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

关于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17) 语录(27) 说说(66) 名言(4) 诗词(3k+) 祝福(26) 心语(1)

  • 论述董仲舒的人性论

  • 哲学
  • 论述董仲舒的人性论

      董仲舒是儒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下面小编为大家在整理了关于董仲舒的人性论的论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董仲舒人性论的重点内容

      (一)性情观——董仲舒人性论中的哲理基调

      董仲舒的性情观是董仲舒人性论中最基础部分,“臣闻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非度制不节”。(《举贤良对策一》)他认为性是有生以来上天就赋予的既有的本质,情是人后天所拥有的欲望。这跟《中庸》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董仲舒将性看作是人天生就有的东西,与生俱来的,而情是人们后天所有的欲望,性情这俩字在董仲舒那里是分开的,内涵是不同的,性是质朴的,需要教化向善,情是欲望,所以要节欲,限制欲望,性非同于情。这跟现代所了解的性情有所不同,简单说来,董子是从普遍的人性论上所说,而如今的性情更倾向于个体。王永祥将董仲舒的性情感表述为:待教而善的人性论。曾振宇将其表述为“天赋善恶论”,也有人将其表述为:性善情恶论。不论进行怎样的表述,学者在研究董仲舒的性情论时首先应必须要清楚董仲舒的“性”有广义狭义之分,在冯友兰《*哲学简史》中明确的提出了这点,“董仲舒用‘性’字,有时取广义,有时取狭义。就狭义上,性与情分开而且相对;就广义说,性包括情”。

      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会认为董仲舒的性情论是矛盾的。“是正名号者於天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暝。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尤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周晓露针对这个找出阴气情恶质,阳气性善质的对应关系,认为性只有善质了。可见她认为出现了矛盾,随后她又解释道由于董仲舒要建构其“性未善”的观点,所以董仲舒说“情亦性也”。周晓露显然没有认识到性的广狭义之分,性广义看是天性或者质朴的性,里面有善端而不是善,狭义的性就是善了,身有性情的性应当狭义讲,故对应善。顾玉林根据“情亦性也”和“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这两句话得出董仲舒似乎陷入了性情二元论。笔者认为顾玉林也没有认识性的广狭义之分,在董仲舒的人性论中广义的性包括性和情,所以董仲舒的人性论不是性情二元论,而是性情一元论。至于“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许多人的解释不同。金春峰在《汉代思想史》中的理解是董仲舒认为善是主导的方面,情欲是从属的方面。

      而余治*在他的著作中提到相关的问题:“性与情都为天地所生,是生存世界里不可回避的‘天令之然’。”在本质论和发生学的意义上,性与情甚至就没有任何的区分,“性就是情,情就是性,性与情一同始起,一同周始,也一样重要,一样产生作用”。董仲舒说了性与情不同,在这里又说“情亦性也”,这是一种矛盾吗?不是,正如刚才所说,性有广义狭义之分,性作广义讲,性包括着情和狭义的性,情也就是性。“情是恶的,但又在人的质(广义的性)中”。这些说的都有道理,不过可以这样理解,董仲舒的人性里面包含着善端,情通过后天的教化可以向有着善端的性靠拢,最后达成的就是圣人之善了,也就是“情亦性”了,或者可以这么说本性和情感互相一致深入到善,这时我们就分不清情性了。它们一起为善作努力,只不过一个完善善端,一个节制欲望,谁都否定不了两者的紧密联系。

      照董仲舒所说的,整个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有一个总的目的,宇宙间每个事物的生长变化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总目的服务。董仲舒认为宇宙的最后目的是生人和建立封建主义的社会。他认为,人是天的副本,是宇宙的缩影,因而人也是天地的精华的体现。他说:“莫精于气,莫富于地,莫神于天。天地之精所以生万物者,莫贵于人。”(《人副天数》)因为人是物中之最高贵的,所以其头向上当天,与植物之头(根)向地,其他动物之头横向(“旁折”)不同。“所取于天地少者旁折,所取于天地多者正当之,此见人之绝于物而参天地。”(同上)

      就心理方面说,董仲舒认为,人的心有性有情,与天之有阴有阳相当。他说:“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深察名号》)性表现于外为仁;情表现于外为贪。董仲舒说:“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身之名取诸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同上)

