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

关于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8) 说说(17) 名言(32) 诗词(107) 祝福(1) 心语(1)

  • 数学知识点

  • 数学,教育
  • 数学知识点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知识点

      (1)单次相遇问题

      1、概念: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2、特征:①两个运动的物体一般同时不同地(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作相向运动;

      ②在一定时间内,两个运动物体相遇;

      3、解题公式: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单次追及问题

      1、概念: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要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2、特征:①两个运动的物体一般同地不同时(或同时不同地)出发作同向运动;

      ②在后面的行进速度快些,前面的行进速度慢些;

      ③在一定时间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

      3、解题公式: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3)多次相遇问题

      在这里,我们只讲直线型两地往返的相遇问题,以后我们会专门开辟一个专题来讲环形相遇、追击问题--环形跑道,这里牵涉到的多次追击问题比较多。

      我们把第一次相遇走的路程和看成是一个全程,那么到第二次相遇时的路程和就是3个全程,第三次相遇时的路程和就是5个全程,……,第n次相遇时的路程和就是2n-1个全程。而由于运动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所以每个全程花的时间一样,抓住这两点,我们就可以解决所有的多次相遇问题!

      (一)比的基本概念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比值通常用分数、小数和整数表示。

      3.比的后项不能为0。

      4.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6.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求比值

      求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三)化简比

      化简比: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分数的比值后,在把分数比值改成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解题思路:

      第一步求每份:60÷(5+7)=5人

      第二步求男女生:男生:5×5=25人女生:5×7=35人。

      2.比的第二种应用:已知一个数量是多少,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另外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有男生25人,男女生的比是5:7,求女生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题目解析:“男生25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数量。

      解题思路:

      第一步求每份:25÷5=5人

      第二步求女生:女生:5×7=35人。全班:25+35=60人

      3.比的第三种应用:已知两个数量的差,两个或几个数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

      例如:六年级的男生比女生多20人(或女生比男生少20人),男女生的比是7:5,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4.要求量=已知量×要求量份数/已知量份数

      5.比在几何里的运用:

      (1)已知长方形的周长,长和宽的比是a:b。求长和宽、面积。

      长=周长÷2×a/(a+b)

      宽=周长÷2×b/(a+b)

      面积=长×宽

    [阅读全文]...

2022-05-21 09:25:40
  • 物理知识点

  • 教育
  • 物理知识点

      在日常的学*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一、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光线:表示光传播路线的直线;

      2、光束: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c=3.0108m/s;

      3、光的折射定律:光从一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时,传播路线要发生改变,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1)入射角:图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加角;

      (2)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3)折射率n=c/v=sini/sinr(大的除以小的);

      4、光密质:折射率大的介质;

      5、光疏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二、全反射: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时,当入射角大于零界角时,只有反射光线没有折射光线的现象;

      1、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1)光从光密质进入光疏质;

      (2)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2、临界角:当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sinaC=1/n;

      3、特例:海市蜃楼、光导纤维;

      三、光的色散:当白光经过三棱镜后能形成彩色个光带,这个现象叫色散;

      1、发生色散后在光屏上从上至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2、从红到紫光的频率由小到大;波长由大到小;

      3、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由小到大;传播速度由大到小;

      4、从红光到紫光衍射现象逐渐减弱;

      重力要点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为什么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答:“竖直向下”指垂直于水*面向下,而“垂直向下”是指垂直于某个面向下,这个面不一定是水*面。如果这个面是斜面,这时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就是两个不同的方向。所以,我们不能把重力方向说成“垂直向下”。

      2、利用公式G=mg应注意什么?

      答:① G=mg是一个物理公式,而不是单位换算.

      ② 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都必须用国际单位.m的单位用kg,G的单位用N.

      ③ 公式中g=9.8N/kg,读作9.8牛每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④ 要会将公式正确变形,灵活应用.

      ⑤ 在理解重力与质量的联系时,我们不能说物体的质量和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3、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

      答:如下表所示:

      4、怎样确定物体的重心?

      答:(1)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大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少数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如环形物体).

