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词中描写山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诗词中描写山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诗词中描写山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诗词中描写山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与中山陵的诗句
五绝·题中山陵
潮流沧海引,礼服号中山。
漫漫金陵梦,萦怀那一湾。
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
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西巡沧海浪,东泛舴艋舟。
高枕长江水,仍担顺逆忧!
七绝·中山陵怀古(新韵)
济世英才旷世雄,黎民远客谒南钟。
功高不用碑文显,落定尘埃我为公。
注:孙中山先生逝世至今无碑文。
七绝·谒中山陵二首(1992年)
新途未竟身先殒,国父宏猷赖后昆。
未必高陵能静卧,金瓯未统到当今。
拾级肃步谒先行,徒拜衣冠卧寝陵。
革命未成声震耳,仍须努力励新征。
游中山陵有感(今韵)
一扭乾坤大地春,
夷*帝制卓功勋。
金光闪闪三民字,
赤露诚诚博爱心。
铜鼎长铭倭寇恨,
江山永固四时新。
默哀国父长安息,
*心桥初问津。
七绝·南京中山陵
苍松翠柏伟人陵,
博爱民生倡振兴。
天下为公高理想,
中山遗志永传承。
十六字令·中山陵
陵,
蓝瓦流光白壁莹。
如钟状,
唤起众人行。
陵,
翠柏苍松似卫兵。
群山拥,
千古仰先生。
中山陵导游词(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导游人员,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导游词,导游词事实上是一种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文体。那么优秀的导游词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山陵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游客:
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9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等*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中山陵音乐台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广场东南。建于1932年至1933年,占地面积约为4200*方米,由关颂声、杨廷宝设计,1932年秋动工兴建,1933年8月建成。音乐台是中山陵的配套工程,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演讲。
音乐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面布局呈半圆形。半圆形圆心处设置一座弧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舞台及照壁,圆中心是舞台,舞台长约22米,宽约13.33米,高出地面3.33米。
台后建有大照壁,是音乐台的设计主体,仿*传统五山屏风样式,表面以水泥斩假石镶面,既为舞台背景,又是起到反射声波作用,同回音壁原理相同,以汇集音浪。照壁坐南朝北,宽约16.67米,高约11.33米,水*截面为圆弧形。照壁上部及两侧,雕刻有云纹图案。上部云纹图案之下,雕有三个龙头,突出墙体之外。在舞台边缘处有数道波浪形台阶,阶内填土以栽花草。
紧靠乐坛正前方有一汪月牙形莲花池,呈半月形,池底有伏泉,池半径为12.67米,用以汇集露天场地的天然积水,池水终年不涸,可以增强乐坛的音响效果。乐坛两翼筑有*台,有台阶与花棚衔接,上砌钢筋混凝土花棚。舞台下辟有休息室、盥洗室和贮藏室等。
舞台前为观众*。设计者巧妙利用草坪的自然起伏,设计成由高到低的半圆形观众*。半圆形草坪呈坡面状,半径约56.67米。草坪上,沿同心弧方向展开三条小径;沿扇面坡道圆心方向建有五条宽二米的放射形走道,每条走道有45级台阶。草坪被小径和走道台阶分为12块,草坪上可容纳观众3000余名。
半圆形音乐台较高外缘上建有一条宽6米、长150米的紫藤花架。走道内外两侧,各有36根立柱、36个花盆、30张石凳。花架下的同一侧花盆之间,有长条形石凳,供观众品茶休憩。在花架边的紫藤外围,有一条弧形水沟,上有五座小桥,为音乐台内的五条出入口。紫藤长廊呈半圆形展开,形成等距离的节奏和旋律美。廊架上攀援著紫藤等花木,是游人休息纳凉的佳境。现音乐台有许多白鸽,可以在音乐台买饲料喂这些白鸽。
对于中山陵,我几乎是陌生的。由于陌生,自然好奇,便也联想过许多金碧辉煌的殿堂。然而,当漫步其中之时,才发现原来中山陵别有一番景致。依山而建,隐于山林之间,从下往上一望,极为壮观。建筑并不艳丽,却给人莫名地来了一种气势,来了一种庄重。
走在台阶上,似乎就已明了。孙中山先生生前就想把墓建于此地,而后人按照他的意思为他建了此陵墓,似乎是为了给中山先生,这位为*不停忙碌的伟人找了一处永远安宁的地方让他*静下来。
中山陵坐落在这繁茂的宁静之中。中山陵的布局就像是一个大钟,含有“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遥想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民族的复兴,人民的觉醒,做出了多少的贡献?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墓道。前面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十八年六月一日**葬孙先生于此”的镏金大字。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孙中山先生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最高的*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动。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堂后有墓门二重,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进门为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是雕刻家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心中盈满的只有感动和震撼。高*严的祭堂,让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热爱,对领袖的敬意。作为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中山陵陵墓建筑按南北向中轴线对称布置在中茅山南麓的缓坡上,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卧的“自由钟”,取“木铎警世”之意。山下孝经鼎是钟的尖顶,半月形广场是钟顶圆弧,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隆顶,就像一颗溜圆的钟摆锤。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
南面入口处的石牌坊和缓长的墓道表现如钟下的悬索。墓道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大*台、祭堂、墓室等建筑,与四周的围墙形成了大钟的本体。最高处的祭堂是陵墓的核心建筑,到牌坊*面距离700米,垂直落差73米,祭堂后的墓室表现为大钟的钟钮。
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代表着当时*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8个*台,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台阶用苏州花岗石砌成。
整个陵墓的都用的是青色的琉璃瓦、花岗石墙面,显得庄重肃穆,青色象征青天,也符合***的颜色——*满地红。青天象征中华民族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暑假,爸妈带我去了金陵古都——南京。
南京是一座充满历史感的古老城市,历经六朝古都、百年历史的沧桑变化。中山陵就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的钟山风景区内。
中山陵是**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在牌坊上方,也叫博爱坊。体现了孙先生胸怀天下的情怀。沿着墓道往前走,远远地可看见蓝青色的建筑屋顶,气势磅礴。墓道两旁种满了枝叶茂密的松柏,好像一排排站岗的哨兵,昂首挺胸,陪伴着孙中山先生。风惊动松针,松针在枝干上舞蹈,沙沙作响的声音仿佛在祭奠孙中山先生。再往里走,看到了一座宏伟的牌坊,上面写着“天下为公”,意思是:天下是属于公众的,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哪一个人的。
拾级而上,经过了三百多级石阶,我们到达了中山陵的最高点——祭堂。祭堂前的门廊上刻着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即:民主、民权、民生。走进孙中山的陵墓,一座由汉白玉雕刻的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栩栩如生,他庄严而又亲切的微笑着。看着他的雕像,我的心里充满了敬仰,他的形像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我的脑海中……
这就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同盟会,被推举为,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据说,早在1912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当然,紫金山的气势风水还不是孙先生作此决定的根本原因。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00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1926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9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6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东至中山门,长达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时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门朝阳门,并改名为中山门。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为骄傲,纽约人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样,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美丽的林荫大道最是得意。而这条长达3公里的陵园路无疑正是南京林荫道的最佳代表。在这条"绿荫长廊"两侧,种植着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树——梧桐。人们*惯上称它为法国梧桐,但追根溯源起来,它可是我们*的"土特产"。只因当年法国人将它从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车出中山门,沿陵园路行驶,终点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广场。大家请朝南看,广场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台。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径1.23米,是中山陵纪念性装饰之一。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阙门的冲天式石牌坊。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宽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块福建花岗岩,但采用的却是*传统木结构形式。大家抬头可以望见坊额正中金光闪闪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
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此外,整个陵区的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更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请大家向前看,朝北顺坡而上,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和祭堂后的墓室等建筑。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大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墓道尽头是*台。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墓*面为"木铎"形。铎,就是*常我们说的大铃挡。在古代它是用来宣布政教法令和战争令的。铎的声音宏亮,而且传得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喻义。陵墓选用这样一个图式,让人不禁想起孙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其用意也正在警示后人。这里的*台广场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这座宏伟的三拱门,是陵区的正式开端。它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也是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过了陵门便是碑亭。亭正中这块9米高的巨碑上,刻有*员老谭延闿手书的"**葬孙先生于此*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出碑亭,迎面石阶层层叠叠。南京人常说中山陵的台阶像是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
各位朋友,大家不妨也来数数看,怎么样?
