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名句

关于尚书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尚书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尚书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尚书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22) 语录(33) 说说(1) 名言(1k+) 诗词(12) 祝福(166) 心语(1)

  • 《尚书》虞书·益稷

  • 《尚书》虞书·益稷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汉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尚书》虞书·益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尚书》虞书·益稷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従,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

      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庶尹允谐,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尚书是哪个朝代

      答:尚书是*历史上从秦汉时期创立的*官职,其重要性于汉朝达到顶峰,隋唐以后也成为分管六部的重要职官。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伏牺、神家、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王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

      及秦始皇来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载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馀错乱摩灭,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约文申义,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将来。

      《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既毕,会国有巫蛊事,经籍道息,用不复以闻,传之子孙,以贻后代。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隐也。

      重别周尚书诗词

      古诗原文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译文翻译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

      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注释解释

      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舆县)人,周颚之孙。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魏*江陵,逃归建业。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

      一人:庾(yǔ)信自指。

      河:指黄河。

      南向:向着南方。

      创作背景

      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长安。560年,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周弘正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

      诗文赏析

      诗的开头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庾信在这里是借用,因为阳关已成了“大道”的.代称,如同我们把“阳关道”与“独木桥”对举。诗中的“阳关万里道”是喻指长安与金陵之间的交通要道。下旬“不见一人归”的“一人”指庾信自己而言,这二句说在长安至金陵的阳关大道上,有多少南北流离之士已经归还故国了。只有我一人不能归故土,这是令人伤心的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河边雁”喻指友人周弘正,这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一种虚拟,是庾信的内心感觉借助外物的一种表现形式。前已指出,庾、周分别是在早春,这时不可能出现秋雁南飞的实景,即使九尽春回,也只能看到鸿雁北去的景象。这两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陈比作南归之雁,大有羡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由,而自己却丧失了这种自由,以见自己不如鸿雁。沈德潜评这首诗说“从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这是知人论世之见,于诗歌鉴赏尤为重要。

      此诗表现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借代手法,开头即用“阳关万里道”借指长安至金陵的交通大道。此种手法增加了诗的含蓄美。另一艺术手法是虚拟,“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便是虚拟的景物,这种带象喻性的虚拟,使诗歌形象的含蕴更加丰富。可以想见,庾信在长安看到秋去春来的大雁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来去自由的感受已经隐藏多年了。送友人南归时,这种多年积淀在心头的情感一触即发,其内涵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尽。只有细味庾信的良苦用心,才能欣赏此诗谋篇遣词之妙。

    [阅读全文]...

2022-03-21 21:30:14
  • 《尚书·周书》名言

  • 名言,语录
  •   《尚书》里自《康诰》以下有许多关于夏代的记载,这些篇《周书》是最真实可信、最具权威的`。

      1

      用肇造我区夏。(《康诰》)

      2

      相古先民有夏。(《召诰》)

      3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有夏服天命。(同上)

      4

      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同上)

      5

      上帝引逸,有夏不适(敌)。逸,则惟帝降格,向于时(是)夏。(《多士》)

      6

      乃命尔祖成汤革夏。(同上)

      7

      殷革夏命。(同上)

      8

      夏迪简在王庭。(同上)

      9

      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君爽》)

      10

      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多方》)

      11

      崇乱有夏。(同上)

      12

      亦惟有夏之民……劓割夏邑。(同上)

      13

      刑殄有夏。(同上)

      14

      惟夏之恭。(同上)

      15

      代夏作民主。(同上)

      16

      非天庸释有夏。(同上)

      17

      乃惟有夏图厥政。(同上)

      18

      古人之迪惟有夏。(《立政》)

      19

      乃怦我有夏式(代之误)商受命。(同上)(按周人自认为夏之后,此语可为证。)

      除《周书》外,《虞夏书》中尚有关于夏代的记载,其权威性远不及《周书》,故从略。

    [阅读全文]...

