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

关于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86) 说说(21) 名言(92) 诗词(391) 祝福(27) 心语(164)

  •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说课稿

  • 语文
  • 《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第二课时。我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在三角形内角和知识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化,是后面学*多边形镶嵌的基础,也是今后学*空间几何的基础,学好多边形内角和的内容,为学生认识探索客观世界中不同形状物体存在的一般规律打下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

      1、我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自小独立性较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喜欢合作讨论,对数学学*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学**惯和学*方式较好。

      2、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学生对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内角和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估计学生在探究任意四边形内角和时会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边形为三角形”这一过程会是学生学*的难点,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办法把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根据新课标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能熟练运用。

      【数学思考】

      (1)通过测量,类比,推理等教学活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1、通过动手实践、相互间的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热情和求知欲望。

      2、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在解题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充满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因此,本节课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难点,增强直观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借鉴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学生的手,**学生的大脑,**学生的时间”的思想,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2.学*方法: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流程

      1、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请学生观察“上海世博园”的宣传视频。

      从“情境认知理论”得知:图文加情境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图文和情境并用可使效率提高到300%。通过观看上海世博园视频,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对建筑物的外观抽象成已知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多边形。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因为探索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关系的根本方法是把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因此唤醒学生已有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有助于解决后面的问题。接下来提出问题,正方形、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进入新课内容,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个确定值,引导学生猜想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将有助于本堂课问题的解决,也为后面*题作铺垫。

      2、环节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1:

      猜一猜:围绕“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从正方形、长方形这两个特殊的多边形的内角和,很容易猜测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度。

      议一议: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这个环节学生可能出现“度量”、“剪拼”、“作辅助线”等等甚至更多的方法。为此我又抛出问题:五、六、七边形的内角和怎么求?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然过渡到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同时也要告诉学生在测量和剪拼活动中可能会产生误差,由此感受到作辅助线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必要性。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推理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鼓励学生寻找多种分割形式,深入领会转化的本质——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然后让学生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电脑演示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想一想:这些分法有什么异同点?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借助辅助线把四边形分割成几个三角形分割的关键在于公共点的选取,并演示公共点在图形内、外、顶点处。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得四边形内角和,这是数学学*中的一种常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活动2:

      做一做:选一种你喜欢的上述分割的方法,类比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方法求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的'内角和,让学生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的理解,通过增加图形的复杂性,再一次经历转化的过程,加深对转化思想方法的理解,体会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了多边形的对角线,我们来看对角线与多边形的边数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之间有什么关系?

      议一议:

      问题1:对比上面探究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你能得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六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2:能否采用不同的分割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3: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活动3:

      想一想:采取表格的形式,首先请学生找出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再根据三角形个数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分析并展示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求用已“探究”的不同多边形来有条理地发现和概括出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之间的关系,水到渠成地归纳、类比推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根据本组探究过程填写下面表格的第二、三、四列,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尝试完成第五列n边形的探究。

      由于学生不熟悉完全归纳法,采取表格的形式使归纳更富条理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我又鲜明的指出:N表示什么?

    [阅读全文]...

2022-04-04 16:24:08
  •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整理

  • 数学,五年级,教育
  •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整理

      在*凡的学*生活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字母公式:S=a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底=面积÷高高=面积÷底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单位换算的方法:

      大化小,乘进率;小化大,除以进率。

      3、常用的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方米

      1*方米=100*方分米1*方分米=100*方厘米

      4、图形之间的关系:

      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面积,等底,则三角形的高是*行四边形的2倍。

      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面积,等高,则三角形的底是*行四边形的2倍。

      5、把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6、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1)仔细观察,确定组合图形可以分割或添补成哪些可以计算面积的基本图形。

      (2)找到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所需要的数据。

      (3)分别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相加或相减。

      1、长方形公式:

      周长=(长+宽)×2 C=(a+b)×2【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

      面积=长×宽S=ab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2、正方形公式:

      周长=边长×4 C=4a 【边长=周长÷4】

      面积=边长×边长S=a2

      3、*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底=面积÷高 高=面积÷底】

      4、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

      注: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被高垂直的一边就是相应的底边。在计算时一定是这条边的高乘以这条边。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6、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面积相等,底也相等,三角形的高是*行四边形高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阅读全文]...

