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

关于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499) 说说(1k+) 名言(22) 诗词(8k+) 祝福(75) 心语(66)

  • 破阵子晏殊翻译赏析(破阵子古诗原文晏殊)

  •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文:花木君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天道循环,周而复始;一年四季,风光变换。大自然梦幻瑰丽之景,神奇造化之功,无不令人赞叹,为之动容。文人骚客,饱学宿儒,触景生情,大发诗兴,历代咏叹美景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尤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居多。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如今寒冬已去,春又来到,花开艳容,树放绿色,放眼望去,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美景不能无诗,良辰不可无词,当此良辰美景,我们从众多优美的古诗词中,撷取一首北宋婉约诗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词略作赏析,以佐情趣。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诗词创始人,著名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秘书正字、太子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官拜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章事,正式成为宰相,晚年转拜兵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获封临淄公,去世后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等。

    这首《破阵子·春景》是晏殊咏叹春天景色的佳作,上阕写景,下阕传情,清新婉丽,含蓄自然,描绘生动,状物传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青春明媚的春意图,下面我们就略作赏析。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社”即“春社”,也就是社日节,是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八月初。

    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是候鸟,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唐代诗人韩偓《不见》诗有“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梨花落后清明,这里指“二十四花信风”的梨花,雨水节气后二候为梨花信风,离清明不远了。因而这句指明赋诗时节,前后重叠,皆指雨水后社日之时,有的文章说是清明,应为失误。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日和煦,池塘边稀疏点缀着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黄鹂在清脆的鸣叫,春天白天越来越长,杨柳飞絮,随风轻扬。此句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用青苔、黄鹂、飞絮等代表春天的景物,来描摹美丽的春日景色。

    诗人上阕写春光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上对叶底,碧苔对黄鹂,三四点对一两声,既对偶又妥帖,非常传神,其中尤其是善于运用数字,颇有写意山水画的笔法,疏疏几笔就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深邃艺术造诣。可与之比拟的诸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都是善于运用数字来写景的佳句。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下阕写人传情,主要描述天真活泼的女子神态。春光明媚,社日不但是男人们祭祀的节日,也是少女们的节日,此日她们停了针线,相约玩耍,正如周邦彦词“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于是笔者看到东边邻居的少女们,在桑田小路上喜相逢,笑语盈盈,热闹非凡。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斗草”是从汉代开始兴起的春天*俗,女子们在春天节日之时,以斗百草为嬉戏。此句则诉说上句“巧笑”之因,诗人看到青春明媚的少女们,笑语盈盈,叽叽喳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本来以为是她们做了美丽梦幻的春梦而喜悦不已,然而从她们的对话中才知道,原来是在“斗草游戏”中获胜,欢喜雀跃,因而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明 仇英《汉*晓图》斗草局部)

    这首词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宋代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的春光丽人图,上阕描写春日美景,状物传神,凝练隽永;下阕刻画少女神情,天真烂漫,活泼生动;全篇春光无限,春意盎然,欢快流畅,情景交融,堪称咏春诗词佳作!

    (明 陈洪绶《斗草图》)

    2021/3/6榆木斋

    [阅读全文]...

2022-01-15 02:58:58
  • 破阵子晏殊翻译赏析(破阵子古诗原文赏析)

  • 晏殊《破阵子·春景》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文:花木君

    《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天道循环,周而复始;一年四季,风光变换。大自然梦幻瑰丽之景,神奇造化之功,无不令人赞叹,为之动容。文人骚客,饱学宿儒,触景生情,大发诗兴,历代咏叹美景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俯拾皆是,尤以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居多。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如今寒冬已去,春又来到,花开艳容,树放绿色,放眼望去,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无不令人心旷神怡。美景不能无诗,良辰不可无词,当此良辰美景,我们从众多优美的古诗词中,撷取一首北宋婉约诗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词略作赏析,以佐情趣。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婉约派诗词创始人,著名政治家。晏殊自幼聪慧,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秘书正字、太子舍人、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刑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庆历二年(1042年),官拜刑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章事,正式成为宰相,晚年转拜兵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获封临淄公,去世后谥号“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后世尊其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雍容典雅,语言清丽自然,音律婉转和谐,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其文章又能“为天下所宗”,存世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等。

    这首《破阵子·春景》是晏殊咏叹春天景色的佳作,上阕写景,下阕传情,清新婉丽,含蓄自然,描绘生动,状物传神,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青春明媚的春意图,下面我们就略作赏析。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新社”即“春社”,也就是社日节,是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为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约农历八月初。

