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

关于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8) 语录(9) 说说(75) 名言(3) 诗词(3k+) 祝福(133) 心语(5)

  • 张九龄的经典古诗

  • 经典
  • 张九龄的经典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九龄的经典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3、《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4、《敕赐宁王池宴》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

      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

      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5、《酬宋使君见诒》

      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

      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

      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

      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

      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

      6、《酬宋使君见赠之作》

      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

      翊圣负明主,妨贤愧友生。

      罢归犹右职,待罪尚南荆。

      政有留棠旧,风因继组成。

      高轩问疾苦,烝庶荷仁明。

      衰废时所薄,只言僚故情。

      7、《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祗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8、《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阅读全文]...

2022-02-03 01:41:07
  • 张九龄的诗有哪些(张九龄最经典的诗)

  • 他是西汉张良之后,是开元年间宰相,唐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便是张九龄。虽然张九龄并非以全力写诗为主,但通过诗文诉说官宦的沉浮与个人成败,抒发自己多愁善感的内心,反映出其文人士大夫的情绪,在我国诗坛占据很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张九龄笔下十首诗作,体会文字背后诗人的文学思想与精神内涵。

    由于特殊的社会背景与显赫的地位,让张九龄的诗歌施加了个人魅力与威信。他在诗文中融合了其在宰相位置上的政治主张及文学主张,因而让其诗歌拥有独特的魅力。尤其那些山水纪行诗,酬唱寄送诗,奉和应制诗最具代表性。咏怀诗可以反映出初唐诗歌转变轨迹及盛唐诗歌的魅力,同时展现了弘远阔达的审美境界,为盛唐繁荣的诗坛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开辟了宰相诗人的新篇章。

    据统计,唐朝宰相有368人之多,宰相诗人就有161人,其中张九龄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唐朝宰相,又身居诗人一职,是影响力最大的宰相诗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张九龄的诗就是其思想和为人的写照,他一生遵循儒家入世精神,恪守儒家风范,在其存世之作之中,得以体现。一方面,他用诗歌叙写匡辅美政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又流露出远离世俗的愿望,凸显矛盾心理状态,也是宰相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张九龄的诗歌之中,也能够侧面反映出诗人通古烁今的才能以及高深的内心修养,因为这一点成为当时文坛的楷模。又因为其人品正直,内心豁达,写作手法新颖,诗文内涵深刻,情感细腻等等特质,加之对后辈人才无条件的提携,张九龄不仅在政坛高居宰相一职,在文坛上颇受爱戴,*对其也是推崇有佳。

    真正能够反映出张九龄真情实感的是咏怀诗与山水诗,咏怀诗能够让读者体会到诗人的忠心耿耿,官场起起伏伏的悲喜交加的情感,还能让读者认知诗人的鸿鹄之志,绽放出超高的境界。写山水诗是因为他多次往返祖国各地,看到壮丽山河,寓情于景,体现超高的审美观,并感悟人生,首首佳作流芳千年,被后世极力推崇。

    纵观张九龄的诗歌创作之路,与其政治生涯始终联系在一起,反映出仕途与心路历程。在他青年时代的诗文中,能够散发出张九龄的雄心壮志,诗歌体现豪迈的风格。入仕之后,诗文缺少了尖锐,更加圆滑,流露出隐居的意图,暗含郁闷之心境。暮年的张九龄孤独寂寞,他用诗文安抚受伤的心灵,是自我治愈,也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无奈,具有强烈的个人写实意味。

    必须要说的是,虽然张九龄并非唐王朝最具影响力或者说最有名气的诗人,但正是因为张九龄的出现,又因为宰相与诗人的双重身份,使他推动了唐朝诗歌的繁荣,又因为其写作手法与诗论,组建文学集团,提携年青一代的诗人,种种举措影响着盛唐和晚唐诗坛。值得一提的是,“张九龄风度”成为盛唐诗人的审美取向,是初唐到盛唐的精神纽带,可见张九龄在唐朝文坛的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张九龄笔下的十首诗作,体会其文字的魅力与诗文散发出的精神力量,读完相信你会爱上张九龄的诗。