2021-11-24 14:36:51
  •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 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多边形的面积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一课时P80—81。

      二、我对教材的理解

      小学数学关于几何知识的安排,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的。本册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把*行四边形转化成为长方形,并分析长方形面积与*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出*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理解*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式。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道推导方法,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做准备。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扎实其几何知识学*的重要环节。

      依据以上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领会割补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关键点: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来突破掌握*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重点。利用知识迁移及剪、移、拼的实际操作来分解教学难点*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行四边形等积转化成长方形。

      通过*时的学情观察,我发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有些学生对*行四边形的面积内容并不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是学生学*这一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的认识水*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也是教学中要考虑的重点。为突破重难点,关键要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本节课的学*就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我打算为本节课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课件、自制长方形框架、方格纸、课件、*行四边形纸片、剪刀、直尺等。

      三、教法设想

      (一)发展迁移原则

      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通过课件演示和实践操作,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反馈教学法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学法渗透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活动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初步感知和运用转化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概括等行为来解决新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

      小学生学*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寻”数学,在实践操作中“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

      (一)巧设情境,铺垫导入

      新课开始,我先拿出一个长方形框架,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新知识的学*做好铺垫。

      随后我把长方形框架拉成了*行四边形框架,并让学生比较周长是否发生变化?面积是否发生变化?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动脑猜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它的什么东西有关系。

      为说明面积发生变化,引出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数方格的时候注意提醒学生先数整格、后数半格,并提示数半格的方法。通过数方格,学生很容易知道拉成后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比原来长方形的面积要小了。这时我启发学生*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长方形是不一样的,不可能等于相邻两条边的乘积了。那么拉成后的*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会变小呢?*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和什么有关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

      (二)合作探索,迁移创造

      1、图形转换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学*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充分感知和建立表象,为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于前面在数格子时已经有同学提到用割补的方法来求面积,所以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操作,想办法将*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操作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自己的验证过程。汇报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有序按照三个步骤——怎么画、怎么剪、怎么拼来说。同时,我及时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变了没有?”引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之后,请学生展示不同方法。

      2、探讨联系

      汇报后,我总结了预设的两种基本方法,并用媒体展示了过程,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等积转化的过程。然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图形并比较,进而讨论:拼出的长方形与原来*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拼成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联系?通过上面问题的思考,学生对*行四边形公式的推导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推导过程:将一个*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行四边形的高或底。接着我让学生根据填空同桌互相说一说整个操作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3、推导公式

      将一个*行四边形通过剪、拼后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原来*行四边形的底或高,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原来*行四边形的高或底,*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用字母表示S=ah,并让学生齐读和书空。

      4、验证公式

      刚才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了*行四边形的面积,现在让学生用公式计算并验证。同时,我及时让学生反馈用公式计算要知道什么信息。并让学生比较数方格和公式计算哪种方便。培养学生用心学*观察的情感。

      5、教学例1

      例1:*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写完整整个解题过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进而建构了学生头脑中新的数学模型: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整个过程是学生在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这样完全把学生置于学*的主体,把学*数学知识彻底转化为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与内化。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四个层次的练*题:

      第一层:变式练*

      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举一反三,知道求高和求底的公式。

      第二层:强化练*

      强化公式中对高的理解,知道高是底边上对应的高。

    [阅读全文]...

2022-02-21 15:50:47
  • 图形数学知识点

  • 数学,教育
  • 图形数学知识点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图形数学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一、认识图形

      图形分类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学过的图形进行分类:

      立体图形

      学过的图形圆(曲线围成)

      *面图形三角形(3条边)

      三角形、四边形四边形*行四边形

      (线段围成)(4条边)长方形正方形

      ①按*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②把*面图形按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类是由线段围成的。

      ③按图形的边数来分。

      2、*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不稳定性)的'特点。

      三角形分类

      1、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按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通过分类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1、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边形的分类

      1、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四边形。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行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①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②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菱形有2条对称轴。

      ③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图案欣赏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2、利用对称、*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设计步骤:①制作基本图形。②将基本图形*移、旋转、对称,形成一幅图案。③涂上喜欢的颜色。(涂色要突出图案的规律性)

      数图形中的学问

      1、从同一点引出n个基本角,那么图中所有角的个数为n+(n-1)+…+2+1=n(n+1)÷2。

      2、从同一点引出n个基本三角形,那么图中所有三角形的个数为n+(n-1)+…+2+1=n(n+1)÷2。

      二、观察物体

      1、观察位置由低到高变化,所观察到物体的画面也发生相应变化。观察物体的时候,站得越高,看到的物体越完整。

      2、观察位置由远及*变化,所观察景物的范围也相应变化。观察物体的时候,距离越*,观察到的景物越大,观察景物范围越小;距离越远,观察到的景物越小,观察景物范围越大。

      3、识别和判断打拍摄地点与照片中的对应关系:可以假设自己在拍摄地点处,根据图中景物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判断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时可以假设自己随着拍摄者的行走路线游览,想象自己先看到哪些景物,再看到哪些景物,从而判断出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概率与统计”知识

      游戏公*

      1、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要看代表双方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游戏规则公*;否则,游戏规则就不公*。

    [阅读全文]...

