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扬州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扬州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扬州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扬州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关于描写扬州的古诗词
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描写扬州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
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与梦得同登栖灵寺塔
白居易
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
共怜筋力犹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
陈羽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
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
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形容扬州瘦西湖的诗词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形容扬州瘦西湖的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____林升《题临安邸》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____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____白居易《春题湖上》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____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____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____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____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____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____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____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____苏轼《卜算子·感旧》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野岸无人舟自横。____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____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____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____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____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____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____赵孟頫《岳鄂王墓》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____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____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____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____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____吴文英《风入松·桂》
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____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____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形容扬州木偶戏的诗词
木偶戏,古称傀儡子、魁儡子。唐代传至扬州。 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美誉,清代乾隆年间,提线木偶、布袋木偶、杖头木偶均曾盛行于扬州, 扬州有“木偶之乡”的称誉,其杖头木偶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 泰兴县素有“苏北木偶之乡”的称誉。其杖头木偶大约于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从安徽传入。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形容扬州木偶戏的诗词,希望你喜欢。
1.咏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闷十二首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广陵秋月对月即事陈羽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广陵诗权德舆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辏,五达如砥*。
大旆映空色,加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按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 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摇翠竹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表。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夜看扬州市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得悉。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宿扬州 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扬州春词三首 姚合
(一)
广陵寒食天,无雾复无烟。
暖日凝花柳,春风散管弦。
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莫唤游人住,游人困不眠。
(二)
满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竹风轻履舄,花露腻衣裳。
谷鸟鸣还艳,山夫到更狂。
可怜游赏地,炀帝国倾亡。
(三)
江北烟光里,淮南胜事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古诗词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作者简介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揄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描写扬州的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扬州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扬州慢》
作者: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4.《忆扬州》
作者: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5.《解闷十二首》
作者:杜甫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
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游。
6.《维扬竹枝词》
作者:黄慎
人生只爱扬州住,夹岸垂杨春气薰。
自摘园花闲打扮,池边绿映水红裙。
7.《扬州》
作者:郑板桥
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8.《登岸见新秧弥望》
作者:黄文阳
水田漠漠碧如油,遍插新秧卜有秋。
一望青青青不断,绿杨回首忆扬州。
