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山的诗句

关于关于南山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南山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南山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南山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7) 语录(2) 说说(9) 名言(176) 诗词(46) 祝福(2) 心语(1)

  • 关于终南山的诗句

  •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余雪》

    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稽首终南锺大夫。——葛长庚《沁园春·渭水秋深》

    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快寻趁王家醉乡,见终南捷径休忙。——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君不见茂陵弃子欲登仙,自将壮士终南边。——晃冲之《古乐府》

    炉烟岂异终南色,湓草宁殊渭北春。——白居易《九江春望》

    君不见苏子由诣京师,自谓终南嵩华虽已见,不若得见韩公琦。——陈著《寄赋黄东发湖山精舍》

    故国三年一消息。终南渭水寒悠悠。——杜甫《锦树行》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班固《西都赋》

    卢子尚高节,终南卧松雪。——陈子昂《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不知捷径在终南,应是癯儒骨相凡。——刘克庄《方具免牍走笔次竹溪中书韵》

    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吕洞宾《绝句》

    永言终南色,去矣销人忧。——孟郊《越中山水》

    谁言终南顶,已有霰雪集。——司马光《和张促通学士苦暑思长安幕中望终南秋雪呈邻》

    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于扶风。——苏轼《凌虚台记》

    公将北阙觐,我终南亩馌。——方回《送刘都事五十韵》

    迢递终南顶,朝朝阊阖前。——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国步方险艰,忧端终南齐。——王撝《游佑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

    洪河清渭天池浚,太白终南地轴横。——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时命偶不谬,授馆终南东。——贯休《上刘商州》

    如何学得崔重易,吟啸终南明月中。——文同《北楼晚晴望秦岭》

    侧闻种先生,终南卧云壑。——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

    促拍未终南内曲,新腔忽过《小梁州》。——孙蕡《骊山老妓行》

    微雨汉陂舟,残日终南骑。——皮日休《奉献致政裴秘监》

    瞻彼终南山,松萝幽且邃。——谢榛《杂感寄都门旧知(此诗为李于鳞隙末而作)》

    西山千万髻,终南同崔巍。——袁宏道《秦中杂咏·其二》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杜甫《渼陂行》

    更值晚来风雨歇,终南一半浸波中。——魏野《用晦上人游渼陂》

    王屋空闻小有宅,终南今作渼陂行。——康海《得粹夫书》

    王屋空闻小有宅,终南今作渼陂行。——康海《得粹夫书》

    吾闻终南太乙峰,乃在于天都陆海之中。——郑善夫《太乙山歌》

    吁嗟乎终南太乙长崔嵬,虎视龙兴安在哉。——郑善夫《太乙山歌》

    冥目应思著,终南北阙前。——齐己《寄敬亭清越》

    已说开春须上表,终南山下乞分司。——郑獬《戏学张水部赠河南少尹》

    雨心杜陵老,澒洞终南齐。——孙应时《月前韵感事·驹去不食藿》

    一水终南下,何年派作沟。——吴融《御沟十六韵》

    筵开曲池上,望尽终南端。——权德舆《奉和圣制九日言怀赐中书门下及百寮》

    吾庐终南下,堪与王孙游。——岑参《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

    [阅读全文]...

2022-06-20 04:00:30
  • 关于南山的诗句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孟郊《游终南山》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贾岛《望山》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南山茶事动,灶起岩根傍。水煮石发气,薪然杉脂香。 ——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灶》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曹操《陌上桑》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

    南山宾客东山妓,此会人间曾有无。——白居易《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王维《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重九谓胥会,独醉南山秋。——方回《喜宾旸归》

    把菊见南山,吟诗忆渊明。——苏泂《和陶九日闲居》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卢照邻《长安古意》

    南山行尽到西湖,却上扁舟赴玉壶。——杨万里《玉壶饯客独赵逵明末至,云迓族长於龙山且谈·南山行尽到西湖》

    北山南畔南山北,独受西湖万顷风。——杨万里《题北山教场亭子》

    楼中占尽南山了,更占西湖与北山。——杨万里《题南屏山兴教寺清旷楼,赠择讷律师》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韦应物《子规啼》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苏轼《九日黄楼作》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色四时也不移。——岑参《范公丛竹歌》

