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礼仪家风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礼仪家风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礼仪家风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礼仪家风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知礼仪承家风征文(精选14篇)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征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征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知礼仪承家风征文(精选1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互相尊重彼此;路上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业做完了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能拖拉;每天都要运动(至少一种)。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爸爸妈妈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文化的进步。从小,爸爸妈妈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这个寒假,德清许多家长都遇到有关家训的提问。这是该县教育局利用寒假在6万学子中开展“寻家训、明礼仪、传家风”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道必做的作业题。
“寒假是个好机会,一家人凑在一起,不仅能帮助家长搭建与孩子沟通的*台,还能谈谈往事,让孩子了解家里的过去,传承家训,一举数得。”乾元镇中心小学校长杨丽虹说。
“真、善、美是爷爷在我小时候就教我的。”读小学的土家族姑娘杨宇飞第一次做这样的寒假作业。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懂事的杨宇飞对家训有自己的理解:“在我们那儿,过年要给长辈敬酒,虽然我不会喝酒,但礼数不能少,这也是尊重长辈的一种表现。我家的家训就是尊重长辈、礼貌待人、以诚待人。”
放假第一天,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俞梦飞就缠着75岁的外公问:“我们家的家训是什么?”外公娓娓道来,13岁的俞梦飞不仅听到了很多家族以前的美好故事,还知道太公传下的家训是:不赌博、不抽烟、不酗酒,要刻苦、勤读书。“通过这次寻家训作业,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俞梦飞说。
学生回家寻家训,也让家长们倍受触动。一些家长反映,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受教育机会。德清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风家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载体,在学生中开展寻家训活动,可以更好地传递正能量、弘扬好家风。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名族,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微笑都能融汇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动人心弦的音符。
在我们家族中也形成了一种家风。简单来说就是诚信、礼仪、勤学、子孝。
诚实。是做人的`第一要务,对*来说,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实守信一向是我们*人引以为傲的美德,纵观我国的文明史,上至约束皇帝的“君无戏言”,下至约束百姓的“言必信、行必果”。无不焕发着理性的光辉。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
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这一点在我们家族尤为明显,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注意言行举止。言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不断增加,人们会愈加重视。父母的管教大多在举止上,举止是指人的动作和表情,日常生活中人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可概言为举止。举止是一种不说话的“语言“,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及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有些人尽管相貌一般,甚至有生理缺陷,但举止庄重文雅,落落大方,也能给人以深刻良好的印象,获得他人的好感。
勤学。大家大概一看到这俩字第一时间想到要好好学*吧!没错勤学、勤学一定要好好学*。不过在我们家中这两个字却拥有另一种含义。学*不一定非要学*书本上的知识,拥有一些可以陶冶情操的能力也是可以的。在这些事情上家里人一直坚持不求精通,但求尽可能地涉猎的原则。
百善孝为先,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孝顺父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弟子规中有一篇“劝孝文”当中说的,说“我能孝,自无逆子。子能孝,自无逆孙,绳绳克继,叶叶永昌,善孰大焉,利孰厚焉”。我自己能够孝顺父母,我就不会有那种大逆不道的儿子,我有的都是孝顺的儿女,为什么?因为我修了这个好因就会得到好果,这个道理很简单。做父母的要给儿女做一个好的榜样,能够真心的孝敬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做给儿女看,做得很自然,这样教育的效果就特别好,儿女看到父母这么做,他也就自然而然的学会了,这叫潜移默化,也就不会成为逆子。所以说无论是谁都要孝顺父母,这既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为日后自己的子女做一个好榜样,这就是孝。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我从中学到好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从中养成了许多好品质,这样的家风,值得传承,并使之发扬光大。
寒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回妈妈老家——江西婺源过年,我们回去的时候正是除夕夜。
2月7日下午3点左右,我们到达江西婺源*镇王家墩村,村子里家家户户贴着红黄相间的春联,一片喜庆。我们稍作休息,到了傍晚,只见天空中绽开着一朵朵五彩缤纷的云朵,地面上铺着一片片绿油油的油菜,美丽极了。
在云朵和油菜的相随下,我们和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妹妹等人去上坟祭祖。我们在山里走了好长好长的路,分别祭过了太爷爷、太奶奶以及太外公等,为他们摆上一碗碗装着肉丸子、青菜和饭的饭菜,燃起一串串响亮的爆竹,请他们保佑自己一生*安,学*天天向上,与亲人融洽相处。
祭祖完毕,我们回到家里准备吃年夜饭。年夜饭可丰盛了,有金灿灿的糯米蛋糕、香喷喷的肉丸子、美味的猪包、象征年年有余的红包鲤鱼、灌着肉馅的辣椒包子、包着萝卜、小虾米馅的清明果,我最喜欢吃的是肉丸子、糯米蛋糕和清明果,我们吃得不亦乐乎!