9.【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0.【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1.【赠别二首(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长柳青石水连延,亭台莲绽月月芳,
船送一曲扬州事,醉忘吾乡是浦江。
12.《颂瘦西》
瘦西湖上几明月?谁更桥穹深处寻;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霜落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扬州个园导游词(精选9篇)
个园分为中部花园、南部住宅、北部品种竹观赏区,占地24000*方米,因主人爱竹,且竹叶形似"个"字,故名"个园"。小编下面为大家整理关于扬州个园的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游客:说起古典园林,大家都会想起苏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可见当时江南一带,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而著称的。早在汉代,扬州就有规模较大的园林式建筑,以后又有创新,到清代时,由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盐业都十分发达,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园林迅速兴盛。但历史上多次遭到兵灾战祸,园林毁坏甚多,现在幸存的仅个园、何园、小盘谷和后冶春园等为数不多的园林了。
【个园的创建历史及名称来历】
游客们:今天我们游览的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个园。个园位于扬州市内东关街318号宅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玉筠在明代寿艺园的旧址上重建。黄玉筠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道出了园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园概况—园林春景】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个园就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个园的假山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的石头,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为国内国林惟一孤例。个园的植物以竹为主,与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种奇峰异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峰,瘦削嶙嶙的石笋等。竹与石组合在一起,形成园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游客们,现在我们可看到在个园的人口处,造园者就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组竹石小景,开宗明义地点出了这座园林以竹、石为中心的主题。
个园就在黄家邸宅的后面,从住宅中间的小夹弄进入,往左一转,可以看到一左一右两个花台。台上翠竹亭亭,竹间叠放了参差的松布石笋,远远看去,就像刚破土的春笋,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国门正中的“个园”匾额。那在微风中摇曳的新算又象征着春日山林,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墙一衬,立于园门两边,很有“春山是开篇”的意味。不知游客们是否领略到了春回大地,气象万千的感觉。这就是个国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园林夏景:宜雨轩—夏山】
欣赏完春景之后,我们再去观赏一下夏景的风采。那么夏季假山在哪儿呢?从两座花台春景中步入园门,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厅。厅前有两个用湖石*叠的花台。两台植竹,东台种桂,因而此厅原先称为桂花厅,现在匾额上已改名为“宜雨轩”。从厅中朝南而望,到处是绿意盎然,*处是青竹、丛桂。透过围墙上四个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门,还可以看到我们刚才路过的竹石小景。*景远景既内外有别,又隔而不闭。这种以内外互对互借来增加入园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园手法,还是个国的独特之处,可谓别出心裁。从桂花厅沿着轩廊往西走,经过一片密密的竹林,便来到水池边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见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苍古浓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台,形姿多变,形状宛如天上的云朵,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桥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给人以“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观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别样红”,突出了“夏”的主题意境。
走在曲桥上,我们可以饱览夏山的秀色,只见两旁奇石有的如王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鹊登梅,笑迎宾客;跳远处,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进入洞室,刚开始觉得有点阴森,继而*惯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丝丝光线,便觉得洞室宽敞。而小池里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赏景,更觉凉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上,转上数转使到山顶。上有一小亭子孤立于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松,伸出崖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的气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石阶两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让人感到心已旷神怡。
【园林秋景:黄山石—秋山】
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园林冬景:透风漏月轩—漏商】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因为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虽白,但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如将其置于向阳处,就与赏雪的主题有些相违,冬山背阴,也可见叠山家观察的仔细了。
宣石山的东侧界墙外,便是个园的人口处。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园家在墙上有规律地排列了24个圆洞,组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漏窗图景。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洞口犹如笛萧上的音孔,会发出不同的声响,像是冬天西北风呼叫,以声来辅助主题意境。更为奥妙的是,通过那几排透风漏月的圆润,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笋。不知朋友们有没有产生“冬去春来”的联想。
【个园造园艺术总体概括】
游客们: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夏、秋、冬四处假山石景,立意新颖,用材精细,配景融洽,结构严密。在这些以假山为主题的风景序列中,时令特征是创作的命题,春山是启示部,夏山是展开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声,就像音乐的创作或写文章那样,有着严密的章法。
