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

关于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k+) 语录(449) 说说(187) 名言(46) 诗词(3k+) 祝福(58) 心语(3)

  • 中华传统美德古诗词大全

  • 文学
  • 中华传统美德古诗词大全

      我们应传承中华美德,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古诗词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3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31、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32、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33、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3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5、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3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37、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46、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4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阅读全文]...

2022-04-17 12:11:57
  • 中华传统节日的诗句

  • 传统节日
  •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2、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5、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6、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7、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8、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9、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10、菊花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1、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2、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14、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5、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6、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7、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0、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21、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2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3、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张镃《寒食》

    24、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5、行云去后遥山暝。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6、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7、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8、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9、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3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1、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中秋*上和王路钤》

    32、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33、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4、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邵谒《长安寒食》

    35、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36、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37、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8、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9、*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40、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1、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2、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43、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44、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45、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6、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7、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8、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9、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0、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1、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阅读全文]...

2021-11-24 06:41:21
  • 中华传统节日的诗句

  • 传统节日,节日
  •   1、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2、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5、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李商隐《壬申七夕》

      6、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7、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8、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晏几道《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9、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10、**清瘦杜秋娘。——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11、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12、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3、凭新凉半枕,又依稀、行云消息。——张埜《夺锦标·七夕》

      14、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5、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16、六曲屏山和梦遥。——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7、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9、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20、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杜甫《九日寄岑参》

      21、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符曾《上元竹枝词》

      2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3、地僻人稀到,檐虚燕未过。——张镃《寒食》

      24、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5、行云去后遥山暝。——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26、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7、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28、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29、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3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1、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中秋*上和王路钤》

      32、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赵鼎《寒食》

      33、把紫府清都作一家。——谢枋得《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

      34、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时鬼。——邵谒《长安寒食》

      35、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36、少年自负凌云笔。——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37、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8、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39、*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40、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人。——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1、更萧萧、陇头人去。——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2、啼红正恨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43、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44、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赵时春《原州九日》

      45、中丞疏有回天力,太宰功兼蹜地方。——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46、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7、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48、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49、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0、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51、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阅读全文]...

2022-01-08 07:30:36
  •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 格言,语录
  • 【精华】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格言,是指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是人们机智的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是指导人生走向成功之路的法宝,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欢迎大家分享。

      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3、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6、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学而》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0、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1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13、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陆九渊《与郭邦逸》

      14、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7、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腾公天下》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9、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1、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2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7、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28、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2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1、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32、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3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3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6、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

      37、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8、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40、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4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4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43、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4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4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46、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

      4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4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49、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北朝乐府民歌

    [阅读全文]...

2022-05-04 15:26:06
  •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 格言,名人名言
  •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8.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0.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晁错论》

    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阅读全文]...

2022-04-04 18:34:20
  •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意生存

  • 诗意
  •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诗意生存

      在中华先民的生活中,对诗意的追求是最显著的民族特征之一。正是在这种文化土壤中,“诗言志”成为中国诗歌的开山纲领。“诗言志”首见于《尚书·尧典》,虽说它不一定真是产生尧舜时代,但它在先秦时代早已深入人心,且绝非仅为儒家一派所独自信奉。《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载赵文子之言曰“诗以言志”,《庄子天下》云“诗以道志”,《荀子儒效》云“诗言是其志也”,皆为明证。*或以为“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不同的诗学观念,其实在最初,“志”与“情”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正如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所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到了屈原,便径以“抒情”为作诗旨趣。《九章惜诵》云:“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他用“情”字来概括自己的全部精神活动和心理状态,正与前文所说的“志”可以互训。由此可见,中华先民对诗歌的性质有着非常一致、非常明确的认识:诗歌是抒写人类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文本,与人生无关的内容在诗国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从表面上看,古人极其重视诗的实用价值,闻一多指出:“诗似乎也没有在第二个国度里,像它在这里发挥过的那样大的社会功能。在我们这里,一出世,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全面的生活。”(《神话与诗》)正因诗歌具有如此巨大的实用价值,孔子才会恺切周至地以学诗来教育弟子。也正是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诗经》才得以跻身于儒学经典之列。 然而只要我们把关注的重点回归到作品自身,只要我们仔细考察那些作品的发生背景,那么只能得出如下结论:一部《诗经》,除了少数祈福禳灾的祭歌与歌功颂德的颂词之外,其余的都是“诗言志”的产品,而《诗经》的这种性质也就奠定了整个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方向,正如清人袁枚所说:“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由《诗经》开创的这种传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中国诗歌史,虽然后代的诗歌九流百派,千汇万状,但抒情总是其最根本的主流。抒情的性质必然包含超越实用功能的意义,南朝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得好:“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欲以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于诗。”此语虽然本于《诗大序》,但显然更增强了超越的意味。正因如此,诗歌不但是先民们如实反映人生的工具,而且是实现人生超越的利器。

