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

关于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321) 说说(320) 名言(111) 诗词(407) 祝福(32) 心语(4)

  • 少数民族的春节

  • 春节,学*
  • 少数民族的春节

      春节是*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不仅汉族的节日*俗众多,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也各有特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少数民族的春节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

      柯尔克孜族——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柯尔克孜族人便欢度“诺若孜”节,这与汉族的春节很相似。过节时,每家都按自己的能力把饭菜办得丰盛些,互相请客,以示庆祝。过节那天晚上,当畜群从牧场上回来的时候,每家毡房前都用芨芨草生一堆火,人先从上面跳过,接着牲畜从上面跳过,预示消灾解难,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大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齐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

      独龙族——居住在云南怒江贡山县的独龙族,将每年11月12日之间第一次大雪封地为岁首,因无固定时间,由族长择日而定,一般3到5天。节日期间,各家各户互相邀请,友好往来,同时举行娱乐活动。

      哈尼族——每年要过两次年。一是十月节,二是六月节。哈尼族历法以十月为岁首,即“大年”。过年这天,人们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六月年节”期间杀牲祭祖,开展荡秋千、摔跤、唱山歌等文体活动。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云南新*县境内的卡多人,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勒墨人(白族的称谓)——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碧江县,他们有自己的推算节令的方法,春节日期也有差异。如桃花发苞时称三月,漆树发叶到五寸左右称五月,这样的推算结果,一年是十三个月,三月称三月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把公历六月称作过年月,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

      瑶族——每年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和欢笑声。

      云南省傣族的春节*俗

      云南省傣族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汉代称“滇越”、“掸”。魏晋以后,有“金齿”、“白哀”、“摆夷”等多种他称,但自称是“傣”,意为酷爱自由与和*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有自己的历法、语言文字,并以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音乐、午蹈、民歌、民间传说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响甚广。傣族主要聚居在热带,亚热带的*坝地区,村寨多临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果树、翠竹掩映、环境十分优美。四周田地肥沃,物产丰富。傣族人民性格温和,喜爱歌舞。

      傣族春节*俗: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云南省彝族的春节*俗

      春节期间*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云南省白族的春节*俗

      云南省白族80%以上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自称白子、白尼、白伙、意为白人。

      白族的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二世纪就与中原汉族有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受其影响较深,现在*俗部分与汉族相同。白族使用汉字书写,但是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采,如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望夫云》、《蛇骨塔》、《鸟吊山》、《慈善夫人》等。音乐舞蹈有“大本曲”、“白族调”、“霸王鞭”等。另有从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龙画凤,坚固结实,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远*闻名。

      白族独特的节日有“绕三灵”、“石宝山歌会”、“要海会”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三月街”等。

      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赫哲族:大年初一这天,姑娘、妇女及小孩穿上节日盛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被拜访的主人要摆出丰盛的“鱼宴”款待客人。

      壮族:各家煮的年饭要够初一吃,叫吃“压年饭”,意思是预祝来年五谷丰收。

      苗族:大年初一爱吃棕子,饮甜酒,意味日子年年美好。初二、初三全家老小过乡串寨去拜年。

      白族:初一凌晨,全家老幼要喝泡花糖水,祝愿日子在新的一年里象糖一样甜蜜。

      普米族:初一凌晨,各家要祭房头,祈祷吉祥安康,五谷丰收。青年男女蜂涌到泉边取新水,以最先取得净水为吉祥,大家分享,以求新年安然无恙,然后吃年饭(酥油茶、糯米饭〉。在这之前,要给狗喂食三个大小不等的饭团,以感谢狗对人类带来的贡献。

      独龙族:白天要与进寨客人共饮一筒水酒。入夜,男子在火塘边饮酒相敬,然后将碗抛向水塘边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利。另外,还要进行“剽牛祭天”活动,凡参加者均可分得一份牛肉,大家围着火塘烤而食之。

