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庭坚的写景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黄庭坚的写景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黄庭坚的写景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黄庭坚的写景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庭坚《清明》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赏析】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青年时曾在润州无锡(今属江苏)惠山寺读书。唐代宰相、诗人。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所属文学时期:隋唐五代文学
同时期作家:元稹、白居易
李绅(772年—846年)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中书令李敬玄之曾孙。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晋陵(今常州)等地县令。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注释
①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②“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蛰(zhé):动物冬眠。
③“人乞”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④“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⑤蓬蒿(hāo):杂草。丘,指坟墓。
译文
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绝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他们是贫贱愚蠢还是贤能清廉,至今又有谁知道呢?现在留下来的只不过是满目乱蓬的野草而已。
创作背景
黄庭坚的《清明》作于北宋末年的“元祐党争”时期(1086年—1094年),因王安石变法时,强力推行新政措施,一意孤行,从而形成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派”和反对新政的“旧派”。旧派也被称为“元祐党人”,其中包括大文豪苏轼、司马光等人。黄庭坚因与苏轼交好,也略受牵连。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原籍金华,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治*进士,授叶县尉。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宋史》有传。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黄庭坚的诗句大全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句吧,诗句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庭坚的诗句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题郑防画夹——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云,故人言是丹青。
2、晚楼闲坐——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3、牧童诗——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4、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5、新竹——黄庭坚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归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6、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蜇,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7、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8、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9、病起荆江亭即事——黄庭坚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10、清*乐——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1、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12、水调歌头——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红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敧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黄庭坚《醉蓬莱》
为扶起灯前,醉玉颓山。——黄庭坚《满庭芳·茶》
飞骑轧,鸣珂碎。——黄庭坚《千秋岁·苑边花外》
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黄庭坚《醉蓬莱》
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黄庭坚《醉蓬莱》
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黄庭坚《送舅氏野夫之宣城》
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黄庭坚《秋怀二首》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黄庭坚《满庭芳·茶》
别时不似见时情。——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齐歌云绕扇,赵舞风回带。——黄庭坚《千秋岁·苑边花外》
*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生个里愿杯深。——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黄庭坚《谢周文之送猫儿》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生几两屐,身后五车书。——黄庭坚《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玉人邀我少留行。——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黄庭坚《清明》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黄庭坚《清明》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若有人知春去处。——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黄庭坚《登快阁》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黄庭坚《寄黄几复》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黄庭坚《牧童诗》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天涯也有江南信。——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春无踪迹谁知。——黄庭坚《清*乐·春归何处》
共倒金荷家万里,欢得尊前相属。——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玉台弄粉花应妒。——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夜阑风细得香迟。——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老子*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黄庭坚《徐孺子祠堂》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黄庭坚《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
黄庭坚诗歌风格
黄庭坚,字鲁直,一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享有很高的声誉。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黄庭坚诗歌风格,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密的谋篇结构的法度。宋人范温《潜溪诗眼》引黄庭坚的话:“文章必谨布置。每见后学,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宋诗本有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也把写文章的法度用了诗歌创作中,要求一篇上下,都有线索可寻,每句每段,也应安排得法。但这“布置”并不是要试贴那样僵化的格式,村学究的“起、承、转、合”,而是要曲折变化。“奇正相生”,富有法于无法之中,最后达到“无意于文”的浑成之境。我们读黄诗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者的思路好象突然断了,上下两句,前后两段接不上榫,这正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镜头一下子转换,场面突然改变,但其中还是有人内在联系的,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想象补足它。这样,文学就更简炼,诗意也更会蓄。
