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人的诗词

关于打渔人的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打渔人的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打渔人的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打渔人的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 语录(7k+) 说说(6k+) 名言(173) 诗词(21) 祝福(3k+) 心语(211)

  • 诗名含有渔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渔字的诗词

  • 渔牧二首 其一 渔

    夏原吉〔明代〕

    数口团栾舟作屋,四时温饱水为田。人来或问行藏事,不说桐江与渭川。

    题吴县叶渔庄司马承桂五湖渔庄图 其一

    王锡九〔清代〕

    万顷湖光照读书,四围碧柳更萧疏。*生领略烟波趣,渔弟渔兄共结庐。

    题吴县叶渔庄司马承桂五湖渔庄图 其二

    王锡九〔清代〕

    依然人境绝尘埃,最好扁舟一溯洄。七十二峰青到眼,夕阳红处钓船来。

    拟渔樵耕牧四首 其一 渔

    胤禛〔清代〕

    舴艋漂摇随处家,一篙绿水度年华。风罾逐浪蘋溪远,雨网冲烟柳渚斜。

    在在耽闲盟白鹭,朝朝买醉馔红虾。团圞儿女欢篷底,岂羡浮名举世夸。

    读渔洋山人诗集感怀云图宾石超群诸先生皆渔洋裔也 其二

    郑鸿〔清代〕

    旧事重思各黯然,酒场诗社已成烟。归来自惜匆匆甚,回首风光十七年。

    读渔洋山人诗集感怀云图宾石超群诸先生皆渔洋裔也 其三

    郑鸿〔清代〕

    香海风流人已去,尚馀螺壳擅辞华。渊源家学千秋继,不愧诗名在杜家。

    读渔洋山人诗集感怀云图宾石超群诸先生皆渔洋裔也 其四

    郑鸿〔清代〕

    司马桥边曾觅句,桓公台下几探春。他年再访花山路,惜少当时旧酒人。

    读渔洋山人诗集感怀云图宾石超群诸先生皆渔洋裔也 其一

    郑鸿〔清代〕

    记得髫年学赋诗,锦秋湖畔得良师。不知此日东堂下,可有梅花似昔时。

    江上渔者

    范仲淹〔宋代〕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淮上渔者

    郑谷〔唐代〕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江浦风。(江浦风 一和: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阅读全文]...

2021-12-27 13:05:54
  • 含有渔字的古诗词 带渔字的诗词名句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渔父》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王安石《渔家傲·*岸小桥千嶂抱》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览·孝行览》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张昪《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斜风细雨不须归。——苏轼《浣溪沙·渔父》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孙承宗《渔家》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李珣《渔歌子·荻花秋》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苏轼《渔父·渔父醒》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柳宗元《渔翁》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神仙一曲渔家傲。——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桃花流水鳜鱼肥。——苏轼《浣溪沙·渔父》

    *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王安石《渔家傲·*岸小桥千嶂抱》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欧阳修《渔家傲·*日门前溪水涨》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汤显祖《江宿》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庆庵寺桃花》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高适《封丘作》

    傲**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白朴《沉醉东风·渔夫》

    [阅读全文]...

2021-12-01 17:46:46
  • 关于写渔翁的诗词

  • 关于写渔翁的诗词

      (一)

      博客往来文字留,

      未知秋尽命归休。

      松江呜咽渔翁送,

      落叶悲声祭土丘。

      (二)

      博文精彩众人观,

      图片幅幅呈眼前。

      飒飒秋风哭护送,

      白山黑水记佳篇。

    [阅读全文]...

2022-06-13 10:21:16
  • 《渔家傲·秋思》诗词

  • 秋思,文学
  • 《渔家傲·秋思》诗词

      《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渔家傲·秋思》诗词,欢迎大家阅读!

      《渔家傲·秋思》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翻译: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

      《渔家傲·秋思》鉴赏:

      上片着重写景。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词人是苏州人,对这个地方的季节变换,远较北人敏感,故用一个“异”字概括,这中间含有惊异之意。“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下片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上句写延州周围环境,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很容易使读者联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四字写出了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气象便不相同。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词人移知延州,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片着重抒情。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这首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阅读全文]...