      仫佬族:首先要祭祖和敬奉山神,然后才一起吃年饭。年饭是把十只鸡炖熟,再将各家拿来的菜混放在一口锅中而成。此外,在过年前,家家都要做一个大糯米粑粑,放在簸箕里供奉,初三才能食用。

      满族: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包饺子时,不能捏成光边的“和尚头”,忌日子过“秃“了,放饺子时要横竖成行,意保来年财路四通八达。子时煮饺子时,主人家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家人答:“起来了,起来了!”除夕的饺子里还要包上铜钱,谁吃着了谁就有好运气。

      羌族:亲邻好友互相邀请同饮“咂酒“。饮酒方式别具一格,大家轮流用竹管吸引,边饮边向坛内添加清水,等其味淡后连渣一起分而食之。

      基诺族:各家将烹调好的野兽、飞禽、蔬菜、野果等佳肴分别用竹筒盛载,插上鲜花,然后集中到“卓巴“家聚餐,尽情欢乐,开怀畅饮。节日最后一天,“卓巴“家杀一只狗、两只鸡为客人饯行。

      藏族:除夕晚上,藏胞喜吃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初一早晨,妇女们到河边或井旁“吸新水“,象征全家吉祥。

      鄂伦春族:除夕,全家团聚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洒,吃年饭,长达两小时之久。*间,青年要给长者敬洒,叩头请安,祝他们健康长寿。

      鄂温克族:放开肚皮地品尝鹿、犴、野猪等山珍,大碗喝洒,又喝又跳,庆祝美好生活。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蒙古族

      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 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共进全羊酒宴。 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彝族 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

      *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方食饺子;白斩鸡、酿豆腐、粽子、油堆等则是壮族人的春节食品。

      在春节期间,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民群众有表演社火*俗,表演队将太*鼓、威风锣鼓、安塞腰鼓敲得如响雷,滚过六盘山上空,当地老百姓夹道欢迎奔走相告,耍社火啦!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阅读全文]...

2022-06-18 18:09:45
  • *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 节日
  • *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来看看小编给你分享的*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少数民族节日大全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傣族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 兰教。

      布朗族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怒族

      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语的音译借词,*语“卡尔邦”,意为“献身”。

      *

      *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

      开斋节,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有"肉孜"节的叫法。

      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

      纪念活动一般在*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

      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重视过农历新年。

      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

      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

      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

      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1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

      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前黎族的节日,在邻*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

      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 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

      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

      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要过春节,时间也是正月初一。

    [阅读全文]...

2022-07-02 23:07:00
  • 少数民族文化标语

  • 宣传
  • 1.心与梦的阿巴嘎,你和我的草原盛会!

    2.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4.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5.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

    6.坚持民族*等团结是党的一项基本原则和政策

    7.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8.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共建美丽和谐草原

    9.巩固好发展好维护好全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10.坚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1.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2.通过支教下乡等途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

    13.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深植于各族群众,生命蕴藏于各族群众,力量来源于各族群众,成果造福于各族群众

    14.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5.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民族互相离不开。

    16.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17.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 线

    18.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惯加强*食品监督管理

    19.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少数民族和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20.维护少数民族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少数民族公民的根本利益

    21.牵手哈日阿都文化节,相约美丽阿巴嘎!

    22.欢歌笑语阿巴嘎,激情绽放民运会。

    23.加强民族团结,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24.与*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

    25.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深植于各族群众,生命蕴藏于各族群众,力量来源于各族群众,成果造福于各族群众。

    26.谱写民族团结篇章,争做民族团结楷模

    2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的东河民族大家庭而努力奋斗

    [阅读全文]...

2022-05-06 14:11:12
  • *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俗

  • 祝福语,春节
  • *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壮族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

      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傈僳族

      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

      居住在东北嫩江*的达斡尔族人,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

      独龙族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

      在东北的鄂伦春族人,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赫哲族

      赫哲族的赫哲语“春节”音译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阅读全文]...