(二)讲究修辞造句。黄诗有其特殊的句法,那是从杜甫一脉传下来的。喜欢造拗句。在句子结构上,不按正常的语法规律,把主语、谓语、宾语的次序颠倒,或删去一些句子成份,或把两个意思紧缩在一句中,以使句意曲折,文气跌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其名句“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再次韵寄子由》、“黄流不解ネ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汴岸置酒赠黄十七》等,都是佳例。黄诗很重视炼字,“置一字如关门之键”,五言诗句的第三字,七言诗句的第五字,更要求工稳新警。置字有力,句中有“眼”,句子便显得骨格峻峭,全诗为之而生色。还要炼虚字,尤重连接虚字的运用,以使行文跌宕有致。
(三)重视律诗中对偶句的锤炼。对偶,唐人已下过很多功夫,唐诗中有不少工整精美、脍炙人口的对句,宋人想突过它,只得另立新法,别出新意。黄诗的对句,自然生动,有些乍看起来像是散文的句子,毫不似对偶,但认真体味之,则觉字字工切,别有韵味。如“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分公俱少年”《次韵裴仲谋同年》、“清坐一番春雨歌,相思千里夕阳残”《和答王晦之登楼见寄》等。就是所谓的“以歌行之气,运于偶句”了。
(四)具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诗的音律与感情是一致的,特殊的风格需要用特殊的音律来表现。黄庭坚的律诗,有许多不合“正格”的句子,不按照诗律规定的*仄来组句,“其法于当下*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气挺然不群。”这种拗句,用得好的,声情并茂,在“不和谐”中更觉其美,如“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题落星岚漪轩》、“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等,我们在吟诵时自会感到其音律的特殊美。就这样,黄庭坚苦心孤诣,刻意出奇,用他那“奇正相生”的谋篇法度,用他那“以故为新”的句法字法,用他那险拗的音律,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把这种“峭刻生新”、“深折透辟”、“老辣硬涩”的诗风称为“黄庭坚体”。在扫除五代、宋初柔弱华靡的诗风上,黄庭坚对*诗歌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黄庭坚论诗,提倡“无一字无出处”和“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在宋代以至后来的诗坛上都发生过一定的影响。江西诗派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往往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就是继承了黄庭坚的衣钵而变本加厉的。黄庭坚过于重视诗歌的技巧工形式,而忽视了文艺最本质的东西——作品的思想内容,所以无论怎样力图推陈出新、练字锻句,把别人惯用的词语、陈腐的调子引剥落干净,但实际上只不过是用自己的新瓶子装了前人的旧酒。他在文字技巧上越陷越深,有些诗作生硬怪僻,或过于曲折隐晦,以致成为只供少数人欣赏的古董了。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理论以及最能代表宋诗特点的特征是什么:
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黄庭坚在创作实践中比较有效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即社会生活,所以也产生了较大的流弊。后来有一些缺乏创新精神的诗人奉此为圭臬,片面追求“无一字无来处”,而又不能“求新”,于是拾人牙慧,典故连篇,形象枯竭,形成了江西诗派中的末流。这是江西诗派长期以来受人讥评的主要原因。
然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只是黄庭坚诗歌理论的一面,它对江西诗派中比较杰出的诗人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的诗歌理论还有另外一面,即要求诗人以“自成一家”为努力目标,在下苦功掌握艺术技巧的基础上摆脱技巧的束缚而达到“无斧凿痕”的最高艺术境界。江西诗派中的几位重要诗人受此影响很大,陈师道论诗以“学仙”为喻,韩驹论诗以“参禅”为喻,吕本中论诗重“活法”,其中都包含着“学然后悟”和“求新”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江西诗派的成员之间虽然师友传授,关系密切,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非一成不变。黄庭坚的诗以生新瘦硬见长,其他诗人也各具特色:陈师道的诗比较朴拙,吕本中的诗比较明畅,曾□的诗趋向活泼,陈与义的诗又趋向雄浑,没有“千人一面”的缺点。即使才力较薄的徐俯、韩驹等人也颇有自立的气概。所以,江西诗派是*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品是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是构成宋诗独特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诗歌理论也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黄庭坚的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了所谓“江西诗派”。两宋之际的吕本中,在他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指出了江西诗派存在的事实。他把黄庭坚尊为诗的创始人,又列举陈师道等二十五名诗人作为其中成员。宋末元初的方回又进一步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指杜甫,“三宗”指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陈师道是江西诗派的重要成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除陈师道外只有韩驹、饶节、洪刍、洪朋、洪炎、晁冲之、李彭、谢逸、谢薖等人有较多作品流传;其馀的只有零星作品留存,甚至湮没无闻。诗派成员大多受到黄庭坚直接或间接的指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深或浅地受到黄诗的影响,所以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上都比较相*,确实是一个声同气应的诗歌流派。
黄庭坚诗歌鉴赏1
原文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ní]。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y]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赏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大约写于作者贬谪时期。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黄庭坚诗歌鉴赏2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诗歌鉴赏3
【原文】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文】
清明时节,春雷万钧,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厚禄,宁可隐居山中。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注释】
桃李笑:用拟人手法形容盛开的桃、李花。
“雷惊”句:意思是清明早已过了惊蛰的节气,万物正欣欣向荣。
蛰:动物冬眠。
“人乞”一句:《孟子》中有一则寓言。说齐国有一人每天出外向扫墓者乞讨祭祀后留下的酒饭。回家后却向妻妾夸耀是刖人请自己吃饭。这是一个贪鄙愚蠢的形象。
“士甘”句:用春秋时介子推宁愿被烧死也不愿再出仕的典故。
蓬蒿(hao):杂草。丘?指坟墓。
【鉴赏】
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首联以清明节时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二联笔锋一转,展现了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景象,正与后面两联的满眼蓬蒿荒丘,构成了强烈的对比。由清明扫墓想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杯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黄庭坚诗歌鉴赏4
法语
宋代 黄庭坚
他是一个全才,诗书画皆能。
他是苏轼的学生,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
他的书法独树一帜,与米芾、蔡襄齐名;
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他是黄庭坚。
作为宋代大诗人之一,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他留下的一首首宋诗佳作,*吟咏不绝。
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的作品。
诗词君分享黄庭坚最经典的十首诗词,一起来感受黄庭坚笔下的悲喜人生吧!