2022-03-30 23:58:47
  • 有关数学的古诗

  • 数学,文学
  • 有关数学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数学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宋代邵雍是数理大家,写过一首朗朗上口的数字诗,描写一路的.景物,全诗共20个字,把10个数字全用上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用数字反映远*、村落、亭台和花,通俗自然,脍炙人口,也是我们小时候可能就听说过的一首诗,让人难忘啊。

      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妙趣横生。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清代纪晓岚是著名的才子,据说乾隆下江南时,一天在江上看见一条渔船荡桨而来,就叫纪晓岚以渔为题作诗一首,要求在诗中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很快吟出一首: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无独有偶,清代的女诗人何佩玉擅长作数字诗,也连用了十个“一”,生动地勾画了一幅高僧晚归图:

      一花一柳一点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中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北宋王安石关心民生疾苦,看北宋王朝很多虚设的官员,饱食终日,于是写道: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把他们比作麻雀,形象了地讽刺了他们反对变法的丑态。

      **前,法币天天贬值,物价一日数长,一位教师这样描绘饥寒交迫的生活:

      一身*价布,两袖粉笔灰。

      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

      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

      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

      下面还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数字入诗的佳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1、《山村咏怀》

      (北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闺怨》

      (清)黄焕中

      百尺楼台万丈溪,云书八九寄辽西。

      忽闻二月双飞雁,最恨三更一唱鸡。

      五六归期空望断,七千离恨竟未齐。

    [阅读全文]...

2021-12-10 21:52:04
  • 初中数学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公式大全

  • 初中数学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公式大全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公式大全,欢迎阅览。

      三角形边角关系

      (1)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这个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种(即辅助线的做法),体现了几何中的一题多解的思维方法,这也是几何与众不同的地方。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5)在同一个三角形内,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6)三角形中的四条特殊的线段:角*分线,中线,高,中位线。

      (注①: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分线,中线,高三线互相重叠;

      ②: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两边中点的连线,它*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7)三角形的角*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它到各边的距离相等.

      (8)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即外心,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分线的交点,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9)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它到每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的2倍。

      (10)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11)三角形的中位线*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1/2。

      (12)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延长线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注意:①三角形的内心、重心都在三角形的内部 。

      ②钝角三角形垂心、外心在三角形外部。(三条高的延长线交于一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③直角三角形垂心、外心在三角形的边上。(直角三角形的垂心为直角顶点,外心为斜边中点。)

      ④锐角三角形垂心、外心在三角形内部。

      三角形有三条边,同时又三个内角,和三个外角,这样的说法就是正确的。

      关于正方形定理公式的内容精讲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正方形定理公式

      正方形的特征:

      ①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分,每一条对角线*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希望上面对正方形定理公式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取得很好的成绩的哦。

      初中数学*行四边形定理公式

      同学们认真学*,下面是老师对数学中*行四边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

      *行四边形

      *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③*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分;

      *行四边形的判定:

      ①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③对角线互相*分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④一组对边*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行四边形。

      上面对数学中*行四边形定理公式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的更好的哦。

      下面是对直角三角形定理公式的内容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方和等于斜边的*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30度

    [阅读全文]...

2022-06-29 19:57:07
  • 古希腊数学的历史简介

  • 历史,数学
  • 古希腊数学的历史简介

      数学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上到天文历法,下到寻常百姓,都需要运用数学的知识点来解答自己的疑惑。但是,你知不知道古希腊数学已经十分发达,能够解答一些现代问题,下面为大家带来古希腊数学的历史简介,快来看看吧。

      古代希腊从地理疆城上讲,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意大利半岛南部、西西里岛及爱琴海诸岛等地区。这里长期以来由许多大小奴棣制城邦国组成,直到约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大帝(Alexan derthe Great)征服了希腊和*东、埃及,他在尼罗河口附*建立了亚历山大里亚城(Alexandria)。亚历山大大帝死后(323B.C.),他创建的帝国分裂为三个独立的王国,但仍联合在古希腊文化的约束下,史称希腊化国家。统治了埃及的托勒密一世(PtolemytheFirst)大力提倡学术,多方网罗人才,在亚历山大里亚建立起一座空前宏伟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使这里取代雅典,一跃而成为古代世界的学术文化中心,繁荣几达千年之久!