      在中华先民看来,诗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效方式。中华先民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思路,擅长于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把握事物的抽象意义。《周易》的卦象、汉字的象形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华文化具有偏重于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特征。先民们在追求真理时,往往不重视局部的细致分析,而重视综合的整体把握;往往不是站在所究事物之外作理智的研究,而是投身于事物之中进行感性体验。如果说古希腊的智者追求的是逻辑分析的严密性,中华的圣贤却是以主客体当下冥合的直觉感悟为智慧的极致。在《庄子田子方》中,孔子赞扬温伯雪子说:“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显然,这种思维方式与诗歌的运思非常相似。试看孔门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谢良佐评曰:“子贡因论学而知《诗》,子夏因论《诗》而知学,故皆可与言《诗》。”(《四书章句集注》)这分明是运用诗歌作为思考以及讨论学问的手段,因为诗歌更有利于通过具体情境的描述来领悟普遍的抽象道理。

      先民们还认为诗歌是人们表达意旨的有效方式。先民们早就认识到,事物的规律即“道”是精微玄妙的,是难以言传的。在这一点上,儒、道两家的观点如出一辙。孔子经常用诗歌般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期夫!不舍昼夜。’”道家更是如此,一部《庄子》,全文优美如诗,例如:“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又如:“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中包蕴的人生哲理,既深刻精警,又生动易懂,分明是得益于诗化的表达方式。

      从表面上看,中华先民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在逻辑性和明晰程度上都不如古希腊哲学,似乎是一个缺点。其实不然。西方现代哲学已经证明,人类永远无法用明晰的分析语言来说明深奥的真理,也永远无法通过逻辑性的形而上学思考来把握人生的真谛。在这方面,早熟的中华文化倒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们掌握了更好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那便是诗歌。清人叶燮说:“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他又说:“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诗人之言之?可徵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诗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于默会意象之表,而理与事无不灿然于前者也。”(《原诗》)因为诗歌的性质是文学的而非逻辑的,诗歌的思维方式是直觉的而非分析的,诗歌的语言是模糊多义的而非明晰单一的,诗歌的效果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诗歌的意义是意在言外而非意随言尽的,所以它更能担当起思考并理解人生真谛的重任。西方文化要等到二十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才通过阅读荷尔德林的诗歌领悟到诗性语言的重要性,而中华先民却早已在人生实践中独得圣解。伯夷、叔齐在首阳山上即将饿死时,作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孔子临终时,作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除了诗歌以外,还有什么语言形态可以更简洁、更完整地表达他们对命运的深沉慨叹和对人生的深刻体认?如果没有长留天地之间的光辉诗篇,行吟泽畔的三闾大夫和飘泊江湖的少陵野老何以在千秋万代的人民心中获得永生?

