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辛弃疾名句

关于摸鱼儿辛弃疾名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摸鱼儿辛弃疾名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摸鱼儿辛弃疾名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摸鱼儿辛弃疾名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16) 语录(2) 说说(4) 名言(11) 诗词(150) 祝福(14k+) 心语(129)

  • 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

  • 学生
  • 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摸鱼儿》全词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摸鱼儿》南宋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

      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消 :经受。

      落红:落花。

      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脉脉:绵长深厚貌。

      君:指善妒之人。

      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译文1:

      还能经得住多少风雨?春天又将匆匆逝去。珍惜春光的我总怕花儿开得太早,何况眼前飘落红花无数。春天你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芳草已铺满天涯,遮住了你的归路?我怨恨春天为什么默默不语。看来最殷勤的要算那画檐下的蛛网,终日忙着粘惹杨柳的飞絮,希望将春天留住。

      长门官盼望佳期,一定又被贻误。因为才能出众,被人妒忌,纵然像陈皇后那样用千金买来司马相如的辞赋,这一片脉脉深情又向谁去倾诉?那些得宠的小人不要得意,你们没看到杨玉环和赵飞燕如今都化为了尘土了吗?闲散无聊最令人愁。还是别去登高凭栏,斜阳映照之下,就是那令人断肠的迷蒙烟柳。

      译文2:

      还能经受得住几番风风雨雨,匆匆忙忙,春天又要归去。我珍惜春光长怕花儿开得太早,何况如今已落红无数?春天啊,请停住你的脚步。你没听说吗,芳草已遍布了天涯海角,你已经没有归路。我真怨恨,春光对我的痴情衷情不屑一顾,又默默地归去。看起来,对春天有真情实意的,只有那些画檐上的蜘蛛网,终日里尽量沾惹点点飘飞的柳絮。

      长门之事,预定好的日期又误,美人一定被人诋毁嫉妒。即便花费千金购买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君王不肯见我,我的无限深情又向谁倾诉?那些得宠的美人们,你们也不要欢歌曼舞。你们没看到?当年杨玉环、赵飞燕,比你们不知受宠多少倍,可她们都死得那么可悲而又痛苦,如今已成了尘土。闲愁最苦,不要去凭栏高高的栏杆远望,一轮将要沉落的斜阳,正在那烟柳迷茫的令人断肠的去处。

      【评点】

      本篇为惜春抒怀之词。

      上片描写暮春衰残景色,惋惜春逝,隐含身世家国之痛。“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写此时已到了暮春时节,经不起几回风雨,春天就会匆匆归去了。“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二句,写词人的惜春的心理:我常怕花开得过早,何况此时已落红无数。 “春且住”三句,是词人对将要离开的“春”深情的倾诉:春天啊,请暂且留步,难道没听说,连天的芳草已阻断你的归路?但春天不答话,依然默默地兀自离去。“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只剩下殷勤多情的雕梁画栋间的珠网,为留住春光整天沾染飞絮。

      下片借写美人失宠抒发词人闲寂不遇的愁郁和满腔爱国热忱无处倾诉的痛苦。词人借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遭遇,比喻自己此时境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最后以写景结尾,余味不尽。

      全词托物起兴,借古伤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于一炉,沉郁顿挫,寄托遥深。

      赏析:

      这篇《摸鱼儿》作于淳熙六年(1179)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作者满以为扶危救亡的壮志能得施展,收复失地的策略将被采纳。然而,事与愿违。不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挤打击,不得重用,接连四年,改官六次。这次,他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官湖南。这一调转,并非奔赴他日夜向往的国防前线,而是照样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小官。现实与他恢复失地的志愿相去愈来愈遥远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摆下酒*为他送别,作者见景生情,借这首词抒写了他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实际上却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词中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

      上片写惜春、怨春、留春的复杂情感。

      词以“更能消”三字起笔,在读者心头提出了"春事将阑",还能经受得起几番风雨摧残这样一个大问题。

      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发,实际上却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势而言的'。本来,宋室南渡以后,曾多次出现过有利于爱国抗金、恢复中原的大好形势,但是,由于朝廷的昏庸腐败,投降派的猖狂破坏,使抗战派失意受压,结果抗金的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这中间虽有几次北伐,结果均以屈膝投降而告终。北伐的失败,反过来又成为投降派贩卖妥协投降路线的口实。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匆匆春又归去”,就是这一形势的形象化写照,抗金复国的大好春天已经化为乌有了。这是第一层。

      但是,作者是怎样留恋着这大好春光呵!“惜春长怕花开早”。然而,现实是无情的:“何况落红无数!”这两句一起一落,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落红”,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征。同时,它又象征着南宋国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阴虚掷,事业无成的感叹。这是第二层。

