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语录

关于儒家语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儒家语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儒家语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儒家语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7) 语录(18) 说说(1) 名言(4) 诗词(2) 祝福(210k+) 心语(21k+)

  • 儒家经典语录及翻译

  • 语录,阅读,文学
  • 儒家经典语录及翻译

      导语: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译文: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儒家经典语录及翻译。欢迎阅读!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大学》

      译文: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

      译文: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译文: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摘《大学》

      译文: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大学》

      译文: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大学》

      译文:《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译文: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中庸》

      译文: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乎。——摘《中庸》

      译文:爱好学*接*智慧,努力行善接*仁德,知道耻辱就接*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中庸》

      译文: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中庸》

      译文:广泛地学*,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译文: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中庸》

      译文: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论语》

      译文: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摘《论语》

      译文: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

      1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论语》

      译文: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礼之用,和为贵。——摘《论语》

      译文: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论语》

      译文: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论语》

      译文: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论语》

      译文: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论语》

      译文:《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论语》

      译文: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论语》

      译文:如果经常温*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2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论语》

      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论语》

    [阅读全文]...

2022-07-23 13:16:52
  • 儒家经典语录

  • 儒家经典语录

      儒家经典语录(精选210句)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常常会遇到需要使用语录的情形吧,语录是指一个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什么样的语录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儒家经典语录(精选21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年罕至焉,故非有其志者不能至也。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7、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0、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1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尽信书,不如无书。

      13、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

      15、养心莫善于寡欲。

      16、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1、君子**之美,不**之恶。

      2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4、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25、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9、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0、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2、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3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38、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4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4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4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7、人皆可以为尧舜。

      4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阅读全文]...

2022-05-17 09:56:46
  • 儒家励志语录

  • 励志,语录
  • 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篇》

    2、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篇》

    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7、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8、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第一章》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庄公十年》

    10、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1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12、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中庸·第二十八章》

    13、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第十四章》

    14、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篇》

    1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16、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篇》

    18、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19、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中庸·第十七章》

    20、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中庸·第十四章》

    21、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篇》

    22、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中庸·第二十章》

    23、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五年》

    24、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25、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第二十五章》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

    2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篇》

    28、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篇》

    2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篇》

    3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论语·学而篇》

    31、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中庸·第二十四章》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3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篇》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第二十章》

    3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3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篇》

    3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篇》

    3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39、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4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41、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42、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4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篇》

    4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

    45、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

    46、言*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47、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篇》

    49、*者说,远者来。——《论语·子路篇》

    50、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51、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阅读全文]...

2021-11-26 15:01:10
  • 儒家思想经典语录集锦

  • 人生,励志,语录
  • 儒家思想经典语录集锦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具有篇幅简短,语言精练的特点。语录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儒家思想经典语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

      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4、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5、有忍乃有济,无爱即无忧。《尚书》

      6、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礼记》

      7、一轨九洲,同风天下。《春秋》

      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9、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

      10、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左传》

      11、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尚书》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

      1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

      1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

      15、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17、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

      18、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

      19、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礼记》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

      21、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22、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23、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

      24、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左传》

      25、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

      26、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礼记》

      27、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有此人,有人有此土,有土有此财,有财有此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大学》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2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30、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道矣。《大学》

      1、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

      诗表达志向,歌抒**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

      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清.袁牧《读书

      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1、《论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阅读全文]...

2022-02-12 11:57:10
  • 关于儒家的诗句

  • 儒家苦迂阔,遂将世情疏。——徐铉《奉酬度支陈员外》

    业履冰壶器镆邪,元戎韬略况儒家。——陈造《次王帅韵后诗呈叶教授·业履冰壶器镆邪》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杜甫《偶题》

    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贾岛《雨中怀友人》

    怜君儒家子,不得诗书力。——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戚里夸为贤驸马,儒家认作好诗人。——白居易《送兖州崔大夫驸马赴镇》

