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来一股日风 风中铃 铃间风.......
据说,风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占风铎,主要用于占卜,有人也用它判断风向。据记载,唐朝时,唐睿宗的儿子歧王在所住的宫中竹林里挂了很多玉片,听玉片的碰撞声判断风的方向。这些玉片就是占风铎。后来,这样的风铃被到大唐留学的日本僧人带回国。
盛夏暑气蒸人,而日本人传统的消夏三宝,为“风铃”、“团扇”和“凉面”。 夏日的微风摇曳着风铃发出的声音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清凉。因此在日本,风铃也被称作“凉”。 普通的风铃像倒扣着的茶杯,里面吊一根小棒儿,小棒儿下端垂一截线,线上再系一叶被称为“短册”的细长纸片。短册俗称风铃的舌头。是用来增大迎风面积,令堕敲点更敏感地晃动使其撞击铃内壁,发出清脆的叮铃~叮铃~声音的。 风铃的丁丁当当声,单纯素朴缥缈,日本人认为,这正符合他们崇尚淡泊素雅的审美心理,在贵族间极为流行,被称为“风琴”,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当时,风铃价高难求,一般百姓可望而不可即。到了江户时代,制作工艺进步,可以大量生产,才在民间普及,成为夏日必不可少的时尚用品,也形成日本特有的铃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