1、最动人的友情诗:《寄黄几复》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世界上有一种动人的情感,叫友情。
黄庭坚与黄几复是早年知交,作此诗时,一个在山东德州,一个在广州四会县,相隔万里,却阻挡不了牵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传唱千古的名句,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
即使十年未见,黄庭坚依然懂得朋友的坚持: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不止是牵挂,更是懂你的坚持,支持你的坚守。
2、最欢快雄奇的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被流放六年后,黄庭坚被赦,他沿江东下,途经岳阳,冒雨登岳阳楼饱览湖光山色,写下这两首诗以表达自己遇赦后的喜悦心情。
劫后重生的喜悦油然而生。因而虽未到江南,诗人不由“先一笑”,放逐归来的欣幸跃然纸上。
这“笑”源于洞庭湖壮阔的自然风光,更源于诗人度过逆境后不畏磨难、豁达自信的自然流露。“对君山”中“对”的沉着,正表现了诗人从死地中走出的自信和坦荡不惧的内心化境。
记得多去感受一些生活中让你觉得快乐的时刻。
3、最隽雅绝伦的诗:《水调歌头·游览》
《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人的心中总会有一片特殊的空间,在那里,自己是无可替代的主人。
黄庭坚的一片自留地是哪里呢?
是一个“桃花源”,这里有桃花、有瑶草、有彩虹、有玉石,但就是没有懂自己的人。即使没有知己,黄庭坚依然坚守着自己内心。
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
只有经历最痛苦的坚持,才能配得上拥有最永久的幸福。
4、最有哲理的诗:《牧童诗》
《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据说这首诗是黄庭坚七岁时所写。
牧童骑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
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常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朴实无华的田园风光。
牧童世界的美好饱含着诗人的社会理想,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批判视角。表达了作者赞颂牧童清闲自在,不追求名利的生活情怀,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淡泊,不应受名利所驱。
不浮躁,不贪婪,只有把生活表面的花哨洗去,才能从容踏上想去的远方。
5、最孤独寂寞的诗:《登快阁》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1、阮郎归(茶词)歌停檀板舞停鸾。高阳饮兴阑。兽烟喷尽玉壶干。香分小凤团。雪浪浅,露花圆。捧瓯春笋寒。绛纱笼下跃金鞍。归时人倚阑。
2、阮郎归(茶词)摘山初制小龙团。色和香味全。碾声初断夜将阑。烹时鹤避烟。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余清搅夜眠。
3、阮郎归退红衫子乱蜂儿。衣宽只为伊。为伊去得忒多时。教人直是疑。长睡晚,理妆迟。愁多懒画眉。夜来算得有归期。灯花则甚知。
4、阮郎归贫家春到也骚骚。琼浆注小槽。老夫不出长蓬蒿。邻墙开碧桃。木芍药,品题高。一枝烦剪刀。传杯犹似少年豪。醉红浸雪毛。
5、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溪。问溪何事晚声悲。名利往来人尽老。谁道。溪声今古有休时。且共玉人斟玉醑。休诉。笙歌一曲黛眉低。情似长溪长不断。君看。水声东去月轮西。
6、定风波小院难图云雨期。幽欢浑待赏花时。到得春来君却去。相误。不须言语泪双垂。密约尊前难嘱付。偷顾。手搓金橘敛双眉。庭榭清风明月媚。须记。归时莫待杏花飞。
7、定风波上客休辞酒浅深。素儿歌里细听沈。粉面不须歌扇掩,闲静,一声一字总关心。花外黄鹂能密语。休诉。有花能得几时斟。画作远山临碧水。明媚。梦为胡蝶去登临。
8、定风波(客有两新鬟善歌者,请作送汤曲,因戏前二物)歌舞阑珊退晚妆。主人情重更留汤。冠帽斜欹辞醉去,邀定,玉人纤手自磨香。又得尊前聊笑语。如许。短歌宜舞小红裳。宝马促归朱户闭人睡。夜来应恨月侵床。
9、浪淘沙(荔枝)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重入鬼门关。也似人间。一双和叶插云鬟。赖得清湘燕玉面,同倚阑干。
10、看花回(茶词)夜永兰堂醺饮,半倚颓玉。烂熳坠钿堕履,是醉时风景,花暗烛残,欢意未阑,舞燕歌珠成断续。催茗饮、旋煮寒泉,露井瓶窦响飞瀑。纤指缓、连环动触。渐泛起、满瓯银粟。香引春风在手,似粤岭闽溪,初采盈掬。暗想当时,探春连云寻篁竹。怎归得,鬓将老,付与杯中绿。
11、惜余欢(茶词)四时美景,正年少赏心,频启东阁。芳酒载盈车,喜朋侣簪合。杯觞交飞劝酬献,正酣饮、醉主公陈榻。坐来争奈,玉山未颓,兴寻巫峡。歌阑旋烧绛蜡。况漏转铜壶,烟断香鸭。犹整醉中花,借纤手重插。相将扶上、金鞍騕褭,碾春焙、愿少延欢洽。未须归去,重寻艳歌,更留时霎。
