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左思咏史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左思咏史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左思咏史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左思咏史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咏史左思拼音版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以下是小编整理古诗咏史左思拼音版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yǒng shǐ
咏史
zuǒ sī
左思
yù yù jiàn dǐ sōng , lí lí shān shàng miáo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ǐ bǐ jìng cùn jīng , yīn cǐ bǎi chǐ tiáo 。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shì zhòu niè gāo wèi , yīng jùn chén xià liáo 。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ì shì shǐ zhī rán , yóu lái fēi yī zhāo 。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jīn zhāng jí jiù yè , qī yè ěr hàn diāo 。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féng gōng qǐ bù wěi , bái shǒu bù jiàn zhāo 。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咏史左思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这种情况由来已久 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珥汉貂:珥,插。汉代侍中官员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装饰。)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咏史左思赏析
“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1.这首诗可分为三个层次,每四句一层。请简要分析诗中三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这首诗借“咏史”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参考答案:
1.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等状况,形象化地引领全诗;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 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非一朝”;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正反对比,具体说明上面现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2.揭示了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魏晋]左思
原文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
临组不肯绁,对圭宁肯分。
连玺耀前庭,比之犹浮云。
译文:
我仰慕段干木这位贤士,虽然隐居安卧不作官,却能(藩:保卫)保护魏国君主免遭秦国的兵祸。
我仰慕鲁仲连这位贤士,谈笑间能使秦军撤退。
他活在世上看重的是自由自在不受束缚,而当国家遭受灾难时能站出来解除祸乱。
大功告成后,又以接受封赏为耻,这种高尚的气节真是非常卓越不同一般。
面对官印(组,系官印的带子)不肯系佩在身,面对爵位(珪,同圭,上圆下方的玉器,不同的爵位所赐予的珪也不同)他岂肯接受。
若成串的大印使前庭大放光彩,(有的人觉得这样很荣耀)而他把这比作好像浮云一般,根本无所谓。
原文
咏史 其一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推荐等级
★★★★★
美图
注释
(1)郁郁:茂盛的样子。
(2)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出生的草木。
(3)彼:指山上苗。
(4)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5)世胄:世家子弟。蹑:登。
(6)下僚:小官。
(7)“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山上苗遮蔽涧底松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已久。
(8)金张: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磾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侍郎。(见《汉书·张汤传》)
(9)七叶:七代。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侍郎的帽子,皆插貂尾。
(10)冯公:指汉冯唐,他曾对汉文帝提出过批评,老年还只是做了中郎署长的小官。
赏析
