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诗庙的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诗庙的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诗庙的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诗庙的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野鹤思蓬阙,山麋忆庙堂。——陈陶《圣帝击壤歌四十声》
庙堂公论在,君去莫踌躇。——萨都剌《送道士良豸冠还楚丘》
施政发令四海春,庙堂垂衣天宇泰。——司马光《宫漏谣》
有士冤狴犴,无辜忤庙堂。——李士会《薛家塘》
庙堂惊失色,愁睹赤白囊。——吴芾《哭元帅宗公泽》
群英济济登庙堂,无复幽人卧空谷。——孙蕡《赠皇甫隐士文远》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杜牧《雪中书怀》
屈指庙堂无失策,垂衣尧舜待升*。——杜牧《东兵长句十韵》
阙里庙堂空旧物,开方灶下岂天然。——刘禹锡《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
庙堂巾笥非余慕,钱刀儿女徒纷纷。——柳宗元《龟背戏》
知君先负庙堂器,今日还须赠宝刀。——李白《赠华州王司士》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
海内方晏然,庙堂有奇策。——王昌龄《风凉原上作》
诸将多失律,庙堂始追悔。——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庙堂有贤相,爱遇均覆焘。——韩愈《荐士》
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韩愈《汴州乱二首》
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李公效节。——高适《李云南征蛮诗》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高适《李云南征蛮诗》
庙堂咨上策,幕府制中权。——高适《信安王幕府诗》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高适《九曲词三首》
为问葵藿资,何如庙堂肉。——高适《同群公题张处士菜园》
天子垂衣方晏如,庙堂拱手无馀议。——高适《古歌行》
圣主当深仁,庙堂运良筹。——高适《东*路中遇大水》
*生门下客,继美庙堂中。——岑参《苗侍中挽歌二首》
恭闻庙堂略,欲断匈奴臂。——陈陶《赠江西周大夫》
庙堂虽稷契,城社有狐狸。——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命将绥边服,雄图出庙堂。——李隆基《送张说巡边》
庙堂无计可*戎,坐使甘泉照夕峰。——陈与义《伤春》
庙堂喜容与,时物递芳菲。——沈佺期《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
庙堂盛征选,戎幕生光辉。——沈佺期《送卢管记仙客北伐》
庙堂为宰制,几日试龙泉。——钱起《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
扇合却循黄道退,庙堂谈笑百司闲。——韩偓《梦中作》
顾无庙堂策,贻此中夏殃。——李峤《奉使筑朔方六州城率尔而作》
庙堂食禄不自惭,我为斯民叹息还叹息。——刘叉《雪车》
知君亦欲此从事,君智自可施庙堂。——梅尧臣《得王介甫常州书》
元戎启神皇,庙堂发嘉谋。——储光羲《送丘健至州敕放作时任下邽县》
奏罢出师表,翻然辞庙堂。——汪元量《贾魏公出师》
夔龙在庙堂,虽然有佥议。——贯休《上卢使君》
读书之人须要忍,磨穿铁砚登庙堂。——于成龙《忍字歌》
乘我庙堂运,坐使干戈戢。——刘希夷《将军行》
爱育总归君父圣,论思不出庙堂公。——王恽《洛中吟》
侈靡竟何在,荆榛生庙堂。——吴筠《览古十四首》
吾侪岂长贫,庙堂方简拔。——吴芾《和陈*仲中秋怀旧游》
太原周公有是语,至今传诵盈庙堂。——邵宝《送萧户部》
风波常自庙堂起,云壑不随朝市迁。——张方*《题代祠部书院》
将军庙堂老,御史蓬瀛仙。——文同《送周介之学士通判定州》
丘壑徒深社稷忧,庙堂独忍乾坤否。——康海《夜宴孝夫宅》
长缨欲请系单于,庙堂勿用开疆土。——王九思《周将军歌》
规橅载在庙堂上,自使风俗淳浇漓。——苏颂《次韵王宣徽太尉耆年会诗》
尾裁丹黑蟪纹苍,簪插缨垂列庙堂。——陶安《貂蝉冠》
《诗经:清庙》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注释:
1、於:赞叹词,犹如今天的“啊”。穆:庄严、壮美。清庙:清静的宗庙。
2、肃雝:庄重而和顺的样子。显:高贵显赫。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诸侯。
3、济济:众多。多士:指祭祀时承担各种职事的官吏。
4、秉:秉承,操持。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
5、对越:犹“对扬”,对是报答,扬是颂扬。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灵。
6、骏:敏捷、迅速。
7、不:通“丕”,大。承:借为“烝”,美盛。
8、射:借为“斁”,厌弃。斯:语气词。
译文:
啊庄严而清静的宗庙,
助祭的公卿多么庄重显耀!