    风标当剧部,冠带称儒家。——卢纶《送元昱尉义兴》

    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韦应物《送崔押衙相州》

    本来儒家子,莫耻梁鸿贫。——刘长卿《别李氏女子》

    儒家有释子,年少学支公。——许浑《送郑寂上人南行》

    几代儒家业,何年佛寺碑。——张祜《题丘山寺》

    胡为儒家流,没齿勤且恪。——皮日休《初夏游楞伽精舍》

    生在儒家遇太*,悬缨重滞布衣轻。——吕洞宾《呈钟离云房》

    宇文文学儒家子,竹绕书斋花映水。——李涉《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

    矧是儒家彦,初非贾客俦。——方回《送徐如心如婺源三十韵》

    贫是儒家事,生*畏四知。——仇远《次西和韵》

    佛者别南北宗,儒家分朱陆氏。——刘克庄《六言偈四首·佛者别南北宗》

    同□炀者并吹者,融会儒家与墨家。——刘克庄《次韵竹溪题达卿后坡·瘠地力耕禾倍入》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刘克庄《送王南海二首·史氏循良传》

    剥尽皮毛真理窟,分些膏馥与儒家。——刘克庄《简竹溪二首·驻颜元不待丹砂》

    俗奉医仙谨,儒家亦舍旛。——刘克庄《灵宝道院》

    儒家本色饶青眼,仕路焦心早白头。——陈著《次韵邑宰徐何慊出示所作五首·谁其知我独春秋》

    吾父本儒家,诗礼夙自将。——陈著《送竺甥秀》

    早岁嫠居久,儒家守志贫。——张元干《彭德器北堂太夫人挽诗》

    白兔轮当午,儒家业敢慵。——李咸用《夜吟》

    贪是儒家事,谁贫奉直如。——杨万里《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贪是儒家事》

    为妇若此能,乃是儒家子。——梅尧臣《送薛氏妇归绛州》

    尝贡趋国门,岂及贫儒家。——梅尧臣《亳州李密学寄御枣一箧》

    昂藏儒家子,五十殒蒿莱。——梅尧臣《伤何皆秀才》

    文学儒家子,儒本通天人。——梅尧臣《赵秘校见访》

    儒家简介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阅读全文]...

2022-04-22 18:26:08
  • 儒家名言,儒家思想的核心

  • 名言
  • 孔子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君子*之美,不*之恶。

    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0、吾日三省吾身。

    11、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1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8、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1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4、仁远乎哉,我欲仁,其可仁至矣。

    25、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孟子名言: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9、其进锐者,其退速。

    1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仁者无敌。

    18、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9、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阅读全文]...

2022-03-07 17:57:43
  • 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 教育
  • 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周礼制定之地洛邑成周,乃*儒学之祖庭。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儒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剧烈动荡时期,孔子希望恢复周朝以礼为准则的社会制度,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一整套学说,实现“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才能实现仁。随后,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主张“制民之产”,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提倡重义轻利。其后,荀子发展了孔孟的儒学思想,在他看来“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后天学*,凡人皆可成为圣贤……先秦儒家代表人物提出的主张奠定了*传统文化的雏形。此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从此经学成为显学,儒学成为*古代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其后各个朝代,儒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其思想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一、儒家思想的教育意义

      孔子不仅是伟大政治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门下弟子三千,他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多闻阙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下面选取三方面来谈儒家文化对后世的教育意义。

      1、“有教无类”。孔子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的学生都可不必顾虑家世出身。有志于学的人都可以通过学*、掌握知识,从而为君主服务。我们可从《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略窥孔子的社会理想以及他*素如何教诲弟子。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很多家境贫寒但学问富足的弟子。

      2、因材施教。古人云“性相*,*相远”,孔子做到了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施以不同教育,子曰:“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师也过,商也不及”、“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孔子能做到对三千弟子的情况熟悉了解并施以教育,实在令后人钦佩。

      3、启发式教学。在我国教育史上孔子首次提出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从《论语》中可见,他对学生谦恭和善,善于由浅及深地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易于明理,受益匪浅。

      二、儒家思想对后世的思想影响

      1、“中庸文化”。“中庸”主要是强调“善”。“中”乃适合,“庸”乃按照适宜方式做事。“中庸精神”指的就是适度把握,按照适中方式做事,并力求保持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这对我们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强调“知行”结合,注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孔子要求人们应“言行一致”,强调“力行”,坚持“言必行,行必果”。子曰:“君子学以致其道”,“行以达其道”,“力行*乎仁”。朱熹也十分重视“力行”,朱子曰:“故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他所说的力行就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强调实践。

      3、“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儒家学者强调正确的“义利”观。当生命和道义二者之间不可兼得的时候,儒家选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闻道”、“行道”。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儒家学者认为闻道、行道才能体现人生价值。儒家学者是把“仁”和“礼”作为了道德行为的最基本范围和最高准则成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目标。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天下”,无不要求仁人志士“闻道”“行道”,实现自身的价值。