      然而,虽然中华的先民早就创造了富有诗意的生存方式,华夏大地在整体上就是诗意生存的乐土,但是无庸讳言,我们已经在物欲腾涌、人心狂躁的现实中沉溺太久,已经失去了像先民那样沉着、从容地领悟人生真谛的能力,对他们的诗意生存方式也已恍若隔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继承这份宝贵遗产呢?

      得益于汉字超强的表达功能和稳固性质,中华先民的事迹及心迹相当完好地保存在古代典籍中,今人解读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障碍。由于先民的思维在整体上具备诗性智慧的特征,所以经、史、子、集各类书籍中都保留着先民诗意生存的印迹(参看傅道彬《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都应进入我们的阅读范围。但是最重要的阅读对象当然是古典诗歌,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一部中国古代诗歌史。因为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的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杜甫兴广廈万间之愿,苏轼师四海弟昆之言。凡如此类,皆应声而出,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随其光之所至,即日月见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原诗》)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的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先民心态的最佳途径。读者或许会有怀疑:难道古诗中没有虚情假意或浮夸伪饰吗?当然有,但是那不会影响我们的阅读。金代的元好问曾讥评晋代诗人潘岳:“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论诗三十首》之六)的确,潘岳其人热衷名利,谄事*,竟至于远远地望见权臣贾谧的车马即“望尘而拜”。可是他在《闲居赋》中却自称“览止足之分,庶浮云之志”,这样的作品,怎能取信于人!与潘岳类似的诗人在古典诗歌史上并不罕见,例如唐代的沈佺期、宋之问,宋代的孙觌、方回,明代的严嵩、阮大铖,皆是显例。但是此类诗人尽管颇有才华,作品的艺术水准也不弱,毕竟流品太低。除非用作学术研究的史料,他们不会进入现代人的阅读视野,更不是我们要想向读者推荐的阅读对象。至于那些一流的诗人,则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古人著述,本以“修辞立其诚”为原则,并明确反对“巧言乱德”, 更不要说是以言志为首要目标的诗歌写作了。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说诗晬语》)薛雪也说:“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一瓢诗话》)我们要向读者推荐的正是那些具有第一等襟抱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必然是第一等真诗。他们敞开心扉与后代读者赤诚相对,读者完全可以从诗歌中感受诗人们真实的心跳和脉搏。

      中国诗歌史的源头是《诗经》,《诗经》真切生动地体现了古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从而具有永远的阅读价值。《诗经》以后的诗歌史百派九流,千汇万状,而且波澜迭起,名家辈出,在人生态度和作品境界两方面都对*有巨大影响的第一流诗人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

      屈原是诗国中绝无仅有的一位烈士,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大诗人,他的作品与《诗经》并称,被誉为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他高尚伟岸的人格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永久的典范。在那个辩士四处奔走、朝秦暮楚的时代,屈原却生生死死忠于祖国,最后自沉汨罗以身殉志。他以高洁的政治品格傲视着群小,他以高远的人生追求拒绝了尘俗。屈原以自沉的激烈方式结束了肉体的生命,却在精神上获得了永生,从而实现了人生的伟大超越。

      陶渊明是诗国中最著名的隐士,他生逢晋宋易代的乱世,一生*淡无奇,做过几任小官后便辞职回乡,隐居终老。他的作品内容朴实,风格*淡,并不以奇情壮采见长,当时几乎没有受到文坛的注意。但是陶渊明身后的声名却与日俱增,最终成为受到后代士人无比敬仰的文化伟人。原因在于,当别人争先恐后地趋附权势与财富,整个社会弥漫着虚伪、浮躁的风气时,陶渊明却以真诚、狷介的品格鹤立鸡群。陶渊明在历史上树立了一个安贫乐道、廉退高洁的典型,其意义在于,他用实际行为阐释了*凡人生的意义,证明了与功业建树毫无关系的*淡人生也可以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也证明了朴素乃至贫寒的*凡生活也可以具有浓郁的诗意。