济济一堂的众多官吏,
都秉承着文王的德操;
为颂扬文王的在天之灵,
敏捷地在庙中奔跑操劳。
文王的盛德实在显赫美好,
他永远不被人们忘掉!
赏析:
“四始”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具体提出来的。他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他的话不一定可靠,而“四始”云云,据说又是来自鲁诗之说。而作为毛诗学说思想体系的《毛诗序》,却又仅仅把风、小雅、大雅和颂四种诗类作为“四始”。其实,自古以来虽然都讲“四始”,而他们的说法又是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的。他们重视“四始”,实际代表了他们对整部《诗经》编辑思想体系的根本看法。按照毛诗的观点,整部《诗经》,都是反映和表现王道教化的,所以郑玄笺说:“‘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因此,每类诗的第一篇,当然就具有特殊的意义了。
根据毛诗的解释,司马迁所说的四篇“始诗”都是赞“文王之道”、颂“文王之德”的。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末期为西伯,在位五十年,“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阴行善”,招贤纳士,致使吕尚、鬻熊、辛甲等贤士来归,并先后伐犬戎、密须、黎国、邘及崇侯虎,自岐下徙都于丰,作丰邑,奠定了周部族进一步壮大的雄厚的基础。(见《史记-周本纪》)他在世时,虽然没有实现灭殷立周、统一中原的宏愿,但他的“善理国政”,却使周部族向外显示了信誉和声威,为他儿子周武王姬发的伐纣兴国铺*了道路。所以,在周人心目中,他始终是一位威德普被、神圣而不可超越的开国贤君。《诗经》中很多诗篇歌颂、赞美他,是符合历史真实的。《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升歌《清庙》。”《礼记-祭统》:“夫人尝禘,升歌《清庙》,……此天子之乐也。”《礼记-孔子燕居》:“大飨,……两君相见,升歌《清庙》。”《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登歌《清庙》。”可见,它的意义已不只是歌颂和祭祀周文王本人了。所以孔颖达疏说:“《礼记》每云升歌《清庙》,然则祭祀宗庙之盛,歌文王之德,莫重于《清庙》,故为《周颂》之始。”然而,这篇“颂始”,到底是叙写的什么内容,历代的《诗经》学者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毛诗序》说:“《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也。”鲁诗更直接说是“周公咏文王之德而作《清庙》,建为颂首。”(见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而《尚书-洛诰》则说:“禋于文王、武王。”以为是合祭周文王、周武王时用的歌舞辞,是周人“追祖文王而宗武王”的表现。可是郑玄笺提出清庙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庙也”,文王只是“天德清明”的象征而已。于是也就有人认为《清庙》只是“周王祭祀宗庙祖先所唱的乐歌”(高亨《诗经今注》),并不一定是专指文王。不过,从“四始”的特点来看,说是祭祀文王的乐歌,还是比较有启发的。至于是周公所作呢,还是周武王、周成王,甚至周昭王时所作,还是作于周成王五年或七年等等,一是史无佐证,二是诗无明言,所以也都只好存而不论了。
庙殇组诗
庙殇
作为走散的灵魂,或*惯装模作样的猫
曾经来过。那一把陈米还能讲点故事,也没有丝毫猫腻
偶然地,有些野鬼会言辞激烈,他们大骂
人心不古,愤怒的情绪震荡起熄灭的香灰的波澜
山里黑色的金币早已殆尽,山顶之庙寂寞地
苦熬光阴,关帝在破败的世风中又一次留下自己的清名
指纹
洞如此空洞风的鄙夷响亮地
在洞口停留片刻鹰是在苍天发现献身者的
石头说只有月亮点燃这里的留白
乡村在雨的伤感中靠*城市诡异的灯光
土地寂寞下来闪烁弃铁的苍凉
墓碑像颤栗的亲情的背影
远离祖先粮食的芬芳在云端疯长
面对坚硬的河流里沸腾的尾气
指纹在暗夜承受断裂之痛
盐粒
阳光让垂死的蒿草重新呼吸
落叶的瀑布从天而降鸟飞向这水的骗局
滚滚红尘漫过宁静的塔影
舍利沉默着情欲的火把汹涌地走过
然而雾霾的狂吠不可遏制它疯狂咬断黎明的咽喉
白云身陷囹圄尘埃在扮演城市的盐粒
只有那场雨是真实的'真实地来源于
鬼的灵气眼泪般淋湿了一场游戏
却无奈玩家的内心
表情
几缕霞光还算清醒暗示着时间
现在所处的部位而这个部位是危险的
黑色的兵阵瞬间会压境而来
风不停地摇摆树木传递它深不可测的消息
它的体温仍在二月的低度阵阵狂啸
吹散了乡村挣扎着的炊烟
整个春天由于雪的诡异和狰狞
种子刚刚落地终身守望玉米的野草们
此时因太阳的吝啬而一脸颓废
春天成为暮秋的一段夸张
灰色的云压抑着五月的窗口
柳色的荣光暗淡下来紧贴春天的胸膛
听到的是秋之风雨的嘶鸣
一些与我朝夕相处的草坪沉默在
阳光遗忘的角落擦身而过
那些因伤寒而萎缩的身体不忍目睹
而在故乡关于杏花的预言哀伤地
飘荡在黄昏的山歌里洁白清芬的灵魂
囚禁于阴间不得复生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杜甫《登楼》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陆游《病起书怀》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鹧鸪》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禄山必兆边陲祸,林甫终贻庙社忧。——徐钧《张九龄》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曹操《薤露》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杜甫《武侯庙》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李约《观祈雨》