      照董仲舒的解释,一方面,情和性都是人先天就具有的资质。所谓“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同上)。“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同上)另一方面,性和情又是人的“质”中的两个对立物。这个对立与天有阴阳的对立相副。

      董仲舒也肯定人有先天的善质,这一点基本上还是承接孟轲的观点。照他的说法,在阴阳这两个对立面中,阳是主,阴是从。人与天副,在人的“质”中,也应该性是主,情是从。这就是说,人的“质”的主要部分是善的。

      (二)“性三品”——董子人性论的核心学说

      荀悦的“天命人事的上中下三品”,王充的“人性善中恶三个等级”,韩愈的“上者善;中者可导而上善或下恶;下者恶”的明确的性三品说,这些都有性三品的影子,不过正如王永祥所说“董仲舒乃是提出性三品说的先驱或鼻祖”。大多数学者认为董仲舒的性三品是独特人性思想,持肯定态度,认为性三品正是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比如曹影曾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论,是对先秦和秦汉的人性理论、人性现实甚至于是治国实践的总结和概括。”

      不过也有些学者从其它角度分析了董子的人性论的不足之处,黄开国从逻辑角度上认为董子的性三品说是明显的逻辑矛盾,并提到:“只有在认识到儒家人性论发展的三种基本形态,才能懂得董仲舒的人性论是处于儒家人性论从性同一说向性品级说发展的逻辑转折点,而明白董仲舒人性论的混淆。”“在研究哲学家时,必须以把握到某一思想理论的发展逻辑为前提。”周晓露也说过:“董仲舒的人性观并非全部值得肯定,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并从3个方面阐释了董仲舒人性观的不足。

      对于董仲舒人性理论,从最早研究的相关论著到现在的一些论著,我们其实能看到分析评价人性论时的态度从绝对肯定分析、绝对否定分析再到辨证分析的阶段历程,也能看到从进步、退步的阶级分析到科学求实的态度的转变,这是值得肯定的,毕竟学者们在分析哲学家思想时理性的一面越来越突出。董仲舒认为人性分3种: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在他的著作中他主要论述了中民之性,值得强调的是有些学者不认为董仲舒的人性论是性三品,而是其他,比如陈德安认为是四品论,不过总的来说主流思想是三品论。

      董仲舒一方面承认人有善质,同时,又着重指出不能认为人性本来“已善”。如上所述,人的“质”中,有性有情,有贪有仁;而且“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既然如此,怎能简单地肯定“性已善”呢?“谓性已善,奈其情何?”(同上)他比喻说:“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实性》)他又说:“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可谓见。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不可谓善,与目之瞑而(疑脱“不”字)觉,一概之比也。”(《深察名号》)这就是说,要把“善质”和“善”加以区别。人有善质,但还不能认为“性固已善”。

      在这方面,董仲舒的人性论就表现出和孟轲的性善说又有所不同。对这种不同,董仲舒自己作了说明。他说:“或曰:‘性有善端,心有善质,尚安非善?’应之曰:‘非也。茧有丝,而茧非丝也。卵有雏,而卵非雏也。比类率然,有何疑焉?’天生民有六经(苏舆曰:疑有误字,或云六当为大),言性者不当异。然其或曰性也善,或曰性未善。则所谓善者,各异意也。性有善端,动之爱父母(苏舆云:动疑作童),善于禽兽,则谓之善,此孟子之善。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此圣人之善也。……夫善于禽兽之未得为善也,犹知于草木而不得名知。……圣人以为,无王之世,不教之民,莫能当善。善之难当如此,而谓万民之性皆能当之,过矣。质于禽兽之性,则万民之性善矣;质于人道之善,*性弗及也。……吾质之命性者异孟子。孟子下质于禽兽之所为,故曰性已善;吾上质于圣人之所为,故谓性未善。善过性,圣人过善。”(同上)照这样的分析,董仲舒和孟轲的不同,不仅是在于“善”字的用法有异。究其实,董仲舒讲“善”的目的,就是在孟轲性善说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白地强调其封建统治阶级的阶级性,更突出地要求劳动人民接受“圣王”的教化,从而严格地服从“三纲五纪”这些封建道德规范。诚然,孟轲也不主张“性已善”,他也说,必须使性中已有的善端充分发展才能为“已善”。不过,董仲舒更突出地强调“教化”这一方面。他又认为,情是恶的,但又在人的质(广义的'性)中。这可能又是受荀况的影响。

