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城外的古诗

关于含城外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城外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城外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城外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2k+) 说说(3) 名言(604) 诗词(2k+) 祝福(1k+) 心语(79)

  •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一句,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枫桥夜泊》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词句注释:

      1、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有人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人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人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人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3、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柯继承等指出,“唐以前早先枫桥称作封桥,吴语封、枫同音,以封桥误为枫桥,因河边有经霜红叶树之故。根据张诗所表明的物候及月相分析推算,张诗当作于农历十月深秋时分,江南水边多植乌桕之类树木,经霜叶红,古人诗中多混作为‘枫’。故江枫,是泛指江边的红叶类树,不必是枫。”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全唐诗》“渔火”作“渔父”。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5、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创作背景:

      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赏析: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乌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静谧的环境中,人对夜凉的感觉变得格外锐敏。“霜满天”的描写,并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霜华在地而不在天),却完全切合诗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写到这里,才正面点出泊舟枫桥的旅人。“愁眠”,当指怀着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了“伴”的意蕴,不过不象“伴”字外露。这里确有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但同时又隐含着对旅途幽美风物的新鲜感受。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因此,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也就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而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了。诗人之所以用一句诗来点明钟声的出处,看来不为无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夜半钟的风*,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唐代诗人,字懿孙,襄阳(今属湖北)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记载为“员外郎”)。《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有《张祠部诗集》。

    [阅读全文]...

2021-12-16 00:04:13
  • 送别诗歌长亭外翻译(长城外古道边全首诗)

  • 送别,诗歌
  • 一般认为,这首歌曲是1915年李叔同送别许幻园时写的。

    李叔同是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国学大师,也是著名的艺术家,与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和张小楼等四人交好,被时人称作“天涯五友”。

    1915 年,家道中落的许幻园不得不离开上海,去北京谋生,为送别许幻园,李叔同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送别》,自《送别》被创造以后,一百多年来为国人广为传唱,影响深远,而且也随着国人漂洋过海,传到了国外。

    《送别》的歌词曰(根据丰子恺手抄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歌的歌词很短,但其中蕴含的意象众多,因而情感温柔细腻,颇有《毛诗大序》里所说的“哀而不伤”的要旨,或者这就是这首歌流行百年而经久不衰的原因。

    傅宗洪说,李叔同的《送别》“在形式体制上却是典型的现代歌词结构”;而且“它严格遵循现代歌曲通行的三段式的音乐‘技术’模式,因此其结构所体现的是一种现代诗歌的形式美感。

    按傅宗洪的说法,这首歌应该是我国最早的通俗歌曲,可是中国音乐史却说黎锦晖的《毛毛雨》才是我国最早的通俗歌曲,原因是李叔同的《送别》不是原创,而是根据已有的曲子填词的。

    细细究来,李叔同的《送别》确实不是原创,这首歌的曲用的是美国一首歌曲的曲子,歌词是化用日本一首歌曲的歌词。

    《送别》依照的乐曲是1851年,美国一位名叫约翰·庞德·奥特威的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这首歌曲翻译成中文,名为《梦见家和母亲》,歌词大致为:

    梦见家里,亲爱的老房子!我的童年和母亲的家;

    经常当我醒来的时候是甜蜜的寻找,我一直梦见家和母亲;

    家,亲爱的家,童年时的幸福之家,当我和兄弟姐妹一起玩耍,

    这是最甜蜜的欢乐时,我和母亲一起漫游山丘和峡谷时,

    梦见家里,亲爱的老家,我的童年和母亲的家,

    ······

    因为这首歌旋律优美,歌词带有明显的伤感色彩,很符合人们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家乡的感伤心理,所以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传遍整个美国,并且在19世纪末流传到了日本。

    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于1907年为这首《梦见家和母亲》重新填写了日语歌词,取名叫《旅愁》,当时,这首歌很受日本人喜欢,歌词翻译成中文为:

    西风起,秋渐深,秋容动客心。

    独自惆怅叹飘零,寒光照孤影。

    忆故土,思故人,高堂念双亲。

    乡路迢迢何处寻,觉来归梦新。

    《旅愁》发表于明治四十年(1904)山田源一郎编的《中等教育唱歌集》,词作者犬童球溪在新泻女子高等学校任职,深深怀念着远在九州的故乡亲人,故而写下了这首《旅愁》。