    南山高松树,不合空摧残。——常建《送陆擢》

    南山石上双松树,莫更动摇仙鹤巢。——蓝仁《和云松雪中十绝·其二》

    南山桂树为君死,云衫浅污红脂花。——李贺《神弦别曲》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李贺《江南弄》

    既不能短衣射虎在南山,又不能斗鸡走马宴*乐。——陆游《长歌行·人生宦游亦不恶》

    南山之北归去来,摘菊剪韭手所栽。——方回《离婺源过古荐注口张村三渡遂登五岭》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白居易《卖炭翁》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戴叔伦《屯田词》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韩愈《游太*公主山庄》

    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李白《古风其四十七·桃花开东园》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李白《梁甫吟》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杜甫《秋兴八首》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陆游《金错刀行》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陆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种豆南山下,雨多落为萁。——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时倾一樽酒,坐望东南山。——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故园信息,爱渠人眼南山碧。——史达祖《秋霁·江水苍苍》

    吉日初开种稻包,南山雷动雨连宵。——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王安石《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虽南山之竹,岂能穷多口之谈;惟智者之言,可以止无根之谤。——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杜甫《诸将五首》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杜甫《遣兴五首》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李白《春日行》

    一顷南山豆,五色东陵瓜。——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阅读全文]...

2022-07-15 03:18:37
  • 《终南山》诗句解释

  • 解释
  • 《终南山》诗句解释

      【出处】唐·王维《终南山》。

      【译注】终南山高耸入云,千山万壑,余脉连绵。 以中峰太乙为标志,东西余脉都变化为不同分野。即使同一时间,各个 山谷的气候也不一样,有的阴,有的晴,这是写终南山壮阔全景的诗句。

      注:分野,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区域划分联系 起来,地上的每一区域都划定在星宿的'某一范围之内,称“分 野”。殊,不同。

      【全诗】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太乙:又称太一、太白,终南山主峰。这里代指终南山。天都:天帝所 居,这里指天。海隅(yú):海边。其实终南山根本连不到海边,这是夸张 之笔。霭(ǎi):云雾。“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 学家将天空十二星次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 野。中峰:指主峰太乙。变:变化。壑(hè):山谷。殊:不同。人处:有人 烟处,即人家、村子。

      【大意】终南山刺破青天接*天都,山势连绵不尽一直延伸到海边。人行白 云中回头望去不见来路,山上的青雾走*了反而看不见了。中峰南北, 属于不同的分野,条条山谷间的阴晴都不一样。要想找有人烟的地方投 宿,还须隔着溪水向对面的樵夫打听。

      【全诗鉴赏】

      位于西安以南30公里处,是秦岭西自武功县东至蓝田以西一段的总称。又名中南山、太乙山、南山。包括翠华山、南五台、圭峰山、骊山等。峻峭秀丽的山峰屹立在古长安之南,高2500米,千山横亘,涧道回旋,奇峰胜迹,不可胜数。唐代大诗人王维有《终南山》诗:“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唐代文人孟郊《游终南山》云:“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浮名。”《汉书》载:“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铁、檀、枯,异类之物,不可胜厚,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秦汉时,专修一条河渠为长安城运送山中出产的漆。唐代也修造漕渠转运南山的木材和木炭。终南山在古代有两条通往南方的大道:一条叫子午道,通往汉中,另一条叫武关道,经商洛去楚、豫。古代这些谷口乃兵家必争之地。

    [阅读全文]...

2022-04-06 09:45:36
  • 《南山诗》赏析

  • 韩愈好游奇山,务必穷其形胜而不顾性命。所以,他笔下的《南山》诗雄奇恣肆,卓荦不凡。不仅如摄影家运用广角镜头,从各个方位、季节,摄取了南山种种奇景,而且能勾出山之神态,渗入诗人的遭遇、心情、意趣。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吧。

      南山诗

      韩愈

      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

      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

      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

      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

      尝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

      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

      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

      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横云时*凝,点点露数岫。

      天空浮修眉,浓绿画新就。

      孤木掌有绝,海浴褰鹏噣。

      春阳潜沮洳,濯濯吐深秀。

      岩峦虽嵂崒,软弱类含酎。

      夏炎百木盛,荫郁增埋覆。

      神灵日歊歔,云气争结构。

      秋霜喜刻轹,磔卓立癯瘦。

      参差相叠重,刚耿陵宇宙。

      冬行虽幽墨,冰雪工琢镂。

      新曦照危峨,亿丈恒高袤。

      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西南雄太白,突起莫间簉。

      藩都配德运,分宅占丁戊。

      逍遥越坤位,诋讦陷乾窦。

      空虚寒兢兢,风气较搜漱。

      朱维方烧日,阴霰纵腾糅。

      昆明大池北,去觌偶晴昼。

      绵联穷俯视,倒侧困清沤。

      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惊呼惜破碎,仰喜呀不仆。

      前寻径杜墅,坌蔽毕原陋;