来到临*顶端的*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这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时向中山陵炮击造成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如今虽时过境迁,但这两个弹洞仍时时提醒我们莫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拾级而上,终于登上顶台。由此既可鸟瞰,更宜远眺。置身此间,背倚巍巍钟山,耳听阵阵松涛,更觉伟人的浩然正气与大自然同存。祭堂处在钟山半山腰,从博爱坊到祭堂总共有392级台阶,高差约70米,*面距离700米。如从碑亭数起则有290级台阶。建筑师为避单调,将这392级台阶分作10段,每段1个*台,总计有大小10个*台。更妙的是,从下向上看时一望到顶,石阶连绵不断,不见*台;而各位现在朝下看时,却反而不见台阶,只见*台了。这392级的数字并非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三亿九千二百万同胞。一路登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中山先生敬仰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阔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全用香港花岗岩砌成。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相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直径0.8米的黑色石柱12根,四周墙壁下嵌黑色大理石。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传统孝色。而镶嵌彩色玻璃的内窗,在阳光照射下却显出另一番西洋风味。如此中西合壁的风格,正与孙先生融贯中西的精神气度相契合。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阔2.1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
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图案。室内圆形,铺以大理石,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以淡红色大理石贴面。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直径4.33米,深1.7米,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的紫铜棺就安放在卧像下5米左右处。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5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6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但已受到空气侵蚀。1929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奉安大典仪式完毕后,即用水泥将灵柩浇入圹中。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建隔墙,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抗战爆发后,**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受到工程界爱国人士和*左派的极力劝阻,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沿祭堂外广场两侧后壁有一道门,通向墓堡公园。中为墓室宝顶,呈覆钟形。墓堡后墙设有"中山陵建设史料展",*200幅珍贵历史资料展现了中山陵的建设和中山先生的遗体奉安全过程。
除了陵墓主体建筑外,中山陵周围还有一些纪念性建筑设施。包括藏经楼、音乐台、光化亭、行健亭、仰止亭、流徽榭等等。它们大多是1929年奉安大典后,各界人士和海外侨胞友人捐款修建而成。另外,位于梅花山顶的博爱阁,是一位台湾同胞捐资兴建的,于1993年11月12日孙先生诞辰127周年时落成。
各位朋友,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斗,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晚年又采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伟大的功勋,也赢得了中外进步人士的广泛拥戴和颂扬。**后,中山陵受到国家高度重视,1961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作为"*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
谢谢大家!
中山陵导游词
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山陵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各位游客:
下面我们将要参观游览的景点是中山陵。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南坡。中山陵坐北朝南,前临*川,背靠青山,其建筑采用依山为陵的形式,墓室建在海拔158米的山顶最高处,比独龙岗明孝陵所处的位置高出90多米;从牌坊到墓道,高差70多米,*面距离700多米,显得十分雄伟壮丽。
各位游客,在到达中山陵之前,先向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生*。孙中山,姓孙名文,字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他于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现已改为中山市),是*辛亥革命的领袖。孙中山早年曾求学海外,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曾一度行医。20世纪初年的*,灾难深重,清*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目睹清*的腐—败,孙中山毅然放弃行医,投身革命,于1905年8月和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组织“*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生、民权”即“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从1907年到1911年10月前,同盟会在我国华南地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特别是在1911年4月27日发动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虽然最终遭到失败,但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矗从此各省纷纷响应,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这就是**代史上影响深刻、意义深远的一次伟大革命——辛亥革命。
1911年12月29日,在中央临时*会议上,大家一致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商议成立*临时*并定都南京,确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1912年1月l日,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但因*的扶持和革命党人的妥协,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窃取了革命果实,并定都北京。革命虽然受到挫折,但是孙中山先生没有气馁,继续展开了护法运动、护国运动、讨袁运动。1924年1月同**进行了第一次合作,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直到肝癌晚期,他仍忍着病痛,北上与冯玉祥商讨国事。1925年3月12日,终因肝病恶化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喜欢钟山(紫金山)。早在1912年,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登山游览。同年4月1日被解除大总统之职后,来这里打猎,看到这里山水相依,气势雄伟,就有了他长眠此山的想法。在北京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这一夙愿,再三叮嘱左右。当然,孙中山葬于南京紫金山,不仅仅是个人的愿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南京曾是革命的策源地和临时*所在地,孙中山先生长眠于此,表示了讨伐帝制和继续革命的决心。
为了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儿子孙科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通过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在众多的应征者中,年仅33岁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警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是山东省东*县人,1894年生于天津。早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被公费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得到美国著名设计师茂菲的指导,回国后,在上海开设“彦记建筑事务所”。为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呕心沥血,不辞辛劳。在工程接*尾声时,身患肝癌,于1929年3月18日病逝,时年36岁。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同盟会,被推举为*,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这里视野开阔,气象雄伟,的确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们也许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整个墓区*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对于中山陵,我几乎是陌生的。由于陌生,自然好奇,便也联想过许多金碧辉煌的殿堂。然而,当漫步其中之时,才发现原来中山陵别有一番景致。依山而建,隐于山林之间,从下往上一望,极为壮观。建筑并不艳丽,却给人莫名地来了一种气势,来了一种庄重。
走在台阶上,似乎就已明了。孙中山先生生前就想把墓建于此地,而后人按照他的意思为他建了此陵墓,似乎是为了给中山先生,这位为*不停忙碌的伟人找了一处永远安宁的地方让他*静下来。
中山陵坐落在这繁茂的宁静之中。中山陵的布局就像是一个大钟,含有"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遥想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民族的复兴,人民的觉醒,做出了多少的贡献?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墓道。前面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十八年六月一日**葬*孙先生于此"的镏金大字。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孙中山先生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最高的*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动。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堂后有墓门二重,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进门为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
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是雕刻家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心中盈满的只有感动和震撼。高*严的祭堂,让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热爱,对领袖的敬意。作为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描写中山陵诗句
五绝·题中山陵
潮流沧海引,礼服号中山。
漫漫金陵梦,萦怀那一湾。
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北望中原客,南偕四海舟。
同胞惟努力,天下为公忧!
五绝·题南京中山陵
西巡沧海浪,东泛舴艋舟。
高枕长江水,仍担顺逆忧!
七绝·中山陵怀古(新韵)
济世英才旷世雄,黎民远客谒南钟。
功高不用碑文显,落定尘埃我为公。
注:孙中山先生逝世至今无碑文。
七绝·谒中山陵二首(1992年)
新途未竟身先殒,国父宏猷赖后昆。
未必高陵能静卧,金瓯未统到当今。
拾级肃步谒先行,徒拜衣冠卧寝陵。
革命未成声震耳,仍须努力励新征。
游中山陵有感(今韵)
一扭乾坤大地春,