      5、“忠孝”。孝于父母,忠于朝廷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儒家要求孝顺父母、忠君爱国。孔子强调“孝悌”是“仁”的根本。提倡大家“入则孝,出则悌”,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长幼有序。以“孝悌”的'原则推广至国家,便是要忠君爱国。同时,对待周围的人事要“忠恕”,这便是为“仁”之道。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不器”。子曰:“君子不器。”这指的是君子不能像器物那样,隅于一技一能,只能发挥一种作用。儒家认为,君子应该追求大道,而不能拘泥于一技一能之“小道”。小道虽有可观者,然君子所不为也。“君子不器”是要求人们要“游于艺”、“通于艺”,由“器”上升到“不器”,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道。

      7、“慎独”、诚信。“慎独”一词出自儒家《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郑玄的解释为:“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其实,“慎独”即谨慎自己在独居、独处时的言论和行为,始终保持道德的操守,独善其身。荀子则将“慎独”与“诚”联系起来。不诚则不独。这便提出诚信的要求。诚信是完美人格的道德前提,也是沟通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纽带,儒家的“诚信”观不仅是立人之本,也是立国之本。

      总而言之,儒家思想的确我是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当今人类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时代,为了创建适合于新的文明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仅应当总结工业文明时代教训,而且应当从古典的农业文明中去吸取人类生存的智慧。儒家思想固然有局限性,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在当今社会合理运用,发挥其合理的教育指导意义。

      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核心是“博爱、厚生、公*、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援以夯实、筑高舆论阵地,对于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寻求长治久安良策,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对于我们建设保和太和、万国咸宁的和谐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儒家思想的内容

      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论,古人开出过三德、五行、六德等德目。孔孟讲的是“圣”端;董仲舒改为“信”端。

      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3]。

      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儒家对*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人发明的。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而儒家也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学著作如《考工记》、《天工开物》等等。*在明末之前一直能保持世界一流水*,这些都和因动漫小说而名声大噪的墨家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要一提到*古代第一印象就是想当然的科技落后、八国联军或是动漫中异常火爆而现实中早已秦汉绝迹的墨家,这不符合历史史实。

    [阅读全文]...

2022-07-04 11:20:41
  • 儒家文化对*文化的影响

  • 文化
  • 儒家文化对*文化的影响

      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涌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因为与*古代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相适应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与封建专制思想并行绵延流长。那么儒家思想对于*文化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儒家思想对*文化的影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儒家文化对*文化的影响1

      在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中涌现出来的儒家学说,因为与*古代封闭的封建社会制度相适应而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自从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作为封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历史主导地位,与封建专制思想并行绵延流长。不可否认,儒学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时,它对*社会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儒学思想在后世的文化发展中一直是*文化思想的主流,受它影响下的*社会在追求统一的形式化过程中逐步僵化,经济上的自洽满足沦为了贫穷愚昧,文化上的皓首穷经变成了思想桎梏。

      虽然对儒学思想的反思自“五四运动”以来从未中断,然而,由于极力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势力阻扰,儒学从来没有受到全面解构,以至于它仍有顽强的生命力,甚至现今还有人设想用儒学的保守意识形态对民主和科学的价值进行评判。孔子自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他的思想进行研究,吸取其中合理的成分,当在情理之中。只是“影响了*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似乎不能笼统而论。“影响”有正面负面之分,此处认定他“对*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却只字不提负面影响。比如,孔子以及儒家的思想作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于那些要维护正统的人(例如皇帝)来说,确实就像**子。至于*民百姓,却如李贽所言,只是“儒先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育之,小子朦聋而听之”,“万口一词”,“千年一律”,方才“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

      “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大概就有一扫这种专制与愚昧的考虑。如今把孔子思想当作“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去继承弘扬,却是意欲何为?新儒学思想对当时*有何影响:“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儒家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如其理想人格对现代人格建构的启示作用、“天人合一”思想及泛爱主义对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等。深入挖掘、诠释儒家思想中蕴藏的适应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精神资源,使其在现代政治社会秩序的建立中发挥作用,不仅关系到儒家自身的生存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转型的顺利进行。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儒家的理论从个人层面的`修身开始,层层扩大到齐家、治国、*天下,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

