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北的诗句

关于关于河北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河北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河北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河北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3) 语录(1k+) 说说(11) 名言(125) 诗词(92) 祝福(1k+) 心语(40)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古诗句)

  • 河北,河南,杜甫
  •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安史之乱结束后的作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杜甫称为“生*第一快诗”。下面让我们看看诗词的全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用白话来说,翻译如下:剑门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的时候这件事非常高兴,泪洒衣衫。转回头看,妻子儿女的愁云已经消失了,马上高兴地收拾好诗集书本。太阳出来照耀大地,我放声歌唱,痛饮美酒,明媚的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马上动身启程,通过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又直接奔赴洛阳。

    这首诗前半部分反映了诗人听到消息的兴奋高兴的心情,后半部分反映了诗人急于返回故乡的心情。

    之后有很多人给这首诗很多评价,大家可以上网搜索一下。

    你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补充说明吧。

    [阅读全文]...

2022-05-07 22:00:22
  • 问官军收河南河北诗题的意思(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想象诗句)

  • 河北,河南,想象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注释:

    1.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2.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3.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4.涕:眼泪。5.却看:回头看。6.妻子:妻子和孩子。7.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8.漫卷(juǎn)诗书喜欲狂:胡乱地卷起。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9.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10.放歌:放声高歌。11.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12.青春:指春天的景物。作者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13.作伴:与妻儿一同。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15.便:就的意思。16.襄阳:今属湖北。17.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2022-03-12 14:01:15
  • 王褒《渡河北》全诗赏析

  • 古诗文
  • 王褒《渡河北》全诗赏析

      《渡河北》是南北朝北周文学家王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二句写眼前秋景仿佛洞庭之畔,流露出思乡之情,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王褒《渡河北》全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渡河北

      (南北朝)王 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注释: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写,河,指黄河。南北朝时期,河北以为地区,先后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军事领袖陆续建立*,*认为是异族的统治。

      “秋风”二句,渡黄河,秋风起,落叶纷纷扬扬,好似洞庭湖波涌起,景色好似江南。这里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常山”二句:常山:郡名,治所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辖境至唐县。代郡:汉代北部边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和山西省东北部。临,靠*。亭障:当时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

      “心悲”二句:异方:异乡。陇头歌:乐府歌曲名,属《梁鼓角横吹曲》,歌曲的内容是游子思乡。陇头歌也就是“异方乐”。

      “薄暮”二句:傍晚时将驱动征马,在北山拐角的地方迷失了道路。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角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 此番情景使诗人想起屈原的名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三四句写北渡所见之景,感慨原本汉代的北部边塞,却成了北朝异族的工事,把深沉的历史感慨融入故国之思中。五六句写北渡所闻。《陇头歌》是抒写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作者正在愁惨之际,听到远方传来异国悲凉的歌声,更觉肝肠寸断。结尾二句用信马由缰、茫然迷路的动作来刻画诗人心灰意懒、怅然若失的情状,一种惆怅绵渺的情味萦绕在画面中。这首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同时又具有苍劲悲凉的格调,表现出南北诗风融和的特点。

      赏析二:

      这首五言古诗,乃南北朝时诗人王褒所作。王褒,原是南朝梁代文学家,仕梁时曾官至吏部上书,是时已有诗作问世。梁元帝时,西魏围攻梁元帝的临时首都江陵(即荆州),元帝不敌投降,王褒亦随之降西魏。西魏人称善王褒之才能,聘其北行,后还委以车骑大将军的重任。北渡后,王褒创作更丰。后西魏灭亡,北周建国,北周明帝喜好诗文,常与王褒等人论诗说文,王褒也因而成了北周宫廷的座上客。因而,王褒可说是典型的南北朝诗人。他的文学创作生涯,跨越了南朝梁代,以及北朝的西魏与北周两朝。他到北期后的诗作,多写北国风光,诗作也融合了南方与北方的风格。这显然是与他的坎坷的生活经历有关。这首《渡河北》是他北渡初期之作。

