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

关于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7) 说说(541) 名言(1) 诗词(4k+) 祝福(63) 心语(3)

  • 静夜思古诗简单诗意

  • 夜思,简单,诗意
  • 静夜思古诗简单诗意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静夜思古诗简单诗意,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词语意思: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举头:抬头。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晋《清商曲辞·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头:形容沉思的神态。

      思:思念。

      诗意: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文学赏析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都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当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了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经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的想起了,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于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的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阅读全文]...

2022-05-09 01:25:22
  • 乞巧古诗的诗意简单(古诗乞巧的意思全解)

  • 诗意,简单
  • 每日一首诗词,和孩子品读经典!

    父母每天欣赏一首古诗词,在浊世里洗涤心灵,修身养性。在观察生活,感受自然和生活的万千变化时拥有一双“诗性的眼睛”。

    孩子每天学*一首古诗词,领略中国古诗的精妙,继承中国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开阔与提高孩子的眼界。

    乞巧

    唐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俗唐宋最盛。

    [阅读全文]...

2022-02-01 04:20:02
  • 嫦娥的古诗意思简单(嫦娥这首古诗的诗意)

  • 简单,诗意
  • 李商隐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诗人,我们读其他人的诗,往往需要去了解一下诗人的经历,但李商隐不用,他能给人直觉上的感受,可是如果你不了解他的生*,读他的诗又会觉得晦涩难懂,因为他与生俱来的悲哀,是随着人生经历不断写进诗中的,他又很喜欢用用神话典故作诗,显得虚无缥缈,因此,李商隐总能用短短几句诗,就创造出很奇妙的意境。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别看这首诗只有短短4句,不过28字,字面意思浅白易懂,但历来文人对此诗的诠释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思念某人、也有说是讽女冠(女道士)、还有说是暗指陷入党争、清朝纪晓岚说悼亡,总之不是单纯写女神嫦娥,肯定有某种寓托,可算得上是李商隐“晦涩难懂”的代表作了。

    “云母屏风烛影深”,云母是一种矿石,古人认为云母是云之根,所以叫“云母”,这种矿石可以磨成半透明用以装饰屏风,既透光又隐蔽。用云母装饰的屏风,不只是精美,还有“烛影”在屏风之后,你能透光看到烛影摇曳,却又看不到屏风后面之人,有一种幽深感。

    “长河渐落晓星沉”,长河就是银河,晓星就是启明星,不是说银河落了,晓星沉了,而是天慢慢地亮了起来,银河就渐渐消失看不见了,直到天大亮,最亮的启明星也不见了。蜡烛未灭,说明人未入眠,屏风烛影、长河晓星,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这就很妙,你看他没有任何直接对人的描写,通过室内屏风烛影、室外长河晓星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就把人物孤独清冷、寂寞难耐的思绪烘托出来了,写的是人物“身”之寂寞。

    “嫦娥应悔偷灵药”,既然一夜未睡,她在想什么呢?看着银河、晓星、孤月,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嫦娥,你说成仙多好啊,长生不死,可你想想,嫦娥背叛了后羿,一个人独自成仙住在广寒宫中,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人情冷暖,她的长生不死是被寂寞和独孤包围的。

    “碧海青天夜夜心”,下有无际碧海,上有无边青天,嫦娥的孤独寂寞,夜复一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人可以诉说,所以李商隐才说“应悔”,早知这月宫中如此孤寂,当初何必偷灵药呢。

    整首诗4句,首句写室内情形、次句写室外之景、三句写嫦娥、四句抒情,前两句写主人公清冷难眠,是身之寂寞,后两句写嫦娥永恒孤独,自然引出“偷灵药”的悔恨,是心之寂寞,又触发了诗人自己的人生感悟,李商隐的寂寞心,也包含在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之中。*解读众说纷纭,无论是讽女冠也好、思念某人也好、暗指仕途也罢,李商隐不过是借嫦娥掩饰,说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

    [阅读全文]...

2022-02-27 20:27:02
  • 古诗清明的诗意

  • 诗意,清明,文学
  • 古诗清明的诗意

      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古诗清明的诗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

      作者: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⑷借问:请问。

      ⑸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的诗意

      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

      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

      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

      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

      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

      找个酒家避避雨,暖暖身,

      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

      诗人想着,便向路旁的牧童打听。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哦,

      在那开满杏花的村庄,

      一面酒店的幌子高高挑起,正在招揽行人呢!