    晚霁登王六东阁

    【唐代】张九龄

    试上江楼望,初逢山雨晴。

    连空青嶂合,向晚白云生。

    彼美要殊观,萧条见远情。

    情来不可极,日暮水流清。

    感遇·吴越数千里

    【唐代】张九龄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感遇·兰叶春葳蕤

    【唐代】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代】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感遇·孤鸿海上来

    【唐代】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秋夕望月

    【唐代】张九龄

    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皎洁青苔露,萧条黄叶风。

    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

    感遇·幽人归独卧

    【唐代】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阅读全文]...

2022-05-17 09:56:36
  • 张九龄的诗

  •   1、《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顶乍修耸,微云复相续。

      人兹赏地偏,鸟亦爱林旭。

      结念凭幽远,抚躬曷羁束。

      仰霄谢逸翰,临路嗟疲足。

      徂岁方暌携,归心亟踯躅。

      休闲倘有素,岂负南山曲。

      3、《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4、《敕赐宁王池宴》

      贤王有池馆,明主赐春游。

      淑气林间发,恩光水上浮。

      徒惭和鼎地,终谢巨川舟。

      皇泽空如此,轻生莫可酬。

      5、《酬宋使君见诒》

      陟邻初禀训,献策幸逢时。

      朝列且云忝,君恩复若兹。

      庭闱际海曲,轺传荷天慈。

      顾己欢乌鸟,闻君泣素丝。

      才明应主召,福善岂神欺。

      但愿白心在,终然涅不淄。

      6、《酬宋使君见赠之作》

      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

      翊圣负明主,妨贤愧友生。

      罢归犹右职,待罪尚南荆。

      政有留棠旧,风因继组成。

      高轩问疾苦,烝庶荷仁明。

      衰废时所薄,只言僚故情。

      7、《春江晚景》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祗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8、《奉和圣制度潼关口号》

      嶙嶙故城垒,荒凉空戍楼。

      在德不在险,方知王道休。

      9、《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

    [阅读全文]...

2022-04-24 18:25:17
  • 望月怀远张九龄古诗赏析

  • 望月怀远张九龄古诗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下面给大家分享望月怀远赏析,欢迎借鉴!

      望月怀远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赏析

      《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

      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满院长夜漫漫。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怜”,爱怜。“滋”,沾湿。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这就把彻夜难眠的形象传神的描绘出来。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阅读全文]...

2022-06-05 22:20:12
  • 张九龄的后代

  • 张九龄的后代

      张九龄是广东人,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幼时便聪明敏捷,是远*闻名的小神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九龄的后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九龄的后代

      白云区石井街张村,因聚居张氏一族而得名,目前全村一千五百左右人,都是有“岭南第一相”美称的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后裔。

      张德宏老先生是张村的退休村委*,他把一本发黄的《张氏文献公裔屯田使族谱》摆在记者面前说,来张村开基立业的是张九龄的第十二代孙,七百年前任广州屯田使时,因看中了张村的优美环境,任满之后没有离开广州,带领子孙在张村繁衍下来,时至今日,张氏一脉在张村枝繁叶茂,张村也因为张氏聚居而“姓”张。

      张九龄又名博物,字子寿,谥文献。唐朝韶州曲江(今韶关)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曾誉他为“曲江风度”。张九龄虽未来过石井张村,但是张村中处处有他的影子,许多的街道、小巷或者牌坊都是以他的名、字、谥来命名的。比如风度路、文献里、风度牌坊、风度小学等等,都是跟张九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走在这些道路巷子,你会发觉,唐朝的张九龄离你并不遥远,仿佛就在身边。

      张村人会背张九龄诗句,都以张九龄后人而自豪

      张九龄是广东乃至岭南地区第一位出任宰相的人,作为唐朝开元贤相,他为政有远见卓识,为人忠耿率直,被誉“曲江风度”,遗风惠及后世。作为一代文宗,他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脍炙人口,后世人认为唐朝的诗歌中,张九龄上承陈子昂,下启孟浩然、王维、李白,首倡山水田园派。

      张展雄老人今年七十多岁,原任张村的会计,对于张村七百多年深沉的文化历史底蕴尤为痴迷,他带着记者走遍张村的大街小巷如数家珍说:“每一个张村人都知道自己是张九龄的后人并以此自豪。张九龄为官廉正,做人耿直,文学成就高,是我们张家的骄傲,但凡父母,都要求儿女学*张九龄的诗文,继承张九龄的遗风!”