这首诗原列第二,抨击了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制,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和不*。诗歌先以山上径寸小苗遮蔽“涧底松”的反常自然现象起兴,再佐以史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种不*等现象由来已久。
《咏史·郁郁涧底松》
作者: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
1、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2、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
3、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4、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5、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聂):履、登。
6、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7、“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8、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帝,七代为内侍。(见《汉书·金日传》)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汉书·张汤传赞》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贵宠,比于外戚。”七叶:七代。珥(耳):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这两句是说金张两家的子弟凭借祖先的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
9、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招见。不见招:不被进用。这两句是说冯唐难道不奇伟,年老了还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证史实说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是由来已久。
翻译:
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
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
凭它径寸之苗,
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贵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
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低级职位中。
这是所处的地位不同使他们这样的,
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
子孙七代做了*。
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
可就因为出身微寒,
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赏析: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晋书·刘毅传》)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最新的咏史中的名句大全,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2、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被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泣下。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桥台锁二乔。
5、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6、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7、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8、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左思《杂诗·秋风何冽冽》
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左思《招隐二首》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
星星白发,生于鬓垂。——左思《白发赋》
白发将拔,惄然自诉:禀命不幸,值君年暮。——左思《白发赋》
子观桔柚,一暠一晔,贵其素华,匪尚绿叶。——左思《白发赋》
咨尔白发,观世之途。——左思《白发赋》
赫赫阊阖,蔼蔼紫庐。——左思《白发赋》
白发临欲拔,瞑目号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误!——左思《白发赋》
咨尔白发,事各有以,尔之所言,非不有理。——左思《白发赋》
昔临玉颜,今从飞蓬。——左思《白发赋》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左思《咏史八首》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左思《咏史八首》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思《咏史八首》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左思《咏史八首》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左思《咏史八首》
