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原文

关于格言联璧原文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格言联璧原文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格言联璧原文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格言联璧原文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934) 说说(3) 名言(3) 诗词(1k+) 祝福(4) 心语(885)

  • 格言联璧

  • 格言
  •   格言联璧

      文/清·金兰

      学问类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为善最乐。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何以上达。曰下学。何以远到。曰*思。

      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畲。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着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万理澄彻。则一心愈精而愈谨。一心凝聚。则万理愈通而愈流。

      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接人要和中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道通。

      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悦人。

      古之君子病其无能也。学之。今之君子耻其无能也。讳之。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何思何虑。居心当如止水。勿取勿忘。为学当如流水。

      心不欲杂。杂则神荡而不收。心不欲劳。劳神则疲而不入。

      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尽此身污秽乾坤。

      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妄动。妄动乱神。戒多言。多言伤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挠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枯神。

      存养类

      性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曰穷理。曰尽性。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情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曰谨行。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阅读全文]...

2022-06-23 06:56:19
  • 格言联璧字

  • 格言
  • 子孝父心宽。

    〖宋〗靓 终身慕父母。

    〖战国〗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孟子》 尧道,孝悌而已。

    〖宋〗李纲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清〗王永彬 重情轻物,厚养薄葬。

    字严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清〗王永彬 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

    《名贤集》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劝孝歌》 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

    《劝孝歌》 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

    《劝孝歌》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增广贤文》 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

    《格言集锦》 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宋〗何铸 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格言联璧》 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格言集锦》 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

    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劝孝歌》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劝孝歌》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劝孝歌》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

    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春秋〗孔丘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孝经》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 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后汉书》 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对联集锦》 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字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什么意思

    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 极高的山宽阔的大海,也不能限制你前进。

    采纳哦

    [阅读全文]...

2022-07-27 11:04:38
  • 格言联璧原文译文志之所趋

  • 格言,励志
  •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是什么意思

    出自清 金兰先生编著的,在“学问”那一章,就是一句格言志之所趋。

    无远勿届。

    穷山复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趋:向往。

    无远勿届:没有什么再遥远的所在不能到达。

    届:到。

    限:限制。

    无坚不入: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被戳入。

    御:抵御。

    用于勉励。

    什么意思

    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 极高的山宽阔的大海,也不能限制你前进。

    采纳哦

    清 金兰先生编著的《格言》,在“学问”那一章,就是格言志之所趋。

    无远。

    穷山复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趋:向往。

    无远勿届:没有什么再遥远的所在不能到达。

    届:到。

    限:限制。

    无坚不入: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被戳入。

    御:抵御。

    【志之所趋。

    无远勿届。

    】==一个人只要有目标,就一定能够到达他所期冀的地方。

    用于勉励。

    父母所欲为者,我继述之;父母所重念者,我亲厚之。

    [译文]:父母亲生前所期望的,我要继承;父母亲所垂念的人,我要厚待他。

    形容人的孝顺之心.

    [阅读全文]...

2022-04-16 11:46:52
  • 格言联璧处事名言

  • 格言,名言
  • 格言联璧处事名言

      《格言联璧》是古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通过格言的方式流传给后人,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经典格言。

      1、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2、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人中常有余忙。

      3、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4、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5、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6、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7、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8、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9、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10、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11、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2、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13、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14、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15、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16、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17、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18、存养宜冲粹。*春温。省察宜谨严。*秋肃。

      19、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

      20、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21、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22、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23、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24、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25、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26、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27、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畲。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着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28、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29、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气和。千祥骈集。

      30、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31、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32、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33、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

      34、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35、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36、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37、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38、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39、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40、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41、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4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43、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44、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45、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46、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47、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48、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49、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阅读全文]...