清明果的做法比较复杂,先要采集艾蒿叶,将它们水煮取汁,再和上面粉,取一小团搓成一个圆圆的小圆饼,再把馅包进去,将边沿捏一下,蒸熟就可以吃了。
吃完饭,大人们给我们小孩发完压岁包,我们就出去玩了,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玩枪战、找密道、三个字游戏,以及打爆竹等,真是太开心啦!
大年初一,我们去亲戚朋友们家拜年,他们总要摆出丰盛的零食来招待我们,村子里一片喜气洋洋的。我还和小朋友们去农田里烤红薯。我们先用打火机将干草点起来,然后再放竹子,让竹子也烧起来,等火烧得旺点的时候,再往火堆附*放些红薯,接着再将一些竹子放在火堆和红薯的上方,让那些竹子也烧起来,最后再等个20分钟,就可以将红薯拿出来吃了。不过,那时的红薯壳却是黑黑、硬硬的,必须用力将壳砸碎,才能吃到里面香喷喷、金灿灿的红薯。
这个寒假,印象最深刻的感恩教育是参观上饶集中营。正月初八,我们到了茅家岭监狱,它是上饶集中营五处监狱中最黑暗的一处,被称为“狱中之狱”。茅家岭监狱最为有名的一次是关押了皖南事变中以新四军军长叶挺为首的*战士们,他们在监狱里受尽了非人的折磨,比如单人站笼,就是站在铁刺笼里一动也不许动,假如动一下就会被刺到,甚至还有可怕的老虎凳、活埋等。*战士们不甘屈服,他们发生了一次暴动,从敌卫兵手里奋力夺过武器,砸开西侧门成功逃脱。这次参观,让我体会到我们如今的幸福安定生活是由以前的*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二》里有这样一句话:“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人之所以比动物高贵,是因为人有道德礼节。文明礼仪需要时刻记在心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友好地与别人相处。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去家附*的一个公园里玩。进入公园的大门,面前有一个路口,路的两边全是一排排郁郁苍苍的大树。一眼望去,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使人看着心旷神怡。
沿着这条路向前走,两边的树木在逐渐地减少,到后面,两边竟是一片绿色的草地。远远看去,一眼望不到尽头。我沿着绿草地里的小路在绿草地中行走。身边两侧的小草绿油油的,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使人禁不住沉迷于此,我忍不住闭上双目感受这大自然的气息。
忽然,“嗒”地一声微响,将我的思绪唤醒。我睁眼一看,发现是有人扔了一个牛奶瓶在我面前。我生气极了,这么美丽的环境为什么要去破坏呢?在我这样想的同时,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可爱的小女孩走到我的面前,蹲下身把牛奶瓶捡了起来。这个举动将我的好奇心给勾了起来,于是,我站在原地看着小女孩。
只见她把牛奶瓶捡起来后,对着眼前绿色的小草小声地说了一句:“小草,对不起。”然后又转过头来对我说:“对不起姐姐,我弟弟他还小,不懂事,把垃圾到处乱扔,你别生气。”就跑到垃圾桶旁边,将手中的牛奶瓶扔进了垃圾桶。随后走向一个在草地上坐着玩耍的小男孩。
我震惊极了,到了嘴边的没关系终究还是没好意思说出口。这是多么讲文明又懂事的小女孩啊!
看着那个小女孩坐在草地上,笑着抚摸着弟弟的头,我竟有些觉得这情景有些像是一幅和谐画,一幅“文明的画”。
让我们时刻把文明礼仪记在心中,学礼仪,知文明!