      李白是诗国中独往独来的一位豪士。他天性真率,狂放不羁,充分体现了浪漫乐观、豪迈积极的盛唐精神。李白的思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绝不局限于某家某派。他决不盲从任何权威,一生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意志。李白的诗歌热情洋溢,风格豪放,像滔滔黄河般倾泻奔流,创造了超凡脱俗的神奇境界,包蕴着上天入地的探索精神。李白的意义在于,他用行为与诗歌维护了自身的人格尊严,弘扬了昂扬奋发的人生精神。多读李白,可以鼓舞我们的人生意志,可以使我们在人生境界上追求崇高而拒绝庸俗,在思想上追求自由*而拒绝作茧自缚。

      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典型的儒士。他服膺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以关爱天下苍生为己任。杜甫生逢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关头,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动荡时代,时代的疾风骤雨在他心中引起了情感的巨*澜,他用诗笔描绘了兵荒马乱的时代画卷,也倾诉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沉郁情怀。杜甫因超凡入圣的人格境界和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而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惟一的“诗圣”。杜甫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穷愁潦倒的一介布衣,*生毫无功业建树,却名至实归地跻身于中华文化史上的圣贤之列,从而实现了人生境界上跨度最大的超越。杜甫是儒家“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个命题的真正实行者,他永远是*提升人格境界的精神导师。

      苏轼是诗歌史上最称名实相符的居士。一方面,他深受儒家淑世精神的影响,在朝为官时风节凛然,在地方官任上则政绩卓著。另一方面,他从道家和禅宗吸取了离世独立的自由精神,形成了潇洒从容的生活态度。苏轼一生屡经磨难,曾三度流放,直至荒远的海南,但他以坚韧而又旷达的人生态度傲视艰难处境,真正实现了对苦难现实的精神超越。苏轼热爱人世,他以宽广的胸怀去拥抱生活,以兼收并蓄的审美情趣去体味人生,他的诗词内容丰富,兴味盎然,堪称在风雨人生中实现诗意生存的指南。

      辛弃疾是诗国中少见的雄豪英武的侠士。他本是智勇双全的良将,年青时曾驰骋疆场,斩将搴旗;南渡后曾向朝廷提出全面的抗金方略,雄才大略盖世无双。可惜南宋小朝廷以偏安为国策,又对“归来人”充满疑忌,辛弃疾报国无门,最后赍志而殁。辛弃疾的词作充满着捐躯报国的壮烈情怀,洋溢着气吞骄虏的英风豪气。他以军旅词人的身份把英武之气掺入诗词雅境,遂在词坛上开创了雄壮豪放的流派。多读辛词,可以熏陶爱国情操,也可以培养尚武精神。那种为了正义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导致人生境界的超越。

      上述六位诗人,其遭遇和行迹各不相同,其诗歌创作也各自成家,但他们都以高远的人生追求超越了所处的实际环境,他们的诗歌都蕴涵着丰盈的精神力量。孔子说“诗可以兴”,朱熹确切地解“兴”为“感发志意”(《四书章句集注》),王夫之对“兴”的作用有更详尽的解说:“兴者,性之生乎气者也。拖沓委顺,当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终日劳而不能度越于禄位、田宅、妻子之中,数米计薪,日以挫其气。仰视天而不知其高,俯视地而不知其厚,虽觉如梦,虽视如盲,虽勤动其四体而心不灵,惟不兴故也。圣人以诗歌以荡涤其浊心,震其暮气,纳之于豪杰而后期之圣贤,此救人道于乱世之大权也。”(《俟解》)读诗,阅读上述六位诗人的好诗,一定会使我们从浑浑噩噩的昏沉心境中蓦然醒悟,一定会使我们从紫陌红尘的庸俗环境中猛然挣脱,从而朝着诗意生存的方向稳步迈进。

    [阅读全文]...