      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哲学或宗教,而是一套完整的安排人间秩序的思想系统,通过几千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制度的建立,渗透进国人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生活方式。进入20世纪以来,在民族危亡、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下,现代化艰难举步,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一再被质疑、批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仅国内如此,西方部分学者如韦伯在其《儒教与道教》中,也断言儒家伦理是阻碍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但是,现代化发展到今天,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亚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世界瞩目,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和意义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正如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黎*的宣言中所预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两千五百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不管是不是新儒家的信徒,有一点是无须争辩的:儒家的“建制化”已经完全失败了无法再为*社会提供一个较为稳定、影响全面的政治社会秩序,似乎也再无可能恢复那种主宰地位,这是分析儒家思想在现代化浪潮中前景的一个共识与基础。但是即便是这个成为“游魂”的儒家,凭其博大精深与两千年的底蕴,取精用宏,在现代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是不容小觑的。 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因此社会中个体现代人格的建构则处于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儒家关于圣贤理想人格的论述与强调,虽然在塑造民族精神中起过重大而深刻的作用,但以其形成并适用于宗法专制的等级社会,往往被当做现代人格建构的对立面而屡遭批评。在这一方面,儒家思想诚然有其局限性,但不乏值得挖掘的精髓真义。

      儒家将理想人格定义在道德层面上,虽然失之偏颇,但它对于人之精神性、理想性的强调,却使其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具有不朽的价值。作为社会的细胞,个体具有感性的需求,但就人的根本属性。社会性而言,人所具有的精神性、理想性更为重要,是人之为人的标准与标志。儒家以圣贤作为个人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这种圣贤理想人格终点高不可触、遥不可及,不具有现实性,但它并不因此而失去意义。这种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是作为个人以及整个人类永不停止的追求目标而存在的,以其与现实的结合,使个体在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追求中日渐接*,能超越有限狭小的躯壳而进入无限的精神领域,因此也成为个体毕生努力的目标,成为人不断积极进取、不断自我改造的动力。在当前社会急剧的转型中,随着原有信仰的失落,生活失去了深度和高度,生命缺少了厚重感,只有以享乐主义来填充生命意义的深井,而理想正是人能够超越这种粗浅的享乐主义泥潭的助力。

      儒家文化对*文化的影响2

      一、儒家文化的精髓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于人性的讨论在先秦时期就几乎达到了顶峰,而儒家文化则是最为突出的代表,它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受“天地之间人为贵”的思想影响,注重心灵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尤其是在仁、礼和中庸这三个方面精于探索,内容恢弘丰富,其思想哲理流传最广,影响亦最深,一直绵延至今,必然成为现代领导艺术的重要思想源泉。

      1、儒家文化中的“仁”

      儒家文化中的“仁”是儒家德治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孔子对“仁”作出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指出“仁”即“爱人”,以“爱人”之心来推行仁政,为“仁”就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使被管理者,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具备享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由于儒家思想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运用,所以在很多时候人们把儒家文化中的“仁”看做是统治者束缚人性的工具,其实有断章取义之嫌,儒家文化中的“仁”是在保证人性发展的基础上而进行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相亲相爱,在自身的觉醒中体会到“仁”的人道主义精神。

      2、儒家文化中的“礼”

      儒家学说中,“仁”与“礼”本为一体,不可分割,甩开其中之一,单独讲“仁”或“礼”都不能说明对儒家学说有充分理解,在管理中就会出现偏差。在统治过程中,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即人民不受道德约束,就会由思想上的*状态引发现实中的*状态。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可以分开的,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仁”和“礼”的侧重程度也会发生转变,需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对管理模式及管理活动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儒家文化在领导艺术中运用得出神入化,仁礼协调,一体不二。

      3、儒家文化中的“中庸”

      “中庸”一词从现在来看给人留下不温不火、做事态度不积极的印象,其实这是**代落后时期,封建统治观念给人留下的错觉。“中庸”并非教人不求进取,相反更是对人性顺其自然发展的尊重,处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往往是浮华大于*静,竞争压力巨大的企业领导者,更加需要闹中取静,依据人性进行修养。正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见,儒家“中庸”并非压抑人性,而是承认人性、顺应人性,在以人性为根本的基础上谋求积极恰当的发展。把握好企业发展中的“中庸”之道,审时度势,掌握*衡,这样才能把竞争对手、企业员工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二、儒家文化在领导艺术中的应用

