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

关于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328) 说说(452) 名言(93) 诗词(2k+) 祝福(1k+) 心语(9)

  • 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历史著名的成语故事分享)

  • 历史,著名,分享
  • 一饭千金

    解释:

    吃了别人一顿饭,就拿千金来报答。比喻受恩厚报。

    故事: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乡里有一个恶少,在街上碰到了韩信,就大声对他说:“看你整天舞枪弄棒,像个有胆量的人。来来来,你敢拿剑刺我吗?要是不敢,你就从我这胯下爬过去!”韩信心想:“如果我拿剑刺他,岂不犯了*罪?日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宁受眼前之辱也不逞一时之勇为好。”于是,他伏在地上,从那个恶少的胯下爬了过去。周围看热闹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造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曾经侮辱过韩信的那个恶少却吓得直打哆嗦,韩信用手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你不必害怕,过去的事算了。”又对左右的将士说:“这位将士从前羞辱过我,其实是激励我上进啊!让他做个中尉吧!”韩信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对曾欺负过自己的人,也没有报。相反,加以原谅和提拔。他这种气度,是值得敬佩的。

    礼贤下士

    解释:

    尊重有才德的人,屈己延聘有识之士。

    故事:

    李勉是唐朝人。他年轻时,爱好到处游历,广交朋友。有一次,他认识了张书生,结伴来到一个叫梁的地方,谁知张书生突然生起病来,而且十分严重。李勉替他请医生,买药煎药,喂水喂饭,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张书生的病不见好转。张书生对李勉说:“李兄,看来我是没救了。我死后,你用我的银子替我埋葬,剩下的钱财,就送给你用吧,以答谢你连日来对我悉心的照顾。

    张书生去世后,李勉遵照亡友的遗言办理了丧事,然后收拾好行装,来到了朋友的故乡,把死讯告诉了张书生的家人,并把剩余的钱财全部归还给他的家人。李勉当时虽然也是一个穷书生,但他不贪取别人的钱财,这种诚实的行为使张书生的家人非常感动。

    后来李勉当上了节度使,不但外事廉洁公正,而且十分爱惜人才。有一次,在外出巡寒中,他发现一个叫王碎的县尉很有才干,正想提拔他,忽然接到皇帝拘捕王碎的命令。原来王碎为人耿直,秉公办事,得罪了朝中*,遭人诬告陷害。

    李勉不忍王碎无辜受害,赶回京城面见皇帝,力陈王碎的为人,夸奖他是个人才,请求加以重用。皇帝见李勉极力为国家推荐人才,心里十分赞赏,赦免了王碎,还升他为县令。王碎上任后,正直清廉,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大家都说李勉是个善于提拔人才的好官。

    李勉在任节度使的时候,听说李巡和张参很有学问,便请他们出来办事,每有宴会,都邀请他们一同畅饮。李勉后来当了宰相,虽然地位尊贵,但从不骄傲自大,亲自到士兵家里慰问他们的家属,上上下下都称赞李勉是个礼贤下士的好官。

    卧薪尝胆

    解释:

    薪:柴草。形容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故事: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

    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一败涂地

    解释:

    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故事:

    泰朝末年 刘邦是沛且一名长(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他性格豪爽 乐于帮助别人 有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去做苦工。在路上,每天总有几个民夫逃走。有天晚上,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做苦工也是累死,你们都走吧!”当时就有十几个民夫情愿跟随刘邦。

    刘邦带这十几个人正往别处逃走,忽然有条大蛇挡在路上,别人吓得不敢前进,刘邦手提宝剑,把大蛇赶走,大家很佩服他这种勇敢精神。

    那时候秦朝政治腐败,各地百姓纷纷起来造反。沛县衙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便经常暗地与他来往,商量准备起兵反秦。

    在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下,刘邦决定起义,他们首先攻下了沛县。大家推举刘邦为起义军的首领刘邦说:“抗秦大业是艰巨的,如果一败涂地,就要赔上性命啊!我刘邦愿带领大家大干一场!

    刘邦从这天开始,便率领沛县的三千弟子展开反抗暴秦的斗争,最后终于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

    舍生取义

    解释: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故事:

    春秋时,晋国有个勇士名叫豫让,投靠在智伯门下,很受重用。后来,智伯被赵襄子杀害。豫让躲了起来,下决心要为智伯报仇。过了几个月,豫让装扮成仆役混进赵府,伺机刺杀赵襄子。结果在茅厕里被发现,赵襄子见豫让为主人报仇就放了他。豫让说:“你虽然放了我,但我还会刺杀你的!”

