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常考名句

关于长恨歌常考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长恨歌常考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长恨歌常考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长恨歌常考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2) 语录(3) 说说(55k+) 名言(5) 诗词(18) 祝福(4k+) 心语(2k+)

  •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比较谈

  • 阅读
  •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比较谈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长恨歌》与《长恨歌传》比较谈,希望大家喜欢!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三十五岁的白居易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授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尉,在这里结识了陈鸿与王质夫。这年的冬天,三人同游仙游寺,谈及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应朋友之邀白居易写下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陈鸿又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两者的关系“非通常序文与本诗之关系,而为一不可分离之共同机构”(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长恨歌》),然而千百年来却只有《长恨歌》脍炙人口,甚至当时的妓也因为能吟诵《长恨歌》一诗而身价倍增(见白居易《与元九书》),陈鸿的《长恨歌传》实难与之分庭抗礼。《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一篇《长恨》有风情”(白居易《续集拙诗成一十五卷》)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当然,作为唐传奇,陈鸿以史学家身份创作的《长恨歌传》也具有它的独特风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在此,笔者就来浅谈一下两篇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 相同点:

      1、故事情节大致相同,同是写半个世纪前历史题材,并且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即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长恨歌》按其情节发展,可分四个大的段落:第一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专宠。第二段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造成悲剧的结局。第三段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写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第四段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归报上皇,表述她绵绵无尽的相思。

      《长恨歌传》则可分为五段:第一段从开头至“其为人心羡慕如此”,叙开元中,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册封她为贵妃。第二段从“天宝末”至“竟就绝于尺组之下”。写安禄山反叛,玄宗幸蜀,杨贵妃在马嵬坡被六军缢死。第三段从“既而玄宗狩成都”至“杳不能得”,写等到战乱*息,玄宗回京,思念贵妃。第四段从“适有道士自蜀来”至“南宫宴驾”,写玄宗派蜀山道士招魂,道士于仙山中遇到贵妃,贵妃拿玄宗以前赐给她的钿盒、金钗等作为信物,玄宗睹物伤情,心中哀痛,不久就谢世了。第五段从“元和元年冬十二月”至结束,写明了

      《长恨歌》的题材来源及其全诗。

      从上面两篇作品的段落内容来看,除《长恨歌传》的第五段以外,两篇作品都写到:贵妃进宫得专宠,安史之乱玉环之死,明皇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化仙后的贵妃托道士叙不尽的绵绵相思之情。所以说它们的故事情节大致相同。

      2、 主题思想大致相同,其中对李杨爱情的描写客观上反映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误国,因此都含有讽刺意味。从陈鸿对贵妃的态度即既同情她的不幸遭遇,又指出她给国家、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把国家祸乱的责任推倒女人身上,可以得出《长恨歌传》的主题为“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那么白居易的《长恨歌》,尤其在诗的前半段,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劈头第一句就用““汉皇重色思倾国”提出,接着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讽刺是极明显的。即使在诗的后半段,白居易在歌颂与同情中仍暗含讽意,如诗的结尾两句,便暗示了正是明皇自己的重色误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

      3、都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贵妃的形象,生前与死后,外在与内在,始终保持着完整统一。

      在两篇作品的前半节,作者除了正面描写了贵妃的动人的仪容,都用了衬托手法,“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六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使天子无顾盼意。”侧面表现贵妃的美貌。那么再看对仙宫杨太真形象和心理的描写:她生活在虚无飘渺、彩云缭绕的仙山,周围是风姿绰约的仙子,单就这环境已把她衬托得飘飘欲仙,更何况是“冠金莲,披紫绡,佩红玉,曳凤舄”,“雪肤花貌”,“云髻半偏”,一副艳丽的容貌,让读者在欣赏时形成无比美好的审美影象,这种美好的容貌蕴涵着一种美好的感情:她虽然已经成仙,超越了生死,但她对为人时的爱情仍然是坚贞如一。两篇作品都通过太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和对“自悲曰:‘由此一念,义不复居此。复堕下界,且结后缘。或为天,或为人,决再相见,好合如旧’。”均表现了她对人间爱情的坚贞和延续。可以说两位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非常成功的。

      二、 不同点

      1、 题材不同:

      《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一篇叙事长诗,属诗歌;而《长恨歌传》是唐传奇,属于小说,具有小说的三要素。

      不同的文体的特点决定了《长恨歌传》用的是叙述语言,《长恨歌》用的是抒情语言。如贵妃入宫、受宠、惨死这些主要情节,《长恨歌传》基本上用客观的调子来叙述,即使是在仙界见到道士也写的现实、具体。而《长恨歌》则具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富有浪漫色彩,无论是贵妃入宫还是李杨欢娱、玄宗相思、贵妃致词,都显得缠绵悱恻,回肠荡气。

      在《长恨歌传》中,从“唐开元中,泰阶*,四海无事。”到“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词。”,从“明年,大赦改元,大驾还都。”到“其年夏四月,南宫宴驾。”最后到“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每一具体时间交代清楚后,都具有小说的三要素,相应地写到人物、故事情节和环绕背景。即在写作手法上,《传》作为小说语言,如上所述,交代具体,故事的来龙去脉很清楚,弥补了《歌》的不足。