12、醉落魄苍颜华发。故山归计无因得。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家人,犹作殷勤别。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生颊。泪珠不用罗巾裛。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13、西江月月,小舟坐水眠空。雾窗春色翠如葱。睡起云涛正拥。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玉笺佳句敏惊鸿。闻道衡阳价重。”次韵酬之。时余方谪宜阳,而洪归分宁龙安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君诗秀色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14、西江月宋玉短墙东畔,桃源落日西斜。浓妆下着绣帘遮。鼓笛相催清夜。转眄惊翻长袖,低徊细踏红靴。舞余犹颤满头花。娇学男儿拜谢。
15、木兰花令(当涂解印后一日,郡中置酒,呈郭功甫)凌歊台上青青麦。姑熟堂前余翰墨。暂分一印管江山,稍为诸公分皂白。江山依旧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16、木兰花令(窜易前词)翰林本是神仙谪。落帽风流倾座*。坐中还有赏音人,能岸乌纱倾大白。江山依旧云横碧。昨日主人今日客。谁分宾主强惺惺,问取矶头新妇石。
17、木兰花令(次前韵再呈功甫)青壶乃似壶中谪。万象光辉森宴*。红尘闹处便休休,不是个中无皂白。歌烦舞倦朱成碧。春草池塘凌谢客。共君商略老生涯,归重玉田秧白石。
18、木兰花令不出入州县。*上作乐府长句劝酒庾郎三九常安乐。使有万钱无处着。徐熙小鸭水边花,明月清风都占却。朱颜老尽心如昨。万事休休休莫莫。樽前见在不饶人,欧舞梅歌君更酌。欧、梅,当时二妓也。
19、木兰花令(用前韵赠郭功甫)少年得意从军乐。晚岁天教闲处着。功名富贵久寒灰,翰墨文章新讳却。是非不用分今昨。云月孤高公也莫。喜欢为地醉为乡,饮客不来但自酌。
20、品令(茶词)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21、醉蓬莱(窜易前词)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翠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佳丽。蘸水朱门,半空霜戟,自一川都会。虏酒千杯,夷歌百转,迫人垂泪。人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京,万重烟水。悬榻相迎,有风流千骑。荔脸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催人,声声到晓,不如归是。
22、江城子(忆别)画堂高会酒阑珊。倚栏干。霎时间。千里关山,常恨见伊难。及至而今相见了,依旧隔关山。倩人传语问*安。省愁烦。泪休弹。哭损眼儿,不似旧时单。
23、江城子新来曾被眼奚搐。不甘伏。怎拘束。似梦还真,烦乱损心曲。见面暂时还不见,看不足、惜不足。不成欢笑不成哭。戏人目。远山蹙。有分看伊,无分共伊宿。一贯一文跷十贯,千不足、万不足。
24、逍遥乐春意渐归芳草。故国佳人,千里信沈音杳。雨润烟光,晚景澄明,极目危栏斜照。梦当年少。对樽前、上客邹枚,小鬟燕赵。共舞雪歌尘,醉里谈笑。花色枝枝争好。鬓丝年年渐老。如今遇风景,空瘦损、向谁道。东君幸赐与,天幕翠遮红绕。休休,醉乡岐路,华胥蓬岛。
25、离亭燕(次韵答廖明略见寄)十载樽前谈笑。天禄故人年少。可是陵沈英俊地,看即锁窗批诏。此处忽相逢,潦倒秃翁同调。西顾郎官湖渺。事看庾楼人小。短艇绝江空怅望,寄得诗来高妙。梦去倚君傍,胡蝶归来清晓。
26、归田乐引暮雨濛阶砌。漏渐移、转添寂寞,点点心如碎。怨你又恋你。恨你惜你。毕竟教人怎生是。前欢算未已。奈向如今愁无计。为伊聪俊,销得人憔悴。这里诮睡里。梦里心里。一向无言但垂泪。
27、归田乐引对景还销瘦。被个人、把人调戏,我也心儿有。忆我又唤我,见我嗔我,天甚教人怎生受。
黄庭坚《登快阁》全诗翻译赏析
《登快阁》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写的七律。此诗作于作者在太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令任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庭坚《登快阁》全诗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登快阁》北宋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
痴儿:作者自指。《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聊:姑且。
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倚:倚靠。
落木:落叶。
弄:演奏。
译文1: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译文2:
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江西省太和县的快阁,在这雨后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无数秋山,所有山上的树叶都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一道澄净如玉的赣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清朗澄澈。由于知心朋友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睛里才流露出喜悦的光辉,象阮籍那样与美酒做伴,聊以解忧了。什么时候才能坐在船上,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种心情,只能与江上的白鸥去倾诉呵!