      董仲舒又认为,他所说的性,是就普通人之质言之。人也有生而即不止仅有善端的,也有生而即几乎无善端的。他说:“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同上)又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缲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实性》)这又是孔丘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说法。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以孟轲的人性论为主,而不吸取孔丘和荀况的说法。

      董仲舒所以强调“性未善”,主要的是要强调统治者的作用。他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立元神》)人的作用是完成天地的未竟之功。他所说的人的这种作用,并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建立封建社会,并用封建道德对人进行教育。

      董仲舒认为这种“教育”也是与“天”相副的。他认为人之心有情有性,与天之有阴有阳相当。“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深察名号》)照董仲舒所说,天“任阳不任阴”,人亦应该以“性禁情”。董仲舒说:“是以阴之行不得于春夏,而月之魄常厌于日光,乍全乍伤。天之禁阴如此,安得不损其欲而辍其情,以应天?天所禁而身禁之,故曰身犹天也。禁天所禁,非禁天也。”(同上)人必禁天所禁,然后合乎封建道德。封建道德是“人之继天而成于外也,非在天所为之内也。天所为有所至而止。止之内谓之天,止之外谓之王教。王教在性外,而性不得不遂。故曰,性有善质而未能为善也”(《实性》)。

      董仲舒认为“王”是天之所立以教民的。他说:“民之号取之暝也。使性而已善,则何故以瞑为号?以瞑言者,弗扶将则颠陷猖狂,安能善?”因此他又说:“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今案其真质而谓民性已善者,是失天意而去王任也。万民之性苟已善,则王者受命尚何任也?”(《深察名号》)董仲舒把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说成是“王道”,又把“王道”和“王”的统治说成是“天意”的表现。这是他的“奉天”的理论的又一作用。

      人性问题是董仲舒与王充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二者从最原初的生存状态着眼对性做出概念阐释。在善恶来源方面,董仲舒以阴阳定善恶,提出性生于阳为善,情生于阴为恶;而王充以渥泊(厚薄)作区分,情性同生于阴阳之气,禀得渥者为善,禀得泊者为恶。董仲舒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王充同样明确将人性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他们认为,中人以上,以下之性不可改变,可以改变的只是中人之性。基于这一理论,二者主张通过教化(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来改善人性,以期实现风尚淳朴,社会安宁的大治局面。

      “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春秋繁露实性》)在性三品中,我们该如何理解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呢?周桂钿的《秦汉思想史》专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他经过分析在他之前的关于董仲舒性三品的思想,其中尤其阐释了以阶级分析方法分析性三品说的思想观念,最后得出“董仲舒所谓圣人之性仅指少数圣人,并非包括一切封建统治者(皇帝)。斗筲之性仅指极少数严重危害社会的大恶人,并非指劳动人民。所谓中民之性即指绝大多数人的本性,包括上自一般皇帝,下到*民百姓乃至奴隶在内”。在笔者阅读相关董子的论文、书籍、资料时发现有的人把“斗筲之民”定义为“封建社会中最贫苦最‘低贱’的劳动之民”,如顾玉林《董仲舒“性三品”的人性论及神学化的思想倾向》还有的人将斗筲之民看成“教而不能善”的人,比如曹影所作的《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金春峰在《汉代思想史》中把斗筲之性看成下愚之性,认为“斗筲之性又叫下愚之性,是经过教育也不可能转化为善的性,圣人之性不需要教育,是先验的善的性”。不过他的论述较为简单。廖其发在《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中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释,他认为斗筲之民是天生就没有接受教育的潜能的人,没有善质,外界的教育不能对其起作用。