      如果说*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小说与诗歌相辅而行,诗人与小说家相互协作,白居易写了《歌》,陈鸿就写了《传》这样的唐传奇,那么诗歌,从古代的叙事诗到唐代中期也有着逐渐抒情化的变化,在这过程中,白居易是一个代表性诗人,他的《长恨歌》就是这方面最杰出的作品。抒情性贯穿于这首诗的始末,尤其是后半部分,更是用抒情性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其力度震撼人心。特别是在“含情凝睇谢君王”以下,全诗进入感情的高潮,贵妃哀婉动人的寄语,在“唯将旧物表深情”的衬托下更显得情真意切;“天上人间会相见”又憧憬于未来,绵绵长恨与希望之光的叠映丰富了悲剧的内涵,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总之,在这首长诗中,诗人把抒情渗进情节,把叙事转化为抒情,客观对象和主观评价完美的统一起来,突出了爱情主题,表现了一种对爱情的审美理想。

      2、 对题材的处理不同:

      《传》重在生前李杨欢娱及死后道士招魂,而《歌》除了以上两部分外,尚有玄宗避难途中回到宫中后刻骨相思,“圣主朝朝暮暮情”刻画出玄宗如影随形的相思;“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诗人通过虚拟的艺术处理,提炼出情人的典型动作,使诗中所赞美的“情”获得普遍的意义。总之,这一部分的情景交融,心理、细节的描写非常精彩,而且至关重要,使《歌》染上浓厚的悲剧色彩。而在《传》中,从“时移事去”到“杳不能得”仅四句,寥寥数句作为过渡,让玄宗、让读者,均不能尽兴。

      3、 感情倾向不同:

      《传》的讽刺意味更强,如玄宗“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以声色自娱”,贵妃“才智*,善巧便佞”,以及杨氏家族的门户光彩,当时的歌谣都交代得较具体、充分。而《歌》中只在第一部分用典雅含蓄的笔调写贵妃入宫受宠等语涉讽刺,一方面表明玄宗爱得荒唐糊涂,但也不排除爱得热烈专一。尤其《歌》用三分之二的篇幅写玄宗的相思之苦,诗的客观效果是同情远远地超过了讽刺,读者往往深爱其“风情”,而忘记了“戒鉴”,这不仅因为作者对明皇的看法存在着矛盾,而且和作者在刻画明皇相思之情上着力更多也很有关系。这样就带来了主题的多义性,历来就有讽刺说、同情说、双重主题说。

      尤其是在陈鸿的《长恨歌传》中就明确指出玄宗“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是为霸占子媳的丑行,而白居易为了更好地把李杨的爱情写得空灵一些,诗人用“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句将玄宗帏薄不修的丑行一笔带过,为以后二人感情的发展布置下纯洁的背景。两相比较,感情判然,白居易对唐玄宗的回护更不待言。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一人们熟知的素材,有意将其中“情”的因素加以放大,剪去一些不必要的有可能破坏全诗主旨的枝蔓,用含蓄精炼的笔法描述二人从相聚到分离的生活。

      又如,在写贵妃之死时,陈鸿描写的较细,并直接点出“请以贵妃塞天下怒”,而白居易用简洁而同情的笔墨写到“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诗人对李杨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无奈何”三字就说尽了杨贵妃无罪而死的百般因素。这样重要情节做了这样简洁的处理,说明诗人不是在再现历史事件的原貌,而是交代悲剧结局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的悲剧结局,才能引出诗的后半部分,而且是更为重要的那半部分。

      4、从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写来看,《歌》善于运用气氛渲染、美的比喻、美与媚的结合,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白居易那如椽大笔将这个故事的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高人一筹。尤其是诗中的景物描写,将“长恨”的心情与悲恸的神情融为一炉,移情入境是“化景物为情思”的典范之作。《传》在这方面就逊色多了。

      5、从文学史地位看,《歌》弥补了*叙事诗的不足,开启市民文学的先河,它是抒情与叙事结合的典范,它不仅吸收传统抒情诗的营养也得益于唐传奇的启示。可以说《传》与《歌》相得益彰。但是《歌》比《传》的艺术成就高,影响面上也广些。

      《传》除了对于一些文学研究者和具有一定文学基础的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属于鲜为人知的作品,而《歌》却是古典诗歌中的不朽之作,从它创作问世到今天,在十二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审美价值,它是一首不朽的诗作,它在艺术上的成就,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时代的不同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去读,都含有不同的感受和发现。

      总之,以上便是《歌》与《传》的异同之处。其实在文学作品中写这同一题材的作品还有宋传奇《杨太真外传》、元代《天宝遗事》诸宫调、《梧桐雨》杂剧、明代《惊鸿记》传奇、清代《天宝曲史》传奇、更有洪生写同样取得较高艺术成就的《长生殿》,当然不可否认,在现在与将来还会有人因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和需要,写下这同一题材的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如《唐明皇》的剧本等,那么这些同题材的作品就如同大小各异的星辰,散发出各自的光芒。虽然《歌》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可它的光辉不会挡住《传》的光芒,它们是相伴而行的星,在文学作品的长河中交相辉映。

