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名言大全

关于马可波罗名言大全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马可波罗名言大全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马可波罗名言大全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马可波罗名言大全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7) 语录(173) 说说(7) 名言(323) 诗词(18) 祝福(707) 心语(315)

  • 王者荣耀S6马可波罗最强出装推荐

  • 荣耀,王者,游戏
  • 王者荣耀S6马可波罗最强出装推荐

      在王者荣耀中,马可波罗是一位拥有极高人气的射手英雄,在排位上分中是双方必拿的英雄之一。下面从出装方面来解析一下马可波罗,看最强射手怎么出装才能彰显他扭转乾坤的实力。

      出装推荐

      出门装:狩猎宽刃

      解析:马可波罗自身没有控制技能,在留人方面稍显不足,开局后能否拿下红buff对他来说非常重要,这是能否取得对线优势的关键。狩猎宽刃出门,在队友的配合下可以快速拿掉红buff,避免开局后被敌军打野英雄反掉。

      前期出装:破灭君主+影忍之足

      解析:马可波罗是一个特别吃攻速的英雄,攻速的高低能直接影响到他打出的输出。破灭君主增加物理攻击、攻击速度、物理吸血,主动提供的属性既能保证马可波罗的输出,又保证他的续航无忧,被动破败带来的额外物理伤害,即使面的敌军*英雄也能造成大量的伤害,是前期的核心装备。影忍之足能让马可波罗前期遭受物理伤害降到最低,在遭遇敌军埋伏时可以从容的撤离。

      中期出装:纯净苍穹+泣血之刃

      解析:中期是团战发生最密集的时期,也是马可波罗打出优势的重要时期,补强输出装备的同时加强自保能力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纯净苍穹是马可波罗中期的核心装备,主动提供的攻击速度和暴击率,这让马可波罗的技能输出更加给力,被动精准的额外物理伤害,使马可波罗的输出能力更强,被动驱散可以有效的保证马可波罗的安全,在遭遇敌军埋伏或控制后可以快速撤离。泣血之刃在保证马可波罗攻击能力的基础上,提供的物理吸血大大加强了他的续航能力,让马可波罗即使持续作战也能丝毫不惧。

      后期出装:暗影战斧+影刃

      解析:暗影战斧主动提供物理攻击、冷却缩减、最大生命,保证马可波罗的输出和自保能力更加均衡,技能更频繁地释放让他后期的消耗能力更强,被动切割的护甲穿透效果,专门针对敌军物理英雄,被动残废的减速效果,放在马可波罗身上基本上可以达到持续粘人的目的。影刃增加马可波罗的攻击速度、暴击率、移速,暴击率和移速的作用不用多提,40%的攻击速度加成,配合铭文和成长的攻击速度加成,可让一技能和大招的伤害达到顶点,打出的`输出更加暴力。

      实战运用

      前期破灭君主打出的伤害非常可观,如果再搭配红buff,可以达到无限粘人的目的,但对线中需要注意自己的位置,不可突进的过深,防止敌军打野英雄前来偷袭,保证自己稳定的发育就是前期最大的任务。中期是团战的高爆发期,可以通过一技能不断地打消耗,消耗中敌军如果有残血英雄,可以考虑开大和驱散后直接进团,通过高爆发性收割人头。后期团战双方都比较谨慎,打消耗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自己的位置安全,不要轻易的突进,团战爆发后可以根据战场的形势进团打一波。

      马可波罗利用技能灵活的打消耗是他的特点,突进收割和极限反杀是他的个人能力,是我方绝对的输出核心,后期只要保证马可波罗的安全,他可以用暴力的输出扭转整个战局,帮你获得最终的胜利。

    [阅读全文]...