2022-07-02 03:30:45
  • 少数民族民风民俗资料

  • 放假,节日
  • 少数民族民风民俗资料

      少数民族是我们的兄弟民族,他们有着许多与我们不一样的民风民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苗族的民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1、农事活动节庆;

      2、物质交流节庆;

      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4、祭祀性节庆;

      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除此之外,苗族因支系不同以及地域文化差异,还具有本地方本支系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节日,诸如花山节等。

      傣族的风俗*惯

      我国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云南省的新*、元江、金*等30余县。居住山间*原地区,属亚热带气候。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傣族人口数为1158989。使用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本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不尽相同。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文字改革。

      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傣那”、“傣绷”等。汉晋时称之为“滇越”、“掸”、“擅”、“僚”或“鸠僚”。唐宋时称“金齿”、“黑齿”、“茫蛮”、“白衣”等。元朝时“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等。清以后称之为“摆夷”。**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名为傣族。

      风俗*惯:傣族的家庭和婚姻过去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其特点是等级内婚。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活动相当自由,可以自由恋爱。未婚青年在节日里或盛会场合“串布少”(找未婚女子谈情说爱)很盛行。流行召赘上门的*俗。通行土葬,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蒙古族的风俗*惯

      (1)饮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主要生产方式,

      蒙古族的风俗*惯。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辽宁辽西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糕等。

      所谓的全羊汤,就是将新鲜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肠等下水,切成条状,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后放上各种佐料食用。味道鲜美可口,颇受人们的喜爱。全羊汤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饮食,现在已成为辽西阜新地区待客的一种美食,尤其是在农历“立秋”这天,人们大都会食用,俗称“抢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须选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杀,剥皮入锅,放入佐料,进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肴。因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2)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爱穿的长袍,是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独特衣着装饰。

      蒙古族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用宝石、金银等制成,多在节庆宴会上或探亲访友时使用,*时则用彩色长绸缠绕。

      蒙古袍两袖长而宽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领子较高,大襟右钉扣;领口、袖口、衣边常用花边镶饰。男袍多为蓝色、棕色;女袍多为红色、绿色、紫色。

      穿蒙古袍必备腰带和马靴,这样的装束使男子汉显得强悍潇洒;女子则显得身材苗条、矫健。

      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之分。布靴,美观别致、柔软轻便;皮靴,挺括光洁,结实耐穿。骑马时可以保护踝部、御寒;坠马时自然脱靴,可以保证人身安全。

      少数民族春节风俗

      藏族特色

      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

      彝族特色

      彝族称过年为“库史”。“库”是年或岁之意。“史”即是“新”。“库史”就是新年">过新年。每当深山初雪,秋山红叶,太阳回归时,谷黄米熟,庄稼收进粮仓,便到了彝族过年的时候。彝族一年一度的年节是在农历十月底,有的地方是把过年日固定在农历十月三十日为除夕之日,冬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始。

      在凉山大部分地区是按区域选择吉日过年,但都在农历十月之内。

      过年的日子临*了,孩子们搬着指头数天日,盼望新年早日到来,过年弯弯猪脚是属于孩子的,孩子们还要各自带肉集体去野餐。过年是一年的终点,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是新旧年间的界限。除旧迎新,庆祝一年的丰收、康乐,并憧憬未来,预祝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清净*安。祝愿一年更比一年幸福康乐。

      旧年若遇有不幸灾祸,疾病临身的,通过过年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依托和安慰。在新旧时日交替的时节,时运转换,祝贺新禧临门。以过年时间为界定,一切从新开始,只要开好了头,时运昌达。以过年时间为准,隔绝不幸命运于逝去之年。

      若过了年,年成不好,多灾多难,瘟疫疾病漫延,中途人们要重新过年。让孩子们手持棍棒为武器,向一座搭建在村口的象征性的魔宫进攻,似为同邪魔进行撕战,最后孩子们要捣毁魔宫。通过这一举动,让人们精神上获得新的寄托。