赏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因而,常被评论家们作为代表举。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这二句,看似通俗浅*,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霞"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所以前人曾评此二句道:"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吕氏春秋·本味篇》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晋书·阮籍传》)。诗人这二句大意是说,因为知音不在,我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
结句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从全诗的结构看,这个结尾是相当精彩的:起首处诗人从"痴儿了却官家事"说起,透露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那么,解脱的出路何在呢?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潘伯鹰评语)。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此诗极受后人称赏。姚鼐称此诗"豪而有韵,此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内者";方东树评析说:"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者。"这些评析都是十分切中肯綮的。翁方纲评黄山谷诗云:"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造化元气发泄透矣。"细吟此诗,当知无愧。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杜甫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李白有“水寒夕波意,木落秋山空。”(《秋夜宿龙门香山寺》)柳宗元有“木落寒山尽,江空秋月高。”(《游南亭夜还叙志》)等诗句。本句可与前人诗句相映生辉。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更是这首佳作中的绝唱——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意境、这气象不单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更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每读到,便会情不自禁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细品之余,更感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啦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啦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啦却”二字,渲染出啦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啦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超脱啦前人的窠臼。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倚晚晴”三字,为下句的描写,作啦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啦“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啦出来。
此诗起首处诗人从“痴儿啦却官家事”说起,透露啦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然后,渐入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啦却”形成鲜明对照;五、六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尾句引出啦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啦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名家点评
张戒:山谷《登快阁》诗云:“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此但以“远大”、“分明”之语为新奇,而究其实,乃小人语。 (《岁寒堂诗话》)
张宗泰:“至宋之山谷,诚不免粗疏涩僻之病。至其意境天开,则实能辟古今未泄之奥妙。而《登快阁》诗亦其一也。顾诋为小儿语,不知何处有此等小儿能具如许胸襟也。(《鲁岩所学集》)
方东树:起四句且叙且写,一往浩然。五六句对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谓寓单行之气于排偶之中也。(《昭昧詹言》卷二十)
胡晓明、秦静梅: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易之风格。(《宋代诗歌评点》)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是什么呢?黄庭坚是宋代有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别具一格,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庭坚的诗歌主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庭坚论诗以“不俗”为高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他强调须多读书,只有“胸中有万卷书”,才能“笔下无一点尘俗气”。黄庭坚对多读书的强调,并非是为学问而学问,而主要有三层意思:其一在于认真学*、广泛吸取前人一切好的东西,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和发展。
其二是作为一种学养的积累,以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意蕴,力去浅俗。其三在于主观修养和性情的陶冶,培养一种以儒家基本精神为底蕴而又超脱流俗、独具个性的气质,为人“不俗”,才能写出“出尘拔俗”之诗。黄庭坚最为著名的诗歌主张之一“点铁成金”实际上也与他所强调的主观修养有关。他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这段话往往被认为是指翻用古人陈言,因此是提倡蹈袭剽窃。