2022-03-17 05:04:44
  • 含有打字的古诗词 带打字的诗词名句

  •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一蓑烟雨任*生。——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蚊虫遭扇打,只因嘴伤人!——《增广贤文·下集》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 / 伊州歌》

    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上什么山,打什么柴;进什么庙,念什么经。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浪淘沙·北戴河》

    不怕方中打死人,只知方中无好人。——《增广贤文·下集》

    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耍。

    别人打我一时羞,我打别人三日忧。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水调歌头·游泳》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白居易《舟中读元九诗》

    木兰横戈好女子,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李清照《打马赋》

    打蛇打七寸——《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纳兰性德《鹧鸪天·离恨》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冰雹单打无根草,白浪先冲逆水船。

    打开板壁讲亮话——《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千——《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把酒祝东风,且莫恁、匆匆去。——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辛弃疾《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打死阎王,吓煞小鬼。

    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郑燮《满江红·思家》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白居易《上阳白发人》

    绿叶渐成阴,下有游人归路。——王安石《伤春怨·雨打江南树》

    打蛇不死,自遗其害。——《醒世恒言·卷二十一》

    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佚名《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家家打稻趁霜晴。——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醒世恒言·卷一》

    [阅读全文]...

2022-01-04 13:54:59
  • 打油诗诗词名句

  • 打油诗诗词名句

      《早晨》

      闹钟一响天下亮,

      起床洗漱匆匆忙。

      不吃早饭为哪般?

      只因上课铃声响。

      《上课》

      桌上书本不是书,

      学生用来当枕头。

      老师讲的挺带劲,

      学生可惜个个睡。

      《午饭》

      狼吞虎咽吃完饭,

      饭缸一推就完事。

      要问为何不洗刷,

      只因晚饭还用它。

      《午睡》

      午睡之前看课表,

      下午有课则不睡。

      中午时光多宝贵,

      反正上课还得睡。

      《下午》

      下午无课真美妙,

      午睡睡到黄昏后。

      起床之后拿饭缸,

      只因临*晚饭时。

      《自*》

      单身男女自*少,

      成对鸳鸯自*忙。

      情熏的恋人醉,

      直把桌椅当大床。

      《睡觉》

      熄灯等于没熄灯,

      宿舍之内灯通明。

      蜡烛台灯一起亮,

      不聊黎明誓不休。

      《做梦》

      晚上好戏真不少,

      做梦楼着赵薇睡。

      心中甜似吃蜜糖,

      可惜床单变地图。

      《宿舍》

      宿舍之内灰尘飞,

      十天半月不打扫。

      要是哪次大扫除,

      满屋耗子逃命紧。

      《咏猫》

      猫,猫,猫

      半夜不睡觉

      你说是为啥

      跟鼠在网聊

    [阅读全文]...

2022-07-20 04:00:59
  • 苏轼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 苏轼,文学
  • 苏轼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苏轼诗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欢迎大家阅读!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注释:

      1、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等。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韵。

      2、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3、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4、已而:过了一会儿。

      5、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6、吟啸:放声吟咏。

      7、芒鞋:草鞋。

      8、一蓑(suō)烟雨任*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蓑,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9、料峭:微寒的样子。

      10、斜照:偏西的阳光。

      11、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12、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创作背景: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翻译: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创作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鉴赏: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上阕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下阕由雨中情怀的抒发转入对雨后放晴的描述。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心思想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评价

      读罢全词,令人心情振奋,心境豁然,心灵净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读者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从心理学“白日梦”的角度看,此词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在多个方面都非常符合白日梦的特征。

      第一,心情符合白日梦之条件——郁闷不爽。

      写此词前三年,即公元1079年,作者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后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宦海沉浮,经历坎坷,理想不竟,抱负未果,使作者几年来一直郁郁不得志,思想上陷入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中,心情烦闷。

