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名句

关于文心雕龙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文心雕龙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文心雕龙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文心雕龙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1) 语录(4) 说说(2) 名言(5) 诗词(14) 祝福(20k+) 心语(8k+)

  •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导语:《文心雕龙》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学创作构思的过程中,强调指出了艺术思维活动的具体形象性这一基本特征,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出自于《文心雕龙》中的名句,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原道》一)

      2、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原道》一)

      3、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征圣》二)

      4、书契决断以象夬,文章昭晰以象离,此明理以立体也。(《征圣》二)

      5、《书》云“辞尚体要,弗惟好异”。 (《征圣》二)

      6、故知正言所以立辩,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辩立有断辞之义。(《征圣》二)

      7、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征圣》二)

      8、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征圣》二)

      9、《礼》以立体,据事制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采掇片言,莫非宝也。(《宗经》三)

      10、此圣文之殊致,表里之异体者也。(《宗经》三)

      11、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宗经》三)

      12、五则体约而不芜(《宗经》三)

      13、商周以前,图箓频见,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织综,其伪四矣。(《正纬》四)

      14、扬雄讽味,亦言“体同诗雅”。(《辨骚》五)

      15、故其陈尧舜之耿介,称禹汤之祗敬,典诰之体也;(《辨骚》五)

      16、固知《楚辞》者,体宪于三代,而风杂于战国,乃《雅》、《颂》之博徒,而词赋之英杰也。(《辨骚》五)

      17、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明诗》六)

      18、宋初文咏,体有因革。(《明诗》六)

      19、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明诗》六)

      20、朱马以骚体制歌(《乐府》七)

      21、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府》七)

      22、乐体在声,瞽师务调其器;乐心在诗,君子宜正其文(《乐府》七)

      23、赞曰∶八音攡文,树辞为体。(《乐府》七)

      24、赋者,铺也,铺采攡文,体物写志也。(《诠赋》八)

      25、诗序则同义,传说则异体。(《诠赋》八)

      26、词自己作,虽合赋体,明而未融。(《诠赋》八)

      27、夫京殿苑猎,述行序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诠赋》八)

      28、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诠赋》八)

      29、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诠赋》八)

      30、斯则野诵之变体,浸被乎人事矣。(《颂赞》九)

      31、至于班傅之《北征》、《西征》,变为序引,岂不褒过而谬体哉!(《颂赞》九)

      32、其褒贬杂居,固末代之讹体也。(《颂赞》九)

      33、揄扬以发藻,汪洋以树义,虽纤巧曲致,与情而变,其大体所底,如斯而已。(《颂赞》九)

      34、及迁《史》固《书》,托赞褒贬,约文以总录,颂体以论辞;又纪传后评,亦同其名。(《颂赞》九)

      35、然本其为义,事在奖叹,所以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词。(《颂赞》九)

      36、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此其体也(《颂赞》九)

      37、赞曰∶容体底颂,勋业垂赞。(《颂赞》九)

      38、是以义同于诔,而文实告神,诔首而哀末,颂体而视仪,太祝所读,固祝之文者也。(《祝盟》十)

      39夫盟之大体,必序危机,奖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灵以取鉴,指九天以为正,感激以立诚,切至以敷辞,此其所同也。(《祝盟》十)

      40、周之辛甲,百官箴阙,唯《虞箴》一篇,体义备焉。(《铭箴》十一)

      41、潘尼《乘舆》,义正而体芜(《铭箴》十一)

      42、箴全御过,故文资确切;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铭箴》十一)

      43、傅毅所制,文体伦序;孝山、崔瑗,辨絜相参。(《诔碑》十二)

      44、陈思叨名,而体实繁缓。(《诔碑》十二)

      45、详夫诔之为制,盖选言录行,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诔碑》十二)

      46、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诔碑》十二)

      47、故能义直而文婉,体旧而趣新,《金鹿》、《泽兰》,莫之或继也。(《哀吊》十三)

      48、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哀吊》十三)

      49、及相如之吊二世,全为赋体;桓谭以为其言恻怆,读者叹息。(《哀吊》十三)

    [阅读全文]...

2021-12-23 13:48:51
  • 文心雕龙物色篇

  • 文心雕龙物色篇

      南北朝文学家刘勰创作的《文心雕龙》中的一篇文章,密切结合物象、能抓住物色的要点、继承前人加以创新,到自然中去汲取营养。 本篇是本部书中写得较精彩的一篇,除论述形象生动外,还以鲜明的唯物观点,总结了一些创作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文心雕龙物色篇的内容吧。

      《文心雕龙·物色》

      作者:刘勰

      【原文】

      春秋代序①,阴阳惨舒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③,阴律凝而丹鸟羞④,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⑤心,英华⑥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⑦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⑧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⑨。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注释】

      ①春秋:这里用春秋来代指四季。代:更替。序:次序。

      ②阴阳惨舒:即阴惨阳舒。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惨,戚,不愉快;舒,逸。

      ③阳气萌:冬至后阳气开始萌生。玄驹:蚂蚁。步:走动。

      ④阴律凝:阴历八月秋天到来阴气开始凝聚。古代乐律分阴阳二种,古人以十二种乐律分配于十二律,阳律六、阴律六。八月属于阴律,这里借指阴冷的季节。丹鸟:螳螂。羞:吃。

      ⑤珪(guī)璋:古代聘问时所用的名贵的玉器,这里泛指美玉。

      ⑥英华:美丽的花朵。

      ⑦郁陶:忧闷郁积。

      ⑧矜:严肃、庄重。

      ⑨“情以物迁”二句:《明诗》所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意思相同。

      【译文】

      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荡起来。冬至过后阳气萌动,气候渐渐温暖,蚂蚁就走出洞穴开始活动;八月里阴气凝聚,天气渐渐寒冷,螳螂就加紧吃食准备过冬。就是这些微小的昆虫也能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见四季影响事物是十分的深远。至于人的智慧心灵比美玉更卓著,清爽的气质比花朵更清秀,对各种景物的感召,谁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每当进入新的年岁,春气萌发,心情欢乐而舒畅;初夏的时候,草木茂盛,心情烦躁而不畅;在秋天天高气清,阴郁沉寂的心志便显得很深远;冬天里,大雪纷纷渺无边际,思虑严肃而深沉。一年四季各有它的景物,不同的景物又各有它独特的容貌声色,感情由于景物而改变,文辞由于感情而产生。一片树叶落下来尚且能触动人的情思,昆虫鸣叫的声音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心思,何况那清风、明月的夜晚,白日、春林的早晨展示的美景呢?