      崎岖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行行将遂穷,岭陆烦互走。

      勃然思坼裂,拥掩难恕宥。

      巨灵与夸蛾,远贾期必售。

      还疑造物意,固护蓄精佑。

      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诟。

      攀缘脱手足,蹭蹬抵积甃。

      茫如试矫首,堛塞生怐诟。

      威容丧萧爽,*新迷远旧。

      拘官计日用,欲进不可又。

      因缘窥其湫,凝湛閟阴兽。

      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

      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

      争衔弯环飞,投弃急哺鷇。

      旋归道回睨,达枿壮复奏。

      吁嗟信奇怪,峙质能化贸。

      前年遭谴谪,探历得邂逅。

    [阅读全文]...

2022-02-20 05:00:21
  • 诗经:节南山

  • 诗经
  •   《诗经:节南山》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忧心如惔,不敢戏谈。

      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

      赫赫师尹,不*谓何。

      天方荐瘥,丧乱弘多。

      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

      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天子是毗,俾民不迷。

      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无小人殆。

      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

      昊天不惠,降此大戾。

      君子如届,俾民心阕。

      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式月斯生,俾民不宁。

      忧心如酲,谁秉国成?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

      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我王不宁。

      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

      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注释:

      1、节:通“巀”。长言之则为巀嶭,亦即嵯峨。

      2、岩岩:山崖高峻的样子。

      3、师尹:大师和史尹。大师,西周掌军事大权的长官;史尹,西周文职大臣,卿士之首。

      4、具:通“俱”。

      5、惔:“炎”的误字,火烧。

      6、卒:终,全。

      7、何用:何以。何因。

      8、有实:实实,广大的样子。《经》中形容词、副词以“有”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猗:同“阿”,山阿,大的丘陵。

      9、荐:再次发生饥馑。瘥:疫病。

      10、憯:曾,乃。

      11、氐:借为“榰”,屋柱的石磉。

      12、均:通“钧”,制陶器的模具下端的转轮盘。

      13、毗:犹“裨”,辅助。

      14、吊:通“叔”,借为“淑”,善。昊天:犹言皇天。

      15、空:穷。师:众民。

      16、式:应,当。夷:*。已:依全诗前后及此处文义,今理校为“己”,义为以身作则。

      17、殆:及,接*。

    [阅读全文]...

2022-03-13 18:04:57
  • 诗经:信南山

  • 诗经
  •   《诗经:信南山》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

      益之以霡霂。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

      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

      曾孙之穑,以为酒食。

      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

      是剥是菹,献之皇祖。

      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

      享于祖考。

      执其鸾刀,以启其毛,

      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

      祀事孔明,先祖是皇。

      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注释:

      1、信:即“伸”,延伸。南山:即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2、维:是。禹:大禹。甸:治理。

      3、畇:*整田地。畇畇,土地经垦辟后的*展整齐貌。原隰:泛指全部田地。原,广*或高*之地;隰,低湿之地。

      4、曾孙:后代子孙。朱熹《集传》:“曾,重也。自曾祖以至无穷,皆得称之也。”相当于《楚茨》中所称“孝孙”,故又作为主祭者之代称。田:垦治田地。

      5、疆:田界,此处用作动词,划田界。理:田中的沟陇,此处亦用作动词。疆指划定大的田界,理则细分其地亩。

      6、南东:用作动词,指将田陇开辟成南北向或东西向。

      7、上天:冬季的天空。《尔雅-释天》:“冬曰上天。”同云:天空布满阴云,浑然一色。

      8、雨雪:下雪,“雨”作动词,降落。雰雰:纷纷。

      9、益:加上。霢霂:小雨。

      10、优:充足。渥:湿润。

      11、沾:沾湿。

      12、埸:田界。翼翼:整齐貌。

      13、彧彧:同“郁郁”,茂盛貌。

      14、穑:收获庄稼。

      15、畀:给予。

      16、庐:房屋。一说“芦”之假借,即芦菔,今称萝卜。

      17、菹:腌菜。

      18、皇祖:先祖之美称。

      19、祜:福。

      20、骍:赤*栗色、的马或牛。牡:雄性兽,此指公牛。

      21、鸾刀:带铃的刀。

      22、膋:脂膏,此指牛油。

      23、苾:浓香。

      译文:

      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

      成片的原野*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

      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

      再加上细雨溟溟蒙蒙,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

    [阅读全文]...