    李叔同的《送别》乐谱最早见于1927年裘梦痕和丰子恺编的一本《中文名歌五十曲》。

    仔细对比李叔同的《送别》和犬童球溪的《旅愁》,两首歌的情调极为相似,但意境却有明显的高下之分。

    《旅愁》表达的是一种直白浅显的伤感之情;而《送别》意境深邃、形象生动、情绪浓重,词曲的配合十分贴切,可谓天衣无缝,展现出一种含蓄典雅的美,可以说是我国最经典的歌词之一。

    “长亭”、 “古道”、 “芳草”、“晚风”、 “笛声”、 “夕阳”等意象组成一个意象群。

    “长亭外”的“外”, “古道边”的“边” “夕阳山外山”由*及远,把离人所处的空间推向了更深处、更远处。范仲淹的《苏幕遮》云: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山外山”和“更在斜阳外”一样,虽然看不到,但“它”在,在一个广袤的空间里。

    “长亭”、 “古道”、 “芳草”、“晚风”、 “笛声”、 “夕阳”等意象组成的意象群,加上这个无限广大的空间,整首歌营造出一种惆怅而缠绵的惜别之情,将无数背井离乡的旅人和游子带入古道西风、柳丝依依、笛声凄凄的深邃凄清的意境中,产生一种“黯然销魂”的离愁,令无数国人为之痴迷。

    特别是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首《送别》被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用作主题曲,让它更加传唱不息。

    因为李叔同的这首《送别》太过经典,引得许多名人对其进行续写、改写。其中,最好玩的是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

    《送别》自流行以后,被当时很多小学作为毕业歌来咏唱,借以表达对同学分别和离开母校的不舍,这种场景在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曾多次被提及(林海音在北京小学毕业时也唱过这首歌)。

    丰子恺认为,一群朝气蓬勃、天真无邪的小学生唱这样伤感凄婉的歌曲不太合适,于是就决定把歌词改得朝气蓬勃一点,曲调不变,歌词改成了《游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都是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丰子恺改编的歌词格调虽然非常适合儿童的朝气蓬勃、快乐无邪,但是由于歌词内容太过浅白,与李叔同的《送别》比起来,无论是语意还是意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还没传唱开来就迅速消失了。

    除了丰子恺之外,还有很多人试图改写、续写(有人认为李叔同的《送别》歌词太短了)过《送别》,但都赶不上《送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所以大多寂寂无名,由此可见李叔同的这首《送别》的艺术魅力。

    时至今日,作为《送别》原创乐曲的《梦见家和母亲》在美国已经鲜为人知了,日本的《旅愁》偶尔还会被一些念旧的日本人唱起,而李叔同的《送别》虽非原创,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送别》在中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阅读全文]...

2022-02-05 19:22:37
  •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3、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5、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6、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7、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8、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9、寒山寺:在枫桥附*,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10、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m.ju.51tietu.net)。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阅读全文]...

2022-03-05 14:59:02
  •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_村居全诗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

    《枫桥夜泊》

    作者:唐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注释:

    1、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诗意: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凡的桥,*凡的树,*凡的水,*凡的寺,*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想信您读完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全诗对仗,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3-03 12:15:50
  • 诗名含有外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外字的诗词

