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说新语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世说新语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世说新语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世说新语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盛世新春对联(精选145句)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说到对联,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对联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盛世新春对联(精选145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上联:家过小康欢乐日,下联: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
2、上联:多劳多得人人乐,下联: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
3、上联:壮丽山河多异彩,下联: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
4、上联:冬去山川齐秀丽,下联:喜来桃里共芬芳,横批:新年大吉
5、上联:迎新春事事如意,下联: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6、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下联: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
7、上联:万事如意展宏图,下联:心想事成兴伟业,横批:五福临门
8、上联:占天时地利人和,下联: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
9、上联:欢天喜地度佳节,下联:张灯结彩迎新春,横批:家庭幸福
10、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11、上联:财连亨通步步高,下联: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
12、上联:福旺财旺运气旺,下联: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
13、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14、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15、上联:民安国泰逢盛世,下联: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
1、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
2、上联:天时地利兴伟业;下联:富贵*安大发财。
3、上联:庆佳节万事如意;下联:贺新年八方来财。
4、上联:四海来财富贵地;下联:九州进宝吉祥地。
5、上联:新春大吉鸿运开;下联:遍地流金广财进。
6、上联:盛世和谐添锦绣;下联:伟业腾飞更辉煌。
7、上联:宏图大展奔前程;下联:财运亨通创大业。
8、上联:鸿运当头迎百福;下联:吉星高照纳千祥。
9、上联:事业辉煌年年好;下联:财源广进步步高。
10、上联:迎新春前程似锦;下联:贺佳节事业辉煌。
11、上联:福门家业腾云起;下联:宝地财源乘风来。
12、上联:四海来财兴骏业;下联:九州进宝铸辉煌。
13、上联:事事顺心创大业;下联:年年得意展鸿图。
14、上联:新春福旺迎好运;下联:佳节吉祥开门红。
15、上联:贺佳节百业兴隆;下联:迎新春万事如意。
16、上联:繁荣昌盛铸辉煌;下联:和谐发展兴骏业。
17、上联:财达三江通四海;下联:业兴千年连九州。
18、上联:占地利生意兴隆;下联:得天时财源广进。
19、上联:好生意年年兴旺;下联:大财源时时通达。
20、上联:宏图大展振雄风;下联:伟业腾飞增锦绣。
21、上联:求真务实创伟业;下联:天帮地助展鸿图。
22、上联:通天生意腾云起;下联:遍地商机鸿利来。
23、上联:门迎四季*安福;下联:地聚八方鸿运财。
24、上联:四海来财富盈门;下联:九州进宝金铺地。
25、上联:鸿运铺*发财路;下联:富贵带来吉祥福。
26、上联:庆盛世繁荣发展;下联:贺新春伟业腾飞。
27、上联:开福门四季*安;下联:发财地八方进宝。
28、上联:吉祥*安天赐福;下联:荣华富贵地生财。
29、上联:鸿运带来九州福;下联:富贵迎进四海财。
30、上联:步步登高走鸿运;下联:岁岁*安发大财。
1、上联:门迎福路发鸿福;下联:店有财神广进财。
2、上联:出门大吉迎福到;下联:入门大利接财来。
3、上联:红日照财财满门;下联:春风送福福到家。
4、上联:泰运鸿开兴隆宅;下联:财源广进昌盛家。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世说新语·容止》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出版的图书,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世说新语》又名《世语》[1],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全书原8卷,刘峻注本分为10卷,今传本皆作上、中、下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又称《世语》、《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简介,欢迎阅读。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是*传统的志人小说的名著,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全书共36篇1130则,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貌的同时,更显现出来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所具备的很高价值。
作者简介
秦汉,男。大学学历。作家,编辑、记者,出版专业技术人员高级职称,国家首批注册责任编辑,资深出版策划人,高级摄影师。
迄今,在省级(含)以上报刊发表作品三百余篇(首),在全国性征文大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奖次四十余次。成功策划出版图书两百七十余部,主编图书一百二十余部,均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可。其中,有七部主编的图书被香港、韩国引进版权,策划出版的“影响系列丛书”被国家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指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图书馆装配用书”,获“内蒙古图书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德行第一
一定的道德观念,往往决定着人们的言行。本篇从不同方面反映魏晋时期的道德观念,如忠君尊顺、侍奉父母,这些是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
“孝”,和敬老尊贤密不可分,这是社会的基础,篇中从多方面宣扬了孝行,甚至夸大了它的感染力,不但能感动冥顽不灵者,还能惊天地而泣鬼神,于冥冥之中让孝子得到善报。
魏晋名士对于个人的修养,十分注重。比如要谦虚谨慎,喜怒不形之于色;生活要俭朴,为官要清廉,不汲汲于名利。在人际关系上,提倡慎于待人接物,不轻易褒贬。这些,大多值得肯定。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人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陈仲举:名著,字仲举,东汉桓帝时任太傅。
豫章:豫章郡,首府在江西南。太守:郡的行政长官。
徐孺子:名稚,字孺子,东*,当时的名士、隐士。
府君:对太守的称呼。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称太守为府君。
【译文】
仲举的言行可为士人的表率。初次做官,就有心振作吏治。刚到豫章太守任上,先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去拜访。主簿说:“大人,您的同僚希望您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则说:“当年武王刚攻下朝歌就去拜见商容,*子都来不及坐暖。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何不可呢!”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注释】
周子居:名乘字子居,东*,不畏强、暴,陈仲举赞他为“治国之器”。黄叔度:名宪,字叔度,出身贫寒,有德行。
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等人
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著有(徐州先贤传》十卷、《典叙》、《世说》十卷、《集林》二百卷、《幽明录》二十卷、《宣验记》十三卷、《小说》十卷,有《宋临川王刘义庆集》八卷。《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必至”。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