若使当时诛不早,崇恩庙貌又兴隆。——徐钧《武三思》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杨广《饮马长城窟行》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杜甫《忆昔二首》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白居易《杭州春望》
生道杀民民不怨,千年庙食尚如新。——徐钧《张巡》
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
移船先主庙,洗药浣沙溪。——杜甫《绝句九首(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李商隐《韩碑》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李商隐《韩碑》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李商隐《潭州》
庙谟颠倒四海摇,五十年来作疮痏。——元稹《连昌宫词》
老翁此意深望幸,努力庙谋休用兵。——元稹《连昌宫词》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杜甫《禹庙》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杜甫《古柏行》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七律·咏贾谊》
庙堂无计可*戎,坐使甘泉照夕烽。——陈与义《伤春》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韩愈《石鼓歌》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何景明《鲥鱼》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严遂成《乌江项王庙》
仍同象帝庙,更上紫霞冈。——钱起《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
庙堂无策可*戎,坐使甘泉照夕烽。——陈与义《伤春》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敌国军营漂木柿,前朝神庙锁烟煤。——李商隐《南朝》
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贾躭《赋虞书歌》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见素)》
孤竹庙前啼暮雨,汨罗祠畔吊残晖。——韦庄《鹧鸪》
山前古庙临危台,降神拜奠倾云罍。——冯敏昌《河津观龙门歌》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高启《吊岳王墓》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若使尽从持重计,庙谟底用更忧边。——洪咨夔《寿崔帅卿其五》
艳豫堆边秋水远,黄陵庙口暮云重。——乔大壮《浣溪沙其四大千巫峡清秋图》
庙市日逢三,压担秋如绣。——夏孙桐《卜算子·忆菊,效白石道人梅花八咏其三》
一路生灵陡顿贫,庙堂康济岂无人。——薛利和《谢王介甫》
去去历山寸,行行并庙垣。——陆游《野兴》
扫清君侧诚难事,恢复辽阳岂庙谟。——钱谦益《戊寅九月初三日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其二》
古庙有田供岁祀,思陵无树散秋声。——姚文奂《又题岳王墓》
直向钱王庙侧开,却补红墙断。——金兆蕃《卜算子·咏荷敩白石梅花八咏其三》
一代庙堂新制作,六朝烟水旧豪华。——沈祖棻《浣溪沙六首其二》
明州城中二百庙,宰木森沈乱鸱叫。——姚燮《毁庙神》
昔年庙神有威福,大祭*筵享鱼肉。——姚燮《毁庙神》
今朝庙神遭鬼欺,鬼攫神帽穿神衣。——姚燮《毁庙神》
诗经清庙赏析
《周颂·清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周颂》的第一篇,即所谓“颂之始”。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诗经清庙赏析,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周颂·清庙
先秦:佚名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美哉清静宗庙中,助祭高贵又雍容。
众士祭祀排成行,文王美德记心中。
遥对文王在天灵,奔走在庙步不停。
光辉显耀*承,仰慕之情永无穷。
注释
⑴於(wū):赞叹词,犹如现代汉语的“啊”。穆:庄严、壮美。清庙:清静的宗庙。
⑵肃雝(yōng):庄重而和顺的样子。显:高贵显赫。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诸侯。
⑶济济:众多。多士:指祭祀时承担各种职事的官吏。
⑷秉:秉承,操持。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
⑸对越:犹“对扬”,对是报答,扬是颂扬。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灵。
⑹骏:敏捷、迅速。
⑺不(pī):通“丕”,大。承(zhēng):借为“烝”,美盛。
⑻射(yì):借为“斁”,厌弃。斯:语气词。
鉴赏
“诗”有“四始”,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具体提出来的。他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他的话不一定可靠,而“四始”云云,据说又是来自鲁诗之说。而作为毛诗学说思想体系的《毛诗序》,却又仅仅把风、小雅、大雅和颂四种诗类作为“四始”。其实,自古以来虽然都讲“四始”,而他们的说法又是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的。他们重视“四始”,实际代表了他们对整部《诗经》编辑思想体系的根本看法。按照毛诗的观点,整部《诗经》,都是反映和表现王道教化的,所以郑玄笺说:“‘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因此,每类诗的第一篇,就具有特殊的意义。