2022-05-20 07:43:12
  • 格言联璧处事名言

  • 格言,名言,语录
  •   1、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2、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人中常有余忙。

      3、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4、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5、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

      6、下手处是自强不息。成就处是至诚无妄。

      7、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8、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9、理以心得为精。故当沉潜。不然耳边口头尔。事以典故为据。故当博洽。不然臆说杜撰也。

      10、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11、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12、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13、不虚心。便如以水沃石。一毫进入不得。不开悟。便如胶柱鼓瑟。一毫转动不得。不体认。便如电光照物。一毫把捉不得。不躬行。便如水行得车。陆行得舟。一毫受用不得。

      14、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15、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16、无根本底气节。如酒汉欧人。醉时勇。醒来退消。无分毫气力。无学问底识见。如庖人炀灶。面前明。背后左右。无一些照顾。

      17、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18、存养宜冲粹。*春温。省察宜谨严。*秋肃。

      19、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

      20、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21、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为。

      22、忿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23、心一模糊。万事不可收拾。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24、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

      25、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观云天则眼界宽。去嗜欲则胸怀净。

      26、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27、以心术为本根。以伦理为桢干。以学问为灾畲。以文章为花萼。以事业为结实。以书史为园林。以歌咏为鼓吹。以义理为膏梁。以着述为文绣。以诵读为耕耘。以记问为居积。以前言往行为师友。以忠信笃敬为修持。以作善降祥为受用。以乐天知命为依归。

      28、竭忠尽孝。谓之心。治国经邦。谓之学。安危定变。谓之才。经天纬地。谓之文。霁月光风。谓之度。万物一体。谓之仁。

      29、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气和。千祥骈集。

      30、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31、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32、凛闲居以体独。卜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

      33、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烈。是错到底。

      34、喜来时一检点。怒来时一检点。怠惰时一检点。放肆时一检点。

      35、心慎杂欲。则有余灵。目慎杂观。则有余明。

      36、人性中不曾缺一物。人性上不可添一物。

      37、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天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38、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39、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40、只有一毫粗疏处。便认理不真。所以说惟精。不然。众论淆之而必疑。只有一毫二三心。便守理不定。所以说惟一。不然。利害临之而必变。

      41、在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42、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43、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44、收吾本心在腔子里。是圣贤第一等学问。尽吾本分在素位中。是圣贤第一等工夫。

      45、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46、案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少书。

      47、口里伊周。心中盗跖。责人而不责己。名为挂榜圣贤。独凛明旦。幽畏鬼神。知人而复知天。方是有根学问。

      48、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49、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50、*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51、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阅读全文]...

2022-02-06 10:11:52
  •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翻译详情(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及解释)

  • 格言,朱子,解释
  •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子。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焉。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译文):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 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译文):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

    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译文):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以下灰色内容可以不教孩子)

    (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译文):社会上不正派的女人,都是*淫和盗窃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译文):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译文):祖宗虽然离我们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子孙虽然愚笨,五经、四书,却要诵读。

    (原文):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原文):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译文):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注释): 乖舛(chuǎn):违背。

    (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原文):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注释): 厚奁(lián):丰厚的嫁妆。

    (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译文):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巴结讨好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作出骄傲的态度,是鄙贱不过的。

    [阅读全文]...

2022-03-09 02:09:09
  • 《原君》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原君》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相信大家都有学过文言文,像知乎所以,子曰或者孟子曰这类,特别难懂,虽然字特别少,但很哪理解,一些文字注释跟现代很不一样,而且还存在一字多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原君》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选自《四部备要》本《明夷待访录》

      〔明末清初〕黄宗羲

      译文

      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那个人的勤苦辛劳,必定是天下人的千万倍。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愿意的。所以古时的君主,考虑后而不愿就位的,是许由、务光等人;就位而又离位的,是尧、舜等人;起先不愿就位而最终却未能离位的,是大禹了。难道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像常人情况一样啊。

      后代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的利害大权都出于自己,我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让天下的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将自己的大私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时对此还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将天下看作是广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的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

      这没有其他原因,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现在将君主看作主,将天下看作是客,凡是天下没有一地能够得到安宁的,正是在于为君主啊。因而当他未得到天下时,使天下的人民肝脑涂地,使天下的子女离散,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悲惨,还说:“我本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当他已得到天下后,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唐享乐,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的产业的利息呀。”既然这样,作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只是君主而已!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吗?

      古时候天下的人都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拟作青天,实在是不算过分。如今天下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仇敌一样,称他为“独夫”,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结果。但小儒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天地这样大,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偏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说周武王是圣人啊,孟子的话,是圣人的言论啊。后代那些想要凭着他像父亲一般、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测君位的'君主,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直到废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这难道不是来源于小儒吗?