      开头“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两句,写眼前黄河岸边的秋景,但也是对南方家乡秋景的追思与怀念。王褒离江陵北渡,至河北时,正值深秋,眼前是一派北国寒秋景色:秋风吹,黄叶落,树木稀疏几剩枝桠;黄河上,风瑟瑟,秋风劲吹秋波荡漾。这使得诗人回想起战国时楚国诗人所描画的南国秋景——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黄河水在秋风的吹动下秋波荡漾的情景,使得他思念起南方故国,思念起洞庭湖的秋景来了。然而,这里的秋水景色,只是“还似洞庭波”而已,它是改变不了它还是北国风光的现实的。于是,由“还似”二字,引出下面四句,直写眼前的北国风光:“常山临代郡”一句,说明此时,他已渡过了黄河,到了“常山”,已经临*“代郡”的地面。(“常山”“代郡”均是河北地名。常山,治所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代郡,是汉代北部边郡名,用此汉代古地名借代今地名,看来是要强调此已是边地。)这说明他离故国越来越远,已经深入北国,靠*北陲边疆了。接着“亭障绕黄河”,是对眼前的北国边塞景色的描画:亭障,是西魏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它利用黄河天险作屏障,“绕黄河”修起了一座座堡亭、关隘,是极具戒备森严的北国边塞的景象。再接着,“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两句,则是给这萧瑟的.北国边塞景象配上了与南国情调迥异的“异方乐”,和那也许是流落此处的异乡人吟唱的思乡的“陇头歌”(“陇头歌”属乐府歌曲《梁鼓角横吹曲》,歌曲的内容是游子思乡)。这是写景,是景中的画外音,但也是他进入西魏边地后思乡情怀的流露。

      最后两句是“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是诗人渡过黄河,继续在河北那陌生的大地上悲苦前行的写照。天黑了,周围孤寂一片,他所面对的,就只有面前这一匹不知已经踏过多少路途的“征马”了。在这“北山”之“阿”(山的拐角处),诗人迷路了(“失道”),四周白茫茫,路究竟在何方啊!——这是诗人在陌生的北国大地上的失落,不言而喻,当然也是他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失落了。

    [阅读全文]...

2022-03-24 23:33:31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

  • 河南,河北,诗意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闻:听见,看见。

      2、“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4、“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还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5、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6、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7、“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8、“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9、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m.ju.51tietu.net)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阅读全文]...

2022-03-03 11:51:26
  • 王褒《渡河北》全诗赏析

  • 王褒《渡河北》全诗赏析

      《渡河北》是南北朝北周文学家王褒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二句写眼前秋景仿佛洞庭之畔,流露出思乡之情,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王褒《渡河北》全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渡河北

      (南北朝)王 褒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注释: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写,河,指黄河。南北朝时期,河北以为地区,先后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军事领袖陆续建立*,*认为是异族的统治。

      “秋风”二句,渡黄河,秋风起,落叶纷纷扬扬,好似洞庭湖波涌起,景色好似江南。这里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常山”二句:常山:郡名,治所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辖境至唐县。代郡:汉代北部边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和山西省东北部。临,靠*。亭障:当时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

      “心悲”二句:异方:异乡。陇头歌:乐府歌曲名,属《梁鼓角横吹曲》,歌曲的内容是游子思乡。陇头歌也就是“异方乐”。

      “薄暮”二句:傍晚时将驱动征马,在北山拐角的地方迷失了道路。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角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 此番情景使诗人想起屈原的名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三四句写北渡所见之景,感慨原本汉代的北部边塞,却成了北朝异族的工事,把深沉的历史感慨融入故国之思中。五六句写北渡所闻。《陇头歌》是抒写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作者正在愁惨之际,听到远方传来异国悲凉的歌声,更觉肝肠寸断。结尾二句用信马由缰、茫然迷路的动作来刻画诗人心灰意懒、怅然若失的情状,一种惆怅绵渺的情味萦绕在画面中。这首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同时又具有苍劲悲凉的格调,表现出南北诗风融和的特点。

      赏析二:

      这首五言古诗,乃南北朝时诗人王褒所作。王褒,原是南朝梁代文学家,仕梁时曾官至吏部上书,是时已有诗作问世。梁元帝时,西魏围攻梁元帝的临时首都江陵(即荆州),元帝不敌投降,王褒亦随之降西魏。西魏人称善王褒之才能,聘其北行,后还委以车骑大将军的重任。北渡后,王褒创作更丰。后西魏灭亡,北周建国,北周明帝喜好诗文,常与王褒等人论诗说文,王褒也因而成了北周宫廷的座上客。因而,王褒可说是典型的南北朝诗人。他的文学创作生涯,跨越了南朝梁代,以及北朝的西魏与北周两朝。他到北期后的诗作,多写北国风光,诗作也融合了南方与北方的风格。这显然是与他的坎坷的生活经历有关。这首《渡河北》是他北渡初期之作。