      面对春天的消失,作者并未束手无策。相反,出于爱国的义愤,他大声疾呼:“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这一句,实际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说明:只有坚持抗金复国才是唯一出路,否则连退路也没了。这两句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归去是无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规律,但却强行挽留。词里,表面上写的是“惜春”,实际上却反映了作者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对投降派的憎恨。这是第三层。

      从“怨春不语”到上阙结尾是第四层。尽管作者发出强烈的呼唤与严重的警告,但“春”却不予回答。春色难留,势在必然;但春光无语,却出人意外。所以难免要产生强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无可奈何之际,词人又怎能不羡慕“画檐蛛网”?即使能象"蛛网"那样留下一点点象征春天的“飞絮”,也是心灵中莫大的慰藉了。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复杂感情交织在一起,以小小的"飞絮"作结。上阙四层之中,层层有起伏,层层有波澜,层层有顿挫,巧妙地体现出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阙借陈阿娇的故事,写爱国深情无处倾吐的苦闷。这一阙可分三个层次,表现三个不同的内容。

      从“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是第一层。这是词中的重点。作者以陈皇后长门失宠自比,揭示自已虽忠而见疑,屡遭谗毁,不得重用和壮志难酬的不幸遭遇。

      “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层,作者以杨玉环、赵飞燕的悲剧结局比喻当权误国、暂时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

      “闲愁最苦”至篇终是第三层,以烟柳斜阳的凄迷景象,象征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现实。

      这首词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一是通过比兴手法,创造象征性的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局的关切。拟人化的手法与典故的运用也都恰到好处。第二是继承屈原《离骚》的优良传统,用男女之情来反映现实的政治斗争。第三是缠绵曲折,沉郁顿挫,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词风。表面看,这首词写得“婉约”,实际上却极哀怨,极沉痛,写得沉郁悲壮,曲折尽致。

    [阅读全文]...

2022-05-07 05:46:04
  •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

  • 诗人
  • 辛弃疾《摸鱼儿》赏析

      《摸鱼儿》作于淳熙六年春。时辛弃疾四十岁,南归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借这首词抒写了辛弃疾长期积郁于胸的苦闷之情。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摸鱼儿》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宋代·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作:恨)(无归路——作:迷归路)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赏析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陈皇后因招入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后来她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皆尘土”,是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倾诉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干。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够准确。这首词中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将逝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政昏暗,奸侫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作者实有意自拟为蜘蛛。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里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上片以写惜春为主。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关联,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抒怀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从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写有着与绿肥红瘦不同的意味。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篇,那么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两相对映,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拓展阅读: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摸鱼儿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笑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阅读全文]...

2022-06-05 01:07:01
  • 辛弃疾:摸鱼儿

  •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

      自湖北漕移湖南,

      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

      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

      烟柳断肠处。

      注释:

      1、同官王正之:据楼钥《攻媿集》卷九十九《王正之墓志铭》,王正之淳熙六年任湖北转运判官,故称“同官”。

      2、消:经受

      3、落红:落花

      4、算只有殷勤:想来只有檐下蛛网还殷勤地沾惹飞絮,留住春色。

      5、长门:汉代宫殿名,武帝皇后失宠后被幽闭于此,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6、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万,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幸。”

      7、脉脉:绵长深厚貌。

      8、君:指善妒之人。

      9、玉环飞燕:杨玉环、赵飞燕,皆貌美善妒。

      10、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赏析:

      这首词在小序中交代了写作的背景,从湖南调到湖北,又是*级调动,既没升官也没召回京城,辛弃疾一腔怨愤,全在这首暮春词中发泄出来。上片写暮春景色,借以抒发自己对国事的忧愤和年华虚度的悲哀之情。“惜春”写得细腻,作者年岁已晚,能报效国家的日子也不多了,怜惜那短暂的春光明丽,总怕花儿开得过早,更何况此时已是落花遍地。春光呵暂且停住,听说道芳草铺到天涯,阻隔了春光的归路。怨恨春光总是默默不语,算来只有彩画屋檐上蜘蛛网情意殷勤,终日沾惹着飘飞的柳絮,留住了一点春光的痕迹。比兴的手法,写得形象而深沉。下片抒发心中被压抑的苦闷,和对执政者的幽愤。先用陈皇后的故事,来表达自己被排挤受打击的悲愤。再引用杨玉环、赵飞燕的故事,当年赵飞燕、杨玉环倾国倾城,几乎是霸占了皇宫和皇上,可后来又怎么样,还不是被抛弃被处死,化成了一堆尘土。最苦是闲愁,世事亟须人为,而自己却闲着发愁,这实在叫人苦恼。愁苦中便去倚着栏杆望风,以消愁解闷。但危栏也不可倚,因为刚一上楼所见的便是烟柳斜阳,烟柳正是春尽时候的景色,斜阳预示着又一天将尽,本想来消愁的,但躲也躲不掉这“春日将尽”的气氛。这首词算是将暮春写到家了,把暮春中人的无可奈何也写尽了。

    [阅读全文]...