    豫让回去后,剃去眉毛和胡子,又吞食热炭,把声音弄嘶哑,以便从形象到声音都不让人认出来。朋友们对他说:“你如投靠赵子,得到他的信任后,再行刺他,不是更方便吗?”豫让回答说:“作为一个勇士,怎么可以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呢!

    这一天,豫让得知赵襄子外出办事,他就预先埋伏在桥下,赵襄子来到桥边,马匹突然惊叫起来。赵襄子命人到处搜查,在桥下把豫让抓了出来。赵襄子说:“你舍生取义,确实令人尊敬。但这次我不能饶恕你了!”豫让说:“多谢赵公厚义,但我临死前请求你能把外袍脱下来,让我刺三剑,偿我为主复仇的意愿。我死而无怨了。”赵襄子见他这样忠诚,大为感动,便脱下外袍。豫让刺了外袍之后,自刎而亡。豫让甘愿舍弃生命,也要完成道义的行为,便成了“舍生取义”的成语。

    管鲍之交

    解释:

    形容朋友交谊深厚。

    故事:

    管仲和的叔牙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互相照顾,亲如手足。

    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鲍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满,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

    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败仗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是个没有勇气的人。这时,叔牙却出来说:“管仲家里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他奉养,其实,他并不是个怕死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7-17 10:11:27
  • 小学生成语故事100篇电子版(中国经典儿童睡前故事)

  • 经典,小学生,故事
  • 众所周知,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的积累,积累自然离不开字词佳句。成语是语文组成的重要部分,不管是在*时的学*中,还是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成语。大家也都知道,学好了语文,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有气质,遇到美景美食脱口而出的自信,而不是感叹风景好看只能说“哇,好美”,遇到好吃的东西只有说“哇,真好吃”。

    说到成语,很多人马上会联系到传统文化。而这里,我们不是刻意强调传统文化对孩子有多么深远的影响,而在于为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语言表达的方式,短短的四个字却能讲出一个生动而且有趣的小故事。

    每一个成语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而这些成语都用相应的背景故事,很多同学在记这些成语的时候,只是去单纯地记,而没有去挖掘成语本身的涵义,这无疑是很可惜的一件事。而且,看了故事之后,学生对这个成语的印象也会加深,记起来的效果也会更好。对此,下面也就给大家带来了小学成语故事100个,给孩子收藏!期末考试一定用得到。

    需要打印版资料请看末尾!

    [阅读全文]...

2022-04-28 23:41:23
  • 中国成语故事读后感

  • 经典
  • 成语故事读后感一  这个暑假我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华成语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结晶。

    汉语成语,浓缩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

    在文字表达中恰当地使用成语,能起到画龙点睛、生动形象、意境深奥的效果,这也是其他语言文字难以比拟的地方所在。

      我从“不自量力”的成语中学到了:要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过高估计自己。

      我从“大公无私”中学到了:要完全为集体利益着想,没有一点私心。

    也可以指处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爱戴。

      我从“悬梁刺股”中学到了“只有刻苦学*才能成为大器之材。

    感受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一个成语故事往往就是一段历史,一个传奇,一个哲理。

    我要以史为鉴,学*古人的智慧,时时反省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成语故事读后感二  暑假里,我看了许多书,其中《成语故事》这一本书深深地吸引着我,它是由一个个典故组成的,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的小故事。

    印象比较深的有《迷途知返》、《守株待兔》……  《迷途知返》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联合攻打袁术,袁术败走扬州割据一方。

    这时汉朝已将土崩瓦解,袁术看到这种形势欲乘机称帝,于是他极力拉拢好友陈珪,然而陈珪反对袁术称帝,并劝他说:迷了路只要知道返回还可以避免灾祸,但是袁术不听劝告,最终自食恶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这样才能不犯更大的错误。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种庄稼的人看见了一只兔子在树桩上撞死了,他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一只兔子。

    (读后感 )然后他就每天在树桩旁边等,庄稼也不管了。

    最后兔子没再出现,禾苗也都枯萎了,他也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好吃懒做,要靠自己的劳动,不能坐等天下掉馅饼,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有收获。

      与此同时,我也很佩服先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想出这么多典故来。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受益良多。

      《成语故事》读后感三  成语是我国最经定典一种文化,我最喜欢成语故事了。

      老师布置我们暑假里好好读书,写好读书笔记,我就找了一本《成语故事》细细品读起来。

      在成语世界里,我认识了心口不一的叶公;明白了“刻舟求剑”的愚蠢;领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见证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闻鸡起舞”

    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

    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

    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

    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

    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

    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

    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

    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

    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

    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

    [阅读全文]...