2022-07-06 20:56:27
  • 尚书中的哲理经典名句

  • 哲理,经典
  • 作德,心逸日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尚书中的哲理经典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1、允恭克让,光被四表。

    2、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3、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4、作伪,心劳日拙。

    5、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6、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8、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9、诗言志,歌咏言。

    10、书之论事,昭如日月。

    11、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昌。

    12、过无大小都是错。

    13、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14、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15、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阅读全文]...

2022-03-30 17:06:25
  • 尚书是哪个朝代

  • 尚书是哪个朝代

      尚书,是*封建时代的**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尚书是哪个朝代,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答:尚书是*历史上从秦汉时期创立的*官职,其重要性于汉朝达到顶峰,隋唐以后也成为分管六部的重要职官。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伏牺、神家、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王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

      及秦始皇来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载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其馀错乱摩灭,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约文申义,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将来。

      《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昭然义见,宜相附*,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八篇。既毕,会国有巫蛊事,经籍道息,用不复以闻,传之子孙,以贻后代。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不隐也。

    [阅读全文]...

2022-01-07 23:16:08
  • 重别周尚书古诗

  • 古诗文
  • 重别周尚书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别周尚书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酒歌庾信》

      题解:

      这是庾信的一首送别诗,作者原已有《别周尚书弘正》一首,所以这里题作《重别周尚书》。此诗写作者羁留北方时送别同僚南归,借此抒发自己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原文:

      《重别周尚书》

      庾信

      阳关万里道,

      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

      秋来南向飞。

      翻译:

      身居阳关万里外,

      不见一人往南归。

      只见河边有鸿雁,

      秋天到来往南飞。

      赏析:

      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庾信被强留北方后,周弘正曾奉命出使北朝,滞留两年之久。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

      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长安。第二年(555)三月,王克、沈炯等首批获遣东归。560年,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庾信此诗开头两句即抒写自己绝望沉痛的心情:别

      人都归去了,通往江南的万里道上,独独不见“一人”——即“我”的身影!

      据史*载,周弘正南归之时正是春季。因此诗中所说的秋雁南飞,实际上是诗人虚设之景。诗人由人不得归而想到来去自由的雁,想到雁春来秋去,不禁生出艳羡之情。受着羁绊而南归无望的人和“秋来南向飞”的雁形成鲜明对比,愈发见出诗人内心的悲怆。

      此诗情辞深婉,气格高古,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写得笔墨淋漓,充满了感情力量。

      作者资料: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早年曾任*东国常侍等职,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公元554年(元帝承圣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

      庾信被强留于长安,永别江南,内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离颠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创作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没有摆脱“宫体诗”的影响,迄今被传诵的诗赋,大抵是到北方后所作,这些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诗歌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虽属模拟阮籍,实则全是感叹自己的身世。他的乐府歌行,常常使用比兴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杨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后的'诗歌苍劲沉郁,和他经历战乱及对北方景物有较深的感受有关,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卢记室从军》。他的一些小诗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师三绝》、《重别周尚书二首》等,都很著名。

      庾信在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赋》、《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赋》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骈文大家,他的文风以讲究对仗和几乎处处用典为特征,其文章多为应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学意味。

      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最早。《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讲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还有朱曰藩刊本,仅六卷,有诗无文。此外还有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

    [阅读全文]...

2022-04-24 16:05:56
  • 尚书序全文及译文

  • 古诗文
  • 尚书序全文及译文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尚书序全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尚书序》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①,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②,由是文籍生焉③。伏牺、神农、黄帝之书④,谓之“三坟”③,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⑥,谓之“五典”⑦,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⑧,雅诰奥义⑨,其归一揆⑩,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⑾,求其义也。九州之志⑿,谓之“九丘”⒀。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注释】

      ①〔伏牺氏〕又写作庖牺、包牺、宓羲、伏戏,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首领,即太昊(ha。诰)。相传他始画八卦,教民捕鱼畜牧。〔王(wang望)〕统治。