连玺曜前庭,比之犹浮云。——左思《咏史八首》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左思《咏史八首》
寂寂杨子宅,门无卿相舆。——左思《咏史八首》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左思《咏史八首》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左思《咏史八首》
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左思《咏史八首》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左思《咏史八首》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左思《咏史八首》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左思《咏史八首》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左思《咏史八首》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左思《咏史八首》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左思《咏史八首》
陈*无产业,归来翳负郭。——左思《咏史八首》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左思《咏史八首》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左思《咏史八首》
**笼中鸟,举翮触四隅。——左思《咏史八首》
俯仰生荣华,咄嗟复雕枯。——左思《咏史八首》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左思《招隐二首》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左思《招隐二首》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左思《招隐二首》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左思《招隐二首》
灌木自悲吟。——左思《招隐二首》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左思《招隐二首》
峭蒨青葱间,竹柏得其真。——左思《招隐二首》
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左思《招隐二首》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左思《咏史八首》
功成耻受赏,高节卓不群。——左思《咏史八首》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左思《咏史八首》
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左思《招隐二首》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晋书·左思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是*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晋书·左思传》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晋书·左思传》原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左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情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晋书·左思传》译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他家世代传承儒学。父亲左雍起于小吏,凭借才能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左思小时候学*钟繇、胡昭的书法,并学鼓琴,都没学成。左雍对朋友说:“左思通晓、理解的东西,比不上我小时候。”左思于是受到感发和激励,勤奋向学,并且擅长阴阳之术。他相貌丑陋,口齿笨拙,诗文辞采却壮美华丽。不喜欢与人交游,只以闲居为事。
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作《三都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于是用十年时间构思,门旁庭前,篱边厕所,都放着笔和纸,偶得一句,立即记录下来。自己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到秘书省)担任(掌管图书典籍的)秘书郎之职。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比之班固、张衡之作毫不逊色,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这个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大为称道,并且替他的赋写了序文。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并为之作序说:“观战国以来,作赋的人太多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在前代享有盛名,班固的《两都赋》道理胜过文辞,张衡的《二京赋》文采超过立意。