各位游客:个园的假山概括了所谓“春山谈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与“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画理。园内还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漏风透月轩”等古建筑。四季假山在这些楼台亭阁的映衬下,加之古树名木点缀其间,更显古朴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说景石四标准:“皱、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论,这不过是一般的叠石技巧,像个园这样分峰造石,构成四季假山,游园一周,似游一年,足见构园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贵者,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截然分开,而是浑然天成。冬景虽给人以积雪未消的凛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墙却开了两个圆形的漏窗,只见枝枝翠竹过墙来,又给人们“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整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
游客们:个园的主要景观已经游赏完毕了。在游罢个园后,也许您会与我同样发出由衷的感叹:扬州个园,的确是园林中的精华之园。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 “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 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
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 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
春景, 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 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 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 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 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另外个园中楼台厅馆巴各俱特色,园的正前方为“宜雨轩”,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园的后方为抱山楼,楼上下各有七楹,西联夏山,东接秋山,东边是通黄石假山的复道廊,楼下走廊南墙上嵌着刘凤浩撰《竹园记》刻石。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 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个园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八怪”几乎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此园品位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扬州市*正在准备将个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春山宜游,原不在流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山上古柏,山下有池塘,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夏山宜看,远*高低都是景,让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满园佳境尽收眼底。秋山宜登,游走腾挪于尺幅之间,如历千山万壑,尽得攀登险趣。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冬山宜居,不过,最好的当然是仨俩知己,聚在这座面山而筑的透风漏月厅里,围炉赏雪、夜话。
【欢迎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xx,很高兴今天为各位导游讲解*四大名园之一——个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主人生性爱竹,在园中修竹万竿,大家可记得园门两边的楹联“春夏秋冬山光意趣,风情雨露竹影多姿”。由此可见竹子是个园的精魄,个园的灵魂。同时“个”字是“竹”字的一半,而且形状酷似竹叶,故取名个园。1998年个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四大名园。
【竹林】
进入个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前的是各种各样的竹子。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1300多种,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约500多种。在我们扬州地区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
注释:1.黄至筠(1770年-1838年),又称黄应泰,字韵芬,又字个园。原籍浙江,因经营两淮盐业,而著籍扬州府甘泉县,清嘉道年间为八大盐商之一。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珍贵的龟甲竹、佛肚竹、孝顺竹等。我们都知道竹子是四君子之一,所以竹子代表了君子,君子有谦虚、正直等特点,竹子都一一具备,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更是爱竹如命。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代的文人雅士对竹子十分喜爱,而园主人黄至筠也和大多数爱竹之人一样,时常借以言志,抒发清高脱俗的精神追求。
【竹西佳处】
走过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我们在前面看到了题着“竹西佳处”的匾额。“竹西”是出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这里,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后来人们就用“竹西佳处”来指扬州了。“竹西佳处”的过道两边栽植的是桂花树,这里种植的主要是花色偏白的银桂,不是因为主人是盐商,喜欢白花花的银子才种植白色的银桂,而是“银”和“迎”的读音差不多,表示“夹道桂花,迎接贵宾”的意思。所以这条道也被称为是迎宾大道。
【丛书楼】
走过迎宾大道,我们眼前的这个两层楼建筑就是黄至筠书房,叫丛书楼。这座丛书楼是由当时马氏兄弟所建,他们收藏了大量书籍,供文人赏读。这个楼有两层,有楼必然有楼梯,那这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呢?大家不妨进去找一下,找不到不要紧,在这边我们留一个悬念,答案到后面自然会揭晓。
注释:1.竹西佳处:取词于姜夔的《扬州慢》。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3.马氏兄弟:马曰琯、马曰璐两兄弟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当地徽商巨富,捐资开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设义渡,造救生船,造福一方百姓,其慷慨好义的名声远为传播,人称“扬州二马”。
【住宅】
忆扬州诗歌注释及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忆扬州诗歌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长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注释:
(1)萧娘:南朝以来,诗词中的男子所恋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恋的男子常被称为萧郎。
(2)桃叶:晋代王献之的爱妾。此处也代指青楼女子。
(3)无赖:可爱、可喜意。陆游诗:"江水不胜绿,梅花无赖香。"
翻译: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赏析:
说是忆"扬州",实际上是一首怀人的作品,所以诗人并不着力描写这座"绿扬城郭"的宜人风物,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而写远人的别时音容,以往日远人之情重,衬出今日自己情怀之不堪,是深一层写法。
前两句,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极写当日别离景象,萧娘、桃叶均代指所思;愁眉、泪眼似是重复,而以一"难"一"易"出之,便不觉其烦,反而有反复留连、无限萦怀之感。当日的愁眉,当日的泪眼,以及当日的惨痛心情,都作成今日无穷的`思念。于此思念殷切之际,唯觉一片惆怅,无可诉说之人,于是,抬头而见月,但此月偏偏又是当时扬州照人离别之月,更加助愁添恨。虽然时光冲淡了当日的凄苦,却割不断缠绵的思念。这种挣不断、解不开的心绪,本与明月无关,奈它曾照离人泪眼,似是有情,而今宵偏照愁人又似无动于衷,却又可憎。于深夜抬头望月时,本欲解脱此一段愁思,却想不到月光又来缠人,故曰"明月无赖".