      ②〔八卦〕由阴(两短横)阳(一长横)两种线形组成的八种符号,用来各代表一定属性的若干事物。八卦又以两卦相叠演为六十四卦,用来象征自然观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八卦最初是上古记事的符号,后来被用作卜筮的符号,逐渐神秘化。〔书契〕文字。《释文》:“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结绳〕文字产生以前的一种记事方法。用绳打结,用不同的形状和数量标记不同的事件。

      ③〔由是〕因此。〔文籍〕文章典籍。

      ④〔神农〕传说中的古代三皇之一,又称炎帝、烈山氏。相传教民稼墙,尝百草为医药治疾病。〔黄帝〕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因居姬水,又改姓姬,号轩辕氏,又称有熊氏。曾打败炎帝,斩杀蚩尤,而取代神农氏。传说蚕桑、医药、舟车、宫室、文字等制都从黄帝时开始。黄帝、神农、伏牺合称三皇。

      ⑤〔三坟〕《孔疏》。“坟,大也。以所论三皇之事其道至大,故曰:言大道也。”

      ⑥〔少昊〕黄帝的儿子,与颛顼、高辛、唐、虞合称五帝。〔颛顼(zhuan xu专须)〕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称高阳氏。〔高辛〕黄帝的曾孙,少昊的孙子,又叫帝喾(ku酷)。〔唐〕尧帝,属陶唐氏,又叫唐尧,简称唐。〔虞〕舜帝,属有虞氏,又叫虞舜,简称虞。

      ⑦〔五典〕《孔疏》:“典者,常也。言五帝之道可以百代常行,故曰:言常道也少”

      ⑧〔设教〕设施教化。伦。〔伦〕类。《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犹类也。”郑玄注:“拟,犹比也。伦,犹类也。”

      ⑨〔雅诰〕雅正辞诰,指夏、商、周三代的文章。在《尚书》中,夏书、商书、周书有训、诰、誓、命、歌、贡、征、范八类,这里用诰代表。

      ⑩〔归〕指归,皆趣。〔揆〕道理。

      ⑾〔八索〕《孔疏》:“引言为论八卦事义之说者,其书谓之八索。”又说:“此索谓求索,亦为搜索。”

      ⑿〔志〕记述。

      ⒀〔九丘〕《孔疏》:“其论九州之事所有志记者,其书谓之九丘。”

      【译文】

      古代伏牺氏治理天下的时侯,开始画八卦,造文字,用来代替结绳处理政事,因此产生了文章典籍。

      伏栖、神农、黄帝三皇时代的书,叫做“三坟”,是讲大道理的;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五帝时代的书,叫做“五典”,是讲普通道理的。至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书,即使设施教化不与三坟五典同类,但雅正辞诰的深奥意义,它们的旨趣是同一个道理,因此,各个时代都把它们看得很宝贵,认为是最重要的教导。演说八卦的,叫做“八索”,求索八卦的意义。记述九州的,叫做“九丘”。丘,是聚集的意思。意思是说九州所有的,土地所生长的,风气所适宜的,都聚集在这种书中。《春秋左氏传》说:“楚左史倚相能够阅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就是说的上古帝王遗留下来的书。

      (以上是第一段,指出《尚书》与上古三皇五帝时的书旨趣相同,是对后世最重要的教导。)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①,睹史籍之烦文②,惧览之者不一③,遂乃定《礼》、《乐》④,明旧章⑤,删《诗》为三百篇⑥,约史记而修《春秋》⑦,赞《易》道以黜“八索”⑧,述职方以除“九丘”⑨。讨论坟典⑩,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⑾。芟夷烦乱⑿,剪截浮辞⒀,举其宏纲⒁,撮其机要⒂,足以垂世立教⒃,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⒄,所以恢弘至道⒅,示人主以轨范也⒆。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⒇。

      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21)。汉室龙兴(22),开设学校,旁求儒雅(23),以阐大猷(24)。济南伏生(25),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传授,载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义,世莫得闻(26)。至鲁共王好尚书序,治宫室(27),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28)。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之音(29),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无能知者(30),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31),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二十五篇。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篇,四十六卷,其馀错乱摩灭(32),弗可复知,悉上送官,藏之书府,以待能者。