      【原文】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①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②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③;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④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⑤,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⑥。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自*代⑦以来,*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⑧;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

      【注释】

      ①流连:徘徊不忍离去。

      ②灼灼:形容桃花的色彩鲜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③喓喓(yāo yāo):虫鸣声。《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喓喓阜螽。”韵:虫鸣声。 ④两字:两字相连成为双声字和叠韵字。“参差”是双声,“沃若”是叠韵。

      ⑤长:发展、引申。

      ⑥“诗人丽则”二句:扬雄《法言·吾子篇》:“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指《诗经》作者。则,合乎规则。约,简练。辞人,指辞赋家。淫,过度。

      ⑦*代:指晋、南朝刘宋时期。

      ⑧曲:详尽。毫芥:细微。毫,长而尖锐的毛;芥,小草。

      【译文】

      因此诗人对景物的感触,所引起的联想是无穷的;在多种多样的现象中流连忘返,在听到看到的范围内吟味体察。描写天气和实物的形状,既要随着景物声色的变化而婉转起伏;绘写景物的.色彩,临摹自然的声律,又要联系自己的心情来回斟酌。所以用“灼灼”来形容桃花色彩的鲜艳,用“依依”来表尽杨柳轻柔的形貌,用“杲杲”来描绘太阳出来时光明的形状,用“瀌瀌”来比拟下大雪的样子,用“喈喈”来追摹黄鹂鸟的鸣叫,用“喓喓”来学纺织娘的叫声。“皎日”、“嘒星”,一个“皎”字和一个“嘒”字就把太阳的明亮和星星的微小形容穷尽了;“参差”、“沃若”,一个双声连词和一个叠韵连词就把荇菜和桑叶的形状不整齐润泽的样子描绘了出来,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是用少数字来总括众多的事物,把事物的情思和形状毫不遗漏地描写出来了。这些精练的描写,虽是经过千年来作家们的反复思考,也难以用别的字来代替!到《离骚》取代《诗经》兴起,触类旁通而加以引申,景物声色的形貌难于详尽表现出来,所以便用重复双叠的词来形容不同的事物形象,因此“嵯峨”这一类词语聚集起来,“葳蕤”这类词群便连接起来。到了司马相如这些人手里,讲究诡谲的形式,瑰奇的声貌,刻画山水的形貌,用的形容词必须几十字、上百字相连串,像游鱼般连接着。这正如扬雄说的诗人言辞简约而清丽且合乎法度,辞赋作品过分华丽而辞句繁缛。至于如像《小雅》的吟咏花儿,说道“堂堂盛开的鲜花,有的黄来有的白”;《楚辞》歌咏秋兰,说道“秋兰啊青青,绿色的叶啊紫色的茎”。一切色彩的描写,可贵在及时地看到,倘若不管实际情况青色和黄色累累出现,那就会使人觉得繁杂而并不珍贵了。自从晋、宋以来,作品描写重在逼真,从风景里观察他的情态,从草木里钻研他的情状。作者吟唱歌咏的出发点,应该只是抒发深远的情志;描写事物巧妙,功夫全在于紧密贴切。所以巧妙的言辞和事物的形状贴切吻合,就如在那印泥上盖印章一样,不需要雕琢刻削,却详尽地把极细微处都表现了出来。因此看到这些语言描述就像看到了具体的景物一样,就其字辞而知道当时的时令景色。

      【原文】

      然物有恒姿,而思无定检①,或率尔造极,或精思愈疏。且诗骚所标②,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③,怯于争锋。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善于适要④,则虽旧弥新矣。是以四序⑤纷回,而入兴贵闲;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⑥而更新。古来辞人,异代接武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⑧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若乃山林皋壤⑨,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注释】

      ①检:法式。

      ②标:显出。

      ③锐笔:指精通写作的人。

      ④适要:适应变化抓住要点。

      ⑤四序:四季。

      ⑥晔晔(yè yè):美盛的样子。

      ⑦接武:继承效法前人。武,足迹。

      ⑧因革:继承革新。

      ⑨皋壤:池边地。皋,泽。

      【译文】

      然而景物都有它一定的姿态形状,而人的思想却没有一定的框子,因此,有的人不经意一下就达到了极妙的境界,有的人用尽心思反而离得越远。而且在写景物声色方面,《诗经》《楚辞》中写景的名句,都抓住了景物的要害地方,所以后来才思敏捷的大手笔,在这方面也怯于和它们较量。没有不是凭着成规,借用前人巧妙的方法,依循文章发展的趋势,融会贯通去创作新奇的作品。只要善于适应新的变化,那么虽然借用成规也是可以写得更新鲜的。因此,四季虽然循序相代,万物纷纷回环往复,而引起诗人的兴味重在心地闲静;景物的声色虽然十分繁杂,而分析事理运用言辞却重在简练;使文章的兴味飘飘荡荡自然升举,情采鲜明而清新。从古以来的作家,不同时代先后相接相承,他们无不注意错综运用前人的写作经验求变化,有继承有革新地收到效果。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做到形貌写尽而情味有余,就是因为懂得继承革新再求变通的道理。至于山水林泉,肥沃原野,实在是启发文思的宝库,但简略写来就会空洞不全,详细说来又会繁冗唆嗦。那屈原之所以能够洞察《诗经》的《国风》和楚国民间《骚》体诗歌的情韵,也还是靠江山的帮助吧!

      【原文】

      赞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①。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②,兴来如答。

      【注释】

      ①吐纳:指抒发。

      ②赠:送。

      【译文】

      总结:

    [阅读全文]...

2022-02-17 14:39:18
  • 文心雕龙作者是谁

  • 知识,学*,文学
  • 文心雕龙作者是谁

      导语:《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文心雕龙作者是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心雕龙作者:

      刘勰

      主导思想

      《文心雕龙》提出的“辞约而旨丰,事*而喻远”“隐之为体义主文外”“文外之重旨”“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等说法,虽不完全是刘勰的独创,但对文学语言的有限与无限、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相互统一的审美特征,作了比前人更为具体的说明。刘勰还看到,诗文的内容不是一般经典的道与理,而是和理、志、气相联系的“情”,其形式不是一般的言,而是和“象”与“文”相结合的有“采”之言。两者的关系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它们相辅相成,形成质文统一的完美的艺术。而这种统一在创作过程中是通过“神思”达到的。“神思”是刘勰继《文赋》之后,对形象思维的进一步探索。刘勰看到了它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想象活动,对之作了生动的描绘,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他看来,“神思”虽受理的支配,但不象抽象的逻辑思维那样受着概念的规定,而是“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与物、象、言相结合,始终在感性形象中运动,并伴随着主体情感的体验和自由抒发。书中说“夫神思方远。万涂竟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认为语言文学既再现着客体的物貌,又抒发着主体的情与理、志与气。所以,刘勰侧重从“体性”来划分文学的风格,即所谓“才情异区,文体繁说”。刘勰对文学的形式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从语言文学的角度总结了*衡、对称、变化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