古人律绝的结尾处,有时用一种叫做"一笔荡开"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一种"寄意无穷"的效果。这首诗所不同的,是它不在第四句用,而在第三句时即已"荡开".曰愁眉,曰泪眼,虽作者余情未尽,而他事已不必增添,于是忽然揽入一轮明月,以写无可奈何之态,可谓诗思险谲。这两句看似将全诗截为两段,实则欲断不断,题中用"忆"字,将全诗连贯起来,依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别是一般滋味".
张泌的《寄人诗》:"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与《忆扬州》几乎写同一内容。而在写法上,却是春兰秋菊,各占一时之选。张诗的谢家、曲栏,同于徐诗的愁眉、泪眼,意指所思之人。后两句,也同样以夜月寄怀。一个说春月多情,一个说明月无赖。虽语言各异而诗意相同。
无赖二字,本有褒贬两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意。但后世因惊赏这对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作者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这也是形象有时会大于作者构思的一例。
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非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三分、无赖的奇幻设想,也有它的渊源与影响。三分明月,使人想起谢灵运的名言。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此后宋人苏轼的《水龙吟·和章质夫杨花》:"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也并不逊色。这些数目字,都是不可以常理论的,而它的艺术效果却是惊人的。以徐凝此诗而论,后世读者读此诗后,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致使"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至如"月色无赖",后世如王安石"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中的"春色恼人"即与之同一机杼。
《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曰怀地。这是因为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扬州的美好。这也许是作者有意的安排,无论如何,这种大胆的艺术构思所产生的效果,是不能不使人为之惊叹的。
历来写景的各种方式方法,如正侧写法,点面写法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些都是文学基本常识,我们这里就不作普及了。
我们找一首写景色的诗,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完成写景这个工作的,同时也对比着找一下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写出唐诗味道的原因。
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这是一首典型的写景唐诗,仄起不入韵,押*水韵“十一尤”部,第三句和第七句都使用了“鲤鱼翻波”的变格。这些我们前面都讲过,我们这里主要聊景色描写,就不做*仄详析,有需求的可以去看本人其他关于*仄的文章。
至于修辞手法从古到今都差不多,这里默认大家都知道对比、重复、比喻、夸张之类的写作技巧,我们只看唐诗如何展开写景。
标题《提扬州禅智寺》点名了地理位置,这就在扬州城外禅智寺写的诗。
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两句从环境写起,顺便交代时令。“雨过一蝉噪,”是什么意思?刚刚雨停,就有一只蝉聒噪起来了。注意为什么是“一”蝉?蝉鸣的时候不都是很多一起吗?这说明天已经凉了,进入了秋天。而一个“噪”字则反衬出寺庙里原本的幽深、清净。这正是“鸟鸣山更幽”的味道。“飘萧松桂秋。”飘萧是松、桂树叶旋转萧条下落,“秋”字则点明季节。
这一联通过杜牧对几个意象的选择,我们立刻接触到了他当时的心情——正如秋天般萧瑟冷清,略带一丝丝的烦恼。
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来没有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所有的诗词创作,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和意气。“诗言志”,即便是写景诗,背后一定有感情支撑,哪怕就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特别美的景色,想记录下来,那也是因为景色引发了我们创作的冲动,要表现我们当时的快乐——那么我们在意象选择上,自然就会选择那些让我们开心的东西。
而杜牧这首诗一开篇就定下了清冷、幽寂的主色调。就好像咱们的照片,通过意象选择已经装上了一个偏蓝色的滤镜。
颔联“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依然是写景,但是就开始细化了。因为前面已经交代过大的情境和色彩定调,那么颔联的笔墨就可以用在细致描写。我们看到诗人在对仗的要求下选取的意象“青苔”、“白鸟”依旧是滤镜之下的颜色,寡淡如水墨青烟。“青苔满阶砌”,阶梯上布满青苔,这说明什么呢?这地方少有人来。“白鸟故迟留”,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和出句是动静相对的。青苔砌,少足迹,白鸟留,无人惊。
首联、颔联就完成了一个景色从远到*,从粗到细的视觉变换,有声音、有温度、有颜色,算是非常丰富的场景描写,而且选取意象是统一的,为整体的色调添砖加瓦。
颈联“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依然是写景,但是和前面的画面描写有差异了。“暮霭生深树”,因为山高树深,阳光不充沛,所以到了傍晚,就雾气腾腾,暮霭升起来了。“斜阳下小楼”,但是斜阳偶尔也会照进寺中的小楼,上下移动。这里“生”、“下”两个字用得极好,动态的变化让整个寺院在夕阳下灵动起来,我们不再是观察照片,而是身临其境地体会到时光的流逝下的美景。
同时出句和对句的的景色也是对比的,就好像蝉鸣更静,暮霭的流动幽冷和偶尔出现的温暖阳光也是通过对比来加深整个禅智寺的冷寂。写寂静,需要蝉鸣来打破,而写幽暗,杜牧则给了一束阳光来衬托。这种巧妙的写法不但没有破坏大环境的幽暗,反而更加深了主旨。
我们写景要学的太多了,从这一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动态写景、对比写景的高妙,不但将景色真实地再现,还提炼出了意象之间的映衬联系,实在是神来之笔。
即使写到这里,景色美则美矣,却仍然不能称为一首好诗。
因为杜牧的主题没有表达。为什么这么一幅好山水亭台在他的眼中幽冷空寂?这才是诗人写诗的目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并不是纯粹的大白话。
写诗,就是不好好说话。但是不等于不说,一般情况下律诗会在颈联转换,大致表明主题。但杜牧选择了在尾联带过一笔,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他并不明言。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谁又知道如此的寂寞的竹西路,再过去没多远就是扬州呢?还隐隐传来弦歌之声。
那些俗世的快乐,为何会干扰到身在禅智寺的杜牧呢?因为他心不静。而以杜牧的成长和当时状况来看,他根本不是一个静下心来的人。所谓“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就是他最好的写照。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禅智寺呢?
当时他在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并侥幸逃过了“甘露寺之变”。而在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杜顗患眼疾,都快瞎了,临时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杜枚连忙请了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不过唐朝公务员请假有个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结果耽搁了些日子,杜牧连官都丢了。弟弟眼睛不好,自己官也没了,心情如何好得起来,想起在扬州的那些欢歌艳宴,心中自然万般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将满腔思绪放到禅智寺的幽静景色之中。
所谓“寓情于景”是也。现在我们能读懂杜牧这首诗了吗?