      【注释】

      ①〔先君〕子孙称自己的祖先。

      ②〔睹(du堵)〕看见。〔烦〕烦琐,不必要的户

      ③〔不一〕不相同。

      ④〔遂乃〕于是就。〔定〕《孔疏》:“修而不改曰定。”

      ⑤〔明旧章〕《孔疏》.“明旧章者,即《礼》、《乐》、《诗》、《易》、《春秋》是也。

      ⑥〔删《诗》为三百篇〕《孔疏》:“就而减削曰删。”古代有诗三千馀篇,孔子除去重复的,选取可施于礼义的三百一十一篇,其中六篇有序无诗,完整的共三百零五篇。说三百篇,是取其整数。

      ⑦〔约〕《孔疏》:“准依其事曰约。”

      ⑧〔赞〕《孔疏》:“因而佐成曰赞。”《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黜(chu触)〕退而不用。

      ⑨〔职方〕官名。《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⑩〔讨论〕整理。《论语·宪问》:“世叔讨论之。”郑玄注:“讨论,整理。理,亦治也。谓整比其辞而治之也。”

      ⑾〔讫(qi气)〕完结,终止。

      ⑿〔芟(shan山)夷〕削除。〔烦乱〕烦琐杂乱的文字。

      ⒀〔剪截〕删减。《孔疏》;“去而少者为剪截也。”〔浮辞〕虚浮的.言辞。

      ⒁〔宏〕大。

      ⒂〔摄〕摘取。〔机要〕精义和要点。

      ⒃〔垂世〕流传后世。〔立教〕给人制定规范而施行教育。

      ⒄〔典〕大册,五帝之才书。如《尧典》、《舜典》。典、谟、训、诰、誓、命,都是《尚书》的文体。〔谟〕谋仪。如《皋陶谟》。〔训〕训导,教导。如《伊训》。〔诰〕古代诸侯朝见君主时,君主告诫诸侯的言辞。如《汤诰》。〔誓〕誓词。如《汤誓》。〔命〕命令。如《说命》。

      ⒅〔恢弘〕发扬。也写作“恢宏”。〔至道〕最深刻的道理。

      ⒆〔轨范〕楷模,法式。

      ⒇〔三千之徒〕指孔子的学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21)〔先人〕《孔子家语》:“子襄以秦法峻急,壁中藏其家书。”据《史记·孔子世家》,子襄是孔子后裔,孔安国的曾祖。〔用〕因此。

      (22)〔龙兴〕比喻新王朝的兴起。《孔疏》:“言龙兴者,以《易》龙能变化,故比之圣人九五飞龙在天,犹圣人在天子之位,故谓之龙兴也。”

      (23)〔旁求〕广泛寻求。

      (24)〔大猷〕大道。指三坟五典等先王典籍。

      (25)〔伏生〕名胜,字子贱,汉济南人。秦时博士。汉文帝时,伏生已九十多岁,文帝派太常使掌故晃错向伏生学《尚书》,由伏生女儿口授二十馀篇,即今文《尚书》。

      (26)〔莫〕没有谁。

    [阅读全文]...

2022-04-27 15:44:31
  • 读书名言名句

  • 名言,读书,语录
  • 读书名言名句(精选185句)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名言名句(精选185句),供各位参考。

      1、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2、不论前途如何,不管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失去希望,希望是一种美德。

      3、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兄弟姐妹,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4、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5、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淮县署中寄舍弟》

      6、童话不只是儿童们享用的食品。——列宁

      7、读书使人精神文明,劳动使人物质文明。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

      9、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10、培养读书*惯,训练思考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技术,熟悉社会准则的框框,打下哲学基础,这些都是未来的领导人从学*活动一开始,而且一辈子都必须继续不断地致力去做的事情。——理查德·尼克松

      11、古书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读的,否则会越读越糊涂。而且即便有了一定条件能读古书,也不可陷在古书堆里拔不出来。——邓拓