2022-07-22 03:03:15
  • 终南山古诗赏析(赏析王维终南山)

  • 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孕。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花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则诗人立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而“阴晴众壑殊”,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从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评价。有些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不相称,从而持否定态度。王夫之辩解说:“‘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山之辽廓荒远可知,与上六句初无异致,且得宾主分明,非独头意识悬相描摹也。”(《姜斋诗话》卷二)沈德潜也说:“或谓末二句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唐诗别裁》卷九)

    这些意见都不错,然而“玩其语意”,似乎还可以领会到更多的东西。第一,欲投人处宿”这个句子分明有个省略了的主语“我”,因而有此一句,便见得“我”在游山,句句有“我”,处处有“我”,以“我”观物,因景抒情。第二,“欲投人处宿”而要“隔水问樵夫”,则“我”还要留宿山中,明日再游,而山景之赏心悦目,诗人之避喧好静,也不难于言外得之。第三,诗人既到“中峰”,则“隔水问樵夫”的“水”实际上是深沟大涧;那么,他怎么会发现那个“樵夫”呢?“樵夫”必砍樵,就必然有树林,有音响。诗人寻声辨向,从“隔水”的树林里欣然发现樵夫的情景,不难想见。既有“樵夫”,则知不太遥远的地方必然有“人处”,因而问何处可以投宿,“樵夫”口答手指、诗人侧首遥望的情景,也不难想见。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阅读全文]...

2022-07-17 09:14:01
  • 陶渊明的“南山”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五

      这是一首明白如话的诗,任何时代的汉语读者都无须引领,即可进入诗境,而且都知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句好诗,为这一悠然的诗境神往不已,甚而在恍惚中觉得自己就是陶渊明,或五柳先生,在某处山脚的树荫下“不求甚解”地眯着眼,度过一刹陶然的时光。自然,他们有理由这般享受陶渊明,但他们不应忽略了陶渊明还是一位有着不可企及的境界的大诗人,“不求甚解”是一个参透了生命的高度与深度的人所追求的一种浑融状态,而非一般人所理解的浅尝辄止——能使这样的大诗人“欲辩已忘言”的“真意”,可不是简单的。

      历来认为,“欲辩已忘言”的出处是庄子《外篇》中的“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踢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踢;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这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捕鱼的器具是为了水里的鱼,得到了鱼之后,即可将它弃置一边;捉兔的装置是为了奔跑的兔子,得到了兔子之后,即可将它弃置一边;语言的功能是为了隐藏的“真意”,得到了“真意”之后,亦可将它弃置一边。其要旨与陶渊明的“欲辩已忘言”,实际上大相径庭,倒是与艾略特的《四部四重奏》中的“上季的水果已然吃净,吃饱的野兽便踢去空桶”如出一辙。依我的理解,陶渊明的“欲辩已忘言”除了表明一种与大自然浑然相融的醉意外,至少还应有这样的两层含意:一层是,当他欲说出这诗境中感悟的“真意”时,却发现根本无法言说,寻找不到用以来表达的语言;另一层则稍隐些,就是说他既已得到了其中的“真意”,实际上已无须言说——而如果试图言说的话,反而会使“真意”在言说中遗失。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或者说中国古典诗歌的主流,日后实际上就是在其教主陶渊明所拟定的“欲辩已忘言”这一教义中发展的,它试图在语言中呈示一种水中之月的诗境,让“真意”蕴藉其中,任读者去体悟,为一种永恒的无法逼*的魅力而诱惑。我曾见有学者将陶渊明与英国大诗人华滋华斯并论,探讨中西诗各自的特色。确实,他们相同的地方很多,都是东西方这两个最伟大的诗国的一流的诗人,大自然的诗人。但论者责备陶渊明的“欲辩已忘言”没能象华滋华斯的诗那样,动辄数十行,甚而上百行地来对“此中”的“真意”进行讨论,辨析,而目为中国诗的短处。其实,他刚好说反了,华滋华斯那数十上百行的探讨,辨析,虽一时痛快淋漓,最终却将一个无法言说的诗境给肢解了,或者说狭小了诗境——他正处于陶渊明不愿站立的位置,因而,他没能象陶渊明那样见到“南山”。他只是得到了一些关于“南山”的哲学见解,这些见解是会在时间中褪色的,因为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观察“南山”的不同的角度。而陶渊明的“南山”却始终浑然地立在那里,雨后一般的清新。

