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关于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54) 语录(24) 说说(14) 名言(8) 诗词(916) 祝福(2) 心语(349)

  • 陆游称赞出师表诗句

  • 陆游,称赞,诗人
  • 陆游称赞出师表诗句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称赞出师表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2.陆游:“《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出师表》非常值得学*研究,汲取教训.

      3.陆游:“《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4.陆游:“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5.陆游:“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

      ——《出师表》字字珠玑,是篇不刊之论.

      扩展阅读:陆游简介,陆游诗词鉴赏,陆游诗歌精选

      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诗:

      01.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二首》(其二)

      02.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首》(其一)

      0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

      04.也是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春游》

      05.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陆游

      0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0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0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 《金错刀行》

      0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1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病起书怀》

      12.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夜泊水村》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16.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17.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

      18.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 《庵中晚思》

      19.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关山月》

      2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

      21.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临安春雨初霁》

      2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

      23.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 《秋思》

      24.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

      词:

      01.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

      0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

      03.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钗头凤》

      04.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05.叹流年、又成虚度。 《谢池春·壮岁从戎》

      06.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一竿风月》

      07.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临江仙·离果州作》

      0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0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

      10.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临江仙·离果州作》

    [阅读全文]...

2021-11-24 10:06:30
  •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 陆游,称赞,诗人
  •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句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翻译: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扩展阅读:陆游诗句

      1、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钗头凤》

      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剑南诗稿》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7、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

      8、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陆游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11、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12、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13、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陆游《金错刀行》

      14、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陆游《幽居初夏》

      15、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金错刀行》

      16、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陆游《赠猫》

      17、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18、水驿江程去路长。——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19、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陆游《秋思》

      20、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陆游《夜泊水村》

      21、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其一》

      22、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陆游

      2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

      24、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陆游

      2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26、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

      27、闲愁如飞雪,入洒即消融。花好如故人,一笑杯自空。——陆游《对酒》

      2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9、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30、醉斩长鲸倚天剑,笑凌骇浪济川舟。——陆游

      31、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陆游《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32、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陆游《夜泊水村》

      3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34、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35、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36、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37、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榔栗。——陆游《好事*·秋晓上莲峰》

      38、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39、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40、叹流年、又成虚度。——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阅读全文]...

2022-02-20 05:16:41
  • 关于出师表的诗句

  • 出师表上留遗恳,犹自千年激壮夫。——薛逢《题筹笔驿》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李商隐《武侯庙古柏》

    那劳出师表,尽入大荒经。——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流芳斜谷出师表,遗臭樊城受禅碑。——刘克庄《芳臭》

    尘埃出师表,草棘定军山。——陆游《感旧·凛凛隆中相》

    得志未可测,谈笑济时艰,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感秋·秋色关河外》

    奏罢出师表,翻然辞庙堂。——汪元量《贾魏公出师》

    至今出师表,日月光炯炯。——洪咨夔《送兴元聂帅》

    淋漓出师表,所举良且淑。——洪咨夔《寿崔西清二首·武侯王佐材》

    至今出师表,读之泪沾胸。——文天祥《怀孔明》

    武侯岁晚出师表,贾谊*生流涕书。——孙应时《闻南轩张先生下世感忱有作·中原天意定何发》

    出师表动英雄志,征伐书移慷慨心。——王冕《秋夜燕山旅舍偶成寄林致和》

    出师表在今如昔,坠泪碑存旧似新。——虞刚简《游灵岩寺·摩挲石刻拜方兴》

    出师表上风雷动,转饷筹空日月愁。——李盘《挽先兄维曼大司农》

    愁读出师表,凄凄伤我魂。——胡明善《祁山堡》

    贺兰鼠子不足*,底用西征出师表。——李伯玉《送萧晋卿西行》

    出师表在今如始,堕泪碑存旧似新。——卢刚《灵岩感怀》

    早年曾悟出师表,晓岁始参齐物篇。——释善珍《寄孚老》

    抱膝长歌出师表,古柏苍苍为谁老。——于石《梁父吟》

    斯文出师表,奸贼安足戡。——龚璛《与照元晦月夜闻人读诸葛武侯传得南字》

    再歌出师表,敛衽三叹息。——孙承恩《襄阳为自古要地抚遗迹吊往事有怀七人焉因各赋诗一首·其一·诸葛武侯》

    千年忠义出师表,万里江山八阵图。——蓝智《赤壁》

    艰危奉命际,流涕出师表。——赵秉文《涿郡先主庙二首·其二》

    拳拳出师表,读之涕盈襟。——李昱《五言古诗凡十四首·其十三》

    出师表简介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 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洛阳) ;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文章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这篇文章入选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九年级下册教科书。

    [阅读全文]...