      王永祥在《董仲舒评传》中涉及到相关问题,提到:“斗筲之性”,当然在本质上也不属于人性,而只能是鸟兽之性。鸟兽之性自然亦无善质,只能是绝对的恶质,有王教亦不能使之为善。”在他看来,董子的圣人、斗筲都不是人。商聚德《试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层次》中相对详细地提到了相关的东西。他认为圣人既是纯善的象征和化身,那么斗筲之人便是纯恶的象征和化身,他们的本性只能设定为先天的恶,是不可救药、不可教化的,因此被排除在“待教而善”的讨论之外。笔者认为既然董仲舒的人性论其实在为政治统治张本,那么将圣人理解为不教而善的人(即不需要教化的人),将斗筲之民理解为教而不善的人(即不值得教化的人)较符合董子人性论意愿。相对于不教而善的圣人之性与教而不善的斗筲之性而言,董仲舒认为中民之性是需要教化的,“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覆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绾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於教训而后能为善”。(《春秋繁露实性》)董仲舒讲中民之性讲的较多,他认为中民的本性就像茧和卵,蚕茧经过抽丝就可以成为丝,鸟卵经过孵化才成为小鸟,人性经过教化才会成善。这为教育理论提供了人性论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儒家一直以来直面现实的外王精神。

      二、董仲舒人性论与其他思想家人性论比较

      先秦的孔子、孟子或者荀子这几位思想家所阐述的人性观都具有代表性,又因为董仲舒与他们同属儒家学派,所以学者对董仲舒的人性论进行评价时总是把将其与先秦孔子、孟子、荀子的人性论进行比较,董仲舒为了力证自己人性论的可靠性,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就把自己的人性论和孟子的人性论作了比较,董仲舒用“深察名号”的方式提到反对孟子性善论。首先,他说:“故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于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善与米,人之所继天而成于外,非在天所为之内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董仲舒用性比作禾,将善比作米,虽然米出于禾中,但是米又不同与禾,通过比喻得出结论,善是由天性经过教化而来,但是天性并不是善,而只是有善端而已。“孟子主张所有的人本性全可与善想对等这一观念是错误的,强调人性不是善,只是善端而已。这在很多著作中将性与善的关系看成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以此为着眼点进行将董子待教而善的人性论与孟子性本善论作比较。

      其次,董仲舒认为:“性有善端,动之爱父母,善於禽兽,则谓之善。此孟子善。循三纲五纪,通八端之理,忠信而博爱,敦厚而好礼,乃可谓善。此圣人之善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孟子所谓的善是爱父母,相比禽兽善良就是善,而董仲舒的善即圣人的善,两者对何谓善的标准不同,相比之下,董仲舒的善即圣人之善层次更高些,更难达到些,正因如此人性的完善需要教化,需要向圣人看齐。除了董仲舒自己之外,历来的董学人性研究著作也针对董仲舒和先秦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比较。在1995年王永祥著的《董仲舒评传》中,作者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分析和评价,总的认为:“董仲舒综合孟、荀,从总体上来说,毫无疑问,比孟、荀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却表现了某种后退。”在《儒家思想导论》中,马秋丽、张德苏也认为董子的人性论是孔子、荀子和孟子的融合。顾玉林在分析了先秦诸家人性论后认为董仲舒兼综“善”“恶”,是一种神学人性论。

      但在曹影的《“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中,曹影创新性地提出“董仲舒的‘性三品’是直接吸收了韩非的思想,是再次对治国之道的总结”。董仲舒的人性论到底是借鉴了先秦哪位思想家的理论的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笔者认为这还需要各位学者今后的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董仲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构在政治大一统体系下的人性论。在今天这个学问纷呈的年代,我们不能用进步或者*的字眼来简单总结董仲舒的人性论,答案不是研究的重点,重点应是回到当时提出理论的时代背景下用不同的思路和角度将董仲舒的人性论与先秦思想家的人性论进行比较的过程。比如黄开国就在《析董仲舒人性论的名性以中》中认为“董仲舒的人性论思想是处于儒家人性论从性同一说向性品级说发展的逻辑转折点,应看到董仲舒人性论的混淆”。其站在把握儒家人性论发展逻辑的高度来研究董仲舒的人性论,可以说是个特色。

      三、评价

      董仲舒作为儒家发展到汉朝阶段时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儒家正统地位的重新确立有积极影响。董仲舒的人性论是为其当时的政治服务的,可以说人性论而政治则是董仲舒思想的现实归宿,也正因为这一点,儒家思想才摆脱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境地,这也是董仲舒会被称为“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的原因。按照尼采的历史观:“真正的历史是应服务于生活的。”我们应从董仲舒的人性论去寻找对我们现在生活有意义的东西,比如说注重人性的善,发掘人们内心的良知良能等,这才是历史的意义而非历史的滥用。

    [阅读全文]...