      三、拓展《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文章赏析

      ①《长恨歌》赏析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诗人开篇即借“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重色,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中。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写出她如何的妩媚,并因此得宠于后宫之中。“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诗人对此进行了反复地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基础,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情节。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第二部分,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这正是杨贵妃致死的原因所在。“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说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这里,诗人用六句话对二人的生离死别进行了描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悲伤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玄宗那种极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能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情形象的表现出来。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而是抓住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来抒发婉转凄凉的相思之情。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明皇在时局稳定后从蜀地回京城,路经马嵬坡勾引伤心事。返京以后,更是触景伤情,无法排遣朝思暮想的感伤情怀。回宫以后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孤灯挑尽”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却缠绵悱恻的相思,寄希望于梦境,一生一死分别了多少月:“魂魄不曾来入梦”。“长恨”之“恨”,动人心魄。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馀”,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美蓉花和未央宫的乖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貔。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人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雨到奏凯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②《长恨歌传》赏析

      《长恨传》先讲述开元时杨妃入宫、迄天宝末年缢死于马嵬坡的始末;后写唐玄宗自蜀还京,思念不已,方士为之求索杨贵妃魂魄,见之于海上仙山,贵妃乃为言天宝十载七夕与玄宗盟誓之事。后段叙述为前此唐人诗文中所未见,当是不得之于民间传闻;描写也相当细致。篇中对玄宗晚年的纵情声色、政治腐败有所暴露,即如杨贵妃是玄宗从其子寿王府邸取来一节亦直书不讳。篇末议论,则归之于“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此传与《长恨歌》相辅而行,流传颇广。北宋时乐史撰长篇传奇《杨太真外传》,曾取材于此传。后世演为戏曲者尤多。其中以元代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曲及清代洪昇《长生殿》传奇最为著名。

      《长恨传》反映的是由一个帝王爱情故事引发的深刻思考和一系列认识。其思想价值的丰富性远远超出当代学者们所谓“揭露了封建帝王的奢靡腐化、荒淫误国”的评价。

      第一,由情感范畴进入思想层面,留给人们借助历史思考国家政治命运的广阔认识空间。与《长恨歌》相比,小说拓宽了视野,由杨贵妃追溯到元献皇后,特别是武惠妃的惑主乱政,揭示了玄宗耽色误国的历史必然;拓深了题材,把美人专宠与奸佞专权联系起来,把爱情题材上升为重大政治题材,以帝王后宫生活为线索,展示了*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最强盛的时代在同一帝王手中从治到乱、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在作者看来,李杨爱情的破灭与盛唐气象的崩颓互为表里,而比起李杨只为自己的爱情,封建王朝的辉煌不再,才是真正值得痛悼的“长恨”。小说或隐蔽或公开地列举了开元盛世与玄宗沉溺声色、武患妃隆宠与李林甫专权、杨氏权倾天下与安禄山造反等一系列因果联系,明确提出了“惩尤物,窒乱阶”的政治命题,关注的焦点由个人的不幸转为国家的悲剧,不是抒发同情、叹惋等个人情怀,而是表达治国理乱、爱国忧时的族群意愿和思想,为人们提供了认识历史、关心现实的素材、思路和视角,在带给人们审美愉悦的同时,更引发人们如何去关心和把握国家命运,避免悲剧重演的深刻思考。

      第二,提出美色祸国的思想,在当时及其后来产生了深远影响。类似于女子祸国的认识,自商周以来即已有之,但是作为一个鲜眀的思想观点提出却始于中唐时期,发端于陈鸿的这篇小说。白居易在《胡旋舞》《李夫人》《古冢狐》等讽喻诗中都明确表达了女色害人覆国的思想,而这样的思想认识不见于元和之前,却屡见于元和之后,足以说明是接受了陈鸿影响之后才有的思想。元稹《莺莺传》中张生关于“天命尤物”的议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色祸国论的认同。而小说这一思想观点在唐以后的影响,更是超越了文学范畴,向政治和历史领域延伸,成为*封建社会中后期一个颇为流行的历史观点。由北宋名臣欧阳修、宋祁等主持编撰的《新唐书》,在《玄宗纪》后的史臣赞中就十分肯定地评论道:“鸣呼女子之祸于人者,甚矣。自高祖至于中宗,数十年间再罹女祸,唐祚既绝而复续,中宗不免其身,韦氏遂以灭族。玄宗亲*其乱,可以鉴矣,而又败以女子。“清人沈德潜在《旧唐书·张九龄传》后也按曰:“武患妃陷太子事,此玄宗治乱之关。“

      《长恨传》是根据历史与传闻加工写成的,同时具备了历史与传闻的双重特点,即史家笔法与虚构。在《长恨传》中兼有叙述的两种基本形态:概述和场景,前半部分(杨妃死之前)主要概述杨妃生前与明皇相遇相爱,受专宠,死于尺组之下的过程;后半部分(杨妃死后)主要是对道士索贵妃魂魄故事的详尽描写。两种叙事形态的结合既避免了文本阅读的疲劳,又将两种思想情感融会贯通。

      《长恨传》是一部传奇小说,与《长恨歌》相比,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在文章中对于“恨”与“爱”的使用愈加耐人寻味。《长恨传》不仅描述了唐明皇的“恨”,包含了他的自悔以及自怨。虽然在小说中,作者对李隆基与杨玉环之间的爱情并不认可,对李隆基对爱情的痴迷以及至死不悟持有一种贬斥的态度,但作者仍然全面和深刻地揭示了男女之爱的本质属性,显露出爱情的美好。

    [阅读全文]...