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城,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龚斌《世说新语校释》、*《世说新语校笺》。
【世说新语】
历代版本
唐及以前
《世说新语》虽撰于南朝刘宋之时,然唐前传本今皆无存。据宋汪藻《世说叙录》可知,其时有陈扶本、激东卿本等版本。又据刘孝标注文中“一本”、“一作”、“诸本”、“众本”等语,可见《世说》在唐前已广为流传。现存最早的版本为唐写本《世说新语》残卷,系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发现于京都东寺,后割裂为五,分藏五人。罗振玉设法使分者复合,并于民国五年(1916年)影印之。该残卷起于“规箴第十”,终于“豪爽第十三”。其中,“规箴”24则,“捷悟”7则,“夙惠”7则,“豪爽”13则,共51则。罗振玉影印本后有罗氏书神田醇跋、杨守敬跋及罗振玉跋。
宋元
宋元为《世说新语》盛行的时代。据汪藻《世说叙录》载,其时便有晁(文元)氏本、钱(文僖)氏本、晏(元献)氏本、王(仲至)氏本、黄(鲁直)氏本、章氏本、舅氏本、颜氏本、张氏本、韦氏本、邵氏本、李氏本等十余种版本;可惜今皆无存。其中,晏氏本很可能是如今通行三卷本的祖本(晏殊)。宋代流传较广较持久者有绍兴八年董弅刻本和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绍兴本今存两部,均藏于日本,一为前田侯所藏,已影印回国,一为宫内厅所藏。此本曾经晏殊删定,再经董氏整理,便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三卷三十六篇的通行本。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为新定郡守时重刻此书,次年又于湘中重刻,是为宋淳熙本,该本今已无存。淳熙本原为清初徐干学传是楼所藏,清人蒋篁亭、沈宝砚曾有校记。
宋末元初,有刘辰翁、刘应登对《世说新语》进行了批点。元刊刘氏批点本《世说新语》八卷现已无存,唯日本尚有残本。其评点在明凌蒙初作为刊本保存了下来。
明代
明代《世说新语》空前盛行,保存至今的版本,据不完全统计,竟有二十六种之多。这主要是王世贞、王世懋兄弟将何良俊《何氏语林》与刘义庆《世说新语》删并合刊,大大扩充了《世说新语》的影响。另外,凌瀛初、凌蒙初兄弟刊行刘辰翁批点本、太仓王氏刊行李卓吾批点本也对此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明代刊行的《世说新语》,大体有三个系统:普通本系、批点本系、《世说新语补》系。
A、普通本系
(1)、正德四年赵俊刻《世说新语》八卷。此为现存最早明刻本,藏*科学院图书馆。
(2)、嘉靖十四年袁褧嘉趣堂刻《世说新语》三卷,并附有陆游跋语。此本与绍兴本篇目一致,仅将上、中、下三卷每卷复分上、下,成为六卷本。此本在明刻诸本中最为善本。
(3)、嘉靖四十五年太仓曹氏沙溪重刻《世说新语》六卷。此本为袁本之裔本。
(4)、嘉靖年间毛氏金亭刻《世说新语》六卷。北京大学有藏。
(5)、万历七年管大勋刻《世说新语》三卷。
(6)、万历二十四年吴瑞征刻《世说新语》八卷。此本无刘孝标注,未知其所自。
(7)、万历二十五年赵氏野鹿园刻《世说新语》三卷。
(8)、万历三十二年邓原岳刻《世说新语》三卷。
(9)、万历三十七年周氏博古堂刻《世说新语》三卷。北京大学有藏。
(10)、万历年间陶珙校注本。藏社科院语言所。
(11)、明吴中珩、黄之寀校刻本《世说新语》六卷。
(12)、明刻本《世说新语》三卷。上海图书馆有藏。
(13)、明吴勉学刻《世说新语》六卷。
B、批点本系:
(1)、明刻宋刘辰翁批点《世说新语》三卷。
(2)、万历九年乔懋敬刻王世懋批点《世说新语》三卷。
(3)、万历十年余碧泉刻王世贞批点《世说新语》八卷。
(4)、明凌蒙初刻《世说新语》三卷。
(5)、明凌瀛初刻王世贞批点《世说新语》八卷。
(6)、明凌瀛初刻刘辰翁、刘应登、明王世懋评四色套印本《世说新语》八卷。
C、《世说新语补》系:
(1)、万历年间张文柱校刊王世懋批点《世说新语》六卷、《世说新语补》二十卷。此本实为刘义庆《世说新语》与王世贞删并《世说新语补》二书合刊,凡四函二十八册。
(2)、万历十三年张文柱校刻《世说新语补》二十卷。
(3)、万历十四年太仓王氏刻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
(4)、明凌蒙初改订本《世说新语》三卷、《世说新语补》四卷。
(5)、万历年间刻《世说新语》八卷、《世说新语补》四卷。*科学院图书馆有藏。
(6)、明刊本批点《世说新语补》二十卷。此书有刘辰翁、李贽等评点。
(7)、明书林余圮孺刻李卓吾批点《世说新语补》。
清代
清代刊行的《世说新语》基本上沿袭明代三系,既无宋代那样的'整理,也无明代那样的增补,也未出现新的批点本。只不过作了一些校勘工作,订正了宋明刻本中的讹误。
A、普通本系:
(1)、道光八年浦江周心如纷欣阁刻《世说新语》三卷。据明袁褧嘉趣堂本重雕,校正了不少错误。
【出处】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六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内容大多记载东汉至东晋间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风貌和轶闻趣事,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三十六类(门),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1130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有的很长,由此可见志人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作者】刘义庆:(403年-444年2月26日),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刘宋宗室,武帝刘裕之侄,为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本是长沙王刘道邻之子,过继给刘裕另一弟弟刘道规,世袭临川王。曾集士人门客作《世说新语》、《幽明录》等书,文笔简洁,为世人所推崇。
【正文翻译】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22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说新语读书笔记(通用2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我看了本好书——《世说新语》,这是一本蔡志忠漫画。蔡志忠把许多故事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故事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构的,但都诉说着一些做人的道理。通过漫画,这些深刻的道理一下就容易被人理解了,寓教于乐。
比如:《舍命全交》。这个故事讲述了苟巨伯到远方探望重病的朋友时正好碰到了胡贼,他没有丢下朋友自己逃命,而是陪他留下。胡贼看到他这么有义气,深受感动就退兵了。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人要有情有义。
又如:《谢安教子》。谢安的夫人常常亲自教育子女,而谢安只在一边做事,谢夫人问谢安为什么不亲自教育子女,谢安说我常常在教导呀。这个故事告诉我言教不如身教,做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
再如:《救人救到底》。这个故事中王朗在避难途中一开始考虑到实际情况不愿让人搭船,同意后在遇到水贼时也不放弃。他与同伴共同努力,逃到了安全的地方,而华歆一开始劝说王朗同意,却在遇到水贼时要弃人而逃。通过这个故事我悟到了两个道理:第一,做事要多加考虑,要量力而行;第二,答应了的事就要做到底,要和大家共同努力。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有趣的故事,我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蔡志忠还有很多这样的漫画,如《论语》、《老子》、《孟子》等。以后有时间我都要看,让自己尽情遨游在这好书的海洋之中。
《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之后由于戎卫北境有功,赐爵为关内候。那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他赎了出来,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从事中郎。当时人们将这件事传为美谈。
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有了深刻的感受。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这种做法。首先,他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来,能够说是对刘宝有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我做事。即便将来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个人情。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司马骏做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他的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