      张九龄文化深化了白云的文化底蕴

      白云区石井街张村经济联合社党支部*、主任张健盈说,张九龄的特殊身份为张村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一份无价的瑰宝,张村人要好好去珍惜,好好去弘扬。除了张村的道路、小巷、牌坊、学校带有张九龄的印记之外,张村还有专门的丞相祠纪念张九龄,此外还兴建了面积达2.34万*方米的村级公园——张九龄纪念公园,这个公园是一个纪念性主题公园,里面有休闲观光区、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去、纪念区共四个功能区,其中纪念区是专门用来展示张九龄的生*事迹、诗歌,以及举办相关纪念活动的,总之,通过公园,让游人更*一步走*张九龄。

      此外,还不定期举办或者支持以“张九龄”冠名的各种活动,诸如,石井街2007年“张村张九龄贺岁杯”足球赛就是我们村赞助的。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把张九龄文化打造成为张村乃至整个白云区的文化亮点。现在许多外地游客来广州旅游,知道张村有这么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都喜欢到张村来走一走,走在张村,感受张九龄文化的熏陶。

      专家评说:张村是*宗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活见证

      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陈历明先生说,张村的张九龄文化是*宗族文化生生不息的活见证!唐朝的张九龄距离现代将*一千三百年,但是张村人通过族谱将这一千三百多年来的繁衍记录得一千二楚,使得后代人可以上溯渊源,寻根问祖,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在西方是看不到的。此外,张九龄是*历史一个突出的优秀人物,他距离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很遥远,但通过张村,我们可以感觉其实他离我们很*!张村确立了以张九龄为官清正、做人正直、文采渊博为榜样,这对于引领整个社会好风气是起积极作用的。

      拓展阅读:张九龄的典故——超凡天赋

      唐代名相张九龄,自幼天资聪慧,才智过人,五六岁便能吟诗作对,一时人称神童。七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宝林寺是名刹,香火鼎盛,风景秀丽,游客如云。张九龄被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忽报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进香朝拜。殿前香客赶忙回避。张九龄把进寺前折的桃花藏于袖中,若无其事地看着太守随从摆弄供品,没有一点害怕的样子。太守见九龄活泼天真十分可爱,想试试他的才气如何。便问:“你莫非想吃供果?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张九龄信口道:“好呀。”太守早已看见九龄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

      张九龄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思忖,这小孩真是个神童,再考考他。又出一对“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猛一抬头,正对面前三尊大佛像,触景生情,便应“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与随从无不惊叹: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张九龄拿着太守赏给的供果去后面玩,被一和尚看见,以为他偷吃供果。张九龄说是太守赏赐的,和尚不信:“凭什么说太守给你的?”张九龄诉说原委。和尚好生奇怪,便让张九龄说太守出的对子。张九龄念出太守上联,和尚又问“那你又是怎应对的。”张九龄灵机一动,便说我对的下联是:“满寺和尚,偷猪偷狗偷青菜。”和尚一听下联,心头一惊,便拔脚要追太守去说个明白。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生*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曾上书,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宰相重其文才,称为后出词人之冠。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及张说罢相,因受权力斗争风波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丞相),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珪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相后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二十八年(740),张九龄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

      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九龄。

      成就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阅读全文]...

2022-07-18 07:25:57
  • 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

  • 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九龄《感遇其一》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鉴赏

      开元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本篇为《感遇》之一,诗中,诗人以春兰秋桂自比,表达了其坚持理想政治,决不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 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与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3年~740年) 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阅读全文]...

