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

关于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90) 语录(21) 说说(29) 名言(3) 诗词(3k+) 祝福(20) 心语(1)

  • 设问的诗句

  • 设问的诗句

      1.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

      2.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

      3.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正当中。

      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5.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6.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

      7.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8.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调词三首》

      9.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0.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1. 杜甫《后出塞》“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12.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3. 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 王勃《滕王阁》“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5.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1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的《望岳》

      17.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阅读全文]...

2022-05-19 05:54:24
  • 有关设问的诗句

  • 文学
  • 有关设问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究竟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设问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

      2、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

      3、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正当中。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5、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8、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清*调词三首》

      9、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0、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1、杜甫《后出塞》“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12、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3、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王勃《滕王阁》“阁中弟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1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的《望岳》

      17、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拓展阅读;常用设问句

      一、你用什么办法来保证可用性呢?

      二、我可以向你保证这消息是可靠的`。

      三、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欣赏景象吗?他是来调查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四、“是,”我向他保证。

      五、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七、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八、这是谁的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九、游泳教练保证孩子们不会淹死。

      十、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很绚丽很辉煌。

      十一、真理是什么?科学的真理是利用逻辑的科学方法获得或经过验证而来。*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整实验证明出真理。

      十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十三、真理是啥?科学的真理是使用逻辑的科学方法取得或通过验证而来。*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好实验证实出真理。

      十四、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十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水向东流。

      十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十七、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十八、他暗示了,所有他能想到的宝藏。

      十九、什么是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二十、但是,我向你保证,你这样做是值得的。

      二十一、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二十二、我可以向你保证这不是我的意图。

      二十三、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花朵里。

    [阅读全文]...

2021-12-07 13:22:58
  • 关于设问的诗句

  • 关于设问的诗句

      篇一:古代诗歌中设问手法运用浅论

      设问,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中国古诗文中广泛运用,不但提高诗文语句的表达能力,而且取得了应有的审美效果。那么,什么是设问?设问就是自己突出问题,自己回答,或者不回答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一种“无疑而问”,或者说“明知故问”的语言运用形式。其本质不在质疑,而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下面我们从“问而不答”式和“问而回答”式两个角度来看设问修辞手法的审美意义。

      首先,“问而回答”式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义。

      “问而回答”式是设问修辞手法的最基本的形式。在中国古代诗文中,“问而回答”式是运用得最广、最多的一种语言形式。

      比如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歌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前一句设问,紧接着后一句回答。这种自问自答,明显地说明不是“有疑而问”,只不过是运用“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以此强调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同河水一样深长,自己的愁绪如同河水一样绵延不绝。

      又如《木兰诗》开始四句: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诗中开始,木兰叹息,爷娘问女儿你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我并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是因为昨夜我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在这里,诗人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并“问而

      回答”。爷娘听到女儿的叹息,出于对女儿的关心与爱护,就问女儿为什么叹息,女儿予以回答。在回答中,诗人不但表明了木兰叹息的原因,更是有助于推动事件的发展,而且在一问一答中引起读者的注意,更好地感受到木兰在叹息中所表现出的真情与伤感。

      其次,设问中“问而不答”式的审美意义。

      《五柳先生传》是田园诗人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传记,属于纪传体文学。人物传记具有较强的真实性特点。梁时萧统在《陶渊明传》中说过:“??尝著《五柳先生传》自况,时人为之实录。”也就是说,文中的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为自己画的像。

      文章开始,诗人以虚代实,暗示出自己是一个隐士,然后描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特别是文中所描写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嗜饮酒,每饮必醉;常著文,以此自娱等,真切地描绘出了一个不羡慕名利,不追求荣华富贵、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文章在最后的一段是赞词。在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中,在叙事之后加上一段赞词来表达作者的意见。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人物传记后加上“太史公曰”的话作议论,也就是一种点睛之笔。清代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故事后,也加上“异史氏曰”的议论,这种方式,不但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且引起读者的注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这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人,是“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意思就是说,“对贫贱不悲伤忧愁,对富贵不追求渴望。”饮酒作诗,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他是无怀氏时代的百姓吧?(或者)是葛天氏时代的百姓吧?