夷*帝制卓功勋。
金光闪闪三民字,
赤露诚诚博爱心。
铜鼎长铭倭寇恨,
江山永固四时新。
默哀国父长安息,
*心桥初问津。
七绝·南京中山陵
苍松翠柏伟人陵,
博爱民生倡振兴。
天下为公高理想,
中山遗志永传承。
十六字令·中山陵
陵,
蓝瓦流光白壁莹。
如钟状,
唤起众人行。
陵,
翠柏苍松似卫兵。
群山拥,
千古仰先生。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精选5篇)
导读:南京中山陵美不胜收,远远望去,一大面山,郁郁葱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南京中山陵的完整版导游词,欢迎阅读!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古都南京来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今天我们即将要参观的景点是中山陵景区。
中山陵景区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5A级景区。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后,葬事筹备处根据他生前的遗愿选定了墓址,也许你们有人会问: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于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世界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紫金山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因为在当年,孙先生在临终时曾嘱咐道“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因为南京为临时*成立之地,故不可忘辛亥革命也。”陵墓于1926年3月12日开工(奠基),于1929年春完工,建筑按照传统的中轴对称的形式,色调采用蓝、白二色,在群山林海的映衬之下更显得庄严肃穆。它的设计者吕彦直匠心独具,将整个陵寝设计为“木铎”形,寓意“警钟长鸣”。
接下来,就容我为您简单的介绍一下孙先生的生*。孙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年少时远赴美国和香港等地求学,攻读医学专业,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后弃医从政。于1905年在日本成立了*同盟会,被推举为*。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先生被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于1912年元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先生在革命生涯中也收获了人生和革命的伴侣——*女士,她陪伴了先生共同经历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4年一月,孙先生在广州召开的**的第一次全国*上,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连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十一月,他受冯玉祥将军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国是,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住所,享年59岁。
1926年3月12日,中山陵开始修建。1929年春,陵墓的主体建筑完工后,*为孙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仪式。所谓奉安大典,就是将先生的遗体葬入中山陵的仪式。1929年5月下旬(5月22日),先生的遗体从暂时的停灵地北京香山碧云寺移出,在北京举行了三天的公祭和悼念活动(各界人士参与了公祭并举行了一系列的悼念仪式),后由专列护送抵达南京浦口火车站,经轮渡摆渡过江后于南京下关码头登岸,在中央党部礼堂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公祭后,于1929年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仪式,从此孙先生便一直长眠于此,距今已有80多年了。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的陵园广场,在陵园广场的正南端是一座八角形石台,石台上有一尊三足两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五千公斤,是中山陵纪念装饰之一。它是由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携全体师生于1933年秋捐资建造,鼎高4.25米、腹径1.23米,在鼎的腹部刻有“智、仁、勇”三个字,是儒家提倡的君子的三种德行。在鼎的上半部还有一六角形铜牌,上面镌刻有原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的母亲黄氏老夫人手书的《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被称为是“孝经鼎”。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半月形的博爱广场,沿广场拾(she)级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柱三门的冲天式仿古石牌坊,称博爱坊,它高12米,宽17米,花岗岩石柱上盖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牌坊上雕刻莲花瓣及和玺彩画等图案。在正中的横额上有孙先生亲手所书的“博爱”两字,语出自韩愈《原道》的“博爱之为仁”之句,孙先生毕生致力于*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而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恰是对先生伟大革命精神的最好的写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穿过博爱坊,走上陵园墓道,向前通往的是陵前广场,这一段路气势开阔,绿化规整,具有西方园林的开阔大气的美感。墓道长480米(240米),共有三道,中道最宽为9米(12米),东西两道宽为4.5米,墓道两侧用两两相对的雪松、荟柏、银杏和红枫等取代了古代帝王陵墓神道前的石人、石兽,更好的体现中山先生的高风亮节。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走过了墓道,面前出现的是陵门*台。根据吕彦直当时的设计,整个陵墓的*面为“木铎”形。木铎的声音洪亮,而且传的很远,有“使天下皆达道”的寓意,其用意也在警示后人。陵门广场的边缘就是当年吕彦直设计的“自由之钟”的下缘。在广场四周栽种有很多的树木,如枝叶修剪成圆球状的大叶黄杨,日本友人赠送的六株千头松以及银杏等其他植物。在陵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石狮,在这儿显得十分的庄严古朴,这对石狮是当时察哈尔省*宋哲元在1935年所赠送的。
现在我们眼前看到的这座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陵门了,上覆蓝色琉璃瓦。在陵门的正中的门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字,这四个字是出自于孔子《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句,意思是“国家*不是哪一家、哪一姓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是老百姓的天下”。这句话是对孙先生三民主义的极好的注解,也是孙中山先生毕生奋斗的崇高的理想。
现在我们穿过陵门,我们面前出现的这座重檐歇山顶建筑是碑亭了,它高17米,宽12米。亭顶重檐歇山顶,上覆有蓝色琉璃瓦,亭内石碑高8.1米,正中镌刻有**的图案,上面的碑文是由原**、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手书的24个颜体楷书镏金大字。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在碑的背面没有镌刻文字,因为大家都认为孙先生的思想功绩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概括,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民众的心中,索性干脆不写铭文。整个建筑端庄朴实,显得肃穆庄严。
绕过碑亭,往后就是层层叠叠的台阶了,说起台阶这可是中山陵的一大特色,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台,而从上往下看则是只见*台不见台阶。由碑亭到祭堂这段石阶共有290层,分为八段,象征着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五权宪法是*时期的*组织形式,即由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合掌的权利。现在我们来到的第四层*台上,大家可以看到左右两边分别陈列着一个紫铜鼎,这是当时上海特别市*所捐赠的,在鼎身刻有“奉安大典”四个字。在西侧的鼎上有1937年战争时所留下的弹孔。在第五层*台上有一对石狮,是福建雕刻名匠蒋文子先生的杰作,狮子的造型极富有动感,造型极其生动。在*台的花坛(大小盆栽30余盆),各类绿色植物装点了沿途的风景。
各位游客,大家可以感受到,整个中山陵的修建是依托紫金山而修建的,陵墓更显得气势雄伟壮观。从最下方的博爱坊到祭堂,我们已经走过了*面大约700米,高度大约70米的距离。先生的祭堂与墓室依托钟山的.气势,更显巍峨,让谒陵者感悟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和浩然正气长留于天地之间。
现在我们来到了第8层的*台,在第8层的*台上,有孙先生长子孙科一家所敬赠的青石鼎。祭堂前还有**林森所赠的一对华表。祭堂与墓室相通,墓后有一圈圆墙包围,辟有“墓堡花园”,内设“中山陵建设史料馆”,用翔实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全面展示了中山陵从设计、建设到奉安大典的全过程。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看到的是陵墓的主体建筑祭堂,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有蓝色琉璃瓦,在坊额的正中是由中山先生手书“天地正气”四字直额,门楣上有元老张静江手书的“民族”、“民生”、“民权”六个篆字。祭堂正面开三扇拱形大门,在祭堂外立面的西侧,有奠基石一块,记述了在1926年3月12日中山陵建设工程的奠基的历史(仪式)。
走入祭堂,大家可以看到,祭堂内采用了云南的大理石铺地,十二根黑色大理石柱采用了四隐八显的手法增加了祭堂内部空间的气氛,在左右两侧的护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顶上的斗式藻井是用马赛克镶嵌的**的图案。在祭堂正中有一的孙中山先生的坐像,是由当时法国的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阿林斯基)用意大利白石所雕刻的作品。孙先生身着长袍马褂,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沉思。在坐像的底部的四周还有六幅浮雕,摘取的内容都是先生生*的革命活动的片段。分别是(南)如抱赤子,(东)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北)国会授印,(西)振聋发聩、讨袁护国。
祭堂与墓室相通。在墓门门额上有孙先生为黄花岗烈士手书的“浩气长存”四个字。门分两道,外门为对开铜门,第二道门为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篆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墓室为穹窿状封闭式建筑。在墓室中央石圹内有孙中山先生的白色大理石卧像,墓室上方是用马赛克镶嵌的**的图案。卧像由当时捷克雕刻家高琪所雕刻,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自1929年6月1日的奉安大典到今日,墓室从未被打开过,孙先生长眠在这儿已有80多年了。
其实,在中山陵的周围还有许多的附属建筑,均为中山陵的纪念性建筑。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原名为藏(zang)经楼,在里面收藏有孙先生的图片资料及实物,在藏经楼后有三民主义碑廊,镌刻有孙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藏经楼外有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是由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所捐赠的。
在中山陵南端有“音乐台”,是当时由美国旧金山华侨代表和辽宁省党部捐资建造的,由当时著名的建筑设计师杨廷宝先生所设计。在先生的陵墓周边还有光华亭、行建亭、流徽榭、中山植物园等社会各界捐建的中山陵纪念性建筑。这些建筑散落在中山陵景区的周边,在青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秀雅大方,大家有时间不妨前去游览。
环绕在中山陵周围的还有不少民国时期的名人墓葬,如廖仲恺、何香凝墓,谭延闿墓等等,大家有时间也可前去探寻一番。
好,各位游客,因为时间关系,中山陵的游览到这儿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对我的导游讲解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的配合,再见!