至于这篇赋作,比拟诸家,或运用辞藻表现思想,或运用事实阐发意蕴,也颇有情致,不精研细审的人不能详知这篇赋作中蕴含的深意远旨,不通晓众物的`人不能统摄这篇赋作中涉及的殊物异闻。世人都崇尚古代的作品,看不起当世之人的创作,没有人肯花心思了解作品实质。”陈留人卫权又为左思此赋作了《略解》……从此以后,《三都赋》被时人称誉推崇,文章太多,不一一记载。司空张华见到此赋,感叹说:“左思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诵读的人感觉文已尽而意有余,历时越久,越有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大涨。起初,陆机从南方来到洛阳,打算创作《三都赋》,听说左思正写此赋,拍手而笑,给弟弟陆云写信说:“这里有个粗俗鄙陋的北人,想作《三都赋》,等他写成了,也只好用那些纸盖酒坛子罢了。”等到左思的赋作传出,陆机赞叹佩服至极,认为不能超越(他),于是停笔不写了。秘书*官贾谧请他主讲《汉书》,贾谧(在“八王之乱”中)被诛杀后,左思退居宜春里,一门儿心思扑在典籍上。等到张方肆意暴虐,祸害京都洛阳,左思将全家人搬到冀州。几年后,因病而死。
班固咏史诗翻译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班固咏史诗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固咏史诗原文: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
赏析:
班固乃史家之巨擘,作诗则非其所长。但在诗歌发展史上,人们总要提到他,因为他在两方面都开了风气之先:一是文人写作五言诗,班固乃东汉少数先驱者之一;二是诗有“咏史”之作,班固又堪称千古之第一人。在这两方面奠定他诗歌史上地位的,正是这首五言体《咏史诗》。
这首诗歌咏了西汉初期的一位奇女子——淳于缇萦。正是由于她伏阙上书,不仅救了触刑的父亲,还感动文帝下达了废除肉刑的著名诏令。所以班固于开笔之际,先以悠邈之思,追述了任用肉刑的历史:“三王德弥(终也)薄,惟后用肉刑”。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之文王、武王,据说他们均以“文德”治天下,“至于刑错(弃置不用)而兵寝(收藏)”,被誉为“帝王之极功”(《汉书·刑法志》)。但到了三代之衰世,就不免王德日薄、刑罚滥施了。史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施用“五刑”的条款竟多达三千余项。这两句思接千载,于历史追述中表达对任用“肉刑”的深沉感叹。
自“太仓令有罪”以下,诗人笔凌百世,直叙汉初淳于缇萦上书救父的.事迹。“太仓令”即汉初名医淳于意,他曾担任齐之太仓(官仓)的小吏。文帝四年(前176),有人上书告发他触犯刑律,遂被逮捕押往长安。五个女儿急得直哭,他大骂说:“生女真不如生男,缓急之时谁能帮我办事!”这就是诗中所说的“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孤独之状)”之意。小女儿缇萦听了父亲的话异常悲伤,痛感于“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赎”,毅然随父进京,上书汉文帝,“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上书诣阙下”四句,描述的就是缇萦到宫廷上书的情景。“鸡鸣”、“晨风”,均为《诗经》十五国风中的名篇。前者抒写后宫催促君王上朝之情,后者歌咏女子“未见君子”之忧。据《文选》注引刘向《列女传》,缇萦伏阙上书时,曾“歌《鸡鸣》、《晨风》之诗”。班固以“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抒写缇萦忧急断肠、歌号阙下的景象,读来令人怆然泣下。正是缇萦舍身赎父的一片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文帝。“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终于赦免了她的父亲,并在诏书中感叹说:“夫刑者,至断支(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之父母哉?”并作出了“其除(废除)肉刑”的重大决策(见《列女传》)。促成文帝作出如此重要决策的,竟不是众多的须眉,而是这位临淄的民间少女。诗人有感于此,在结句中不禁长声吁叹:“百男何愦愦(愚笨),不如一缇萦”!
初看起来,班固的这首《咏史》,纯是对缇萦救父事迹的歌咏,似无更多的题外之旨。但历史上可歌可泣之人甚多,班固何以不咏他人,偏偏想到了这位女子?这就得联系诗人自身的遭际来考察了。在班固的一生中,曾有两次被捕入狱:一次是在早年,被人告发私撰国史(《汉书》)而入狱。幸亏他兄弟斑超诣阙上书申辩,才被释放;一次是在晚年,由于班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得罪了洛阳令种竞。种竞利用大将军窦宪事败之机,捕系班固。最后因无人救援,死于狱中。《咏史》一诗,大约正作于晚年系狱之际。也许他有感于其子不肖,累及自己下狱而不救,才触发思古之幽情,写下了这首歌咏缇萦救父的诗?如果这一推测不错,那么,班固就不是为咏史而咏史,而是在诗中寄寓了自身的现实感慨了。他之称颂“三王”以及文帝的不用肉刑,岂不隐晦地表达了对当时朝廷任用肉刑、诛戮大臣的贬责?他之感叹于“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不更包含了对诸子不肖、累及其父的凄怆?从这一点看,这首诗正是开了“借咏史事以抒己怀”的“咏史体”之先河。
历来评论班固此诗者,总要用钟嵘“质木无文”一语,以贬斥其艺术成就。其实,作为一首早期的文人五言诗,此诗虽然“质木无文”,但能在短短十数行间,如此凝炼地抒写缇萦救父事件的始末,其概括力并不下于曹操的《薤露行》、《蒿里行》等诗。而且在叙事之中,也时有“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的声情、“百男何愦愦,不如一缇萦”的寄慨,不乏唱叹之致。钟嵘《诗品》称其“有感叹之词”,将其视为“东京二百载中”所不多见的五言代表作,正是承认了它艺术上的成功,而不是失败。所以,从发展的眼光看,《咏史诗》不失为五言创制时期的杰作。 (潘啸龙)