      希腊人的思想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埃及和巴比伦的影响,但是他们创立的数学与前人的数学相比较,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发展可分为雅典时期和亚历山大时期两个阶段。

      一、雅典时期(600B.C.-300B.C.)

      这一时期始于泰勒斯(Thales)为首的伊奥尼亚学派(Ionians),其贡献在于开创了命题的证明,为建立几何的演绎体系迈出了第一步。稍后有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领导的学派,这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政治、宗教、哲学团体,以「万物皆数」作为信条,将数学理论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予数学以特殊独立的地位。

      公元前480年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各种学术思想在雅典争奇斗妍,演说和辩论时有所见,在这种气氛下,数学开始从个别学派闭塞的围墙里跳出来,来到更广阔的天地里。

      埃利亚学派的芝诺(Zeno)提出四个著名的悖论(二分说、追龟说、飞箭静止说、运动场问题),迫使哲学家和数学家深入思考无穷的问题。智人学派提出几何作图的三大问题:化圆为方、倍立方体、三等分任意角。希腊人的兴趣在于从理论上去解决这些问题,是几何学从实际应用向演绎体系靠拢的又一步。正因为三大问题不能用标尺解出,往往使研究者闯入未知的领域中,作出新的发现:圆锥曲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化圆为方」问题亦导致了圆周率和穷竭法的探讨。

      哲学家柏拉图(Plato)在雅典创办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培养了一大批数学家,成为早期毕氏学派和后来长期活跃的亚历山大学派之间联系的纽带。欧多克斯(Eudoxus)是该学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创立了同时适用于可通约量及不可通约量的比例理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是*的奠基者,其逻辑思想为日后将几何学整理在严密的逻辑体系之中开辟了道路。

      二、亚历山大时期(300B.C.-641A.D.)

      这一阶段以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吞并希腊为分界,分为前后两期。

      亚历山大前期出现了希腊数学的黄金时期,代表人物是名垂千古的三大几何学家:欧几里得(Euclid)、阿基米得(Archimedes)及阿波洛尼乌斯(Appollonius)。

      欧几里得总结古典希腊数学,用公理方法整理几何学,写成13卷《几何原本》(Elements)。这部划时代历史巨著的意义在于它树立了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数学体系的最早典范。

      阿基米得是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力学家和机械师。他将实验的经验研究方法和几何学的演绎推理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力学科学化,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计算。阿基米得在纯数学领域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其中一项重大贡献是建立多种*面图形面积和旋转体体积的精密求积法,蕴含着微积分的思想。

      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埃拉托塞尼(Eratosthenes)也是这一时期有名望的学者。阿波洛尼乌斯的《圆锥曲线论》(ConicSections)把前辈所得到的圆锥曲线知识,予以严格的系统化,并做出新的贡献,对17世纪数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亚历山大后期是在罗马人统治下的时期,幸好希腊的文化传统未被破坏,学者还可继续研究,然而已没有前期那种磅礡的气势。这时期出色的数学家有海伦(Heron)、托勒密(Plolemy)、丢番图(Diophantus)和帕波斯(Pappus)。丢番图的代数学在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帕波斯的工作是前期学者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补充。之后,希腊数学处于停滞状态。

      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Justinian)下令关闭雅典的学校,严禁研究和传播数学,数学发展再次受到致命的打击。

      公元641年,*人攻占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再度被焚(第一次是在公元前46年),希腊数学悠久灿烂的历史,至此终结。

      总括而言,希腊数学的成就是辉煌的,它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不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来衡量,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比希腊数学家取得具体成果更重要的是:希腊数学产生了数学精神。即数学证明的演绎推理方法。数学的抽象化以及自然界依数学方式设计的信念,为数学乃至科学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这一精神所产生的理性、确定性、永恒的不可抗拒的规律性等一系列思想,则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古希腊数学家的故事

