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孝的论语语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孝的论语语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孝的论语语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孝的论语语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经典大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句子吧,句子由词或词组部分和语调所表示的语气部分组成。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关于孝的句子经典,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2、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薄,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3、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4、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5、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三国志·魏书
6、世间最庄严的问题是:我能做什么好事?——佚名
7、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8、养儿方知娘艰辛,养女方知谢娘恩。——日本谚语
9、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10、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
11、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苏霍姆林斯基
12、要想赢得女儿的欢心,必须先从她母亲着手。
13、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14、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孟子·尽心上
15、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16、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17、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前苏联谚语
18、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9、母勤女懒。
20、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孝亲最神也。
21、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22、你要听从生你的父亲;你母亲老了,也不可藐视她。《箴言》
23、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4、当照耶和华—你上帝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申命记〉
25、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1、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2、割股疗亲割股之心割骨疗亲鸡骨支床老莱娱亲母慈子孝逆臣贼子逆子贼臣
3、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4、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用行动传达孝的信息,让我们用行动将中华民族的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为孝撑起一片新的蓝天,我们的孝心,绝不能被时代的潮流所冲走;我们的孝心,只能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坚固!
5、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6、母亲啊:在悲伤时,您是慰藉;在沮丧时,您是希望;在软弱时,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
7、如果母亲是雨,那我就是雨后的虹;如果母亲是月,那我就是捧月的星。母亲是我生长的根啊,我是母亲您理想的果。
8、孝敬和判逆之间,介子推为母而死,选择光荣;李魁只身劈虎报母仇,选择德昭后世;香九龄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帮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个有价值的,无愧生命无愧社会的真正的人,人们也会赠与你回报。
9、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0、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11、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12、蜜蜂,默默地勤奋地奔忙着,劳动着。一天天,一年年,奉献着甜蜜。慈祥的母亲,我永远忘不了那深深的母爱。
13、母亲啊:在悲伤时,您是慰藉;在沮丧时,您是希望;在软弱时,您是力量。您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容的源泉。
14、妈妈,我庆幸您是我的妈妈,因为我从来没有像您这样长久的朋友。
15、孝。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孝。也不需要说出多么感人的话语;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贵的礼物。他们只需要一个感恩他们的心。只要心里面有他们,爱他们。他们就会感到非常的满足。
1、我相信每个真诚,忠诚的孩子都曾向内心的父母承诺过“孝”。他相信自己会来日本,相信会自然而然地成功,并相信他会在成功后返回家乡。那天,我能够照顾好自己。
2、当门徒进入时,他是孝顺的;当门徒出来时,他是信徒。如果您有能力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您可以学*。
3、茨物上回食,羔羊仍然下跪。不孝敬亲人的人胜过草木。
4、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5、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6、什么是孝道?孝是太阳温暖起来;孝顺是一座山,带来了依赖;孝顺是宝石和财富。
7、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8、刺五行反哺,羔羊仍跪着。不孝敬亲人的人胜过草木。
9、孝道是……孝道是无尽的背,孝道是真诚的话,孝道是无尽的茶。
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孔子论孝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有子(1)曰:“(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注释】
(1)有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书中,记载的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即由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实行,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任何崇高的道德行为,都含有自我牺牲的因素,删除了自我牺牲,固没有孝道,也没有厚道,而且没有了爱。道德就成了一句空话。作者:柏杨 出处:自我牺牲
3、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孟子·尽心上
4、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5、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6、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7、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出处:《孟子》
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10、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作者:但丁
11、在我困难的时候您伸出无私的手,在我痛苦的时候您奉献真诚的心,在我失望的时候您伴我同行。爸爸,您是我永远的朋友,给我希望,也给我温暖。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您那高大宽广的树冠,使四野永不荒凉。
12、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13、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14、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薄,而耻智之不博。——张衡
15、父母的爱是崇高的爱──只是给予,不求索取。不溯既往,不讨恩情。
16、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17、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孔子对“敬亲”特别重视,而且把能否敬爱父母作为人与畜、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传统孝观念中,敬亲是比养亲更高层次的孝。只有上升到敬亲,才能算真正的孝。
18、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融合家庭。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19、母勤女懶。
20、一个人有了孝,就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就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现为有礼而不轻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自然就会诚信无欺。现在商业上的信用危机,思想的根源在于经营者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是靠别人的“成全”,对社会、对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这种感恩之心而来的。他教我们做一个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论语》之孝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之孝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书中详细记录儒家所提倡的传统道德观点,全书围绕"仁"的思想展开,涉及到政治、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可称为"诸经之慧眼"。在《论语》一书所涉及的儒家思想中,"孝"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谓这种中华传统美德最确切最丰富的诠释,对于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论语》之"孝"的内涵
《论语》一书中,有关"孝"的内容一共出现了26处,分布于"学而"等11个篇章中,其中有14处直接出现"孝"字,其余12处是未见"孝"字而与"孝"有关,下以表格示之:由表格可以看出,有关"孝"的内容在《论语》中占有一定的篇幅。经笔者分析,《论语》之"孝"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关于"孝"的词汇意义,许慎《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这样的:"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1]。这就告诉我们,"孝"在伦理方面的一般意义是指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与奉养,而别无他意[2]。而在《论语》中,"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既是成己之方,对个人行为有一定的要求,涉及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与奉养,同时对于君主来说又是为政之道和治国之策,表现出一种由个人到天下的道德修养进程。笔者现将《论语》中有关"孝"的内容分为两组,以此为《论语》中"孝"之思想内涵理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这两组中,一组内容有关个人修养与行为19处,另一组则有关为政治国之策7处。(具体附录于文后)《论语》之"孝"更注重个人的修养与行为这一方面,而涉及为政治国之策这一方面较少。当然两组也有重合之处,意义并不是彻底分离的,如"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3]中的"慎终追远"既有关个人修养行为又有关为政治国之策,君主与一般的士人一样,也是个体,也要注重有关"孝"的个人行为修养,进而才可以推之天下。