2022-01-16 07:48:08
  • 名相张九龄解析

  • 名相张九龄解析

      张九龄,*唐代著名的宰相和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今广东韶关),死后谥号文献,后世被人称为“张曲江”和“文献公”,他是唐朝名相,这位丞相,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一、个人简介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二、人物生*

      1、早年经历

      官宦世家 少有才名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高宗咸亨四年(673年,另说仪凤三年即678年)出生于世代仕宦的家庭。曾祖父张君政,曾任韶州别驾;祖父张子虔出任过窦州(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录事参军;父亲张弘愈,曾为新州索卢县(今广东新兴县南部)丞。[2]

      张九龄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9岁知属文,[2]13岁能写出好文章,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 “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3]王方庆的赞叹,对鼓励他立下远大志向有积极作用。

      崭露头角 任官唯贤

      青年时期的张九龄,才智过人,勤奋好学,能诗善文。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登进士第。[4]长安三年,宰相张说因直言得罪了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被流放到岭南,过韶州,得阅张九龄文章,夸奖他的文章“有如轻缣素练”,能“济时适用”,一见而厚遇之。张说博学多才,是当时文人的领袖,又是朝中多有建树的重臣,他的激励对刚刚走上人生道路的张九龄是很大的鼓舞。

      神龙三年(707年),张九龄赴京应吏部试,才堪经邦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神龙四年夏,奉使岭南,就便省亲。他当了几年秘书郎,得不到调迁,萌生归乡之念。正好太子李隆基有所作为,举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九龄应试道侔伊吕科[50],对策优等,升为右拾遗。李隆基即位为玄宗,张九龄改任左拾遗。但是,张九龄与宰相姚崇的矛盾却越来越大。姚崇是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执掌*大权。张九龄在唐玄宗上台的第二年,就上书姚崇,提醒他“远谄躁,进纯厚”。姚崇复书嘉纳其言,在选官用人中消除过去缘亲是举的流弊,坚持以才取人,整顿吏治。

      先天元年(712年)12月,玄宗于东宫举文学士,张九龄名列前茅,授左拾遗;他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5]

      开大庾岭

      然而,意见并不总是一致,过了三年,开元四年(716年)秋,张九龄又以“封章直言,不协时宰”,招致了姚崇不满,这年秋天,他以秩满为辞,去官归养。张九龄回到岭南,住了一年多时间。他并不闲居,而是想为家乡办点实事。甫到家中,便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路。张九龄出入岭南,也走过这必经之路,对大庾岭梅关“人苦峻极”的险阻深有感受。开元年间的唐王朝,经贞观以来*百年的励精图治,社会繁荣。岭南以沿海之利,海外贸易交通有了很大发展,广州已成为中外海上交通门户的大商港。在这种情况下,开凿梅关古道,改善南北交通显得非常迫切。张九龄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于是他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路宽*17米,路两旁遍植松树。路修成之后,张九龄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记述大庾岭开凿后,公私贩运“转输不以告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珠琛绝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由于梅关古道的修通,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造福子孙后代。宋代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岭路对他们来说是最快捷便当的通衢大道。张九龄居家时间,与曲江县尉王履震、韶州王司马来往密切,诗酒唱酬,结成知己。开元五年(717年)夏秋之间,他与王履震联袂来到广州,写下《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诗。

      2、为官之道

      重出官场, 仕途波折

      开元六年(718年)春,张九龄被召入京,返京时,王司马一直送到大庾岭上。到京后,因修大庚岭路有功,拜左补阙,主持吏部选拔人才。张九龄的才学与能干渐为大家所认识。吏部考试选拔人才,他与右拾遗赵冬曦四次奉命参与评定等第,都能公允服人。开元七年,改任礼部员外郎,开元八年,又升迁司勋员外郎。