班固个人资料:
班固(公元32年—92年),字孟坚,汉族,东汉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东北)。史学家班彪之子,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 ”。在班彪续补《史记》之作《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编写汉书,至汉章帝建初中基本完成。主要作品为《汉书》,撰有《白虎通德论》,征讨匈奴时为中护军,后死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等。
咏史诗十首诗歌赏析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史诗十首诗歌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咏史诗不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诗,而是一种特定题材的诗。凡是歌咏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的诗,都是咏史诗。在《文选》第二十一卷有《咏史》一类,选王粲《咏史》诗一首至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一首,共九家,诗二十一首。其中惟王粲、左思、张协、鲍照四人的诗题作《咏史》,此外,曹植称《三良诗》,卢谌称《览古诗》,谢瞻称《张子房诗》,颜延年称《秋胡诗》、《五君咏》。可知虽不以“咏史”为题,只要题材是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都属于咏史诗一类。这是咏史诗的先决条件。
我曾在讲陈子昂诗的时候提到过咏史诗。我说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中有一部分是咏史诗,也是根据那些诗的题材内容来区分的。从陈子昂以后,许多诗人都做过咏史诗,不过很少以“咏史”为题目。例如杜甫的《武侯庙》、《八阵图》是咏史诗,但《咏怀古迹》八首却是“怀古”诗,而不是咏史诗了。这里就牵涉到另一个条件,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为题材的,也可能不是咏史诗。借历史人物或事实来抒发自己身世之感的,属于咏怀。游览古迹而触发感慨的,属于怀古。只有客观地赋咏历史人物或事实,或加以评论,或给前人的史论提出翻案意见,这才是本色的咏史诗。但这样的咏史诗,也还很难与咏怀或怀古分清界线。诗人笔下总有感情,绝对客观的咏史诗,毫无意义,恐怕许多诗人都不屑下笔。
但是,晚唐时期,咏史诗似乎时行起来,先后出现了三位咏史诗作者:胡曾、汪遵、周昙。
胡曾的传记,以《唐才子传》所载为较详,现在全抄在这里:
胡曾,长沙人也。咸通中进士。初,再三下第,有诗云:“翰苑几时休嫁女,文章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闲人折一枝。”曾天分高爽,意度不凡,视人间富贵,亦悠悠。遨历四方,马迹穷岁月。所在必公卿馆縠。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奇士也。尝为汉南节度从事。作咏史诗。皆题古君臣、争战、废兴尘迹。经览形胜、关山、亭障、江海深阻,一一可赏。人事虽非,风景犹昨。每感辄赋,俱能使人奋飞。至今庸夫孺子,亦知专诵。后有拟效者,不逮矣。至于*体律绝等,哀怨清楚,曲尽幽情,擢居中品,不过也。惜其才茂而身未颖脱,痛哉!今《咏史诗》一卷,有咸通中人陈盖注。及《安定集》十卷行世。
这篇传记虽然对胡曾的生*出处没有详细记录,但可知其人品相当高尚。他的咏史诗在当时已普遍为人传诵。他的《安定集》诗十卷,今已亡佚,《全唐诗》中收录了他的杂律绝诗十二首,亦未见有哀怨幽情之作。《咏史诗》,《全唐诗》说原有三卷,今并作一卷。《唐诗纪事》说胡曾“有咏史诗百篇行于世”。现在《全唐诗》*存一百五十首,都是七言绝句。所咏以历史古迹为多,没有时代次序,似乎随感随作。现在选录四首,以见一斑:
居廷
漠漠*沙际碧天,问人云此是居延。
停骖一顾犹魂断,苏武争禁十九年。
垓下
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
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
华亭
陆机西没洛阳城,吴国春风草又青。
惆怅月中千岁鹤,夜来犹为唳华亭。
姑苏台
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绿醅。
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
这四首,都有些象咏怀古迹,但没有诗人的感慨。除了第一首结句可以说是作者感怀以外,其他三首都只是概括了一个历史事实。第一首咏苏武被匈奴王扣留了十九年,现在我来到居延,如此荒凉的沙漠地,驻马一看也都要心惊魂断,想到苏武在这个地方住了十九年,怎么受得了。这首诗不坏,可惜不是胡曾的创作,他是剽窃了杜牧的诗:
边上闻胡笳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第二首写项羽兵败别虞姬的故事,第三首写陆机的故事。陆机在洛阳被杀时叹息道:“从此不能再听到华亭鹤唳了。”陆机是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这地方海滨常有白鹤来栖息。第四首写吴王夫差耽于酒色,杀戮英雄,以致被越兵所灭。这三首诗都没有作者的意见。既无所感,又无评论。它们只是一个历史故事的歌诀,读了这个歌诀,就记起这个故事。正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这些通俗书一样,以一个四字句概括一个典故,给小学生念,帮助他们的记忆。胡曾的咏史诗,到明代还是农村蒙馆先生教小学生的历史课本。此外,我们又在《宣和遗事》中看到许多胡曾的咏史诗,被引用来作为“有诗为证”的唱词,可知这些诗曾为说唱史书的评弹家所利用,讲到有关的历史故事,就弹唱一首胡曾的诗。这又是咏史诗的第二个作用。由以上所举两个情况看来,这一类的咏史诗之所以在晚唐时候忽然有许多人大量的写作,一写就是一百多首,可知它们是当时的大众文学。
