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

关于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25) 说说(1k+) 名言(19) 诗词(1k+) 祝福(11) 心语(4)

  • 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欢迎阅读与收藏。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四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是反衬。

      练*: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是如何应用衬托手法的?

      以乐景衬哀情。

      5、渲染

      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又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作者初至成都游诸葛亮*所作,抒写诗人对诸葛亮崇敬赞佩之情。前二联写*的景色,以古柏森森、碧草茂密、黄鹂空啼等景色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表现作者对先贤深沉的缅怀。

      练*:分析刘禹锡《乌衣巷》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阅读全文]...

2022-01-16 22:44:05
  •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 木兰诗中修辞手法

      导语: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木兰诗中修辞手法,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

      《木兰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互文、顶针)等修辞手法

      延伸: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里运用排比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里排比的运用,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渲染了木兰归来的喜悦,强调回家的兴奋。“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写出她的聪明灵慧。

      反复——“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都是复沓,起到反复咏叹的'效果,这样突出了思想,强调了感情,分清了层次,加强了节奏感,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同时,反复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这是互文与排比的套用。“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既是互文,同时也是与对偶的互相渗透,写出了战争的激烈,伤亡的惨重,表现了木兰和壮士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英勇善战,胜利归来。这样上下句的意义互相渗透说明兼顾合指,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

      顶针——“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写出了情况之紧迫,“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表现了木兰胜利回朝的荣耀。顶针的运用使得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

      正是因为《木兰诗》巧妙恰当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人物形象突出,却未见雕琢斧凿之痕,未失古朴刚健、本色自然的特色。

    [阅读全文]...

2022-07-14 07:53:22
  • 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

  • 小学
  • 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常见修辞手法在小学古诗中的妙用,欢迎大家分享。

      一、比喻

      形象思维是古诗创作的特质,比喻则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古诗中的比喻手法,更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化为读者可以感受到的具体形象,从而获得交流,受到感染。小学古诗,有些分别用上明喻、暗喻和借喻,也有一首用几种的。

      如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就含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这三种手法。现简析一下。

      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的前两句,别出心裁地把柳树借比美女,一个“妆”字,巧设比喻,一个“高”字,衬托出美人亭亭玉立的丰姿,翠绿的颜色,成立她周身上下佩饰的晶莹闪亮的玉石;无数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也成了她的裙带,贴切的比喻把这婀娜多姿的柳树写活了。

      后两句,设问引出了作者巧妙的想象,把春风比作剪出翠叶的剪刀。这一比喻鲜明而形象,把对柳树的颂扬引向了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也让读者容易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夸张

      古诗运用夸张修辞手法,能创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地把作者的内心感情抒发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促进对内容的理解。

      如李白的'《山寺》一诗,正因为大胆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才显突出了山寺的巍峨与超逸。

      诗的第一句“危楼高百尺”突出了山寺的高,第二句“手可摘星辰”说明了山寺隔天之*,更显其高。这种奇景,是诗人巧妙的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她既突出了山寺的高势,也表达了诗人向往清高而超逸的生活情趣。

      三、对偶

      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用整齐对称的形式,和谐匀称的音节,把相对的两部分突显出来,以更好地表达思想,自然地抒发感情,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与感染力。

      且看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的首联运用色彩对仗,先写树上,黄、翠、白、青四种颜色错落有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气勃勃的图画。尾联则以数字对仗,一写时间之久远,二描空间之广阔,体现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目通万里的旷达胸襟。全诗通过对草堂附*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安定生活的向往。

      四、对比

      对比,是把矛盾对立的关系用比较的方法将对立的事物本质尖锐地、鲜明地揭示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让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和认识所表达的事物本质。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陶者》一诗,就是其中的一首。

      附诗: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他将“陶者”和“不沾泥”者,“无片瓦”者和“居大厦”者两两相比,一方面控诉了统治者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另一方面也为劳动者的悲惨遭遇而鸣不*。它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贫富悬殊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今人读之,更能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的感情。

      五、拟人

      无论诗、文,恰当运用拟人这种修辞手法,均能使语言形象、鲜明、生动,积极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古诗运用拟人手法,更能让死板的东西活跃起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让人读后倍感亲切而为之振奋,唐代诗人韩愈的《晚春》不正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吗?

      附诗: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氧化榆英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诗的前两句,写百花争奇斗艳,各展其才,意欲留住即将归去的春光,给读者绘出了一幅万紫千红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惜春之情。后两句写杨花榆英漫天飞舞的景象,使晚春景色更具魅力,更具特色。

      草木无情,然而在作者的笔下,它却能“知”能“解”亦能“斗”,甚至还有“才思”优劣之分。文思巧运,实属罕见,诚令人叹服。

      六、衬托

      古诗以“烘云托月”的表达方式来渲染气氛,突出被衬主体,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使语言寓意更加深刻,思想内容更具感染力。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一诗,运用了此法,才具有勾魂摄魄的魅力而成为千古绝唱。

      附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永州司马时写的。诗中流露出被贬后的孤独,也巧妙地反映出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鸟飞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写得那么孤寂凄清,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心情。那披蓑戴笠,冒着严寒在雪中独钓的渔翁不正是作者高清形象的写照吗?

      这首诗的精湛,正是用了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出渔翁的独钓,才收到以静衬动,静中见动的效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上述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被作者常常运用,准确、生动、鲜明、突出,起到了极好的写景状物、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欣赏时,应特别注意理解领悟这些修辞手法的精妙之处。小学古诗还运用了设问、借代、叠字等修辞手法。

    [阅读全文]...