2021-12-09 07:30:47
  •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征文

  • 优秀,传承,高中
  •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征文(通用10篇)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为了让您在写征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征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化博大精深。有课本上学过的唐诗,有没学过的宋词和元曲;我们经常提到的秦(古筝)象棋(围棋)书法(书法)绘画(国画);和民俗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但我还是最喜欢*的成语。就像我见过的陈汉东叔叔,他用成语接龙的方法,把2008年的成语围成五个圆环,象征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五个圆环。第一环为:天下第一,同线,承前启后,承继人——志未成,忠于国,国利民福,长寿天空。第二环是:天下公*、公*诚实、头脑清醒、凶猛凶猛——意为先写、先入为主、见事思人、人攻天。第三环是:天下为一户,家遇户,短话长,长命百岁——食不甜,愿拜风,风向阳,而天空很美。第四环是:天下大和,一心一意,发财散财强正——代代相传,代代相传,主宰加福。五环为:永远、有威望、名副其实、实事求是——来去自如,由浅入深,领悟大义,义为薄。

      陈汉东叔叔创造的*成语龙,从天开始,到天结束,形成五个大圆圈。它不仅有意义,而且令人难忘和有趣。我想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曾经有报道说,有记者到曲阜看到满街都在卖《论语》,就采访当地的老百姓,他们说,那些东西都是卖给外国人看的。可见,老百姓只是把《论语》看成旅游的商品、旅游的纪念品,并没有对内容感兴趣,并没有当文化典籍看。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灵魂,是我们*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我们要先自己多学*,多了解,并且向外人宣扬我们*人拥有的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离去世界的舞台。因为它使我们*人凝聚,使我们*人团结。

      前段时间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华成语大赛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公众*台,使人们重燃了对母语的热爱,还有舌尖上的*,不仅弘扬的是中华传统美食,更多的是透过美食宣传积淀的中华美食文化。

      党的*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又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相得益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已经植根在*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唯有民族文化才是历史长河中永远流淌的,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的力量,也唯有民族文化才能开启更加灿烂文明的中华新纪元。面对新时期实现*梦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汲取还存在明显差距和不足,还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我们应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更进一步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实做到古为今用,使其更为丰富、更加多样。

      让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中汇聚新的力量,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不断前行,坚定奔向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向来以“礼仪之邦”着称,而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我们更有责任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

      从古至今,青少年人才辈出,古代就有融四岁,能让梨。到了现代,更是有独自照顾瘫痪养母十二年的孟佩杰,在他们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缩影。他门的心都是最美的。孟佩杰照顾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养母十二年,十二年,难以想象十二年中她上如何用她稚嫩的肩膀撑起这个家。可是,她从来不说苦不说累,没有一丝怨言。她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人吗?

      其实,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承者,我们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只需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啊,美德就是藏在在点点滴滴的小事里。在生活中我们应树立起我们的榜样,树立自己的理想,积极学*,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诠释美德,让*文化走向世界,让我们的美德感染更多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美德的化身。青少年时期是我们一生中的黄金阶段,也是我们性格形成的阶段,我们更要挖掘自身的潜能,开发自己的优点,让自己的优点变成一种美德。“传承优秀文化,争做美德少年。”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多的是要唤起我们心中的美德。时间匆匆,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心中的美德。我们要努力,要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要让自己的美德在中华文化中熠熠发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指的是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的总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正因为有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营造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状大有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为了把握文化根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美好的精神家园,国家天下的兴盛与衰败,是每一个老百姓义不容辞的责任。

      青少年要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败为最大的耻辱,增強囯家的认同,培养爱国的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做一个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人。

      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小学阶段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搓,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骛求知问学。

      同学们勤于学*,敏于求知,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也是世界文明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感到自豪!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风采,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她魅力无穷,价值无限,我们有责任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她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营养,她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她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岳母刺在岳飞脊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让一代又一代的儿女懂得了什么是对国家忠诚;李密在《陈情表》中深情哀婉的哭诉,让世世代代的子孙明白了什么是对长辈的孝敬;“头悬梁,锥刺股”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季布的一诺千金,让后代懂得了“诚信”的重要性;孔子、孟子、王阳明、张居正等先贤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智慧。传统文化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滋养着我们的民族。我们要珍视她并把她传承下去。

