦长。水关开夜锁,雾棹起晨凉。烟月期同赏,风波勿异行。隐山曾撼橹,转濑指遥樯。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因书报惠远,为我忆檀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沈亚之。沈亚之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唐传奇”作品,代表作有《冯燕传》、《秦梦记》等。
沈亚之是吴兴人,被大诗人李贺赞誉为“吴兴才人”。从诗歌的题目看,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端午节是在石头城,也就是南京度过的。
五月六号这一天,诗人从南京出发,准备前往淮阳。他在船上看到了其他的船只,想起了在吴兴老家的弟弟,也想起了朋友“侯郎”。
为什么说诗人的弟弟在吴兴老家呢?从“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这两句就可以看出。兴所在的湖州,在春秋时期属于吴楚之地。
我们都背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道理。重阳节是九月九,而端午节是五月五,同样让人想起了亲朋好友。
何况,我们的诗人还在旅途之中,还在船只之上,更多了一份羁旅之思。所以“雾棹起晨凉”,这一个“凉”字,不只是气候在诗人身体上的感触,其实也是诗人心理上的一种怅然。
诗人身在外地,虽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却没有翅膀,无法飞到亲朋好友面前。所以“逶迤别梦长”,这个“长”字用得很妙。
而“烟月期同赏”,既有先前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意,也暗合后世苏东坡“千里共婵娟”之心。
只不过,这个“期”字表明了诗人有心却无力的状态。这其实也是一种诚恳的道歉,告诉亲朋好友自己的无奈,让亲朋好友理解自己。
而“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这两句相当美丽,既体现了端午节特有的氛围。
人们在端午节有挂菖蒲和吃粽子的*俗,而诗人想象老家的端午节,用了一个“绿”字,一个“香”字。
诗人的眼睛看不到故乡的蒲叶,可是他眼前的蒲叶是如此生动。诗人的鼻子闻不到故乡的粽子,可是他鼻前的粽子是如此美味。
这两句诗用词精确,意境美好,让人感受到了粽子的香味,感受到了端午节的文化韵味。
其实,粽子之所以好吃,不在于粽子的味道本身,而是在于粽子寄托了文化的韵味,寄托了人们的情感。
中秋节的月饼是同样的道理。什么时候不能吃月饼呢?什么时候不能吃粽子呢?可只有中秋的月饼才动人,只有端午的粽子才诱惑。
诗的最后,“为我忆檀郎”,照应的是诗歌题目“兼寄侯郎”,留白无限,带出无限思念,留下一片真情。
第2首,《七律》:香罗细葛端阳节,绛帐青衿少小诗。曩以弹丸俘晋孽,今于筒黍吊湘累。千年感旧慵开卷,一酌销忧强把卮。蒲酒少年供母后,村南村北恣游嬉。
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马廷鸾。马廷鸾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其实他是宋代宰相,才华颇高。
而马廷鸾的儿子马端临,名气会更加大一点,因为他乃是编著了《文献通考》的著名历史家。上面这首诗写了马廷鸾过端午节的情节。前两句用语相当“经济”,十四个字就把端午节的范围写得非常生动。
“曩以弹丸俘晋孽,今于筒黍吊湘累。”这两句是专门写粽子的典故,也是写诗人时代吃粽子的*俗。
粽子在晋代正式成为端午节的食物。西晋新*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明确提到了“角黍”一词:“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后世则流行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筒黍,也就是粽子。湘累,指的就是屈原。吃粽子纪念屈原这一*俗从宋代一直到现在,成为了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文化意义。
诗的第五和第六句是说,诗人想起了端午节的历史,想起了屈原的忠贞与冤屈,想起了自身的遭遇,也懒得读书了,还是借酒消愁吧。
最后两句,情绪从怅惘转变为欢乐,整首诗的意趣也随之明亮许多。少年们给父母们敬酒后就跑到村里嬉笑玩乐,十分快活。
本诗将愁绪与欢乐融于一体,展示了粽子在端午节的重要性,令人看到了宋代人过端午节的一些画面,真是颇有水*。
第3首,《水调歌头•端午》:漱齿汲寒井,理发趁凉风。先生畏暑晨起,笑语听儿童。说道今年重午,节物随宜稍具,还与去年同。已喜酒尊冽,更觉粽盘丰。
愿人生,常醉饱,百年中。独醒竟复何事,憔悴佩兰翁。我有青青好艾,收蓄已经三载,疗病不无功。从此更多采,莫遣药囊空。
这首词的作者是元代人王旭。这首词写得很有生活乐趣,开篇写洗牙齿和理发都是生活感十足的场景,令人不由泛起共鸣。
“先生畏暑晨起,笑语听儿童”,这两句尤其有趣。一般人认为,小孩子睡懒觉,大人早起干活。
而这里恰恰反过来,说大人比孩子晚起床,等大人起床的时候,孩子们已经笑闹非常了。
然后,这首词提到了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酒有粽子,节日氛围浓厚,真是十分欢乐。
“更觉粽盘丰”,一个“丰”字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也可以看出粽子的迷人。
词的下片写作者的感慨。他认为屈原“举世皆醉我独醒”虽然高洁,却有点情商不高,还是“难得糊涂”、“吃醉喝饱”,得过且过吧。
词的最后,则是照应到端午节挂艾草的*俗,作者通过采艾草的行为,表达了希望人生美满,青春常在的愿望。
这首词的基调就是开心与满足,快乐感通过文字传承了千年,让现代人读起来也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真情实感。
大家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诗词呢?在娱乐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写传统文化类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哦。
粒粒糯米香 片片粽叶情
中华民族是一个
最诗情画意的民族
每逢节日
文人骚客都喜欢
赋诗填词
表达内心的感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梳理
历史上关于端午节
流传下来的有哪些诗词名篇
诗词推荐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
2
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
3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文天祥
4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欧阳修
5
午日观竞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
6
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舒頔
7
端午三首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摇旗呐喊声雷动,飞舟急流眼前过。众人划桨号声嘹,闪眼已过万山丛。助阵鼓声冲云霄,民族服饰金光闪。歌声不断舞步漫,夺冠英豪奖杯挥。端午节喜乐!
1、《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5、《端午日赐衣》
唐·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端午节古诗