      (2)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来确定. 方法是:在物体上任取一点,用细绳从这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然后用细绳 这条直线外的任一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该物体的重心.

      例1 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知识点 重力的概念和方向

      闯关点拨 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等于地球对它的吸引力,故A选项不正确;地球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B选项不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但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一种特定的垂直,是指与水*面垂直,故C选项也是错误的;由于重力作用,抛向空中的物体最终都要落回地面,所以D选项正确.

      解 选D

      例2 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在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斜面

      B.物体放在支持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指向支持面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知识点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闯关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区分“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

    [阅读全文]...

2021-12-18 09:11:37
  • 语文《诗五首》知识点

  • 语文
  • 语文《诗五首》知识点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又名潜(入刘宋后改名潜),谥号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岑参(公元715—770年),唐江陵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孙。天宝三年进士。八年至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后又随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至德二载与杜甫等五人授右补阙。后出任嘉州刺史。大历五年卒於成都。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相关背景

      《饮酒》创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创作背景: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己亥杂诗》创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3中心思想

      《饮酒》: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写诗人在田园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静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难》:诗中描写世路艰难,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诗人由个人的痛苦想到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边陲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己亥杂诗》:全诗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阅读全文]...

2021-12-25 11:35:37
  • 物理知识点大全

  • 教育
  • 物理知识点大全

      在*凡的学*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2、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3、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4、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选修部分:(选修3—1、3—2、3—3、3—4、3—5)

      二、电磁学:(选修3—1、3—2)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2、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3、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5、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6、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7、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8、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9、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10、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12、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3、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1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1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16、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方比R,mrw*方也需,供求*衡不心离。

    [阅读全文]...

2022-05-27 17:14:35
  • 语文知识点梳理

  • 语文,教育
  • 语文知识点梳理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易错生字:

      春:下面是“日”。齐:上面长横两边露头。

      绿:右边“录”下面不是水。花:右下不是匕。

      岁:上面山最后竖下面露头。亲:注意横长度不同。

      声:上面是士。知:矢字旁最后是点。

      忙:竖心旁的点要注意,亡横长。多:两个夕上下要对齐。

      知:左半部分是两横,第一横莫忘。

      2同音字、音*字区别:

      冬(冬天)白(白云)声(叫声)?只(一只)有(没有)

      东(东西)百(百万)生(生气)?知(知道)友(朋友)?

      3加偏旁变成新字:

      舌(话)月(朋)门(们)工(红)

      早(草)卜(处)夕(多)(岁)亡(忙)

      4多音字:

      行xíng 行走 行人 不行 人行横道 行车

      háng 一行 银行 车行

      5重点词语:

      万物复苏?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说话?朋友?春天

      高兴?你们?红花绿草?爷爷?春节?岁月?亲人?行走?古诗

      笑声叫声?多少?到处?处处?知识?很忙?

      6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识字1》和《语文园地一》中有关词语写下来。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二种说明语言:*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慨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阅读全文]...

2022-07-20 17:12:46
  • 力的物理知识点大全

  • 教育
  • 力的物理知识点大全

      在日常过程学*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力的物理知识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1、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

      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常见的力

      1.重力G=g (方向竖直向下,g=9.8/s2≈10/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

      2.胡克定律F=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劲度系数(N/),x:形变量()}

      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12/r2 (G=6.67×10-11N?2/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Q1Q2/r2 (=9.0×109N?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阅读全文]...

2022-05-16 05:48:05
  • 《数学广角》知识点

  • 数学,教育
  • 《数学广角》知识点

      在我们*凡无奇的学生时代,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要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广角》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一、1.两头(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2.一头(一端)要栽:棵数=间隔数

      3.两头(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二、棋盘棋子数目:

      1.棋盘最外层棋子数:每边棋子数×边数-边数

      2.棋盘总的棋子数:每行棋子数×每列棋子数

      3.方阵最外层人数:每边人数×4-4

      4.多边形上摆花盆:每边摆的花盆数×边数-边数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一、鸽巢问题

      1.把n+1(n是大于的自然数)个物体放进n个“鸽笼”中,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2.把多于kn(k、n都是大于的自然数)个物体放进n个“鸽笼”中,总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k+1)个物体。