      过年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在日常生活中,吃饱穿暖就有了如过年时的幸福感。“过年三天尽情地吃,没有吃错的道理。”过年是恭贺新禧、全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丰衣足食、生活甜蜜美满的时刻,过年活动内容容喜庆吉祥、祈求福禄、驱邪避魔、拜祭祖宗等含意。

      彝族“库史”源远流长,据彝族民间文学里记载:“彝族过年是一个名叫俄布科萨的人开的头。”由于历史冗长形成了一整套风俗*惯,如祭祖、堆柴垛、守岁、掸尘、串酒乐、拜年等许多丰富的内容。

      彝族过年地板上要铺一层草。选割岩子上的草,那里的草是纯洁的草、干净的草,羊嘴没有沾过的草;是兽蹄没有踏过的草;是丰美的草、茂盛的草。芳草欣荣,铺青叠翠,绿草茸茸如绿毡铺地,象征子孙的荣华富贵。

      壮族特色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特色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特色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

      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阅读全文]...

2022-04-21 01:53:29
  • 描写少数民族的优美句子

  • 优美
  • *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

    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

    *的通用语为华语,第二语言为*语,全民生活方式主要为*,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寺,又称礼拜寺。

    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信徒称“*”。

    *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大尔迪)、宰牲节(小尔迪)、圣祭,所有节日都与其他*保持高度一致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人口约9,820,000人(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宁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

    *是*民族的简称。

    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尔族等生活*俗。

    汉语为*的通用语言,在日常交往及宗教活动中,*保留了大量阿位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在边疆民族地区,*人民还经常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

    *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

    在内地,*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

    *还擅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喜爱摔牛的运动,喜食炸油香

    少数民族春节    在我国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日。

    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俗,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

    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

    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关于少数民族的成语: 民族*等、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胡服骑射、南腔北调。

    关于民族风情的成语: 稻谷飘香 牛羊肥壮 热闹非凡 应有尽有 热情好客 直率大方 香花遍野 芳草依依 独具特色 多姿多彩 热情似火 坚韧豪迈

    傣族的新年-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

    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

    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

    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

    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一般为3至4天。

    第一天,傣语称之为“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

    第二天,傣语称之为“恼日(空日)”,人们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

    然后就互相开始泼水了。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

    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

    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

    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 祝福,因此其他民族 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

    关于傣历新年(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 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

    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 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

    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 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 枯死,人畜遭灾……。

    [阅读全文]...

2021-11-26 11:57:16
  • 描写少数民族服饰的优美句子37条

  • 优美
  • 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2.手牵手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心连心打造繁荣发展和谐新昌吉。

    3.白水挤不出油来,废话找不到内容。——柯尔克孜族

    4.水滞船不走,人懒事难成。——壮族

    5.敌人发一千次誓,你也不能相信半句。——*尔族

    6.手牵手维护民族团结,心连心共建和谐水城。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

    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唐•杜甫

    9.严冬,经霜的银杏叶渐渐枯委,一片片黄叶,在北风中簌簌飘落。此时的银杏,正在为来年的春天,做好准备。

    10.校园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当***步入校园时,身着民族服装的学生们载歌载舞,夹道欢迎。

    11.知识渊博的人,只讲知道的事。——*尔族

    12.谷子早种三天好,迟了三天就成草。——白族

    13.当天壮族孩子们穿起民族服装激情洋溢地跳壮族铜鼓舞竹杆舞开展陀螺抛绣球踢键子和碰蛋比赛。

    14.知道一分钟确实可贵,就应该珍惜每一秒钟。——*

    15.她佩带着发带耳环项链和其它的服装配饰,这些配饰具有*某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

    16.寒风透骨时,冬天便与银杏树在一起握手了。银杏树此时已经秃得精光,只剩枝干与枯透的树皮了。冬风每晚都来银杏家做客,与银杏摔跤。身为 植物 界的“活化石”,银杏从来都未认输,尽管有时会摔几根枯枝,但春天的第一缕温暖的阳光仍旧认可了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17.还没有做的事,不要到处去夸。——哈萨克族

    18.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19.地位低下的,有口也地言。——朝*

    20.走跨越发展创新路,建长治久安首善区,创民族团结模范州。

    21.都穿上民族服装zaojvco m猜猜谁是真的哈尼族?