  • 吾乡城外北室宛转皆亭园自北门外南彻浮桥最

    郑刚中〔宋代〕

    短墙疏竹小园亭,记得东风婺女城。久酝菖蒲催祓禊,半肥梅子待清明。桥边沙印骄骢迹,水外花藏醉客声。年少不知身解老,曾交豪气与春争。

    二月初六日出东门展外舅子封公暨外姑周夫人墓过洪山卓刀泉途间感赋

    陈曾寿〔清代〕

    流离避地归不得,门巷重过伤妇家。东郊上冢更凄绝,风景犹昔惊年华。

    舒青柳眼已无赖,方塘浅水初鸣蛙。难寻山阴万株雪,时见几树檀香花。

    松风古寺一泉冷,悤悤不暇评僧茶。当年春郊斗游骑,关朱群季何纷拿。

    长堤飙忽三十里,桃林袖底翻红霞。戏撞钟鼓动僧众,少年意气如惊麚。

    死生交情倏灰烬,况益变乱相乘加。乃知一身抚陈迹,亦如望古徒兴嗟。

    崇冈佳城尚葱郁,急趋展拜当日斜。何年重来际世定,偕同孤女携甥娃。

    零丁困苦滞海角,姥老反哺酸慈鸦。愁心掩抑不可诉,挂眼一塔时呈遮。

    何亨老筑堂里第榜曰安虚盖取司马子微不受外不逐外之说属某赋诗以见意云

    沈与求〔宋代〕

    幻境如群狙,喜怒眩名实。怜渠千劫迷,堕此一念失。

    世路波涛翻,时事风雨疾。胡为随物迁,坐此方寸窒。

    使君超世姿,轩裳起儒术。神交赤城仙,妙解穷隐密。

    向来心泰然,初不计升黜。危堂榜新颜,要以名自律。

    窗扉敞深明,空华乱初日。变灭惊须臾,蔽亏隔纤悉。

    了知内观融,天光发虚室。山林猿鹤俦,廊庙鹓鸾匹。

    静躁涂或殊,出处心本一。清都五城开,真仙罗辅弼。

    行矣朝紫皇,启沃造前膝。功名戏剧成,志愿谈笑毕。

    它年容买邻,傥不傲蓬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煜〔五代〕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唐代〕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千秋岁·水边沙外

    秦观〔宋代〕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欧阳修〔宋代〕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李清照〔宋代〕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

    曹组〔宋代〕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晏几道〔宋代〕

    [阅读全文]...

2022-03-11 03:59:26
  • 含有城字的古诗词 带城字的诗词名句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杨巨源《城东早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李延年歌》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聊斋志异·卷一·考城隍》

    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佚名《静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韦庄《台城》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苏轼《东栏梨花》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李延年《李延年歌》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王国维《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阅读全文]...

2022-01-19 03:59:15
  • 含谐音的古诗

  • 含谐音的古诗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以下关于含谐音的古诗 ,希望您驻足阅读!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简析]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简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由两联十分工整的对仗句组成。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简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1、《送别》

      唐·王之涣

      杨柳(留)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2、《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伤),月色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3、《劳劳亭歌》

      唐·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留)条青。

      4、《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5、《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想),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阅读全文]...

2022-01-03 11:30:13
  • 描写白帝城的古诗

  • 文学
  • 描写白帝城的古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白帝城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枝词》

      唐·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夔州歌

      【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唐险过百牢关。

      竹枝词

      【唐】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竹枝词

      【唐】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昭烈庙》

      宋·王十朋

      老臣苦欲争天下,嗣子何曾思蜀中。

      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永安宫。

      《白帝城》

      清·傅作辑

      瞿唐峡口彩云间,白帝城南不可樊。

      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

      花开香锁鱼凫国,月上寒侵虎豹关。

      别后天涯漫留恋,几回搔首鬓毛斑。

      《白帝城》

      清·王士祯

      赤甲白盐相向生,丹青绝壁斗峥嵘。

      千江一线虎须口,万里孤帆鱼复城。

      跃马雄图余垒迹,卧龙遗庙枕潮声。

      飞楼直上闻哀角,日落潮头气不*。

      白帝城怀古

      【唐】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归巴子国,台设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座思何穷。

      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阅读全文]...

2022-07-04 01:38:22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赏析

  • 小学,五年级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赏析

      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自《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译文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蜀相》注释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丞相祠堂:即诸葛*,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bǎi)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这两句写祠内景物。杜甫极推重诸葛亮,他此来并非为了赏玩美景,“自”“空”二字含情。是说碧草映阶,不过自为春色;黄鹂隔叶,亦不过空作好音,他并无心赏玩、倾听。因为他所景仰的人物已不可得见。空:白白的。

      三顾频繁天下计:意思是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这是在赞美在对策中所表现的天才预见。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蜀相》鉴赏

      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丞相祠堂”,今称*,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寰宇记》等*载,*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诸葛亮《出师表》上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频烦”,多次地烦劳。另一说见清代汪师韩的《诗学纂闻》,汪师韩认为“频烦”是唐代俗语,意思与“郑重”差不多。“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是指辅佐刘禅匡济艰危。“济”,有完成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守成、成了事业。“老臣心”,指诸葛亮尽忠蜀汉,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因为这一联是全首诗的重点和核心,所以诗人从开篇起便暗运斧斤,不断蓄势,一路盘旋,到此才着力点明,并用了浓重的笔墨。这也正合乎律诗中间二联“宜乎一浓一淡”的写作法则。这一联同时还是杜甫以议论入诗的范例。本来,以抒情为主是诗歌的显著特征,一般并不夹有议论。但是杜甫在这方面却打破了常规,而常以议论入诗,这不仅使他的诗歌内容有了特色,还体现了杜诗的一种技巧。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概言之,这首七律话语奇简,但容量颇大,具有高度的概括力,短短五十六字,诉尽诸葛亮生*,将名垂千古的诸葛亮展现在读者面前。后代的爱国志士及普通读者一吟诵这首诗时,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一读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二句时,不禁黯然泪下。

      在艺术表现上,设问自答,以实写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使人一唱三叹,余味不绝。人称杜诗“沉郁顿挫”,《蜀相》就是典型代表。

      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

      《蜀相》创作背景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公元221年(蜀汉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阅读全文]...