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他人曾有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向对他心存不满。*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我们应有的是用心向上、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是一部专门记叙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谈举止的小说集,向来被视为魏晋「志人」小说的典范。在世说新语以前,也曾出现过不少轶事小说。这天所见的世说新语虽然已失去原先面目,但从其流传来看,还是较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历代普遍受到重视的价值。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轶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资料涵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他在*古代小说史上承先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
我对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之后有一次,两人以前共同读书,一位做官的人乘车而过,十分热闹。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心慕虚荣,搁下书本,跑到门外去观看。于是管宁拿刀割断草*,分开而坐,向他说:「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华歆为了一时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
这本书将对我的为人处世有必须的帮忙,我此刻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是还是要学*这些道理的。
最*读了一遍《世说新语》,内心颇感世事沧桑变换之快。在这纷繁的世界上,保持一颗*常心是何等重要,可想而知。我非常欣赏那些在乱世中还能力挽狂澜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我欣赏他们的个性。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些人都太怪异了。是的,我也承认他们的行为怪异。但我更看重的是他们的能力。
我欣赏他们的魄力。读过这本书后,我感觉到了自己行为的随意性不强。当然,我是愿意做一个真正的自己的。做我自己是我现在要追求的,也是我将来乃至终生都要追求的人生境界。这本书中有许多经典的故事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回味的。我愿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读后感。我觉得这本书中的许多事情似乎在我们身边发生过一般,闭上眼你就能想得清清楚楚。我们不会觉得这些事离我们太遥远了。确实是这样的,如果细细想想,还真的是这样。
但是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最*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世说新语中所述的事简直是太正常了。这是我读后所有所思的地方。这本书中的故事有许多启人深思的地方。我本人是很喜欢读这本书的。
比如书中的乘兴而来,无兴而返。这个故事就挺有意思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在我们在做某件事时,我们可以根据我们自己的真实需要去决定我们是否一定要做或是暂时不做。我们完全有对所要做的事做出我们做与不做的决定。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权利。没有人能够干涉我们的决定。只要我们做的合乎我们自己的意愿,没有违背常理,我们的决定就值得去做。
《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伶,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留下的诗篇流传了千古,为人生性放达任情,与阮籍关系颇密,是为挚友。身为刘伶挚友的阮籍作为竹林七贤之一,想必拥有着世人都知晓的高尚品行和节操。但恰恰相反,他有着与刘伶相*的性格,阮籍作为西汉时期豪放不羁的代表人物,与他一同出现的往往是不行于礼,品行不端。这种性格除了表现在了阮籍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是表现在了他的为人处事中。
按照古人的*俗,亲*之人去世之后是需要进行服丧,以表达自己作为子女的孝心和悲伤,通常服丧期是三年,且在此期间不可以喝酒吃肉,否则便是不敬。但阮籍的母亲去世后,阮籍并没有按照这个规矩进行,仍然参加宴*,并喝酒吃肉。有一次在晋文王宴请众宾客时,阮籍一如往常的参与,何曾觉得这样不得体,是不孝,并告知晋文王让其罢免阮籍的官职。晋文王没有这么做,反而维护了阮籍。阮籍是真的不怀念母亲吗,并不是,他只是不善于表达,没有把自己的悲伤表现出来,在《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写阮籍知道母亲去时候的表现,“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哀嚎一声,并因此吐血,萎靡不振了很长时间,这种悲伤并不假,是当时大多数人都无法比及的,那种流于形式的孝子行为,真的要大力推崇吗?那种悲伤可能就不会是悲伤了,只是向世人证明的一种形式,形式上的悲伤远比实际的悲伤更为不耻。
阮籍的内心是悲伤的,却也是庆幸的,他可以在母亲在世的时候尽孝,而不需要再母亲去世的时候做一些没有必要的悲伤,他无疑是豪放的,更是洒脱的。只是他的行为在当时并不被认可,只能在后世被我们称赞,着实可悲可叹!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名与利往往是人的动心之处,举例来说,管宁和华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园里翻土种菜,他们看到地上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动心,把黄金当作*常的瓦石一样的挥锄耕耘。华歆却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丢弃。
我觉得华歆不应为名和利所动心,他应该多学*管宁,不为名和利所动心。管宁就好象王戎,因为王戎的父亲王浑所曾经任官过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义,怀念他的恩泽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赙仪达数百万,此时王浑已死,故由他的儿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华歆的话就却不是如此。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也很喜欢。
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很多吧!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词简意明,颇能表达人物的个性特点。淡淡的几笔,就能把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真是妙不可言啊!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朴素的散文,有的几乎如口语一般。在晋宋人的文章也颇具特色,因此一来使人们喜欢阅读,其中不少故事,了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从《世说新语?俭啬卷》中的四个故事说起。《世说新语?俭啬卷》中有九个晋人俭啬的故事,其中有四个是说王戎。
一:王戎担任司徒时既贵且富,在京城的首善之地都数一数二。王戎亲自掌管田契,经常与夫人在烛下计算财产。
“旧时王谢堂前燕”说的是琅琊王氏在东晋极盛之时。在西晋琅琊王氏并不是一流的门阀,河东裴氏、颖川荀氏的声望当时都比琅琊王氏要稍高一些。虽然,阀第的`品评中,主要是看指祖先的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但财富也是世家豪门间社交的一个重要方面。
儒家伦理统治*的期间,提倡“仁、义、忠、孝”,表面上很看不起钱,其实都是很虚伪的。自孔夫子起,儒生就是一个个官迷,而在*古今历史上,权、钱一直是相通的。想作官和想发财就是一回事。
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擅长理财,理所当然是一个极大的优点。
二:王戎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卖李子时,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
这类似于现在的“技术产权”的保护意识,何过之有啊?王戎是一位超前于时代意识的伟大理财家。
*古今一些知识分子的酸气要不得,思想中有仇富意识,歧视种种勤劳致富、合法谋利的行为。潜意识里,这是种忌妒,因为自身理财无能,不能合理合法的占有财富,于是整天怨天尤人。
三:王戎之女嫁给河东裴頠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
这是一种最合理的亲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亲父子、亲兄弟明算帐,何错之有?