    燕子来时新社,燕子是候鸟,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唐代诗人韩偓《不见》诗有“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梨花落后清明,这里指“二十四花信风”的梨花,雨水节气后二候为梨花信风,离清明不远了。因而这句指明赋诗时节,前后重叠,皆指雨水后社日之时,有的文章说是清明,应为失误。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日和煦,池塘边稀疏点缀着碧绿的青苔,树叶底下,黄鹂在清脆的鸣叫,春天白天越来越长,杨柳飞絮,随风轻扬。此句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用青苔、黄鹂、飞絮等代表春天的景物,来描摹美丽的春日景色。

    诗人上阕写春光美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池上对叶底,碧苔对黄鹂,三四点对一两声,既对偶又妥帖,非常传神,其中尤其是善于运用数字,颇有写意山水画的笔法,疏疏几笔就把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景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深邃艺术造诣。可与之比拟的诸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都是善于运用数字来写景的佳句。

    (明 仇英《汉*晓图》局部)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下阕写人传情,主要描述天真活泼的女子神态。春光明媚,社日不但是男人们祭祀的节日,也是少女们的节日,此日她们停了针线,相约玩耍,正如周邦彦词“问知社日停针线,探新燕”。于是笔者看到东边邻居的少女们,在桑田小路上喜相逢,笑语盈盈,热闹非凡。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斗草”是从汉代开始兴起的春天*俗,女子们在春天节日之时,以斗百草为嬉戏。此句则诉说上句“巧笑”之因,诗人看到青春明媚的少女们,笑语盈盈,叽叽喳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本来以为是她们做了美丽梦幻的春梦而喜悦不已,然而从她们的对话中才知道,原来是在“斗草游戏”中获胜,欢喜雀跃,因而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明 仇英《汉*晓图》斗草局部)

    这首词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宋代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的春光丽人图,上阕描写春日美景,状物传神,凝练隽永;下阕刻画少女神情,天真烂漫,活泼生动;全篇春光无限,春意盎然,欢快流畅,情景交融,堪称咏春诗词佳作!

    (明 陈洪绶《斗草图》)

    2021/3/6榆木斋

    [阅读全文]...

2022-01-21 09:46:05
  • 《破阵子·春景》古诗词

  • 春景
  • 《破阵子·春景》古诗词

      破阵子·春景

      宋代: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译文

      燕子飞来正赶上社祭之时,清明节后梨花纷飞。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清水,黄鹂的歌声萦绕着树上枝叶,只见那柳絮飘飞。

      在采桑的路上邂逅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怪不得我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它是预兆我今天斗草获得胜利啊!不由得脸颊上也浮现出了笑意。

      注释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韵。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土地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容。逢迎:碰头,相逢。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

      双脸:指脸颊。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又开始飞花。春社将*,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阅读全文]...

2022-06-23 19:51:57
  • 辛弃疾《破阵子》

  • 辛弃疾《破阵子》

      《破阵子》这首“壮词”,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豪壮军容,抒发了抗金战士们的豪迈意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辛弃疾《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不仅是词人,还是一个爱国的将领,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和诬陷。

      其实除了主和派的排斥,也包括辛弃疾自身的经济问题。淳熙八年,辛弃疾在江西安抚使任上,又一次被劾罢官,于是不得已在上饶闲居达20年之久。《破阵子》是辛弃疾寄给好朋友陈亮的一首词。辛、陈二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词中回顾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起义军抗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雄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对不能收复中原的悲愤心情,是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凝聚而成。

      注释: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

      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赏析

      本篇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虚实结合方法,来驰骋壮志,抒写愤。词人将自己 的爱国之 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这篇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章里。 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此时词人罢职闲居,但目睹国事则忧心如焚,胸中块垒,惟有以酒浇之。醉酒之时,词人还拨亮灯火,深情地端祥着心爱的宝剑。“挑灯”“看剑”是写动作和神态。灯的红光,剑的寒光想相互交融,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从这钟壮烈气氛中,可以看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挑灯”“看剑”的举,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而透过这,词人又仿佛回到了那令他日夜梦萦的战场和那难以忘 怀的 岁月。在迷离仿佛的醉态中,英雄酣然入梦,一梦醒来,各军营里 召唤战士出征杀敌的号角响成一片。“梦回吹角连营”渲染了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八百里”,牛的代称。《世说新语·汰侈》载:王恺有一头爱牛,名“八百里交”。后人即用“八百里”指牛。“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总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战歌。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我们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军营里,斧戟从立,直指苍穹;旌旗翻飞,哗哗作响;将士们铠甲发亮,一个个雄姿英发。这场面是何等壮观、热烈!“沙场秋点兵”,它使人感到这支士气高昂的队伍的赫赫军威。到了秋高马肥,正是用兵杀敌的好时节,战场上正检阅军队,准备长驱出征。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笔酣墨饱地 对上文所描写的情况作出了出色的小结,收束有力。