      第二,意境符合白日梦之真谛——宁静自由。

      作者对现实的官场险恶生活非常厌倦,渴望摆脱这种生活,退隐江湖,过一种淡泊宁静、无忧无患、无欲无求、轻松自由的生活,也即“归去”。

      第三,结构具备白日梦之特征——自然完整。

      入梦的引子是“饮酒”和“下雨”。酒的微醉让作者晕晕乎乎,这是白日梦形成的主要基础。烟雨的迷蒙让天气灰暗朦胧,创设了入梦的良好氛围。

      入梦句是“莫听穿林打叶声”,梦境为“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这里作者用“竹杖”“芒鞋”“蓑衣”“烟雨”等意象及雨中“吟啸”“徐行”等动作创设了一个极为美妙的白日梦梦境,活脱脱地勾勒出了一个隐居江湖过着从容淡泊生活的隐士形象,他虽无荣华富贵之享受,但亦无宦海浮沉之忧患,心情得以*静,心境得以安宁。

      梦醒句为“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吹醒了醉酒,作者感到冷,一个激凌,头脑清醒了,梦结束了,作者又回到现实之中。这“冷”既是实写酒醒后身体感到冷,也是写梦醒后又想到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心冷。正在这时,远处山头温暖的夕阳让作者感到了些许暖意,也增添了他战胜逆境的信心。

      过渡句为“回首向来萧瑟处”。虽然“相迎”的斜阳给作者带了一丝温暖,但一想到自己饱含萧瑟风雨的坎坷仕途路——“回首向来萧瑟处”,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又熄灭了!

      梦破后寻梦句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仕途的风雨就如同这自然界的风雨一样变幻无常,他所期盼的仕途阳光又会在多长的风雨之后?与其终日忍受这种提心吊胆之痛,还不如“归去”,退隐江湖,一切*静,无悲无喜,“无雨无晴”。

      第四,情节显露白日梦之特色——亦真亦幻。

      首先,序言中说“同行皆狼狈”,已证明雨之大,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却又描写诗人置身雨中,对雨听而不闻,从容高歌,潇洒徐行,全然没感到淋漓之苦的状态,这怎么可能是实写呢?接下来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也不太合常理。用竹杖芒鞋行泥泞之路,拖泥带水,怎比得上骑着高头大马急行如飞来得轻快?因此这“轻”恐怕不是写现实行路之轻,而应是无官一身轻。“一蓑烟雨任*生”也让人生疑。序言中已说“雨具先去”,怎会又出现了披蓑在雨中穿行?看来应是想象之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若按自然的逻辑也很难解释得通。雨过天晴,应该是“已无风雨正是晴”,怎会是“也无晴”?所以,这里的“晴”不会单纯指天晴。

      由此可见,这些都是写作者心中想象之事而非眼前之景,全词就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归去”白日梦!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

    [阅读全文]...

2022-07-27 10:38:42
  • 渔父原文及翻译注音(渔父词全诗翻译)

  • 《渔父》和前篇《卜居》,王逸《章句》皆以为屈原作,但在《渔父序》的末尾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则又以为《渔父》为楚人采屈原之轶事而作。至清崔述明确提出《渔父》非屈原所作:“谢惠连之赋雪也,托之相如;谢庄之赋月也,托之曹植。是知假托成文,乃词人之常事,然则《卜居》《渔父》亦必非屈原所自作。”今世许多学者赞同此说。但也有人力主《渔父》《卜居》为屈原之作,如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诸书中作了反复的论证。

    《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 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 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騷》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原文】

    屈原既放,

    游于江 潭,

    行吟泽畔①。

    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②。

    渔父见而问之,

    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至于斯③?”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⑤。

    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⑥?

    众人皆醉,

    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⑦?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⑧?”

    屈原曰:

    “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⑨。

    安能以身之察察⑩,

    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

    葬身于江 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复与言。

    【注释】

    ①既放:指屈原被楚襄王放逐。游于江 潭:指在江 边漫游。潭:原指深渊,这里指江 边。行吟泽畔:指在大泽边上一边行走,一边吟诗。

    ②颜色:指脸色。形容:指体态容貌。枯槁:枯瘦。

    ③三闾大夫:楚国官名,掌管楚国贵族屈、景、昭三姓贵族谱牒等事物。

    ④见放:被放逐。

    ⑤凝滞于物:凝固停滞受外物的束缚。与世推移:随从世俗不断改变自己。王逸注为“随俗方圆”,即随波逐流。

    ⑥淈(ɡǔ)其泥:搅动泥沙。淈:搅乱。扬其波:扬起水波。此句意为推波助澜,随波逐流。

    ⑦餔其糟:吃酒糟。啜其醨:喝薄酒。此句亦随波逐流,变本加厉之意。

    [阅读全文]...