2022-06-02 04:58:05
  • 马可波罗是哪个朝代的

  • 语文
  • 马可波罗是哪个朝代的

      马可波罗是一位出生于意大利的旅行家,他的家人是商人,马可波罗从小跟着他的家人到处去*,马可波罗曾到过很多个国家去旅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马可波罗是哪个朝代的,欢迎阅览。

      马可波罗是哪个朝代的

      元朝

      人物经历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世界著名 旅行家和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 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 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 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 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写出《 马可·波罗游记》(Il Milione)。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却引发了争议。《 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 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小时候,他的父亲和叔叔到东方经商,来到 元大都(今天的北京)并朝见过 蒙古帝国的 忽必烈大汗,还带回了大汗给 罗马教皇的信。他们回家后,小马可·波罗天天缠着他们讲东方旅行的故事。这些故事引起了小马可·波罗的浓厚兴趣,使他下定决心要跟父亲和叔叔到*去。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教皇的复信和礼品,带领马可·波罗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东方进发了。他们从威尼斯进入 地中海,然后横渡 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 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 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了。然而,这时却发生了意外事件。当他们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强盗盯上了,这伙强盗乘他们晚上睡觉时抓住了他们,并把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马可·波罗和父亲逃了出来。当他们找来救兵时,强盗早已离开,除了叔叔之外,别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他的经历激发了 哥伦布和其他不少旅行家。有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基于他的游记。马可·波罗还影响了欧洲的地图制作,导致了弗拉·毛罗地图的出现。

      主要作品

      《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 赖麦锡(Ramusio)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注:Lach,p.35。)。在1324年马可·波罗逝世前,《马可·波罗游记》已被翻译成多种欧洲文字,广为流传。现存的《马可·波罗游记》有119种各种文字的版本。在把*文化艺术传播到欧洲这一方面,《马可·波罗游记》具有重要意义。西方研究马可·波罗的.学者莫里斯·科利思(MauriceCollis)认为,马可·波罗的游记“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欧洲人文的广泛复兴。

      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 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 马可·波罗行纪》 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的旅游纪实,兼及途径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他在*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初的政事、战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 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各大城市和商埠的繁荣景况。它第一次较全面地向欧洲人介绍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地大物博、文教昌明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

    [阅读全文]...

2021-12-01 05:26:20
  • 《马可·波罗游记》简介_名句名段摘抄赏析

  • 名言,经典
  • 《马可·波罗游记》简介_名句名段摘抄赏析

      世界经典名著【《马可·波罗游记》简介】

      《马可·波罗游记》是1298年威尼斯著名商人和冒险家马可·波罗撰写的其东游的沿途见闻。该书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著作,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这些叙述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逸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游记在13世纪末年问世后,一般人为其新奇可喜所动,争相传阅和翻印,成为当时很受欢迎的读物,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打开了中古时代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在他们面前展示了一片宽阔而富饶的土地、国家和文明,引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也有助于欧洲人冲出中世纪的黑暗,走向*代文明。

      世界经典名著【《马可·波罗游记》微思想精读】名句名段摘抄赏析

      巴格达(古称巴比伦)是一座宏伟的大城,是所有萨拉森人的哈里发(*的继承人)——类似基督教的教皇——驻跸之地。城中有一条大河穿过,商人往印度洋输入或输出的商品都走这条水路。不过由于这条河蜿蜒曲折.所以航程长达17天。

      当鞑靼人的君主开始扩张他们的领土时,他们共有四个兄弟,长兄蒙哥已经登上了王位。他们虽然已经征服了契丹国和不少地区,但仍然雄心勃勃.想要继续扩充他们的版图,于是他们制订了一个征服世界的计划,企图重新瓜分世界。他们怀着这个目的,一致决定,一人东征,一人南伐,其余两人进兵剩余地区。

      南征的统帅由旭烈兀担任,他集合大军,向南挺进,征服了他所经过的所有王国和地区,并于1253年向巴格达城开始了进攻。但是旭烈兀担心比城城墙高大坚固,城内人口众多,防守顽强,不易强攻,因此,想出了一个诱敌之计。