      开元九年(721年),张说入拜宰相。张说对张九龄早寄以厚望,见他果然文才出众,又和自己同姓,便与他论谱叙辈,夸奖张九龄“后出词人之冠也”。靠张说的赏识和提拔,张九龄提升为中书舍人内供奉。张九龄并不因为和张说关系密切而随声附和,他对张说的断然行事多有劝说,体现出办事公允和卓有预见。玄宗东巡泰山封禅,封禅之后有进阶行赏之事,张九龄因此提醒张说选择随行人员要注意选那些清流高品,以免引起非议。然而张说选定从行登山的官员,许多是官阶较低且己之所亲者,果然招致一片怨言。张说对玄宗所赏识的御史中丞宇文融奏事多压制不理,张九龄提醒他“不可不备”,张说没放在心上。

      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看重他,张九龄很高兴(张说)了解自己,所以也(愿意)依傍跟从他。

      开元十一年(723年),张九龄被任为中书舍人。

      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 “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旧臣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现在登山封禅,广施恩泽,这是千年—遇的大事。有名望和品德高尚的人,不能蒙受恩泽,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末流却先被加官晋爵,(我)只是担心制度出台之后,天下各地的人会感到失望。现在制订草表的时候,事情还可以更改,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张说说: “事情已经定下来, 荒唐无据的议论,哪里值得担心呢?”最终没有听从。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当时,御史中丞宇文融刚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陈奏,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宇文融也因此对张说不满,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张说又不听从他的话。没过多久,张说果真被宇文融弹劾,罢掉了知政事的官职,张九龄也改为太常少卿,不久调出京师担任冀州代理刺史。后改授洪州(南昌)都督,不久又转授桂州都督,充岭南按察使。

      开元十七年(729年),张说又被玄宗拜任尚书左丞相、集贤院学士。开元十八年,一病不起,终于病逝。他多次推荐张九龄做集贤院学士。

      开元十八年(730年),张九龄转任桂州(治所今广西桂林)刺史、岭南道按察使、御史中丞。便道归省,与家人欢聚。开元十九年春,他从桂林乘船顺流巡行按察来到广州。

      三度入京, 谏官本色

      开元十九年(731年)三月,张九龄被召入京,擢秘书少监,兼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他奉旨代撰敕文,对御而作,不须草稿,援笔立成,深为玄宗倚重。在他的文集中,代皇帝起草的敕文多达114篇。两次升任他为中书侍郎。开元二十年二月转为工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八月,兼知制诰。张九龄时已55岁,屡乞归养。玄宗对他加以重用,并不批准,只是把他弟弟张九皋、张九章就*家乡封官,以便照顾老母。张九皋后官至广州都督兼五府节度经略使,张九章后官至岭南节度使、广州都督,都是统治岭南的封疆大吏。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五月,张九龄升任检校中书侍郎,十二月,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宰相)兼修国史。主理朝政。他建议于河南屯田,引水种稻,遂兼河南稻田使。[10]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琏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张九龄奏明皇上说:“张守琏的军令一定要执行,安禄山不应该免除死罪。”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张九龄上奏说: ‘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皇上说: “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11]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食邑四百户)。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理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13]

      唐玄宗被李林甫的谗言所惑,玄宗遂于开元二十四年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 “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旧例,(士大夫)者要把笏板插在腰带上,然后乘马,张九龄体弱,常派人拿着笏板,(朝廷)于是设立了笏囊。笏囊的设立,从张九龄开始。[14]罢相后,再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长史。

      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 ,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禄山任*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失利,张守珪奏请朝廷斩首。之前,安禄山曾入京朝见,拜见过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张九龄颇有识人之道,明察秋毫,看出安禄山是奸诈之徒,断定日后此人必会作乱。宰相张九龄对侍中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此次适逢安禄山干犯军法,被押送京城,奏请朝廷判决。张九龄毫不犹豫在奏文上批示,为严肃军纪,将安禄山斩首,奏文说:“穰苴出军,必斩庄贾;孙武行令,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唐玄宗不明华夷之辨,看了批文后说:“卿岂以王夷甫识石勒,便臆断禄山难制耶?”唐玄宗没有最终批准,却为示皇恩,将安禄山释放。最终安禄山反叛,重演了西晋末年,羯族石勒反晋乱华的一幕。

      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千秋节(玄宗生日),张九龄送《千秋金鉴录》作贺仪,劝皇帝励精图治。