根据毛诗的解释,司马迁所说的`四篇“始诗”都是赞“文王之道”、颂“文王之德”的。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末期为西伯,在位五十年,“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阴行善”,招贤纳士,致使吕尚、鬻熊、辛甲等贤士来归,并先后伐犬戎、密须、黎国、邘及崇侯虎,自岐下徙都于丰,作丰邑,奠定了周部族进一步壮大的雄厚的基础。(见《史记·周本纪》)他在世时,虽然没有实现灭殷立周、统一中原的宏愿,但他的“善理国政”,却使周部族向外显示了信誉和声威,为他儿子周武王姬发的伐纣兴国铺*了道路。所以,在周人心目中,他始终是一位威德普被、神圣而不可超越的开国贤君。《诗经》中很多诗篇歌颂、赞美他,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升歌《清庙》。”《礼记·祭统》:“夫人尝禘,升歌《清庙》,……此天子之乐也。”《礼记·孔子燕居》:“大飨,……两君相见,升歌《清庙》。”《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登歌《清庙》。”可见,它的意义已不只是歌颂和祭祀周文王本人了。
然而,这篇“颂始”,到底是叙写的什么内容,历代的《诗经》学者的看法并不是一致的。毛诗和鲁诗认为是祭祀文王,咏文王之德。而《尚书·洛诰》以为是合祭周文王、周武王时用的歌舞辞,是周人“追祖文王而宗武王”的表现。可是郑玄笺提出清庙乃“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庙也”,文王只是“天德清明”的象征而已。于是也就有人认为《清庙》只是“周王祭祀宗庙祖先所唱的乐歌”(高亨《诗经今注》),并不一定是专指文王。不过,从“四始”的特点来看,说是祭祀文王的乐歌,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苏武庙》诗词
作者: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解】:
1、云边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
汉帝射雁,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
雁断:指苏武去国久。胡天:指匈奴。
2、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陇:通“垄”,高地。
3、冠:古男子二十岁加冠典。
4、茂陵:意谓苏武回国时,武帝既死,也得不到他封侯之赏。
【韵译】: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
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
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
空对秋水哭吊*,哀叹逝去华年。
【评析】:
这一首凭吊古人的诗。诗颂扬了富有民族气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的苏武。晚
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祖国的时代的需
要。温庭筠这首诗正是塑造了一位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颈联的对仗颇为工巧,
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拘泥。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候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⑴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前所写。诗人见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6分)
⑵通过写所见所想,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⑴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 (2分)想到的是:
一是首联想到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担十九年的各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魂销二字;(1分)
二是颔联追思苏武当年望雁思归、荒塞牧归两幅画面,概写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1分)
三是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依旧,而自身已衰老; (1分)
四是尾联想到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 (1分)
⑵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4分)
阅读练*二
24.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而本诗中的销魂却是另一种意蕴。请说说诗中魂销所指的内容。