      陶里斯是伊拉克王国内的一个壮丽的大城,这个王国境内虽然还有许多城市和要塞,但以这座城市最有名,人口也最稠密。(一品句子网整理)居民主要从事商业和纺织业。在纺织业中,出产各种丝绸,有些是与金线交织而成,价格十分昂贵。此城的地理位置十分适合于商业经营,所以印度、巴格达、摩苏尔、克雷麦索和欧洲许多地方的商人都云集此处,进行各种商品的买卖。

      在这里还可以见到大量的宝石和珍珠。

      波斯在古代是一个强盛的王国,但现在大部分地区都被鞑靼人毁灭了。

      走完这三十日路程的荒原后,便到达一个叫作沙州的城市。它隶属于大汗的统治,是唐古多省的一部分,人民是偶像崇拜者。他们中有土库曼人,少数是聂斯脱利教派和*徒。那些偶像崇拜者有自己特殊的语言。

      这个城市位于东与东北之间。居民不从事商业,而主要从事农耕,此处盛产小麦。

      自从鞑靼人迁居到新的地方后,约在1187年,他们选举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君王。成吉思汗体格健壮,聪明机智,擅长辞令,更以勇敢而著称.他的统治十分公正谦和。人民不仅把他当作君王,简直视他为自己的主人。他的善良、伟大的品格远播各地,所以所有的鞑靼人无论住在多么偏远的地方,都愿意服从他的命令。

      在大汗的整个疆土内,在递信部门服务的马匹不下二十万,而设备齐全的建筑物也有一万幢。这真是十分奇异的一种制度,因而在行动上也很有效率,几乎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在各个驿站之间,每隔三英里的地方就有一个小村落,大约由四十户人家组成。其中住着步行信差,也同样为大汗服务。他们身缠腰带,并挂上几个小铃,以便在较远的地方就能被人听到。

      在前面所说的十日路之外,再走五日路程,据说还有一座美丽的大城市,叫大同。大汗狩猎的范围就一直扩展到这里,在这个范围以内,除皇家的王公和在大鹰师处注册的人外,没有人敢打猎。一旦超出这个界限,一切有官位的人都可以自由行猎。

      在山区中走过二十个驿站的行程之后,到达蛮子省境内的一个*原,那里有一个地区叫成都府。它的省城是一座壮丽的大城,也用同一个名称。以前,这里是许多有财有势的君主的驻扎之地。

      *从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所以被划分为八个王国,拥有许多城市和城堡。它的境内有很多河流、湖沼与山岭。各河中有大量的金沙。

      这里的珊瑚的需求量很大,妇女用它来作项饰,并且还用它来装饰偶像。

      驼毛布和金线布都可在此织造。这里产药材,但却从未输送到我们的国家。

      交趾国是一个位于东部的王国,由一个君主统治。人民是偶像崇拜者,他们自有一种特殊的语言,并自愿归顺大汗,每年都来进贡。这个君主沉湎于*,约有三百个妻子,而且当他听说哪儿有一个美丽妇人时,还一定要娶她为妻。

      离开济南府,向南走三日,沿途经过许多工商业兴盛的大市镇和要塞。这里盛产鸟兽等猎物,并出产大量的生活必需品。第三日晚上便抵达济宁,这是一个雄伟美丽的大城,商品与手工艺制品特别丰富。

      淮安是一个十分美丽而富裕的城市,位于东南与东方之闻,是蛮子省的门户。因为该城邻*喀喇摩拉河(黄河),所以大批的船舶途经此地,每日穿梭不息。

    [阅读全文]...