      二、鸽巢问题的应用

      1.如果有n(n是大于的自然数)个“鸽笼”,要保证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2个物品,那么至少需要有n+1个物品。

      2.如果有n(n是大于的自然数)个“鸽笼”,要保证有一个“鸽笼”至少放进了(k+1)(k是大于的自然数)个物品,那么至少需要有(kn+1)个物品。

      3.(分放的物体总数-1)÷(其中一个鸽笼里至少有的物体个数-1)=a……b(b),a就是所求的鸽笼数。

      4.利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构造“鸽巢”,建立“数学模型”;把物体放入“鸽巢”,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理由,得出结论。

      例如:有4只鸽子飞进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提示:解决“鸽巢问题”的关键是找准谁是“鸽笼”,谁是“鸽子”。

      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主要内容

      数与代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

      图形与几何:空间与*面的基本图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移、旋转、轴对称;

      统计与概率: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处理数据;

      实践与综合应用: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1.如果是谁拿到最后一个谁就赢,那么公式就是:

      总数÷(小数+大数)=商……余数,余数就是要求的答案,比如下面的第1题。

      如果是谁拿到最后一个谁就输,那么公式就是

      2.(总数-1)÷(小数+大数)=商……余数,余数就是要求的答案,比如下面的第2题

      练*

      1.箱子里装了16个球,乐乐和聪聪轮流从中拿1个球或者2个球,谁拿到最后一个球谁就获胜?如果聪聪先拿,第一次应该拿几个球才能确保获胜?每人轮流从中拿1个或者2个,那么作为聪聪就要首先保证他和乐乐拿的球数的和是2+1=3,也就是乐乐拿一个聪聪就拿2个,乐乐拿2个,聪聪拿1个,16÷(2+1)=5…… 1,所以聪聪先拿走剩下的一个,那么剩下的无论乐乐拿1个还是2个,聪聪只要保证和他的和是3个就可以了。

      2.试卷:54张扑克牌,甲乙两人轮流拿,每人每次只拿1---4张,谁拿到最后一张谁就输,若甲先拿牌,怎样拿牌保证甲获胜

      问题关键:是保证获胜,因此我们用的方法必须确保甲一定获胜。

      要想保证甲获胜,首先得保证甲拿到的是第53张牌,那么乙肯定拿到是第54张牌,乙肯定就输了,而每人轮流是拿1-4张,那么为了确保获胜,必须保证甲和乙拿的牌数的和是5,也就是如果乙拿1张,甲就拿4张,乙拿2张,甲就拿3张,乙拿3张,甲就拿2张,乙拿4张,甲就拿1张,和是5,53里边有几个5呢?(54-1)÷(1+4)=10…… 3,所以甲先把多余的3张先拿走,剩下的无论乙怎么拿,只要每次保证每次拿的张数的和是5就可以了。

      分数乘法意义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

      世界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最大的数,从数学意义上讲是不存在的。但是有一个数,宇宙间任何一个量都未能超过它,这个数就是10的100次方,也叫“古戈尔”(gogul的译音)。

      目前世界上每秒运算10亿(10的9次方)次的最快速的电子计算机,假定它从宇宙形成时(距今约200亿年)就开始运算,到今天,其运算总次数也不够10的100次方次。

      没有最小的数字,但有最小的自然数,就是“0”。

    [阅读全文]...

2021-12-17 01:03:17
  • 化学合金知识点

  • 教育
  • 化学合金知识点

      在日复一日的学*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合金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合金】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物质。

      例如,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含铜67%、锌33%);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含铜78%、锡22%);钢和生铁是铁与非金属碳的合金。故合金可以认为是具有金属特性的多种元素的混合物。合金在硬度、弹性、强度、熔点等许多性能方面都优于纯金属。如:普通的焊锡就是由67%的锡和33%的铅组成的合金,其熔点是180℃,低于铅和锡的熔点(铅熔点是327℃,锡的熔点是232℃)。

