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

关于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176) 说说(175) 名言(145) 诗词(10k+) 祝福(78) 心语(3)

  • *古代神话传说

  • 古代
  • *古代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人类早期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即是文学的先河,又是一种证明早期人类为了认知自然、认知自我的积极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神话传说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开天辟地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一万八千年。

      有一天,*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以后,*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也累得倒了下去。

      *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女娲造人

      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补天

      传说*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练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巫山神女

      巫山神女本是天庭王母的女儿瑶姬。传说中居住在仙界瑶池的西王母娘娘有二十几个漂亮的女儿,瑶姬是最小的,也是最美丽并且可爱活泼的,因此,西王母对瑶姬十分的爱护。由此瑶姬拨开了云朵往凡间看去,发现人间极为艰苦,瑶姬偷偷看凡间的`事情被王母知道了,王母十分的生气,但是这更加引发了瑶姬想要去凡间走一趟的决心,西王母知道自己拗不过自己的宝贝女儿,又怕女儿吃苦,最后只好同意了瑶姬下凡,西王母还想着海龙王的太子十分的搭配自己的女儿,于是不忘让瑶姬去龙宫。瑶姬去了龙宫后才知道这是一场局,气愤之下去了人间,来到人间的时候发现有十二条恶龙作怪,于是瑶姬收拾了他们,但是这十二条恶龙死后还是化为了十二座大山挡住人们的去路,瑶姬又化身入了山,将自己的身体化为万物,帮助了贫苦的人们,最后瑶姬化为了一块玉女石像屹立在山顶,后来河水泛滥,人们苦不堪言,大禹治水经过巫山,瑶姬见大禹为了人们治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英雄,于是制作了一本治水的宝卷,并将其送给了大禹,后来得到了瑶姬赠与的宝书,大禹开辟出了黄河,瑶姬后又开山降水汇成清澈的河流灌溉着百姓的田地,巫山从此青翠。之后便有了巫山神女的故事在民间传播。

      夸父追日

      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精卫填海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东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后羿射日

      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方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死了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阅读全文]...

2022-06-11 04:27:32
  • 论*古代神话的文化价值

  • 神话,文化,价值
  • 论*古代神话的文化价值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古代神话的文化价值,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神话是人类最初的文学,是民族精神最早的也是最为质朴的记录。我国上古神话以其永恒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神话、文化价值、精神文明、物质文明

      神话是古代人民通过想象或幻想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加以曲折反映,把自然力拟人化的产物,以征服自然力、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作为人类最初的文学,神话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最强健的生命之根,其文化价值不可小觑。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1、神话塑造了民族性格

      袁珂说:“神话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国的神话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国民族的特性。*的神话,自然也在许多地方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特性”。[1]

      其一,勇于牺牲、舍己为人的“尚德精神”。这是*神话主要的文化内涵,也是*千年以来的文化精神。

      宇宙的开辟者*,从竭力创世直到死去,他的'头成为山岳,气为风云,他的声音成为雷,四肢成为地的四方,血成为河流,肉成为泥土,胡须成为星宿,皮肤和头发成为草木,他的牙齿、骨和骨髓成为金石和珍宝,他的汗水成为雨,在他身上爬的虫子成为人类。女娲是在宇宙业已形成、天地得以开辟的情况下,化生万物、炼石补天、抟黄土再造人类、普及文化的“圣女”。天塌下来,她用五色石把天补好;天柱折了,她断螯足来顶替;洪水泛滥,她杀黑龙除灾祸之根。[2]作为创世英雄,*、女娲这种牺牲自我、高度的奉献精神,受到万民的敬仰。

      *神话中的神是“正义”的化身,代表了最高道德标准。在受到人们膜拜的同时,自然而然以天下苍生为重,把*治天下、造福人类看作是他们的根本职责,尽自己所能“保民佑民”。创世神如此,始祖神也这样。《淮南子·修务篇》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孟子·滕文公上》有言:“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可见,神农为给人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尝草药;鲧为帮助百姓制服洪水,不惜任何代价偷取“息壤”;大禹也是为治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羿同样为解除民间疾苦,不遗余力。

      毫无例外,我国上古神话中的神都闪耀着“道德的光辉”,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民族利益,甘愿付出一切,用自身神力造福天下苍生。正是这种至高至美的“尚德”精神,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形成。

      其二,敢于战斗、自强不息的“反抗精神”,这也是*神话中的主要特色。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十分低下,人类的力量无法与自然界抗衡,人们就借助神话来表现自己的心愿。