      但是,在当今外国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传承出现了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西洋风,他们淡忘了李白、王守仁、张居正、于谦等人;他们淡忘了那清新自然、那沉郁顿挫、那豪放飘逸的诗风。对他们而言,传统文化正在渐行渐远

      在埃及和韩国争夺我们造纸术的发明权时,在我国的马头琴成为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中华民族的子孙该何去何从?我们的文化正被别人以非暴力的方式任意践踏,当下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应该在情人节的玫瑰中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了!

      想起一句名言:忘记就等于背叛。我们应当守住中华民族的瑰宝,让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她在新时代里焕发生机!

      周五,我们看了《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乐器唢呐消失的过程。

      故事的主人公游天明,一开始自己不愿意学*唢呐但由于父亲的逼迫,而去当时最有名的唢呐匠焦三爷那儿去拜师学艺。焦三爷因看到了他父亲摔倒后,游天明所流的那一滴眼泪,将他收为徒弟,经多次磨难,他终于可以拿到唢呐跟师傅一起吹唢呐了,渐渐的,他学会了鸟叫,并赢得了其他师兄的鼓励,随时间的推移,他的师傅也渐渐变老了,为了不让唢呐失传,便交给了游天明,天明也对所产生的感情,并建立了游家班,决心不让游家班解散,但随着时代的脚步,唢呐匠将不再受到尊敬,至于最后,不管什么事,都没有在请唢呐匠,并被其他乐器所代替,不得已下,游家班已解散,焦师傅在一次百鸟朝凤中死去!

      看了这部电影,我为游天明为父亲所留的那一滴眼泪与他对父亲的想念说感动。为他用竹竿从河里吸沙系上来的那第一口水而欣喜,为他在暴雨中戏水而同情!为焦师傅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嘱咐游天明不要让唢呐失传而感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的东西已失传,人们只是一味追求时尚,流行,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应该传承传统的工艺,因为那是我们独有的更是老一辈人的心愿,不应该失传,行动起来!那不是俗,那是文化,让我们传承*的传统文化吧!

      作为青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一起行动起来吧!

      *是茶的故乡,*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茶被古人当做饮品,每年清明节新茶初上时,古人还要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邻居争相围观,就像如今看一场球赛一样热闹。

      古人爱喝茶,茶的品种也很多,有普洱茶、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当然,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湖龙井茶,是*传统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可算是“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杭州有许多茶楼,大家可以随处品到各色茶,还可以欣赏到典雅的茶艺表演。

      作为杭州人,我也初学了龙井茶的茶艺。龙井茶的冲泡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先用热水冲烫茶杯,讲究的是一尘不染,至清至洁。再往杯中放入上好的龙井茶,倒入少许80度左右的热水,讲究的是润茶。最后是采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冲泡茶叶,一方面是利用手腕的力量,使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经过三次高低冲泻,使杯中茶叶上下翻滚,茶的浓度均匀;另一方面这个三点头还如同行鞠躬礼,蕴含着对宾客的敬意。一杯好茶冲泡完成的同时,还学到了谦恭的道理。

      除了龙井茶的茶艺,我还欣赏过用长嘴铜壶背身冲泡茶叶的茶艺表演等等,更激发了我学不同茶叶冲泡方法的兴趣。*的茶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将它好好地传承。

      戏曲如今渐渐被人遗忘,如今在现代人眼里已是叽叽呱呱听不懂的句子,其实你并不知道,戏曲里真正有的韵味。

      字正腔圆、别有一番韵味的戏曲艺术,已经是人们不再去理会的艺术。要知道戏曲艺术存在已经八百多年了,八百多年来都是人们欣赏的艺术,为什么现在却变得一文不值了呢?有些人会说,也许是时代不同了,我们应该不再去理会旧文化,要迎接新文化。但是事实是这样吗?为什么要把我们祖先一代一代传承的艺术不去理会,去接受西方的文化?这些可是我们祖先一步步传承下来的*文化啊!