25.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26.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24.苏武在异域度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铜陵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或答辛酸的追忆,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难以言状,难以禁受)
25.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画面借羊归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26.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赞美关帝庙的诗句
(第一首)
关帝神临庙月幽,阴阳昏晓瘴烟收。
青灯黄卷吟更夜,碧血丹心佐汉刘。
世绍德仁馨万古,襟怀忠义著千秋。
玉清竹节为基本,永使人间浩气留。
(第二首)
辉山谷口起轩昂,关帝威然坐殿堂。
凤目蚕眉扬浩气,修髯枣脸发神光。
生前仁勇崇三国,逝后德尊拜四方。
忠义千秋华夏表,人间武圣奉云长。
(第三首)
隅楼重阁柏森森,至德教人远*禋。
义薄云天昭日月,情同手足别君臣。
促成两代速亡业,铸就千年不朽身。
势与时移兵器冷,武神一样做财神。
(第四首)
桃园结义传天下, 温酒三杯斩华雄。
寒墀护嫂人称颂, 美人佳肴不动心。
力闯五关斩六将, 三通鼓罢心地明。
红红赤兔偃月刀, 义炳千秋传美名。
(第五首)
栖霞毓秀古南关,碧水芦风翠玉滩。
境豁帆檣依树杪,峰廻故庙*薇垣。
桃园义雪时人仰,锦海忠魂俎豆香。
胜迹恒年新脱颖,榕荫点缀蔚奇观。
(第六首)
香火烛光漫古今,烟云浩气贯乾坤。
巍巍殿宇扬儒术,朗朗经声颂圣文。
忠义传承铭正道,诚仁教化入人心。
清风万里开前路,明月千里照后昆。
(第七首)
关冢青碑映眼帘,英雄美誉逾千年。
千里赤兔寻兄迹,万众青龙慑绍寒。
夜半寒窗研战策,人生同志为金兰。
荆州一战失骄气,福地云长忠义宣。
(第八首)
莽莽中条峰上峰,河东自古出英雄。
地灵人杰解梁海,月朗日晖关帝宫。
结拜桃园争大业,守据荆楚建奇功。
释曹秉义了前债,勇武神威贯碧空。
形容寺庙的诗词
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相关寺庙的诗词内容,一起来看看!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北岳庙
贾岛
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
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杭州孤山寺
唐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芜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题杭州灵隐寺
唐 张祜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留题灵隐寺方丈
苏轼
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
乔木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笔柳与蒲。
高堂会食罗千夫,撞钟击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绝胜絮被缝海图。
题润州金山寺
唐 张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
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闻。
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张良庙(组诗)参考
1.英雄神仙
题记:张良庙位于陕西留坝县境内。既是英雄,又是神仙者,史称只有汉代张良一人。时任陕南镇守使的北洋军阀管金聚1919年书写“英雄神仙”巨碑,现立于张良庙后院。
能做英雄者
必定有一击毙命的毒招
能做神仙者
必定有高耸入云的内涵
从一个宏大的梦开始
草木皆披着传奇的色彩
在暗藏玄机的江湖
浪的风暴最终没有来临
一场注定的灾难
被悄无声息的落花掩埋
天边的最后一块云朵
栖息在紫柏山中,沸腾成雾
2.拐柺竹
题记:张良庙的竹子最奇怪,每根竹子一米以下是弯的,一米以上是直的,俗称拐柺竹。据说这是竹子敬佩张良的气节,为之弯腰。
原谅我不能和你们一样
直着膝盖。我不认为
膜拜信仰是一种伤疤
在我的新枝上
有红尘和灵肉的情歌
有深秋的'风光和迎风的记忆
我不会象暮色一样迅速腐朽
也不会象哗众取宠的花朵
在无法抗拒的赞美声中
身不由已凋零
3.天书
题记:相传,因黄石公夜授天书,张良得之辅佐刘邦夺取天下。
教我分辨鞋子和路
眼泪爱情和梦想
请把你的晦涩月光
全部植入我的心脏
我要用微弱的烛火
喂养闪电的河流以及飞翔的光明
如果肯赐我一个秘密的吻
我愿意,将整个世界扔在身后
《苏武庙》诗词鉴赏
《苏武庙》
作者: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苏武庙》注解
①苏武:汉武帝时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坚贞不屈,汉昭帝时始被迎归。
②“云边”句:汉要求苏武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后汉使至,常惠教汉使向单于说,汉帝射雁,于雁足得苏武书,言其在某泽中,匈奴才承认苏武尚在。雁断:指苏武被羁留匈奴后与汉廷音讯隔绝。胡:指匈奴。
③陇上句:指苏武回国后,羊仍回原处。陇:通“垄”,陇关。这里以陇关之外喻匈奴地。
④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⑤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⑥茂陵:汉武帝陵。指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苏武庙》写作背景