2022-05-03 04:10:41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

  •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华夏历史。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在中国版图上,上演了很多分与合的变迁。

    在悠久灿烂的中国历史中,出现了无数英雄豪杰,也出现一些奸臣小人。

    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一幕幕悲欢离合。

    每个历史故事,都见证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有些历史故事,虽然我们耳熟能详,但不一定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小学生要做到见多识广,就应该博览群书、善于思考、不断探索。

    为了让孩子学*传统文化,李老师带来了40个历史故事典故。

    在家督促孩子学*的家长,可以让他们认真学一学,争取做一个“国学达人”。

    [阅读全文]...

2022-05-05 11:34:04
  • 儿童成语故事100篇大全(小学生寓言故事)

  • 儿童,小学生
  •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很多成语。可以说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成语言简意赅,但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和想象。

    成语故事,不但为孩子打开一扇通往历史和文学殿堂的门,还可以让孩子读懂很多道理。家长值得收藏!

    下面总结了10个成语故事,通过这10个成语故事让孩子学到历史,懂得道理。

    1、拔苗助长

    有个宋国人,他十分期盼和苗长高,于是就去田里把禾苗一个个的拔高,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

    2、东施效颦

    大家都知道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胸口疼痛,所以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但是见到她的村民们却都称赞说她这样比*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长相并不好看。她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心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认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

    由于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子和孩子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这个成语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3、铁杵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求学的时候,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

    渡过了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棍。李白好奇的问:“老婆婆,您磨铁棍做什么呀?”

    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

    李白吃惊的说:“哎呀!即便是一般的铁棍,也难以磨成那么细的绣花针,您怎么还偏偏找了根鸭蛋粗的铁棍,就算是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磨一辈子也未必能把这根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啊!”

    老婆婆笑呵呵的说道:“哈哈哈,小朋友你有所不知,家中只有我手里的这一根铁棍,这还是我当年风华正茂之时,一直没有用过,留下来没打磨过的,原打算作为厨房做饭之需的烧火棍呢。而且,我并不担心自己会空耗岁月,也没有什么到头来白忙一场的无聊杂念,只要我还活着一天,就会坚持不懈一天,把自己这根铁棍磨的比昨天更细那么一点,最后自然就磨成绣花针了嘛。”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想到自身的缺陷其实是可以用持之以恒的刻苦来弥补的,如此一把年纪的老人都能有信心去做看起来希望渺茫的事情,我怎么可以因一时的挫折就随便半途而废,放弃所追求的理想呢,于是马上返身回到学院继续读书。

    一年之后,李白再次下山,找到那位老婆婆,在感谢对自己指点的同时,也看到那根铁棍真的细了很多。

    若干年后,李白终不负天赋才华,写下大量流芳千古的不朽诗篇。

    这个成语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4、竭泽而渔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在城濮与楚国对峙,他问狐偃如何胜强大的楚军。狐偃献计用欺骗的办法。他又问雍季如何处理,雍季说用欺骗的办法只能是把池水弄干捉鱼,到第二年就没鱼捉了,打仗还是要靠实力。晋文公用狐偃的计策打败了楚军,但在论功行赏时雍季却在狐偃之上。他说:“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来捕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5、唇亡齿寒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这个成语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6、不耻下问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学*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7、邯郸学步

    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这个成语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8、囫囵吞枣

    古时候有个老先生,身边教了很多学生。一天课余时间,学生们拿出新鲜的梨子和大枣吃了起来。这时,先生家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是个医生。他看到学生们都在不停地吃着梨子和大枣,就劝他们说:“虽然梨子有益于牙齿,但吃多了却会伤脾;大枣是有益于脾,可是吃多了就会损坏牙齿。”听了这位客人的话,一个愚钝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说:“那我吃梨的时候光嚼不咽下去,这样就不能伤我的脾了;吃枣就整个儿吞下去而不嚼,也就伤不了我的牙齿了。”客人说:“唉,真没办法,你整个儿一个囫囵吞枣呀!”

    这个成语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思考,笼统接受。

    9、班门弄斧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10、三人成虎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葱陪同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临出发前,他对魏王说:“如今有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不相信。”庞葱又问道:“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有些怀疑。”

    庞葱接着说:“如果又出现了第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回答:“我当然会相信。”庞葱说:“很明显,街市上根本不会出现老虎,可是经过三个人的传播,街市上好像就真的有了老虎。而今赵国都城邯郸和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要比王宫离街市的距离远很多,对我有非议的人又不止三个,还望大王可以明察秋毫啊。”魏王说:“这个我心里有数,你就放心去吧!”