      12、当我们读书的时候,首先要理解,要求懂得,在理解的墓础上,再把它记下来。要记住的是书中的中心思想和精神实质,而不是书中的词句。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地学到了东西,长进了知识。——曹方

      13、必然要多念书,读好书,立志念书,发愤成才,快生长,成良才。

      14、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陆游

      15、朋友,你喜欢读书吗?书,拉进了时间的距离,缩短了地域的间隔;书,使您畅游千山万水,鸟瞰古今中外;书,伴您踏上理想的征途,人生从此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16、人的一生,应当不遗余力地奉献一切于社会。

      17、有汗水,有仔细有心,前面的路没有转角。——范华倩

      18、读书会带来心灵充实的快乐。

      1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学问是光明,蒙昧是黑暗。念书吧!—— [俄]契诃夫

      21、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已,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22、书籍是科学的成果,但科学不是书籍的成果。——英。培根

      23、读书贵有用;树德莫如滋。 作者:《对联集锦》

      24、书是一种活的声音,它是我们永远尊重的理性代表。

      25、一个人想聪明,得多念书,正派的.书固然好,坏的魔道书也好,念的越多越好,要把所有的书都念过,才能找到好书。

      26、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渊博的知识。

      27、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

      28、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别林斯基

      29、书籍是培养智慧的工具。

      30、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31、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佚名

      32、读书是一缕清幽的灯光,从轻盈的书页照亮心灵的眸子,逗起了几分智慧的愉悦,闪烁着几分宁静的光辉。——杨义

      33、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

      34、读书可启发心灵,就像运动有助身体健康。

      35、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出示的学*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

      36、学乃身之宝,儒为*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37、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38、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39、辛苦一时,成就一世。

      40、读书贵精不贵多。

      41、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劳馔,欲暖而惰裁衣也。作者:颜之推

      42、教育!科学!学*并领悟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43、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44、有书的地方就有快乐。

      45、念书贪多,最是大病。——朱熹

      46、抱负是人生的太阳。——德莱赛

      47、人之所以异于禽者,唯志罢了矣!——汪·王夫之

      48、思索,就是跟本身争论。

      49、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要领,是先求得该题目标肤表的看法,先欣赏很多页和许多几何章,然后才从新从头读起,以求得到紧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分明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先容给你独一正解的要领。——狄慈根

    [阅读全文]...

2022-04-15 16:40:17
  • 三国时期蜀国尚书令刘巴简介

  • 知识
  • 三国时期蜀国尚书令刘巴简介

      刘巴是蜀国的尚书令,但他最初的时候是投靠在曹操的门下的,那后来怎么又到了刘备的阵营之中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时期蜀国尚书令刘巴简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巴生*简介

      刘巴,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刘巴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自年少的时候就享有才子之名。同时,刘巴为人还极为简朴清高,是历史上颇为有名的清高之士。

      刘巴出身于官宦之家,处于文人阶层的他身上自有一股文人学士的清高之气。年轻时就颇具才名的刘巴曾多次收到荆州牧刘表的任用邀请,但是刘巴一次都没答应过。之后在许多人跟随刘备离开荆州南下逃难时,刘巴选择独自一人北上投靠曹操,他认为只有曹操那样的人才能使他效忠,并且相当看不起士兵出身的刘备。

      然而令刘巴想不到的是,虽然曾为曹操效力,但几经辗转之后,他最终还是落到他看不起的刘备手里,成为刘备手下的谋士。在刘备手下做事时期,刘巴虽然并没有将忠心完全托付于刘备,但是仍旧为刘备尽职尽责,曾为刘备解决了财政困难问题,还曾与诸葛亮等人一起制定了蜀汉的法律《蜀科》。

      刘巴的清高在历史上颇为有名,他为人清正廉洁,生活非常简单朴素。在归附刘备后,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开始就跟随刘备的人,怕因此受到刘备的猜疑和顾忌,于是为人做事非常安静沉默,在朝堂之外也不与其他朝臣有私事方面的交流,与他们只谈公事。但是即使这样,刘巴也不改他的清高性格,依旧保持着清高作风。