      看过《霸王别姬》的人都知道它里面讲了什么。我看过这部电影,深有感触。看完以后我一直在想,以前家家户户都常见的戏曲为何现在戏曲却变成了无人欣赏的艺术呢?当时的戏曲多受人们欢迎。当年凡是唱的好的都要经历一些无人体会过的疼痛,最后收获了结果,有人成了“角儿”,有些却成了只会唱戏的普通人。也许只是现在因为人们怕疼怕严厉,不敢去学;有些的是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别说学了,更不会听。

      我看来,戏曲应该添加到学校里的一门科目,这样既不会使古老的艺术文化消失,又可以使人们了解戏曲的悠远,培养对戏曲的兴趣,这样岂不是很好吗?“大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奈若何。”《霸王虞姬》我最爱的戏曲之一;梅兰芳,我最喜爱的戏曲演员,他给我们演绎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让我们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

      戏曲,不止是古老的文化,也是我们现在该重视的文化,如无人重视,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就会消失!让我们一起重视戏曲吧!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阅读全文]...

2022-07-24 21:10:24
  • 有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 格言,励志,美德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位卑未敢忘忧国。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初生之犊不惧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乐言己之长者不知己,乐言人之短者不知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胃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外表美的缺限可以用内心美来弥补,而心灵的卑污却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正当的游玩,是心苦的安慰,是工作的预备。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言必信,行必果。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多读古人书,静思天下事,可以敛浮气而增定力。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阅读全文]...

2022-07-17 07:51:57
  •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 名言
  •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名言警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传统美德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分享。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6、人必自侮,然*侮之。——《孟子·离娄上》

      7、人之有德与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9、见善则迁,见过则改。《周易》

      10、源洁则流清,行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3、家必自毁,而*毁之。——《孟子·离娄上》

      1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6、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一》

      1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

      18、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

      19、仁者寿。——《论语·雍也》

      20、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4、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25、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26、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9、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3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31、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32、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

      3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34、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3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7、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3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9、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0、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4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42、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43、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44、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4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46、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斋先生言行录》

      47、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48、人必先自爱也,然*爱诸;人必先自敬也,然*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49、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阅读全文]...

2022-05-18 05:00:41
  •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 格言
  • 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注释: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3.人必自侮,然*侮之。——《孟子·离娄上》

    注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注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5.知耻*乎勇。——《礼记·中庸》

      6.人必其自爱也,而*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7.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8.五刑不如一耻。——吕坤《*语·治道》

      9.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5.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8.不为穷变节,不为*易志。——桓宽《盐铁论·地广》

      9.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10.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瑀》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2.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

      13.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14.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xiè)《题画·竹石》

      《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最*,我们班全体同学共同阅读并背诵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些格言是从《论语》、《史记》、《后汉书》等著名书籍上摘选的,读完后,使我受益匪浅。

      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句话是出自石成金的《传家宝。俗谚牧民》,意思就是:人从小就要培养远大的志向,心中如果没有理想,即使活一百岁也是白活。可见理想、志向在人的一生当中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长大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会一辈子碌碌无为。我们现在处于青少年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大学生,我们首先要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1.家必自毁,而*毁之。——《孟子·离娄上》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4.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幼学琼林·夫妇》

      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0.父不慈则子不孝。——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1.贫溅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列传》

      爱国

      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明志

      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阅读全文]...

2022-05-10 06:32:22
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 - 句子
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 - 语录
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 - 说说
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 - 名言
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 - 诗词
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 - 祝福
关于宣传中华传统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