    22.要得会,天天累;要得精,人前听。——满族

    23.爱上的猴子也觉标致,看中的狗熊也漂亮。——蒙古族

    24.墙破麻雀多,人穷灾难多。——*尔族

    25.愤怒中看出智慧,贫困中看出朋友。——毛难族

    26.据*网站消息月日上午*驻苏里南使馆举行**赠送苏里南广义堂中文学校和华人妇女会民族服装交接仪式。

    27.桃园县复兴乡泰雅族最年长的长老林明福率领名身着民族服装的长老将瓜果蔬菜在地上一字铺开将祭品挂在一棵小树上手端米酒庄重颂念祷辞。

    28.*等团结进步繁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29.卢武铉陪同***检阅了三军仪仗队和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礼兵。

    30.‘服装制造场’和‘服装消耗国’的位置不能打造出驰骋世界的民族服装品牌那么*服装业的复兴将只能成为一个良好的愿望。

    31.肉的精华是汤汁,奶的精华是酥油。——藏族

    32.流水冲不走重石头。——乌兹别克族

    33.巴伐利亚的民族服装是德国最有特色的传统服饰

    34.刮北风的时候,银杏树金黄的叶子开始飞舞,那样子可真是美极了:一阵风吹过,金黄色的银杏叶想快乐的蝴蝶一样,成群结队地飞起来,它们忽而旋转,忽而高飞,忽而轻轻降落……整个操场简直成了给他们展示风姿的大舞台,那“呼呼”的风声也仿佛成了优美的音乐。最后,它们纷纷落到地上,整个操场好像被盖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35.正月栽竹,二月栽木。——苗族

    36.秋天来临的时候,这些小家伙儿就由青色变为淡黄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这些小家伙儿也不断的变化。成熟的时候,它们变成了白色的,一颗颗地挂在树上,所以又叫 白果 。

    37.走进大理区满天下都是白族人民了妇女多有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的民族服装。

    [阅读全文]...

2022-05-30 23:44:10
  • 少数民族的端午节*俗集锦

  • 端午节
  • 少数民族的端午节*俗集锦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少数民族的端午节*俗集锦,希望对你有帮助。

      藏族的端午节

      藏族的端午节被*称为采花节,也叫:女儿节。

      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根据藏族传统,谁抢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称为“银水”,预示着吉祥、幸运,财源滚滚。

      彝族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彝族的都阳节,彝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古时有一年天气炎热,彝族寨子里病疫流行。人们惊恐万分。江边的汉族兄弟听说后就把端午节采的菖蒲、艾叶和雄黄送上山,用药给老人洗疮,用雄黄酒给阿依擦身,不几天,人们的病全好了。后来,彝族人备了厚礼下山感谢汉族兄弟。汉族人告诉他们说,端午节的草药能治百病,还能邂邪。从此,彝族也过起了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彝语把"端"念成了"都",所以将端阳节叫做"都阳节"。节日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菖蒲和艾叶,孩子们要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还要包好粽子,带上酒和培培肉,到风光秀丽的山间草坪,进行摔跤、跑马、斗牛、斗羊、跳舞等娱乐活动。

      满族的端午节

      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者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自己房檐上插上艾蒿,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的人,家家插上艾蒿,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得救了。五月端五满族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水族的端午节