      《山海经·北山经》载: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又《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无论是精卫还是刑天,都代表了当时与自然界抗衡的先民。即使力量弱小,即使屡屡受挫,依然战斗不止。这种博大坚韧的精神使其人格充满了积极而悲壮的魅力,给后人极大的精神鼓舞和激励作用。

      2、神话影响了后世文学

      奇伟瑰丽的*古代神话,它本身就是我国古代独特的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其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都从神话中汲取大量的素材,创造出脍炙人口的佳作,为老百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诗歌园地里,《诗经》的《玄鸟》和《生民》篇让我们了解契和后稷诞生的奇异。《楚辞·天问》让我们看到女娲、羿、鲧、禹、简狄、后稷、舜、王亥、伊尹的影子。汉末《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让我们感叹牛郎织女的美好爱情。东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让我们折服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的斗争精神。盛唐李白的诗歌更是极致地运用了神话典故,《蜀道难》、《把酒问天》、《北风行》、《凤台曲》、《上元夫人》等上百首诗作,涉及到*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舜帝与二妃、烛龙神话、巫山神女、大禹治水、黄帝鼎湖升天、蜀道开辟等众多神话以及玉帝、王母、麻姑等诸多神仙,极具浪漫主义精神。今天,我们还可以在郭沫若的《女神》里,鲁迅的《故事新编》里以及革命领袖*的诗词中,领略到古代神话的瑰丽。

      在小说领域中,唐代有李朝威的《柳毅》借鉴鲛人神话写柳毅和龙女热恋。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则留有古神话西王母瑶池、仙桃的记叙。最著名的当属明代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了,这两部小说大力继承并弘扬了古代神话浪漫主义精神,成为家喻户晓、百看不厌的佳作。

      在戏剧舞台上,京剧的《嫦娥奔月》,取材于后羿与嫦娥神话;川剧的《沉香救母》、京剧的《宝莲灯》,取材于华岳三娘神话;黄梅戏的《天仙配》,取材于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各剧种的《天河配》,取材于牛郎织女神话;各剧种的《白蛇传》,取材于唐宋时代的传说白蛇神话等等。

      物质文明建设方面:

      对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启迪之功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或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在印刷所广场旁边,法玛还成什么?”[3]又说:“在罗伯茨公司面前,武尔坎又在哪里?……”[4]

      法玛是希腊神话中传闻女神俄萨的罗马名字,她可以吹着号角传播信息,速度非常快。后来印刷所出现了,法玛就被比下去了。武尔坎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火神和匠神,他在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最大冶金股份公司罗伯茨公司面前,丝毫没有用武之地。

      这些例子都在说明科学的发明创造,代替了神话的天真幻想。但是神话对科学的启迪之功,终究不可埋没。

      *神话在这方面也特别出色。拿飞行的设想来说,《山海经》里已经有了羽民、羽民国的最早记载,可看作是先民飞上天空的向往。而“嫦娥奔月”的神话,可以说是达到了*神话幻想的最高峰。20世纪60年代,人类载人宇宙飞船已经登上了月球,使“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科学的现实。科学固然伟大,然而,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嫦娥奔月”的幻想,同样值得赞叹。

      在医学方面,《列子·汤问》记载了一段名医扁鹊给两个病人做外科手术的神话,“饮以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药,既悟如初”,各归往见妻子,“妻子弗识”。两千多年前,当然不可能有这样高超的手术,充其量算是人们大胆的设想,是神话。而现代医学则越来越昌明,角膜、心脏、胰脏、肝脏、肾脏还有肺都可以成功移植。

      鲁迅先生说:“昔之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5]由此可见,原始人类创造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实在是含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可以说就是科学的萌芽。神话虽是一种虚构,但不是谎言,它通过幻想来“实际地改造世界”。神话所翱翔的地方,总是指引着人们向着知识的海洋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前进。

      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生命之根,理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现阶段,我们应该充分吸收我国古代神话折射出来的文化优点,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不断夯实实现*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袁坷.*古代神话[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4.

      [2]*.神话与民族精神[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73.

      [3、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A].马克思*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

      [5]鲁迅.*小说史略[A].鲁迅全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9.

    [阅读全文]...

2022-06-03 00:45:42
  • *古代神话人物帝江

  • 神话,古代,知识
  • *古代神话人物帝江

      帝江是*远古神话中的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神话人物帝江,希望大家喜欢!