挥汗如雨,鸟语花香,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中,让我们去诵读经典,掀起经典的高潮,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宣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经典文化,重视经典文化和经典传承,阅读经典,传承文明,让我们一起在书的世界中畅游,在书的世界中吸取更多的知识。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各国国学经典,文化蕴含丰富,还蕴含着许多文明礼节和做人道理,“八礼四仪”教会了我们在公共场合的做法,“八礼”主要有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和仪式之礼,告诉了我们无论在哪儿都要遵守八礼,做到懂礼仪,讲文明。“四仪”主要有: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仪式,告诉了我们各种仪式都代表着什么?都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要有这些仪式?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只有多读书,才能懂得许许多多的道理,增长我们的眼界。“觉可以不睡,饭可以不吃,但是书不能不读”,书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在书中,不知不觉就能学礼仪、知文明,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同学要问“早”,见到亲戚说礼貌,只有做到这样,才是个人人夸奖的好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说孝顺父母,孝顺长辈,可是他们最后真的做到了吗?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吗?一个才几岁的孩子,都知道要孝顺、尊敬,更何况我们这些大孩子呀!难道,我们连一个小小的孩子都不如吗?还有小黄香的故事,这么小个孩子,冬天给父亲暖被窝,夏天给父亲扇凉*,多么懂事、乖巧、听话的孩子呀!真令我们佩服不已“香九龄,能温*,融四岁,能让梨……”如此孝顺的孔融,孝顺的黄香,的确,孝顺是一个人的品德,希望大家人人去孝顺,哪怕是帮妈妈捶捶背,给他们端杯水喝,都让父母开心至极。
好听的话语谁都会说,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语言永远也比不上行动,行动着,一直行动着,即使没有人注意你,也不要放弃,就像路边的环卫工人一样,把路上的一切尘埃都扫走了,没有尘土的地面当然是干净的,可我们却没有注意到他们的辛苦,他们一直为我们的环境做出着巨大的贡献,为什么环境这么美?是应为有了他们,他们不说话,只在默默地行动着。有些人虽生活贫困,但精神战胜了财富,只有精神财富才可托起骨气来。
诵读经典可以提高自身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让我们在书中学到更多知识,他也让我们养成了良好品质,让我们学会了做人,让经典滋润着我们,让我们与经典共成长!
文明是从古代就开始有的一项基本道德,俗话说得好“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文明礼仪就应从小打起。
经典的文章一步步的流传至今,一步步的把文章中的哲理告诉外界,礼仪文明也一样是古人非常爱的文章题材,正如,谭嗣同的《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的一句“为学莫重于尊师”。完完整整的告诉了我们学*上最最主要的莫过于尊重老师,不管你写出多么好的文章,不管你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就,这一切的一切都得归功于老师,是老师引领你走向成功的阶梯。也像孟子所写的《春秋》中的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样,意思就是要像尊重自己家老人一样尊重别人家的老人,要像爱护自己家小孩一样爱护别人家的小孩,相当于告诉我们:尊重长辈,关爱小孩也是很重要的,不仅仅要尊重关爱自家长辈和小孩,还有帮助尊重别人家的长辈和小孩。
礼仪,一个人,一个国家的道德体现,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文化程度,道德品味。礼仪并不是见个面问个好,面带笑容就好了的事。礼仪是个人美好形象的标志,是家庭美满和睦的根基,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载体。所以礼仪对我们很重要。
文明,*的素质体现。文明,从小看,是一个人素质。从大看,大到是一个国家的素质。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文明的国家才能给别人带来好的看法。
读经典,学礼仪,知文明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应当做好,让*的未来更加美好!
“以前,黛玉常听母亲说,外祖家排场大,礼数多,如今见到迎接自己的几个三等仆妇,吃穿上已是不同凡俗了,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唯恐被别人笑。”这是《红楼梦》中第二章“黛玉进京”中的一段话,刚一开头宁国府就给了读者一个“下马威”,而“刘姥攀亲”和“农妇游园”里又可以提到了贾府是个规矩颇多的门第。从行事待人到餐饮娱乐,礼仪风度展露无遗。宁国府就是*古代无数个官宅府邸的代表,仅仅是大户人家而已,便有如此繁多的礼数,那么宫墙之内天家的风范便是更值得瞻仰。那么“以君为天”的百姓们在文明方面能做得差吗?