      水族同胞在端午节要举行赛马活动。赛马之前,各村要推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骑着披红挂彩的`骏马,在跑道上走一圈,谓之"开道"。骑手们在比赛之前先要表演腾空跃马等高超骑技,然后再进行赛马。赛马不以名次取胜,而是比马的耐力,比骑手精湛的骑术。此外,水族端五节有吃素的*俗。据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到贵州三都地区,在此开荒种地,创家立业。某一年的秋后,远祖的四个儿子来探望,远祖上楼取肉款待他们时,不慎失足坠楼而身亡。自此以后,水族从端节的第一天开始,只准吃素,直至端节结束后才能吃荤。

      纳西族的端午节

      纳西族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等到六月二十七日火把节最后一天才解下烧掉。节日里,集市上还摆设药摊,出售各类名贵药材。妇女们则绣织小香包、小钱包、布娃娃、扇套、笔套等手工艺品。

      普米族的端午节

      转山会是普米族传统节日。亦称"绕岩洞"。流行于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人居住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当地普米族群众视狮子山为女神,且为最高保护神,认为她可主宰繁殖和生育,给人间以幸福与*安。是日,人们身着盛装,携带食品,聚集在泸沽河畔的狮子山下,唱歌跳舞,骑马射击。无论相识与否,人们都互相祝愿。青年男女趁此机会谈情说爱,结识情侣。妇女们祈祷山神,希望多子多孙。老人们还去山洞中燃烧树枝,熏走鬼邪。所有前来赶会的人都要去瀑布洗澡,祈求四季*安,万事如意。

      仡佬族的端午节

      神仙坡节是彝族、仡佬族、汉族等民间节日。流行于贵州省纳雍县和水城一带。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日。传说古代时,当地有一位叫木达的小贩,他买卖公*,不欺不诈,而且有一副**之美的好心肠。在小贩差一天就一百岁的那一天,他通知周围四十八个村寨的各族青年人到今天的神仙坡上集中,为青年人穿针引线物色对象。后来便乘白鹤慢慢升天而去。以后人们便把这个地方叫神仙坡。每年这一天,人们都集中到这里来,纪念这位成仙的老人,并歌唱娱乐。后便形成神仙坡节。届时,各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会纳雍和水城交界地的神仙坡,举行吹芦笙、赛马等娱乐活动。

    [阅读全文]...

2022-02-04 02:08:34
  • 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论文

  • 游戏,幼儿园
  • 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论文,希望有所帮助!

      摘要

      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但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的应用相当有限。本文以“三幺台”角色游戏、“三三棋”益智游戏为例,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发与利用少数民族民间游戏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幼儿园;应用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对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表现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丰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主题、情节和游戏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减少购买游戏玩具材料的费用,也不用教师挖空心思地开发游戏材料;充满了生活性、趣味性,非常灵活开放,幼儿可以自主开展,减少了教师的过度干预和无效指导。面对少数民族民间游戏,这种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对其的利用却相当有限,本文旨在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发与利用少数民族民间游戏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角色区的应用

      (一)“三幺台”角色游戏的文化背景

      在贵州黔北仡佬民族地区,当地幼儿喜欢玩扮家家游戏,尤其喜欢玩举办“三幺台”宴*的扮家家游戏。“三幺台”是仡佬民族的土语,意思是一台宴*要经过三轮*才算结束。“一幺台为茶*,寓意是为远到而来的宾客接风洗尘,二幺台为酒*,寓意是主人和宾客如神仙般快乐,三幺台为饭*,寓意是四方宾客团团圆圆、亲如一家”。当地的仡佬民族同胞会在重大节日举办“三幺台”宴*,幼儿跟着**参加“三幺台”宴*,也就十分熟悉“三幺台”宴*,他们在扮家家游戏中便会模仿**在宴*上的话语以及礼仪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地玩起了举办“三幺台”宴*的角色游戏。