      当初,张九龄担任宰相,举荐长安尉周子谅担任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周子谅因为胡乱讲吉凶,皇上亲自加以质问,命令在朝堂上判决杀掉他。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

      开元二十七年,张九龄被封为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

      3、病逝曲江

      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春,他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当年农历二月(另说五月)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另说六十三岁),皇上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

      在他死后不久,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三、政治主张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他目光远大,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

      四、后世纪念

      1、张九龄故居

      张九龄故居位于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始建于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是唐代贤相、岭南诗祖张九龄的父亲张宏愈迁始兴石头塘村时所建,故居内设宗祠,有张宏愈、张九龄父子牌位。

      2、张九龄纪念馆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岩风景区内。修葺一新后的张九龄故居保持了历史原貌的结构和风格,占地面积2000多*方米,建筑面积864*方米,由3栋雕梁画栋的青砖红木结构房屋组成,中心3间大厅为祠堂,祠堂边有12间厢房及2个庭院。

      唐朝宰相张九龄是张氏群族中的杰出人物,至2013年,全球张氏宗亲超过1亿人,仅张九龄后裔就有两千多万人,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不乏政界显要、商界巨子、社会名流等。“重修张九龄故居,是为了方便海内外九龄后裔到始兴寻根问祖,也希望世界各地的张氏宗亲能关注粤北小城始兴。”张茂生告诉记者,经张九龄后裔宗亲会商定,今后每年2月14日九龄公诞辰日,世界各地的宗亲代表都会齐聚张九龄故居祭拜祖先。

      3、张九龄墓地

    [阅读全文]...

2021-12-18 02:38:12
  • 张九龄作牛公碑

  • 诗人
  • 张九龄作牛公碑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避免不了阅读课文,阅读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张九龄作牛公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张九龄为相,明皇欲以凉州都督牛仙客为尚书,执不可。

      曰:“仙客,河湟一使典耳,擢自胥史,目不知书,陛下必用仙客,臣实耻之。”

      帝不悦,因是遂罢相。

      观九龄集中,有《赠泾州刺史牛公碑》,盖仙客之父,誉之甚至,云:“福善莫大于有后、仙客为国之良,用商君耕战之国,修充国羌胡之具,出言可复,所计而然,边捍长城,主恩前*。”

      正称其在凉州时,与所谏止尚书事,亦才一年,然则与仙客非有夙嫌,特为公家忠计耳。

      【译文】

      张九龄任丞相,唐明皇想让凉州都督牛仙客当尚书,张九龄坚决不同意,说:“牛仙客是河湟地方一个使典罢了,从小吏提拔上来,又不识字,陛下一定要用牛仙客当尚书,我实在感到耻辱。”明皇不高兴,因此就免去了张九龄的丞相。

      我看张九龄的文集有《赠泾州刺史牛公碑》,是记牛仙客的父亲,评价很高,说:‘福分都超不过有好后代,牛仙客是国家的贤臣,用商鞅奖励耕战的法术,充实赵充国治胡羌的内容,言必行,行必果,定计就能实现。

      捍卫长城,皇恩隆重”。正是写的牛仙客在凉州时,张九龄拦阻他任尚书的事件。

      时间才一年,那么张九龄并不是和牛仙客有旧怨,只不过是为国家尽忠而已。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聪明敏捷,善于属文。景龙初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唐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得到宰相张说奖拔,拜中书舍人,迁中书侍郎、同*章事,迁中书令,开元盛世的`最后名相。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积极发展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著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阅读全文]...

2022-07-14 23:08:03
  • 张九龄思念家乡的诗

  • 思念家乡,优美,诗歌
  • 纵然古之大才,难免会有被贬离家后,产生思乡之情!其中张九龄思念家乡的诗《西江夜行》、《望月怀远》。这些诗中所展现的澄澈柔美的夜景,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分不清哪是景语,哪是情语,诗里的物色和意兴已经浑然一体!