寒假去上大学的姐姐家做客,却意外发现素来没有假期作业的她居然正在完成她特别的寒假作业——背诵《弟子规》并写下读后感。这本书我可不陌生,认字后我的第一本启蒙书便是它。因为*的启蒙教育里有不少专门关于礼仪方面的书籍,像《弟子规》与《三字经》,而其他的启蒙书籍里也都会出现礼仪教育的影子,像《幼学琼林》。碰巧遇上八礼四仪的盛行,能将《孔雀东南飞》《陈情表》之类繁琐的古文背的朗朗上口的她却突然被布置背这通俗易懂的“启蒙学”著作,那么她的任课老师应该是别有一番深意的。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的全民素质正在不断的提高,而《弟子规》中又恰巧在讲各方面的礼仪,实在是应该从头好好参悟一遍啊。
不只是在古代的`启蒙教育里,礼仪占了大篇幅。其*学经典中,礼仪也是“重头戏”。五经之中《礼记》是对礼仪进行了透彻的剖析而四书中《论语》里也更是有不少关于礼仪的名句,像“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等最初期的礼仪著作,而后朝中的《菜根谭》、《仪礼》对如今的人们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无外乎古代的人举手投足间都透着独有的风格。这样看来,咱们*的“礼仪之邦”一称可谓实至名归。
但是现今*对于礼仪与文明的教育就大不如一些其*家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一些人眼里就是再也正常不过的小事,什么公交占座,乱闯红灯我们也是屡见不鲜了。那么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都继承到哪里去了呢?言传身教,如果我们仍恣意妄为地粗俗蛮横下去,那么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不就要消逝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了吗?
所以,我想尽一份绵薄之力呼吁大家多去读一读我们的经典,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需要我们发扬下去,而不是将它扼杀抹去。我们不仅要将科技与欧美的发达国家并驾齐驱,还要让礼仪文明超越他们,才能真真正正地将*带入发达的行列中去。
1.礼之用,和为贵。
语出《论语·学而》。礼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使人和谐共处。
2.恭敬之心,礼也。
语出《荀子》。对别人恭敬、尊重,是礼的表现。
3.以约失之者,鲜矣。
语出《论语·里仁》。约:约束。鲜:少的意思。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4.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共雷。
语出汉·王充《论衡·雷虚》。相隔千里所刮的风不一样,百里内所响的雷声也不相同。比喻地方不同,风俗各异。
5.人不徒贵俭,而贵不礼。
语出晋·程本《子华子》。人不仅只注重节俭,还要注重礼节。徒:只。
6.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语出《诗经·鄘风·相鼠》。如果人连仪态都没有,活着能干什么呢?说明人应该注重礼仪。仪:威仪,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行为。何为,倒装,即“为何”。
7.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的朋友们,(我要)吹奏乐器欢迎你们的到来。说明要热情接待宾朋。嘉宾:友好的宾客。鼓瑟吹笙:指以奏乐欢迎客人。
8.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语出《孔子家语·三恕》。过分亲昵就会态度怠慢,过分庄重就不会彼此亲*。说明与人交往要保持一定距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
9.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
语出《庄子·大宗师》。行:通行。把礼仪当做羽翼的人,用礼仪的教诲在世上施行。
10.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语出唐·杜甫《客至》。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打开。说明主人家已经很久没有客人来访,今天有客来到,主人自然热情欢迎,全句表达出主人的喜悦之情。而且,诗句也向我们传达出这样的讯息,客人来做客,出于礼貌应把家打扫干净。
11.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语出《礼记·乐记》。乐事做得好了人心无怨,礼事做得好了则人无所争。
12.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语出《孟子》。有了谦让的心,正是重视礼仪的开始。
13.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语出《孟子》。不仁的事不干,不合礼的事不做。
14.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语出《国语》。轻佻的人缺少谋略,骄横的人没有礼节。
15.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别人使用权术,我以诚实的态度感化他;别人动气了,我以道理使他折服。
16.温温恭人,维德之基。
语出《诗经·大雅·抑》。温和谦恭,是高尚道德的基础。
17.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语出唐·杜甫《客至》。远离街市买东西不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饮用吧!此诗表达了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对待客人,心意比形式更重要。
18.远处从人须谨慎,少年为事要舒徐。
语出唐·元稹《贻蜀张校书元夫》。在远处居住与人相处要慎重,少年时做事应当从容谦让。从人:与人相处。舒徐:从容谦抑。
1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语出《论语·颜渊》。不合乎礼节和道德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节和道德的话不听,不合乎礼节和道德的话不谈,不合乎礼节和道德的事不做。
20.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语出《礼记·曲礼》。尚:重在。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
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虽然家规、家教的形式不同,但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家风家教文化,让我们一起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家风家教。谦和礼让
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叫张英,在他的老家安徽桐城,有一次老家人跟邻居吴家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为两家宅子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子的界限谁也不肯相让。双方把官司打到县衙,因为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到信后就回了一首诗。
张家人见信后,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于是退让了三尺。邻居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直到现在,如果您去安徽桐城依然能看到这个六尺巷,巷子的两端还立着石牌坊,牌坊上刻着 “礼让” 二字。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个小故事其实包含着我们中华民族谦和礼让的精神,它的 “宽” 不是宽在 “六尺” 上,而是 “宽” 在心上。其实,在现代高楼林立的都市中,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应如此,俗话说远亲不如*邻,就像张伯宏在《北京土著》这首歌里唱的:做人要厚道,斤斤计较只会自寻烦恼。