      首先,我们来看,句中的“无怀氏”和“葛天氏”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在他们的那个时候,人民生活安定,恬淡自如,社会风气醇厚朴实。这在《礼记·大道之行》中都予以表现,在陶渊明自己写的《桃花源诗并序》也给予了形象的展示。可是,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却是一个充满着“乱”与“篡”的动乱时代。怎样来表现?在文章最后却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采用了“明知故问”的方式,明明知道陶渊明是东晋时候的人,为什么要说“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呢?对此,我认为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从内容上看,是“明知故问”,却“问而不答”。陶渊明在文章的开始就说了:“先生不知是何许人也,亦不祥其姓字。”从文章的结构来说,是一种照应。但从意义上说,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照应。而是通过照应表现出来文章深沉思想情感。在古今(即上古时代与东晋时代)对比中运用设问,而且是“明知故问”,就给读者留下了审美的想象空间,激发读者情感。从而感受到陶渊明隐居田园不正是置身于官场之外,表现出绝不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坚守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独善其身的人格品质吗?

      二是从作用来看,设问中无论是“问而回答”,或者是“问而不答”,这些都是“无疑而问”,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思考。在文中,陶渊明他让读者思考什么?读者在阅读中,联系全文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从设问中,认识到陶渊明之所以提出了上古时代,其实也就表明了陶渊明对那种充满着纯朴风气的社会生活的向往,对现实社会的反抗。从而认识到陶渊明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认识到陶渊明虽然隐居田园,但不是消极的隐退,而是在思想上充满着社会责任感。

      总之,我们从上面的简单分析中,可以看出,设问句在诗文中不但具有起着强调,引起读者思考的意义,而且还有有助于加强语句的情韵感,提高诗文的表达效果。

      篇二:高考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题中的设问角度

      1. 对方法的赏析(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双关等)

      例①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例②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2. 对表达方式的赏析(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

      例①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

      答: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

      例②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

      例③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问: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的热爱之情。

      3. 对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等)

      例①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问: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

      答: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例②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远处、*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让读者去想像。

      例③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本诗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感情?

      答:本诗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极力渲染,表现出诗人的悲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例④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见上)

      问:这首诗采用什么形式将叙述、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

      答:用问答形式。第一句叙述,第二、三、四句是童子回答诗人问话的叙事,叙事中描绘了隐者飘然入山采药,行踪无定,悠然自在淡雅清高的生活。写景又透露出对隐者的敬仰羡慕之情。

      例⑤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阅读全文]...

2022-06-12 12:23:04
  • 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 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体诗是与*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欢迎大家分享。

      古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阅读全文]...

2022-03-11 19:46:23
  • 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   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用了反问的诗句,由整理,希望有关于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用了反问的诗句的这篇文章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用了反问的诗句能对您有所帮助!

      关雎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首先是《诗经》的首篇《关雎》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显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捉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言语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遐想和想像加以再发明,言语力求诗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小人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阐发诗歌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墨客怎样的思想情绪?

      应对阐发:这是一种最罕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拜托墨客情绪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地步。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运用反问手法的诗句

      首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小人的佳偶,借助植物性的行为来烘托出抒情主人公的对佳人的殷切盼望或对抱负的执着追求,将深切的情绪和盼望隐蔽在关雎鸟的表面行为之下,团体气势派头含蓄隽永,并以此情绪统辖全诗;次章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小人欲求淑女或者政治抱负的动荡着的心,当主人公求之不得,支付临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的时候,甚至“寤寐思之”,“辗转反侧”;第三、第四两章,则以主人公采芼荇菜的行为为比,兴起以小人既得淑女,抱负得到发挥的情况,借助“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如许的欢乐的场面体现了抒情主人公的愉快,一层层地写来,恰到“乐而不淫”的好处。这是一首写求配偶的颠末恋爱成功而完婚、或者追求政治抱负而得到实现的诗。人生如 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人生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显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捉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言语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遐想和想像加以再发明,言语力求诗意。

    [阅读全文]...

2022-01-07 07:47:04
  • 设问句大全_七言绝句疑问句古诗

  • 经典
  • 励志的句子、唯美的句子、伤感的句子、优美的句子,这些短句语录都是意蕴深长,适宜于在朋友圈,QQ空间传播。希望这些经典语录能让您的人生更加美满。励志的句子网向您推荐设问句大全!