我们且来分析两组内容之要义。首先,在与"孝"有关的个人修养与行为的内容中,将"孝"看作是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并且提及了不少与"孝"相关的具体行为准则,从理论到实践要求个人注重"孝"这一重要美德。从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论语》之"孝"对于个人修养与行为的要求:
一是理论上理解何为"孝"及"孝"对于个人良好道德修养形成的重要性。这一方面,点出了"孝"与"仁"的关系,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篇第2 页)而"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这样就彰显了"孝"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正如另一部儒家的伦理学着作《孝经》中所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二是行为上要求敬爱奉养父母。具体如物质奉养,这是孝道的基本,但也是最浅的一层,故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为政篇 第14页)又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篇 第15页);又如情感慰藉,这是高于物质层面的行孝之道,是在精神方面给父母以关怀,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修养,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篇 第40页)"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篇 第14页);再如怀念父母之恩,奉之以礼,如书中所言"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篇 第13页)"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篇 第40 页)"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篇 第199页) 礼是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儒家还有一本专门阐释"礼"的经典———《礼记》,儒家思想认为只有经过礼,仁才能由内在的德性转化为外在的德行,而"孝"作为"仁"之本,自然要受到礼的规范,"礼"是行孝的准则和方式,在日常生活、父母之生日及丧祭时都要注意,严守礼节,则达于"仁"可期也;再如无改父道,言"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篇 第7页),但从义不从父,父母有错时,要及时纠正之,但不能使其怨怒,也不能对其怨怒,故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篇第40页)。
再者,与"孝"有关的为政治国之策的内容,将"孝"由个人与家庭拓展到了国家天下,往往将"孝"看做是道德风化的一部分与其他道德标准并提,是以仁德治国(用现在的言语说即是精神文明) 的一部分,同样体现出对"仁"和"礼"的重视,因此当"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篇第20页)《论语·尧曰》也提到:"所重:民、食、丧、祭。"(第202页)将"孝"用于为政治国,是将"孝"由个人推向天下的必经之路。
可见,《论语》中有关"孝"的内容体现出一个由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天下的系统,显现出"孝"和"仁"、"礼"的密切关系,指向"仁"的核心思想,要求个人注重"孝"的修养,要求君主以身作则,善诱民众。
二《论语》之"孝"的当代价值
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然而他有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篇第2页) 可见"孝"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将《论语》所有谈"孝"的内容归纳到一起,我们会发现他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学说体系:"仁"是"孝"的指导思想,而"礼"是行孝的准则,一个涉及理论,一个涉及实践,而都指向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论语》之"孝",有的对于现今社会来说太过保守,不切实际,如严守礼节之"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阳货篇第188页)等,但其中还是有不少地方对于我们现今的社会仍是颇有启迪的,具有较高的当代价值。
第一,强调"孝"之美德的修养及"孝"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将"孝"作为其思想核心"仁"的根本点和出发点,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篇 第2页)认为"孝"是最根本的美德修养,只有具备"孝"之美德,才能向着"仁"之目标前进。《论语》之"孝"注重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亲"一面的孝道,强调子女要善事父母,认为其具有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作用,而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的和睦是社会和睦的基础,可见"孝"在社会人伦关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张入世的孔子亦常将"孝"与"忠"联系在一起,认为忠孝是士最根本的修养,如言"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罕篇第92页)《孝经·广扬名章》中亦有言:"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5]"孝"也是君主的行为准则之一,如"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微子篇第198页)意思是君主不要怠慢亲族,不要被大臣抱怨没被信用[6]。这样看来,在孔子眼中,为人臣者只有孝才能忠,为人君者只有孝才能治理好天下。
这样的看法虽然具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但从历史上看也不无道理,放于现今社会同样受用。子女孝敬父母而得家庭之和睦,个人的修养也会有所提高,更易闻达于世,而能光宗耀祖,是以尽孝;子女尽孝使家庭稳定和睦,这样才能有社会的稳定和睦。
第二,使"孝"的具体内容更为丰满。孔子在《论语》中指出,"孝"不仅要求子女怀念父母之恩,从物质上奉养父母,使之衣食无忧,而且要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愉悦,以礼事之,使之身心舒畅,不让父母过多担忧自己,还要求子女在父母死后也要尽孝,重丧葬之礼,为自己的后代做好表率。是故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篇第14页) 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篇第14页)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篇第40页)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篇第13页)《论语》之"孝",要求子女真心实意地对待父母,更强调道德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更吻合人的情感与理智。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了孝,才有可能把它转化为一种品质,才可以更稳固地实施下去。对于当代社会,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孝道仍然颇有启迪,他时刻为我们敲着警钟,告知我们,不可弃生育自己的父母于不顾,甚至打骂父母,而且并非给予父母物质上的满足既是尽孝,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使父母身心愉悦,颐养天年。
第三,将"孝"由个人、家庭推向了社会,用于为政治国。《论语》之"孝",不局限于个人与家庭,孔子及其弟子还将"孝"推向了社会,使其具有政治内涵,把其视为为政治国之策,认为"孝"具有使天下归顺的作用,体现出*封建社会家国同构的模式,故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篇第20页) 曾子亦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学而篇第6页)历史上,不少君主如汉文帝、清康熙帝等,将"仁孝"作为其治国之一,君主也做了很好的表率,国家因而得以趋于安定,民风得以趋于淳厚,"仁"则可期也,应了孔子所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学而篇第2页)现今我国*关注"中年空巢",倡导子女"常回家看看",并将"孝敬父母"纳入法律,以此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手段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孝"这一美德的重视与提倡,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义,也在某个侧面体现了孝的政治功用,同时这也展现出了两千多年前孔子思想的魅力。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论语》之"孝"具有其丰富的内涵及其独到之处,几千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以至现今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孝"之思想仍然闪耀着温情的光辉,对当代社会颇有启迪。虽然《论语》之"孝"具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但无论如何,其"孝"之思想确实给中华文明带来了不可否定的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下去。
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7、放于利而行,多怨。
8、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0、我则易于是,无可无不可。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3、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14、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5、幼而不悌,长而无述,老而不死,是为贼。
1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7、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9、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2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23、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4、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5、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
2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27、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8、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9、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30、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31、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32、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3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34、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6、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38、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9、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40、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41、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
42、美则美矣,未尽善焉。
43、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44、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4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46、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47、命里没的,强要不得。