      从管理理论来看,领导艺术可以详细划分为用人和用权艺术、决策艺术、人际关系艺术,在这其中每一个艺术都有更为详细的划分,由此可见,领导者需要从方方面面去完善自我行为,方可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并称之为艺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虽然领导的模式多样变化,领导艺术各方延展,但是巧妙运用儒家文化的精髓,那么就能在企业管理中有其领导艺术之根本,赋予领导艺术之灵魂,在多元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中渗透出“仁”、“礼”、“中庸”的思想魅力,凝聚企业上下精神与力量,作用于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领导艺术对于“仁”的运用

      首先,领导者应该树立“以人为贵”的企业管理理念,在制度制定、人员招录、决策实施等方面都倡导人本主义,把员工看做是企业的主人,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管理核心落实到人身上,将制度和决策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工作当中。孔子提倡,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所以企业领导者在实施领导管理活动过程中,应该摒除原来本末倒置的管理思维,掌握了“爱人”的理念,才能够使正确决策得到弘扬发展。其次,尊重员工个人诉求,儒家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就是说,唯有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将这个根本巩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同样也是如此。由此可以得出,只有通过“仁”的学说,在管理中重视员工的个人因素,逐渐地得到员工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实现企业人心稳定与根基稳定。除此之外,这对于确定一个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确立企业形象管理系统中的企业核心理念等都有重要意义。最后,要做到与员工同命运,共呼吸。想要真正达到“以民为贵”的领导艺术,只做到上面两点是不够的,还需要以与员工同舟共济的心态做决策、定方向。这样才能够有一个稳固的管理基础,逐步树立员工对于企业理念的信任。以谷歌公司为例,企业为员工提供了最好、最舒适的工作和休闲环境,但是仅仅把这种做法看做是领导者鼓励员工的手段的话,那其实是片面的。企业领导者不是仁慈的上帝,有权利赐予员工优雅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更重要的是要以战友的姿态与普通员工奋斗在同一战壕,将员工命运视作企业命运,发挥激励机制,促进员工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发展。

      2、领导艺术对于“礼”的运用

      从上文对于儒家文化“礼”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在企业管理中“仁”和“礼”是不能分割、相辅相成的。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转变及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调整这两方面的侧重比重,以保证领导活动的成效性和创新性。从我国朝代更替、社会形态转变的趋势来看,这是对人性**的过程,也是人们追求人身自由不断增加的过程。在这种社会趋势下,就需要从“礼”的角度对追求自由与个性的行为进行规范。在企业管理当中也是如此,对员工的个人发展关怀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决策而进行的铺垫,对企业经营理念、制度制定的确立是保证管理正常实施,经营秩序顺利完善的基础。从儒家文化“仁”与“礼”的关系来看,“仁”的思想学说奠定的是一个企业的人文关怀与宽松的内控环境,是保证各项经营决策落到实处的基础,那么“礼”的思想推广就是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实际行为,完善企业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

      比如在处理利益关系的时候,企业领导者则应该坚持“以义统利,以利统义”的管理方法,将谋取经济效益的行为放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以义争取企业在竞争当中的优势,以义明晰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恰如其分的管理效益,而又不会失掉企业领导者的风范。在中小企业当中,企业领导者缺乏对于“礼”这一学说的正确认识,在实际管理中由于对“礼”产生偏差而将员工置于与自己对立的位置。这样不仅不利于管理活动的实施,也会大大降低自身决策的有效性。尤其是在涉及经济利益的时候,企业领导者一定要把握好,到底是以利为上还是以义为上,否则就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质的偏差。

      3、领导艺术对于“中庸”的体现

      领导艺术中的“中庸”思想对领导者个人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企业领导者不论在自身处事还是企业经营中都应该坚持“中庸”的理念。

      在上文对于“中庸”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中庸并非*庸,相反则是企业领导者对自身素养更高标准的要求。

      坚持“中庸”理念就要坚持“为政在人”。只有坚持了对人的基本尊重才能够在管理中践行君子之道,使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为人所信服,在这个基础上使企业上下相互监督,又不影响情感的相互交流,免生芥蒂。同时,坚持“中庸”理念就要坚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企业领导者应该坚持对自身修养的提升,尤其是道德素质方面。只有在不争、不抢、不盲的道德原则引导下才能在管理员工和经营企业中体现君子之德风,保持*稳较快的发展进程。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任用方面,“爱人”是基础,那么“中庸”的用人理念则是提升人才利用率的关键。从选拔人才开始,就应该遵循人性的发展规律,不能高估人才可能会对企业产生的价值而过分要求人才对企业做出超出其能力的贡献;同样也不能埋没人才特有的优点长处,而一味让其迎合企业发展。孔子的用人理念中还有一点,就是要强调观察员工的言行,了解该员工的工作经历,从而掌握其发展的动机与目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在遵循人性的基础上选择人才、管理人才、引导人才。这是为官的中庸之道,也是为人的中庸之道。只有企业领导者掌握了“中庸”思想核心,才能在提升自身素养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与决策的良性发展。

    [阅读全文]...