    1、北大荒你不喜欢吗?喜欢,它物产丰富、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

    2、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3、竺可桢走进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他是来观察物候,做科学研究的。

    4、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5、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幸福,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幸福,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幸福,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8、真理是什么?科学的真理是利用逻辑的科学方法获得或经过验证而来。*代的科学旨在理性、客观的前提下,用知识(理论)与完整实验证明出真理。

    9、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10、哪位书评客声称"南方小城市民写下的关于读书,做人的那些事"?蛋挞。

    11、什么是段落?段落即自然段,是篇章结构的基本单位。在文章中每个段落用换行作为明显的标志,表示文章思路发展中的停顿和间歇。段落的划分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文章的内容、风格、体裁、流派以及作者的个性、*惯等。

    1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语文阅读作文专题博客博主提醒:这是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句子)

    14、这瓶饮料是谁买来的?原来是妈妈买来的。

    15、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1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

    20、春天在哪里?在操场上,在教室里

    21、什么是爱?爱就是在寒冷的冬夜,他满怀关心的那句"冷不冷?"什么是爱?爱就是在酷热的盛夏,她默默地为你沏的那杯绿茶。什么是爱?爱就是在每天清晨,他那柔情的一个香吻。……

    22、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23、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2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5、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26、谁人创建了语文阅读作文专题博客?黄伟涛。

    27、他摸出的是什么?是手枪!

    28、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红光波长,紫光波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了到重要的作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摘自贾祖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9、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伟涛提醒:这是辛弃疾笔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名句)

    30、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很绚丽很辉煌。

    3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润物的细雨。

    32、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33、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34、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5、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36、小鸟咂咂嘴,难道在做梦?是的,肯定在做梦。

    3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水向东流。

    3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9、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40、你也许以为植物都是不能运动的吧不是。有的植物不但能够运动,而且还会"跳舞"呢!

    41、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2、什么是合作?合作是互相配合。

    43、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44、青春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青春最美?我的回答是: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一切的青春最美。

    [阅读全文]...

2022-05-25 12:27:35
  •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 文学
  • 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有哪些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使相邻分句蝉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顶针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蜀道难

      李白

      噫吁,危呼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①,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②有鸟道③,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④

      上有六龙回日⑤之高标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⑦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⑧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石冰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⑨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⑩。

      【注释】

      ①蚕丛、鱼凫:都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古代的蜀国本与中原不通,至秦惠王灭蜀(公元前三一六),始与中原相通。

      ②太白:山名,又名太乙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周至、太白县一带。旧说因其冬夏积雪,故名。太白山在当进京城长安之西,故云“西当太白”。

      ③鸟道:极言山路险窄,仅能容鸟飞过。

      ④地崩句:相传秦惠王嫁五美女与蜀,蜀遣五个力士迎之,回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五人引其尾使出;结果山崩,五人皆被压死,五女上山化为石。

      ⑤六龙回日:相传太阳神乘车,羲和驾六龙而驶之。此指高标阻住了六龙,只得回车。

      ⑥高标: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叫标,也即这一带高山的标志。

      ⑦扪参句:意谓山高入天,竟至可以伸手摸到一路所见星辰。古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并以天象所示来占卜地上属邑之吉凶。秦属井宿分野,蜀属参宿分里。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⑧子规:杜鹃鸟,蜀地最多。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啼声悲 ?凄。

      ⑨锦城:即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⑩咨嗟:叹息。

      【简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2、子夜秋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①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②情。

      何日*胡虏③,良人④罢远征。

      【注释】

      ①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虏:对敌方的蔑称。

      ④良人:丈夫。

      【简析】

    [阅读全文]...

2022-03-20 07:23:12
  •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 文学
  • 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中白描手法的运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白描原是*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西洋画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饰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中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一、写景,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情感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小令是元人散曲中的名篇,被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全曲仅有二十八个字,而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黄昏萧瑟凄凉的行旅图景,刻画了一个骑着瘦马在西风残照的古道上艰难跋涉的游子形象,表现了这位天涯游子悲秋怀想的愁苦情怀。前三句十八个字中,全是名词和形容词,无一动词,各种景物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与形状,全靠读者根据意象之间的组织排列顺序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把握。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缘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也巧妙地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江南早春的景象,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中,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二、写人,直逼人物的灵魂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染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这样拼死拼活地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又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乍看去,此诗的内容之*淡、语言之明白、字句之简单,几乎没什么奥妙可言,但它能以最少的文字取得很大的效果,显得十分耐读,这又绝不是偶然的。封建时代农民遭受剥削的主要形式便是地租。在唐末那样的乱世,封建国家开支甚巨而资用缺乏,必然加重对农民的榨取。此诗的写作目的就在于揭露这样的黑暗现实。如果正面从收租事情落笔,所费笔墨必多而实际效果未必就好。此诗的写作特点之一就在于抛开这种正面的描写,而只选取收租的题前之景,即农夫辛勤耕作而官家等待收租情况。“官家已修仓”一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全诗以小见大,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这正是白描手法在此诗中彰显的魅力。