事实上,黄庭坚借用了道家术语,用铁比喻被陶冶的万物即诗歌的素材,用金比喻点化后的成品即诗歌,灵丹则比喻诗人的主观思想和精神修养,所以他的意思是说出色的诗人善于将外界的事物拿来为己所用,而关键在于有诗人的主观思想和艺术修养作为统摄万物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即使取用古人陈言,也能变旧为新。所以黄庭坚虽然有以故为新之意,但重点在于强调诗人主观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
在对诗歌传统的选择过程中,从北宋庆历时期就被奉为道德和诗歌艺术典范的杜甫其人其诗,经过王安石和苏轼的大力褒扬,此时进一步得到推尊。黄庭坚曾说:“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然而发。”(《潘子真诗话》引)“忠义之气”与“善陈时事”指出了杜甫的儒家道德追求和其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可看出黄庭坚作诗并非不关注现实,事实上他早期的很多诗作充满现实关怀和批判精神;随着*的不断增多,黄庭坚的诗歌观念才有所改变,主张诗歌当吟咏情性,而“非强谏争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这一反对直刺现实的诗歌态度在政治形势日趋严峻的北宋后期为江西诗人所普遍接受。
“句律精深”的.评价则体现出黄庭坚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服膺。他对杜甫在炼字、造句、谋篇等方面的艺术特点以及杜诗的艺术境界都有许多细致的分析,而在这些分析中往往见出他自身的审美追求和宋诗的时代精神,如他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淡而山高水深”等评价,实际上体现了他本人重读书、提倡以故为新以及宋人追求*淡有味、涵咏深沉的审美境界的特点。黄庭坚以其鲜明的诗学主张和体现宋诗美学风范的卓越诗歌成就而为诗坛所瞩目,更由于他为后辈诗人提供了具体的创作门径,使他们有诗法可循,黄庭坚因此受到众多学诗者的拥戴。陈师道即尽焚旧作,转学黄诗。而他的创作实绩使他很快与黄庭坚一起成为这一诗派的核心。
黄庭坚的诗:清*乐赏析
清*乐
【作者:黄庭坚】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赏析】
此为惜春之作。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作者*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扩展资料: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黄庭坚提出“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对宋诗和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其作品有《山谷词》《登快阁》等。1105年,客死宜州(广西宜山县),追谥文节。
人物生*
早年经历
黄庭坚像
宋庆历五年,黄庭坚出生,[3]为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千里之才。
宋皇祐三年(1051年),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皇祐四年(1052年),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供职京师
宋治*四年(1067年),黄庭坚考中进士,任汝州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以秘书省校书郎召入京师。五月黄相出生,后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著作佐郎。
宋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即位,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宋元祐二年(1087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神宗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
流寓江汉
宋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神宗实录》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神宗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戎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暮年余晖
宋崇宁二年(1103年),以幸灾谤国之罪除名羁管宜州。
崇宁四年(1105年), 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宣布命令就客死在宜州(广西宜山县)贬所,终年六十岁。
大观三年(1109年)二月,门人苏伯固、蒋湋护其丧归葬双井祖茔之西,建炎四年庚戌(1130年)高宗中兴,赠直龙图阁,德祐元年乙亥(1275年)太常寺议谥“文节”。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黄庭坚《送王郎》
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黄庭坚《送王郎》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黄庭坚《秋怀之秋阴细细压茅堂》
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筼筜宫应商。——黄庭坚《秋怀之秋阴细细压茅堂》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绕空庭紫苔滑。——黄庭坚《秋怀之茅堂索索秋风发》
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黄庭坚《秋怀之茅堂索索秋风发》
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道绝。——黄庭坚《秋怀之茅堂索索秋风发》
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黄庭坚《秋怀之茅堂索索秋风发》
细腰宫外清明雨。云阳台上烟如缕。——黄庭坚《菩萨蛮·细腰宫外清明雨》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黄庭坚《鹧鸪天·乐在风波钓是闲》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
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但将酩酊酬佳节,更把茱萸仔细看。——黄庭坚《鹧鸪天·重九日集句》
茱萸菊蕊年年事,十日还将九日看。——黄庭坚《鹧鸪天·万事令人心骨寒》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黄庭坚《李君贶借示其祖西台学士草圣并书帖一编二轴》