      赏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一)译文: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问一声牧童哪里才有酒家,他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二)古诗清明的诗意感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在他乡的诗人心中的苦闷。当时,天阴沉沉的,诗人在急急地赶路,恰巧又遇小雨,更加剧了心中的苦闷。于是想借酒消愁,向放牧的小童询问何处有酒家,小童伸手一指便是杏花村。

      读完这首古诗,我似乎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着朦朦细雨,来来往往的扫墓人,他们或三五成群,或形单影只,前去为故亡的亲人扫墓。远山隐在云雾里,*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青山远望,雨洗青草,风吹柳摆。好一个伤感的行旅,好一幅凄迷彷徨的图画。

      诗人只用了“欲断魂”寥寥三个字,便将扫墓人对亲人的思念、对亡者哀悼的心境跃然纸上了。

      “断魂”,本是形人们悲痛欲绝的心境,意同痛断肝肠。逝者已去,当时那种哭天抢地的悲情不可能持久,而对亲人的怀念却是永远难于割断,一个“欲”字,又使扫墓人此时此刻怀念逝者的那种断魂般的伤感呼之欲出。

      祭奠先人,碑前洒上一杯酒,寄托哀思。环顾四周,唯见一片烟雨茫茫,不见人家与炊烟,何处沽得一壶酒?忽见一牧童骑在青牛背上,吹着一支短笛,悠然而来。上前打听,牧童遥指着远方的杏花村。全诗至为此,凝固成一幅静止的图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杜牧这首古诗已成了清明扫墓的千古绝唱,短短二十八个字,有景有情,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衬托着人们对远逝亲人的哀思,情真意切,恰到好处,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意境深远,寂寞空旷。

      (三)清明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杜牧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怎见得呢?“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zǎn]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阅读全文]...

2022-07-12 20:38:47
  • 春日古诗的诗意

  • 诗意
  •   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诗,有引导学*之意。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诗意

      好日子里在泗水河边寻找春天的景色,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无聊的时候发现春天的景色很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天。

      《春日》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扩展阅读:《春日》教案

      一、教材简析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四、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cai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作者资料。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积累

      1、天女散花: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

      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春风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雷 春潮 报春 春节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和日丽 春花怒放

      3、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二、学*古诗,享受春天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

      3、作者简介: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赏玩美好的风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都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阅读全文]...

2021-12-14 12:06:53
  • 绝句古诗的诗意

  • 诗意
  • 绝句古诗的诗意

      这首绝句看起来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统一的意境,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白鹭整齐地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阅读全文]...

2021-11-27 00:52:42
  • 古诗绝句的诗意大全

  • 诗意
  •   绝句的诗意

    篇一:

    1、《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2、《绝句》

    宋·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短篷:有篷小舟。

    2、仗:拄着。藜:指拐杖。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

    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

    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

    3、《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1、迟日:指春天。

    2、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3、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鸳鸯睡在沙上。

    篇二:

    每日一诗之 绝句

    相思 王维

    [阅读全文]...

2022-07-07 11:24:39
  • 元日古诗的诗意

  • 诗意
  • 元日古诗的诗意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元日古诗的诗意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俗,敏感地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过年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今天。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挂桃符,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是人们的心声。不少论诗者注意到,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王安石这首诗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是因为他当时正担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间,正如眼前人们把新的桃符替换成旧的一样,革除旧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对新政充满信心,所以反映到诗中就分外开朗。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曈曈日”照着“千门万户”,这不是*常的太阳,而是新生活的开始,变法带给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这首诗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现得含而不露。

    [阅读全文]...

2022-05-09 23:56:02
  • 古诗《元日》的诗意

  • 诗意,文学
  • 古诗《元日》的诗意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古诗《元日》的诗意 ,欢迎阅读。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就是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桃符: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后来演变成春联。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就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诗、诗意]

      (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春节*俗]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民间过春节的*惯,大抵就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我国古代人民经过一年辛勤劳动,在岁尾年初之际,便用他们的农猎收获物来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就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到了农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半夜十二点的时候,春节便来到了。按照我国农历,俗称年初一,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扫除污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到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 “发财”、“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日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

    [阅读全文]...

2022-04-28 17:31:08
  • 夏天的古诗 诗意

  • 夏天,诗意
  •   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关于夏天的大家知道几首呢?

      《积雨辋川庄作》作者为唐朝家。全文如下: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翻译】

      因为积雨日久,林中无风而且湿润,故而做饭的炊烟升起时显得有些缓慢。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幽静清凉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啼声。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我已和村里的那些相处的很随便,没有什么隔阂;淳朴农民为什么还要猜疑呢。

      《送灵澈上人》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长卿。其诗句全文如下: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翻译】

      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乡村四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翁卷 。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翻译】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过故人庄》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其诗句全文如下: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翻译】

      老朋友准备好了丰盛饭菜,邀请我到他的田舍(家)做客。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村子城墙外面青山连绵不绝。打开窗子面对着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欢饮,谈论着今年庄稼的长势。等到九月初九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和你一起喝酒,还在一起观赏菊花。

      《夏日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诗句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其诗句全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春夏秋冬四季相比确实不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在阳光的照映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成大。其诗句全文如下: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翻译】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采莲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诗句全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

      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听到歌声才觉察人在荷塘采莲。

      《山亭夏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高骈。其诗句全文如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翻译】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吹拂色泽莹澈的水晶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幽居初夏》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诗句全文如下:

    [阅读全文]...

2022-06-15 00:16:26
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 - 句子
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 - 语录
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 - 说说
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 - 名言
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 - 诗词
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 - 祝福
很有诗意的古诗单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