2022-03-27 03:34:04
  • 长恨歌,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的意思,长恨歌赏析 -诗词大全

  • 长恨歌,长恨歌白居易,长恨歌的意思,长恨歌赏析 -诗词大全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恨歌古诗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体裁:七言古诗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

    [阅读全文]...

2022-03-08 13:23:58
  • 长恨歌常考诗句

  • 经典
  • 长恨歌常考名句

    《长恨歌》常考名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晨雾

    这是整首:长恨歌 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阅读全文]...

2022-03-31 09:15:13
  • 长恨歌原文

  • 智慧
  • 长恨歌原文

      《长恨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了长恨歌的原文及译文,学*过程有困难的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助到你!

      《长恨歌》原文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花开日 一作:花开夜;南内 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 通:栏;飘飘 一作:飘飖)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长恨歌》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

      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

      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宫殿霎时尘土飞扬,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

    [阅读全文]...

2022-01-22 09:32:35
  • 白居易《长恨歌》

  •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阅读全文]...

2022-06-25 00:45:36
  • 白居易 《长恨歌》

  •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阅读全文]...

2022-04-10 08:05:13
  • 长恨歌原文朗诵

  • 阅读
  • 长恨歌原文朗诵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恨歌》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花开日 一作:花开夜;南内 一作:南苑)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 通:栏;飘飘 一作:飘飖)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

      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

      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

      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

      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

      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

      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阅读全文]...

2022-04-04 11:41:53
  • 白居易《长恨歌》

  • 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创作于806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长恨歌》,希望大家喜欢。

      对《长恨歌》中的“恨”字,历来人们只是普遍认识到如何理解“恨”字,关涉到对这篇作品主旨(或曰主题)的理解,因而关系重大,正如饶芃子先生所言:“‘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1](P871-872),但对“恨”字的具体内涵,诸如谁“恨”、“恨”什么、为什么要“恨”而且“长恨”,虽然间或有人提及过其中一两个问题,但或众说纷纭,或言之不详,都缺乏具体深入的探析,更谈不上取得共识了。这里想就此做一点比较具体的探析,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首先,是“恨”字的含义。

      《辞源》对“恨”有两种解释:一是怨恨、仇恨,如《荀子·尧问》中说:“处官久者士妬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二是后悔、遗憾,如《史记·商君列传》中道:“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那么《长恨歌》中的“恨”,作者究竟是在哪一个意义上使用的呢?我们不妨看一看已有的说法,如有人说:“唐玄宗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长恨’的原因”;“诗人对这篇诗的主题思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既微有讽刺,又特别哀怜”,“最后无可奈何地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表示悼惜,说明了作者……对帝王的这种‘悲剧’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同情”;“诗中对玄宗的同情多于批判,有惋惜而无谴责”,“白居易一方面对玄宗惑于女色以致误国、误己表示痛心,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赞赏他的爱情,同情这位太*天子的不幸”,“而对玄宗的同情也包含着对盛唐的怀念与惋惜”;“诗中也有作者因与自己所爱女子不能结合的深挚恋情,憾恨之情的投射”,“‘比翼鸟’、‘连理枝’的愿望虽然美好,此生却难以实现,那么剩下来的,只有永难消解的‘长恨’了”。既是“悲剧的制造者”,又是“悲剧的主人公”,既曰“哀怜”、“悼惜”,又曰“同情”、“憾恨”,这“长恨”之“恨”,自然应是后悔、遗憾之意了。但有人似乎又不这么认为,“白居易对这位先朝皇帝唐玄宗的荒淫生活进行批判……对唐玄宗由于奢欲而酿成的‘安史之乱’,几乎弄得国将不国,怎么还会去歌颂所谓‘李杨爱情’呢?”既非歌颂,而是批判,何言惋惜、痛悔与遗憾?所以“长恨”之“恨”,又似乎应是“怨恨”之义了。我们客观地来看,说作者在写这首诗时没有对李、杨的同情,是不符合这首诗浓郁的伤感惋叹的事实的。作者自言“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无正声”,白居易显然主要是把这首诗当作男女风情诗来写的,怎么可能不在其中寄托或表达自己对男女主人公爱情的看法呢?造成作者对这两个历史人物本来不值得那么歌颂的所谓“爱情”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是表达了人们在安史之乱后军阀割据、赋税繁苛的情况下对这位开创盛唐繁荣兴旺局面的所谓“四十年太*天子”及其所代表的那个国泰民安的时代的怀念;二是出于人们对这位曾经很有作为的帝王晚年不幸的同情,而这两点都显然淡化了人们对他误国过错的认识和谴责;三是作者在汲取有关民间传说时,显然继承了民间传说中人民通过李杨故事寄托的自己美好爱情的理想;四是诚如人们所说,此诗中也包含了作者自己的“情爱自伤”

      由此可见,不论是从文本事实看,还是从作者的创作心理和学界大多数的观点看,将《长恨歌》之“恨”释为“遗憾”或“痛悔”都是比较合适的。

      二其次是谁“恨”?“恨”什么?