各位游客朋友:
这里就是伟大的中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中山陵。
孙中山先生名孙文,字逸仙,因1912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尊称他为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于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0岁。
中山陵墓址是由孙中山先生生前选定的。1925年3月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左右“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面为一木铎形。表示“唤醒民众”及“木铎警示”的含义,又象征着中山先生精神如响亮钟声,响彻遐迩。陵墓在中山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奠基,1926年6月1日开工,1929年春天完工。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中山陵前的广场。
在这个半月型广场正南面的三层八角形石台上矗立着一尊三足双耳的紫铜宝鼎,重达万斤。是中山大学的全体师生在1933年秋捐赠的。鼎身外铸有中山大学校训“智仁勇”三字,鼎内立有一块六角形铜牌,刻有《孝经》全文,所以又称孝经鼎。
孝经鼎对面的这座四柱三楼檐的冲天式石坊名为博爱坊,在它正中的横额上刻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博爱”一语出自唐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为之仁”。
穿过博爱坊向前,我们来到的是长480米、宽*40米的墓道。墓道两侧种有两两对称的雪松、桧柏、银杏、红枫等树木,代替了古代陵墓前的石人石兽,寓意中山精神如青松翠柏万古长青。
走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前的*台。*台正北方为用福建花岗岩筑成的单檐歇山顶的陵门,上盖蓝色琉璃瓦。陵门檐下的石额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字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陵门前有一对三米高的石狮,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围墙相连,勾勒出“自由钟”的下端轮廓。
陵门后我们看到的是拱券式的碑亭。亭顶为重檐歇山式,上盖蓝色琉璃瓦,亭身用花岗石砌成。中立花岗岩石碑,碑高8.1米,碑座上有山海图案,碑身刻有“*葬*孙先生于此。*十八年六月一日”颜体楷书镏金大字,为原**、行政院院长谭延闿所写。碑额上有阴刻的**。突出了“党葬”这一最高规格的葬仪。
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石阶,每段设有一*台。上三下五计八段*台,其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三民为:民族、民权、民生;五权为:立法、司法、监察、行政、考试五权。从博爱坊算起,共有392级台阶。意图让游人在攀登时记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一*的遗言。
走上台阶,我们便来到了祭堂。
祭堂两旁立有一对高达12.6米华表,上刻祥云纹饰,*台石栏后面东西各有一尊仿古铜鼎,为孙科一家敬赠。
祭堂为仿古代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为歇山重檐蓝琉璃瓦顶,在重檐正中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檐下祭堂正面三个拱门的门楣上方从东到西分别刻有“民族”、“民生”、“民权”六个阳篆镏金字,由元老张静江先生所书。
祭堂内用云南产大理石铺地。堂内四隐八显排列着12根巨大石柱,下承大理石柱础。四壁上部为人造石,下护壁为黑色大理石。东西护壁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大纲》的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表现了之意。
祭堂的正中端置中山先生长袍马褂全身坐像,高4.6米。孙中山先生端坐于太师椅上,双脚并拢,膝上摊着展开的长卷,双目凝视前方,表现出一位思想家的深沉与睿智。这尊雕像由法国籍波兰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造价150万法郎。石像像座四周有六幅反映中山先生生*事迹的浮雕。南面为“如抱赤子”,东面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是“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北面是“国会授印”。白玉的坐像在黑色大理石的衬托下,更加显得高洁。
墓室外门是两扇铜质大门,外门横额上刻“浩气长存”。第二道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为天穹状半球形封闭建筑,直径18米,高11米,顶呈天穹状,上用马赛克镶成的**图案。四壁米色大理石贴面。墓室正中的圆形大理石石圹,直径3.9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石圹深1.6米,圹内棺座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着中山装的汉白玉卧像。由捷克雕塑家高祺按孙先生逝世之初在水晶棺中形象而做。
卧像下五米处为墓穴。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用一具美国制造的铜棺盛殓安放在穴中央楠木棺座上。自1929年6月1日放入墓穴后,从未被打开、移动过。
1961年*把中山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为“*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5A级景区。
中山陵的讲解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东郊钟山东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钟山的遗愿,灵柩暂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内,并决定在南京钟山修建他的陵墓。中山陵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整个墓区*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祭堂的正中,为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坐像,此像为国外雕塑名家保罗兰德斯所作。坐像德基座四周雕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业绩,祭堂四壁的黑色大理石墙上刻有孙中山亲笔书写的>和胡汉民等人书写的>。祭堂之后有一个铜门,横额上书“浩气长存”四个大字,亦是孙中山先生的手笔。门内即为钟形墓室,其中央有一直径4米、深5米的圆形大理石圆穴。孙中山的汉白玉灵柩及卧像即安放在圆穴中,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系捷克雕刻家高棋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孙中山先生虽然与世长辞,但是他浩气长存,永远为世人所敬仰。中山陵的建筑风格中西合壁,钟山的雄伟形势与各个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通过大片绿地和宽广的通天台阶,连成一个大的整体,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显得十分庄严雄伟,更有宏伟的气势,设计非常成功,所以被誉为“**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各位朋友,来到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们一定想去看看当地最有名气、最具特色的景点吧。到了南京,如果没去中山陵,可以说你只看到了半个南京城。尽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拥有"金陵四十景"等众多名胜古迹,但中山陵无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个。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博士"。因为他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学于檀香山、香港等地,毕业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后来他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同盟会,被推举为*,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此后,经历了"*窃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风风雨雨,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南京中山陵英文导游词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讲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介绍风土人情的文章。那要怎么写好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京中山陵英文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My dear friends ,when you come to a city, you probably want to visit the most famous scenic spots of special interest. Nanjing has many place of historic interests and has been capital for six “dynasties.” But if you leave Nanjing without visiting Dr. Sun Yat-sen` s Mausoleum, undoubtedly you have missed the most arresting and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 of the city.
Talking about the Mausoleum we should have an idea about Sun Yat-sen, the great pioneer of Chin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 Mr. Sun `s original name is Sun Wen and styled himself Yat-sen. So foreign friends would call him “Dr. Sun Yat-sen ”. Since he took “Woodcutter in Zhoushan ”as his alias when he took part in the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he was respectfully and widely called Mr. Sun Zhongshan in China. On October 12, 1866, Mr. Sun was born in a farmer` s family in Caiheng village of Xiangshan county (the present-day zhongsh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When he was still young, he had great expectations. He studied medicine in Honolulu, Hong Kong and some other places and after graduation he worked as a practitioner in Gangzhou, Macao and other places Later he gave up medicine as his profession to take part in political activities. In 1905, he set up China Alliance Organization in Japan and he was elected president. He put forward the famous guiding principle- “driving the invaders out ,restoring the sovereignty of China, establishing a republic and equalizing the land ownership ” and the Three People` s Principles-“ Nationalism,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 s Livelihood. ” On October 10, 1911, the Wuchang uprising broke out and Dr. Sun as elected Inrterim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y representatives from seventeen provinces. On the following New Year` s day (January 1, 1912) Mr. Sun took the oath of office in Nanjing. From then on ,Mr. Sun experienced Yuan Shikai` s usurpation, the Second Revolution, “Campaign Protecting the Interim Constitution.” In 1921, Mr. Sun took the position of President in Unusual Times in Guangzhou. At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Kuomintang held in Quangzhou in 1924, he perfected the original Three People` s Principles and put forward Three people` s New Principles. He also proposed the policies of “Making an alliance with Russia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helping the farmers and workers. ” In November 1924, in spite of his illness, Mr. Sun went up to Beijing to discuss state affairs with General Feng Yuxiang.
Unfortunately, he broke down from constant overwork and passed away on March 12, 1925.
The location of the Mausoleum was chosen by Mr. Sun himself. Here is exactly a good place to build a mausoleum. You may wonder: Mr. Sun was born in Guangdong but died in Beijing. For his whole life he traveled throughout China for the revolution. Why did he choose Nanjing as the venue of his tomb?
It is said that far before Mr. Sun took office in 1912, the abbot of Lingu Monastery had recommended him that his place is good for fengshui, because it faces the plain and is backed up by green mountains as its protective screen. On March 31,1912 Mr. Un resigned as a political compromise for the sake of the union of the North China and the South China. One day of the early April, he went hunting with Hu Hanmin around the Piety Tomb of Ming Dynasty. They took a rest in the place wehre the Mausoleum is located now. Mr. Sun looked around and said “IF possible I would like my countrymen to allow me to have this place to bury my coffin.” Surely, the fengshui of the Zijing Mountain is not the basic reason for the location of Mr. Sun` s mausoleum . The basic reason is that, he said on dying “After my death, you can bury me at the foot of the Zijin Mountain in Nanjing in memory of the Revolution of 1911, because Nanjing is where the temporary government was founded. ”So although Mr. Sun stayed in Nanjing not a long time, it had a special meaning to him. Fundamentally speaking, the reason he chose Zijing Mountain as his permanent resting-place is to commemorate the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o encourage the revolutionaries.
In order to respect Mr. Sun` s wish, the Preparatory Commi* of Sun Yat-sen` s Funeral, including his wife Song Qingling and his son Sunke, examined the area and chose the site for the Mausoleum. They delimited 2000 mu and offered a reward in newspaper for the best design of the Mausoleum. Among all the contribution, young architect Lu Yanzhi `s design, a design in the shape of a bell ,was highly praised and gained the first prize and he himself was invited to supervise the whole project as well.
On March 12,1926, the first anniversary of Mr. Sun` s death, the project got started and 3 years later, it was completed in spring of 1929. It cost 1.5 million silver collars totally.