有错也是欠债不还的裴頠的错。
有一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底教科书”,这本书便是《世说新语》。
魏晋名士风采仪态特别秀美。如果不是何*叔面色白晳,魏明帝又怎会“疑其傅粉”?如果嵇康不是潇洒大方,玉树临风,又怎会赢来众人纷纷感叹?如果潘岳没有美妙的仪态容貌,遇到他的妇人又怎会把他围住?如果王衍手里不常拿白玉柄麈尾,又怎会看出他的手和白玉的颜色没有区别?用厉害的侧面烘托来写魏晋名士的容貌,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吧!
魏晋名士又不缺洒脱豪放的情怀。在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欢嵇康。《简傲三》中,对于钟会的到来,没有左顾右盼,只有专注做自己的事。天生嵇康,豪放洒脱,更有一种不屈于权贵的骨气,《雅量二》中,嵇康即将被行刑,他的表情态度却没有变化,他明明低头认错就可以保住性命,可他没有,守住心灵,我喜欢他的骨气。从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这也许也是这本书的高妙之处吧!
魏晋名士也少不了清谈,有一次卫阶与谢鲲清谈一夜后,原本虚弱的卫阶因此病情加重,为了清谈都顾不得自己的身体,也许“清谈可以饱”是真的。因果关系衔接自然,这也许也是这本书的高超之处吧!
魏晋名士有时也会豪无节制,就如刘伶常常酗酒没有节制,脱掉衣服待在屋里,当有人责备他时,刘伶却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这样随性而不拘小节的风度,也让我们为之感叹。虽然寥寥几笔,却将人写得淋漓尽致,这也许也是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吧!
鲁迅这样评价《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静下心来,慢慢地、细细的品味这本看似简短却又有清晰脉络的书,品这本零散却又自由灵活的书,品这本对人物刻画独具特色的书。思索之间,了解魏晋名士的那一种生活与情意。
读《世说新语》,感觉就像听古人讲故事。寥寥数语便能将一个时期的思想风貌娓娓道来。怪不得鲁迅先生称它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魂奇。”不仅仅这些。《世说新语》还是“无数”成语的“发源地”呢!我们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览无馀”、“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说新语》里的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一齐领略吧!
我最喜欢的一则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讲的是七岁的王戒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看见路旁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树枝压断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动不动。有人问他原因,他说:“长在路边树上还会有那么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孩子尝李子,果然苦。
这个故事暗藏玄机,不但夸奖了王戒小小年纪便有很强的推理本事和善于思考的好*惯,还侧面指出“路边苦李,没人青睐”。借苦李传达出无用的事物活人就会被人所弃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从小就脱颖而出,终后为竹林七贤之一,成为西晋大臣。
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精选10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世说新语的读书笔记(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世说新语》是一部反映魏晋时代文人风貌,体现时代特征的笔记小说,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带表作品。它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包括我也很喜欢。
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刘义庆。
《世说新语》通行本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很多吧!
《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词简意明,颇能表达人物的个性特点。淡淡的几笔,就能把人物描写的活灵活现,真是妙不可言啊!
《世说新语》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朴素的散文,有的几乎如口语一般。在晋宋人的文章也颇具特色,因此一来使人们喜欢阅读,其中不少故事,了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篇》,更多的感触是古人的那种良好的学*态度和浓厚的学*学*氛围。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一段记载是说郑玄的故事。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槊,逢彼之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郑玄家的佣人都喜欢读书。有一次,郑玄觉得他的奴婢干事不称心,准备用“家法”惩罚。这位婢女认为自己冤枉,想加以解释说明;但恰逢此时郑玄盛怒,于是就叫人把她拽到院中的泥地里。这时,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见此而问: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她问话时引用了《诗经·邶风·式微》中的“胡为乎泥中”一句。被斥责的这位回答时则引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用来解释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这里且不论郑玄的不论是非的火爆脾气,郑玄家里的学*氛围更是让人叹服,虽是“婢女”,却能那么娴熟地引经据典,且诙谐隽永、恰如其分。说是“*朱者赤,*墨者黑”的缘故吧,但是想到更多文人的事迹时,又不尽然,这里让人更多的是感受到郑玄为学成就之高,连家里的佣人也极富文化修养,郑玄的学术修养更是让人钦佩。这又不禁让人想到现在学生的学*状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人,我们更应当继承和弘扬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根据《世说新语·文学篇》的记载,古人自身所营造的浓厚的学*氛围却是真的让后人为之惭愧不已。文人为了探讨学术知识,竞相辩论,互相学*,取长补短,这种胸襟和气度也是后人鞭长莫及的,然而,这种涵养却是我们现在做研究和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只有在互相努力地前提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让各自的研究做到飞跃性提升,也为我国强国之路的发展,伏下强有力的一笔。
更值得一提的是,《世说新语·文学篇》关于文人对妇女态度看法的文章,谢太傅问陆退:“张凭为什么为母亲作悼念的诔文,而不为父亲作?”答曰:“这自然是因为男子的品德已经在他的事迹中表现出来;而妇女的美德,那就非诔文不能显扬了。”谢朗母亲王夫人因为儿子的体弱曾对支林道说:“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这些话语中所显示的文人对妇人尊敬的的态度,就不难想象《花木兰》这部文学作品为何会流传至今了,故事本身的价值当然重要,但是,更应该看到人们对传承这些作品的积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所谓“文学”是指文章学术,辞学修养,也包括人生态、处事原则。这一时期文学雅士们以清谈为主要内容,以辩论为主要方式,对佛、道、玄学进行了融合理解。这当中所体现的包容和学术研究精神,值得我们用心研究,用心学*。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其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断,但言记言方面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如实地记载当时口语,不加雕饰,因此有些话不很好懂但是言简意赅,很能传达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反映出有时如同口语,但是意味隽永物的个性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简单几个字,精确地描绘出主角的语言、动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时的描写。
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战时谢安的沉着和朝中大臣们的惊慌。还有,桓温伏甲设宴,广请朝士,想借机除去谢安、王坦之。王坦之惊恐万分,谢安却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800字古文,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宝库,而《世说新语》则是这个宝库中一颗灿烂美丽的明珠。
《世说新语》是南朝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用文言写成,分为言语、德行、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强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几句话,但就在这些记录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句中,我们却可以体会到魏晋时代浓郁的政治氛围和人物特色。前几天,我读了《世说新语》中的一到三十页,其中的一则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这则故事的意思是这样的:华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难,有一人想搭他们的船,但却遭到华歆当即表示为难,王朗说:“正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后来追兵即将追上,王朗想抛弃那个人。华歆说:“之前我犹豫不决,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抛弃他呢?”社会上从此便根据这件事判定华歆和王朗的德行优劣。