2022-02-22 08:14:25
  • 论述交友的名言警句

  • 名言,交友,励志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一个篱笆要有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酒肉兄弟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羽*同的鸟,自会聚在一起。

    友谊是一种相互吸引的感情,因此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使我们摔交的往往是我们的朋友, --- 雨果 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

    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但和敌人对面,却必须刻刻防备。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人生乐在相知心。

    真实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朋友,以义合者。

    与朋友交,只取其长,不计其短。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我的朋友,你的语声飘荡在我的心里,像那海水的低吟之声,缭绕在静听着的松林之间。

    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择友宜慎,弃之更宜慎。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从外貌看来,人最宝贵,狗最低贱,但圣人一致认为:重义的狗胜于不义的人。

    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阅读全文]...

2022-01-28 07:49:49
  • 诗经静女赏析论述

  • 诗经
  • 诗经静女赏析论述

      导语:《国风·邶风·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静女赏析论述,欢迎阅读!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邶风,是邶国(今河南淇县以北至汤阴县一带)境内流行于民间的一首歌谣。它作于卫宣公时代。对于这首诗的题义说法历来不一,“—说:这是讥刺卫宣公好色,偷娶子妇。—说:是淫奔期会的诗。”(《诗经译注》卷二,第3l页,中国书店版)这两种解释看来都不可取,前者实为牵强附会,后者实为封建思想之偏见。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静女》是以—个男青年的口吻,倾诉他赴情人约会的情景,诗中刻画了他见到女子前后的不同心情,表现了他们甜蜜美好的爱情生活。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内容依章分层,从约会、赠物、回忆三个方面抒写,逐层深入,层层透出静女的聪明善良、天真活泼的美好性格,句句表现出青年男子对静女的爱恋之情,字字流露出小伙子沉浸在无比幸福、满足的热恋之中。

      第一章,描写约会情景,表现静女性格。开头“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概括了姑娘的美。一个“静”字,点出她文静大方的内在气质:一个“姝”字,点出她漂亮的外貌:“城隅”,既点出幽僻合适的约会地点,又透露出姑娘大胆心细、聪明过人的心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句,是约会过程中最精彩动人的情节。—个“爱”(通“”,隐藏之意)字,用得极有神韵,写出了姑娘调皮逗乐的情景。她本来比小伙子来得早,但却躲藏在—边,偷偷地观察来赴约的`小伙子有何表现;小伙子按时到达约会地点,迟迟看不见心上人,急得抓耳搔头,直在原处打转转儿。此时这复杂而焦虑的心情可以想象,使得约会的情节跌宕起伏,气氛既活泼愉快,又幽默风趣,颇带戏剧色彩。此时姑娘天真活泼、聪明调皮的特征也因此而得以丰富和补充。流露出小伙子对姑娘的无限深情。

      第二章,写相见时赠物,借赞赠物,含蓄地抒发对静女的爱恋之情。这一个“说”(悦)字,内涵丰富,在热恋的情人看来,对方赠送的任何东西都是美的,所以“彤管”也远远超越了它自身固有的价值,颜色变得分外艳,光彩也分外暖人心,那么,“女美”两字也就—语双关了。这完全是人在审美过程中的移情作用所致,流露出小伙子对姑娘的一片痴情。

      第三章,回忆两人初恋时的情景和心情。“自牧归荑,洵美且异”两句,点出他与姑娘初恋的经过,前句叙事,后句谈心情。一个“自”字,点明他两人的恋爱始于那一次她从郊外放牧回来时,她送给他放牧时采摘的白茅草,当时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他,立刻悟出这不是—根普通的白茅草,而是信物,是姑娘送给他的一片爱心。因而这茅草的价值得到升华,变得是那样的美丽而别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两句,谈感慨,发议论:归根结底,不是白茅草美,而是赠茅草的人美。这直抒胸臆的一笔,不仅巧妙地点题,而且有力地突出了他爱姑娘的主旨。这—章总共17个字,就用了三个“美”字,不但不嫌重复累赘,反倒使感情的浓度和深度得到增强,达到纡曲回环的艺术效果,进一步深化了女子多情、纯真和坦率的性格特征。从联想中也流露出男青年对姑娘早有爱恋的深情。

      综观全诗,不假比兴,敷陈其事,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全文篇幅虽短,容量却大,令人惊叹于作者

      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阅读全文]...