      下片紧承上片的词薏来抒写,把激情推向高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战马,手持狠有力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霹雳”,比喻响声如雷。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 响。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这是壮词壮景的进一步烘托,是壮词壮意的进一步生发。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这首“壮词”,气势恢弘,慷慨激昂。从结构上看,构思奇特,结构奇变。它打破一般填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写法。除首尾两句写现实外,中间全写梦境,过片不变。梦境写得雄壮,现实写得悲凉;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主旨

      主本篇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虚实结合方法,来驰骋壮志,抒写愤。词人将自己 的爱国之 心,忠君愤懑,都熔铸在这篇神采飞扬而又慷慨悲壮、沉郁顿挫的词章里旨。

      思想感情

      表达了渴望恢复祖国山河、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阅读全文]...

2022-01-16 10:54:52
  •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南乡子辛弃疾词古诗)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诚勇猛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看剑说明要收复失地,直接参与战争的决心。但是为何要喝醉,因为现实有人阻挠他抗金和收复失地,所以统一国家的抱负无法实现,才饮酒消愁。看剑说明剑已经被放了很长时间了,喝了酒所以又产生了激情。不久就进入了梦乡。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到处都是一个又一个兵营。

      第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五十弦像塞外的声音。五十弦这里应该是瑟。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锦瑟奏出的是悲凉的声音。五十弦,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后常用以称瑟。亦指悲哀的乐曲。秋天属金,主刀兵,正好是讨伐叛逆的最好时机。所以古人说秋后问斩,秋后算账,就是这个意思。一方面是粮草充足,马匹强壮,一方面秋天的悲凉,更容易引发士兵的保家卫国的士气。沙场秋点兵,这个“点”字是点兵。大将点兵,战争马上要展开。“点”字体现士兵多,将军认真,精挑细选,所以战斗力很强,这样为后面写战争的胜利作铺垫。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同是南宋作家,情怀何等一致。朝廷中的反对抗金的守旧贵族对辛弃疾的阻挠,让他终生郁郁不得志。这种心酸的遭遇怎么不让我们产生千古之后的共鸣。英雄在时代面前是那么弱小无力,无可奈何。

      从全词看,壮烈和悲凉、理想和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作者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这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而作者的一腔忠愤,无论在醒时还是在醉里、梦中都不能忘怀,这是他精忠爱国,永不言弃的精神折射。

    另外,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些值得读者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这样设计好像电影特写镜头。现实,梦境,回到现实,前面让人产生悬念,然后进入紧张激烈的战争准备,火热的战斗经历,功成名就,无比欢悦,但是就在此时,突然从梦中醒来,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最后一句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慨叹和想象空间。这样采取以记叙为主的铺叙手法是一种继柳永之后的发展,它采用电影镜头一样的转换,场景不断变化,冲击读者的视听,读者的感情也随着作者的笔触起起伏伏。可是现实终究是现实,不是那美好的大梦。梦醒之后,作者只能用文字表达这种强烈的愤激之情。

    这种写法实际是作者现实生活的折射,如实地勾勒作家炽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无门的无奈伤心。但其中在梦里能大战一场,可谓酣畅淋漓。

    这首词语句通俗,表达情感含蓄委婉,却写得大气豪放,是为悲壮。悲凉与豪壮并存,通俗与委婉兼有,真是词中写战争的优秀佳品。

    [阅读全文]...

2022-03-09 05:03:59
  • 辛弃疾 《破阵子》

  • 破阵子

      作者: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句注释

      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麾下:部下。麾:军中大旗。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

      ⑺沙场:战场。秋:古代点兵用武,多在秋天。点兵:检阅军队。

      ⑻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良马名,一种烈性快马。相传刘备在荆州遇险,前临檀溪,后有追兵,幸亏骑的卢马,一跃三丈,而脱离险境。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⑼霹雳:本是疾雷声,此处比喻弓弦响声之大。

      ⑽了却:了结,把事情做完。君王天下事:统一国家的大业,此特指恢复中原事。

      ⑾赢得:博得。身后:死后。

      ⑿可怜:可惜。

      白话译文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阅读全文]...