一年中秋最明月,也照贫家门户来。——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
期君异时明月夜,把酒岳阳黄鹤楼。——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
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黄庭坚《谪居黔南十首·霜降水反壑》
霜降百工休,把酒约宽纵。——黄庭坚《次韵晋之五丈赏压沙寺梨花》
忆得旧时重九日,紫萸黄菊压梳钗。——黄庭坚《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忆得旧时重九日》
浪说闲居爱重九,黄花应笑白头翁。——黄庭坚《戏答王子予送凌风菊二首·病来孤负鸬鹚杓》
他日秋花媚重九,清香知自故人来。——黄庭坚《戏答王观复酴醾菊二首·吕园未肯轻沽我》
白首同归人不见,黄山依旧月明中。——黄庭坚《宿黄山》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黄庭坚《发白沙口次长芦》
胜地东林十八公,庐山千古一清风。——黄庭坚《东林寺二首·胜地东林十八公》
庐山秀出南斗傍,登高送远形神开。——黄庭坚《寿圣观道士黄至明开小隐轩太守徐公为题曰快》
最忆钱塘风物苦,西湖月落采菱船。——黄庭坚《再和元礼春怀十首·回肠无奈别愁煎》
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黄庭坚《观化十五首·一原风俗异衣裘》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落絮游丝三月候》
莫惜金钱买玉英,担头春老过清明。——黄庭坚《次韵景珍酴醾》
湖边山寺清明後,相见兰开禊水香。——黄庭坚《钱塘旧游》
及得归时谷雨余,已剪轻衣换袍袴。——黄庭坚《奉和慎思寺丞太康传舍相逢并寄扶沟程太丞尉》
春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黄庭坚《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
传呼鼓吹拥部曲,何如春雨池蛙。——黄庭坚《薄薄酒二章·薄酒终胜饮茶》
疾风春雨作,静夜山泉鸣。——黄庭坚《放言十首·榨床在东壁》
从此春风春雨後,乱随流水到天涯。——黄庭坚《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二首·凌云一笑见桃花》
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黄庭坚《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
我愧疲民欲归去,麦田春雨把锄头。——黄庭坚《再次韵答吉老二首·水宿风餐甚劳苦》
欲遗双鲤鱼,枫叶江路永。——黄庭坚《寄晁元中十首·北书来无期》
重来滕王阁,枫叶江上秋。——黄庭坚《次韵章禹直魏道辅赠答之诗》
我卜荆州三亩宅,读田家书从之游。——黄庭坚《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五首·朱家埙篪好兄弟》
青山吐秋月,阻作南楼客。——黄庭坚《鄂州节推陈荣绪惠示沿檄崇阳道中六诗老懒不·俗物常偪塞》
寄声甚劳苦,相思秋月明。——黄庭坚《己未过太湖僧寺得宗汝为书寄山蓣白酒长韵诗》
因病废棋仍废酒,鹧鸪鹦鹉伴清闲。——黄庭坚《李宗古出示谢李道人苕帚杖从蒋彦回乞葬地二·提携禅客扶衰杖》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这首《清明》乃“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所写。它由清明物候写到人生百态,不无虚无思想与愤激情绪,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拷问,令我,初读但觉严酷,细读心生凉意,再读豁然开朗。兴许,那份对生命意义孜孜以求的勇气,可警示你我思考探寻,召唤你我自醒开悟。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垄只生愁。”清明于桃、李而言,无疑是佳节,盖因桃花、李花正皎然盛放,占尽大好春光;但桃花、李花愈是笑逐颜开,就愈是反衬出“野田荒垄”的凄凉哀愁。毕竟,清明不仅深具游春踏青的洽怀惬意,亦颇有祭祖扫墓的肃穆氛围。看着那累累埋骨、处处荒冢,人不免感喟生命短暂、人生无常。
只是,生老病死的时间悲剧固然颇能引发人的共鸣,但又似乎不值得人泪眼婆娑,毕竟人人都要往这条路上来。恰如那些桃花、李花,现下正于春风中欢欣地摇曳花瓣,殊不知盛开过后,便只能是凋零了。清明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暮春似在眼前了。而暮春既是花朵的谢幕时,又是柳絮的狂欢节。暮春者,柳絮满世界翩翩起舞,颇具“一身坦荡荡到四方,五千年终于轮到我上场”的疏狂。这不禁让我慨然,时间的悲剧感还在于生与死的对比,在于此生命的盛开之日恰是彼生命的凋零之时,但看柳絮与花朵便知了。花犹如此,而况人乎?毕竟,“花有重开日”,人却是“无再少年”的,人是有死亡的既定命运的。
然三毛有言:“人人都怕死,可若永远不许死,你怕不怕?”唯因韶华易逝、岁月匆匆,我们方会这般留恋人生,更眷念青春,也因此悲剧方显得美丽动人,我们方更珍视当下。可若时间是永恒的,我们能长生不老又如何呢?世间有百年的美好,又是否有千年万年的美好呢?纵使有,然历经千年万年的磨洗,这所谓的美好只怕亦如一截烂木头,上面趴满了各种各样的风干了的虫子*。甚或,远不需千年万年,只需寿尽百年,这正常的时日亦足以诞生某些悲剧。毕竟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折磨,愈是美好,愈是禁不住对比:曾经怎样?而今怎样?
既然任桃李年年轮回,人亦无法长生不老,生命中的美好亦不能永远于花影婆娑中停驻,那就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吧。不妨吟哦着这首诗的颔联,去体味清明时节生物的勃勃生机:“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滚滚的春雷,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沛然的春雨,使郊野旷原的草木欣欣以向荣、萋萋而摇绿。“春雨惊春清谷天”,清明乃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广记》引《孝经纬》:“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清明时节天气转暖,雨水渐佳,恰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所谓“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也。而这时节又何尝不是人于微末之处修行以静待来日熠熠生辉的人间好时节呢?“你的职责是*整土地,而非忧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与其喟叹时光匆匆,不如潜心雕琢自己。