      儒家中庸原则是贯穿《文心雕龙》全书的基调。刘勰提出的主要的美学范畴都是成对的,矛盾的双方虽有一方为主导,但他强调两面,而不偏执一端。文中提出“擘肌分理,唯务折衷”,在对道与文、情与采、真与奇、华与实、情与志、风与骨、隐与秀的论述中,无不遵守这一准则,体现了把各种艺术因素和谐统一起来的古典美学理想。刘勰特别强调同儒家思想相联系的阳刚之美,表现出企图对齐、梁柔靡文风进行矫正的倾向。他关于“风骨”的论述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对后世发生了重要影响。

      以儒道思想为核心,《文心雕龙》中虽然也有某些思想的影响,但构成它的文学思想纲领及核心的,则是儒家道家的思想。它并不否认物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却认为在客观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先天地而生的“道”或“神”。这个“道”或“神”是决定客观世界一切变化的无形的、最终的依据。刘勰认为“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原道》),正是圣人著述经典的根本原则。“神道设教”语出《易·观·彖》:“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把超自然的、人格化的'“神”及其在现实中的代理人帝王,视作理所当然的最高权威。根据这一见解,《文心雕龙》不仅进一步发展了荀子、特别是扬雄以来的“原道”“宗经”“徵圣”的观点,并且将它贯穿到《文心雕龙》一书的一切重要方面,成为他立论的根本依据,给他的理论染上了一层经学色彩而且带来了许多局限性。例如,他认为一切种类的文章都是经典的“枝条”。对当时的各种应用文都设有专目论述,却对正在形成的小说不屑一提。

      但是,《文心雕龙》在论述具体的文学创作活动时,却抛弃了经学家的抽象说教,表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文学观;而且,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文学的特点和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精湛透辟的见解,富于独创性。因此它在*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文学史观

      《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把已往这一方面的理论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刘勰也很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在《通变》篇中,他根据扬雄关于“因”“革”的见解所提出的“通变”,即文学创作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他要求作家要大胆的创新:“日新其业”,“趋时必果,乘机无怯”。只有不断的创新,即《文心雕龙》所说的“变”,文学创作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变则其(可)久”(《通变》)“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但它又强调任何“变”或创新都离不开“通”,即继承。所谓“通”,是指文学的常规:“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文学创作只有通晓各种“故实”,才会“通则不乏”(《通变》),“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昭体故意新而不乱,晓变故辞奇而不黩”(《风骨》)。“新意”和“奇辞”的创造,都是离不开“通”,即继承的。不然,“虽获巧意,危败亦多。”因此,只有将“通”与“变”,“因”与“革”很好地结合和统一起来,文学创作才有可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通变》),获得长足的健康的发展。

    [阅读全文]...

2022-06-27 05:15:35
  • 冯梦龙名言名句

  • 名言
  •   冯梦龙名言名句

      1、不共春风斗百芳,自甘篱落傲秋霜。

      2、兵贵于精,不贵于多。

      3、酒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4、贪痴无底蛇吞象,祸福难明螳捕蝉。

      5、剖开顽石方知玉,淘尽泥沙始见金。

      6、*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7、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兵事以民为本。

      9、天下无有不散筵*。

      10、彩云易做,皓月难圆。

      11、天下之事,理胜力为常,力胜理为变。

      12、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

      13、民未之礼,虽聚易散。

      14、夫妻同道,父子同心。

      15、日往月来,星移斗换。

      16、石卵不敌,蛇龙不斗。

      17、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18、见势不趋,见威不惕。

      19、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20、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21、古人结交在意气,今人结交为势利。

      22、忠心正气,千古不磨。

      23、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24、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25、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6、世间屈事万千千,欲觅长梯问老天。

      27、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

      28、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9、巧媳妇煮不得没米粥。

      30、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萌。

      31、为人第一谦虚好,学问茫茫无尽期。

      32、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33、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

      34、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

      35、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36、早成者未必有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

      37、清净莲花,污泥不染。

      38、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

      39、有过则改之,未萌则戒之。

      40、千虚不如一实。

      41、斩草除根,萌芽不发。

      42、无巧不成话。

      43、世上万般哀苦事,无非死别与生离。

      44、官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

      45、军有归心,必无斗意。

      46、德是烧身硝焰,色为割肉钢刀。

      47、要为天下奇男子,须历人间万里程。

      48、物,贵极征贱,贱极征贵,凡事皆然。

      49、慢人者人亦慢之。

      50、一人立志,万夫莫敌。

    [阅读全文]...

2022-05-05 02:01:27
  • 《文心雕龙》读书笔记

  •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心雕龙》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勰在上一篇《明诗》篇中主要论汉代两晋南北朝的四言诗和五言诗,而则这篇主要讲乐府。“乐府”最早指的是管理音乐的机构用以采集民歌,而这里所要论述的就是采自民间的乐府民歌以及魏晋时期文人创作的乐府诗。刘勰依然从“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四个维度把握乐府。首先论述乐府的含义、起源及作用,认为乐府来源于“钧天九奏”“葛天八阙”等三代之乐和“涂山歌”等四方之音,配乐的诗歌肇始于上古时,夏殷之世,产生四音。西汉的乐府机关负责采集民歌,但大多为俚俗之曲。《诗经》用来配乐,但先秦时代的雅正之曲在汉代乐府中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接着,刘勰论述两汉到魏晋时期乐府的发展史,秦汉之际,礼乐衰微,乐府产生。随后经历汉武帝立乐府、汉宣帝制雅诗、元成二帝广淫乐、东汉郊庙祭祀杂雅之章、曹魏三祖“宰割辞调”等阶段,到西晋达到“表里而相资”(即乐声和乐章互相配合)的境界。最后一部分,刘勰论述音乐和诗歌的关系,并指出另立此篇的原因。他认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乐心在诗”,故“君子宜正其文”;并且指出“诗与歌别”“故略具乐篇,以标区界。”

      刘勰论乐府的态度,基本上还是讲求符合儒家之雅正,并严格区分雅与郑。《赞》词曰:“《韶》响难追,郑声易启。”即看出他对当时(汉魏以来)风行的不雅之歌的鄙薄态度,而推崇先秦雅乐,文中他以“艳歌婉娈,怨志诀绝”称呼《碧玉歌》、《华山畿》等也可看出对通俗乐曲的贬低。刘勰的这一态度与“宗经”思想是一致的,因为宗经,所以以先王的雅乐来作为衡量音乐的标准。他提出“乐本心术”的观点,认为音乐对于人心起着重要的作用,乐有雅声和溺音之分,雅声是周王朝的音乐,郑声则为溺音。另外,文中也提到“中和之响,阒其不还”之“中和”说,这体现刘勰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异曲同工。