苏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十九年如一日,爱国挚情丝毫未减,表现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英雄气概。《苏武庙》一诗是温庭筠在凭吊苏武庙时的临风怀想之作,咏叹了苏武坚贞不屈的壮举,赞颂了苏武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苏武庙》韵译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
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
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
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
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
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
空对秋水哭吊*,哀叹逝去华年。
《苏武庙》诗意解说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首句着笔就写苏武突然见到汉使,得知他已经获释可以回国时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魂销”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绘出苏武当时内心与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态,深刻地显示出其思国若渴的爱国精神。这句是苏武生前事迹的一个特写镜头。次句写苏武庙中的建筑与古树本是无知物,它们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这句是写苏武的身后。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两句,是用逆挽法来追忆苏武生前的苦节壮举,怀念苏武崇高的爱国精神。“云边雁断”句不仅叙出了苏武被流放北海时与国音讯断绝的史实,而且表现出苏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园,每天希望鸿雁传书于国、直盼到月上中天的爱国忠心。这句主要写苏武思国的心境。“陇上羊归”句则主要写他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颔联两句是从广阔的空间角度来写苏武留胡时内心与外在动态、环境。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这两句是从相隔迢遥的时间的角度上写苏武出使和归国前后的人事变换。苏武出使是汉武帝为之赐节饯行,他自己那时也正在壮年,可是归汉之“回日”,汉室江山虽然依旧,然而人事却迥然有异于前了,这里面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感。“回日”句是写朝廷人事的变更,“去时”暗示了苏武个人生命历程的转换,两句通过对时间转换的形象描绘,显示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读者从此也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苏武所经受的磨难之多。
结尾二句“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是说苏武归汉后,倍加怀念汉武帝,因为派他出使的汉武帝已寝居茂陵作古,不能亲眼见他完节归来,表彰其爱国赤心。这样就使他更加为岁月的流逝而伤叹。
《苏武庙》讲解
这首诗借凭吊古迹而致慨,遥念先贤,启迪后进,感情极为真挚。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色如下:
其一,在有关时、空描写方面,诗篇深得纵横捭阖、驰骋自如之妙。从时间角度讲,第一句落笔突兀,波澜骤起,极写了苏武生前见到汉使时的激动情景;第二句是写其身后的寂寞;第三、四句是追述他在胡地牧羊时心灵和肉体所遭受的磨炼;第五句是写归汉后之所见 ;第六句是回忆其出使时的装束和年龄;第七、八两句是写归汉后的感叹。时序上的跌宕转换,既扩展了诗的境界,又使语言显得轻捷活泼,毫无板滞之感。从空间的角度讲,这首诗的第一句写的是苏武生前胡地最后表现,第二句是写苏武庙的景致,第三、四句是写苏武留胡之北海(第三句写空间的上方,显出苏武“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思国心情;第四句是写空间的下方,显示了苏武所处环境的荒凉。)第五句写朝廷楼台,第七句把笔触伸到茂陵,这样,苏武生前、身后活动空间场景的大幅度跳跃,就为表达诗的主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使诗篇扩大了容量,具备了纵横捭阖的悲壮气势。
其二,灵巧、活泼的用典,使诗歌更加情思永,耐人寻味。诗歌中活用历史典故,可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扩大诗的容量;也可以避直就曲,产生某种暗示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三、四句所用之典,俱见《汉书·李广苏建传》,一则记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另一则记载:“乃徙武北海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当年苏武滞留塞外,目之所见,是“胡天月”,是“塞草烟”,是“云边雁断”,是“陇上羊归”,既是其亲眼目睹之景物,又是见之于史书的典故。这三、四句的用典在暗不在明,实写与用典达到了难以区分的地步。“甲帐”、“丁年”等皆是用典。“封侯印”也见之于史书,说苏武归国后,拜为典属国,至宣帝时始赐爵关内侯。运用典故,令人毫无生硬堆砌、偏僻艰涩之感,从而收到了形象、含蓄、曲尽其妙的艺术效果。