      总的来说,刘巴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虽然性格清高,但他也有清高的资本。

      刘巴文才为什么会被埋没

      刘巴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文采斐然,满腹才华,比诸葛亮更牛,可是他却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才干。那么刘巴文采为什么会被埋没?刘巴也一直没有得到重用,这里面他的性格占了很大因素。

      第一刘巴恃才傲物,他自幼就有才名并且出身名门。刘巴一直都不喜欢刘备,认为他虽然和自己同一个姓,但是他只是一个街头小混混,哪怕位列豪强,又怎么比得上自己博学多才。刘备推荐自己外甥到刘巴那里学*,可是他拒绝了刘备的善意。后来刘备被曹操打败四处逃难,很多人都愿意追随他。可是刘巴却北上投靠了曹操,刘备因为这件事也开始恨上了刘巴。

      第二刘巴心猿意马。刘巴投诚曹操,后者非常高兴,开始任用他。曹操派他去招抚江南,刘巴知道刘备等人已经站住了脚跟,江南是守不住的。曹操固执己见,刘巴只好南下。这时候的刘巴对曹操很忠心,可是为了躲避刘备等人,刘巴没有告知曹操一声就逃到了越南。刘巴和越南的领导也不和,他又离开来到了益州,替刘璋出谋划策。刘璋不听刘巴的劝告最后投降刘备。诸葛亮欣赏刘巴的才华,为他说了一箩筐好话。刘巴向刘备为以前的事赔礼,刘备的心里好受了些,委任他为将军。

      第三刘巴轻易得罪了同僚。张飞非常仰慕士大夫,特地赶来看刘巴。可是刘巴非常瞧不起这个兵痞子,一个晚上都没对他说话。张飞到刘备那儿告状,惹得刘备大为怨恨。

      第四刘巴说话不分场合。刘备想要称帝,其他人都向他道贺,刘巴却说现在称帝会让来投靠的汉民失望。刘备气得想要杀了他,碍于他的名声克制住了。但是此后刘巴彻底失去了刘备的信任,一直都没有作为,才华得到了埋没。

      刘巴的才华会被埋没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那时的封建关系也在作祟。刘巴的一生非常让人惋惜,他的才华不应该被埋没,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刘巴为何不受信任

      刘巴虽然早期曾想在曹操手下做事,但是没想到的是最后成为了刘备的谋士,为刘备做事。在效力于刘备期间,刘巴为刘备做了不少事,但是其实刘巴却未得到过刘备的信任。究其原因还是刘巴为人清高,早年瞧不起刘备,还曾想投靠于曹操。

      刘巴出身荆州士族世家,年轻时期就颇具才名,多次拒绝荆州牧刘表的邀请,并且赤壁之战前夕,在荆州众多士族都跟随刘备南下逃难时,刘巴选择独自一人北上投靠曹操,这个行为明确地表明了刘巴宁愿不远千里去投靠曹操,也不跟随刘备,表现出了刘巴对刘备的看不起。

      投奔曹操后,刘巴得到了曹操的重用,曹操叫他前往招安位于荆州以南的长沙、零陵等地,刘巴却拒绝了曹操,最后在曹操派六军护送的承诺下答应前往。恰逢那之后,曹操赤壁之战失利,刘备占据零陵地区,在听闻刘巴在零陵后十分高兴,这时的刘备还没想到刘巴不跟他南下的原因其实是刘巴看不起他,当他热情地前去看望刘巴时,得到的只是一个刘巴逃走的消息。这次,刘备意识到了刘巴对自己的讨厌与轻视。

      在后来刘巴归附于刘备后,刘巴还因看不起刘备的兄弟张飞而严词拒绝了张飞想要在一张床上睡觉的要求,更说出了大丈夫在世可以跟四海英雄结交,但是不可以跟兵子这等人物交谈。这更让刘备体会到了刘巴对自己的瞧不起。

