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

关于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8) 语录(2) 说说(13) 名言(898) 诗词(822) 祝福(3) 心语(1k+)

  • 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 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诗句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是什么,欢迎大家分享。

      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

      天寒白屋贫

      原诗:

      逢雪宿芙蓉山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来风雪的伏笔。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综合看来约生于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全日制学校教材。

    [阅读全文]...

2022-07-30 12:25:03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

      这首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阅读全文]...

2022-02-11 09:53:52
  • 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

  • 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出自: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朝代:唐代作者:刘长卿

      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译文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注释

      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这里大约是指湖南桂阳或宁乡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2-04 14:21:08
  • 形容日暮黄昏的诗句

  • 黄昏
  • 形容日暮黄昏的诗句

      欧阳修·生查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蝶恋花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李清照 ·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 唐婉.钗头凤

      世情恶 人情薄 雨送黄昏花易落

      宋之问.江亭晚望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秦观.鹧鸪天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秦观.满庭芳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陆放翁.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张先.行香子

      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王实甫 .十儿月尧民歌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地不消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阅读全文]...

2022-04-20 18:11:19
  • 谁知道日暮苍山远的下一句是什么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首句写日暮山远,次句写投宿的人家,后两句写风雪交加、犬吠人归的情景。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谁知道日暮苍山远的下是什么,欢迎大家分享。

      下一句是:天寒白屋贫

      逢雪宿芙蓉山鉴赏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词大意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投宿的顺序写下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反客为主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可谓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其中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甚至为剧作家借用为剧名,遂使此诗在当代更为著名。然而对此诗的理解,窃以为问题颇大,通常的讲析很难令人信服。

      主要问题是两个,一是标题,前面“逢雪宿芙蓉山”六字似已申足诗题,何以还要加上“主人”两字?于是有人以为此乃衍文,“主人”两字应该删去;二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联,诸多赏析者都展开神思,想象为:诗人夜宿于芙蓉山某农户家,夜闻农家主人雪夜归来,犬吠人答,所谓:“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唐诗鉴赏辞典》406页) 此诗不但运用了“反客为主”——出奇制胜的艺术构思,而且还采用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技巧。由此可见,刘长卿的这首小诗,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至此,标题中“主人”两字所特含的暗示意味,也就不言而喻,迎刃而解了,这个芙蓉山“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诗人之自谓也。

    [阅读全文]...

2022-02-02 12:46:06
  • 关于日暮的诗句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登黄鹤楼》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王维《送别》

    还家未久又离家,日暮新愁分外加。——鲁迅《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戴叔伦《三闾庙》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李白《游南阳清泠泉》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许浑《谢亭送别》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李白《观鱼潭》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王维《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常建《塞下曲四首》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李白《送别》

    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王绩《北山》

    沧江白日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李商隐《访隐者不遇成二绝》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年华未破清明节,日暮初回祓禊舟。——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五——五上巳闻苑中乐声书》

    日暮忽然闻款乃,蓼花枫叶忘西东。——刘基《题秋江独钓图》

    日暮*原风过处,菜花香杂豆花香。——王文治《安宁道中即事》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王昌龄《巴陵送李十二》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杜甫《琴台》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贾至《春思二首》

    长天秋水远,落日暮山重。——张可久《越调·寨儿令》

    寂寥竹外无穷思,正倚江天日暮时。——江朝宗《梅花·其一》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李白《白头吟》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李白《陌上桑》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杜甫《无家别》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王昌龄《从军行》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岑参《山房春事》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卢照邻《长安古意》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登楼》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李颀《送陈章甫》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

    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薛昂夫《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

    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李白《古风其八·咸阳二三月》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长洲日暮生芳草,销尽江淹黯黯魂。——唐寅《落花诗》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姜夔《念奴娇·予客武陵》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姜夔《杏花天影·绿丝低拂鸳鸯浦》

    溪头洗择店头卖,日暮裹盐沽酒归。——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不知白日暮,欢赏夜方归。——李白《观猎》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阅读全文]...