2022-01-01 21:50:06
  • 《城东早春》古诗

  • 早春
  •   《城东早春》这首诗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作者】杨巨源 【朝代】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译文

      早春的清新景色,正式人的最爱。绿柳枝头嫩叶初萌,鹅黄之色尚未均匀。

      若是到了京城花开之际,那将满城便是赏花之人。

      ⑴城:指唐代京城长安。

      ⑵诗家: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清景:清秀美丽的景色。清:一作“新”。新春:即早春。

      ⑶才黄:刚刚露出嫩黄的柳眼。匀:均匀,匀称。

      ⑷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唐朝京城长安。锦:五色织成的绸绫。

      ⑸俱:全,都。看花人:此处双关进士及第者。唐时举进士及第者有在长安城中看花的风俗。

      这首诗写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据诗的第三句,题中的“城”当指唐代京城长安。作者曾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此诗约为在京任职期间所作。

      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

      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另外同名的还有宋代抗金名将。

      城东早春、独不见、相和歌辞·乌夜啼、相和歌辞·大堤曲、琴曲歌辞·别鹤、杂曲歌辞·独不见、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题赵孟庄、辞魏博田尚书出境后、夏日、送李虞仲秀才、和卢谏议、奉酬窦郎中早入、野园献果呈员外、杨花落、月宫词、赠从弟茂卿、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胡姬词、春日有赠、襄阳乐、关山月、长城闻笛、春晚东归留赠李功曹、送殷员外使北蕃、送许侍御充云南哀册使判官、秋日题陈、和郑少师相公题慈恩寺禅院、同赵校书题普救寺、春日与刘评事过故证上人院、春雪题兴善寺广宣上人竹院、清明日后土祠送田彻、酬令狐员外直夜书怀见寄、题表丈三大夫书斋、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与李文仲秀才同赋泛酒花诗、登宁州城楼、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和权相公南园闲涉寄广宣上人、供奉定法师归安南、池上竹、长安春游、早朝、赠张将军、和侯大夫秋原山观征人回、送人过卫州、寄中书同年舍人、酬于驸马二首、将归东都寄令狐舍人、寄江州白司马、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酬卢员外、古意赠王常侍、送裴中丞出使、送绛州卢使君、赠李傅、上裴中丞、和人与人分惠赐冰、观打球有作、早春即事呈刘员外、送司徒童子、寄昭应王丞、酬崔博士、酬裴舍人见寄、和刘员外陪韩仆射野亭公宴、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赠史开封、奉寄通州元九侍御、赠浑钜中允、重送胡大夫赴振武、送陈判官罢举赴江外、奉和裴相公、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张郎中段员外初直翰林报寄长句、奉酬端公春雪见寄、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元日观朝、题贾巡官林亭、和元员外题升*里新斋、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邵州陪王郎中宴、和令狐舍人酬峰上人题山栏孤竹、寄赠田仓曹湾、上刘侍中、赠侯侍御、怀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送杜郎中使君赴虔州、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赠邻家老将、和吕舍人、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和郑相公寻宣上人不遇、题范阳金台驿、寄薛侍御、折杨柳、雪中听筝、卢龙塞行送韦掌记二首、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僧院听琴、和武相公春晓闻莺、唐昌观玉蕊花、山中主人、太原赠李属侍御、崔娘诗、秋日登亭赠薛侍御、石水词二首、答振武李逢吉判官、宫燕词、赠崔驸马、听李凭弹箜篌二首、临水看花、观妓人入道二首、方城驿逢孟侍御、题清凉寺、酬令狐舍人、和令狐郎中、送太和公主和蕃、秋日韦少府厅池上咏石、失题、春日题龙门香山寺、寄申州卢拱使君、郊居秋日酬奚赞府见寄、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贺田仆射子弟荣拜金吾、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送李舍人归兰陵里、同太常尉迟博士阙下待漏、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胡二十拜户部兼判度支、元日呈李逢吉舍人、和杜中丞西禅院看花、句、和汴州令狐相公白菊、赠陈判官求子花诗(魏府出此物)。

    [阅读全文]...

2022-03-04 01:45:26
含城外的古诗 - 句子
含城外的古诗 - 语录
含城外的古诗 - 说说
含城外的古诗 - 名言
含城外的古诗 - 诗词
含城外的古诗 - 祝福
含城外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