2022-07-11 23:59:52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译文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译文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现以唐代三藏法师玄奘译本为最流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译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观 自 在 菩 萨 。(观察内在,自见菩萨)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 。

      行 深 般 若 波 罗 蜜 多 时 。(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

      照 见 五 蕴 皆 空。(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dù yī qiē kǔ è 。

      度 一 切 苦 厄 。 (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sè bù yì kōng 。

      色 不 异 空。(形相不异乎空间)

      kōng bù yì sè 。

      空 不 异 色 。 (空间不异乎形相)

      sè jí shì kōng。

      色 即 是 空。(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kōng jí shì sè 。

      空 即 是 色。(空间等于形相)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受 想 行 识。(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yì fù rú shì 。

      亦 复 如 是。(都是一样的)

      shě lì zǐ 。

      舍 利 子。(舍利子呀)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

      是 诸 法 空 相 。 (一切法则都是空的)

      bù shēng bù miè 。

      不 生 不 灭。(不生不灭)

      bù gòu bù jìng 。

      不 垢 不 净。(不垢不净 )

      bù zēng bù jiǎn 。

      不 增 不 减 。 (不增不减)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是 故 空 中 无 色。(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

      无 受 想 行 识 。 (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

      无 眼 耳 鼻 舌 身 意。(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 六根)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

      无 色 声 香 味 触 法 。(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 等六尘)

      wú yǎn jiè 。

      无 眼 界。(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nǎi zhì wú yì shi jie 。

      乃 至 无 意 识 界 。 (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wú wú míng 。

      无 无 明。(没有不能了解的)

      yì wú wú míng jìn 。

      亦 无 无 明 尽 。 (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nǎi zhì wú lǎo sǐ 。

    [阅读全文]...

2021-12-05 16:40:27
  • 马可奥勒留名言

  • 名言,名人,语录
  • 1、从戴奥吉纳图斯,我学会了不使自己碌碌于琐事,学会了亲*哲学。

    2、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的心思得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

    3、惟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

    4、我们全都是短命人,回忆者和被回忆者全都一样。

    5、你碰到的外部事物使你分心吗?给出时间来学*新的和好的东西而停止兜圈子吧。但你也必须避免被带到另一条道路。因为那些在生活中被自己的活动弄得精疲力尽的人也是放浪者,他们没有目标来引导每一个行为,总之他们的所有思想都是无目的的。

    6、一个好人是不要窥察别人内心的黑暗,而是目不斜视地直赴目标。

    7、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

    8、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

    9、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

    10、小孩嘴里掏实话。

    11、从克特勒斯,我懂得了当一个朋友抱怨,即使是无理的抱怨时也不能漠然置之而是要试图使他恢复冷静;懂得了要随时以好言相劝,正像人们所说的多米蒂厄斯和雅特洛多图斯一样。

    12、当身体依旧健壮时,就已在人生之路上蹒跚踉跄,这是灵魂的羞耻。

    13、你没有闲空或能力阅读,但是你有闲空或能力防止傲慢,你有闲空超越快乐和痛苦,你有闲空超越对虚名的热爱,不要烦恼于愚蠢和忘恩负义的人们,甚至不要理会他们。

    14、记住;人生仅存于眼前,它只是十分短暂的一刻;至于过去和未来,前者已是往事,而后者也许永远不会有。因而人的一生是短促的,人所呆的地球的一隅是狭窄的。

    15、不要不情愿地劳作,不要不尊重公共利益,不要不加以适当的考虑,不要分心,不要虚有学问的外表而丧失自己的思想,也不要成为喋喋不休或忙忙碌碌的人。同时,也欢乐吧,不寻求外在的帮助也不要别人给的安宁。这样一个人就必然笔直地站立,而不是让别人扶着直立。

    16、记住:过了今生今世,人就再也得不到什么来生来世。眼前的人生,对谁都无二致。我们浪费或得到的,恰恰都是正在飞逝的光阴。

    17、当你做摆在你面前的工作时,你要认真地遵循正确的理性,精力充沛,宁静致远,不分心于任何别的事情,而保持你神圣的部分纯净,仿佛你必定要直接把他归还似的;若你坚持这一点,无所欲望亦无所畏惧,满足于你现在合乎本性的活动满足于你说出的每个词和音节中的勇敢的真诚,你就能生存得幸福。没有人能阻止这一点。

    18、和我同进入这个世界的人,其中有多少已经离去。

    19、永远记得,你不需要拥有很多,就能拥有一个快乐的生活!