这个故事中的华歆刚开始对于别人的请求犹豫不决,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尽管王朗答应了那个人的请求,但当后来追兵到来情况紧急时,却想抛弃协助的那个人,所以,华歆的品德是远在王朗之上的。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犯过像王朗一样的错误呢?以这个故事为例,在开始时如果华歆和王朗在开始时没有携带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可能会有生存的希望。可要是华歆和王朗在中途抛弃了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就没有一点生存下来的希望了。
生活中的事往往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答应了别人某件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如果你拒绝他,他可能会受到损失。但要是你在中途忽然停止,呢么他的损失会更大。
当然,我们在生活中要尽量帮助别人。但如果的确无法帮忙,我们也要当即拒绝,荣国答应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经智博老师推荐《世说新语》一书,急忙在网上下单买回,拿到书后迫不及待一阅,真是如老师所说,既能学*古文的运用,还能了解到很多有意义的的故事,最关键是越看越能领悟到故事后面的寓意,对古人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拿我们熟悉的故事《管宁割*》来说吧!管宁仅以这两件小事就断定华歆对财富、官禄的向往之心,也未免有些武断。不过,他很有定力,而且他发现了与华歆不志同道合,迟早会割*!我们也应该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选择学*专注、有修养的朋友,谨慎交友。但这个故事也启发了我做事不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
钟毓、钟会兄弟俩小时候趁父亲睡觉时去偷喝药酒。父亲当时已经睡醒暂且睡觉来观察他们。钟毓是先行礼才喝酒,钟会只顾喝酒,不行礼。过后不久,父亲分别问他们为什么行礼和为什么不行礼?钟毓说:“喝酒是要遵守礼仪的,我不敢不行礼。”钟会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乎礼仪,所以不行礼。”这故事也让我内心深处有所触动,这俩孩子为人诚实忠厚,另外言语的表达也很重要。
通过故事还知道了《左传》的.注解原来不是一个人完成,郑玄注解了一部分,将交与见解和自己一样的服子慎,后来就有了《春秋左氏传解谊》。
《世说新语》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很多有意义的故事,都是些名士贵族的所闻逸事,从中阐述出很多的道理,我会继续往后看,大家可以多去看看,帮助我们用更智慧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故事还可以讲给孩子们听。作者:李真莹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必须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资料和形式了。也能够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述。综观全书,能够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透过这些人物形象,能够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透过与华歆的比较,赞扬管宁淡泊名利。
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情绪好时大家没事,情绪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我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齐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我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必须
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我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述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透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从另一方面谈,《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骑马冲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这种测验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从此得出是“公辅器”的结论,尤其荒唐。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这就是著名的“三语椽”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足证明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
在虚无、厌世的思想基础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乖僻、放荡,时时流露出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尚。《世说新语》从很多方面写下了这些资料。“任诞”篇说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时一杯酒”;“言语”篇记桓温因见旧时种的柳树长大,哀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泪,即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没落、灰色的人生观。此外,《世说新语》还记叙了一些人的优良品质,如荀巨伯的重义轻生救护朋友,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悔过等。全是有好处的小故事。对魏晋统治阶级的凶残、丑恶、奢侈等也做了具体的描述。这些资料能够为研究历史做参考。
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人,伧耳!”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门外,怡然不屑。
子敬之行为确实太过简傲,我想来想去,此种行为只能是出自真正的贵族,从小衣食无忧,任性放达,骨子里有一种血统、身份和学识的优越感。评点他人时,毫无顾忌;面对他人批评时,也毫不在乎。独来独往,天地四方,惟我惟大!想我辈出身贫寒之人,自是望尘莫及。从小都是按照别人要求的样子而活,一直以来都在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忙碌,为人处世情愿辱没了自己也不能委屈别人。此种境遇即使要放达也只能装装样子而已。
元帝皇子生,普赐群臣。殷洪乔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
看到这则故事,我不免忍俊不禁,惠心一笑。我们当代人经常也是开类似玩笑的,尤其是朋友之间,此类戏虐之词时常有之。不过这则故事能够看出君臣间少有的和谐气氛,估计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皇帝也是人,难免和臣僚们偶尔也乐一乐,何必每天正襟危坐,一板一眼呢?
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读《世说新语》,感觉就像听古人讲故事。寥寥数语便能将一个时期的思想风貌娓娓道来。怪不得鲁迅先生称它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魂奇。”不仅仅这些。《世说新语》还是“无数”成语的“发源地”呢!我们熟知的“拾人牙慧”、“一往情深”、“咄咄怪事”、“一览无馀”、“望梅止渴”等等,都出自《世说新语》里的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一齐领略吧!
我最喜欢的一则是《道旁苦李》一文。它讲的是七岁的王戒在和小朋友们玩的时候,看见路旁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多的都快把树枝压断了。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摘李子,而王戒一动不动。有人问他原因,他说:“长在路边树上还会有那么多李子,定是苦李。”摘到李子的孩子尝李子,果然苦。
这个故事暗藏玄机,不但夸奖了王戒小小年纪便有很强的推理本事和善于思考的好*惯,还侧面指出“路边苦李,没人青睐”。借苦李传达出无用的事物活人就会被人所弃的道理。而故事中的王戒从小就脱颖而出,终后为竹林七贤之一,成为西晋大臣。
许多父母在处罚孩子时,犯了两个最大的错误,一是他们要罚,确舍不得,下不了手;二是他们会处罚,可是他们没有自我必须的原则,好像随他们心境好坏来执法,让孩子摸不清。刘墉以自我教育孩子为例,异常是提到他的母亲,在刘墉想打儿子确又碍于母亲而没有真打的时候,提醒刘墉,真要打,真要教育孩子,就要打重点,狠不下心,下不了手,损了父亲的威严,更关键是丝毫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刘墉以自我年迈的母亲为例,告诫我们教育孩子得把握好度,作父母的得有自我的原则。
古人所谓明刑弼教,刑罚的目的是帮忙教育,害怕孩子做危险动作时受伤,于是在他不听话的时候处罚他,目的是使他不受伤,你能把他打成一身伤,当然不能,所i以处罚绝对不能够过分,否则就变成是你在伤害他了,常此以往,不仅仅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还会使孩子渐渐远离你。同时处罚又得有自我的原则,什么事情该罚,什么事情不该罚,不能随自我心境而定,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并且要经常让孩子知晓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够做。如此想到我们高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其实也是有很大的共性的。
对于高中生,首先制定班规,详细完备,让学生清楚我们的原则底线,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你犯什么错误会相应得到什么样的处罚,而一旦学生犯错,必须要处罚,当然这处罚要严格遵守事先的规定,不可过于随意。高中生又不比小孩子,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我们在处罚的时候必须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够到达好的教育效果。
读完这本书,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在生活中,要细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进行推理确定才能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淡、真致不穷,古今之绝唱也!”