      帝江的由来

      “帝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只妖怪,来源于《山海经》中的记载。根据《山海经》中的记载:在西三百五十里的地方是天山,那里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在西南方向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就是帝江也。相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帝江神兽。

      首先帝江神兽的出处是来源于古书,而古书中“江”读为“鸿”,也就是帝鸿。所以说,帝江也被称之为是帝鸿。

      但是,在其他的古书上记载,帝江神兽又有着另外的名字,叫做是“混沌”。关于混沌,是四凶之一的神话生物。根据在《左转》中的记载,四凶分别是指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在腋下长眼睛的“饕餮”、长着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

      关于混沌也就是帝江神兽的描述,曾在古书《神异经》说过,混沌的的外表很像是犬,有四个脚却没有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也是不方便,有一双翅膀。它生*喜欢欺负善良,还喜欢一些残暴的人,因此才会将有些是非不分的人称作是“混沌”。

      可是在《山海经》中,帝江又被称作是浑沌,浑沌的形象是一只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即便是传抄中有可能可能出错,但从各方面来讲都是讲得通的。其大致的原意就是:像太阳一样*坦浑圆,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

      帝江和混沌

      在*的神话故事中,关于神兽的传说中就好像有提到这么两个名字,混沌和帝江。有人说,它俩是同一个神兽,只是名字不同罢了。但是也有人说,它们是不相同的,那么究竟混沌和帝江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关于这疑问,据相关的资料表明,帝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只妖怪,主要是出自《山海经》。可是在其他的古书中,帝江神兽又叫混沌,是四凶之一的神话生物。由此看来,它们是同一种动物。

      曾在在《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中就记载了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其中的大意是这样的:南海的有一帝王名叫做“倏”,北海的也有一帝王叫“忽”,在他俩中间的帝王则叫“浑沌”。据说有一天,南海帝王“倏”和和北海帝王“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于是“倏”和“忽”想报答浑沌的友好之情,见大家都是有眼耳口鼻的,可以用来看听吃闻,而浑沌却没有七窍,于是为了报答他就为他凿七窍。谁知每天凿一窍,直到在第七天的时候,由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

      另外,然而这篇《庄子》的文章中,其中的浑沌形象据说更接*于《山海经》中的神帝江,关于它的形象是这样描述的:他的形状很像是黄囊,红的好像是一团火,它有六个足四双翅膀,但是又没有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总之,事实上混沌就是帝江,帝江就是混沌。

      帝江山海经记载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只神鸟,形状像个黄布口袋,红得像一团红火,六只脚四只翅膀,耳目口鼻都没有,但却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异经》记载的怪兽也叫此名。黄帝、共工氏首领在一些记载当中也被称为“帝江”。

    [阅读全文]...

2022-01-23 10:20:39
  • 古代神话人物介绍:八仙

  • 神话,古代,语文
  • 古代神话人物介绍:八仙

      八仙是*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说法不一,有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古代神话人物介绍:八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神话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起源一

      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但人物有多种说法。

      如淮南八仙,所指即助成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成《淮南子》的八公,淮南王好神仙丹药,后世传其为仙,淮南八仙之说可能附会此事而起。五代时道士作画幅为蜀中八仙,所画人物有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张道陵、严君*、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唐朝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指的是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能诗善饮的文人学士。今之所谓八仙,大约形成于元代,但人物不尽相同。

      至明代吴元泰作《八仙出处东游记》,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日渐流传,八仙人物也在流传中稳定下来。正式定型为汉钟离(或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八仙人物出处不一,时代不同。最初见于史籍且确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时道术之士张果。

      五代宋初,关于吕洞宾的仙话传说,流传甚盛,与道教内丹修炼法的传播相煽助,两宋之际即盛传“钟吕金丹道”。金元时全真道教兴起,为回应*民间信仰及传说以宣扬其教法,将钟离权、吕洞宾等推为北五祖,*民间传说、杂剧戏谈等便与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流传益广,内容益繁富。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各地道观,尤其全真道观祭祀不辍。

      道教的八仙缘起于唐宋时期,当时民间已有“八仙图”,在元朝马致远的《岳阳楼》、范子安的《竹叶船》和谷子敬的《城南柳》等杂剧中,都有八仙的踪迹,但成员经常变动。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并没有何仙姑,取而代之的是徐神翁。在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中,有张四郎却没有何仙姑。明《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中的八仙,则以风僧寿、玄虚子取代张果老、何仙姑。

      起源二

      所谓“八仙”,乃是*传统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

      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后来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权,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后来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

      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钟离权,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后来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形象来源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吕洞宾个性轻佻、铁拐李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八仙戏”。

    [阅读全文]...