      开头“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两句,写眼前黄河岸边的秋景,但也是对南方家乡秋景的追思与怀念。王褒离江陵北渡,至河北时,正值深秋,眼前是一派北国寒秋景色:秋风吹,黄叶落,树木稀疏几剩枝桠;黄河上,风瑟瑟,秋风劲吹秋波荡漾。这使得诗人回想起战国时楚国诗人所描画的南国秋景——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黄河水在秋风的吹动下秋波荡漾的情景,使得他思念起南方故国,思念起洞庭湖的秋景来了。然而,这里的秋水景色,只是“还似洞庭波”而已,它是改变不了它还是北国风光的现实的。于是,由“还似”二字,引出下面四句,直写眼前的北国风光:“常山临代郡”一句,说明此时,他已渡过了黄河,到了“常山”,已经临*“代郡”的地面。(“常山”“代郡”均是河北地名。常山,治所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代郡,是汉代北部边郡名,用此汉代古地名借代今地名,看来是要强调此已是边地。)这说明他离故国越来越远,已经深入北国,靠*北陲边疆了。接着“亭障绕黄河”,是对眼前的北国边塞景色的描画:亭障,是西魏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它利用黄河天险作屏障,“绕黄河”修起了一座座堡亭、关隘,是极具戒备森严的北国边塞的景象。再接着,“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两句,则是给这萧瑟的.北国边塞景象配上了与南国情调迥异的“异方乐”,和那也许是流落此处的异乡人吟唱的思乡的“陇头歌”(“陇头歌”属乐府歌曲《梁鼓角横吹曲》,歌曲的内容是游子思乡)。这是写景,是景中的画外音,但也是他进入西魏边地后思乡情怀的流露。

      最后两句是“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是诗人渡过黄河,继续在河北那陌生的大地上悲苦前行的写照。天黑了,周围孤寂一片,他所面对的,就只有面前这一匹不知已经踏过多少路途的“征马”了。在这“北山”之“阿”(山的拐角处),诗人迷路了(“失道”),四周白茫茫,路究竟在何方啊!——这是诗人在陌生的北国大地上的失落,不言而喻,当然也是他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失落了。

    [阅读全文]...

2022-01-24 05:19:58
  • 河北十大美食

  • 河北,美食
  • 河北十大美食

      说到特色小吃,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韵味。河北靠*首都北京,也是深受文化影响。那么河北有什么不得不吃的美食呢?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给去河北旅游的朋友参考参考去到河北要吃什么~

      1、杏仁露

      承德地区盛产杏仁,个大味甜,俗称“大扁”。避暑山庄中的御厨房很早就用山庄中的矿泉水与杏仁一同配制出杏仁露,以供皇帝、后妃以及王公大臣们享用。

      杏仁露具有降脂养颜的功效。

      2、烙糕

      烙糕是承德人用当地所产谷米磨成面,再经烙制而成的具有浓厚香土气息的`传统风味食品。

      它与年糕、豆包、煎饼一起被誉为“吉祥四糕”每当腊月农闲季节,承德山区百姓便家家户户做烙糕。做好的烙糕外焦内嫩、味香适口。

      3、槐茂酱菜

      保定酱菜始出现于清康熙10年(公元1671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槐茂酱菜门市部原在保定大街,因门口有一棵古槐生长茂盛,故得名“槐茂酱菜”。

      槐茂酱菜历史悠久,制作精良,品种多,质量好,香、咸、甜、酸、辣、嫩脆,味道齐全,鲜美适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经化验,含总酸1.8%,氨基酸0.4%,还原糖11%,食盐10%和多种维生素。1983年4月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

      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深得国内外用户赞誉。

      4、驴肉火烧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可见驴肉的地位。

      走在沧州的街头经常见到的就是河间驴肉火烧,经过慢火细炖加上师傅们的配料,然后将烧饼一分为二,把驴肉切片和作料夹起来,您就慢慢享用吧。

      记得来沧州一定要品尝。不用特意的找,走在任何地方您都会找到的。

      5、白肉罩火烧

      保定名吃,其中尤以建于清末民初的义春楼的白肉罩火烧最为有名。

      白肉罩火烧,做起来十分讲究,要选用一定部位的猪肉,活水洗净,放入沸水中煮熟,其火候很要劲儿,肥肉要脆而不生,瘦肉得烂而不柴,煮制时要去沫去油,加入十几种调料,文火炖熟。吃起来香而不腻,清而不淡。