      诗的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虽然是全诗的点题之笔。但“谁恨”的问题依然存在。从这两句的前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看,“恨”的主人公似乎确然无疑是李、杨二人,但从作者的创作动机、寄托的人们的爱情理想、对盛唐的怀念、对玄宗的惋惜以及文本所流露的强烈悼惜之情来看,显然“遗憾”的主人公也应包括作者以及诗所感染的读者在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才说:“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一点题之笔里,刻骨的相思变成了不绝的长恨,特殊的事件获得了广泛的意义,李、杨的爱情得以升华,普天下的痴男怨女则从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受到心灵的震憾。诗以‘长恨’命题的意义,诗在艺术上的巨大魅力,似乎正在于此。”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这是非常自然的事。因此,在我们看来,《长恨歌》中“长恨”的主人公,固然主要是李、杨二人,但也包括了作者和受强烈感染的读者。

      至于“恨”什么?即“遗憾”和“痛悔”的具体内涵,就笔者所想到的而言,至少可能有四:一是生离死别的遗憾和痛悔;二是造成国危民艰的遗憾和痛悔;三是未实现诺言的遗憾和痛悔;四是自酿苦果的遗憾和痛悔。以下试作阐释。

      《长恨歌》有无李、杨二人生离死别的遗憾和痛悔?回答是肯定的,但却显然不能涵盖该诗及李、杨二人“恨”的全部内容,甚至不能代表其主要内容。因为:一,诗中表达的李、杨二人那么沉重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痛苦,显然不是仅仅“遗憾”和“痛悔”二词可以概括和表达的;二,诗是建立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的,既然坚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而他们二人虽一在仙山,一在人间,还思念得那么痴情而专一,那么,天上人间总会有相见的一天,为什么还会“此恨绵绵无绝期”?可见,遗憾和痛悔的主要内涵绝不是生离死别。

      是不是遗憾和痛悔自己的行为导致国危民艰呢?似乎也不是。诗的前半部分,诚如有些论者所说的那样,作者充分描写了李杨二人一人“占了情场,误了朝纲”,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之类的描写即是;另一个恃宠骄奢,所谓“姊妹兄弟皆裂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之类的描写即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二句,对比中所暗示的因果关系和讽刺之意更是至为明显。若沿着这个思路写下去,必然就要写到“安史之乱”给国家造成的严重后果和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但作者并没有沿着这个思路写下去,不仅没有写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国危民艰,而且“天旋地转回龙驭”一句转折之后,作者全力以赴描写李、杨人间天上的苦苦思念,不但没有写到唐玄宗一念及此,作者亦无一笔写到,可见诗中的主人公以及作者遗憾和痛悔的内容,都丝毫不包括两位主人公行为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忧患在内。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作者对此事的见解不仅比不上写出“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里多”的袁枚,也比不上比他稍后的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那么,是不是遗憾和痛悔未实现“世世代代作夫妻”的诺言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认为不仅作品的主人公是如此,作者的主要情感也凝聚于此。从诗的两位主人公来看,他们本来是发誓要世世代代作夫妻的,但结果却一世还未到头就被迫生离死别了,怎么会不“此恨绵绵无绝期”?从作者在诗的后半部分大肆渲染李、杨人间天上的相思之苦来看,作者的最大遗憾和痛悔似乎也是凝结于此的。作者的这种感情倾向,也因为作品的巨大艺术感染力传达给了读者,因而读者在读这首诗时,似乎也淡化了对“安史之乱”严重后果的关注,而把关注点集中到了对两位悲剧主人公的同情之上。

      至于如何看待主人公遗憾和痛悔自酿苦果呢?笔者认为,这只是后人的一种看法,而不是作品主人公的自觉意识和作者的主要意图。因为在作品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这一点的证据。如果“恨”可释为“怨恨”,那就可能有如下几种答案:恨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判乱?恨陈玄礼手下的六军逼迫玄宗让贵妃自缢于马嵬坡?恨玄宗面对六军压力而不能挽救贵妃一死?这三点虽在诗中找不到证据,但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第三点,则又回到了遗憾和痛悔未能实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理想上来。所以说,所谓的因自酿苦果而“恨”而且“长恨”,只能是后人的认识,是作品的一种客观效果。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这种看法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我们觉得,这毕竟是作品的客观效果,而不是作品文本的内涵,不是作者的创作主旨。