      人物生*

      埃拉托色尼曾应埃及国王的聘请,任皇家教师,并被任命为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一级研究员。从公元前234年起接任图书馆馆长。当时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是古代西方世界的最高科学和知识中心,那里收藏了古代各种科学和文学论著。馆长之职在当时是希腊学术界最有权威的职位,通常授予德高望重、众望所归的学者。埃拉托色尼担任馆长直到他逝世为止,这也说明了他在古希腊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埃拉托色尼充分地利用了他担任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馆长职位之便,十分出色地利用了馆藏丰富的地理资料和地图。他的天才使他能够在占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创新。埃拉托色尼在地理学方面的杰出贡献,集中地反映在他的两部代表著作中,即《地球大小的修正》和《地理学概论》二书。

      前者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并以地球圆周计算为著名。他创立了精确测算地球圆周的科学方法,其精确程度令人为之惊叹;后者是有人居住世界部分的地图及其描述。在该书中,他系统地提出了采用经纬网格编绘世界地国的方法,全面地改绘了爱奥尼亚地图。他以精确的测量为依据,将得到的所有天文学和测地学的成果尽量结合起来,因而他所编绘的世界地图不仅在当时具有权威性,而且成为其后一切古代地图的基础。虽然埃拉托色尼的这两部地理著作不幸都失传了,但是通过保存下来的残篇,特别是斯特拉波的引文,后世对它们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精辟见解有一定的了解。

      丈量地球的周长

      关于地球圆周的计算是《地球大小的修正》一书的精华部分。在埃拉托色尼之前,也曾有不少人试图进行测量估算,如攸多克索等。但是,他们大多缺乏理论基础,计算结果很不精确。埃拉托色尼天才地将天文学与测地学结合起来,第一个提出设想在夏至日那天,分别在两地同时观察太阳的位置,并根据地物阴影的长度之差异,加以研究分析,从而总结出计算地球圆周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比自攸多克索以来*惯采用的单纯依靠天文学观测来推算的方法要完善和精确得多,因为单纯天文学方法受仪器精度和天文折射率的影响,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埃拉托色尼选择同一子午线上的两地西恩纳(Syene,今天的阿斯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夏至日那天进行太阳位置观察的比较。在西恩纳附*,尼罗河的一个河心岛洲上,有一口深井,夏至日那天太阳光可直射井底。这一现象闻名已久,吸引着许多旅行家前来观赏奇景。

      它表明太阳在夏至日正好位于天顶。与此同时,他在亚历山大里亚选择了一个很高的方尖塔作参照,并测量了夏至日那天塔的阴影长度,这样他就可以量出直立的方尖塔和太阳光射线之间的角度。获得了这些数据之后,他运用了泰勒斯的数学定律,即一条射线穿过两条*行线时,它们的对角相等。埃拉托色尼通过观测得到了这一角度为7°12′,即相当于圆周角360°的1/50。由此表明,这一角度对应的弧长,即从西恩纳到亚历山大里亚的距离,应相当于地球周长的1/50。下一步埃拉托色尼借助于皇家测量员的测地资料,测量得到这两个城市的距离是5000希腊里。一旦得到这个结果,地球周长只要乘以50即可,结果为25万希腊里。为了符合传统的圆周为60等分制,埃拉托色尼将这一数值提高到252000希腊里,以便可被60除尽。埃及的希腊里约为157.5米,可换算为现代的公制,地球圆周长约为39375公里,经埃拉托色尼修订后为39360公里,与地球实际周长引人注目地相*。由此可见,埃拉托色尼巧妙地将天文学与测地学结合起来,精确地测量出地球周长的精确数值。这一测量结果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确是了不起的,是载入地理学史册的重大成果。

      此外,《地球大小的修正》一书还包括以下各方面的研究:赤道的长度、回归线与极圈的距离、极地带的范围、太阳和月亮的大小、日地月之间的距离、太阳和月亮的全食和偏食以及白昼长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等等。这些研究代表了当时地理学发展的高水*。

      描绘新的地球

      《地理学概论》一书致力于研究有人居住的世界。全书分三卷,第一卷先是一段简短的绪言,对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历史的回顾,然后着重阐述地球的结构和演变以及水的运动(潮汐、海峡中的海流等);第二卷为数理地理学。主要探讨天空、大地和海洋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区域和地带的划分以及已知世界的范围等问题;第三卷是论述世界地图的改绘,包括一幅新编绘物世界地图以及区域描述。埃拉托色尼的这本书总结了希腊地理学的成就,标志了这个时期地理学的最高水*,是古代地理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文献。埃拉托色尼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居住适应地带学说,将世界分为欧洲、亚洲和利比亚(非洲)三大洲和一个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等五个温度带。