Unfortunately, LuYanzhi, the young architect with great gift, suffered when supervising the project ,and died at 35, just befo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Mausoleum. The completion ceremony was held on June 1, 1929 and Mr. Sun` s remains was transported from Beijing to Nangjing. From then on ,Mr. Sun has slept here for nearly 70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Dr. Sun Yat-sen` s Mausoleum was an important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Nanjing. In order to meet Mr. Sun` s coffin, the first asphalt road was built from Zhongshan Port in the west to Zhongshan Gate in the east; it is 12 kilometres in length and also called Zhongshan Road. Up to today, Zhangshan Road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in roads. At the same time, the city gate Chaoyang Gate which was built in Ming Dynasty was renovated and Changed its name to Zhongshan Gate. Between Zhongshang Gate and Dr.Sun Yat-sen` s Mausoleum, a road called the Mausoleum Road was built. Just as the people of Paris take pride of their les Champs-Elysees and the people of New York ,the Fifth Avenue, the nanjing people are prond of their boulevards. And the 3 kilometers long Mausoleum Road is undoubtedly the best representative of these boulevards.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green corridor” grows the main kind of tree in Nanjing as parasols Usually Chinese people call them French plane trees, in fact they are Chinese local products. Just because Frenchmen took them from Yunnan Province to France and later they transplanted them in their leased territory in Shanghai, that is why they got such a name.
Now ,we are going out of the Zhongshan Gate and driving along the Mausoleum Road. The destination ahead is a square in shape of crescent, According to Lu Yanzhi` s design, the place of the Mausoleum is like a “duo”, a big wooden bell, which was used to announce a policy, decree or a war in ancient time. Duo` s sound is loud and clear, im*ing to make the whole world peaceful and happy. The design reminds the people of Dr. Sun Yat-sen` s well-known saying “The revolution is far from success and we should continue working hard.” This saying also serves s an alert to the later generation. The crescent-shaped square is the bottom of the “Bell of Freedom”.
Now ,please look to the south. There is a octagon platform structured with reinforced concrete but covered with Jinshan stone of Suzhou. The platfor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and each layer is enclosed by stone rails. The copper “ding” (an ancient cooking vessel) with two looped handles and two legs weighs 5000 kg. IT is 4.25 meters high and its diameter is 1.23 meters. It is one of the construction for memory of the mausoleum. The “ding ” was built in autumn, 1933 with donation of students and teaching staff of the Zhongshan University and Mr. Dai jitao. One side of the “ding ” is engraved with three characters “Intelligence, Humanity and Brevity”. These three words are the school instruction of Zhongshan University. Inside of the “ding ”stands a hexagon copper tablet on which Dai Jitao` s mother` s handwriting of the “Filial Piety” is engraved. To the bell-shaped mausoleum the “ding ” is just like the pendulum . It seems to serve to alarm the whole nation by striking the bell.
Stepping on the steps, we will see a soaring memorial archway with four columns. The archway was built between 1931 and 1933, 12meters hight and 17.3 meters in width. It is made of huge Granite from Fujian Province, but its structure i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wood structure style. Now, look up at the shining words inscribed on the horizontal board. The word in English mean fraternity. They were written by Dr. Sun Yat-sen. The word are taken from a Tang Dynasty poet Han Yu` s “Fraternity is humanity ” .It is said that Mr. Sun very much liked to write these two words to others. Dr. Sun devoted his whole life to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with great fraternity and struggled for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freedom fro scores of years. So we can say that “fraternity” is the best generalization of his life.
Further from the Fraternity Archway, there is a road leading to the mausoleum. The road is 480 meters long and dozens of meters wide. The whole design of the mausoleum gives prominence to Chinese traditional style, grand, solemn and specific. In order to embody the greatness of Mr. Sun, the Mausoleum followed the example of ancient mausoleums and was built against mountains and the coffin chamber was placed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that is 160 meters high. In addition, the plants of the Mausoleum are symmetric, which make it feel more solemn. Now, please look forward to the north, along the hillside ,situate the mausoleum Gate, the Stele Pavilion, the Memorial Hall and the coffin chamber right behind. The pines,cypresses, ginkgoes and maples on the both sides of the road represent Mr. Sun` s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lofty quality. They take the place of statues and stone beasts which usually flanked the sacred road in ancient times. Among the trees, cedar is one of the “four kinds of tree for appreciation” and has been honored as the tree of Nanjing City. The grand archway at the end of the Mausoleum Road is the formal beginning of the mausoleum area. IT is 16 meters high, 27 meters wide and 8.8 meters deep. It is made of granite from the Fujian Province, too. Inscribed on the horizontal board of the middle passage is Dr. SunYat-sen` s handwriting. It means that the state doesn` t belong to one family but belongs to the entire nation and the common people. This is the goal for which Mr. Sun struggled for his whole life and it is also the excellent explanation of the Democracy of the Three People` s Principles. We have passed the gate of the Mausoleum, then in front of us is the Stele Pavilion. The 9-meter high stele in the middle of the pavilion was engraved with 24 gold-plating characters of Yan Zhenqing style, “Chinese KMT buried Premier Sun here on June 1, 18th yea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se words were written by one of the founder members of KMT, Tan Yankai. When talking about setting up a stele, Wang Jing wei and Hu Hanmin were arranged to write an inscription for Mr. Sun, but two years passed, yet nothing they could write. Because they thought that Mr. Sun` s merits couldn` t be generated by word, then they chose to use the present from to praise Dr. Sun without engraving an inscription.
Going out of the pavilion, we` ll see numerous layers of steps. The people of Nanjing often say that the steps in the Mausoleum ware as number as the stone lions on Lugou Bridge (known for Westerners as Marco Polo Bridge). So when coming here tourists usually ask, “how many steps on earth are there in the Mausoleum?” My friends, if you are interested you can count them.
Now we are coming near the top platform. Look ,there are two big copper “ding”. They were contributed by Shanghai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that time. Now, please look carefully. There are two holes in the bottom of the left “ding”. Why? Just let me tell you .In late 1937, when the Japanese army attacked Nanjing, their shooting left two holes in the left ding. Now, although the circumstances have changed, the two holes always remind Chinese people not to forget the national humiliation. Not far away, there are two bronze dings in ancient style. They are presented by Mr. Sun` s son Sun Ke and his family.
Ascending the steps, now we have reached the top of the platform. Here we can have a bird-view of what it is in the distance. The Memorial Hall is the half way up to the mountain and there are altogether 392 steps covered if you count from the archway of Fraternity. The vertical distance is 70 meters but the plane distance is 700 meters. If you count the steps from the Stele Pavilion, the number of steps is 290. In order to avoid monotone ,the architect divided the 392 steps into 10 parts and every part has a platform and there are totally 10 such platforms. More marvelous, if you look up from the bottom, you can see that the steps extend to the top without stop and you cant see any platform. But if you look down from the top, you only see the platforms. The number of the steps, 392, is not a random number, it implied the number of Chinese population at that time-392 million.
Now we are in front of the Memorial Hall and the coffin Chamber. They are the major parts of the Mausoleu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se two building was supervised then by Lu Yanzhi, the gift young designer. If is when he was doing these two building he died of cancer. So when the later generation mention him they would often say, “It is a great pity he died before his complete success.” The structure of the Sacrificed Hall is of a ancient wooden palace style. It is 30 meters long, 25 meters wide and 29 meter high, surrounded by smaller constructions of fortress style and two 12.6-meter-high cloud columns. Its roof, with double-eaves and nine ridges, is covered with blue glare tiles. The outside of wall is covered with granite from Hongkong. The inscription on the horizontal board is engraved with seal characters cut in relief- “Naturalism”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 s livelihood” . These are the most basic and general guiding principles of Mr. Sun` s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Above “Democracy” , there is a horizontal inscription board with Sun` s handwriting on it, “Fill the World with Justice”.
Please follow me into the Memorial Hall. The floor is covered with white and black marble from Yunnan Province. The colors of white and black are among the traditional color for burial ceremonies in China. There are 12 black stone columns, with 0.8 meter as the diameter for each. You will see that the interiors of the walls around are inset with black marble. Now you can have a look at Mr. Sun Yat-seen` s handwriting of “Programme for Founding a State”, engraved on the east and west walls. The main colors of the Hall are black, white and blue, which are used to express filial piety in China. The inside windows are inlaid with smaltos. They present western flavors especially with floods of sunshine. The style of the whole structure is a blend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representing the well blended doctrine of Dr. Sun Yat-sen.