勤学苦读
教育子女勤学苦读,历来是家风家教中不可或缺的一面。陆游有一首诗叫《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他写给小儿子陆聿的。当时是冬天的一个寒冷的夜晚,陆游一个人沉醉在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突然有感而发,就写下了这首哲理诗送给了儿子。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这首诗告诉我们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五月天在《倔强》里唱的“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互爱互敬
兄友弟恭,也就是兄弟之间互爱互敬一直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这一点在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两兄弟身上,彰显到了可以立碑立祠的程度。在苏轼的生命里,弟弟苏辙是最知心的朋友。在苏轼为数众多饱含亲情的诗词文章中,与苏辙相关的数量最多,著名的《水调歌头》就是其中一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表达了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邓丽君则根据苏轼的这首词改编演唱了歌曲《但愿人长久》。这首歌收录于邓丽君1983年发行的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与其他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都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的熏陶、社会风气的感染,对人的影响不可掉以轻心。对于家这是风范,对于国就是脊梁。历史也证明: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本期内容选自央广经典音乐广播即将于12月1日21:00-22:00播出的《当诗遇见歌》,欢迎锁定收听。
感受音乐与文学的碰撞
回到晴耕雨读、书能换酒的美好时代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2、不学礼,无以立。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5、礼仪三百复三千,酬酢天机理必然。寒即加衣饥即食,孰为末节孰为先。
6、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7、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汉室鸿儒盛,邹堂大义明。五千道德阐,三百礼仪成。青紫方拾芥,黄金徒满籝。谁知怀逸辩,重*冠群英。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10、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11、传递文明三秒钟,微微一笑两从容。说声谢谢多原谅,冰释嫌猜友睦雍。
12、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13、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
1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15、弧矢重悬旧礼仪,郎君又产玉麟儿。便烦着眼从头看,的似徐卿二子奇。
16、东风浩荡意飞扬,又见旗袍走秀忙。伞舞轻轻沾玉露,扇摇处处吐清香。两泓碧水添春色,一片丹心映夕阳。我欲因之歌此日,礼仪代代万年长。
古代日常礼仪常识
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代日常礼仪常识,一起来看看吧。
一、 站有站相
人的正常站姿要「立端正」。具体为头正,颈直,两眼*视,嘴、下愕微收;双肩*且微向后张,挺胸收腹,上体自然挺拔;两臂自然下垂;两腿挺直,膝盖相碰,脚跟并拢,脚尖张开;身体重心穿过脊柱,落在两脚正中。从整体上形成优美挺拔、精神饱满的体态,而避免出现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的疲惫无力的形象即「勿跛倚」。
二、 坐有坐相
人的正常坐姿也是要「坐端正」在身后没有任何依靠时,上身挺直稍向前倾,关节*正,两臂贴身自然下垂,两手随意放在自己腿上,两脚间距与肩宽大致相等,两脚自然着地。在正式社交场合,即使背后有依靠时,也不能随意把头向后倾靠,以免显得懒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体态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端庄稳重。但为了坐姿的正确优美,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勿箕踞」落座后两脚不要分得太开,女性这样坐尤为不雅。 ②「勿摇髀」切忌摇晃大腿。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应朝下。 ③ 在长者面前,要留意「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处处要守住「长幼有序」的原则,才是懂礼之人。 ④ 落座后应该安静,不要左右摇摆,给人以不安分的感觉。 ⑤ 坐下后双手可相交搁在大腿上,或轻搭在沙发扶手上,但手心应向下。 ⑥ 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后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踏在茶几上,这是非常失礼的。 ⑦ 端坐时间过长会使人感觉疲劳,这时可变换腿部的姿势。 ⑧ 在社交或会议场合,入座要轻柔和缓,坐姿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造成紧张气氛,更要小心别带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尴尬。 总之,坐的姿势除了要保持端正外,还应做到轻松自如、落落大方,方显得文静优美。
三、走有走相
行走要「步从容」。即走路时不急不慢、从容大方。人的正常行走应当是身体挺立,两眼直视前方,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并大致走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情况下,对行走有不同的要求: 见尊长时,要「进必趋」,即快步走上前,显示对长辈的尊重。 从尊长身边告退时,要「退必迟」,即缓慢退出。显示对长辈的不舍和敬重。 转弯处,要注意「宽转弯,勿触棱」,是指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走入无人的房间要提醒自己「入虚室,如有人」,行为与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乱走乱动。因为「君子慎独」,这其中的道理是很深的。 总之,在行为举止方面,要时时按礼节行事,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如果不注意这些,你刚踏入社会就输了。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尤为重要。
四、语言称谓
语言是生活中最主要的相互交往方式,它既用于传达思想,也用来交流感情。语言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日常生活中礼仪的重要方面。这在人们的相互称谓上表现最为突出,即谦称自己,敬称对方。使用谦称来称呼自己,表现了说话者的谦虚和修养,也是对对方的尊敬;出言不逊或大言不惭,则被视为无礼、轻浮。古人常用的谦称有愚(愚兄)、鄙(鄙人)、敝(敝人)、卑(卑人)、窃(窃闻、窃笑)、猥、仆,如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这些词有愚笨、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无知、冒失、唐突的意思。当然并非自己真的无知,而是以说话者的谦虚来提高对方身份。如,读书人谦称:小生、晚学、晚生、不才、不佞(有才学)不肖等。