      在古诗词中,白描手法常与工笔联合运用,艺术效果奇佳。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候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运用白描手法写作的诗词“看似*常却奇崛”,“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诗人以真情挚意专注于其种事物,充分调用所把握的文字挥写诗章,白描手法就会大获成功。

      拓展:夸张的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夸张是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对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加以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它往往结合着想象,饱和着诗人的感情,着重从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创造上,去突出事物的特征。

      夸张是使诗歌语言形象化,从而创造出惊人意境和阔大气势的重要途径;是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的有效方法;是使源于生活的诗歌,又高于生活,美于生活的艺术手段。成功的夸张,往往使诗句顿生光辉。

      李白的《横江词六首》(其六):“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中的四句:“海鲸东蹙百川回(海鲸东向,百川倒流)”、“惊波一起三山动”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采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其诗闪烁出艺术的光彩。王之涣为了强调关外的荒凉,在《凉州词》中也采用了夸张的手法,说“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了。

      这些夸张是诗人用来抒发真挚的感情的,诗句所表达的虽不是生活的真实,却是艺术的真实,所以能获得广大群众的接受和赞赏。

      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还有:李益在《宫怨》中说:“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这样海水也就可以添进宫漏,水永远滴不完,夜长得无有止期;张说在《蜀道后期》中说:“秋风不相待,先到洛阳城。”这样秋风也就可以先到洛阳城,走到了自己的前面;李白在《劳劳亭》中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也就可以使春风知道离别的痛苦,不遣柳条发青,来阻止离别。诗仙李白最善于在诗中运用夸张手法,他用得熟练、恰当、富于幻想,富有情趣。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必须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必须掌握分寸,不要使人感到太为过火。

      运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

      1.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2.最高的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最大的酒量: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5.最长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最多的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7.最险要的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吓人的风: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9.最容易衰老的人: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最快的船:*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1.最能笑的人: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12.最有力气的人: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13.最难走的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4.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5.最大的风浪: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16.最无奈的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17.最没有价值的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18.最恐怖的鲸: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19.最深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最荒凉的地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阅读全文]...

2022-06-26 09:15:03
  • 比喻手法的诗句

  •   1、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2、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9、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0、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1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m.ju.51tietu.net)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16、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7、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18、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9、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伤心。

      2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2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2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2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阅读全文]...

2022-06-02 01:26:11
  •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分析

  • 古诗词的辩证表现手法分析

      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下面以中学课本中涉及到的诗诗词为例,试作说明。

      1、点染

      点染,是国画的术语。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这样的例子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如柳永《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

      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暇想和绵长的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沉而充分。如李白的《蜀道难》,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诗人的情感表达得强烈而飘逸。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想、挫折等),诗人的感情真切而又深藏,让后学者产生了众多的揣度和想象,被喻为古代“朦胧诗”。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新鲜美妙。

      3、疏密

      诗词的疏密手法,主要是指描写人、事、景、物的密度。密度小者为疏,密度大者为密。疏者大笔勾勒,重在传神;密者工笔细描,重在铺写渲染。

      在诗词中,疏利于写大景,密利于写小景;在词、曲中,婉约者较密;豪放者较疏。但在一首诗词中,诗人们也时而采用疏密结合的手法,构成一定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中“风急天空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前两句“风急”、“天高”、“猿啸”、“渚清”、“沙白”、“鸟飞”一句三个意象,显得绵密急促;后两句“落木”、“长江”一句一意象,显得物象稀少而疏阔。从美学角度看,密可以产生了一种紧促感,疏可以产生了一种弛缓和开朗感,一紧一缓,能给欣赏者带来心理的`愉悦。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四句,也是深得疏密之妙。前两句交代“雨后空山”、“秋天傍晚”,一写环境,一写时间,可谓疏朗简洁;后两句却写到“明月”、“青松”、“月光”、“清泉”、“石头”、“水花”,意象十分丰富;一疏显得宏阔,一密显出清幽,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4、动静