2022-05-13 01:31:46
  • 读书重要性的古诗句

  • 读书,重要性
  • 读书重要性的古诗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重要性的古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绝句》陈师道宋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2、《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陶渊明东晋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3、《劝学诗》诗人赵恒宋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4、《柏学士茅屋》杜甫唐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

      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5、《金缕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6、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明日歌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2、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3、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刘禹锡

      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板桥

      5、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赠萧瑀》李世民

      6、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西游记》吴承恩

      7、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赠梁任父同年》黄遵宪

      8、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颜真卿

      9、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

      10、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梅》卢梅坡

      1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李清照

      12、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狱中题壁》谭嗣同

    [阅读全文]...

2022-01-13 12:42:24
  • 论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 科学,道德
  • 论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在*时的学*、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述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当今社会中,学风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各种学术造假问题充斥在我们眼前,面对现在这种学术混乱的局面,我们研究生应该在学风建设当中起什么作用是我们的前进方向。我们要把这种不正之风扭转过来,要正确树立科研诚信意识,提高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我们要发挥积极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摆脱中世纪的蒙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到*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乃至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在我国,依靠科学和民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科技界的不懈追求。新*成立60年来,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爱国奉献、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守信,不仅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塑造了热爱科学、勇攀高峰、忠于祖国和人民的高尚品格,显示出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术素养,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就是科技界在创造伟大功勋中凝炼的伟大精神。没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力量,就没有我国科学事业今天这样良好的发展局面,就没有我国今天令世界瞩目的综合国力,这是我国科技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文化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多标志性的成果。但在看到我国科研诚信与优良学风主流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学术日渐浮躁,一些人沉醉于学术淘金,学术成果中充斥着越来越多地泡沫和垃圾、抄袭、剽窃等学术腐化现象层出不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健康成长,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不可低估。

      我们要了解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实的理念。我们要一起行动起来,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和科研伦理,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推进学风道德建设。我们要认认真真学*,踏踏实实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创新。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知”,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科学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科研工作中的特殊表现,是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的特殊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科学道德的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在科研工作中,凡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能把个人科研兴趣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行为,都是符合科学道德的。

      学风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学风,包括学*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良好的学风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不断积极向上,而且能够抵制不良*气等负面因素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与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正如在我校,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致善”已经在每一位师生心里深深的扎了根,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治学、求学的过程中树立严肃认真、刻苦求实的态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时刻保持“营造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意识。

      20世纪以来,在我国所有教育和科研单位,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都是颇为关注的热点。一方面,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而另一方面道德诚信缺失、学术造假、科研成果使用不当等问题层出不穷,给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恶劣影响,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20xx年,*科协第七届常务委员会设立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坚持把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青年学生重点教育的内容,并先后在全国各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了相应的专题报告。20xx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科学道德和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因此,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急迫任务。既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科技发展计划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当前,学术界学术道德也严重滑坡,逐渐从社会向高校蔓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发生。根据国家教育部20xx年发出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注释、篡改数据和文献;用虚假实验结果骗取一些荣誉;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将国外文献翻译成中文,稍作修改后发表;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一稿多投;论文写作中出现*、拼手、假手等。

      另外,各种造假,如学历、学位、学术职务、科研成果、科技产品,目前在社会上也很普遍。这些都违背了科学道德和正气的学风,没有诚信度,严重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学术形象,阻碍了学术进步。*年来,毒奶粉事件、蒙牛纯牛奶致癌事件、“*”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不正是滥用科研成果的真实写照吗?除此之外,我们在*时查阅参考文献中,也会遇上这样的问题,即发现同一篇文章出现在不同的期刊上;又或者同一组实验数据通过一定的写作技巧最终成几篇不同的论文;也有同一实验团队人员通过篡改他人论文中的实验材料,最后得出同一结论发表论文;还有一些论文中实验方法不可用,实验重复性不高。由此,我对参考文献产生了后怕,这些不端行为带给新一辈的学子除了坑害,还能有什么?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科学道德是指科学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袁它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思想和行为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袁是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袁也是约束科学家之间尧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科学共同体与公众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基本准则遥。