      三最后,我们想谈谈对作品的主人公、作者及后人对这种“恨”的看法的态度。

      要谈对作品的主人公李、杨二人及作者遗憾和痛悔玄宗未能实践诺言以致造成二人生离死别的看法,就首先不得不把作为历史人物的李、杨和作为文学形象的李、杨区别开来。但事实上,二者却是难以分开看待的。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李、杨是很难有真情可言的,即使他们有真情且因玄宗未能遵守诺言而感到遗憾和痛悔,也不值得人们去同情。因为众所周知,杨玉环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即李隆基的儿媳,李隆基看中了她,虽然经过了杨玉环先作女道士后进宫的过渡,但仍改变不了它的宫庭乱lun丑剧的性质。再从年龄看,据考李隆基比杨玉环要大三十多岁,古人结婚又早,也就是说杨玉环几乎可以作李隆基的孙女了。唐玄宗爱杨玉环可能是真的,但要杨玉环真正爱唐玄宗,恐怕就比较难了。这还不说帝王家是否有真情的问题--宫中有那么多的美人,要一个帝王完全钟情于一人,像诗中所写的那样,实际上也是难乎其难的。马嵬之变中李隆基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惜让杨玉环作替罪羊,就是他这种感情虚伪性的最好注脚。因为,若要追究导致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那么首先应受到罪责追究的是玄宗自己,而不是杨玉环,所以即使到后来不论玄宗是怎么懊悔,怎么怀念杨玉环,要让人同情都是很难的。再就杨玉环而言,她的恃宠骄奢也是无庸讳言的。以陈玄礼为首的六军必欲置她于死地而后快,固然有“女人祸水”观误导的一面,但显然也是和她以及杨氏姐妹兄弟*常不得人心相联系的。因为前一点,人们对她寄予一定程度的同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此恨绵绵无绝期”则比较难。就作者而言,要表达人民群众和自己对美好爱情的理想和感情,如果不另起炉灶,而要借助于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名人效应”而取得思想艺术上的双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作为历史人物,这两个人物已被定格在历史上,关于他们的基本事实框架和人物思想性格,是不能随意虚构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作者费了很多的力,历史上以至于现在许多人都用这个题材进行写作,虽用尽了种种办法,仍避免不了人们所谓的“主题矛盾性”的原因。但鉴于作者写这首诗时的特殊创作心理,较之作品的主人公,作者的惋惜和遗憾之情,还是可以被读者所理解的。但另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作者把这种惋惜和遗憾之情成功地传达给了读者。这是造成这首诗巨大艺术感染力的核心因素。因为如果说在诗的前半部分,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占了情场,误了朝纲”的帝王形象和一个恃宠骄奢的宠妃形象的话,诗的后半部分则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刻骨铭心地互相思念的男女主人公形象。诚如一些学者所言,作者在他们身上的确寄托了人民群众和他自己对于美好爱情的理想,或者换言之,在诗的后半部分,李、杨二人已经完全脱离历史,成为人们和作者心目中爱情这一人类美好感情的象征。而人们的这一美好感情,总不是像人们所希望的那样“有情者终成眷属”,却因某种原因而分别以至两地相思,更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正因如此,人们在读这首诗时,就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感情倾注了进去以至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就是这首诗其所以千古以来人们虽对历史人物李、杨不无非议,但却震撼了无数人的心,使无数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的原因。也正由于此,人们在读这首诗时,对既作为历史人物,又作为文学形象的矛盾心态将永远存在,这是这首诗以具体历史人物李、杨为基础虚构文学形象表达自己理想的爱情所造成的一种必然,而且不可能解决。

      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观照一下后世“自悔情孽”说或“自酿苦果”说。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无论古人的“自悔情孽”说或者今人的“自酿苦果”说,在有关史籍和作品文本中都是缺乏依据的。就作者而言,不管在作品之外还是作品之中,也都缺乏这一方面的表示。基于这种情况,所以我们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后人或今人对这一作品的理解。这中间,有作品的客观效果,也有对作品内容的现代评价,还有作品成功地引起人们对作品主人公悲剧的情感体验等复杂的历史和心理因素在起作用。

      所以,在我们看来,说到《长恨歌》主旨或主题的这个“恨”字,还是应当把作品主人公的感情,作者寄托的感情和后世人们的感情体验严格区别开来,否则,我们就难以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长恨歌》原文如下:

      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赏析

    [阅读全文]...

2021-12-06 04:47:11
  • 长恨歌逐句赏析

  • 阅读
  • 长恨歌逐句赏析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长恨歌逐句赏析,欢迎借鉴!

      《长恨歌》赏析

      【题解】

      这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时年三十五岁,任(今陕西周至)县尉。一天,他与在当地结识的秀才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宝往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及相关遗闻传说,让三人不胜感慨。他们惟恐这一希代之事,与时消没,不闻于世,王质夫遂提议,由擅长抒情的白居易为之作歌,由陈鸿为之写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于是,诗、传一体,相得益彰。白居易由此被呼为“《长恨歌》主”。

      【句解】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汉皇爱好美色,想得到绝代佳人,做皇帝统治天下多年,却一直找不到最理想的美人。开篇两句看似寻常,含量却极大。作为一国之君,不“重德思贤才”,却“重色思倾国”,能有什么好结果呢?只七个字,就揭示了故事的悲剧根源,确定了全诗情节发展方向。“倾国”一词,本来指能够使全国人为之倾倒的美色。《汉书·孝武李夫人传》载,李延年向汉武帝引荐李夫人时,曾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但在这里,后人读出了它的另一重意义:“思倾国,果倾国矣!”

      “汉皇”,指汉武帝刘彻。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这里借指唐玄宗李隆基。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大都是实的。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出落**,娇养在深闺里,无人有幸相识。“杨家”,指蜀州司户杨玄琰家。杨家有女,小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自幼由叔父杨玄抚养。开元二十三年(735),杨玉环十七岁,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之妃。二十二岁时,玄宗欲纳为妃,慑于公媳名分,将其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二十七岁,玄宗册封她为贵妃。