2022-01-03 18:05:35
  • 古代爱情诗中的名句

  • 古代,爱情
  •   1、戴叔伦 《相思曲》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2、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3、元《遣悲怀三首其二》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4、顾《诉衷情》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5、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6、《无题六首其六》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7、乐婉 《卜算子》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8、《浪淘沙》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9、温庭《杨柳枝》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0、邵瑞彭《》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11晏殊《玉楼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12、曹雪芹《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13、周邦彦《玉楼春》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14、曹雪芹《红豆词》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15、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6、冯小青《怨》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17、朱尊《高阳台》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18、贺铸 《横塘路》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9、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20、刘锡《竹枝词四首其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21、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22、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3、陈叔达《自君之出矣》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24、苏武《结发为夫妻》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25、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休言半纸无多重,万离愁尽耐担。

      26、朱尊《鸳鸯湖歌》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

      27、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28、佚名《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9、《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30、晏几道《天三首其一》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31、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2、晏殊《玉楼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33、元 《遣悲怀三首其三》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

      34、韦庄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35、卢仝 《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36、卢仝 《楼上女儿曲》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

      37、晏几道《天三首其二》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费泪行。

      38、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39、辛弃疾《天》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40、曹雪芹《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41、晏殊《鹊踏枝》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42、白居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43、陈端生《寄外》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

      44、苏曼殊《本事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45、温庭《南歌子四首其二》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46、晏殊《鹊踏枝》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47、李煜《清*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8、晏殊《清*乐二首其二》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49、佚名《凤求凰琴歌》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50、柳永《凤栖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1、佚名、击鼓《.邶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阅读全文]...

2022-02-18 04:32:19
  • 关于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古诗

  • 传统节日
  •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因此也著有很多关于节日的名篇。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

      官衣亦有名,

      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

      香罗叠雪轻。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阅读全文]...

2021-12-03 22:39:32
  • 古诗中的不同的风

  • 文学
  • 古诗中的不同的风

      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往体诗。而风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不同的风——“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在古诗中有不同的意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中的不同的风的意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东风

      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如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东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反衬“伤逝”之情,如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渲染离别情绪,如李商隐《无题》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如陆游《钗头凤》中的“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4)比喻重要的条件,如杜牧《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和俗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二、南风

      古诗中的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如白居易《观刈麦》中的“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如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中的“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烘托恬淡的'心境,如刘攽《新晴》中的“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南风也叫“薰风”,如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三、西风

      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西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寄托相思之情,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感伤韶华已逝,如晏殊《蝶恋花》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如马致远《秋思》中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辛弃疾《水龙吟》中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蒋捷《虞美人》中的“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如李白《忆秦娥》中的“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四、北风

      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值得注意的是,古诗中的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

      (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如汉代无名氏《行行重行行》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2)抒写伤别之情,如高适《别董大》中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比喻强劲势力,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和郑思肖《寒菊》中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拓展阅读

      描写风的古诗

      《咏风》

      唐·李世民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春风》

      宋·王安石

      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烝红出小桃。

      池暖水香鱼出处,一环清浪涌亭皋。

      《边风行》

      唐·刘禹锡

      边马萧萧鸣,边风满碛生。

      暗添弓箭力,斗上鼓鼙声。

      袭月寒晕起,吹云阴阵成。

      将军占气候,出号夜翻营。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阅读全文]...

2022-01-23 11:50:32
  • 古代儿童古诗

  • 古代,儿童
  •   古代写儿童的,抒发了作者对儿童的无忧无虑生活的感叹之情。

      骑牛远远过前村, 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陇lǒng:古同“垄”,土埂

      【译文】

      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

      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

      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

      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

      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尔ěr:你,你的:~父。~辈。~汝rǔ赏析:七言绝句。写诗人池畔观鱼,有儿童在垂钩钓鱼,有感而发。这两句是说,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施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

      两种心情是何等不同啊?即景写情,对比强烈,极易发人深思,从中引出各种“心各异”的情状和道理来。说明诗人很伤感。于*淡中见新奇,韵味悠长。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遥yáo远:~远。 怕得鱼惊不应人。

      蓬pãng:散乱:~乱。~松。~头垢面。 稚zhì:幼小 纶lún:钓鱼用的线:垂~。

      【译文】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注释】 ⑴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来赞美鹅。 ⑵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⑶掌:诗中指鹅的脚掌。拨:划。

    [阅读全文]...

2022-06-05 15:16:11
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 - 句子
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 - 语录
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 - 说说
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 - 名言
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 - 诗词
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 - 祝福
古诗中提到的古代神话传说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