      他改进了亚里士多德的分带法,对五个地带的南北界线,均给予纬度的严格划分。埃拉托色尼的区域和地带的划分,与前辈学者相比,科学性和系统都要强得多。他的地球分带已同现代地理学的“地带”概念相当接*。他确定的.回归线位置,与其实际位置(23°30′)仅差半度,其精确性令人为之赞叹。不过,埃拉托色尼关于世界陆地三大洲的划分,与实际情况相差甚大,显然这是受到当时认识论和科学水*的局限。埃拉托色尼认识到,古老的爱奥尼亚地图必须全面地改绘。他的目标是运用几何学的方法,依据精确的天文学和测地学新数据,来绘制更合理的世界图象。他毫不含糊地屏弃了亚历山大以前的资料,大量采用毕提亚斯远航和亚历山大远征以及其他新*的地理考察的成果。在使用资料时,他并不是一味盲从,而十分注意分析判断,力求去伪存真。例如,他在处理路线测量资料时,考虑了地势起伏和道路弯曲等因素,对资料提供的里程数据,*均减去了1/15,来加以订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地图的精度和资料的准确性。

      为了编绘新的世界地图,埃拉托色尼首先估算了有人居住世界的宽度和长度。宽度数值是沿通过亚历山大里亚城的子午线测算出来的,结果是38000希腊里;长度数值则是沿着从赫尔克列斯之位至恒河河口一线来估算的,结果是78000希腊里。长度线与宽度线组成了地图的基础坐标,它们在罗得岛相交,然后,他在这两条基础座标线上,各选了一系列地点,如经线纵座标上的阿罗马提斯(Aromates,今索马里)、麦罗埃(Meroe)、西恩纳、亚历山大里亚、赫勒斯湾、波里斯丹尼河(Borysthene,今第聂伯河河口)和图勒等七处;纬线横座标上的印度河、“里海之门”、幼发拉底河上的塔普萨克(Thapsa-que)、罗马和迦太基(Carthage)等处,分别划出横向的纬线和纵向的经线,组成了地图的经纬网格。埃拉托色尼创立经纬网系统,是地图学发展中的一项重大的突破和飞跃,有着深远的意义,它为投影地图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是投影地图学取代经验地图学的先驱。埃拉托色尼在他的基础经纬网之上,还叠加了一套被称为“普林特”框格(Plinthes)和“斯弗拉吉德斯”框格(Sphragides)的几何图形。前者呈长形条带状,后者呈不规则形状。它们组成了地图的第二级网格系统,作为一级经结网格的补充,其作用是便于标明《地理学概论》一书中所描述的各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这种将世界划分为不同地区的思维方法,似乎可视为现代地理学术语中的“区划”的雏型。同时,他将地理描述中的分区叙述与地图编绘紧密结合起来,也是一种创新尝试,成为描述地理学与数理地理学相结合的又一种范例。显然,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思想比前辈地理学家更臻成熟。他对地理空间表现了极大的兴趣,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地理实体,也不仅因为它是一个包含各种特性的地域,而且因为在地理空间中,存在着特征鲜明的自然环境同改造利用这一环境的社会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著作和成就标志了古代希腊地理学的最高峰和结束。2000多年前,有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5-前194)。

      埃拉托色尼博学多才,他不仅通晓天文,而且熟知地理;又是诗人、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博物馆的馆长。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夏日正午的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应该没有影子。但是,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所造成。从地球是圆球和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从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其中的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和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和智慧。埃拉托色尼是首先使用"地理学"名称的人,从此代替传统的"地方志",写成了三卷专著。书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埃拉托色尼还用经纬网绘制地图,最早把物理学的原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创立了数理地理学。

    [阅读全文]...

2021-12-14 15:32:08
  • 数学梯形知识点精讲

  • 数学,教育
  • 数学梯形知识点精讲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行的四边形。*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较长的一条底边叫下底,较短的一条底边叫上底;另外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梯形知识点精讲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直角梯形

      定义;

      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性质

      直角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

      判定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梯形是直角梯形。

      温馨提示:上述内容是初中数学直角梯形的知识要领,聪明的大家都能掌握了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面直角坐标系

      *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对于*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哦。

      *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下面是对数学中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学*,同学们认真看看哦。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关于数学中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内容学*,我们做下面的知识讲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下面是对数学中因式分解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阅读全文]...