      合金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它的组成和内部结构。其内部结构与成分金属的性质,各成分用量之比及制备合金时的条件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温度的控制,对结构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把合金熔体慢慢冷却,可以得到粗晶粒的合金;如急剧冷却(淬火),则得到细晶粒的合金。后者比前者强度较大,但性质较脆。这种坚硬的合金在机械加工前若先加热,然后慢慢冷却(回火),便可使合金的脆性降低,韧性增加。

      一般说来,除密度以外,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它的各成分金属性质的总和。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成分金属的熔点。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都大,如在铜里加1%的铍所生成的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7倍。

      有些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在化学性质上也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例如铁容易与酸反应,如果在普通钢里加入25%左右的铬和少量的镍,就不容易跟酸反应了,这种钢称为耐酸钢。

      总之,使用不同的原料、改变这些原料用量的.比例,控制合金的结晶条件,就可制得具有各种特性的合金。现代的机器制造、飞机制造、化学工业和原子能工业的成就,尤其是火箭、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的制造成功,都与制成了各种优良性能的合金有密切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几种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名称氢碳氮氧钠镁铝硅磷硫氯钾钙铁铜锌元素符号HCNONaMgAlSiPSClKCaFeCuZn相对原子质量112141623242728313235.539405663.565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2O,高锰酸钾KClO3、五水硫酸铜CuSO4 5H2O等都是化合物。

      化合物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的具体形式。它具有固定的组成,即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种类、质量比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均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化合物的组成固定,所以可以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它的组成,这就是化学式(或分子式)。就水来说,从宏观上看,纯净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水是由同一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由于水的组成固定不变,所以可以用分子式H2O来表示水的组成。

      化合物种类繁多,有的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如氯化钠NaCl、硫酸铵(NH4)2SO4等;有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氨气NH3、甲烷CH4、五氧化二磷P2O5、二硫化碳CS2等;有的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如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等。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两大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类、碱类和盐类(参看单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

      化学式量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根据已知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化学式量,例如,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K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098、C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3、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999,KClO3的式量:39.098×1+35.453×1+15.999×3=122.548。CuSO4?5H2O的式量应该是CuSO4与5H2O的式量的和,不要把式中的“?”误为“×”而错算为CuSO4与5H2O的式量的乘积,CuSO4?5H2O的式量=63.546×1+32.066×1+15.999×4+5(1.008×2+15.999×1)=249.683。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化学式量也是相对比值,没有单位。

      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加热KClO3,可以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能够燃烧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化学反应方程式

      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又叫化学反应式,简称反应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客观存在着的化学反应,所以不能任意编造,并且化学方程式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不符合以上两点的化学方程式就是错误的,例如:

      2Na+CuSO4=Na2SO4+Cu

      此反应客观上不存在

      Mg+O2=MgO2

      化学式MgO2不正确

      Fe2O3+CO=2Fe+2CO2↑

      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不相等(配*有错误),反应物中有气体CO,生成物的CO2气体不应标“↑”。

      欲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切实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

      表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②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③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18:2×2:32

      即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化学方程式的配*

      合金类型主要是:

      (1)共熔混合物,如焊锡、铋镉合金等;

      (2)固熔体,如金银合金等;

      (3)金属互化物,如铜锌组成的黄铜等。合金的许多性能优于纯金属,故在应用材料中大多使用合金(参看铁合金、不锈钢)。

      各类型合金都有以下通性:

      (1)熔点低于其组分中任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

      (2)硬度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

      (3)合金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低于任一组分金属。利用合金的这一特性,可以制造高电阻和高热阻材料。还可制造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如在铁中掺入15%铬和9%镍得到一种耐腐蚀的不锈钢,适用于化学工业。

    [阅读全文]...