      学风建设为立身之本立,严谨的学风为立校之本。诚信与严谨乃一个合格大学生的根本。“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既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又是中华明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今,大学生的整体信用形象已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诚信问题已成为迈向现代化的一道坎。它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了。在一所高校里,该校学生的诚信程度,影响着该校的学风、校风。从另一方面说,该校的学风、校风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是“诚信”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大学生要大力弘扬以信待人,以信立人的美德,成为践行信用美德的表率。目前,大学生的信用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学风。学风是一个学校校风之体现,良好的学风是优良校风形成的基础。考试作弊与诚信是格格不入的。

      诚信,是人基本的素质与道德要求,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维系的绳索,是我们正立于天地之间的脚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中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向新入学研究生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目的是通过宣讲教育,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的进一步提升。

      当前在我国科研诚信与优良学风是主流,但*些年来,科研造假、学风浮躁、抄袭剽窃等行为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不仅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因而,青年人要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必须做到:欲修学,先立身,坚决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了解历史、要爱国,要立下“强国之志”;在学术上要实事求是,学出真本事;还要坚持勤劳、勇敢、节俭的优良传统。

      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首先,制订和完善投诉处理办法,完善自我约束制度。针对*年来科技界在科学道德和学风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在舆论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强化必要的、严肃的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约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

      树立正确的科学文化导向: 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重要内涵,科学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不仅是科学活动的内在规定和支撑,还是宝贵的科技投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是科学事业的社会信誉和公共形象的保证。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我们所提倡的“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具体体现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行动的纲领。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大学是高度宽容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而智力成果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关系,也远比一般认为的要密切得多。和包容的地方,但是“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稿多发、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让人警醒。科研不端行为是伴随科学的发展产生的,要依靠科学界自身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去消除在外在准则要求的同时,更要有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学风浮躁又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相关。而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

      学*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也将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

      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踞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在日后的学*过程中,将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阅读全文]...

2022-05-05 09:28:53
  • 政治论述题答题技巧详解

  • 教育
  • 政治论述题答题技巧详解

      在政治科高考中,论述题是主观性试题的最主要代表。这种题型可以有效地考查考生组织、归纳和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运用他所掌握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探讨问题的创新能力和评价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治论述题答题技巧详解,欢迎阅读!

      中考政治论述题答题技巧详解

      对于政治考试中的论述题,下面是老师对此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分析讲解。

      论述题

      审题

      (1) 逆向审题:先搞清楚题目问什么?有几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2) 抓关键词语,力求搞清每段材料的中心含义。

      (3) 一大段材料的要分层并弄清每层意思。

      (4) 材料的注释包含很多信息,不能忽视。

      答题时注意

      (1) 凡问现象的,看到什么,就回答什么,不展开。

      (2) 凡是“分析”、“评述”的,就要求用原理扣材料分析,如是哲学部分的,还要在原理后加方法论要求。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即要分析和解决问题。

      (3) 要分层回答,注意行文规范,答案准确。

      通过上面对政治考试中论述题答题技巧的内容分析讲解学*,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的很好。

      中考政治“是什么”型题目答题技巧

      对于政治中“是什么”型题目的答题技巧讲解,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学*。

      “是什么”型题目

      这个只需要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以上对“是什么”型题目解题技巧的内容讲解学*,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类型题目的解答,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的。

      中考政治选择题取正法答题

      下面是对政治选择题取正法答题技巧的内容讲解学*,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取正法:

      也叫直选法,即直接把正确答案选出来。这种方法适合做易混的题型,如果对知识本身没有深刻理解,就往往会做错。

      十种情况不选

      (1)表述有错者不选

      (2)肢干不符者不选

      (3)肢干双重者不选

      (4)因果相悖者不选

      (5)正误相混者不选

      (6)肢干矛盾者不选

      (7)间接联系者不选

      (8)范围不符者不选

      (9)要求单一者不选

      (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

      以上对政治选择题取正法答题技巧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中考政治选择题排倒法答题

      对于政治选择题,下面是我们讲述的排倒法答题知识学*,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

      排倒法:

      如果题干与题肢属因果关系,要弄清谁为果谁为因或有无因果。

      首先排除错误的观点;其次排除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再次排除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这种方法对解组合式选择题有效。