2022-04-27 03:50:32
  • 《出师表》全文赏析

  • 《出师表》全文赏析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出师表》全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 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赏析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nìng),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乐不思蜀”的典故足以显示他的人品)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阅读全文]...

2022-07-13 07:44:52
  •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出师表原文及翻译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出师表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xiè)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yí)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3]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xíng)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bēi)鄙(bǐ),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dù)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译:

      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之事,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留给陛下使用。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

      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好的坏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先帝不认为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的身份,亲自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实现,以至有损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文章段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主见。

      第二部分(6~7段)追忆经历,忠刘氏,兴师北伐表心愿。

      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诸葛亮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刘勰曾把它跟孔融的《荐祢衡表》相提并论,说“至于文举(孔融,字文举)之荐祢衡,气扬采飞;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虽华实异旨,并一时之英也。”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感人之深,于此可见。

    [阅读全文]...

2022-03-26 09:36:43
  • 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

  • 古诗文
  • 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出师表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shuài)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先帝创立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了三个国家,蜀*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的确处于形势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然而侍卫大臣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战场上舍身忘死,这都是为了追念先帝给他们的优待,想要报答给陛下。陛下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发扬扩大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过分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臣们进谏的道路。

      皇宫的侍卫和朝廷的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做奸邪的事情,犯科条法令和尽忠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严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有私心,使宫廷内和朝廷外的刑赏之法有所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给予陛下。我认为皇宫的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会获得更大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正,精通军务,在从前试用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询问他,就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良忠臣,疏远奸佞小人,这是汉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奸佞小人,疏远贤良忠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常常跟我讨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于桓帝、灵帝二帝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民百姓,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之间(只求)苟且保全性命,(从)不奢望在诸侯那里有名望而先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之中来拜访我,拿当今天下的大事来询问我,因此感动奋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正赶上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机患难期间我接受命令,那时以来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受命以来,日夜忧愁叹息,担心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圣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定,兵器已经充足,应当勉励并率领三军将士向北*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有限的才智,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室,回到京都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情酌理,权衡得失,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重任托付给我,如果没有实现就治我的重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光大美德的言论,就责怪攸之、祎、允等的疏忽,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考,来询问治国的道理,明察,采纳合理的意见,深切的追念先帝遗留下来的诏书,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要出征远行了,面对这样的奏章,我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阅读全文]...

2022-05-05 08:10:08
  • 精选的出师表中的名句大全

  •   好句摘抄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精选的出师表中的名句大全,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6、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阅读全文]...

2022-04-26 08:59:52
  • 出师表励志的话语

  • 话语,励志
  • 出师表励志的话语

      《出师表》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下面是关于出师表励志的话语的内容,欢迎阅读!

      出师表励志的话语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7、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8、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9、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出师表》鉴赏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上半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下半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前半部分由势入理,起笔峥嵘。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蝾峻拔。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谅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道来,邵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

      表文的第二部分,由叙自己生*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进而表明自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文势跌宕。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叙写自己二十一年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分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这一节叙述,好象是逸枝衍蔓,与上下文联系不紧。其实,它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这是因为。第一,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披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叫后主听来觉得舒徐入耳。第二,以自身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第三,二十一年不*凡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其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第四,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第五,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余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诸葛亮的这段叙述,系进一步打动后主的心,乐于接受前面的进言,又是临别时的表白,实有深哀曲意。文章由进言转而为自叙生*,宕开了笔墨,使文势波澜起伏,更为可观。

      由叙而誓,推上高潮。表文继叙二十一年遭际之后,续述白帝托孤后的心情、工作,进而表明北定中原的决心。前面的论世、进言,抒情,到此结穴,出师表文的特点由此完全挑明。追言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这次出师的思想基础。“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指出这次出师的物质准备。在充分叙说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警拔爽截,铿铿振响,熠熠生光。《出师表》至此才径言出师,切入本题。前面的进言,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条件,中间叙事,是说明自身具有出师条件,至此两线归一,提出宜乎出师,也就如瓜熟蒂落,孕足而娩。

      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地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此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屈原是在遭谗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隐诡幻的表现手法。诸葛亮处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

      作者简介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武侯集》。

    [阅读全文]...

