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送灵澈上人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的送灵澈上人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的送灵澈上人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的送灵澈上人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送灵澈上人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送灵澈上人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yǎo)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及注释】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1、送灵澈上人:选自《刘随州诗集》(《四部丛刊》本)卷一。灵辙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上人,对僧的敬称。
2、苍苍:深青色。
3、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4、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5、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赏析】
瞑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全诗纯为写景,恍如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的佳作。
灵澈上人大概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方回评其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方东树评其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从这首小诗中,也能够体会到这一特色。
静景与动景结合巧妙。诗的一、三、四句,写的是静景,二句写的是动景。动、静互相衬托,互相映辉。古寺、斜阳、青山等静物一经渲染,令读者对钟声这一动景印象犹深,仿佛耳旁久久地萦绕着那悠扬的响声;反之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宁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这就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写景与抒情妙合无垠。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也句句写情,尤其是后两句,乍看好像是写郊野向晚的景色,实则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情思。“荷笠带斜阳”一句,最易误解为纯属自然景物的描写,无甚用意。其实不然。作者写斜阳经天,不是光照山峦火树,而是映现于荷笠者一身,是为了突出“荷笠”这一人物形象和整个画面构图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感情的专注。画面上的光束、景物,是和送别之情紧密相连的,这就不仅是景物的烘染,时序的变换或感情的陪衬,而是对全诗的立意、构图、设色和抒情起着重要的作用。这首诗正是既写景,又抒发胸臆,注意景物选择和人思想感情的协调统一,使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和谐合拍,故能把感情表达得更含蓄、更贴切、更完美。
这种诗能给人留下欣赏的余地和珍视友谊的启示。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灵澈上人【诗文解释】
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辉,独自向青山归去。
送灵澈上人【词语注释】
杳杳:深远处。
荷笠:斗笠挂在背上。荷:负。此写行僧形象。
送灵澈上人【诗文赏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着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抒发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全诗即景写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练,纯朴秀美,意境闲淡。
整理:zhl201611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
原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1、灵澈(chè)上人:唐代着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2、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3、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4、荷(hè)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诗意:
竹林寺里林木苍翠,
暮色苍茫钟声悠远,
你(指灵澈)背着斗笠披着斜阳,
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赏析: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年)间。刘长卿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着,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m.ju.51tietu.net)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译文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送灵澈上人》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解】
1.灵澈:人名,当时著名诗僧。本姓汤,字澄源,生于会稽,与刘长卿、皎然友善。他自幼出家为僧,后从严维学诗,与僧皎然游,为时人所重。元和十一年(861)卒。《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诗题一作“送灵澈上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竹林寺:一称“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
3.苍苍:深青色。这里指葱笼的树色。
4.杳杳(yǎo):隐约,深远的样子。
5.荷(hè):背、负。
6.杳杳:深暗的样子,这里指天边的暮色。
7.荷笠:背着斗笠。带斜阳:映照在夕阳中。
8.青山独归:即独归青山。
【韵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灵澈上人与刘长卿】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早年从严维学诗,颇有诗名,诗僧皎然荐之为官,后因获罪*而遭贬徙,归隐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刘长卿和灵澈是一对忘年交。他们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评析】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的本寺就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所以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往往黯然情伤,但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770)。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但这帧画不仅以画面上的山水、人物动人,而且以画外的诗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尽。那寺院传来的声声暮钟,触动诗人的思绪;这青山独归的灵澈背影,勾惹诗人的归意。耳闻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隐藏在画外的诗人形象。他深情,但不为离别感伤,而由于同怀淡泊;他沉思,也不为僧儒殊途,而由于趋归意同。这就是说,这首送别诗的主旨在于寄托着、也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因而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此诗如画,其成功的原因亦如绘画,景色的优美正由于抒情的精湛。
拓展阅读: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709~约780)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生于洛阳(今属河南),郡望河间(今属河北)。以五言律诗擅长,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他生*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10卷诗,1卷文),《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李嘉□等有诗往还。上元二年(761年)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李嘉□、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兴元元年(784年)和贞元元年(785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历来传诵人口。绝句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则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随州诗韵度不能如韦苏州之高简,意味不能如王摩诘、孟浩然之胜绝,然其笔力豪赡,气格老成……‘长城’之目,盖不徒然。”但他的大部分诗作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容易使人感到字句雷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他的诗“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大致*似。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送别母亲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别母亲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
【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
【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别子》
【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慈母爱》
【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墨萱图》
【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谁氏子》
【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关于送别古诗
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一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3、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4、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曾几《苏秀道中》
5、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6、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8、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9、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吴澄《渡江云·揭浩斋送春和韵》
10、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11、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12、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13、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14、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白居易《长恨歌》
15、美人金梯出,素手自提筐。——常建《春词二首》
16、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17、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李白《古意》
18、乌丝阑纸娇红篆,历历春星。——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19、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王维《酌酒与裴迪》
20、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1、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22、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2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2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
25、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26、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2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8、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欧阳炯《贺明朝·忆昔花间相见后》
29、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其一》
30、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陆凯《赠范晔诗》
31、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
32、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33、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34、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吴文英《琐窗寒·玉兰》
35、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3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
37、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38、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9、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4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41、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42、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严仁《玉楼春·春思》
43、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苏轼《无题》
44、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
45、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46、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47、当年紫禁烟花,相逢恨不知音早。——王恽《水龙吟·送焦和之赴西夏行省》
48、安的五彩虹,驾天作长桥。——李白《焦山望寥山》
49、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
50、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许浑《谢亭送别》
51、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古诗的送灵澈上人
古诗送灵澈上人的上人
送灵澈上人古诗的诗意
有拼音的送灵澈上人古诗
送灵澈上人这首古诗的苗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古诗
送灵澈上人古诗的拼音版
送灵澈上人古诗的作者是谁
爱上古诗送灵澈上人的诗意
送灵澈古诗的诗意
送灵澈上人古诗背后的情节
送灵澈上人的古诗视频意思
送灵澈的诗句古诗
送灵澈的古诗带拼音
送灵澈的古诗朗诵
杳的拼音古诗送灵澈
送灵澈的古诗思想感情
送灵澈古诗唐刘长卿的感受
送人澈上人的古诗
送灵上人的古诗
古诗送灵的图
唐代刘长卿的送云澈古诗
送灵的古诗词
芙蓉楼送清澈的古诗(其二)
地球上的灵感古诗
有凌有澈的古诗
有君和澈的古诗
送喜上门的古诗
赞美上饶灵山的古诗
带澈与梦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