      (二)“三幺台”角色游戏的主要内容

      幼儿分别扮演“三幺台”宴*中的主人、客人、长辈、晚辈等角色,模仿茶*、酒*、饭*中的游戏情节。“扮演男主人的幼儿要会迎客陪客、与客人把酒言欢,比如,开门迎接,向客人、长辈敬酒,并在敬酒中说敬酒词、唱敬酒歌等;扮演女主人的幼儿要会备茶备饭,比如自制油茶,用土大碗盛满端给客人,把九大碗摆得均匀美观等;扮演客人的幼儿要会答谢主人的热情款待,祝福主人;扮演长辈的幼儿要先入*,先品尝饭食;扮演晚辈的幼儿要***,等长辈用完餐,再相继退*”。

      (三)“三幺台”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幼儿通过玩“三幺台”角色游戏,能够正确理解所扮演的角色及角色职责,熟悉仡佬民族同胞举办“三幺台”宴*的礼仪行为规范,了解仡佬民族地区的风俗人情,感受尊老敬祖、热情好客的仡佬民族食俗礼仪文化,以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以及爱家乡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会运用劝菜、敬酒、唱酒歌、相互祝福等社交礼仪,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幼儿在游戏中用各种手工作品假象代替宴*中的菜肴,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三幺台”角色游戏的'材料与环境创设

      “三幺台”游戏在娃娃家就可以进行,但需要投放“三幺台”中用到的仡佬民族土碗、杯碟;以及让幼儿在美工区先用卡纸、油泥、黏土、叶片等材料制作“三幺台”宴*中美味可口的饭菜。

      (五)“三幺台”角色游戏的指导

      教师要引导幼儿明确“三幺台”宴*的组成,上*的顺序,在宴*上品尝的菜肴;使幼儿遵守“三幺台”的礼仪行为规范:入*的座位、敬酒祝福、长辈先品尝等;教师要帮助幼儿练*学唱敬茶歌,学说敬酒词,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与敬重。

      (六)“三幺台”角色游戏的创新

      不拘泥于传统礼仪行为规范,可以融入现代食俗礼仪。比如:用公筷,少饮酒,以茶代酒,妇女同桌用餐。以及宴*中的饭菜的翻新,引入幼儿喜欢的品种。

      三、少数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益智区的应用

      (一)“三三棋”游戏的文化背景

      在黔东南苗族侗民族州黎*县,农村老人在农闲的时候喜欢在鼓楼里集聚下“三棋”,因为以前没有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就用下“三棋”来打发时间。久而久之,幼儿也模仿老人下这种棋。

      (二)“三三棋”游戏的主要内容

      两名幼儿猜拳决定谁先下棋子。两人轮流下子,只能下在圆圈内。争取三个自己的棋子连在一起,如果连在一起就喊“三”,从盒子里拿一个子压在对手的任何一个子上,最好压在对手要连成三的那几个子上。其实就是尽可能使自己的棋子成三的同时阻止对方的棋子成三,直到棋盘的空位下满。

      (三)“三三棋”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在下棋的过程中,幼儿要思考怎么使自己的棋子组成三,又要防止对手的压棋或围堵,这就锻炼了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幼儿还要全神贯注,认真观察,这样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水*;此外在较长时间的智力较量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幼儿不紧张不焦躁的良好意志力。

      (四)“三三棋”游戏材料与环境创设

      需要一张棋盘纸,两个棋盒,分别装上两种不同的棋子。棋子可以用石子、果核、豆子等代替。可以在区角内张贴下棋的步骤图。

      (五)“三三棋”游戏的指导

      首先,教师使幼儿掌握正确下棋的步骤,并要求幼儿养成遵守纪律,尊重对手的良好品质。其次,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下棋时的围攻方法以及让自己棋子成三的方法。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下三棋的棋盘,以及收集若干不同种类的棋子。

      (六)“三三棋”游戏的创新

      可以增加游戏的人数,鼓励多名幼儿一起玩;增加游戏的难度,如让棋子成四成五;设计不同样式的棋盘。

      参考文献:

      [1]周菁.仡佬民族食俗“三幺台”价值探讨[j].贵州民族研究,2015(5):114-117.