      《明诗》是《文心雕龙》第六篇,内涵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讲诗的定义及其教育作用,第二部分作者简单的梳理了从先秦到晋宋的诗歌发展状况,第三部分在总结诗歌发展情况下还提出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基本特色和历代诗人的不同成就,最后还简单论述了其他类型的诗歌起源,如三言诗、六言诗、杂言诗等。

      阅读《明诗》篇,让我对刘勰更加钦佩。我觉得《明诗》篇可以看做是诗歌的一部简史,尤其是第二部分作者论述从先秦到诗歌的发展状况时,对每个朝代的代表作品、诗人、以及作品特色用简单的几句话就说清楚了,而且很到位。不过有一点略微有些奇怪,刘勰在论述五言诗时,论述其实很全面,例举的作家作品也很多,但是却只字未提陶渊明的作品。现代学者对于这一现象普遍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当时陶诗没有编定出来,所以刘勰没有收录其诗,二是认为陶渊明的诗歌是“田家语”,在刘勰那个时代还没有真正的受到重视。但其实从刘勰和陶渊明的生活年代来看,刘勰应该是可以看到陶渊明的诗歌,陶渊明大致生活在晋宋之际而刘勰大致生活在宋梁之际。

      而且陶渊明作为魏晋古朴诗歌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他的诗歌注重写意和言外之意的效果,诗风自然浑融,几乎代表了魏晋以来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如果刘勰看过陶渊明的作品,不可能不留意。再者刘勰在《明诗》篇中,反复提及诗歌的本质源于自然,即“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陶渊明的诗歌应该符合他的这一要求,但是刘勰未提及陶诗确实让人疑惑。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刘勰对于诗歌的定义与传统儒家诗学对诗歌的论述略微有些不同。儒家诗学中对诗歌的经典论述不少,有些明显反映出儒家的诗教观,比如“美刺”“匡谏”;也有一些字面上并不那么明显的说法,比如“言志”。刘勰在引用时,引用的是“言志”但又提出了“自然”说,认为诗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这样的论证显然更加注重诗歌的本质,比较理性。

      诠,意为诠释,进入汉代,“赋”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学样式,枚、马、扬、王等名家杰作不断,因此第八篇专门对这一体进行了评述。

      第一部分讲赋的起。在《诗经》里它是六义之一,铺陈采,绘事写志,但在其他书籍里,它又是与诗不同的另一种体,区别在于它不能像诗一样歌唱。作者认为赋起于《诗》,从楚辞中得到发展,最后通过荀况等大家的实践创作才壮大成为一种独立的体的。说实话,本人在学*阶段也常觉得挺混乱的,有些学史上早期并没有把赋单独列成一体,另外还有骚体赋这一说,如果把楚辞和赋视为两种体,那似乎骚体赋归于哪一种都好像有道理。

      第二部分梳理了秦汉时期的具体创作实践,这一时期赋体的作者增多,创作也很兴盛,题材扩大到宫室苑囿,饮宴狩猎,述行序志。体结构上也得到了完善,篇首常常有序,末尾有乱。另外还有所谓的小赋,主要写些“草区禽族,庶品杂类”。第三部分则进一步对汉魏各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对赋体的创作原则进行了阐释,“诗赋欲丽”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了。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丽词雅义,符采相生”。他强调情以物兴,物以情观,但同时仍放不掉风轨劝诫之旨。他提出赋体的理想标准是“写物图貌,蔚似雕画,风归丽则,辞剪美稗。”

      赋体,我读得不太多,阅读感受非常浅薄。《诠赋》提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就具体的篇什说,觉得实践上可能还是有所偏离的吧,感觉打开一篇,大量的名词,几乎有炫耀博识的嫌疑了。马、扬是大家,扬扬散散一大篇,读完能记住得不太多,自傲之情是有的,不太足以动人。个人偏好小赋,纪行序志都很真切。老实说,赋体到了现代,阅读隔阂真的蛮大了,特别是博物类的,好多名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加上为了写得华美,用词都要求雅丽,读起难免“隔”,加之形式上的镣铐,创作和阅读都不太顺畅。个人觉得要读懂赋,可能有一个关键性的东西遗失在了我们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那就是音乐性。大部分的人读赋,最先做的,多数应该是耐着性子看成百个注释。我曾经有一个比较有趣的阅读体验,以舞配赋,表演者是两只南派改良的新式木偶(“BD”系统,即可动关节人形),配以闵南方言,以小鼓为节,赋的音乐性被最大的发挥出,汉宫的豪丽,宫中丽人的盛妆,真的能在那种氛围中被千年之后的读者感受到。

      经过老师的提点,了解到一个文史知识:古人认为乐府是歌,而非诗,虽然今天我们将乐府视为古诗之一种,而且从这篇的举例当中也可以对此进行佐证。通读全篇我仍然对于“诗”与“歌”、“乐府”之间的界定有点模糊,从开篇第一句对“乐府”的定义:“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似乎可以认为有“五声”“十二律”的乐章就是“乐府”。放在我个人更通俗一点的理解,那就是有曲调配合,能演唱出来的就算“乐府”。如果照着这个概念去推论的话,可以联想到今天的歌曲,但这种类比可能仅仅是流于形式上的对照,从实际内容上来比较,乐府的艺术水*比现今的歌曲要超出不少。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小小的疑问,《诗经》中的篇什不也是可以吟唱出来的么,是不是因为缺少曲谱,所以是有所区别的?