2022-01-19 15:45:00
  •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诗词赏析

  •   【原文】

      摸鱼儿·更能消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镇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陈皇后因招入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后来她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皆尘土”,是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倾诉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干。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够准确。这首词中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将逝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政昏暗,奸佞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作者实有意自拟为蜘蛛。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里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上片以写惜春为主。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关联,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

      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抒怀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从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写有着与绿肥红瘦不同的意味。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篇,那么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两相对映,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辛弃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发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向往。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

    [阅读全文]...

2022-07-25 10:20:47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原文及翻译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原文及翻译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摸鱼儿·雁丘词》,又作《迈陂塘·雁丘词》,亦作《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是金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摸鱼儿·雁丘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摸鱼儿·雁丘词》原文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摸鱼儿·雁丘词》翻译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摸鱼儿·雁丘词》注释

      ⑴《摸鱼儿》:一名《摸鱼子》,又名《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宋词以晁补之《琴趣外篇》所收为最早。双片一百一十六字,前片六仄韵,后片七仄韵。双结倒数第三句第一字皆领格,宜用去声。

      ⑵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⑶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

      ⑷识(zhì):标志。

      ⑸雁丘:嘉庆《大清一统志》:雁丘在阳曲县西汾水旁。金元好问赴府试……累土为丘,作《雁丘词》。

      ⑹无宫商:不协音律。

      ⑺直教:竟使。许:随从。

      ⑻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⑼“就中”句: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⑽“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

      ⑾“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汉武帝《秋风辞》:“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故称*楚。

      ⑿“招魂”二句: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招魂楚些(suò):《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⒀暗啼:一作“自啼”。

      ⒁“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明远播,使天地忌妒。

      ⒂骚人:诗人。

      《摸鱼儿·雁丘词》赏析

      词的上阙开篇一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二句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双宿双飞。作者称他们为“双飞客”,赋予它们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这四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

      词的下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楚。”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何等热闹。而今天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山鬼枉自哀啼。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作者对殉情大雁的礼赞。“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爱情悲歌。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跌宕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词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衬雁丘之长存,说明纯真爱情在词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也是词人朴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全词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围绕着开头的两句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

      词人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妒”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

      创作背景

      据词序,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获知双雁故事,因而创作《雁丘辞》。大概原作(即《雁丘辞》)是一首诗,后来改为配合乐律的长短句词(即此词)。则此词并非元氏十六岁时的原作,吴庠《遗山乐府编年小笺》定此词为元好问十六岁时所作,不妥。至于改定究在何年,已不可考,缪钺认为“较原作似亦不会相距过远”;沈祖棻《读〈遗山乐府〉》认为是“若干年以后”,但已非青年时代;狄宝心则认为是“晚年曾经改定”。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祖先出自北魏拓跋氏,但父祖辈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七岁就能写诗,二十岁即名震京师。二十七岁时,因蒙古军南侵而从家乡流落到河南。兴定五年(1221年)中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天兴元年(1232年),擢尚书省椽,不久,又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国灭亡后,曾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市)羁管,后回故乡从事著述,终生不仕元朝。著有《遗山集》等。

    [阅读全文]...

2022-03-08 19:34:19
  • 辛弃疾的爱国名句

  • 名人,语录
  • 1.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阅读全文]...

2022-05-12 14:04:32
  • 辛弃疾:丑奴儿

  •   《丑奴儿》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即《采桑子》。

      2、层楼:高楼。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易浅*。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气。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 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 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易浅*。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阅读全文]...

2022-01-12 17:17:28
  • 辛弃疾诗词名句

  • 名人名言
  • 辛弃疾诗词名句

    1、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2、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3、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5、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6、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7、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8、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0、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1、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12、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13、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14、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15、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6、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17、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18、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19、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20、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21、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2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不长江滚滚流。

    24、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2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26、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2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8、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9、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30、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31、神甚放,行则眠,鸿告鸟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32、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3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4、三军甲马不和数,但见动地银山来。

    3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6、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流水,缺月如方。

    3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3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40、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1、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42、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43、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44、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新凉好个秋。

    4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6、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47、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原自要春风。

    48、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4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0、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阅读全文]...

2022-01-04 12:50:26
摸鱼儿辛弃疾名句 - 句子
摸鱼儿辛弃疾名句 - 语录
摸鱼儿辛弃疾名句 - 说说
摸鱼儿辛弃疾名句 - 名言
摸鱼儿辛弃疾名句 - 诗词
摸鱼儿辛弃疾名句 - 祝福
摸鱼儿辛弃疾名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