      [2]樊婷婷.融入三幺台文化的幼儿园礼仪教育探析[j].教育文化论坛,2046(1):69-73.

    [阅读全文]...

2022-04-17 22:10:36
  • 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风俗*惯有哪些?

  • 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风俗*惯有哪些?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惯,小编为你整理了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风俗*惯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

      1 、阿昌族:分布在云南,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采茶

      2 、 白族:分布在云南、贵族、四川等地,人口159万余人,关于经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云南、青海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以打刀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语言。——羊皮袄、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云南,人口8.2万余,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弹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贵族、云南等地,人口25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享有“水稻民族”之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石板屋、绣花、雕刻面具

      6 、朝*: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19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种水稻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跳板、长鼓舞

      7 、达斡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人口1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剪纸,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0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

      9 、德昂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象脚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文本等地,人口25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业,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乡的主要标志,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浸泡芦笙,拦路迎宾

      11、东乡族:主要分布甘肃、宁夏、新疆等地,人口3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瓜果。有自己的语言。

      12、独龙族:分布在云南,人口0.5万余人,他们保持着“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首先风尚。绝少发生盗窃现象。有自己的语言。——织独龙毯,烤烙饼

      13、鄂伦春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0.6万余人,主要从事狩猎和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毛皮服饰,篝火节

      14、俄罗斯族: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人口中1.3万余人,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拉手风琴,烤面包

      15、鄂温克族:分布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人口2.6万人,主要从事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驯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其余少数分散居住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约40人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业,有自己的语言。——竿球,龙舟,编织

      17、仡佬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地,人口约4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制作糯米团,地戏

      18、哈尼族:分布在云南,人口125万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梯田,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19、哈萨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约1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剪羊毛,弹唱,刺绣

      20、汉 族:分布在全国各地,人口10.4亿余人,经济、文化发达,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庙会,舞龙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龙江省,人口0.4万余人,是*北方一以捕鱼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制作鱼皮衣服,渔乡,善食生鱼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余散居全国各地,人口860万余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诺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有自己的语言。——乐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广西,人口1.8万余人,主要从事沿海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有自己的语言。——哈亭,弹奏独弦舞,踩高跷

      25、景颇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1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目脑纵歌,跳孔雀舞

      26、柯尔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龙江,人口14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礼

      27、拉祜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4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万余人,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人口5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人口0.2万余人,主要从农业和狩猎,有自己的.语言。

      31、满 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约982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渔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穿旗袍,萨满舞,二贵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广西,人口7.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饲养菜牛和编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语言。——分龙节舞龙

      33、门巴族:分布在*,人口约0.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编制竹藤器和制作木碗。有自己的语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万余人,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马头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车

      35、苗 族: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桃花织、锦蜡染和银饰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吹芦笙,吊角楼

      36、仫佬族:分布在广西,人口15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有自己的语言。

      37、纳西族:分布在云南、四川和*,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东巴舞,腊染

      38、怒 族:分布在云南省,人口2.7万余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有自己的语言。——织怒毯,努寨

      39、普米族:分布在云南、四川,人口2.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吹葫芦笙,弹唱,集体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产,有自己的语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8.7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艺也发达,有自己的语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除种水稻外,还普遍种植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有自己的语言。

      43、水 族、分布在贵州、广西等地,人口34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语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万余人,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有自己的语言。

      45、塔塔尔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万余人,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和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肃等地,人口19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畜牧业,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太*洋舞,高台会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万余人,土家织绵以其“色彩斑斓,做工精巧”闻名于世,有自己的语言。——摆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云南,人口35万余人,从事农业,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中获奖,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甩发舞

      49、*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万余人,主要从事农业,善种粮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语言。——手鼓舞

    [阅读全文]...

2022-04-17 04:21:32
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 - 句子
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 - 语录
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 - 说说
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 - 名言
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 - 诗词
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 - 祝福
少数民族的友谊格言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