      因此,刘巴虽然为刘备做了很多事,但是刘备却未曾给予刘巴自己的信任。

      人物生*

      公元231年(建兴九年)二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六月,因大雨淋漓,粮食运送不继,汉军撤退回蜀中。八月,大军退还后,负责运输粮草的李严弄虚作假,想推辞责任。时任行前监军、征南将军的刘巴和诸葛亮等联合上书蜀汉后主刘禅,请求罢黜李严。

      艺术形象

      刘巴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出场于第91回,为蜀汉一员战将。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刘巴以前将军、征南将军的身份跟随北伐。

    [阅读全文]...

2022-04-20 19:21:23
  •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注释

  •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原文:

      汉中二良将,今昔各一时。韩信此登坛,尚书复来斯。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错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顷岁遇雷云,精神感灵只。勋业振青史,恩德继鸿私。羌虏昔未*,华阳积僵尸。人烟绝墟落,鬼火依城池。巴汉空水流,褒斜惟鸟飞。自公布德政,此地生光辉。百堵创里闾,千家恤茕嫠。层城重鼓角,甲士如熊罴。坐啸风自调,行春雨仍随。芃芃麦苗长,蔼蔼桑叶肥。浮客相与来,群盗不敢窥。何幸承嘉惠,小年即相知。富贵情易疏,相逢心不移。置酒宴高馆,娇歌杂青丝。锦*绣拂庐,玉盘金屈卮。春景透高戟,江云彗长麾。枥马嘶柳阴,美人映花枝。门传大夫印,世拥上将旗。承家令名扬,许国苦节施。戎幕宁久驻,台阶不应迟。别有弹冠士,希君无见遗。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注释:

      【金屈卮】亦作“金曲卮”。亦作“金屈巵”。

      1.酒器。唐孟郊《劝酒》诗:“劝君金曲卮,勿谓朱颜酡。”唐李贺《浩歌》:“筝人劝我金屈巵,神血未凝身问谁?”王琦汇解:“金屈巵,酒器也。据《东京梦华録》云:‘御筵酒盏,皆屈巵如菜碗样而有把手。’此宋时之式,唐代式样,当亦如此。”唐于武陵《劝酒》诗:“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金元好问《芳华怨》诗:“劝君满酌金屈巵,明日无花空折枝。”

      2.指形类金屈卮的花。元洪希文《水仙花》诗:“月明夜色玉连锁,露冷秋茎金屈巵。”

    整理:zhl201611

    [阅读全文]...

2021-11-29 15:44:27
  • 名书名句摘抄带书名

  • 我在女人跟前经常失败,就是由于我太爱她们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书名句摘抄带书名,希望大家喜欢。

    1、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铁皮鼓》

    2、每当我追溯自己的青春年华时,那些日子就像是暴风雪之晨的白色雪花一样,被疾风吹得离我而去。《洛莉塔》

    3、宽宏大量,是惟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巴黎圣母院》

    4、很多年以前,那时我的钱包瘪瘪的,陆地上看来没什么好混的了,干脆下海吧,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占绝对面积的大海里逛逛吧!《白鲸》

    5、我一贯追求的是:在人的肉体与幻想允许的范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真诚和信任,以及对所有的一切尽可能长久的这里有一种无处投诉的罪行。这里有一种眼泪不足以象征的悲哀。这里有一种绝大的失败,足以使我们的一切成功都*。《愤怒的葡萄》

    6、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国际歌》

    7、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8、他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自己还不知道——那就是,为了要使一个大人或小孩极想干某样事情,只需要设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9、对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失乐园》

    10、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荆棘鸟》

    11、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12、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13、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等。《总统先生》

    14、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

    15、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约翰克里斯朵夫》

    [阅读全文]...

2022-04-18 10:02:49
当前热门
尚书名句 - 句子
尚书名句 - 语录
尚书名句 - 说说
尚书名句 - 名言
尚书名句 - 诗词
尚书名句 - 祝福
尚书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