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许多的传统文化活动。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端午节古诗,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朝代:宋代
作者: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译文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
注释
①午日:端午,酬:过,派遣。
②节序:节令。
③“榴花”句:言舞裙比石榴更红。这是怀念昔时生*岁月之意。
④戎葵:即蜀葵,花开五色,似木槿。
《端午日赐衣》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译文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注释
(1)宫衣,指官服。曾经有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节的风俗,吃粽子后穿上画了图案的衣裳,可以让这一年都不再怕风霜。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指在端午节这天,自己终于可以做官了,757年五月,杜甫官拜左拾遗,这首诗应该是那时候写的。被恩荣,指得到赏识而觉得荣幸。
(2)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葛,是一种植物,可用来织布,细葛,指用最细最好的葛丝做的布,含风软,指葛布像风那么柔软。香罗,罗是一种有孔的丝织品,香罗指罗的香味;叠雪轻,像雪花叠在一起那么轻。这两句都在形容衣服的材料之好。
(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题,指衣服的领子部分,湿,不是说湿润的湿,而是柔软的料子贴在颈上,凉凉的`很舒服。当暑,指在天气热的时候,著,指穿着;清,凉爽。全句的意思是衣领部分好像天生就是润的,天气热的时候穿起来一定很凉爽。
(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意内,指心里。称长短,指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荷圣情,指充满*的恩情。全句的意思是,心里计算了一下衣服的大小,竟然刚好,感觉全身都充满了*的恩情。
2021端午节的古诗
五月的花海融城一片,五月的记忆燃成永恒,五月的传统闪烁文明,五月的'思念放在心间,五月初五端阳节,愿友人沐浴五月的别样气息,过个美丽的端阳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端午节的古诗,欢迎借鉴!
1、《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2、《五日》
清·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3、《台湾竹枝词·竞渡》
明·钱琦
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争先。
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
4、《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6、《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7、《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端午节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佳节,杜甫十分开心。
此时的他刚被拜为左拾遗,得到皇帝的赏识,他觉得非常荣幸。而且皇帝又赐下名贵的宫衣,杜甫的心情,那叫一个美呀!连带着,杜甫把这宫衣还狠狠地夸了一番呢!
一、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二、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三、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四、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五、同州端午(唐·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六、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八、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权德舆)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
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知识点文库,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江*,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开:开掘;开通。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译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赏析】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作者:苏轼)】
端午节的古诗大全四句文库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的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ppt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hua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少
有关端午节的古诗四句的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英文四句
端午节的古诗句四句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六字
与端午节有关的四句古诗
四句七字的端午节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5字
关于端午节的四句诗的古诗
端午节的古诗简单四句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简
端午节四句诗句的古诗
写端午节的四句四字古诗
端午节荷花的古诗四句
端午节的幼儿古诗四句
端午节粽子的古诗四句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幼儿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五字
端午节快乐的古诗四句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四句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五字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五字简
四句五个字的端午节的古诗
李白写端午节的古诗四句
端午节的古诗四句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