48、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49、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0、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5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有必有方。”“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食不言,寝不语。
*不正,不坐。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人无远虑,必有*忧。”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道不同,不相为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之谓之瞽。”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爷,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的座右铭
座右铭是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是人们激励、警诫、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的座右铭,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四、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五、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六、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七、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八、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十、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十一、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十二、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十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十四、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
十五、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十六、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十七、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十八、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十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十、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二十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二十二、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二十三、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十四、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二十五、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二十六、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
二十七、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二十八、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二十九、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三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十一、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三十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十三、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三十四、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一、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三、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四、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六、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七、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八、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九、君子**之美,不**之恶。
十、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十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十二、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十三、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十四、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十五、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的作者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到论语,大家都能朗朗上口几句,那么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pincai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论语的作者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是*现传扬并学*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首轮红外扫描后,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中发现疑似失传约1800年的《齐论语》。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被后世称为“孔孟”。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宋儒朱熹将《论语》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又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为“四书五经”。
人物轶事:
孔子行礼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
“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
“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评赎奴隶
当时在春秋时代,鲁国有个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真的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他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别人奇怪了,做好事嘛,又赎了人,又不去报帐,这不是好事吗?不是品格高尚吗?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从鲁国人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又想,我赎了以后,如果去报帐,别人就要议论:以前某某人不报帐,你去报帐,你的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评落水救人
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议论了:下水救人还要钱?孔子知道了,表扬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钱,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孔子学琴
孔子在学*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子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与自然山水
孔子是*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 《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真真说说网小编这次精心整理了论语名句大全,以及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阅读吧。更多更好的句子说说关注“真真说说网”。
1、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浴吾所了好。
2、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3、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4、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5、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1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4、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5、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8、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9、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20、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21、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2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2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32、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33、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5、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36、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40、往事已不谏,来者犹可追。
41、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42、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4、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45、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4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9、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5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关于孝的论语语句
论语中孝的句子
论语句子
论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孝道句子
论语中孝道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
论语孝顺名言
论语有关孝的名言
论语关于孝顺的句子
关于孝的名言论语
论语交友之道的语句
论语中论述乐学的语句
论语中关于孝道的句子
论语句子的点评
论语句子赏析
论语中有关孝道的句子
论语句子加翻译
论语中孝敬父母的句子
论语
经典论语句子赏析
论语句子摘抄赏析
论语名句
《论语》名句
论语诗句
论语短句
论语的句子
论语的诗句
论语语录
论语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