    20、丢开你的意见,那么你就丢开了这种抱怨:我受到了伤害。而丢开我受到了伤害的抱怨,这伤害也就消失了。

    21、你的心也许会破碎,但人们却依旧会像从前一样生活。

    22、一个人的思想不会停滞,当他清醒时,他的头脑不停地工作,就像不断跳动的脉博,他无法止住任何一种思想。

    23、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游移,灵魂不可完全倾注于自身,或者过分焦躁不安,生活中不可始终忙碌不止。

    [阅读全文]...

2022-05-11 05:56:42
  • 马可·奥勒留名言

  • 名人名言
  • 马可·奥勒留名言

    1、一个好人是不要窥察别人内心的黑暗,而是“目不斜视地直赴目标”。——奥勒留《沉思录》

    2、一方面能足够强健地承受,另一方面又能保持清醒的品质,正是一个拥有一颗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人的标志。——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3、这是一个羞愧:当你的身体还没有衰退时,你的灵魂就先在生活中衰退。——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4、你的心也许会破碎,但人们却依旧会像从前一样生活——马可·奥勒留

    5、惟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6、毫不狂妄地接受,毫不踌躇地放弃。——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7、不要只注重形式上的修辞而放弃了实质上的思考。——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8、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的心思得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9、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是最为庸俗的事情,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你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10、永远记住:你的心灵是不可征服的。——马克·奥勒留《沉思录》

    11、如果你做你生活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仿佛是它最后的行为,排除对理性命令的各种冷漠态度和强烈厌恶,排除所有虚伪、自爱和对给你的那一份的不满之情,你就将使自己得到解脱。——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12、假如一件事的确值得去说或去做,那么就请不要反复思量是否符合你的身份。——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13、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足够的,但你的生命却已接*尾声,你的灵魂却还不去关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别人的灵魂。——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14、不要去注意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一个人就很少会被看成是不幸福的,而那些不注意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的人却必然是不幸的。——马可·奥勒留《沉思录》

    [阅读全文]...

2022-07-07 23:48:33
  • 般若波罗蜜心经全文注音版

  • 般若波罗蜜心经全文注音版

      导语:《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一本佛教徒必读,必知的一本经典佛经。下面是分享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音版全文,希望你喜欢。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xīn jīng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guān zì zài pú sà , xíng shēn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í,zhào jiàn wǔ yùn jiē kōng, dù yī qiē kǔ 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shè lì zǐ, sè bù yì kōng ,kōng bù yì sè , sè jí shì kōng , kōng jí shì sè。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shòu xiǎng xíng shí,yì fù rú shì。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shè lì zǐ, shì zhū fǎ kōng xiāng,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bù shēng bù miè, bù gòu bù jìng, bù zēng bù jiǎn ,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shì gù kōng zhōng wú sè, wú shòu xiǎng xíng shí,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wú yǎn ěr bí shé shēn yì, wú sè shēng xiāng wèi chù fǎ, wú yǎn jiè,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nǎi zhì wú yì shí jiè, wú wú míng , yì wú wú míng jìn,

      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nǎi zhì wú lǎo sǐ, yì wú lǎo sǐ jìn。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wú kǔ jí miè dào, wú zhì yì wú dé, yǐ wú suǒ dé gù。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pú tí sà duǒ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xīn wú guà ài。

      菩提萨剩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wú guà ài gù, wú yǒu kǒng bù, yuǎn lí diān dǎo mèng xiǎng, jiū jìng niè pán。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sān shì zhū fó, y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gù, dé ā nuò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gù zhī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shì dà shén zhòu, shì dà míng zhòu,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shì wú shàng zhòu, shì wú děng děng zhòu。néng chú yī qiē kǔ, zhēn shí bù xū。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gù shuō bō rě bō luó mì duō zhòu。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jí shuō zhòu yuē:

      即说咒曰:

      jiē dì jiē dì, bō luó jiē dì, bō luó sēng jiē dì, pú tí sà pó hē。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阅读全文]...