2022-01-16 14:41:30
  • 儒家思想的核心、基本观点

  •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恕”要求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在孔子的有关伦理学说中,“忠”与“恕”是并列的。因“恕”而得 “忠”,为“忠”以行“恕”。“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是“仁”的内容。同时又是孔子思想的一贯之道。《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而已矣者,竭尽而无余之辞也。”又《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节:气节和节操。1、社会指一个人在政治上、道德上的坚定性。对内,气节表示对一定的政治制度、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坚定信仰。对外,气节则指在国家和民族遭到外敌侵犯时,能挺身而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斗争。乃至献出个人生命。《荀子.君子》:“节者,死生此者也。”2、又称“贞节”。为封建时代约束妇女的道德规范。即要求妇女谨守闺门,不与男子接触,婚后要“从一而终”,夫死不得再嫁,要为丈夫终身守节,甚至殉夫。《二程遗书》卷二二下:“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我依据以上的事实和理由,要断定节烈这事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然而不利自他,无益社会国家,于人生将来又毫无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失了存在的生命和价值。”

     

    勇: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果断、勇敢。孔子把“勇”作为施“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而且不能“疾贫”,才能成其为勇。《论语.宪问》:“仁者必有勇。”又《阳货》:“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又《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让:指谦让、礼让。对人的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孟子.公孙丑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中庸之道,俗称中道,儒家视之为天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意即是天地间万物的存在,依赖的就是一种中庸之道, 即*衡、协调。而“中和”、“折中”、“和谐”是达到整体*衡极为重要的方法。

     

     

    北宋的程颐解释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后来朱熹又解释为:“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常之理”。

     

    中庸就是要掌握事情的“度”,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调和折中的态度,强调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达到至仁、至诚、至道、至德、共创“太*和合”、“天人合一”的境界。

     

    真正理解中庸并不容易。揭阳刘克楚先生趣解为:肥无剩肉,瘦不露骨;高不碰头,矮不垫足;富无余钱,贫不缺物;美不迷人,丑可悦夫(妇);才不招忌,庸不贻讥;达不骄人,穷不藐己;高而不傲,谦而不卑;俭而不吝,华而不侈。这些说法虽有断章取义之嫌,但也形象逼真,把中庸肖像化,有助我们对它有个初步的认识。

     

     

    中庸的境界,大至治国安邦,小至柴米油盐,无处不在。然而时至今日,儒家思想已*消声灭迹,人们对中庸嗤之以鼻,社会信任危机日益严重,人性浮躁,道德沦陷,人情冷漠,恃强凌弱,急功*利,这些都是抛离中道的必然产物。而提倡中庸,容易被他人视为无所作为、胸无大志、甚至是顽昧无知之所为。更有学者认为,两千多年来,中庸之道让*人消极地、静态地、墨守成规地去生活,是阻碍中华民族进步的祸根。对此,我虽不敢苟同,但又没有资格去反驳,保持中立的态度吧。

     

     

    尽管如此,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文化,不去感悟中庸是绝对不行的。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器官讲求阴阳*衡,气机流畅,那一个器官功能出现亢进或衰退,就会导致病变。中医调理,其实就是对脏腑中庸之道的维护。

     

    周易八字算命神奇精准,流传千年而不衰,其中的奥妙在于它把中庸之道作为命理的法宝,也就是以五行*衡为原则。维护命局*衡的某个字或五行,我们称之为用神。用神有力,能够让整个八字达到中和的境界,就是一个顺遂吉祥的好八字;用神衰弱或者没有用神,肯定是个不好命格;因大运流年的介入引起某一五行的过旺或不及,打破命理的*衡状态,破坏命理的中庸之道,势必带来灾害。

     

     

    [阅读全文]...