2022-06-05 08:56:37
  • 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

  • 语文
  • 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

      语文课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兴趣,好的学**惯等都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语音

      重点复*内容:

      1、区别读音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等,主要是*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等。

      常见题型:判断读音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的读音等。

      2、要识记整体认读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读,不拼读的)。

      3、记住汉语拼音字母表。

      常见题型: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下列字母,按顺序,把大小写字母补充完整,相对比较简单。

      二、汉字

      考点:同音字、多音字、音*字、形*字等

      重点复*内容:

      1、要读准字的读音

      常见题型:多音字组词,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给一个音节写出三个或以上的汉字。

      2、认清汉字,掌握汉字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及间架结构等。

      常见题型:写出汉字的笔画、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加换偏旁组字再组词、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要学会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的查字典。

      常见的题型:查字典按要求填空,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三、词语、成语、谚语

      考点:1、词语的理解(包括引申义和比喻的理解)

      2、词义的辨析(*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3、词语的归类(从感情色彩等去划分)

      4、成语的使用

      5、谚语和歇后语的使用

      重点复*内容:

      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理解词语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在联系整个词语来理解。如一丝不苟的“苟”就是马虎,所以就是一点都不马虎。

      2、运用*义词和反义词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

      3、能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4、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常见题型:a给带点的字写出正确的读音;b一词多义;c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d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

      5、要正确的搭配词语,给词语归类,常见题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将前后搭配的词语联系起来、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6、要正解的使用成语:常见题型:把成语补充完整,根据意思写成语:将成语按要求分类,按要求写成语等,写出成语中的故事人物等。

      7、词语的积累,除在课本之内的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积累。

      四、标点符号

      学会常见的几种符号的用法

      重点复*:

      1、引号

      2、顿号

      3、书名号

      4、破折号

      5、省略号

      五、句段

      1、知道常见句子的类型(陈述、疑问、反问、设问等)

      2、句子的.常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3、造句的形式(给词造句、用关联词造句)

      4、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5、句子的转换(包括把把字句变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写句互改,直接陈述与简介陈述互改,不同语气的互改,陈述变反问等。

      6、修改病句,要注意病句的几种常见的类型和修改方法。

      其它:1、句子积累2、古诗3、文学常识

      六、阅读

      常见的题型

    [阅读全文]...

2022-04-07 06:05:13
  • 语文的语法知识点归纳

  • 语文,教育
  • 语文的语法知识点归纳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的语法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划分主谓:

      注:主语即句子陈述的对象,谓语即句子陈述的内容。要划分好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界线,必须以确切理解句子的意思为前提。

      1、一只鸟儿失去了翅膀,是多么可怜的事情。

      2、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挖蚯蚓。

      3、*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而来。

      4、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

      5、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淡蓝色的雾从甲板上轻轻掠过。

      7、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学生。

      8、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9、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10、我们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二、用“”划出句子的宾语

      注:宾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当谓语的中心语是动词时,在动词后面被支配的那部分谓语叫宾语。

      1、纺线也需要技术。

      2、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

      3、他额头、眼角深深浅浅的皱纹里全溢满了笑。

      4、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5、贵州高原最*发现奇特的天然湖。

      三、用“()”划出句子的定语。

      注:定语在句子里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标志词为“的”。

      1、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这样庞大而复杂的结构,该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程啊。

      3、建筑师极力推崇建筑工人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

      4、厅内屋顶和回廊圆柱的艺术装饰最引人注意。

      5、狮子林是以假山为胜的美丽的园林。

      四、用“[]”划出句子的壮语。

      注:壮语是修饰限制用动词或形容词等充当谓语中心语的句子成分的。标志词为“地”。状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代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1、1980年,美国发射了一颗观测太阳的卫星。

      2、在如此众多的人造卫星中,“病号”不少。

      3、我从东长安街向*广场走去。

      4、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6、庄稼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食物。

      五、用“”标出补语。

      注:补语是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

      1、路面*坦极了。

      2、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有抓破了。

      3、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

      4、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

      5、他坐起来。

      六、用符号法,标记下列句子的成分。

      1、我们感受到快活和骄傲。

      2、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

      3、母亲突然暴怒起来。

      4、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5、口子撕得不小。

      6、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

      7、在当年竖立绞架的地方,保尔默默地站了许久。

      8、田野里复苏的大地散发出新春的气息。

    [阅读全文]...

2022-01-10 11:05:19
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 - 句子
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 - 语录
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 - 说说
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 - 名言
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 - 诗词
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 - 祝福
池子经典语录知识点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