      说是陶渊明发现了“南山”,大概不会引发争议,一千五百多年来,他一直牢牢地掌握着这个专利。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称作《饮酒》诗的华彩部分,甚而中国古典诗的一个至境,想来也不会有异议,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民百姓,稍爱古诗者,无不会背诵这两句,热心的追随者还会在居所的周围种植上菊花——这于不同层次的人皆很方便,也很相宜。他们见到了“南山”没有?恐怕不会乐观——但他们又觉得这两句诗中确实存在着一种无以言说的魅力,无法舍弃。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他们的目的性太强了。即使是陶渊明,在“种豆南山下”的时候,也没能见到“南山”,南山此时只是一个劳作的背景。“悠然”说来容易,做到却不易,它体现的是一种从容不迫的风与水的心境,就如同那位孤独的渔人,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溪边的漫行——他因此偶然地进入了“桃花源”。而当他与那些高尚士们怀着某种目的,直奔“桃花源”时,则“遂迷”,“不复得路”了。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一幕场景:一个秋日的光线与时间中,陶渊明随意地在他的东篱边踱着步,那些风中摇曳的秋菊,仿佛大自然的神奇的呼吸与韵律,恍惚中向他暗示着什么……他弯下腰,采下一朵,试图移植于自己的手心。当他以一种植物的惯性重新直起身时,一个奇迹出现了,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座“南山”,浮动于他手中的菊花或金色或白色的光晕中——他的眼睛,菊花,远处的峰峦,偶然而奇妙地构成了三点一线。在这个角度上,陶渊明手心的菊花,就相当于渔人在“林尽水源”处所得的“仿佛若有光”的“小口”,具有一种关键性的引领作用,而此刻的“南山”,就是“桃花源”。

      “悠然见南山”的“见”,在《文选》《艺文类聚》本中曾作“望”,《东坡题跋》对此评判到:神气索然矣。“望南山”为何神气索然,“见南山”为何意境精彩,实因为这个“见”字,含有一种自然“呈现”的意思,就如同“桃花源”在渔人面前的偶然而奇妙的呈现;而“望”字,则带有一种寻觅索求的姿态——这样的姿态中,“桃花源”与“南山”将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迷失,徒遗一片石头。关于“南山”,我现阅的《饮酒》诗后有这样的注释:江西庐山。或许注者还认为庐山这一风景名胜增添了陶诗的诗意。但说实在的,它完全败坏了我的兴致,比“望”字更令诗境索然。在陶诗给予我的想象中,“南山”的形象,似乎应是一抹淡蓝的色彩,为峰峦的线条所勾勒,浮动于时间与空间的某个距离,既不能逼*,却也并不遥远。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从未尝试去探讨这一神奇的距离,因为陶渊明的“欲辩已忘言”的“真意”,在很大程度上,便存在于这一距离所撑开的空间,我害怕在探讨中将“真意”,将“南山”遗失。至于庐山,则不然了,我可以很容易地从我的所居地测量出到达它的陆路或水路距离,当地旅行社的广告更简洁:“庐山三日游”——就是说,只需三日的时间,即可穿越它。而对于神奇的“南山”距离,不仅现有的尺寸不能提供帮助,而且在我们与它之间,至少还包含着两种距离:由我们的眼睛到纸上文字的一段;再由文字到诗境中“南山”的一段。对于前一段距离,我或许还可以比划一番,对于后一段距离,干脆就是无所适从。无法得路之际,我想,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即寻找某种参考,来想象一下那段诗意的距离及空间。