其三,灵巧的对仗,增加了诗歌的绘画美。这首诗中间两联对仗不仅工整 ,而且灵巧奇绝 。三、四两句,主要从空间角度描写苏武留胡时环境的艰难;五、 六两句主要从时间的角度突出其留胡时间的漫长。两联有机配合,便从时、空观方面突现了苏武不可动摇、固若磐石的爱国之志。其中“甲帐”、“丁年”的对仗更见功力,看似信手拈来,而实有巧夺天工之妙。
《苏武庙》赏析
首联两句分点“苏武”与“庙”。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到匈奴后,得知苏武尚在,乃诈称汉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苏武系在雁足上的帛书,知武在某泽中,匈奴方才承认,并遣武回国。首句是想象苏武初次会见汉使时的情景。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历尽艰辛,骤然见到来自汉朝的使者,表现出极为强烈、激动、复杂的感情。这里有辛酸的追忆,有意外的惊愕,悲喜交加,感慨无穷,种种情绪,一时奔集,难以言状,难以禁受。诗人以“魂销”二字概括,笔墨精炼,真切传神。第二句由人到庙,由古及今,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古祠高树”,写出苏武庙苍古肃穆,渲染出浓郁的历史气氛,透露出诗人崇敬追思之情。李白《蜀道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即渺然久远之意。古祠高树两茫然,是说祠和树都年代杳远。这就为三、四两句转入对苏武当年生活的追思缅想创造了条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这是两幅图画。上一幅是望雁思归图。在寂静的夜晚,天空中高悬着一轮带有异域情调的明月。望着大雁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又向南方飞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这幅图画,形象地表现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塞草,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这幅图画,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环境、经历、心情相互交触,浑然一体。
颈联遥承首句,写苏武“回日”所见所感。《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上句说苏武十九年后归国时,往日的楼台殿阁虽然依旧,但武帝早已逝去,当日的“甲帐”也不复存在,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史载苏武“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李陵《答苏武书》中也有“丁年(壮年)奉使,皓首而归”之句。下句说回想当年戴冠佩剑,奉命出使的时候,苏武还正当壮盛之年。“甲帐”、“丁年”巧对,向为诗评家所称。此联先说“回日”,后述“去时”,诗评家称之为“逆挽法”,认为可以“化板滞为跳脱”(沈德潜《唐诗别裁》)。其实,由“回日”忆及“去时”,以“去时”反衬“回日”,更增感慨。一个历尽艰苦、头白归来的爱国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当年出使的情况,能不感慨欷歔吗?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末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史载李陵劝降时,苏武曾说:“武父子之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兄弟亲*,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回国后,昭帝“诏武奉一大牢谒武帝园庙”。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是时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诗云:“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温庭筠这首诗,正塑造了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
《苏武庙》作者介绍
温庭筠 (约801—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新唐书》与《旧唐书》均有传。年轻时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温庭筠早年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唐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多写女子闺情,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
温庭筠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已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筌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唯《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全部亡佚,现在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苏武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