有一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为“名士底教科书”,这本书便是《世说新语》。
魏晋名士风采仪态特别秀美。如果不是何*叔面色白晳,魏明帝又怎会“疑其傅粉”?如果嵇康不是潇洒大方,玉树临风,又怎会赢来众人纷纷感叹?如果潘岳没有美妙的仪态容貌,遇到他的妇人又怎会把他围住?如果王衍手里不常拿白玉柄麈尾,又怎会看出他的手和白玉的颜色没有区别?用厉害的侧面烘托来写魏晋名士的容貌,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吧!
魏晋名士又不缺洒脱豪放的情怀。在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欢嵇康。《简傲三》中,对于钟会的到来,没有左顾右盼,只有专注做自己的事。天生嵇康,豪放洒脱,更有一种不屈于权贵的骨气,《雅量二》中,嵇康即将被行刑,他的表情态度却没有变化,他明明低头认错就可以保住性命,可他没有,守住心灵,我喜欢他的骨气。从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这也许也是这本书的高妙之处吧!
1.德行第一第一则: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曰“群情欲府君先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3.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4.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5.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6.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7.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8.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9.“澄”的意思?“扰”的意思。我想要字典解释和引申意(如果引申意有的话)
10.第三则: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1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12.第五则: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13.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14.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15.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6.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18.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9.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20.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21.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无论是雅量的隐忍,还是深情的恣肆,《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所表现出的,都是一种迷人的个性,自我的觉醒。正如殷浩回答桓温所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记者/艾江涛
《世说新语》明刻本。《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视觉中国)
从清议到清谈
作家宗璞到晚年,仍能清晰记得父亲冯友兰1944年在西南*一次演讲的题目。在那篇名为《论风流》的演讲中,冯友兰举了《世说新语》中的许多例子,说明“真名士自风流”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我不知道,冯友兰为何在那时做一次那样的演讲,但在抗战的硝烟中,谈论魏晋那个乱世之中士人的风度,倒是十分切题。
诞生于南朝刘宋时代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东汉末年到东晋上层社会名士的言行,可谓一时代士族的精神图卷。《世说新语》的成书并非偶然,在它之前,当时社会已流传同样记载人物逸事的《语林》和《郭子》。后来学者根据鲁迅在《古小说钩沉》中辑录的条目,发现《语林》存世的185条内容,有64条被《世说新语》采纳;《郭子》的84条,有74条被《世说新语》采用。
魏晋之际,何以会出现这么多记录士人言谈的书?在鲁迅看来,这类“志人小说”的流行,与普通士人需要模仿高级士族的谈吐举止有很大关系,整部《世说新语》差不多是一部“名士底教科书”。崇拜和效仿名士风流,成为当时的社会风气。《世说新语·企羡》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孟昶还没有显贵时,家住京口。有一次看见王恭坐着高车,穿着鹤氅裘。当时下着零星小雪,孟昶在竹篱后偷看他,赞叹道:“这真是神仙中人!”《后汉书》中对东汉末年太*郭泰的一则记录,读起来更夸张。郭泰一次在路上遇雨,把头巾折下一角,世人纷纷效仿,故意折巾一角,号为“林宗巾”。
冯友兰和宗璞父女,上世纪40年代,冯友兰在西南*以魏晋士人风度为题材的演讲《论风流》曾引起广泛影响
要理解整个社会对名士的效仿之风,似乎还得回到汉末的清议。历史学家贺昌群认为,“名士之名,起于桓帝时宦官政治高压下的党锢之禁”。士大夫阶层与宦官集团在激烈的抗争中,产生了褒扬同道、抨击敌党的强大舆论,是所谓“清议”。被对手抨击为“结党”的清议,是结盟一方的自我命名。正是清议带来了“名士”称谓的流行。
这场清议运动中,最有名的便是许劭兄弟定期举办的人物品评活动,由于这场品评朝野上层人物诗人风采、品行风貌的活动在每月初一举行,被人们称为“月旦评”。据说,无论是谁,一经许劭品评,便会身价倍增,就连曹操也拉着许劭评论,并得到“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著名评语。
只是,这类人物品评的“月旦评”何以成为一种政治斗争的方式?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向我解释:“实际上它是士大夫阶层用民间舆论的方式,对政治的一种影响力量。只是这种表达形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比我们看到戏剧性的文献记载,远为复杂,组合成分更多。”
在人物品评活动中,名士们同时也可能以仪表之美凸显个人风采,求得社会声誉。骆玉明引用*的观点,认为背后的关键在于士大夫阶层的自觉与个性的自觉:“士大夫逐渐成为一种特殊社会阶层,最典型的是东晋高级门阀贵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需要以自身优越性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分开来。很高的政治地位,强大的经济基础,或者更直接一点的军事力量,经学传统后来表现为玄学的文化优越性。所有优越性有一个更外在化的表达:风度、仪表。”