      全篇的行文布局和上一篇《明诗》颇为接*,从乐府的发源到作者所处时期的乐府诗进行了梳理,为乐府的文学史、文学批评史提供了不错的参考。

      作者大部分仅对乐府诗的音乐形式进行剖析和论述,主要的论述对象是“乐体”,因为这是乐府诗有别于其他文体的最主要的特点。乐府诗的最高标准是歌辞与声律的相配,歌辞“雅正容典”,声律则要求“中和之响”,“和乐精妙,故表里而相资矣。”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就是集“形式美”与“内容雅”为一体,作者认为这样表里相称的乐府诗才是好的。

      自从古乐逐渐衰微,雅正的音乐难以恢复,作者在时间轴上从前往后的不断梳理中发现了两大方面的原因:第一大原因是秦始皇焚书导致经典的流失,统一演奏乐器、音调等当面的记录也消亡,音乐声律需要重新不断地调整和摸索;第二大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淫俗的音乐容易传播,人们也喜欢这种不断变化的新鲜感,而雅正的音乐,则让人听了容易打瞌睡发呆。所以“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即便如此之难,作者仍然强调音乐的雅正作用和对此的不断追求,因为九德之歌才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这才是乐府诗这种文学形式应该具有的积极意义。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是南北朝时期的人。《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其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而布局严整,其理论观点之间讲究次序而回环照应、互相补充而逻辑严密,形成一个完整、精密的系统。在*文艺理论和美学史上,具有如此完整、系统而庞大的理论体系的著作,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序志》有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这段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就《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而言,乃是以道为根本、以圣人为老师、以儒家经典为主体、以纬书为参考、以《离骚》为变体,从而体现出刘勰论文的基本观点;二是就文章写作而言,“为文”的根本问题,也都包含其中了。这五篇可以说是刘勰文章的枢纽。

      文章以“原道”开篇,把文章的由来和道家的“道”关联起来。刘勰对文学现象所作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不仅在六朝文士之上,而且在*历史上都是难得一见的。他所作的这种思考不仅是“明其本然”的问题,而且象征着文艺观念的真正自觉,而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勰虽然运用了道教这一“道”的思想,但是在之前,刘勰曾批判道教著作。在刘勰看来无论道家、佛家还是儒家,其立教固然有异,但是他们的终极追求都是一样的。

      《原道》开篇而谓:“文之为德也,大亦!”这既是《原道》的开篇语,更是《文心雕龙》的开卷语。它陈述了这样一个事实;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看上去至为*易,但是实际上,这是对整个“文”的概括,他向人们展示了文学在当时的历史地位,承认“文”的巨大作用,这也为他后面的文章打好了基础。也只有在这时,探讨“为文之用心”才成为一件重要的事实。

      刘勰在《宗经》里抓住了文章写作的根本道理,就是文章要表现人的心灵和性情的美。从而刘勰得出了文章写作的原则和规律,他说:“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轨,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儿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可以说这里的六义就是文章写作的具体化。

      《乐府》篇在《文心雕龙》中序列第七,属于文体论。全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乐府的含义、起源和教育作用;第二部分讲乐府的产生及从汉到晋乐府诗的发展历史;第三部分主要是阐述音乐和诗歌的关系,最后还说明诗人在《明诗》外另写《乐府》的原因。

      我读《乐府》篇最大的收获便是知道乐府的定义。因为在此之前,对于乐府的定义不是非常清楚,只知道乐府既可以指汉魏六朝的宫廷音乐机关,又可以指称通过乐府歌唱而形成的诗体,还包括历代文人对这种诗体的拟作等。读完刘勰的《乐府》篇对于这一概念更加清晰一些,关于乐府是什么,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说的很详细,从作品本身的角度来说,刘勰在文章开头就指出:“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意为乐府包含了吟咏、歌唱、演奏等方面,是音乐和文学的结合。

      从《乐府》所在《文心雕龙》的篇次来看,它是属于文体论部分,且在《明诗》与《诠赋》之间,很显然刘勰认为乐府是介于诗、赋之间的很重要的文体。在论述乐府的起源之时,一方面他指出乐府来源于“钧天九奏”、“葛天八阕”等三代之乐,以及涂山歌于“候人”、有娀谣乎“飞燕”,来自于等方之音,同时他还说“讴吟土风,诗官采言”,可见乐府的来源不仅是礼乐,还有乐官从民间采集而来。他还提出“乐本心术,故响浃肌髓”即音乐本来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它能透入人的心灵深处。在第三部分他论述了音乐和诗歌的关系认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只有“诗声供雅”才能符合礼制的需要。所以通过刘勰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文心雕龙》中提及的乐府是个围绕宫廷祭祀礼仪而建立起来的关于音乐与文学的概念,所以刘勰关于乐府的定义是多角度的,既有本质的论述,也有政教作用的看法。

      一、关于《文心雕龙·征圣》中圣人之道是检验文章优劣的唯一标准的论述

      《文心雕龙·原道篇》已给这本探讨文学理论的著作指定了基本的方向。一个大大的光环套在它的头上——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虽然不是提倡先道德而后文章,但是本质的思想还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写出好文章来。一个人在写作之前就要像《论语》中说的那样“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圣人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将世界中的道如实地反映出来,“圣人之情,见乎文辞”是为圣人文章。只有圣人说的话,写的文章才是好的`,因为只有圣人才有能力感悟天地间最本质的道,只有是在对道进行阐述与遵从了道的基本规律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换句话说,道是文章的充分条件,文章是检验道的必要条件,道与文章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很牢固,但是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事例来对这一推论进行论证和阐释。

      《征圣》、《宗经》是对《原道》的承袭和发展。“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在文中刘勰再一次从不同的方面向我们阐述文学对道的承载作用,以及对学*符合圣人道德的文辞对现实的知道意义“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他们都是按照先王圣人的礼法来办事情,所以取得了成功。在《原道》中只是说了有了道的文章就自然有了文采,在这里则具体讲述了文采对生活的反作用。后来韩愈提出“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就是这个意思的发展和演变,文辞是以道为依仗的,但是掌握道我们要先从掌握圣人的文辞开始。道与文辞辨证关系的阐述也为后文创作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征圣》一篇中第一次正面提到技巧,“‘****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诗缘情,在写作当中真情实感对写作的帮助是起着很大作用的,巧妙的文辞来修饰这样的感情,一篇好文章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情感这是一个人内在修养方面的反映,刘勰在此很明显地强调作家才是文学创作的主体这一命题。一篇文章思想内容充实而又有文采,情感真挚而又文辞巧妙,这是写作的基本态度和方向。

      圣人的文章是符合道的,符合道的文章是好文章,我们写出文章来,要知道写的好与不好,就需要一个参照物,那自然要以要把圣人们的文章拿来比较一下。符合圣人的意思就是符合了道,文章自然就是好文章。圣人伟大在他把世界中的道明明白白地告诉了你,你只要照着葫芦画瓢就可以了,就像我们小时候写大字要描红,你只要依着那个样子把红的笔画填满就是一个漂亮的毛笔字,虽然没有原来的字的神韵,但总是可以入目的。写文章也是,照着圣人告诉你的道去描写生活中的事情,文章本身的立意就很高妙了,好像高中的时候老师一再强调考试作文主题要健康,就是要我们原道啊,虽然那个道不是圣人说的道的全部。