2022-03-06 01:31:32
  • 关于打雷的古诗词有哪些 古诗词经典名句大全

  • 经典
  • 1.《新雷》清朝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2.《春雷》*现代

    郭沫若

    春雷动地布昭苏,沧海群龙竞吐珠。肯定秦皇功百代,判宣孔二有余辜。十批大错明如火,柳论高瞻灿若朱。愿与工农齐步伐,涤除污浊…

    3.《泊戚家堰遇风夜雷雨》明朝

    张以宁

    高浪出鱼龙,舟师急卷篷。雷声过云雨,月晕断河风。野阔人家外,涛喧客枕中。坐来搔短发,惆怅大江东。

    4.《大风雷雨》宋朝

    袁说友

    雷风一息到山西,欹侧村花不自持。际晚甘霖如倒峡,今年香雪可翻匙。绿秧蘸脚元非揠,白水齐腰不恨迟。浪说随车夸故事,但知忧国愿无饥。

    5.《大圣乐·电转雷惊》宋朝

    陆游

    电转雷惊,自叹浮生,四十二年。试思量往事,虚无似梦,悲欢万状,合散如烟。苦海无边,爱河无底,流浪看成百漏船。何人解,问无常火里,铁打身坚。须臾便是华颠。好收拾…

    6.《冬夜闻雷》宋朝

    汪炎昶

    人事正难料,天时乃要猜。仲冬连日雨,中夜数声雷。穷谷无薪卖,深村有虎来。疲民包馈极,逃走哭声衰。 …

    7.《点绛唇·隐隐轻雷》宋朝

    辛弃疾

    隐隐轻雷,雨声不受春回护。落梅如许。吹尽墙边去。 春水无情,碍断溪南路。凭谁诉。寄声传语。没个人知处。

    8.《旱雷》宋朝

    文同

    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

    9.《雷鸣不雨·樵子俄从问路回》宋朝

    潘牥

    樵子俄从问路回,因言溪谷响如雷。分明雨怕城中去,只隔前峰不过来。

    10.《大雷雨》宋朝

    方岳

    黑云压山雨如镞,霹雳火光龙起陆。四壁淋漓风撼屋,一窗寒灯卧空谷。龙简龙简盍归来,先生床湿生青苔。未识青黄麦枯死,古语更占春甲子。

    11.《雨师雷神七首·瞻彼南山》隋朝

    瞻彼南山,有虺其出。维蛰之夺,维成之息。眷五顾乡,在夏之日。觚豆匪报,皇忍忘德。

    12.《晚憩闻雷》宋朝

    王之道

    湖外山光入座来,水晶宫阙翠屏开。纤纤细落催花雨,隐隐轻鸣启蛰雷。

    13.《惊蛰日雷》元朝

    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14.《立春日雷·出地奔霆便发声》宋朝

    方岳

    出地奔霆便发声,寒花衰草亦欣荣。天公只要新群听,不等春来蛰已惊。

    15.《雷》唐朝

    杜甫

    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龙蛇不成蛰,天地划争回。 却碾空山过,深蟠绝壁来。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16.《题春雷出蛰图》明朝

    王世贞

    一夜春雷发,群蛰自相语。神龙岂不劳,人间要霖雨。

    17.《忆秦娥·惊雷节》宋朝

    刘辰翁

    惊雷节。梅花冉冉销成雪。销成雪。一年一度,为君肠绝。 古人长恨中年别。余年又过新正月。新正月。不堪临镜,不堪垂发。

    18.《古松·雷电空山夜》宋朝

    [阅读全文]...

2022-01-29 02:09:18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诗词鉴赏,欢迎阅读!

      渔歌子的诗意

      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赏析

      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渔歌子全文翻译

      《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箬,一种竹子。

      6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9不须:不一定要。

      10斜风:微风。

    [阅读全文]...

2022-05-27 14:44:07
打渔人的诗词 - 句子
打渔人的诗词 - 语录
打渔人的诗词 - 说说
打渔人的诗词 - 名言
打渔人的诗词 - 诗词
打渔人的诗词 - 祝福
打渔人的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