2022-06-10 23:35:49
  • 破阵子 辛弃疾翻译赏析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吃“醉”之后,仍然不能*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这个“秋”字下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为“壮”也。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学者称为龙川先生。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这一时期写的。

      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同时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

      这首词在声调方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破阵子》上下两片各有两个六字句,都是*仄互对的,即上句为“仄仄**仄仄”,下句为“**仄仄**”,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上下片各有两个七字句,却不是*仄互对,而是仄仄***仄仄,仄仄**仄仄*,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梦想中的战斗准备、战斗进行、战斗胜利等许多场面的转换,收到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洒下惋惜怜悯之泪。这种陡然下落,同时也嘎然而止的写法,如果运用得好,往往因其出人意外而扣人心弦,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但是辛弃疾运用这样的艺术手法,不是故意卖弄技巧、追求新奇,这种表达手法正密切结合他的生活感情、政治遭遇。由于他的恢复大志难以实现,心头百感喷薄而出,便自然打破了形式上的常规,这绝不是一般只讲究文学形式的作家所能做到的。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通之处,可以参看。

    整理:zjh201605

    [阅读全文]...

2022-05-09 17:20:19
  • 辛弃疾的破阵子全诗(原文赏析及诗意解读)

  • 诗意
  • 每日一首诗词,和孩子品读经典!

    父母每天欣赏一首古诗词,在浊世里洗涤心灵,修身养性。在观察生活,感受自然和生活的万千变化时拥有一双“诗性的眼睛”。

    孩子每天学*一首古诗词,领略中国古诗的精妙,继承中国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开阔与提高孩子的眼界、胸怀和品格!

    [阅读全文]...

2022-05-01 01:08:20
  •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作者:李煜

      原文: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注释:

      1、破阵子:词牌名。

      2、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3、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

      4、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5、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6、沈腰潘鬓:沈指沈约,《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潘岳曾在《秋兴赋》序中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7、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8、犹奏:别作“独奏”。

      9、垂泪:别作“挥泪”。

      翻译: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

      幅员辽阔。

      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

      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

      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

      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

      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

      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

      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

      宫廷里的音乐机关/

      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

      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

      令我悲伤欲绝,

      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赏析:

      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伤感,不禁面对宫女恸哭垂泪。

      “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m.ju.51tietu.net)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阅读全文]...

2021-12-12 04:01:01
  • 破阵子·*息文沙长暴乱战场

  •   日,利川沙溪大恶霸纠结残匪,利用沙溪,文斗,长顺的大山地形,发动暴乱,企图颠覆新生*,经过系列战斗,被很快*息……史称为文沙长暴乱。    一、血染岩门头  枫赤木垭聚鬼,岩门头岭兴妖。残匪土豪谋暴乱,妄想翻天倒九霄。疯狂砍杀烧。维护新生*,岂容魔鬼狂嗥。奋勇抢先*烈焰,何惜头飞鲜血抛。军民举大刀。    二、碧血小沙溪  栈道幽深险要,叠峰直刺青霄。土匪散兵奇蹦跳,狂舞屠刀掀黑潮。沙溪风雨漂。铁打金刚老宴,挺身斗敌抓妖。碧血染红砂石坝,愤怒群情似海涛。挽弓射大雕。    三、强攻鼓眼洞  寨子门墙厚实,贼兵心毒如钩。鼓眼洞中顽匪恶,改扮乔装抢杀偷。乡民遭践揉。选拔精兵勇士,强攻暗堡纠纠。四面合围铺地网,惯匪元凶一命休。凯歌彻地讴。    四、夹击狮子槽  有谷槽名狮子,世人称小台湾。猛兽林森人迹渺,惯匪星星营扎盘。  构成工事圈。战士同仇敌忾,村民擦掌摩拳。两路合围成夹击,暴匪纷纷如叶翻。青山绽笑颜。    五、*息大暴乱  文斗沙溪长顺,崖高壁峭峰蛮。恶匪结帮烧杀抢,颠覆新生红*。  穷凶极恶残。丽日晴天朗月,岂容厉鬼横专。跃马举刀*黑雾,碧血忠心一片丹。赤枫染大山。

      编辑点评: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 按唐《破阵乐》乃七言绝句,此原来是以旧曲之名,另度制新配乐。元朝高拭词注“正宫”。本组词共五阙,经检测,格律无误,符合词林正韵。作品写的是1950年初的一场暴乱-文沙长暴乱。这五阙词写了四个场景的战斗:岩门头岭、小沙溪、鼓眼洞、狮子槽。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暴乱很快被*息了下去。本组词,语言流畅,情景交融,叙事有序,用词讲究,值得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5-29 05:41:22
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 - 句子
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 - 语录
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 - 说说
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 - 名言
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 - 诗词
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 - 祝福
古诗破阵子喜欢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