      文章的创作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定式和定法,刘勰举了《春秋》、《丧服》、《邠诗》、《儒行》、《周易》为例来阐述“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同样他又一次强调,圣人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因为这种种不同的风格正是因为圣人能体悟到了“道”才可以自如地运用,对文章的繁、略、隐、显,能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而作适当处理。所以此时便涉及到了《征圣》的基本思想“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圣文之雅丽,衔华而佩实”这是圣人的文章。我们要想写出这样的文章来,就必须学*圣人的道。是否是以圣人的道来作为自己文章中心思想,是检验一篇文章水*高低的唯一标准。《原道》中说天地万物之所以美,那是因为它们符合天地间的道,要是你的文章不符合道的本意的话,不说你的文章是不是阐发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单就文采这一道槛你就跨不过去。“是以论文必征于圣,窥圣必宗于经。”怎么才能写出还文章,这里已经开始向《宗经》过度了。文章原道,原道征圣,征圣宗经,都是环环相扣的。佛祖当年菩提树下得证大道,立下四万八千法门,为众生开方便之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圣人也有大道,圣人的道就在经书里面。“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经书就是一道方便之门,我们推开它,就算是登堂入室了,是不是再往里走,全在自己。

      二、关于《文心雕龙·神思》中的外物、思维、文辞关系的论述

      《文心雕龙》可以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的总论和文体论论述的是文学的基本原则,论证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本质,以及各种文体的渊源和流变。下编主要论述的是创作论和批评论。对于想寻求写作技巧上的突破的人来说,行而上的道并不是我们关心的,因此更多的将目光放在创作论上,因为直到这里刘勰才算真正地手把手教你怎么写文章,怎么将文章写漂亮,写流畅。因此在刚刚进入写作门槛的我们看来,创作论才是全书的精华所在,我们在这里可以很清楚地体会到刘勰对文学创作的规律与写作技巧的研究是具有高度总结性与突破性的。

      《神思》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创作论的第一篇,主要探讨艺术构思问题。因此可以称为刘勰创作论的总纲。刘勰在这一篇中阐述了文学创作与想像之间的联系,并从外物、思想感情与语言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概括地提出了他的基本主张和要求。认为想像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刘勰对于艺术想像在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以了高度的评价。然后便具体来说刘勰提出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便是继承了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文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想像思维与万物自然之间的关系加以深入的挖掘与探讨,阐述了艺术构思的特点和作用。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则将重点放在了写作之中应该如何想象,想象思维应该如何培养上。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阐述了艺术思维是不受身体的约束和限制的。这是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必将高于生活的原因。“志气统其关键??辞令管其枢机。”志气与辞令在刘勰看来是决定着想象的关键因素。思想感情是想象的动力,而想象则沿着思想感情的方向进行,在写作之前,我们要气定神闲,思想要坚实深刻,感情要真实充沛,这样才能使想象活跃起来,不然就会出现“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的毛病。另一方面辞令,也就是语言,强调这才是思维的工具,意象是通过语言具体化的,才能准确地传达美。所以每一个立志于写作的人都要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这是表情达意的基础。

      在文学创作的时候如何才能够运用想象,刘勰认为在写作的时候“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但是这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去想,更不能胡乱凭空地想象。刘勰认为想像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想像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则是全篇的纲领,如果想像脱离了现实便失去了依持。文学创作有赖于*时的积累,成竹在胸“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所以才能“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这都是作家在日常生活中对大自然和万事万物经过了细致地观察之后才逐渐做到的。从容不迫地直抒胸臆,笔下文思泉涌,一挥而就,都是刻苦锻炼出来的结果。

      人的文学禀赋和文学风格是天生的,但这并不影响不同的人在文学上取得同样辉煌的成就。刘勰举了司马相如、扬雄、桓谭、王充、张衡、左思等人为例来说明不同禀赋和风格的人都可以在文学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是这取决于个人的学识。如果“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那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如果没有深厚广博的学识作为艺术思想的基础的话,那不管你是思维迟钝还是思维活跃,在文学创作上都是走不长远的。而且还会出现“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的现象。这又要求作者能够在纷乱的思绪当中把握住最灵性的闪光点。做到“博而能一”,这样的才学和心态才算可以开始写作了。

      总的来说《神思》是一篇艺术想像论。强调心也就是思维与想像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但是艺术思维是对生活和世界的反映,只有有了广博的学时才能更好地刺激想像,但是要有明确的重点才能将驳杂的思绪引入到你的主题上去,对于想像的描述自然离不开美妙的语言,辞令是行文写作的基础。至于更进一步的写作技巧则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说的清楚的东西了。

    [阅读全文]...

2022-02-14 21:57:48
  • 文心雕龙物色原文及翻译

  • 文心雕龙物色原文及翻译

      在日常的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要一起来学*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心雕龙物色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春秋代序①,阴阳惨舒②,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③,阴律凝而丹鸟羞④,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若夫珪璋挺其惠⑤心,英华⑥秀其清气,物色相召,人谁获安?是以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⑦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⑧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⑨。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注释】

      ①春秋:这里用春秋来代指四季。代:更替。序:次序。

      ②阴阳惨舒:即阴惨阳舒。秋冬为阴,春夏为阳。惨,戚,不愉快;舒,逸。

      ③阳气萌:冬至后阳气开始萌生。玄驹:蚂蚁。步:走动。

      ④阴律凝:阴历八月秋天到来阴气开始凝聚。古代乐律分阴阳二种,古人以十二种乐律分配于十二律,阳律六、阴律六。八月属于阴律,这里借指阴冷的季节。丹鸟:螳螂。羞:吃。

      ⑤珪(guī)璋:古代聘问时所用的名贵的玉器,这里泛指美玉。

      ⑥英华:美丽的花朵。

      ⑦郁陶:忧闷郁积。

      ⑧矜:严肃、庄重。

      ⑨“情以物迁”二句:《明》所说“应物斯感,感物吟志”和这两句意思相同。

      【译文】

      春夏秋冬四季互相代替,阳和的天气使人感到欢快舒畅,阴沉的天气使人感到凄戚,自然景物声色的变化,也会使人们的心情跟着动荡起来。冬至过后阳气萌动,气候渐渐温暖,蚂蚁就走出洞穴开始活动;八月里阴气凝聚,天气渐渐寒冷,螳螂就加紧吃食准备过冬。就是这些微小的昆虫也能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见四季影响事物是十分的深远。至于人的智慧心灵比美玉更卓著,清爽的气质比花朵更清秀,对各种景物的感召,谁又能无动于衷呢?因此每当进入新的年岁,春气萌发,心情欢乐而舒畅;初夏的时候,草木茂盛,心情烦躁而不畅;在秋天天高气清,阴郁沉寂的心志便显得很深远;冬天里,大雪纷纷渺无边际,思虑严肃而深沉。一年四季各有它的景物,不同的景物又各有它独特的容貌声色,感情由于景物而改变,文辞由于感情而产生。一片树叶落下来尚且能触动人的情思,昆虫鸣叫的声音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心思,何况那清风、明月的夜晚,白日、春林的早晨展示的美景呢?