一部《世说新语》,也往往被人们视为“记录魏晋清谈之书”。从清议到清谈,一字之差,背后却蕴含了时代的变迁。上世纪40年代,陈寅恪在那篇著名的《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的论文中,便指出了这种变迁的缘由:“大抵清谈之兴起由于东汉末世党锢诸名士遭政治暴力之摧压,一变其指实之人物品题,而为抽象玄理之讨论,启自郭林宗,而成于阮嗣宗,皆避祸远嫌,消极不与其时政治当局合作者也。”
在魏晋南北朝,这种已演变为玄学清谈的内容,在陈寅恪看来,也有一个演变过程:“当魏末西晋时代即清谈之前期,其清谈乃当日政治上之实际问题,与其时士大夫之出处进退至有关系,盖借此以表示本人态度及辩护自身立场者,非若东晋一朝即清谈后期,清谈只为口中或纸上之玄言,已失去政治上之实际性质,仅作名士身份之装饰品者也。”
《世说新语·文学》中记录了很多清谈的具体场景。吏部尚书何晏家的一次清谈,主人何晏先陈述自己的论点,然后由王弼逐条反驳,谈兴正浓的王弼后来干脆自问自答。从中人们可以看到,清谈最基本的方式是客主论辩。另一次王濛家举行的清谈,谢安邀请大家逐一讲解《庄子·渔父》篇的义理,然后提出疑问,发表见解,形式颇像今天的学术探讨会。
清谈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参与者高贵的身份与高雅的情趣,仅凭才思敏捷还不够,还需要优美的谈吐及艺术化的装饰。《世说新语·品藻》中记录了一则故事,丹阳尹刘惔一次到长史王濛那里清谈,在他走后,王濛13岁的儿子问父亲:“刘尹的谈论和父亲相比怎么样?”王濛答:“要论音调的抑扬顿挫,言辞的优美,他不如我,至于一谈就能切中玄理,这点却比我强。”不仅如此,清谈中还要用到一种标志性的道具:麈尾。据民国学人傅芸子上世纪40年代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看到的唐代实物,发现魏晋人清谈所挥的麈尾,形状如同羽扇,扇柄的左右傅以鹿尾上的毛,并非人们误传的拂尘。
《高逸图》(局部),描绘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故事(视觉中国供图)
玄学带来的精神*
清谈与玄学往往联系在一起,被称为“玄学清谈”。王弼少年天才,能言善辩,吏部尚书何晏见而称奇,曾评价他:“后生可畏,这样的人,可以一起谈论天人之际了。”这则引自刘孝标《世说新语·文学》注解的材料,似乎很好地说明,以何晏、王弼为领袖,竹林七贤继而倡之,被*称为“正始之风”的玄学清谈,所谈题目大致不出《老子》《庄子》《易经》(所谓“三玄”)的范围。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是玄学清谈绕不开的重大命题。《世说新语·文学》记载了一则故事:阮宣子很有名望,太尉王夷甫见到他问道:“老子、庄子和儒家有什么异同?”阮宣子回答说:“将无同。”太尉很赞赏他的回答,调他来做下属。世人称他为“三语椽”。这一提问,在《晋书·阮籍传》中,被进一步明确为“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乎?”按照晋人解释,名教所以为名教,是以官长君臣之义为教,是入世求仕的人应该奉行的东西,与主张崇尚自然、避世不仕,刚好相反,如何能说相同?陈寅恪的解释是,这不过是那些早年崇尚自然、栖隐不仕的人,后来变节,身居高位,不得不利用一已有旧说或发明一种新说,为自己的立场辩护罢了。
不仅如此,陈寅恪还详细考察了玄学清谈的另外一个重要话题:《四本论》。《世说新语·文学》篇中有一条关于这一话题的有趣记录。钟会想把自己著的《四本论》送给当时玄学领域最负声望的嵇康读一下,因担心他辩难而无法应付,竟将书从门外远远扔进去,转身跑走。刘孝标在此条注中引用《魏志》的话,告诉我们所谓“四本”,讨论的是“才”(才能)与“性”(品质、操行)的关系,有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四种论点,故称“四本”。陈寅恪发现,主张才性异与离的李丰和王广,是与曹操*的人,才性同与合的傅嘏、钟会则属于与曹氏为敌的司马氏的死党,时人的玄学清谈,有服务于政治论点的需要。
蔡邕,东汉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视觉中国供图)
对陈寅恪以纯政治性观点解释玄学清谈的内容,一些学者并不认同。骆玉明便认为,“陈先生讨论思想史、文化史问题,特别重视从政治立场谈论问题,因为他本来便出生于一个政治性大家族,特别关心政治。但玄学清谈有其自身价值,体现为人们对更为普遍性问题、更具超越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倒也不是说玄学自身提供了一个多么伟大的思维系统,而在于形成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思维空间,在这个空间当中,人可以选择更多不同看待世界的维度和方法。从这个角度说,就是一个思想*的过程”。
魏晋时期,人们对庄子《逍遥游》的新解释,似乎最能说明玄学清谈,如何真正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精神*。《世说新语·文学》篇记录了一则这样的故事,东晋高僧支遁注解《逍遥游》,卓然标新理于之前向秀、郭象的注解,士大夫们为之倾倒。王羲之原本不认识支遁,孙绰介绍他认识时,还颇为轻视,后因听支遁论《逍遥游》,“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灿映发。王遂披襟解带,流连不能已”。余嘉锡在这条记录中,引刘孝标注,将向、郭和支遁的注解并列出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发现,二者主要差别在于,“郭象仍拘守庄子的‘无待于物’,而支遁则认为圣人‘物物而不物于物’。因为实际上,完全无待于物是连圣人也做不到的,更何况凭借特权,不能舍弃一切物质享受的士大夫们?所以支遁将无待和有待等同起来,首先强调要‘物物’,即凭借于物,有待于物;其次是在心理上不以物为物,把‘物物’和‘不物于物’等同起来”。
简单来说,支遁理解的逍遥或自由,首先需要充分的物质基础,但又要求士人们不要为这些物质满足所羁绊。王羲之后来在《兰亭序》中说:“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正是对支遁新理的进一步发挥。如此一来,士人们可以随遇而足,随地而游,欣于所遇,足于所足,重要的是在一切物色景态中发现超越庸俗的一面,其精神境界之自由,可见一斑。
这种观念,反映到外部世界,就是晋人对自然的发现,人们第一次开始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山水。
郭泰,又作郭太,东汉末年名士、太*,以品评人物而著称(FOTOE供图)
《世说新语·言语》篇多有时人对自然景致的妙评。顾恺之有次从会稽回来,人们问他那里的山川景色,他回答:“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这段出自著名画家之口的景语,完全就是后世文人山水画的意趣。书法家王献之下面的一段话:“从山*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同样出名。
晋人对山水的清赏,与他们在其间发现的玄理妙悟不可分割。用骆玉明的话说,“人们在自然山水中体会到一种超越性的力量,这种力量与世界的永恒本真相关联。一旦感受到这种力量,人们就超越了原有的鄙俗、污秽、局促不安”。