2022-07-26 22:39:45
  • 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学*方法

  • 数学
  • 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学*方法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是需要不断学*的,正确的学*方法,能够让我们学*事半功倍!如果你正在为找不到正确的学*方法而苦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学*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与应用数学的早期运用是在远古时期,当时的人们为了记住发生的事情,就把绳子打成一个个的结,也就是早期的结绳计数。后来不管是打猎还是种地都离不开简单的计算,再到后来对土地丈量和分配时,代数以及几何就产生了,再到现代社会,数学计算与信息计算相结合,数学计算走向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计算,比如人口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再比如身边的股票涨幅程度,储蓄利率以及债券盈利等等,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数学计算不但成为解决人类生活问题的工具,也是一个时代科学进步的组成分子。当今的社会正在朝向信息时代大步迈进,数学与应用数学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在生活当中离不开数学与应用数学,若想运用这门学科,就必须学好这门课程,学*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前提就是要明确学*目标,掌握良好的学*方法。

      二、明确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学*目标

      明确学*目标是提升学*效果的前提,明确自己的学*目标后才能在学*中合理制定计划,明确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学*目标也是进行数学学*的关键。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学*目标要以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为依据,要做到与时俱进,从原本的应试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为社会打造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要目标在于使相关专业学生在就业时能够符合社会的需求,使本专业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动手的能力,并且具有创新思维能力,从而适应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工作需要。

      三、掌握良好的学*方法

      (一)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证明和计算方法

      在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找到真理的主要过程,概念,定律,都在否定中一次次的证明,一次次的推理。定律也成为证明的结果与目标。只有在经过相对严密的推理和论证才能得到众人的认可和承认,就像最简单的数学问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简单的结论背后却是一遍遍的推理与证明,只有经过严密逻辑证明并且经过逻辑计算所得出的结论才能真实可信。换句话来说,任何的数学推理与研究都离不开证明与计算,如果没有一次次的证明,一次次的.计算,一次次的否定,那么数学这门学科就不会发展到如今的境况。证明与计算在数学与应用中占据重要位置,只有掌握了证明与计算的方法,才能更好的进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

      (二)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数学与应用数学这个专业虽然理论性较强,但是开设的目的还是要服务社会上的计算,如果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那么就会违背开设此专业科目的初衷,学*这个专业更多的是要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多参加商业经营类的模拟大赛,在比赛中掌握大数据的计算与分析。例如数学建模比赛,通过参加此类比赛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建模的主要步骤是提出问题、假设、建立模型、求解、分析、检验、模型的实施等,在建模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与阻碍,遇到问题时选择换一种思考方式,换一种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那最好是发挥团队的作用。因为每个人的思维可能不一样,一个团队的各种思维交错,在其中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假如涉及到其他学科时,还要积极的向其他学科的人员取经,学*这个学科的基本原理,能够理解学科中的困难,明确这个学科的处理问题方式和结果。

      (四)学*数学与计算机的融合与发展

      学好数学与应用数学这个专业,还需要学*计算机相关知识,现在的数*算大都需要计算机去完成,也就是信息计算,信息计算就是数学与计算机融合产生的一门科学,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计算技术可以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学*效率,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也是学好本专业的重要因素,只有熟练掌握信息科学计算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的需求。

      拓展内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数学与应用数学(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是一个学科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若干实际数学问题,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就业前景

      应用数学专业属于基础专业,是其他相关专业的“母专业”。无论是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软件开发、三维动画制作还是从事金融保险,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药、通讯工程、建筑设计等,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专业知识,数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数学专业知识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计算机软件;

      4、金融/投资/证券;

      5、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其他行业;

      7、教育/培训/院校;

      8、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算法工程师、数据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算法工程师;

      2、数据分析师;

      3、数据挖掘工程师;

      4、图像算法工程师;

      5、高级数据分析师;

      6、数据产品经理;

      7、高级算法工程师;

      8、产品经理。

    [阅读全文]...

2022-02-15 05:25:42
  • 初中数学奥数

  • 教育,数学
  • 初中数学奥数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初中的奥数难不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初中数学奥数,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钟问题解法与算法公式

      解题关键:时钟问题属于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问题。钟面上按“时”分为12大格,按“分”分为60小格。每小时,时针走1大格合5小格,分针走12大格合60小格,时针的转速是分针的,两针速度差是分针的速度的,分针每小时可追及。

      1、二点到三点钟之间,分针与时针什么时候重合?