      博尔赫斯有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小圆盘》,说是有一个国王,陷入了四处流亡的境地,但只要他的手心还握有一个小圆盘,他就仍然是国王。这个小圆盘只有一个面,似乎没有厚度——这在常识与经验中实在难以想象。然而,如果撇开实用实利的目光,我们将会很快发现,我们常见常说的“水中月”即是一例。博尔赫斯是阿根廷当代享有世界盛誉的大诗人,如陶渊明的隐居于田园,这个中年失明的人几乎终生隐居于书籍与文字之中,隐居于自己的诗的王国,因而,他对于文字与它的诗境的感觉,有着超常的敏锐。他的“小圆盘”在某种意义上,所指的就是中国古典诗论中“水中月”的诗境,它象征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诗之王国。这个“水中月”式的“小圆盘”的构成要素,自然是文字——它同样具有着单面的特征,而对于诗人来说,只要控制了它,就控制了一个王国,就是国王。这个王国的疆域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大,手指即能划出它的边沿,也显得很单薄,但它真正的疆域却存在于它的单面之后——它随着时间而无限地延伸,没有终结,没有朝代的更替,它与时间一样,是没有底的——这也是它只有一个单面的缘故。在勾勒了这个“水中月”式的“小圆盘”后的诗意王国之后,现在或许可以这么说,陶渊明的“南山”就存在于这个没有时间疆域的王国之中,而且可以是在这个王国的任何一个位置。博尔赫斯小说中的“我”,曾不择手段地想得到那个“小圆盘”,但他失败了,“小圆盘”一闪不见了。他徒然地用斧子在消失的地方做了标记,就仿佛离开了桃花源的渔人一般——他一直在找,但一直也没有找到。

      颇为遗憾的是,今天的读者已很少提到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它约写于南朝·宋元嘉四年(427),陶渊明六十三岁,他在这一年的十一月去世。这三首《挽歌》的伟大,当不在《饮酒》之下,古人曾将它与孔子的曳杖歌(“泰山其颓乎”)相媲美。在这组诗中,诗人提前为自己举行了葬礼,设想了被送葬的一幕幕场景,其深刻的悲悯,真实的荒诞,直是属于现代文学的。诗篇的最后四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感人至深的《*》中引用,使之更为著名。但大多数读者对此的理解,恐怕还是一种生命必然归宿的怅叹,以及青山何处不埋人的旷达,他们往往忽视了这座山不仅仅是一座由土石构成的青山,还是一座有着时间中不会凋零的青色的“南山”——这两座山在某种意义上,分别代表了陶诗的可及与不可及处。实际上,陶渊明对鲁迅的影响,远比人们想象的深刻,尽管他们的性格是如此迥异,但在深层的山脉上是相通的。《野草》中有一首杰出的散文诗《死后》,即是描写“自己”死后的各种荒诞境遇,直是陶渊明的《挽歌》的现代版本,甚至鲁迅的遗嘱式的《死》一文,亦有着某种浓郁的陶渊明的味道。所以,鲁迅为了自己的陶渊明,与朱光潜曾有过一番颇为不给面子的论争,并非毫无缘由。当然,在我们*看来,两位先贤的陶渊明都没有错,是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观察到的“南山”,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命亦由此进入了各自的“南山”——如陶渊明在《挽歌》中所吟咏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阅读全文]...

2022-02-25 18:35:27
  • 王维:终南山

  •   《终南山》

      作者:王维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

      1、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

      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

      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

      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

      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赏析: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阅读全文]...

2022-05-03 09:42:15
  • 《岁暮归南山》全诗翻译赏析

  • 《岁暮归南山》全诗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岁暮归南山》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这两句是在感叹岁月易逝,老之将至,人世短促,而自己尚是一名白衣,怎不令人伤怀——白发增生,年华易老;一年过去了,春天又*在目前,时间过得真快啊!诗人求仕心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两句诗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也证明孟浩然并非真隐士。

      出自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释】

      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南山:终南山。

      疏:疏远。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

      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老:一作“去”。

      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

      虚:空寂。一作“堂”。[2-3]

      参考译文

      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

      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

      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

      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

      赏析

      《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起首二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三、四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五、六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最后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阅读全文]...

2022-01-26 00:02:59
关于南山的诗句 - 句子
关于南山的诗句 - 语录
关于南山的诗句 - 说说
关于南山的诗句 - 名言
关于南山的诗句 - 诗词
关于南山的诗句 - 祝福
关于南山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