官员谦称:下官、小吏、小官、末官。有一定身份的人谦称:小可(不足挂齿)。
老人自谦:老朽、老夫、老汉、老拙(已入暮年,衰老无用)。皇帝自谦:孤、寡,有缺少德行之意;不谷,谷作为一种粮食用来养人,引申为“善”,不谷,则引申为不能以德待人或不高明的人。在谦称自己的同时,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敬称的'方式称呼对方。
敬称多带有敬重、敬仰、颂扬的感**彩。古人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称“圣”,如孔子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到后来专门用于皇帝,皇帝的谕旨称圣旨、圣谕。对皇帝有一个特定的敬称:“万岁”,“驾”,陛下。“万岁”原是古人饮酒庆贺及祝寿的欢呼语,带有浓厚的祝愿之意;“驾”本指皇帝的乘輿,古人认为天子以四海为家,不以宫室为固定居所,应该乘车行天下,因此用“驾”来尊称帝王。如圣驾、尊驾、晏驾、驾崩。陛,是进入廷殿的必经之路,皇帝每逢升堂,必定要派*臣手持兵器站在陛旁边,以防发生意外。群臣向帝王进言时,不敢直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于是陛下一词成为对帝王的专称。对诸侯称 “千岁”,太子称“殿下”,将军乘“麾下”,使者称“节下”,两千石官吏称“阁下”,一般表示对对方尊敬之意时都可用。同辈之间用“足下”,据说始于介之推的故事。
介子推在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中,始终与他同患难,重耳即位后,凡与他流亡者一律论功请赏,唯独漏掉介之推。介之推为了不邀功,携老母隐居山中,至死不与晋文公见面。为寻他出山,放火焚山以迫使他出山,但不料介之推竟抱木烧死,后晋文公派人伐倒这棵树,制成屐。从此以后,经常低头看着脚上的木屐,痛心地说道:“悲乎足下。”
古代语言的文明和礼貌不仅表现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也体现在家庭中。家庭中,称呼自己一方亲属:家、舍、先、亡。如家父、家慈、家兄,舍弟、舍妹、舍侄,家和舍有长幼之分;“先”用在比自己辈分高的或年长的已故家人(先祖、先妣),“亡”用在辈分低幼的已故家人友人(亡弟、亡友)。称呼对方亲属:令、尊、贤等。令,不受辈分限制,如令尊、令母、令妻、令郎、令爱、令婿、令兄、令妹…“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以下,则加贤字。”(《颜氏家训》)如尊祖、尊父、尊堂、尊夫人;贤叔、贤弟、贤妹、贤婿、贤内助。妻子的父母:丈人、丈母、岳父、岳母、泰山、泰水,丈与杖相通,拄杖者多为老人,于是称呼老人为“丈”;泰山有一山峰为丈人峰,以山峰之名代称,有健康长寿的祝愿之意。在称谓中,谦辞、敬辞不胜枚举,古人以此作为交往中的一种礼节,是中华民族谦和待人的美德。
【拓展】
古人日常礼仪
使用筷子的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完毕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但是,就有前面的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许多禁忌在使用筷子时要注意的,以下就是十二种忌讳的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长两短
这个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者用餐过程当中,如果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 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它叫做“三长两短”。它的意思就代表着“死亡”。因为,在*古代,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棺材以后,在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就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和底部一共三块长木板,这样一共就是五块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由于当时的风俗*惯,就说那“三长两短”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令别人不能接受的,这个词语描述的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当时的北京人眼里就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的时候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着别人,当时的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多数都有指责和责骂的意思。由于当时的风俗,这样一来,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这是在指责别人,这和骂人是一样的道理,是不能理解和允许的。除了用手指人,另一种情况也描述的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的时候,和别人交谈并且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声
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而且不时地发出咝咝的响声。在古代,这种行为被当作是一种不好的表现。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本身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再加上又发出一些声音,更是令人生气、讨厌。所以,一般情况下,出现这种做法的人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家教不严之类的,同样是不允许。
4、击盏敲盅
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出现这种行为会被看作是乞丐或者要饭的。因为,在过去只有要饭的和乞丐才用筷子敲打要饭盆,敲打发出的声音在加上嘴里的哀告,引起过路人的注意并且给它施舍。这种做法也被看作是特别不好的事情,其他人会不能忍受这样表现的。
5、执箸巡城
指的是手里拿着筷子,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寻找,不知道在从哪里下筷子为好。这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而且还目中无人,令人非常反感。
6、迷箸刨坟
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扒拉,寻找猎物,就像盗贼盗墓刨坟的一样。这种表现和“迷箸巡城”特征有点类似,都属于缺乏教养和修养道德的做法,也令人非常的厌恶。
7、泪箸遗珠
这就是所谓的用筷子往自己的盘子里夹菜的时候,手里不干净利索,将菜汤流落到其它的菜里或者桌子上。出现这种的人会被认为是严重失礼,没有修养,同样也是不能出现的。
8、颠倒乾坤
用餐的时候把筷子颠倒的使用了,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瞧不起的,也就是所说的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颠倒了,这也是用筷子要忌讳的。
9、定海神针
指的就是在用餐的时候,只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这也是不允许的,这是情况会被认为是对同桌用餐的其他人的一种羞辱。假如在吃饭时出现了了这种举动,就等于在当时的欧洲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切记不能出现的。
10、当众上香