      6、御土荷叶鸡

      源于“叫化鸡”,其作法也和叫化鸡大同小异,先将宰后的生鸡,取出内脏后洗净,不褪毛,用荷叶包好,再用黄泥糊好,放在火上烧熟后,摔开泥土,鸡毛随之脱落。

      因选用承德特有的离宫黄土、热河泉水和湖内的荷叶作辅助,故名“御土荷叶鸡”。

      荷叶鸡味道鲜美,尤其是那一股淡淡的、似有若无的荷叶幽香,更令你胃口大开,回味绵长。

      7、煎碗坨

      承德盛产荞麦,用荞麦面制的碗坨,是承德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已有200多年历史。乾隆年间,皇帝巡幸热河时,煎碗坨深受随行的后妃们的喜爱。

      煎碗坨的原料为荞面、绿豆粉、五香面、花椒面等。

      它的特点是营养丰富、酸辣鲜香、滑润筋道,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吃起来别具风味,食欲顿增。

      8、羊肠汤

      沧州地处华北*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自治县。

      *是这里的一个主要民族,那么,以牛羊肉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

      这里为您介绍沧州街头的一景:喝羊肠汤。您看一口大锅里翻滚着羊肠子和羊杂碎,周围的人一人一碗,尤其在冬天,看到这场景您也会浑身发热,怎么样?来一碗。

      9、荞面河漏

      荞面河漏是北方面食三绝之一,与北京抻面、山西刀削面齐名。荞面分白荞面和黑荞面,是承德特别是坝上地区的传统作物,用它为原料作成的面食滑润筋道。

      其作法是,先把荞面用淡碱水和好,然后用一种特制的工具——河漏床子,把面团压成长条,下入锅中煮熟,加蒜末、香油、醋等佐料即可食用。

      10、鲜花玫瑰饼

      玫瑰花不仅是塞外名花,而且被定为承德市的市花。用玫瑰花制做点心,在承德已有*300年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每当康熙来承德避暑或去围场打猎时,都把此饼作为专供食品享用。鲜花玫瑰饼造型美观、色泽鲜艳、绵软酥脆,有诱人的饿玫瑰香气,是馈赠亲友的上好佳

    [阅读全文]...

2022-02-17 06:30:00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赏析

  • 河北,诗意,河南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赏析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闻:听见,看见。

      2、“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3、“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涕:眼泪。

      4、“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梓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还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5、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6、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7、“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8、“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9、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诗意: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

      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

      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

      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

      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

      赏析: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阅读全文]...

2022-01-29 19:02:05
  • 为河北加油的句子正能量为河北加油的文案

  • 加油,河北,正能量
  • 1.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联系到能量中国,能够帮助我们给河北传递物资,希望大家尽绵薄之力一起参与。让我们一起为河北加油!

    2.祝福河北,加油河北,支持河北,辛苦了,河北的医务工作者,感谢你们,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3.温馨提示大家外出别忘戴口罩,日常勤洗手,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4.寒冬会过去,春天会如约而至爱,汇聚能量爱,战胜病毒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不会白费,等乌云散开,我们一起去河北看樱花,一起去迎接新的春天!河北加油!中国加油!

    5.河北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劲头上来了,全国帮忙,河北肯定能过关!加油河北!加油中国!

    6.在这里向一线医务工作者致敬,你们辛苦了!防疫期间大家一定要勤洗手,不聚会,少出门。如果一定要出门的话,必须要戴好口罩。河北加油,相信我们一定可以齐心协力,战胜疫情!

    7.隔离病毒,但我们不会隔离爱!加油河北,加油中国!

    8.祝福祖国,祝福人民,祝福河北!

    9.我会站好自己的岗位,河北加油!同仁们加油!全国人民和你们在一起战胜困难!愿祖国*安!祝朋友们春节快乐!身康体健!吉祥如意!*安顺遂!

    10.为河北加油!为中国加油!用爱发热!病毒无情,爱有意!从我做起,认真做好各项防控防护工作!

    11.你我安全,带上口罩,不串门,不给国家添负担。

    12.我相信也坚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中国人民可以战胜一切,河北加油,中国加油!

    13.河北只是生病了!我们一定会治好它!河北加油!