      【原文】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①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②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③;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④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及离骚代兴,触类而长⑤,物貌难尽,故重沓舒状,于是嵯峨之类聚,葳蕤之群积矣。及长卿之徒,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所谓诗人丽则而约言,辞人丽淫而繁句也⑥。至如雅咏棠华,或黄或白;骚述秋兰,绿叶紫茎。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自*代⑦以来,*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⑧;故能瞻言而见貌,印字而知时也。

      【注释】

      ①流连:徘徊不忍离去。

      ②灼灼:形容桃花的色彩鲜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③喓喓(yāo yāo):虫鸣声。《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喓喓阜螽。”韵:虫鸣声。 ④两字:两字相连成为双声字和叠韵字。“参差”是双声,“沃若”是叠韵。

      ⑤长:发展、引申。

      ⑥“诗人丽则”二句:扬雄《法言·吾子篇》:“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指《诗经》作者。则,合乎规则。约,简练。辞人,指辞赋家。淫,过度。

      ⑦*代:指晋、南朝刘宋时期。

      ⑧曲:详尽。毫芥:细微。毫,长而尖锐的毛;芥,小草。

      【译文】

      因此诗人对景物的感触,所引起的联想是无穷的;在多种多样的现象中流连忘返,在听到看到的范围内吟味体察。描写天气和实物的形状,既要随着景物声色的变化而婉转起伏;绘写景物的色彩,临摹自然的声律,又要联系自己的`心情来回斟酌。所以用“灼灼”来形容桃花色彩的鲜艳,用“依依”来表尽杨柳轻柔的形貌,用“杲杲”来描绘太阳出来时光明的形状,用“瀌瀌”来比拟下大雪的样子,用“喈喈”来追摹黄鹂鸟的鸣叫,用“喓喓”来学纺织娘的叫声。“皎日”、“嘒星”,一个“皎”字和一个“嘒”字就把太阳的明亮和星星的微小形容穷尽了;“参差”、“沃若”,一个双声连词和一个叠韵连词就把荇菜和桑叶的形状不整齐润泽的样子描绘了出来,上面的这些例子都是用少数字来总括众多的事物,把事物的情思和形状毫不遗漏地描写出来了。这些精练的描写,虽是经过千年来作家们的反复思考,也难以用别的字来代替!到《离骚》取代《诗经》兴起,触类旁通而加以引申,景物声色的形貌难于详尽表现出来,所以便用重复双叠的词来形容不同的事物形象,因此“嵯峨”这一类词语聚集起来,“葳蕤”这类词群便连接起来。到了司马相如这些人手里,讲究诡谲的形式,瑰奇的声貌,刻画山水的形貌,用的形容词必须几十字、上百字相连串,像游鱼般连接着。这正如扬雄说的诗人言辞简约而清丽且合乎法度,辞赋作品过分华丽而辞句繁缛。至于如像《小雅》的吟咏花儿,说道“堂堂盛开的鲜花,有的黄来有的白”;《楚辞》歌咏秋兰,说道“秋兰啊青青,绿色的叶啊紫色的茎”。一切色彩的描写,可贵在及时地看到,倘若不管实际情况青色和黄色累累出现,那就会使人觉得繁杂而并不珍贵了。自从晋、宋以来,作品描写重在逼真,从风景里观察他的情态,从草木里钻研他的情状。作者吟唱歌咏的出发点,应该只是抒发深远的情志;描写事物巧妙,功夫全在于紧密贴切。所以巧妙的言辞和事物的形状贴切吻合,就如在那印泥上盖印章一样,不需要雕琢刻削,却详尽地把极细微处都表现了出来。因此看到这些语言描述就像看到了具体的景物一样,就其字辞而知道当时的时令景色。

    [阅读全文]...

2022-03-12 17:28:19
  • 陈子龙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汉苑文章首,先朝侍从臣。——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

    三君同海岳,一老是星辰。——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

    当户无芳草,洪流逸巨鳞。——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

    睚眦流訾訾,钩党报申申。——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

    霜华飞暑月,剑气彻秋旻。——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

    东山云壑里,早晚下蒲轮。——陈子龙《赠钱牧斋少宗伯》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陈子龙《山花子·春愁》

    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陈子龙《山花子·春愁》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陈子龙《山花子·春愁》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陈子龙《山花子·春愁》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辑。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公等。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五月十三投水殉国。

    陈子龙不仅是明末著名烈士与英雄,也是明末重要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他的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伟丽秾艳,直追齐梁初唐;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形成沉雄瑰丽的独特风貌,为云间诗派首*,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明诗殿军”,并对清代诗歌与诗学产生较大影响。陈子龙各体诗歌中,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律诗与七言古诗。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清词中兴的开创者,著名词评家谭献、龙榆生等人均对其词作评价甚高。

    陈子龙的骈文也有佳作,《明史》称其“骈体尤精妙”。陈子龙的奏疏与策论都有很深厚的功底,也很有成就。陈子龙的小品文自成一格,《三慨》等作品真切感人又寄托自己缠绵忠厚之情。陈子龙也是明末著名的编辑,曾主编巨著《皇明经世文编》,删改徐光启《农政全书》并定稿,这两部巨著具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

    [阅读全文]...