      分析:两点钟的时候,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2,分针在时针后5×2=10(小格)。而分针每分钟可追及1—=(小格),要两针重合,分针必须追上10小格,这样所需要时间应为(10÷)分钟。

      解: (5×2)÷(1—)=10÷=10(分)

      答:2点10分时,两针重合。

      一只挂钟,每小时慢5分钟,标准时间中午12点时,把钟与标准时间对准。现在是标准时间下午5点30分,问,再经过多长时间,该挂钟才能走到5点30分?

      分析:1、这钟每小时慢5分钟,也就是当标准钟走60分时,这挂钟只能走60—5=55(分),即速度是标准钟速度的=

      2、因每小时慢5分,标准钟从中午12点走到下午5点30分时,此挂钟共慢了5×(17—12)=27(分),也就是此挂钟要差27分才到5点30分。

      3、此挂钟走到5点30分,按标准时间还要走27分,因它的速度是标准时钟速度的,实际走完这27分所要时间应是27÷。

      解: 5×(17—12) =27 (分) 27÷=30(分)

      答:再经过30分钟,该挂钟才能走到5点30分。

      奥数,数学,初中,新生,关系

      如果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没必要全部学,但涉及到拉开差距的中考压轴题(最后30分的大题目)的部分需要学;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学。”

      初中数学整体上分为两部分:初一的引导;初二和初三的加深。

      从难度上来看,总的来说,对于小学学*过奥数的孩子来讲,难度上降低了;中考虽然有30分左右的难题(对于学生来说,相当于奥数难度),但中考整体没有达到纯粹奥数的难度。

      但从这两年的各重点中学的数学实验班的教学和考试来看,难度普遍是高于中考的,尤其是各种考试后专为实验班孩子准备的附加题。

      以各重点学校的月考、期中考和期末考为例,经常会出现希望杯或各省市竞赛题中的原题。初一期末考试题目中有一道题,在某校竞赛班的练*题中出现过,在*时测试中出现过,其实这是一道“希望杯”第14届一试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学校里不知道中考中大部分题目没有这么难吗?

      主要原因有几个:

      1。希望杯本身虽然是竞赛考试,但它把考试的知识点限定在中考考纲内,尤其是一试;很多孩子没有经过专门的竞赛培训,但基本功很扎实,一试也能考出非常高的成绩;

      2。学校里的数学实验班生源普遍比较优秀,通过课内题目测试,一方面没有区分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为本校的高中部选拔培养好的生源(每年好学校的初中部都会与一批孩子提前签约)。而简单的竞赛题即符合中考考点,又能够区分层次,培养思维。被学校里看中就自然而然了。

      3。初中奥数比小学难,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初中的竞赛题与学校教学在知识点上还是衔接的非常紧密的。全国联赛考试大纲:

      1)实数

      2)代数式

      3)恒等式与恒等变形

      4)方程和不等式

      5)函数

      6)逻辑推理问题

      7)几何

      我们发现除了第6个逻辑推理问题之外全都是课本上的内容,只不过是难度和解题技巧上有所加强。另外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初中数学联赛中的题目80%以上都是课内相关内容。

      当然,这里决不是推荐所有的孩子像小学一样学*奥数,而是要在数学学*的难度上把握一个度。完全按照课本来训练题目,很难应对未来的中考压轴题,更不利于6年后的高考;脱离课本,单纯的奥数学*也不符合大部分初中生学*的实际。这里面希望杯一试题是一个比较好的标杆。能够熟练求解希望杯一试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难度水*。

      培养优秀学生,而不是补差。通过学*数学考入重点中学的。同学们在这里相互交流各个重点中学的学*方法和学*资料,了解自己和竞争对手的差距。

      一、指导思想

      奥数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数学的拓展,也是学生基本技能的发展。拓展思维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计算速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初中理科组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举办全校奥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活动宗旨: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拓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数学学科老师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发散的思维能力与灵活敏捷的思维*惯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地开展。

      三、试卷命题安排

      出卷老师:魏海* 曾郁郁

      四、活动方式:

      1、参赛对象:每个班抽取六名学生参与。

      2、活动方式:纸质试卷,不得使用其他计算工具。

      3、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4、活动时间: 201*年11月16日(周一)中午16:00—17:00。

      5、监考:蒋应华 古家琼

      6、阅卷:段余粮 刘奕峰 蒋智用

      五、比赛规则及要求:

      1、学生听统一信号,宣布 “开始”和“结束”。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题,结束信号响起应停止答题

    [阅读全文]...

2022-06-08 18:19:07
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 - 句子
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 - 语录
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 - 说说
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 - 名言
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 - 诗词
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 - 祝福
关于多边形的数学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