In the middle is the sitting statue of Dr. Sun Yat-sen in a robe. It is 4.6 meters high and the bottom is 2.1 meters wide. It was sculpted by the famous French sculptor Paul Arinsky whose native country is Poland . He was entrusted by the commi* of Dr. Sun Yat-sen` s Funeral for sculpting it. He chose the Italian marble as the material for the statue . In 1930, the sculpture was sent to the Mausoleum from Paris. Its total cost was 1.5 million francs. The sic relief below are pictures depicting Mr. Sun` s life and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Passing through the Hall, we have come to the Coffin Chamber. There are two doors that you need to get through. The outer door consists of two American-made safety door leafs which are made of copper. The nails on them and the mysterious beasts on the copper loops are typic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e horizontal inscription board was engraved with “The noble spirit will never perish ” which was Sun` s handwriting for the 72 martyrs` tomb in Huanghua Mound of Guanzhou .The secound door is a single copper leaf engrave with seven characters “Mr. Sun Yat-sen` s tomb” which were written by Zhang Jing jiang.
The tomb is a half globe in shape. The design of KMT emblem is mosaicked in the vaulted dome. The floor of the round room is covered with marble. The room` s diameter is 18 meters and the height is 11 meters .The walls are covered with pink marbles. The circular marble pit is 1.7 meters deep and 4.35 meters in diameter. It is enclose with 1-meter-high white marble rails. In the pit lays Dr. Sun Yat-sen lying statue in Zhongshan Suit. This is sculpted in accordance to Mr. Sun` s remains by a Czechoslovakian sculptor. His copper coffin is lying about 5 meters below the sculpture. You may ask why on earth the clothes Dr. Wears for the sitting statue ar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the lying one? In those years, the leftists and the rightists inside of the KMT had severe conflicts. The rightists, headed by Chang Kai-shek wanted to restore the ancient ways and opposed revolution. They insisted that Mr. Sun should wear long robe, while the leftists insisted he wear Zhongshan Suit. Since they had different opinions thus the two statues have different clothes styles.
My friends, I `m afraid you must be concern about whether Mr. Sun remains are in the tomb or not. In fact, his remains had a unusual experience. After his death, his remain were dealt with antiseptic and placed in Biyun Monastery in Beijing in March, 1925. When the warlord Zhang Zong chang was defeated by the North Expeditionary Army and withdrew to Beijing in 1926, he ascribed his failure to Mr. Sun` s remains and decided to burn them .It is the patriotic general Zhang Xuelian who sent troops to protect the remains. Unfortunately they were once exposed to the air though they were safe again. On May 28, 1929, Mr. Sun` s coffin was sent to Pukou from Beijing by Jinpu Railway, and on June 1 it reached the Mausoleum. After the Grand Ceremony of Feng` an, the coffin and the remains were put into the pit and used cement to concrete it .The bottom of the tomb is granite. Under the copper coffin, there is a specially made wooden pad and enclosing the coffin is a well-sealed crystal box. After the breakout of the Resistance War against Japan, KMT government planed to transport the remains to Chongqing and at the end of the liberation war, Chang Kai-shek planed to transport it to Taiwan this time. Because it was not a easy job to take the coffin out and the work might do damage to the remains as well, this plan was fiercely attacked by the engineering field and the left wing of the KMT. At last Chang gave up the plan. So the remains have stayed here safely up to today.
Passing through the door in the back wall of the square outside you will arrive at the Mausoleum Park. The back wall of the park is a “Exhibition of Construction of Dr. Sun Yat-sen` s Mausoleum ”.The Exhibition contains nearly 200 precious historic materials which show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usoleum and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portation of Mr. Sun` s remains.
Beside the main structure, there are also some constructions around the Mausoleum built in memory of Mr. Sun. Most of the constructions are built after 1929 with the donation of those from both all trades in China and overseas Chinese. The Fraternity Pavilion on top of the Plum Hill is built with the donation of a Taiwanese compatriot. IT was completed on November 12,1993, the 127th anniversary of Mr. Sun` s birthday.
Ladies and gentlemen. Mr. Sun struggled for a better China for his whole life and overthrew monarch feudalist system which lasted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He carried out the three principal policies of “Making an alliance with Russia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helping the farmers and workers” in his later days. The great feat Mr. Sun has achieved has gained great respect and praise from people from both home and abroad. After liberation, both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exerted great efforts in preserving this excellent heritage.
Now, as one of the “Top Forty Tourist Resorts in China” Dr. Sun Yat-sen Mausoleum receives numerous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friends every years. People come here to pay homage to Mr. Sun. Today, the unification has become the main tendency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 I believe that most Chinese people, from both home and abroad, are expecting from the bottom of heart the coming of the day when our country is united and getting more prosperous. At that time, when hearing this. Dr. Sun would smile and be satisfied for sure in the other world. OK,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operation. Good bye and good luck!
拓展:南京中山陵观后感
今天,我们一家参观了中山陵。
因南京为临时*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用来唤醒世人。爬上石阶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走进里面,是汉白玉的孙先生的坐像,是按孙先生生前,一比一的比例雕刻的,安详而又庄重……
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
孙先生把一生全融进了革命,为建国重量人物。中山陵,令我留念忘返!
九曲桥 在中山公园那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横卧着一座回旋别致的九曲桥。
远远望去,桥的周围绿树成荫。
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碧绿的湖面上。
*看,桥身下面大约有十几个粗壮的桥墩,它们直立在湖水中,稳稳地支撑着桥面。
我走上桥,低头看去,桥是用一块块整齐的石头铺成的。
桥的两侧是栏板,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栩栩如生的两条巨龙,有的刻着美丽的花朵,还有的刻着憨态可掬的大狮子......。
漫步桥上,四周的柳树随风飘荡,像一缕缕丝带。
湖水清澈见底,只见鱼儿在水草中自由穿梭、嬉戏,湖面上不时有游人划船经过。
来到桥中间,你会看见一个四角亭子,亭子的外檐四角高高地向外翘起,仿佛一只振翅欲飞的雏燕,随时会冲进天空的怀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亭子中有游人在玩耍和休息,人们闲情逸致,好不惬意。
一阵微风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我不禁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
我爱那里的九曲桥,尽管它没有立交桥那么巍峨,没有中山桥那么雄伟,更没有雁滩大桥那么豪放,但它的曲径通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妈呀,累死我啦
,又称金城,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历史名城,是我的家乡。
我心兰州,是一个之都,旅游之城,避暑胜地。
怎么,不信吗
那就跟我来吧。
兰州的美食,真是数之不尽,小吃有牛肉拉面、凉皮、凉粉、灰豆、手抓羊肉、烤乳猪等等,都是香飘金城,可口诱人。
当然最有名的当属牛肉拉面了,兰州拉面遍布全国,已走向世界。
正宗的牛肉拉面,具备了五项条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也就是“汤汁清、萝卜白、辣椒红、葱花绿、面条黄”。
这样的颜色一定让你垂涎欲滴,保证吃后回味无穷。
兰州还是著名的瓜果荟萃之地,因这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瓜果含糖量高,所以清香溢口。
最出名的有白兰瓜、黄河蜜、桃子、冬果梨……品种繁多,色、香、味俱全,如果放在你面前,保你会“口水直流三千尺”,“瓜果城”的美誉由此而来。
另外,有名的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是高级滋补营养品。