这也是所有风景诗最重要的一点。就好像风景照片、风景视频,如果里面没有人的存在,就缺乏灵魂。人只有将自己的感情附着在诗内的景色之上,才会让景色活起来,让读者感同身受。
这才是一首真正的好风景诗。
什么是“有感而发”?就是要找到主题,抒发感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论什么诗,这都是最重要的一点,然后再讨论其他写景技巧。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余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1、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韵。
2、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3、维扬:即扬州。
4、荠麦:荠菜和麦子。弥望:满眼。
5、戍角:军中号角。
6、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黍离》:《诗经·王风》篇名。周*7、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见“宗室宫庙,尽为禾黍”,遂赋《黍离》诗志哀。后世即用“黍离”来表示亡国之痛。
8、淮左:淮东。扬州是宋代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
9、竹西佳处: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宋人于此筑竹西亭。这里指扬州。
10、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11、胡马窥江:指1161年金主完颜亮南侵,攻破扬州,直抵长江边的瓜洲渡,到淳熙三年姜夔过扬州已十六年。
12、废池: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
13、渐:向,到。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14、杜郎: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俊赏:俊逸清赏。钟嵘《诗品序》:“*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
15、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6、青楼:妓院。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17、二十四桥: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有二说:一说唐时扬州城内有桥二18、十四座,皆为可纪之名胜。见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一说专指扬州西郊的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见《扬州画舫录》
19、红药:芍药。
翻译: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是淮河东边着名的大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处,解下马鞍少为停留,这是最初的路程。过去是十里春风一派繁荣景色,现在却长满及彩叶草一片青青。自从金兵进犯长江回去以后,荒废了池苑,伐去了乔木,至今还讨厌说起旧日用兵。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画角吹起了冷寒,这都是在劫后的扬州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吃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意很好,也困难表达出深厚的感情。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怀念桥边的红芍药,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开花繁生!
赏析:
扬州是古代的江南名城,素以繁华富丽而着称,是士大夫文人风流俊赏之地,唐代许多着名诗人都曾有过游历扬州的经历,曾写下了许多歌咏扬州城市风物人情的佳作。然而到了宋代,自金兵数次南侵之后,扬州城便遭到了极其惨重的破坏。此词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着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厌恶说到战火刀兵。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下片写对扬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到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兴致表达当年的情思。以小杜诗境与扬州现境对比,自然高妙,浑化无迹。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
扬州瘦马诗歌
自明代人的书里你走来
在多雨的三月多烟花的扬州
多风湿病的江南
缓缓地你走来
那时候我在夜雨的巴山
窗外雨吟更兼虫唱
又担着绿蕉的凄凉
这盏油灯下诗意的燃烧
如同你的凉凉的身世一样
我隔岸望你我扬鞭东去
我喊你名字在艰难的四川
这匹关节炎的倦马却踩不出铿铿的蹄声
我也不知道今日蜀道早难倒了李太白
驿站马仆借我电话亭
你偏爱仰头看鸿雁从西来从东去
想你此刻或被养在
多高墙的深闺
多杏花的宅院
多险恶的扬州
多嘴舌的牙婆一口黄牙的老妇
把你说给拿素扇的公子
握尖刀的屠夫瞎眼的说书人
今天你险些遇害如果
也是美丽的灾难
你每天见客你也回来
你是一张遭遇非难的水墨山水
即使让整个扬州的`水雾
打湿你的寂寞
那院落的梨花深处
依然有你溶溶的咸泪
侵占了一大半的扬州城
如果拍一封加急电报
让你在罗帐里焚着香细细看那些困酣的小字
知道这恼人的地理位置
知道荒凉的山道上
在一匹倦马的身旁
想象我多愁的睡姿在蜀道上
就学着古人寄情于明月
怕苏子将咒我早生华发
你抬头看月月中有人面依依
可惜扬州太多水雾了
你窗下的春虫不就唱起湿润的曲儿?
看月不成,看人又不在
你倒不如不如掩卷睡去
睡在三月睡在多水雾的扬州
你其实是一朵小气的红莲
在整个潮湿的巴山里
自明代人的书里缓缓地朝我走来
瘦马图的阅读答案
瘦马图
扬州的诗词
写扬州的诗词
关于扬州的诗词
赞扬州的诗词
扬州的古诗词
赞美扬州的诗词
描述扬州的诗词
扬州诗词名句
扬州秋天的诗词
描写扬州的诗词
扬州戏的古诗词
扬州词的古诗
扬州弦词的古诗词
关于扬州的古诗词
有关扬州的古诗词
写到扬州的古诗词
描述扬州风景的诗词
扬州秋天的古诗词
扬州的诗句古诗词
扬州的古诗词简单
扬州繁华的古诗词
很多古诗词里的扬州
扬州的古诗词寓意
扬州诗句
扬州的诗句
关于扬州个园的古诗词
扬州在古诗词中的地位
写扬州运河的古诗词
独自游扬州的古诗词
走进古诗词中的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