2022-06-08 07:30:13
  • 儒家中描写君子的句子

  • 君子,优美
  • 1.世间万般讲理与不讲理,终归会落在一处,我心安处即吾乡。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人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 需要我们在 学* 中凿光,在实践中锤炼, 在困苦中磨砺,在挫败中 成长 。 练就一腔抱负,心系苍宇之事; 练就一双慧眼,洞察世间万物; 练就一身本领,捭阖 人生 境界。 胸怀能包容多少,我们就能承载多少; 目光能望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素质的高度,决定着我们人生的高度。

    4.君子坦荡荡翻译:君子胸怀坦荡君子义以为质翻译:仁义是对君子的评价标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翻译:君子想要的是言语迟钝而行动敏捷君子喻于义翻译:君子通晓仁义的道理君子不器翻译: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6.凡夫俗子不下苦功夫死力气去努力做成一件事,根本就没资格去谈什么天赋不天赋。

    7.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1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2.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13.天大地大,独自一人,然后遇上了某个大坎,你死活就是跨不过去,要么憋屈死,要么找死,还能怎么办?

    1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5.一个姑娘,如果有被人喜欢,而且那个人喜欢得干干净净,怎么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1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 责任 ),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 奋斗 ,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出处:论语

    17.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8.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19.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中庸》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2.总有些人,一眼看到就会心生好感,道理都讲不通。

    23.胸中一点浩然气,天地千里快哉风。

    24.四书五经,开篇便是中庸,因为高明莫过中庸,那是 做人 做事的根基呀……儒家的精神是入世,要有 理想 ,有抱负,要进取不解,但儒家之经典中庸,却融入了道家的精神,这又是何以然啊?是因为办事难啊,你光是一个劲的冒进,撞了南墙不回头,这死了也于事无补。所以还要有点出世的道家精神,所谓,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志存高远,却又不拘泥于眼前的小事杂事乱事,这才能以坦荡的胸怀干成大事,这才是中庸。作者:张之洞 出处:走向共和

    25.《国风·郑风·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羊羔皮的礼服是那样润泽光滑,衬托得君子多么纯洁正直漂亮。那穿着这身华贵礼服的君子啊,宁可舍去生命他也不改变信仰!【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羊羔皮的礼服袖口镶着金豹纹,衬托得君子多么高大英武有力。那穿着这身华贵礼服的君子啊,为我们国家保障公*主持正义。【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羊羔皮的礼服是那样崭新光鲜,缀的三朵红缨是那样光明耀眼。那穿着这身华贵礼服的君子啊,真不愧是我们国家的英才俊彦!

    26.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27.归根结底,长得好,无论男女,怎么都是对的,长得不好看,大概就是万般皆罪。

    28.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29.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中庸》

    30.这么多年下来,陈*安活得很艰辛,但是不苦。

    31.当这个世界给予自己善意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珍惜,要惜福,无论大小。

    3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33.江湖道义不能太多,可总该有那么点儿,半点不讲,就是条真龙,迟早也得淹死在江湖里。

    34.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中庸》

    35.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3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国风·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瞧我那位意中人,英俊潇洒美无匹。英俊潇洒美无匹,公路哪能比得上。【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瞧我那位意中人,貌若鲜花朝我放。貌若鲜花朝我放,公行哪能比得上。【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瞧我那位意中人,仪表堂堂美如玉。仪表堂堂美如玉,公族哪能比得上。

    38.*党内不乏能吏也有廉吏,他们有雄心,也不乏良知, 爱国 家,爱百姓,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观念没有基本了解,当他们一旦有主政一方,施展抱负的机会,往往也乱干一气,令人叹息! 回复以今上计凡中华五千年,细数执政者或执政群体知行现代民主政治观念者几人?莫非都属胸怀大志乱干一气,则国人中华能绵延至今实属万分偶然之幸!民主或确为时代之趋势,然趋势者渐进也,如*称胸怀共产而行社会,岂知其人非胸怀民主而行“乱干”呼?党人皆人皆现世之人,何小视党人之能之智。所谓现代民主政治观念,现世也不过数十年,至今优劣犹在或然,将之作为不乱干一气的必要条件,实一厢情愿之言而已。王先生既承认*之内不乏品格良人,何必又将其中多数又划入民主盲

    39.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40.有些可惜,是没办法十全十美。有些可惜,是某些长久的遗憾。

    [阅读全文]...

2022-01-23 10:17:03
儒家语录 - 句子
儒家语录 - 语录
儒家语录 - 说说
儒家语录 - 名言
儒家语录 - 诗词
儒家语录 - 祝福
儒家语录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