    果然,庞葱刚陪着太子离开,就有人在魏王面前诬陷他。刚开始时,魏王还会为庞葱辩解,诬陷的人多了魏王竟然信以为真。等庞葱和太子回国后,魏王再也没有召见过他。

    这个成语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不要信谣,更不能传谣,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议论中认真分析,谨慎思考,要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通过这些有趣的成语故事,孩子对于成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记忆,更能熟练地掌握。今后如果运用到写作当中,对提高写作文的能力很有帮助和指导作用。

    如果孩子从四岁开始学成语,就算是一天只学一个成语,那么一年也能学到365个成语。等到小学毕业,就学到了*3000个成语了,这个数量就很惊人了。

    文理科,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能力,而小学正是孩子阅读*惯的养成期,这个时期一定要注重孩子阅读的培养。成语故事,正是孩子这个阶段最好的读物,每个成语后面都有一个故事,这样孩子会有兴趣去阅读,通过这个来培养孩子的阅读*惯再好不过了。

    [阅读全文]...

2022-06-19 15:06:38
  • 成语故事典故(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 历史
  • 语文学*最重要的就是基础和积累,成语作为孩子语文学*中的重点之一,在孩子们的*常考试中也不可避免,无论是小学,还有初中或高中,都会用到。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10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可以收藏起来,*时的时候多让孩子记一记,相信一定会对孩子的学*有所帮助!

    私信我“2022语文”获得完整资料

    还有75个成语故事,因为文章过长就不一一分享了,需要的朋友们可以私信我!

    [阅读全文]...

2022-01-25 01:19:44
  • 鸡的成语有哪些(有关鸡的成语故事 )

  • 闻鸡起舞弄清影

    祖逖和刘琨感情很深。常常同床共被,都有复兴晋国,成为国家栋梁的理想。

    闻鸡起舞

    有一次,祖逖半夜里听到公鸡的鸣叫声,就赶紧踢醒刘琨,说:“鸡都叫了,该起来舞剑了。”从此以后,他们谁听到鸡叫声,就叫醒对方一起练剑。“闻鸡起舞”从此成了典故。

    同床共眠

    闻鸡起舞,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阅读全文]...

2021-11-24 22:13:18
  • 关于蛇的成语故事(关于蛇的故事大全)

  • 故事
  • 西晋时期,有个叫乐广的人。有一天,乐广请一位朋友到自己家里喝酒,喝着喝着,朋友忽然说自己有点不舒服就回家了。此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朋友都没有再来。乐广想“难道是我招待不周,朋友生气了?”犹豫再三,乐广决定去朋友家看一看。到了朋友家乐广才弄清楚事情的缘由。原来,那天朋友在他家喝酒时,隐约看到了有一条蛇在杯子里游来游去,朋友觉得一阵恶心,回到家不久就病倒了。乐广觉得纳闷,回家仔细观察,忽然看见客厅的墙上挂着一张弓,样子就像一条弯曲的蛇一样。

    乐广明白过来,他再次把朋友请到家里喝酒,还是坐在原来的位置,朋友端起酒杯又看见蛇,乐广笑着对朋友说:“你看看吧,酒杯中的蛇就是墙上那张弓的影子啊!”朋友这才如释负重,病也很快好了。

    “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疑神疑鬼,自惊自扰。因比作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阅读全文]...

2022-06-09 16:19:56
  • 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画蛇添足成语故事原文)

  • 楚国有个贵族,在祭祀祖先后,把剩下的一小壶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议论纷纷。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一个人喝却绰绰有余,可以喝个痛快。可是到底给谁喝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这壶酒就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办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会功夫就画好了,他端起酒壶准备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还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

    不过,这个人还没有画完蛇脚,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的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已经画完蛇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该归我!”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的已经画好了,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只不过给蛇添了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没脚,给它添上脚就不是蛇了。酒你是喝不成了!”说完,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其他的门客大笑不止。画蛇脚的人眼巴巴地看着本来属于自己的酒被别人喝了,自己还受到嘲笑,感到懊恼不已。

    [阅读全文]...

2022-05-05 11:11:03
相关推荐
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 - 句子
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 - 语录
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 - 说说
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 - 名言
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 - 诗词
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 - 祝福
和儿童有关的中国成语故事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