2022-06-30 01:09:05
  • 卢龙云的著名诗句名言名句

  • 著名,名言
  • 枫叶芦花渐有霜,客中高会又重阳。——卢龙云《九日江楼眺望二首·其一》

    客路远冲枫叶赤,曲江春待杏花红。——卢龙云《秋晚梁园饯别陈孝廉兄弟北上分得东字二首·其二》

    九江枫叶随乡路,五岭梅花待客觞。——卢龙云《赠段明府》

    南北支离叹此身,相逢俱是梦中人。——卢龙云《谒别吕翁祠》

    久知鸟道多危辙,曾见盐车解绝尘。——卢龙云《谒别吕翁祠》

    社酒尚违元亮菊,秋风又美季鹰莼。——卢龙云《谒别吕翁祠》

    滔滔骑从群游客,莫笑卢生梦未真。——卢龙云《谒别吕翁祠》

    马上游尘骤扑衣,仓忙朱雀转堪悲。——卢龙云《和金陵怀古六首·其六·陈》

    鸡人候晓曾传箭,狎客临春只赋诗。——卢龙云《和金陵怀古六首·其六·陈》

    结绮宫前迷玉树,望仙楼外语黄鹂。——卢龙云《和金陵怀古六首·其六·陈》

    长江浪说难飞渡,笑杀芒山侍饮时。——卢龙云《和金陵怀古六首·其六·陈》

    轺车六月出炎荒,极目西南驿路长。——卢龙云《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孺子亭前方祖别,滕王阁外又他乡。——卢龙云《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剑引丰城牛斗气,杯沾湘泽芷兰香。——卢龙云《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五溪疆域通殊服,六诏衣冠接越裳。——卢龙云《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周室作人歌寿考,汉家求士待贤良。——卢龙云《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文章谁解称司命,留滞余方困太行。——卢龙云《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罗网并收麟凤侣,干戈已易艺文场。——卢龙云《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荐士敢当车马锡,贤书亦欲有辉光。——卢龙云《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雌伏尔时甘守黑,骏图谬寄得飞黄。——卢龙云《行役贵竹轺中杂占》

    缥缈山光带暮烟,怀人天畔望长悬。——卢龙云《答杨肖韩民部二首·其一》

    诗家景物多寻胜,子舍斑斓递击鲜。——卢龙云《答杨肖韩民部二首·其一》

    羁愁最恋餐霞侣,况复当春花正妍。——卢龙云《答杨肖韩民部二首·其一》

    当其活狱时,私心窃自拟。——卢龙云《西*行》

    候馆萧森旅思频,西风其奈倚闾人。——卢龙云《入京补谪奉老母暂居清源途中感述四首·其一》

    凭谁共对忘忧草,坐见秋容次第新。——卢龙云《入京补谪奉老母暂居清源途中感述四首·其一》

    宜人秋气蓟门时,仙令飘飘万里驰。——卢龙云《送王君聘令瓯宁》

    五岭乡心随白雁,八闽海色动青骊。——卢龙云《送王君聘令瓯宁》

    烽烟西北频惊眼,民力东南可察眉。——卢龙云《送王君聘令瓯宁》

    随车待遍千家雨,谳牍看消六月霜。——卢龙云《赠张司理》

    闻道圣朝资献纳,更须丹笔侍虞唐。——卢龙云《赠张司理》

    直干长留千尺黛,灵根不断四时青。——卢龙云《柏茂蒲芳图寿周宪副》

    乌栖朱博台中府,鹤舞安期涧畔亭。——卢龙云《柏茂蒲芳图寿周宪副》

    耆社只今尊洛下,太丘门更聚群星。——卢龙云《柏茂蒲芳图寿周宪副》

    卢龙云,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阅读全文]...

2022-07-22 18:32:25
  • 很火的召唤神龙的沙雕文案 超级沙雕的趣味说说

  • 沙雕,趣味
  • 1.我愿摸鱼换神龙回眸,结果紫鲨变成小蝌蚪

    2.我一直不知道人能坏到什么地步,直到三条粉色的见货把我吃成小蝌蚪

    3.玩召唤神龙的十几分钟里,让我体会到了十几次创业失败的大起大落

    4.“我与神明画押赌你心动一刹 我与神明画押,赌你心动一刹,玩一次气一次,终终终终于成为大神龙了。”

    5.“从来不知道坏人长什么样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一条紫色鲨鱼偷偷从岸边钻了出来”

    6.“年初:没有对象 没有合成大西瓜 年底:没有对象 没有召唤出神龙”

    7.“我与神明画押,五鲨堵我青蛙”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三鲨撵我一青蛙。”

    9.“我玩的召唤神龙:《小鲤鱼历险记之鲤鱼变蝌蚪》”

    10. “我就是一条非常小的小青蛙,喵的,一群鲨鱼给我,堵那儿了,特别是那粉泥鳅,贼烦人,我没到那集的时候,那玩意特别多,我到那集的时候,另一个玩意特别多”

    11.“开开心心开始,骂骂咧咧结束”

    12.“听说召唤神龙最*很火,带着我室友玩了半个小时,结果被吃的干干净净。”

    13.“那个鲸鱼非追着我一个蝌蚪,我真的服了,我就遛它,最后溜不动了,死了。”

    14.“我真是太厉害了,在召唤神龙中,竟然得了0分,全球只有一个人的0分”

    15.“玩了三十分钟从一只蝌蚪合成了一只蝌蚪”

    16能吃不一定是福,但特别能吃能召唤神龙!

    17.我与神明画押,鲨鱼堵我王八

    18.我与神明画押,蓝鲨变成青蛙

    19.我与神龙画押,赌你心梗一刹

    20.别人是召唤神龙,我是逃命王八

    21.是谁召唤不出神龙,哦原来是我这个大怨种

    22.“众所周知,这个游戏有:小蝌蚪,小青蛙,小海龟,小金鱼,小锦鲤,紫色剑比,紫色鲨比,蓝色鲨比,绿色剑比,神龙”

    23.“关于我室友被《等我长大了就吃你》这个游戏逼疯的事情”

    24.“我的朋友圈:我要结婚了 我:召唤神龙 我的朋友圈:我找到男朋友了 我:召唤神龙”

    25.“笑晕了 谁半夜还在召唤神龙 我不说”

    26.“这游戏应该叫《小鲤鱼历险记》《阴险青鱼》《怨种王八》《永恒青蛙》《迷失蝌蚪》《升级消失鳗》《十面埋伏》《今天你就别想召唤神龙》《重生之王八遇到蛟》《关于我一波三折成鲸之后又变回蝌蚪这件事儿》”

    27.“我与神龙画押,电鳗变身蛤蟆.”

    28.“我与神明画押,鲨鱼秒变王八”

    [阅读全文]...

2022-05-02 09:44:44
  • 关于龙的诗句唯美(关于龙的经典名句)

  • 唯美,经典
  • 西方有传语,中国有佳话。 夏娃与女娲,华夏龙文化。

    神龙远古飞,人间图腾绘。 消灾降万福,雄伟纳祥瑞。

    龙行云雨变,膜拜求*安。 威力传遍野,皇权谓龙颜。

    龙尊人崇拜,权高民敬畏。 至尊文明路,华夏传精粹。

    五行游千古,金木水火土。 龙颜耀天威,黄青赤白黑。

    何为名族魂,东方一条龙。 文化万古延,上下五千年。

    [阅读全文]...

2021-12-07 08:56:00
文心雕龙名句 - 句子
文心雕龙名句 - 语录
文心雕龙名句 - 说说
文心雕龙名句 - 名言
文心雕龙名句 - 诗词
文心雕龙名句 - 祝福
文心雕龙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