      虽是这样,如果后代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产业,把它永远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当作私有了。既然将它看作产业,旁人想得到产业的念头,有谁不像自己呢?于是用绳捆紧,用锁加固,但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并不能战胜天下要得到它的众多的人。远的不过几代,*的就在自身,他们血肉的崩溃,就应在子孙的身上了。过去南朝宋顺帝愿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投生到帝王家中,而明毅宗对公主所讲的话,也说:“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话真可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下的雄心,哪有不垂头沮丧的呢?因此明白作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不明了作君的职责,那么就连市井之间,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许由、务光因而绝迹于后世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分难以明了,但用片刻的荒唐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的。

    [阅读全文]...

2022-04-03 09:59:57
  • 梭罗 名言 原文

  • 名言,名人,语录
  • another's brass, for some of their coins were made of brass; still living, and dying, and buried by this other's brass;别人的铜币中,可不是有些钱币用铜来铸的吗,就在别人的铜钱中,你们生了,死了,最后葬掉了

    If a man does not keep pace with his companions, perhaps it is because he hears a different drummer. Let him step to the music which he hears, however measured or far away. —— Henry D*id Thoreau

    荒野中的各种事物都是自由自在生长着 的,它们彼此之间都是*等与和谐的。

    人类 只是自然万物生灵中的一种,并没有高高凌 驾于其他事物之上的权力。

    我同云说话,是我同自然发自内心的交流。

    你不要认为我是同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在交流,并因而认为我很奇怪。

    [阅读全文]...

2022-01-23 06:26:02
  • 《言志》原文及译文

  • 《言志》原文及译文

      《言志》是明代文学家唐寅(即唐伯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诗中*铺直述,开门见山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言志》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言志

      唐寅〔明代〕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译文:

      我不像道士那样去炼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去坐禅;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农夫去耕田。

      空闲的时候我就画一些画去卖,不用那些来路不正的钱。

      赏析:

      桃花坞里,金阊遗迹足千秋。风流才子唐伯虎,从小便有着非凡的才气,在绘画、诗文方面都有优秀的造诣。弘治十一年,中解元,才华横溢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进士之路。偏偏造化弄人,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遭此打击的唐寅,坚决不再做官,回到家乡,靠卖画维持生活。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前二句一连用了四个“不”,写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的有所不为。“不炼金丹不坐禅”,即不学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但又并不放弃世俗生活快乐的漂泊者,读者对他“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不妨批判,但对其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点精神是应予肯定的。“不炼金丹不坐禅”,大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意味。“不为商贾不耕田”,则是不事人间产业。“不为商贾”是不屑为;“不耕田”是不能为,即孔夫子所谓“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也。四个“不”一气贯注。语极痛快干脆。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伯虎可以自居的头衔是画家,其画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他不慕荣华,不耻贫贱,以鬻文卖画、自食其力为荣。“闲来写就青山卖”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这是从事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有的豪言壮语,能“写青山”而“卖”之,自有可参造化之笔,此为实话,亦自负语。假清高的人往往以卖画讨润笔为可羞,殊不知这是卖知识产权,和写文章“拿稿酬”一样的.天经地义。所以作者敢于大呼:“谁来买我画中山!”这样挣来的钱花着舒心。由此,诗人又反跌一意:“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一笔尤其显得豪迈。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的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偷盗抢劫、诈骗赌博……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得之即“造孽”,花之亦“造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此句足使人深长思之。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诗中*铺直述,开门见山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

      创作背景:

      唐伯虎于公元1499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因参与*事件,被弘治皇帝革去功名,案情查实,被安排去浙江做一名小吏,唐伯虎表示“士也可杀,不能再辱”,断然予以拒绝回家。回到家里,却遭到了家人的白眼,为此唐伯虎与兄弟分家。于是在唐伯虎后半生二十余年时光,虽然功名未就,但自适的志趣,卖书画为生的生活方式,给他带来了人格的独立,故有感做此诗向世人言志。

      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据传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家世背景

      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书画题名常用“晋昌唐寅”落款。先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受封“莒国公”,所以唐寅也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布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阅读全文]...

2021-11-26 06:28:47
格言联璧原文 - 句子
格言联璧原文 - 语录
格言联璧原文 - 说说
格言联璧原文 - 名言
格言联璧原文 - 诗词
格言联璧原文 - 祝福
格言联璧原文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