2022-03-21 15:37:54
  • 出师表翻译及原文注释拼音(出师表重点词语及句子分析)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选自】《诸葛亮集》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力缺乏,物力短缺,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给予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姑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多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该说什么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东汉琅琊阳都(现在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邓县隆中(现在湖北省襄阳市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统一全国的策略,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辅佐刘备联吴拒魏,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建兴元年(223)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蜀国政事都由他裁决。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了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前后六次出师伐魏,争夺中原。但由于内部外部各种条件限制,终于未能成功,于建兴十二年病死五丈原军中。死后追谥忠武,有《诸葛亮集》传世。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nìng),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以图中原。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乐不思蜀”的典故足以显示他的人品)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的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干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由于本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而言词充满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具体的说,前部分重在晓之以理,后部分重在动之以情。总的是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本文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率直质朴,表现恳切忠贞的感情。前人特别指出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清朝丘维屏说“武侯在国,目睹后主听用嬖昵小人,或难于进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师时叮咛痛切言之,明白剀切中,百转千回,尽去《离骚》幽隐诡幻之迹而得其情。”这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屈原是在遵谗毁、被放逐的处境中写出《离骚》的,因而采取幽隐诡幻的表现手法。诸葛亮处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却是一脉相通的,率直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本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本文有大量合成词,是出于诸葛亮的首创,不少词经诸葛亮的提炼,后来都用为成语,如“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损益”“感激涕零”“不知所云(言)”等,由此不难看出《出师表》的语言成就,仅凭这一点它都应该流传不朽。

    异同

    异同,在本文“不宜异同”一句中用作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反义或*义的语素组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只有其中一个语素起表义作用,另一个只作为陪衬,没有实在意义。“不宜异同”所要表达的是“不。应该有差异”,只有“异”这一语素在起表义作用。由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不同,一个词在这里属偏义复词,在那里可能又不是了,如《汉书·朱云传》:“欲考其异同”,“异同”意思是相同与不相同之处。现代汉语中也有这种情况,如说“万一她有个好歹”,“好歹”指危险,用作偏义;而“不识好歹”一语中,“好歹”就不是偏义了。

    痛恨

    “痛恨”,现代词是极为仇恨的意思,为偏正结构。但《出师表》中的“痛恨”是联合结构,痛心遗憾的意思。先帝“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是说桓、灵“亲小人,远贤臣”,以致天下“倾颓”,所以刘备为之痛心,为之遗憾。桓:灵是先朝的皇帝,刘备作为皇族后裔,为他们的政治腐败感到痛心遗憾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会表示极端仇恨。

    卑鄙

    “卑鄙”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意思是行为恶劣。《出师表》中的“卑鄙”是低微鄙陋的意思。“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不高。“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是说先帝不把我看作是低微鄙陋的人,这样讲,含有自谦的意味。

    感激

    “感激”,现代汉语中和“感谢”是同义词;古代汉语中是感动、激发的意思,只有、“感”义,并无“谢”意。《出师表》中“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和“臣不胜受恩感激”两句,“感激”都是“感动”“激动”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这两处,如果把“感激”解释为“感谢”,似乎也没有什么不通,但这却不是诸葛亮要表达的意思。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是一个判断句,用固定格式“……者,……也”表原因判断,“者”提示原因。“不懈于内”动补结构,介词短语“于内”作补语,“忘身于外”同此。“报之于陛下”中“报之”是动宾结构,介词短语“于陛下”作“报”的补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是一个多重复句,前后两句各为一个分句,并列关系,这是第一个层次。两个分句又是分别由两个并列关系的分句构成,这是第二个层次。“躬耕于南阳”一句中,“躬”,名词作状语,表示“耕”这一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自。后两个单句中,“于乱世”“于诸侯”介词短语放在动宾短语“苟全性命”“不求闻达”的后面作补语。“全”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保全。下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与此相同,“于”相当于“在”。

    [阅读全文]...

2022-05-16 17:46:32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 句子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 语录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 说说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 名言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 诗词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 祝福
陆游称赞出师表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