瞧,我心中的兰州不愧为一个美食之都吧
兰州又是一座旅游之城。
兰州是丝绸之路的重镇,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内,有敦煌莫高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石窟、*凉崆峒山、永靖炳灵寺等著名历史古迹。
兰州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陇上第一名山”——兴隆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以及五泉山、白塔山等自然风景区。
目前,兰州又努力打造了自己的城市名片:百里黄河风情线。
风情线上集黄河、水车、公园、雕塑为一体,风景独特,美不胜收,是兰州的亮点。
哇,兰州的旅游景点数不胜数,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你还是自己来看看吧。
人们都知道,“春城”昆明是我国的避暑胜地,你一定想不到,兰州也会是舒适的避暑胜地吧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条件良好。
尤其在夏天,人们皆称“莫道兰州*阳关,避暑胜过昆明城”。
的确,到了夏天,正当很多城市处于酷暑炎热之际,而身处兰州的我们却悠闲地漫步在黄河边,一边饱览黄河风情线上的怡人风光,一边品尝着香甜可口的瓜果美食,顿时,所有的热气似乎都被驱走了,令人神清气爽,这种日子简直比神仙还要美呀
你看,兰州是不是一个避暑胜地呢
知道了吗
这就是我心中的兰州,一个我永远热爱着的家乡
兰州,又称金城,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历史名城,是我美丽的家乡。
我心中的兰州,是一个美食之都,旅游之城,避暑胜地。
怎么,不信吗
那就跟我来吧。
兰州的美食,真是数之不尽,小吃有牛肉拉面、凉皮、凉粉、灰豆、手抓羊肉、烤乳猪等等,都是香飘金城,可口诱人。
当然最有名的当属牛肉拉面了,兰州拉面遍布全国,已走向世界。
正宗的牛肉拉面,具备了五项条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也就是“汤汁清、萝卜白、辣椒红、葱花绿、面条黄”。
这样的颜色一定让你垂涎欲滴,保证吃后回味无穷。
兰州还是著名的瓜果荟萃之地,因这里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所产瓜果含糖量高,所以清香溢口。
最出名的有白兰瓜、黄河蜜、桃子、冬果梨……品种繁多,色、香、味俱全,如果放在你面前,保你会“口水直流三千尺”,“瓜果城”的美誉由此而来。
另外,有名的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是高级滋补营养品。
中山社保分几档
个人社保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以个人名义参加社会保险,按照文件的话说,应该是“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中山社保分几档,仅供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中山社保分几档
社保包括医保、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分9档,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80元、240元、360元、600元、900元、1200元、1800元、3600元、4800元。参保人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档次缴费。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只能选择一个缴费标准
养老保险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设为每年180元、240元、360元、600元、900元、1200元、1800元、3600元、4800元。参保人可以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档次缴费。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只能选择一个缴费标准。
医疗保险
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分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又分为统账结合的职工医保和单建统筹的职工医保,统账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单位缴费费率一般为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费率为本人工资的2%;部分市建立的单建统筹的职工医保,不设个人账户,由单位缴费,个人无需缴费。参加职工医保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费。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实行个人缴费和*补贴相结合,财政补助标准逐年增加,并同步提高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
另外,*全额资助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农村“五保户”以及低收入重病患者等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具体缴费标准由各地人民*确定。
拓展内容:
社保简介
第一章 关于基本养老保险
第一条 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统筹养老金,按照*规定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
第二条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
第三条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的,可以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且未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四条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跨省流动就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按照《*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2009〕66号)有关待遇领取地的规定确定继续缴费地后,按照本规定第二条办理。
第五条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跨省流动就业,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的具体办法,按照《*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2009〕66号)执行。
第六条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个人在达到法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离境定居的,其个人账户予以保留,达到法定领取条件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其中,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可以在其离境时或者离境后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保留个人账户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中的余额可以全部依法继承。
第二章 关于基本医疗保险
第七条 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退休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缴费年限按照各地规定执行。
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时,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第八条 参保人员在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
参保人员确需急诊、抢救的,可以在非协议医疗机构就医;因抢救必须使用的药品可以适当放宽范围。参保人员急诊、抢救的医疗服务具体管理办法由统筹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第三章 关于工伤保险
第九条 职工(包括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第十条 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第二项中的醉酒标准,按照《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执行。*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等有关单位依法出具的检测结论、诊断证明等材料,可以作为认定醉酒的依据。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第八项中的因工死亡补助金是指《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工伤发生时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第十二条 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有关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应当享受的工资福利和护理等待遇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关于失业保险
第十三条 失业人员符合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领取失业保险金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其中,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包括下列情形:
(一)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二)由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或者被用人单位辞退、除名、开除的;
(五)劳动者本人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后重新就业的',再次失业时,缴费时间重新计算。失业人员因当期不符合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的,原有缴费时间予以保留,重新就业并参保的,缴费时间累计计算。
第十五条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当积极求职,接受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失业人员接受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的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支付。
社保包括什么
A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劳动者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后,从*和社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物质帮助和服务的一
项社会保险制度。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新的参统单位(指各类企业)单位缴费费率确定为10%,个人缴费费率确定为8%,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及以个人形式参保的其他各类人员,根据缴费年限实行的是差别费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劳动者,缴费基数在规定范围内可高可低,多交多受益。职工按月领取养老金必须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且已经办理退休手续;所在单位和个人依法参加了养老保险并履行了养老保险的缴费义务;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 目前*的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满15年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市(地)上年度职工月*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基金支付,月发放标准根据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个人账户基金用完后,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
B 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所建立的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保险制度。
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账户构成。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其中:单位按8%比例缴纳,个人缴纳2%。用人单位所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一部分用于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基金,这部分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参保职工住院和特殊慢性病门诊及抢救、急救。发生的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符合规定的医疗费,其中个人也要按规定负担一定比例的费用。个人账户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就医购药符合规定的费用,个人账户资金用完或不足部分,由参保人员个人用现金支付,个人账户可以结转使用和依法继承。参保职工因病住院先自付住院起付额,再进入统筹基金和职工个人共付段。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及个人,必须同时参加大额医疗保险,并按规定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额医疗保险费,才能享受医疗保险的相关待遇。
C 工伤保险
中山十大著名景点