2022-05-12 03:04:24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阅读全文]...

2022-03-10 16:24:40
  •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 文学
  •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白描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西洋画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饰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中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一、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缘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二、写人,直逼人物的灵魂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拓展:夸张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加以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它往往结合着想象,饱和着诗人的感情,着重从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创造上,去突出事物的特征。

      夸张是使诗歌语言形象化,从而创造出惊人意境和阔大气势的重要途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的有效方法;是使源于生活的诗歌,又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成功的夸张,往往使诗句顿生光辉。

      李白的《横江词六首》(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中的四句:“海鲸东蹙百川回(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惊波一起三山动”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其诗闪烁出艺术的光彩。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这些夸张是诗人用来抒发真挚的感情的,诗句所表达的虽不是生活的真实,却是艺术的真实,所以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赞赏。

      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还有:李益在《宫怨》中说:“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这样海水也就可以添进宫漏,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无有止期;张说在《蜀道后期》中说:“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这样秋风也就可以先到洛阳城,走到了自己的前面;李白在《劳劳亭》中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也就可以使春风知道离别的痛苦,不遣柳条发青,来阻止离别。诗仙李白最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他用得熟练、恰当、富于幻想,富有情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必须掌握分寸,不要使人感到太为过火。

      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

      1.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2.最高的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最大的酒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5.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最多的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最险要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吓人的风: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9.最容易衰老的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最快的船:*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最能笑的人: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12.最有力气的人: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13.最难走的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最大的风浪: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16.最无奈的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7.最没有价值的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18.最恐怖的鲸: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19.最深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最荒凉的地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阅读全文]...

2022-06-26 09:15:03
  • 越中览古李白古诗鉴赏(越中览古赏析表现手法)

  • 李白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赏析:

    越中即唐代的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市,城中卧龙山有越王台遗址。天宝六载(747年)诗人南游至此。怀古而作此诗。春秋时期,吴越争霸,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于公元前482年、公元前473年两次袭吴,终灭之。诗人选取了越王勾践破吴归国后的两个镜头加以描绘,今昔对比,感慨人事变化无常。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首句是总写,点出诗人所选取的历史事件;第二句写战士凯旋而归。越王勾践一雪前耻,大灭吴国,战士们都得到了赏赐,加官进爵,衣锦还乡,战士们心中充满着喜悦和骄傲。“尽”字写出胜利归家满城热闹的景象。

    “宫女如花满春殿,”这句写的是胜利灭吴后越王勾践开始在宫殿中终日享乐。如花似玉的美女簇拥着胜利的君王,宫殿中一派繁花似锦、欣欣向荣、欢乐祥和的气氛。“卧薪尝胆”时的勾践居易行俭,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报仇雪恨后,却将之前的惨淡经营忘得一干二净,立刻讲究排场、贪图享乐。

    前三句中二、三句各为一个镜头,分别描写了凯旋归国的战士、君王,突出了举国欢庆的场面。第四句诗人抚今伤怀,感慨历史变迁,盛衰无常。一次的胜利并非子孙万业,昔日的热闹和欢庆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而今看到的唯有几只鹧鸪盘旋在故址上空。“鹧鸪”是一种彩翼斑驳的鸟,向日而飞,叫声凄厉,好像在哀叹世事难料,人生无常。

    [阅读全文]...

2022-05-06 12:10:53
  •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_古诗中唯美句子

  • 唯美,个性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绝句古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时时温*,“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古诗中的离情别绪》,整理经典的古诗绝句。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8、《雨霖铃》

    北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9、《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2、《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13、《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4、《踏莎行》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是不是觉得古诗中的离情别绪非常经典,非常有意蕴?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古诗中的绝句,请您阅读。

    [阅读全文]...

2022-05-26 02:36:54
  • 古诗中有关送别诗句

  • 送别
  •   1、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4、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5、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6、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8、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10、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11、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

      12、泪沿红粉湿罗巾,重系兰舟劝酒频。留却一枝河畔柳,明朝犹有远行人。

      13、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14、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15、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16、岸柳萧疏野荻秋,都门行客莫回头。一(m.ju.51tietu.net)条灞水清如剑,不为离人割断愁。

      1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19、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20、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阅读全文]...

2022-03-08 03:01:31
  •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

  • 古代,艺术
  •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

      语文高考古诗词的阅读鉴赏题从一卷移到二卷,变客观题型为主观题型,答题的难度显然有所提高。鉴赏中有关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前只要求考生对题目中的解说进行正误判断,热现在则要求考生作出分析,并作简要的阐述。这就要求考生对常见的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下面就结合具体的古典诗词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3、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4、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5、比喻和象征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6、夸张

      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6-13 16:17:25
  •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分析

  •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分析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1、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这样的例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如柳永《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3、疏密

      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词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密可以产生了一种紧促感,疏可以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能给欣赏者带来心理的`愉悦。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阔,一密显出清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富有生活情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景物动静的结合,反映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青山相对出”写静,又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又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5、浓淡

      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在诗词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用词典雅,造句精工;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用语却极是通俗:这样以俗入雅,突出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7、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8、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说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耐人寻味。

      9、隐显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如朱庆馀的《*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期待成功,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又如苏轼《江城子》“……不思量,自难忘”,在明了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10、离合

      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这种手法在咏物的诗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4-05 00:49:06
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 - 句子
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 - 语录
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 - 说说
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 - 名言
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 - 诗词
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 - 祝福
古诗中不说自己说别人的手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