写景之后,黄庭坚笔锋一转,转向用典。“人乞祭余骄妾妇”出自《孟子》卷八《离娄下》,说齐国一人专在他人坟前向扫墓之人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后却在妻妾面前夸耀有富人宴请他。比之人的既定命运是死亡这种无解的悲剧人生,齐人的活法同样使*味到生命不尽的悲哀。他浑浑噩噩,时光在他身上仿佛停滞了,如沈从文所言的“有时几乎天天重样,辨不出今日与昨天”。他陷溺在卑琐的人性中无法自拔,找不到生命上进的动机,任生命淹没在乞讨里,消磨在炫耀中,如浮萍一样漂浮于时光的河中。
而“士甘焚死不公侯”则是有关介子推的典故。“割肉奉君尽丹心”的介之推,在晋文公执政后,有功不居,不图富贵,宁被火烧死也不下山做官,用自己的生命鞭策晋文公“勤政清明复清明”。寒食节祭奠介之推之说,大致源于东汉桓谭的《新论》。此前的《左传》提及了介之推隐居绵山和晋文公封山之事,但未有烧山与寒食之说,《史记》亦然。而桓谭《新论·离事》则云:“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这一说法为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俗增添了文化内涵。而清明节伊始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恰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黄庭坚用齐人与介子推的典故时,未有批判抑或褒扬,仅是*静叙述。但在不置可否的对比中,介子推与齐人,高下立见。是妥协于世俗,还是执着于自我?这绝非介子推一个人的人生命题。虽然妥协于世俗可使人免受心理压力,但个人向世俗所作的妥协,其有效半径并不能无限大,故许多时候妥协于世俗并不足以保证人生价值的充分实现。因之,介子推选择执着于自我,宁愿失去生命也要守住正直高洁的隐士品格。
当然,“世俗”一词,其实乃中性词也,盖因世俗包裹着一切,好坏参半,一概隔绝或完全融入,皆非绝佳。人,伊始要有抉择,融入清流,远离浊流;尔后合该通透,人无疑要立足于世俗,却不能只面对世俗,人还需要仰望,所以对世俗,合该有所融有所不融。故,介子推伊始选择入世,忠心追随晋文公,“割肉奉君”,但求晋文公“常清明”;后来选择出世,隐居绵山,“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惟愿晋文公“勤政清明复清明”。无论介子推对世俗是融还是不融,终究都是为了主公与自我的那颗清明的初心。人之初心,当求清明,不以物惑,不为物扰,聆听内心渴求,永葆执着姿态,做自己的英雄,一往无前。
黄庭坚仕途上较为坎坷,思想上又受禅宗影响颇深,故有了尾联这一番看似虚无的疑问:“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贤者也好,愚者也罢,千年之后谁又晓得呢?最终留于世间的都不过是野草与荒丘罢了。尾联这一虚无的疑问,蕴含着对当下之人不辨贤愚的满腔愤激。因王安石变法,朝廷形成了支持变法的*和反对变法的旧党,苏轼即属于旧党,黄庭坚因在政治上追随苏轼,故虽未积极参与新旧党争,也终不免在旧党失势之时受到迫害。这满腔的愤激中更蕴含着悟透生死的清明豁达,这种清明豁达是被贬后想要忘却营营的超脱,亦是不妥协于世俗的对自我的执着。
毕淑敏有言:“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然也,所谓没有意义是站在生命高度上的超脱。而于每个个体而言,生命的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生命过程中的体验就蕴含意义。不同的生命过程就有不同的活法。而选择怎样的活法,又与是否具有清明的初心有关。不同的活法又终将体现不同的质量。纵使齐人与介子推最终的结果都是“满眼蓬蒿共一丘”,但一个深具卑琐的人性,一个坚守清明的初心,生命的质量不可同日而语。毕淑敏这句话警醒着我们: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需要剔除那些试图侵占我们内心的外界声音,努力寻觅有意义的活法。
黄庭坚的禅宗思想与毕淑敏的这句箴言,让我倏地想起《红楼梦》里清明达观的宝钗。学识渊博、智慧已修的她,早已洞悉了虚空中的佛的本质。在提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一出戏时,她向宝玉强调那支《寄生草》,强调那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可见她已进入“空”的境界。正因为空,她素日才不用花粉,居室如雪洞。“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故,她不求佛保佑,她只盼自己成为佛样的人,去善待迎面走来的陌生人,且在善待中渐趋拥有顺其自然的柔韧的力量。这就是她为没有意义的生命所确定的生命的意义。
倏地又想起《红楼梦》里同样清明达观的黛玉。才华横溢、聪敏灵慧的她,早已洞悉了生命的悲剧本质。在“凹晶馆联诗”一回中,她对湘云说了一句箴言:“事若求全何所乐。”幼年丧弟,童年丧母,少年丧父,每隔几年就有一个深痛巨创,生命里的至亲一个个与她死别。因为深悉生命的结果是消逝,深悉不能趁心之事甚多,故而更觉在贾府的每一点收获都值得珍视与忆念。亲情、友情、爱情,这些情感始终流淌在她的生命里,是细水长流的,她亦精心谋划着细水长流。否则,她何以会忧虑贾府财政“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事若求全何所乐”,故,她为目的而精心谋划着,但又能从过程而不是目的中获得生命的滋味。这就是她为没有意义的生命所确定的生命的意义。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人最终都不过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罢了,故,不妨将“事若求全何所乐”这一哲理奉为圭臬,顺其自然,以合理化愁绪来消解生命中的某些愁绪。明日未必比今日好,但生命的磨折终将教会我们清明与达观。与每日照常升起的太阳一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地将生命进行到底吧。
重温黄庭坚这首《清明》,但觉它令人动容,亦发人深省。生命其实是一条既定跑道,我们不妨调匀气息,匀速跑下去,跑到终点。盖因,生命是无意义的,但过程中的体验即是意义,清明的初心即可让无意义变成有意义。若坚定清明初心,痴痴回首处,意义可见;若永葆执着姿态,浩浩前程处,大道皆光。
黄庭坚的写景古诗句
黄庭坚诗句
黄庭坚的诗句
黄庭坚名句
有关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的横竹古诗
黄庭坚的诗词
关于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的古诗咏竹
搜索黄庭坚的古诗
清明的古诗黄庭坚
黄庭坚的古诗五言4句
黄庭坚最后的古诗
牧童的古诗黄庭坚
苏轼与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谦虚的古诗
清明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立春的古诗
赞美黄庭坚的古诗
高中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名言名句
黄庭坚著名的诗词
落木千山黄庭坚的古诗
黄庭坚清明节的古诗
黄庭坚赞美洮砚的古诗
黄庭坚为官清正的古诗
黄庭坚在古诗中的地位
黄庭坚的诗词全集
清明古诗黄庭坚的诗意
黄庭坚描写春天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