      以上对政治中排倒法答题技巧的知识讲解学*,希望给同学们的.学*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中考政治选择题审查技巧

      下面是对政治答题技巧中审查方法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下面的答题技巧。

      审查

      1、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1)明确题干的要求和答题方向的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

      (2)确定题干本身的表述属于哪一种类型。一般包括四种类型:完全正确型(这种最常见)、完全错误型(这种很少见)、正误混杂型和表述中性型(如下列选项属于正确或错误的有)。只有确定了题干的类型,才能与题肢联系起来比较。

      (3)准确判断题干内容,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在范围、层次、角度、条件等方面的指向性。有的题干直接明了,有的则含暗示性条件,有的内涵复杂,包括着丰富的内容,这就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

      2、审查题肢,注意题肢的迷惑性,明确题肢本身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3、审查题肢是否与题干存在必然的联系。题肢必须是符合题干规定性的题肢。

    [阅读全文]...

2022-07-02 17:06:13
  • 与重阳节的古诗句

  • 重阳节
  • 与重阳节的古诗句

      1、《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2、《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

      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

      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3、《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

      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

      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

      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4、《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

      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

      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5、《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6、《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7、《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

      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8、《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

      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

    [阅读全文]...

2021-12-17 10:03:59
  • 描述心情复杂的古诗句

  • 心情,文学
  • 描述心情复杂的古诗句(精选135句)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述心情复杂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1、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6、纵使相逢人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9、*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10、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1、*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2、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4、一寸相思一寸灰。

      15、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16、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9、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0、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多烦忧-。

      21、每逢佳节倍思亲。

      2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4、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25、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1、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2、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3、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4、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5、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6、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

      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8、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9、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

      10、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11、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2、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13、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14、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1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6、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1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8、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19、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0、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1、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阅读全文]...

2022-05-07 07:23:24
  • 描述元宵节的古诗句

  • 元宵节
  • 描述元宵节的古诗句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述元宵节的古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宋】苏轼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

      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原不似高阳傲,促*雍容陪语笑。

      坐中有客最多情,不惜玉山拚醉倒。

      《元宵》

      【宋】彭永

      巴人最重上元时,老稚相携看点诗。

      行药归来天向晓,道傍闻得唤蚕丝。

      《好事*·今岁度元宵》

      【宋】郭应祥

      今岁度元宵,随分点些灯火。

      不比旧家繁盛,有红莲千朵。

      客来草草办杯盘,餖飣杂蔬果。

      休羡暗尘随马,与银花铁锁。

      《元宵灯》

      【宋】王迈

      元宵灯火出游敖,斗巧争妍照彩鳌。

      官府只知行乐好,谁知点点是民膏。

      《次卓仁夫元宵雪中三绝》

      【宋】胡仲弓

      姑射神人雉扇开,三千玉女拥瑶台。

      十分散布犹嫌少,万斛明珠抖下来。

      《江上度元宵节》

      【宋】袁说友

      一舟元夕卧孤村,夜半相呼了不应。

      说与儿曹休谇语,黄州明日买残灯。

      《己丑元宵》

      【宋】连文凤

      不因灯火有元宵,强把时光慰寂寥。

      十四年来无此兴,三更踏月过河桥。

      《干元宵灯》

      【宋】释居简

      门前来往沸笙箫,门里何曾厌寂寥。

      我欲烧灯看佛面,莫将风雨罢元宵。

      《次韵元宵雨雪》

    [阅读全文]...

2022-02-26 10:02:31
  • 描述桃花的古诗句

  • 桃花
  • 描述桃花的古诗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诗句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述桃花的古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一、千队红妆万枝桨,桃花春水白鹅潭。

      二、桃花无语伴相思。桃花枝上,啼莺言语,不肯放人归。

      三、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四、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六、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周朴《桃花》

      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八、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王维《田园》

      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晓景》

      十、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十一、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十二、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十三、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白头吟/有所思》

      十四、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琉璃钟》

      十五、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十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十七、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十八、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十九、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二十、草*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二十一、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二十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二十三、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王冕《题墨梅图》

      二十四、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阅读全文]...

2021-12-02 13:09:09
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 - 句子
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 - 语录
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 - 说说
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 - 名言
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 - 诗词
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 - 祝福
论述爱心重要性的古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