    张九龄思念家乡的诗

    作品:西江夜行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意思:在空旷的天宇之下,我思乡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张九龄乃大唐名相,更是有唐一代盛世中华之诗歌大才。*皆认为,张九龄的诗歌开启了孟浩然、王维(史称王孟)一路清流的诗风。

    张九龄传世之作《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他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可以说,他是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但是,他的诗歌与时人不同,不是重在讴歌功业抱负,而是更多地表现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在遭李林甫排挤罢相后,这种态度尤其鲜明。

    在艺术表现上,张九龄的诗歌不像张说(也是大唐名相,张九龄的领航人)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兴寄为主,显得委婉蕴藉。例如他的《感遇》十二首,均以芳草美人的意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所信守的高尚品格。这些诗篇受楚辞的影响较多,但情辞委婉,在古典传统上,可以说是兼有“风”、“骚”的情韵。

    张九龄爱好山水清赏,喜欢表现风清月朗的江山与孤高洁清的襟怀。他写月夜的诗,情韵最为隽永,如《西江夜行》、《望月怀远》。这些诗中所展现的澄澈柔美的夜景,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分不清哪是景语,哪是情语,诗里的物色和意兴已经浑然一体!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赏”,他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蕴藉深远。

    本文试着选取张九龄的两首代表诗作,共同进入他文风朴实情丽而境界深邃高洁的诗歌世界。

    一.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这首哲理诗是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后所作。

    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于政事,贬斥张九龄,宠任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斥异己,朝政更加腐败。

    张九龄对此是十分不满的,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写了《感遇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所谓《感遇》, 顾名思义 就是对人生际遇有所感而用言语来加以抒发的意思。在这首诗中 ,诗人托物言志 ,以清雅高洁的春兰和秋桂来比自己不随俗浮沉不求人知的志趣, 表明自己有着坚贞清高的本性 ,并不需求君相(美人)的认用欣赏。

    诗一开始就用整齐的偶句, 点出春兰秋桂的无限生机和芬芳皎洁的特征。三四句写兰桂欣欣向荣却不媚俗不求人知的品质。 后四句以”谁知 ”引出 兰桂无心与物相识竞的情怀。

    诗的大致意思:兰草在春天枝繁叶茂, 桂花在秋天皎洁芬芳。 欣欣向荣生气勃勃的你们,自然会成为美好的季节风光。 谁知道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芬芳会不会心生喜爱之意? 草木本来各有天性 ,何尝会希求美人来攀折呢?

    二.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是张九龄在开元24年 (736年),由京师长安被贬荆州长史后所作,全诗围绕望月,抒发怀念远人的幽情。

    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

    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难眠。

    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

    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诗歌大意: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天涯的离人此时正共赏着月华。有情之人定在埋怨长夜,我也是彻夜难眠苦苦相思。熄灭了蜡烛,是因为喜欢这满屋子的月光, 披上衣裳起来,便发现露水已经很重。既然不能手捧着月华送给心上的人儿,那就回到睡梦里与爱人相会吧!

    诗文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张九龄的思念家乡的诗句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出自《耒阳溪夜行》)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因此《望月怀远》整首诗都表达了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出自《西江夜行》)

    初秋忆金均两弟

    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忧喜尝同域,飞鸣忽异林。青山西北望,堪作白头吟。

    吾亦江乡子,思归梦寐深。(出自《别乡人南还》)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阅读全文]...

2022-05-15 00:25:51
  • 张九龄名言

  • 名言,名人名言
  • 张九龄名言

    1、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2、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3、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

    4、忠言逆耳,甘词易人。

    5、决事如流,应物如响。

    6、困兽犹斗,穷寇勿遏。

    7、有备无患,亡战必危。

    8、吹毛洗垢,求其痕疵。

    9、推心置腹,开诚布公。

    10、鉴往可以昭来。

    11、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2、前事昭昭,足为明戒。

    1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4、欲治兵者,必先选将。

    15、人之所以为贵,以其有信有礼;国之所以能强,亦云惟佳信与义。

    [阅读全文]...

2022-07-10 02:03:14
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 - 句子
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 - 语录
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 - 说说
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 - 名言
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 - 诗词
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 - 祝福
关于中秋的古诗张九龄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