      白居易将杨玉环写成以“处子”入后宫,有人以为这是“为尊者讳”。其实不然。白居易并非单纯地批判李、杨的爱情,他是要让他们的爱情建立在纯洁真挚的基础上,从而体会那一份由爱情毁灭爱情的无可奈何的感伤。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天然生成的美丽姿色,毕竟不能自甘埋没;时机到来的那一天,她果然被选到君王身边。此正白居易《昭君怨》“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之意。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她回眸一笑,就生出百般妩媚、千般娇羞;相形之下,六宫中的美人全都黯然失色。这里,“一”和“百”形成映衬,又和“六宫”形成对比。只“一笑”,就能生“百媚”,见出杨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从“一”到“百”,再到“六宫”,数位的递升,展示了杨妃魅力的不可抗拒,为后文写她受到独宠作了铺垫。“粉黛”,本为女性化妆用品,这里代指六宫中的女性。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寒冷的初春,皇帝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柔滑的温泉水浸润着她美玉似的肌肤。 “滑”,是华清宫水的特征,也是杨妃肌肤的特征,同时形象地呈现出晶莹水珠与光洁皮肤互映的情状。“凝脂”,出自《诗经·卫风·硕人》“肤如凝脂”。它传达给人的感觉,一是白净细嫩,二是光滑滋润,三是清凉可人。杨妃“丰肉微骨”,“肌理细腻”,赐浴华清之时正值年轻,故以“凝脂”形容十分恰当。“华清池”,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南的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建汤泉宫,咸亨二年(671)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扩建后改名华清宫。玄宗每年冬季和春初都要到此游乐。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侍奉的宫女将贵妃扶起,她显得娇滴滴的,身软无力;这正是她刚刚得到皇帝宠爱的时候。“恩泽”有两意:一指皇帝宠幸,二指云雨欢会。写云雨欢会,不带**,而以含蓄丽辞状之,是高明处。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她有云一般的鬓发,花一样的容貌,头上装饰着轻轻摆动的金步摇。在温暖的芙蓉帐里,她和皇帝欢度春宵。“云鬓”,形容女子鬓发轻盈飘逸。“金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以金做成“山题”(山形的底座),用金银丝屈曲制成花枝形状,上面有金、银、翡翠做的花、鸟、兽等装饰,缀以珠玉,插在头上,随步而摇曳生姿,故曰“步摇”。“芙蓉帐”,绣着莲花的华贵帐子。“芙蓉”即荷花。参以下文“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脸似芙蓉胸似玉”、《感镜》“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简简吟》“色似芙蓉声似玉”等诗,则知此处不单单写帐,而有以帐上“芙蓉”与帐里“芙蓉”相比映之意。“暖”,非仅指“芙蓉帐暖”,也有暗喻李、杨爱欢爱缠绵之意。“度春宵”之“春”,一方面照应了前文中的“春寒”句,另一方面极言良宵之可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春宵是那样的美好,只是苦于太短,干脆睡到太阳老高。从此以后,君王再也不上早朝听政了。“春宵”承上,属修辞上之顶真格,同时又开启下文。“春宵”之可贵,正在其短,而李、杨鱼水和谐,爱意正浓,尤觉“春宵”之短。这两句不但写李、杨欢情浓烈,亦含有贪爱怠政之意。因为圣明君主亲躬政事,日夜操劳犹恐有失,决不会贪睡而“不早朝”。而沉溺于个人情欲之中的君主,无论其情欲是否合理,都终非“圣明天子事”。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她享受着君王的恩宠,侍奉君王欢宴,没有一丝空闲。春日之时,随从君王游赏,夜晚之时,陪伴君王共枕。“承欢侍宴”,据《新唐书·杨贵妃传》:“……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帝大悦,遂专房宴。”“夜专夜”指夜夜由杨妃一人独占侍寝之机。这两句和上面其他几句一起,概括李、杨缠绵情状,将浓烈欢情与荒废朝政融在一起。今日之沉缅美色,正是他日“长恨”的内因。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后宫中的美女有三千多人,但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于她一身。一句之中,用大小迥异的两个数字,形成对立之势,给诗句增添了表现力。前面“回眸”一联,采用的是递升的夸张,此处用的则是递减,充分写出杨妃得宠之专、受宠之深。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她在华美的房屋中梳好晚妆,更显娇艳,准备着侍奉君王过夜;玉楼欢宴完毕,醉意中更洋溢着春情。《长恨歌》前半部分用了许多“春”字,这当然并不意味着李、杨一系列的活动只发生在春天,诗人只是利用了“春”这一原型意象而已。春天是万物萌动的季节,是人的情欲勃发的季节。细细品味《长恨歌》前半部分,我们就会发现,有“春”这一背景作衬托,李、杨的爱情就更加热烈,更显浪漫。“金屋”,指专为女性所修之华美房室。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年幼时曾说,如果能娶表妹阿娇作妻子,就给她造一座金房子住。这里是指杨贵妃的住所。“玉楼”,华贵的楼阁,《十洲记》:“昆仑有玉楼十二。”此指华贵的宫室。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凭借贵妃,杨氏一门兄弟姐妹个个拜爵封官,领了封地。真是令人羡慕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彩。天宝四载,唐玄宗册封杨玉环为贵妃后,追赠其父杨玄琰为太尉、齐国公;叔杨玄擢升光禄卿;宗兄杨为鸿胪卿;杨为侍御史;杨钊为右丞相,赐名国忠;母封凉国夫人;大姐、三姐、八姐封为韩、虢、秦三国夫人。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氏一门,出入宫廷,执掌朝政,势焰熏天。“列土”,即裂土,封有爵位和食邑(分封土地)。“可怜”,可爱,值得羡慕。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们都改变了心愿,不重视生男孩只想生个千金。杨妃的得宠,居然改变了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白居易如此写,目的很明确,仍是为了显示李隆基对杨妃的宠爱之至,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陈鸿《长恨歌传》通行本云,当时民谣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楣”,门户上的横木,古时显贵之家门户高大,因以门楣称门第。此句指杨家因生女而一门显赫。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骊山的华清宫,高高地耸入云霄;美妙动听的音乐,随风飘荡,处处都能听到。此处是写音乐,更是写李隆基与杨贵妃。因为他们都懂音乐、爱音乐,音乐的美妙与持续隐寓着李、杨爱情的浓烈与缠绵。而在这快活似神仙的背后,君王已忘了“人间”。“骊宫”,骊山上的宫殿,即华清宫。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配合着管弦之乐,她轻歌曼舞。皇帝如醉如痴,整日整夜,看个不够。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歌舞丝竹在缓慢舒长的节拍下,渐趋于*稳,李杨长相厮守的爱情生活,也要就此在尘世间告终。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突然间,渔阳叛乱的战鼓惊天动地而来,惊断了宫中演奏的《霓裳羽衣曲》。至此,全诗的节奏和笔调,顿时由缠绵婉转,变为劲健快捷。“渔阳鼙鼓”句,指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乱。“渔阳”,郡名,辖今北京*谷区和河北蓟县等地,当时属于*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鼙鼓”,古代骑兵用的小鼓,这里泛指战场上的鼓声。“破”,古乐舞曲中有“入破”,这里指破坏。“霓裳羽衣曲”,唐代大型舞曲。《新唐书·礼乐志》载,开元年间,“河西节度使杨敬忠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经唐玄宗润色并作歌辞。乐曲着意表现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天宝后曲调失传。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京城里到处升起了烟尘,成千上万的车辆马匹护卫着皇帝逃往西南。“九重城阙”,九重门的京城,此指长安。“烟尘生”,指发生战事。“西南行”,指逃亡四川。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破潼关,逼*长安。玄宗带领杨贵妃等,凌晨自延秋门出,随从仅宰相杨国忠、韦见素、陈玄礼、内侍高力士及太子等人;亲王、妃主、皇孙以下,大都从之不及。可知这次逃亡极为仓促。“六军扈从者,千人而已”,情况本来十分狼狈,可是写到诗里,就和历史不一样了。诗中用“千乘万骑”,有“为尊者讳”之意。《傅雷家书》评价说:“写帝王逃难自有帝王气概。”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皇帝的仪仗车驾飘飘摇摇,行进中走走停停。从京城西门逃出,两天才走了不过一百余里,来到马嵬坡。安史叛军眼看就要杀来,逃难入蜀的队伍应该是没命地奔跑,为何行进如此迟缓呢?这是因为“千乘万骑”本不想追随李、杨落荒而逃。这两句反映出军心不稳、人心涣散,含蓄地烘托出兵变即将发生时的气氛,预示着悲剧的高潮即将出现。“翠华”,皇帝仪仗队上树立的华盖,以翠鸟之羽毛为饰,故名。“百余里”,指马嵬距长安一百多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护驾的六军不肯前行,又有什么办法呢?在凄楚缠绵之中,绝代美人杨贵妃就这样被凄惨地**于马前。“六军”,周代制度,天子六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后泛称皇帝的警卫部队。“宛转”,犹展转,形容美人临死前哀怨凄楚缠绵的样子。“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资治通鉴》载,到马嵬驿后,将士饥疲,多已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起,要杀掉他。正巧吐蕃使者二十余人拦住了杨国忠,诉说饥饿无食。杨国忠还没来得及答复,军士就大呼:“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在逃跑中,杨国忠被军士杀死。唐玄宗听到喧哗之声,出门察看情由,并慰劳军士,命令军士收队,但军士不肯响应。唐玄宗派高力士问是怎么回事,陈玄礼回答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说:“贵妃深居,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回道:“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玄宗只好命高力士把贵妃带到佛堂,将她勒杀。