就是有些人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的时候,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就插在饭中,然后递给对方。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被别人认为是对他的不尊敬,因为在北京的传统思想中,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就等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的意思,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也是要忌讳的。
11、交叉十字
这一点在人么的生活中,往往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就是在用餐的时候将筷子很随便的交叉放在桌子上,这是不礼貌的。在当时*的北京人眼里,在饭桌上打叉子,就是对同一个桌子其他人的全部否定,这种情况和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模一样的,也不能被别人接受的。除对他人的不尊敬,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在过去吃官司的时候画供才打叉子,这也就是无形中在否定自己。
12、落地惊神
“落地惊神”就是所谓的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很严重的一种失礼的表现。在*古代的北京,当时的人们认为,祖先们全部都长眠在地下,不应该受到打扰和骚扰的,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长眠的祖先,这是对祖先的不孝,所以,这也是要机会的。但是也有破法,假如筷子落地了,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依照自己所在的方向,在地上画个十字。画十字的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这样画十字的意思就是说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的,然后再捡起筷子,在这同时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介绍礼仪-社交礼仪
“第一印象是黄金”。介绍礼仪是礼仪中的基本、也是很重要的内容。
介绍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出发点,最突出的作用,就是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社交或商务场合,如能正确地利用介绍,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进行必要的自我展示、自我宣传,并且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消除误会,减少麻烦。
介绍有多种方式。
1.介绍自己
在社交活动中,如果想结识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又没有人引见,可以自己充当自己的介绍人,把自己介绍给对方。
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要兼顾实际需要、所处场景,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不要“千人一面”。有时可以把自己的姓名同名人的.姓氏或是常用名词相结合,以增强别人的记忆。比如,姓名是“周英”的,就可以介绍为:*的“周”,英雄的“英”。
但如果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2.介绍别人
在为他人做介绍时,可以遵循这样的顺序:把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如果介绍对象双方的年龄、职务相当,异性就要遵从“女士优先”的原则,即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对于同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比如把和你熟悉的介绍给和你不熟悉的;介绍双方职务有高有低的时候,就把职务低的介绍给职务高的;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介绍等。
为别人介绍之前不仅要征求一下被介绍双方的意见,在开始介绍时再打一下招呼,不要上去开口即讲,让被介绍者措手不及。
当介绍者询问是不是要有意认识某人时,不要拒绝或扭扭捏捏,而应欣然表示接受。实在不愿意时,要委婉说明原因。
当介绍者走上前来,开始为你进行介绍时,被介绍者双方都应该起身站立,面含微笑,大大方方地目视介绍者或对方。
当介绍者介绍完毕后,被介绍者双方应依照合乎礼仪的顺序进行握手,彼此问候一下对方,也可以互递名片,作为联络方式。
不论是给别人做介绍还是自我介绍,被介绍双方态度都应谦和、友好、不卑不亢,切忌傲慢无礼或畏畏缩缩。
文明礼仪的名言和诗句大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明礼仪的名言和诗句大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2、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3、 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
4、 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赫拉克利特
5、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情感。——梅里美
6、 礼貌像只气垫,里面什么也没有,却能奇妙地减少颠簸。——约翰逊
7、 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尔族谚语
8、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9、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0、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11、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12、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13、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14、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15、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16、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17、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18、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19、 礼貌是村民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惯的第一件大事。
20、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21、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冈察尔
22、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儒贝尔
23、 头衔愈大,礼仪愈繁——丁尼生
24、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默生
25、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26、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7、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清、颜 元
28、 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美、爱迪生
29、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惯的第一件大事。——英、洛克
30、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法、卢梭