2021-11-28 18:44:46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赏析

  • 文学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为通假字,同“怎”,读作zěn,意思是怎么,怎样才能。能

      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唿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唿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点评 :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65+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阅读全文]...

2022-04-07 13:50:05
  • 暮江吟古诗

  •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1、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2、瑟瑟:碧绿的颜色。

      3、怜:可爱。

      4、真珠:即珍珠。

      5、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译文: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赏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被迫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地*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呵呵,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多么象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这真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诗人把这天上地下的两种景象,压缩在一句诗里──“露似珍珠月似弓”。作者从弓也似的一弯新月,想起此时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脱口赞美它的可爱,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给诗歌造成了波澜。

      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用这样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令人叹绝。由描绘暮江,到赞美月露,这中间似少了一个时间上的衔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无形中把时间连接起来,它上与“暮”接,下与“露”、“月”相连,这就意味着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月上露下,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宗白华先生说:“艺术意境不是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如果说,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纯属那一时代“贵尚形似”(钟嵘《诗品》)的文艺思想在谢朓审美意识中的积淀和外化;它只是描写了日落时一个凝结了的瞬间,像一幅淡淡泼墨而成的春江素描画;那么,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则是盛唐以来“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语,见《唐音癸签》卷二)的文艺思潮,在白居易笔下,审美的凝聚而创构的艺术意境。它艺术地展现了一个时空运动着的过程,岂止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水彩画,简直像彩色影片中的一组镜头,于是,随着长镜头的推移,我们的审美意识很快地转移到长短镜头的组接而摇出来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上来了。

      黑格尔说过:“诗不会像绘画那样局限于某一一定的空间以及某一情节中的某一一定的时刻,这就使其有可能按照所写对象的内在深度以及时间上发展的广度把它表现出来。”(《美学》第三卷第六页)这中间有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一直抒胸臆的诗句作为内在情感的粘合剂。正是这种特定时空意识下的独特的审美情愫,才把“半江瑟瑟半江红”和“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两个镜头系统创构为动态性的艺术整体了。爱森斯坦说过:“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两数之和而更象两数之积。”这可以理解为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多维交叉、双向反馈的艺术结构,它所包含的艺术意蕴都会更加醇厚、浓郁和结实,它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模糊性、复合性的杂糅情感。你看吧,当残阳斜映,晚霞铺展的瑟瑟江水,变幻莫测地在诗人视野中渐渐消失后,另一幅幽美、静谧的蒙太奇镜头,又轻摇着舒展在诗人眼前了。抬头仰望,弯弯似弓的新月在浩冥碧空中高悬、浮动;低头俯视,颗颗晶莹的露珠在江边花草上凝结、闪亮。真是“在泉为珠,着璧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借用殷璠《河岳英灵集》中评王维语)诗人禁不住脱口赞美道:“多么可爱的夜呀!”这是惊叹,也是陶醉。诗人无比喜悦、轻快的心情,向往超脱、宁静的意趣,统统和盘托出却又十分含蓄,叫人玩味无穷、领悟不尽。这儿,我们可以参证闻一多对《春江花月夜》的赞语:“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渊默的微笑,他更迷惘了,然而也满足了”。(《宫体诗的自赎》)可不是吗?我们今天读这样的诗,还禁不住产生神话般的遐想:那神秘的冥冥碧空中的一弯新月,莫非真是飞天中的那些小天使。小仙女所拉开了的明晃晃的弓,那颗颗露珠莫非是他们在游戏中射向蓝天、撒落人间的粒粒弹丸吧!这真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7-16 09:29:11
  • 描写溪亭日暮的句子

  • 优美
  • 溪亭日暮是一幅怎样的情景?用自己话来写一写,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一句古诗?答

    情景: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

    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

    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

    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

    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

    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

    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古诗: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望采纳~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描写了:常常记起在小溪边的一个亭子里与朋友游玩到日暮。

    [阅读全文]...

2022-01-09 17:52:02
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 - 句子
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 - 语录
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 - 说说
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 - 名言
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 - 诗词
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 - 祝福
古诗日暮山远的后一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