      客观事物的动静之态,给了诗人们许多创作的灵感,他们常常将事物的动、静结合起来描写,做到静中见动,动中见静,动静相生,动静互衬,妙趣无穷。

      如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前两句写静,后两句写动,富有生活情趣。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月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以动写静,花落、月出、山鸟的动,突出了春涧的幽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前两句写动,绘出一幅绚丽的图景;后两句写静,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但也静中见动:景物动静的结合,反映了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活动。李白的《望天门山》更是高妙,以“天门中断楚天开”写出了水神奇的“动”,力量巨大;又用“碧水东流至此回”写出了山雄奇险峻的静——强大力量的静;然后又用“*青山相对出”写静,又静中有动;“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动,又动中有静:动静相衬,即有力量的对抗,又有宁静与和谐,真可谓运笔如神!

      5、浓淡

      浓淡在绘画中,主要指色彩的深浅、明暗。后来用于文学创作,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重笔浓彩,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

      就作者个人而言,有的追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则浓淡兼施。浓淡相互映衬,可以收到鲜明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上片写金陵的壮丽秋景,用了“似练”、“翠峰”、“残阳”、“彩舟云淡”等,语言色彩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吊古伤今,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服务于政治家睹今鉴古的深远思虑。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玉簟”、“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较浓;下片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映,充分地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愁,“淡”又让她何以堪?

      6、雅俗

      雅俗是运用语言的一种艺术。“雅”是典雅,“俗”是通俗。

      在诗词中适当运用雅语和俗语,就会雅俗共赏,增强诗歌的艺术魅力。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前七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用词典雅,造句精工;结尾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用语却极是通俗:这样以俗入雅,突出表达了词人关注百姓疾苦的情怀。又如白居易《忆江南》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能不忆江南”,用语通俗;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用语典雅:不用雅,写不出江南之优美;不用俗,便失去了亲切感和独特的向往之情,可谓相得益彰。

      7、巧拙

      巧拙也是语言运用的艺术。“巧”是工巧,“拙”是朴拙,二者结合,常可收到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姜夔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前一句朴拙,后两句工巧。无前者,后两句失去依托;无后者,前一句,失去了应有的表达效果:前后相合,一幅凄清之景顿生,一股兴叹之情流动。又如周邦颜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前一句写太阳初升,露水渐干,比较朴实;后二句写青青池水,风吹水动,晃动的叶子仿佛在不断高举一样,用笔和造景都很巧。

      8、曲直

      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的《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政治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说自己的遭际属于“直”吧,可他还是表达得那么“曲”,不讲原委,只说同感。曲折与直率的运用,与诗人的心境有关,耐人寻味。

      9、隐显

      “隐”与“显”,也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隐显”与“曲直”非常相似,常常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曲就显得隐,而直就显。

      诗人在表达深藏内心而不便明言的思想感情时,往往隐约其辞,采用隐讳曲折的方式。如朱庆馀的《*试上张水部》,明明是想说自己考前心里没底,又期待成功,盼望张籍的帮助,却又隐讳曲折地虚拟新妇的口气问新郎:“画眉深浅入时无?”又如苏轼《江城子》“……不思量,自难忘”,在明了抒发哀悼亡妻之情的同时,也隐约地抒发了“尘满面,鬓如霜”的政治失意之情。

      10、离合

      离合是一种离题旁涉与紧扣题目的辩证表现手法。直写题目,内容就会局促;荡开笔墨,内容又会偏离题目。而离合就是要讲究直写与旁写,正写与侧写的和谐,侧写、旁写都要做到服务于正写,服务于题目,从而使诗词意脉相连,似断实续,摇曳多姿。

      这种手法在咏物的诗词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因为古人主张咏物要力求“不即不离”、“不沾不滞”。如苏轼的《水龙吟》:“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开篇摇曳入题,以似花非花、无情有思吟咏杨花,接着由杨花衍生出思妇意象,人与花、物与情,在不即不离之间,咏物而不滞于物,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阅读全文]...

2022-04-05 00:49:06
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 - 句子
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 - 语录
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 - 说说
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 - 名言
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 - 诗词
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 - 祝福
含有设问手法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