    14.抗击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我们在行动!祝福自己,一切安好!

    15.为逆行的勇士们祈福,*安归来!加油,河北!加油,中国!

    16.他们是奋斗在一线的英雄,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人。

    17.疫情就是警情!疫情就是命令!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战友们!加油!河北!加油!

    18.致敬并祝福“逆行者”,你们都是爱之大者!

    19.全国都在努力,河北一定要加油挺过去

    20.戴口罩,勤洗手,不聚会,少出门,向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为河北人民加油!

    [阅读全文]...

2022-01-17 16:34:52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杜甫,河南,河北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者: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解】

      ⑴闻:听见。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收:收复。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指当时黄河以南和及黄河以北地区。

      ⑵“剑外”句:这几个字里面便包含着眼泪。人是远在剑南,消息是来得这样出人意外,而这消息又正是有关整个国家的大喜事,哪能不惊喜掉泪?称剑南为剑外,犹称湖南为湖外,岭南为岭外,乃唐人*惯语。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也做剑南。蓟北:河北北部地区。

      ⑶“初闻”句:这是痛定思痛、喜极而悲的眼泪。

      ⑷“却看”句:这句应结合杜甫一家的经历来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里逃生吃够了苦的,现在看见妻子无恙(时已迎家来样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人峡次巴东》诗云:“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去此同。”又《自咏老身示诸家属》诗云,“家居虽淮落,眷属幸团圆。”白未经大丧乱,尚且如此,杜甫这时的快感,就更是人情之常了。却看:再看。却:还,再。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

      ⑸漫卷:胡乱地卷起(这时还没有刻板的书)。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欣喜若狂)。

      ⑹白日:表现时光美好。放歌:放声高歌。纵酒:开怀痛饮。

      ⑺“青春”句:春日还乡,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指明丽的春天。作伴也作:与妻儿一同。这里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刘希夷《出塞》诗:“晓光随马度,春色伴人归。”此以下三句皆预拟将来的话。

      ⑻“即从”二句:写还乡所采取的路线。即,是即刻。峡险而狭,故曰穿,出峡水顺而易,故曰下,由襄阳往洛阳,又要换陆路,故用向字。人还在梓州,心已飞向家园,想见杜甫那时的喜悦。杜甫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浦注:“八句诗,其疾如飞,题事只一句,涂俱写情。生*第一首快诗也,”——按《太*御览》卷六五引《三巴记》云:“阎、白二水合流,自汉中至始宁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字,亦曰巴江,经峻峡中,谓之巴峡。”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游,杜诗巴峡,盖指此。若长江中巴东三峡之巴峡,乃在巫峡之东,杜时在梓州,不得云“从巴峡穿巫峡”,注解多误。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⑼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翻译】

      剑门关外忽然传出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初闻此讯,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她们的愁容不知去了哪里, 我胡乱地卷着诗稿和书籍,高兴地简直要发狂。 在春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畅饮美酒, 有明丽的春光与家人做伴,一起返还家乡。 我们立即动身,从巴峡启程,穿过巫峡, 一路顺流而下,经过襄阳,再陆路前往洛阳。

      【韵译】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杜甫家人

      草案 杜甫的家人历史记载比较少,按《杜甫传》看来,他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他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凤儿,安史之乱才出生。随后举家流离,均到过四川,后面到川东,最后流落湖南。杜甫死后,妻杨氏无奈何,变卖衣物,买了棺木,草草成殓,带了宗文、宗武,几个姨姑,把灵柩送到岳阳。又把坐的船卖掉,才在当地勉强殡葬。后来宗文、宗武虽然成长,但是进身无路,家道还是那么穷困。直到宗武的儿子嗣业长大,长年焦劳,费了不少事,求了许多人,才继续先人之志,把杜甫的灵柩送到洛阳惬师。这时杨氏已早病死,嗣业才得把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首阳山。离开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

      【评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到此算是结束。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在这首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然而痛定思痛,诗人回想八年来熬过的重重苦难,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像恶梦一般过去了,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颔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更高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诗人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诗人的喜,诗人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尾联写诗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诗人的惊喜达到*,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杜甫“生*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阅读全文]...

2022-02-21 12:13:33
关于河北的诗句 - 句子
关于河北的诗句 - 语录
关于河北的诗句 - 说说
关于河北的诗句 - 名言
关于河北的诗句 - 诗词
关于河北的诗句 - 祝福
关于河北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