《唐诗纪事》记载了一段胡曾咏史诗的`轶事:据说五代时蜀王衍也是个好色酗酒的荒淫国君,有一次在宴饮*上,他自己高唱一首韩琮的《柳枝词》,诗云:“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何如思想千年事,谁见杨花入汉宫。”这是一首借咏杨柳来悼惜隋炀帝亡国的诗。当下有一个宦官就唱了胡曾的一首“吴王恃霸弃雄才”诗。蜀王听了便发怒罢宴。这件事也反映了胡曾咏史诗在当时的普遍流行。
汪遵是宣州泾县(今安徽宣城)人。幼年即为县中小吏。勤学苦读,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登进士第。与胡曾是同时同辈。《全唐诗》中收录他的咏史诗五十九首,也都是七言绝句,风格与胡曾的诗一样。这里也选抄四首为例:
梁寺
立国从来为战功,一朝何事却谈空。
台城兵匝无人敌,闲卧高僧满梵宫。
燕台
礼士招贤万古名,高台依旧对燕城。
如今寂寞无人上,春去秋来草自生。
陈宫
椒宫荒宴竟无疑,倏忽山河尽入隋。
留得后庭亡国曲,至今犹与酒家吹。
白头吟
失却青丝素发生,合欢罗带意全轻。
古今人事皆如此,不独文君与马卿。
第一首咏梁武帝佞佛,被侯景围困,饿死台城事。第二首咏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聘贤士事。第三首咏陈后主荒宴亡国,留下“玉树后庭花”歌曲至今犹为酒家**吹唱。这二句显然是用杜牧《泊秦淮》诗意。第四首咏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
周昙的生*,我们所知更少。《全唐诗》小传只说他是唐末人,官为守国子直讲,有咏史诗八卷。现在《全唐诗》中改编为二卷,计诗一百九十首,不知是否全帙。但诗的数量已比胡曾和汪遵多了。
周昙的咏史诗是有组织有计划写作的,它按历史朝代分为十门,计唐虞门诗四首,三代门十六首,春秋战国门九十三首,秦门六首,前汉门十六首,后汉门十七首,三国门五首,晋门十一首,六朝门十九首,隋门四首,共一百八十八首。每首诗都以帝王将相为题,不象胡曾、汪遵那样用许多地名古迹为题,*似怀古诗。卷前还有二首序诗,题作《吟叙》及《闲吟》。《吟叙》云:
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
古今成败无多事,月殿花台幸一吟。
这是说明他作这些诗,虽然是在月殿花台闲暇之时偶然吟咏,目的还是提供读者观古知今,为历史的借鉴。但诗却做得不好,很有些道学气,观点也有些迂儒气,似乎比不上胡曾。今抄录二首供比较:
项籍
九垓垂定弃谋臣,一阵无功便杀身。
壮土诚知轻性命,不思辜负八千人。
颜回
陋巷箪瓢困有年,是时端木饫腥膻。
宣尼行教何形迹,不肯分甘救子渊。
晋朝有个叫左思的人,很有学间。据说在他年青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父亲便对客人说:“左思的学*不如他小时候好了。”左思听了,感到非常难过,下决心刻苦读书,把虚度的光阴夺回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个写得一手好文章的文学家。尤其是他写的《三都赋》,因为写得好,问世以后,京城洛阳的人都争相买纸抄阅,弄得洛阳的纸张突然变得供不应求,纸商们乘机把纸价提得老高。这就是至今还为人们作为美谈的“洛阳纸贵”。
但是,他写《三都赋》时,可不是一挥而就的。虽然他刻苦攻读,掌握了大量的知识,《晋书文艺传》却称他。
为了写好这篇斌,同妹妹左芬一起入宫,并把家也搬到京城,求教于当时的著作郎张载,访间关于珉卭的史实,这还感到材料掌握得不够,又向皇上求作秘书郎的官。
前前后后,为琢磨这篇文章的结构、内容和语言,他一共花费了整整十年的功夫。在构思过程中,他还在室内、门前、墙壁上、厕所里,都挂上纸和笔,不管走到哪里,想到一个好句子就随手记下来。真是锲而不舍,呕心沥血。
当时还有个文学家陆机,听说他要写《三都赋》,还看不起他,说他不知天高地厚,真要能写出来,就拿它作废纸盖酒坛子。以后真写出来了,也有不少人说三道四,吹毛求疵。好在一个叫张华的帮他找到皇甫谧,经皇甫谧作序推荐,才被人们视为至宝。
左思咏史名句
左思名句
咏史名句
左思咏古诗的鉴赏
咏史怀人的古诗词名句
著名的咏史古诗
左思的古诗八首
西晋左思的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主题
咏史类的古诗
咏史的诗句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咏史怀古诗的比较思维
关于咏史的古诗句
八上咏史的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
关于的咏史古诗句
关于咏史怀的古诗
咏史抒情的古诗
时咏史诗的古诗
咏史的拼音古诗
古代著名的咏史怀古诗
描写咏史的古诗
咏史其二的古诗
咏史怀古的诗词
咏史是节约的古诗
咏史怀古的古诗
咏史怀古诗写的好的
有关咏史怀志的古诗句
写怀古咏史的古诗
60字的文言文和古诗
描写心如止水的古诗
岑参的七古诗
古诗中贫苦农民的发饰
心易变的古诗
跟财有关的古诗
有关童趣的古诗词配图
适合表白的古诗都有啥
关于内蒙的古诗自己写的
表达见微知著的古诗
分手时用的古诗词
李桥的风古诗小时
古诗画的作者是哪代诗人
古诗中蕴含的食物
有关于家的课文歌曲古诗名言
与思乡的古诗词
中华文化的古诗文400字
写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古诗
带有两个同生字的古诗
关于风的古诗或故事
关于春天的樱桃古诗
以乐衬哀的古诗词
鉴赏古诗的演讲稿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有关蓝花楹的古诗词
夜袭雨的古诗
关于江南油菜花的古诗
古诗有名的九青七律
古诗中的创造
教三岁宝宝的古诗
成都博物馆中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