正因如此,书法家王徽之即使租住房屋,也要请家人在院子里种上竹子,并对人言:“何可一日无此君?”在另一则更有意味的材料中,诗人孙绰讽刺一位叫卫承的人说:“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怎么能写好文章?”为何不关山水,便不能作文,孙绰的着眼点仍在于人身上那种超越性的气质。这种气质,经由玄学清谈与自然的发现,在魏晋人那里,更多和山水联系在了一起。
魏晋人的玄学清谈,有时颇类似于希腊爱智者的思辩。有时,为了辩清一个问题,经常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甚至送了性命,此时的玄谈自然不再是陈寅恪所谓的名士修饰。《世说新语·文学》篇记录了一则故事,支遁去拜访谢安,谢安年幼的侄子谢朗也在一旁,和支遁一起辩论玄理,异常激烈。谢朗的母亲听到了,担心病体初愈的儿子不堪劳累,派人叫他进去,结果来人被谢安留下了。不久,王夫人只好亲自出来说:“我早年寡居,一辈子的寄托,只在这孩子身上。”说完流着泪把儿子抱回去了。而在另一则记录中,名士卫玠,由于通宵与人辩论,导致病情加重,不久便去世了。
名士的雅量与深情
在西南*上过闻一多课的学生,对他浓厚的名士派头无不印象深刻。据说,他讲楚辞一开头总要说:“痛饮酒,熟读《离骚》,方称名士。”这句话正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篇。东晋大臣王恭曾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常说的一句话“是真名士自风流”,便顺王恭这句话意思而来:名士风流,缘乎天性洒脱,情思高远,不必以学问为前提。
只是,成为名士真的那么简单吗?或者说,在当时人眼中,成为名士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哲学家汤用彤1940年在《读〈人物志〉》一文中说:“汉魏之际,在社会中据有位势者有二。一为名士,蔡邕、王粲、夏侯玄、何晏等是也。一为英雄,刘备、曹操等是矣。”骆玉明在《〈世说新语〉精读》一书中,列专章讲述“英雄与名士”,他发现不同于英雄,名士的概念很难界定,更多时候,人们只能分析那个时代被称为名士的人,来探寻名士的特征。
这些特征中,雅量颇为时人所重,《世说新语》中便专辟了一个门类谈“雅量”。所谓“雅量”,是指宽宏的气量,要求人们做到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唯此才不失名士风度。
最有名的例子,是关于谢安的一条记录。话说谢安正与客人下棋,一会儿谢玄在淝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后,默不作声,继续与人下棋。反倒是客人坐不住了,问战场胜负情况,谢安这才神情淡然地回答:“孩子们大破贼兵。”
另一个故事中,顾雍在宾客满座的情况下知道自己的儿子死于任上,虽然心里痛苦不堪,以至“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可始终控制住而在言谈神色上没有露出痕迹。
今人读到这些故事时,多少有些难以理解,甚至觉得多少有些造作。情之为物,发乎天性,何故隐忍至此?况且,正如宗白华在《〈世说新语〉与晋人之美》中所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深情”,一部《世说》中,不也有大量任诞纵情的例子吗?《世说新语·伤逝》篇便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王戎的儿子死了,山简去探望他,王戎悲痛难抑。山简说:“一个怀抱中的婴儿罢了,怎么能悲痛到这个地步!”王戎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山简很敬佩他的话,更加为他悲痛。
晋人究竟如何调整雅量与深情这两个看似颇为冲突的气度,似乎还要回到那个时代对“情”的理解。原来在古人的传统观念中,“情”并非值得赞美,在儒道两家那里,尽管论述角度有所不同,“圣人无情”论却是主流观点。至魏晋时,王弼提出“圣人有情”论,试图使“圣人”这样的理想化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有所沟通。另一方面,汉末魏晋的战乱频仍,也让他们看到生命的无常短促,时常发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感慨,也让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的力量。
也就是说,在魏晋士人那里,原本就存在着两种对待情感的观念:一方面,传统礼教、名士风度要求他们恪守雅量,隐忍过于放纵的情感;另一方面,乱世无常,新的思想,也让他们在一些时候更愿意放纵自己的一往情深。
骆玉明特别举了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对《世说新语·任诞》中关于阮籍一则故事的分析,来说明魏晋士人如何解决这种冲突。这则记录是这样说的,阮籍的嫂子有一次回娘家,阮籍去看她,跟她道别,有人责怪阮籍。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们这类人制定的吗?”吉川幸次郎解释:在阮籍这种人看来,礼虽然是一种社会性的必要,但并不为这种最优秀的人设置。某种程度上,这与前面王戎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在这些时代的精英分子或超精英分子眼中,无论纵情还是狂放,都在表明,他们理当享受更多的自由。
无论是雅量的隐忍,还是深情的恣肆,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迷人的个性,自我的觉醒,这也正是《世说新语·品藻》篇中,殷浩回答桓温所言:“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只是,骆玉明提醒我,文学故事中的名士形象,有时并不真实。“因此我讲起《世说新语》中名士的概念,首先强调,名士是有尊严的,并且准备为这种尊严付出最高代价。如果没有这种准备,就没有资格成为名士。祢衡也许是个很可笑的人,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却通过对他人,尤其是曹操这样人物的不屑,表现他的孤傲,终究成为名士。为什么?因为他能够为所作一切付出代价。这种不可屈,来自人的本质。就像《红楼梦》中的尤三姐,是一个堕落的女人,但她最后是高贵的,她告诉那些人,你有钱也罢,有势也罢,我可以陪你玩,那是我乐意玩,如果有一天不乐意和你玩了,你就没有资格。”
也许正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会为嵇康在临刑前的神色自若、抚琴一曲,感到那份高贵的生命尊严。那才是我们不可追慕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名句
世说新语名言
世说新语里的名言
世说新语句子
世说新语语录
世说新语摘抄
世说新语有趣的古诗
有关世说新语的古诗
世说新语雅量的古诗
世说新语的古诗词
世说新语经典语录
世说新语嵇康的古诗
世说新语的古诗及意思
世说新语摘抄加赏析
世说新语上的古代古诗
有关咏雪的古诗世说新语
关于世说新语言语的古诗
mysql的更新语句
招新语录
世说新语二则中的咏雪古诗
小新语录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摘抄
最新语录
清新语录
唯美清新语句
2017最新语录
小清新语录
之江新语摘抄
2012最新语录
最新语录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