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北连广州,毗邻港澳,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又是著名的侨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山十大著名景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山著名景点1、中山詹园(AAAA)
中山詹园,又名中山大宅门,坐落于中山市南区北台,是目前岭南最大的私家庭园。中山詹园建于1998年,占地百亩,由詹园主人黄远新亲自设计,并从苏州征调百名园林能工巧匠历时五年共同建成的。其建园初衷出于为母亲建造一处淡雅精致、颐养天年的静心居所,特以母亲的姓氏命名为詹园,后母亲感慰儿子的孝心,更为了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感受其儿子的孝行,建议主人把园区对外开放。詹园倚山而建,一水*,继承了*古典私家园林的传统之余,更凸显着岭南水乡所独有的布局脉络,同时还吸收了西式园林的风格,水体和装修多呈几何形式。
中山著名景点2、孙中山故居纪念馆(AAAA)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2008年5月,被国家*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传统的建筑形式。
中山著名景点3、孙文西路步行街
孙文西路古称迎恩街,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称为孙文路。从隋唐时期到1925年间逐渐拓展,形成今天格局。马路两旁是经历数十年、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建筑物体,至今仍然保留着古建筑艺术色彩。从民国时期开始接受西方建筑造型,又融合了西方古典建筑造型,至今还幸存着精湛木雕、灰塑等中西合璧建筑物体,弯曲自然的商业街,舒适怡人的外部空间尺度,南洋风格的骑楼,整个街区外部空间与功能有机结合,这一切记载着石岐城区的形成和各个发展阶段,更凝聚着中山市60多万海外侨胞的乡情,既颇具历史文化欣赏价值,又有纪念和爱国教育意义。由于房屋年久风化,墙体立面严重剥落,杉木楼板受腐蚀,柱头出现裂缝等建筑质量问题,既使南洋骑楼失去了原有的风格,又与现在的城市建筑形式及现状风貌不协调。为了保护这一历史建筑群同重塑孙文西路悠久繁华的容貌,中山市*结合旧城改造。
中山著名景点4、石岭山海蚀遗址
石岭山海蚀遗址位于中山市黄圃镇西面尖峰山北段石岭山东面山脚(东坑大冈山脚)一带,占地范围2500亩。它不仅是广东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规模最大的海蚀遗址,而且是广东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蚀遗址之一,属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属白垩纪红砂岩砾石地质,其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台等在珠江三角洲现存海蚀遗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质标本,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黄圃海蚀遗址揭开了黄圃作为广东四大古海镇之一,几千年沧海桑田的神秘面纱。 据*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海蚀遗址之一。目前该海蚀遗址占地范围2500亩(约16750*方米),海拔为29.4米,由于长期的海侵海蚀,形成多处岩洞,裸露的山岩形成河卵石为主的岩层和山体奇观。
中山著名景点5、孙文纪念公园
孙文纪念公园位于中山市中心城区南面,兴中道与城桂路的连接处,坐落在中山新十景“兴中缀锦”上。占地26.6公顷,1996年11月孙中山先生诞辰之日全面竣工开放。这个公园的`牌匾还是由台湾著名书法家、岭南派国画大师欧豪年教授书写。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该公园不设门票,游人可以免费进园自由参观游览。孙文纪念公园主要由两个*缓的山坡改建而成,分为革命纪念区和综合游览区两个不同功能的区域。革命纪念区以纪念孙中山先生的题材为主,设有孙中山先生铜像、喷水池以及松园、竹园、梅园和栽种了999株龙柏的龙柏山等景点。与革命纪念区遥遥相对的是综合游览区,这个游览区设有“香山”、“飞来石”、“一线天”、“水帘洞”、“观景阁”、“迎阳石”等景点。整个公园重点突出了“纪念”的主题,景点的布局也紧紧围绕主题铺排。从公园的正门穿过用花岗岩雕刻筑就的公园牌坊拾级而上,便进入了公园的革命纪念区。
中山著名景点6、西山寺
中山西山寺位于广东省中山城区西山公园内, 原名仁寿禅林,又称仁寿寺。也称武峰和第一峰。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间,是读书人喜聚之地。距今已逾四百多年。西山寺坐北向南,深三进,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前进两边有厢房,天井两旁两廊均为卷棚顶,后进两边有偏殿,三进是水泥红砖结构的二层楼房,底层为僧舍,上层藏经。西山寺武峰环境优美,游人不少,每逢佛诞、初一、十五等节日,上香礼佛的信众较多,寺内香火鼎盛。**初,西山寺仍有僧人上香礼佛做法事。1987年,*落实宗教政策,迁走占用单位,将西山寺归还,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1988年10月5日,西山寺正式对外开放,经市宗教科商量协调,将其它寺院的僧人调集到西山寺共住修行。
中山著名景点7、岭南水乡
岭南水乡位于中山市民众镇,紧靠珠江口,毗邻广州、珠海、港澳、深圳等地;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公路之干道从旁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岭南水乡是在中山市委、市*实施“大旅游”战略和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中依托中山资源优势挖掘,开发出来的极具岭南田园水乡特色的生态旅游区,于2000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典型水乡特色,集旅游、饮食、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开业三年多以来,已接待国内、外游客100多万人次,在港澳珠三角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先进单位”、“中山市优秀景点二等奖”、“最是民众风情奖”。水乡一切纯真自然,生态原始、水网交织、河道纵横、民风淳朴、小村落沿河涌自然分布。水乡风情浓郁;*植被丰富、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与农村民情达到和谐统一,是岭南一带保存最完整、最具水乡特色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景区。
中山著名景点8、中山逍遥谷
逍遥谷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腹地银坑,可游面积数十*方公里,是中山市旅游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一个集休闲、度假、健身、娱乐、商务会议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景区,目前为中山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于2002年被中山市旅游局评为“最具休闲的景点”。逍遥谷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依托了粤东南沿海的重要山脉、三百*方公里的五桂山。五桂山系北宽26公里,南宽15公里,主峰海拔541.6米,属花岗岩地貌,南坡五公里长的断层崖雄伟险峻,北坡山脉青翠绵延起伏。景区四围有大磨山(341米)、石寨山(417米)、芋子排(496米)、马填岭(319米)、白坟头(254米)……在最高峰上,用望远镜可以眺望珠江三角洲好多城市,还可以看到澳门和香港的新机场,大有“一览众城小”的感觉。景区主要部分可分为文化广场区、翡翠银溪、生态景区、游乐中心、露营区、天然山水泳池、紫竹林(观音庙)景区、珠江纵队革命旧址纪念区、情人谷、度假中心、购物长廊……
中山著名景点9、中山市博物馆
中山市博物馆位于中山市城区中心,是一座国有地级综合性博物馆。中山市博物馆现设有:中山美术馆、中山·*收音机博物馆、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该址原为中山县侨立公医院,坐南向北,为中西合璧的庭院建筑,包括有主楼、附楼和花园(现已改为球场)。中山市博物馆所在地为原侨立医院主楼,*面“凸”字形,为钢筋水泥三层建筑,白色外墙,中式绿色琉璃瓦屋顶,是中山保存最好的*现代医疗卫生类华侨建筑。中山市博物馆成立后,开展了对中山境内的文物普查、征集和发掘等工作,先后发现了龙穴遗址、白水井遗址等一批新石器时期、商周、战国、汉代的文化遗存和遗物点。
中山著名景点10、雍陌石板路
雍陌石板路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故居后。该石板路建于清代。现尚存长约800米,宽约3米,一条条石板路依着地势缓缓延伸,串起条条街道、户户人家。俯身细看脚下的路,路面似乎承载不动太多逝去的旧事已有些凹陷,质地坚硬的石料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慢慢磨去了当年的*整。斑驳的石板写满了古老的故事,它们或横排、或竖排、或横竖穿插,把路铺得蜿蜿蜒蜒。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那些竖排着的石板。在四五条石板横铺下去后,为防止土层受挤压造成路面凹陷,精明的筑路工们便在路两边将石板竖砌,“夹”住中间*铺的石板,这样就可以大大增强石板路的受压能力;加上当时修路所用的花岗石又经过精挑细选,因此石板路历经百多年风霜侵蚀仍能完好无损。
特产介绍
三月红荔枝
三月红荔枝是中山市历史名牌产品,又是荔枝家族中的”迎春使者”。它的特点是:果壳色泽鲜红,果体肥大,果肉厚而雪白多汁,味道似酸非酸,似甜非甜,别有风味,食之使人醒脾开胃,是岭南有名佳果。
中山粉果金吒
中山粉果,历史悠久,其中以金吒为代表,它是以猪腮肉(肉质不腻)配以南乳、花椒、八角等调料。金吒的吃法可要讲究:从尖端食起,到肉馅时,先吮一口油香,然后咬肉食。不然,冒失一口咬下去,那油沫便四溅。
小榄菊花肉
小榄地区盛产菊花。充分利用菊花作食品便应运而生,其中最负盛名是菊花肉。菊花肉是选用猪的背部肥肉、切成透明状薄片用糖腌制, 外面拌一层半鲜半干的糖渍菊花瓣而成。这种菊花肉看来虽肥,但吃起来爽脆不腻、清香可口,特别是菊瓣液香凝喉,芬芳扑鼻,是中山的传统送礼佳品。
广东腊肉
广东腊肉,是*广东省的当地特产,别具一番风味,此为广东民间风味,家家会做,日味咸香,肥而不腻,受到普遍欢迎。腊肉呈显金黄色,味香鲜美。
黄圃腊味
传统的岭南人有句俗语:秋风起,食腊味。就是说,每年农历立秋之后,北风送爽之时,民间中制作腊味季节到来了。市场的摊档里,一串串、一排排挂起的各式腊 味制品,在灯光的辉映下,玛瑙般的鲜亮,流光溢彩,浓浓的腊肉香味,吸引着人们在摊档前流连往返。在这些腊味摊档中最惹人注目的,就是标示“黄圃腊味”商 标的产品。
中山脆肉鲩
中山脆肉鲩,广东省中山市地理标志产品。由于独特的养殖环境和技术,脆肉鲩肉质结实、清爽、脆口,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屡获荣誉,并远销港澳地区和南美部分国家。
1、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3、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4、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
5、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6、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
7、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8、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9、危难无所顾,威力无所畏。
10、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11、古人进步最大的理由,是在能实行。能实行便能知,到了能知,便能进步。
12、当立心做大事,不立心做大官。
13、我的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14、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15、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甚大。
16、天下为公。
17、自己应为之事,勿求他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18、顶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转来。
19、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
20、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
21、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22、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23、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24、学者贵知其当然与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谓为学。
25、努力向学,尉为国用。
26、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27、事功者一时之荣,志节者万世之业。
28、立国于大地,不可无法也。立国于世纪文明竞进之秋,尤不可以无法,所以障*,亦所以过邪僻,法治国之善者,可以绝寇贼息讼争。
29、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致励有方,任使得法也。夫人不能生而知之,必待学而后知,人不能皆为学,必持教而后学,故作之君,作之师,所以教养之也。
带有中山的古诗词
关于中山国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山中行的
初中山河诗词的古诗
赞美中山的古诗词
和中山国有关的古诗词
诗中山的古诗
忆中山的古诗
描写中山陵的古诗词
山中山的古诗10首
诗中山的诗句
古诗中的中山郎
中山市的古诗
中山王勃的古诗
山中山河的古诗
中山陵诗句
中山的古诗有拼音
古诗中山的代名词
含有中山狼的古诗
描写中山的古诗
中山只隔数重山的古诗
写南京中山的古诗
古诗中山上的屋
雨中山野的古诗
退居中山的古诗
中山先生名言
古诗中山石的画
三衢道中山亭夏日秋词的古诗
从中山到岭南的古诗
关于中山陵的诗句
根据桂林山水写的古诗
带萱和语的古诗
写海燕的古诗
丈夫不关心妻子的古诗
颜真卿的劝学古诗词
写竹的古诗
写给女生的古诗词
适合朗诵的中篇古诗歌
有关思乡的古诗带题
描写涅槃的古诗
乐游园古诗有拼音的
描写南浔古镇的古诗词
描写冬天的七字古诗大全
描写山和雾的古诗
带拼音的古诗晚春
浪漫的古诗7言古诗词
装裱好的古诗词
朱自清写的古诗春
古诗常见的主题
表达寻根的古诗
所有有关春天的古诗
所有含有燕字的古诗
运用虚实结合的古诗
赞美同学友谊的古诗
与家人团聚的古诗
形容坟墓风水的古诗词
由古诗改编的200字剧本
清明古诗中的遥意思
昙花一现的古诗词
批评人目光短浅的古诗
古朗月行的古诗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