31、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塞万提斯
32、 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礼貌,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学识都重要。——俄、 赫尔岑
33、 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默生
34、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35、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3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7、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8、 生命因你而美丽,世界因我而精彩,村庄因文明而美好!
39、 天空是广阔的,而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40、 村庄美丽,从我做起,闪光的青春,从文明起步。
41、 拥有一颗豁达开朗文明之心,能使*凡黯然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42、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43、 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44、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45、 心诚气温,气和辞婉,必能动人。——[明]薛宣《谈书录》
46、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47、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48、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49、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法、卢梭
1、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2、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曲礼上》
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4、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5、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礼记·杂记下》
6、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礼记·曲礼上》
7、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8、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9、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
10、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礼记·祭义》
11、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礼记·大学》
12、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表记》
13、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
14、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礼记·哀公问》
15、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礼记·儒行》
16、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17、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18、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记·礼运》
19、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礼记·表记》
20、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22、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颜元
2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24、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礼记·曲礼上》
25、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
26、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礼记·学记》
27、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礼记·王制》
28、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子贡
29、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30、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3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2、举大事,必慎其终始。——《礼记·文王世子》
33、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3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5、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36、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37、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38、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39、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40、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41、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礼记·学记》
42、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4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44、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45、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礼记·王制》
46、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47、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48、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许衡
49、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礼记·儒行》
50、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5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