      “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头上的花钿一件一件掉落地上,无人拾取;其中有珍贵的翠翅、金雀,还有玉搔头。“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首饰。“翠翘”,一种镀成翠色的、像鸟儿翘着长尾样的头饰。“金雀”,指雀形的金钗。“玉搔头”,指用玉制成的簪子。这些都是“花钿”的具体种类。诗人一一细数,写香消玉殒之凄情惨状,宛然如在目前。上文的“云鬓”句,虽然也是罗列静态性名词,但尾字“摇”却多少使句子具有了一点动感,这动感与李杨热烈的爱恋是映衬着的。而“翠翘”句同样罗列静态性名词,全句无半分活力,这正与杨妃之惨死相宜,与“无人收”相呼应。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阅读全文]...

2022-02-10 15:38:38
  • 古诗长恨歌_长恨歌中用比喻抒情的句子

  • 抒情,经典
  • 杰出的诗人为千百年来人们所敬仰!脍炙人口的绝句古诗,为历代世人争相传诵,记住这些经典,让我们的前行路更宽更*!为您倾情整理《古诗长恨歌》,希望对您有所启迪。

    长恨歌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长恨歌中用比喻抒情的句子,请您欣赏。

    [阅读全文]...

2022-01-17 12:53:42
长恨歌常考名句 - 句子
长恨歌常考名句 - 语录
长恨歌常考名句 - 说说
长恨歌常考名句 - 名言
长恨歌常考名句 - 诗词
长恨歌常考名句 - 祝福
长恨歌常考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