2022-06-18 23:52:34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轨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

      祈请:

      不可思议般若波罗蜜,无生无灭如同虚空性。

      各别自明智慧所行境,三世佛母之前我顶礼。

      正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香声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底雅塔 嗡 噶帝噶帝 波罗噶帝 波罗僧噶帝 菩提梭哈

      回遮祈请:

      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大般若佛母,愿能成就真实语。如昔时天王帝释思维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而遣除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如是我亦思维大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义,依止念诵,魔王波旬等一切违缘,愿皆遣除(击掌一次),愿成无有(击掌一次),愿成寂灭(击掌一次),愿极寂灭(击掌一次)。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来亦不去,不一亦不异,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回向:

      愿我迅速以此善,成就大悲观自在。

      一切众生尽无余,悉置彼等之圣位。

      尊贵的东宝·仲巴仁波切开许,此《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遮仪轨》无需口传即可修持。

      拓展阅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出于大部《般若经》内有关舍利子的各品,即是秦译《大品般若》的.〈序〉〈奉钵〉〈*应〉〈往生〉〈叹度〉五品(《大品般若》卷一至卷二),唐译《大般若经》第二分初〈缘起〉〈欢喜〉〈观照〉〈无等等〉四品(《大般若经》卷四○一至卷四○五)。各品所说的内容是佛和舍利子问答般若行的意义、功德,此经即从其中撮要单行。

      全经260字,阐述五蕴、三科、四谛、十二因缘等概念讲述自性本空的佛教义理,认为般若能度一切苦,得究竟涅槃,证得菩提果。该思想被认为是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故称《心经》。

    [阅读全文]...

2022-06-07 04:28:39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度一切苦厄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度一切苦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

      题目:《心经》解说

      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祈愿“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回向之福,发愿令佛弟子(自己的名字),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称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称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称

      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在第二讲中,我已经用白话将心经解说一遍。现在我要依经文来逐句说明。

      如果有哪位佛友!上次没有上到课的人,。

      众佛友!

      学经者当知道,佛陀说法,是为了解决问题,令问题不再产生。

      正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因此,我们在学*佛陀的教法(佛法)之时,要了解佛陀所说法的重点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心要”。

      众佛友!

      例如:学武功时,也是如此,当师傅在教徒弟“武功招式”之时,徒弟要去体会这一招式是要做什么用的。是用来进攻的呢?还是用来防守的呢?

      又这徒弟还要深入知道这一招式,如果是进攻是攻击对方的什么部位。如果是防守是防对方的什么样的攻击。

      又这徒弟还要深入知道这一招式,如果是属于攻守合一的,他还得知道哪一手是攻?哪一手是防?哪一脚是攻?哪一脚是防?

      如此,才能在应敌之时,所学的招式,才能变为有用的攻守利器。

      不然,只是运动运动,而不算是武功了!

      而这种学武功时,知道每一种招式,是做什么用。就叫“心法”。

      又学武功时,能深入知道每一种招式,如何巧妙变化的运用。就叫“深入心法”。

      众佛友!

      现在就以学武功为比喻来说明学佛法也是如此的。

      什么是佛陀的教法的心法呢?

      就是我们要知道佛陀所教的法的每一个法是做什么用的,要知道如何巧妙的变化运用。

      众佛友!佛陀所教的教法,共分四大类:

      即“四种悉檀”:一者各各为人悉檀。二者对治悉檀。三者世界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

      悉檀,梵语 siddhanta ,宗旨目的。

      也就是说:

      佛陀所说的一切教法,依其不同的宗旨目的来分,可以分为四类。

      一、个别指导(各各为人悉檀):其教法,是为了针对当事人而施设的,只适合当事人来运用。

      例如:周利槃陀伽,是属于很特别的弟子,所以佛陀特别为他施设适用于周利槃陀伽个人适用的教法。

      又例如:佛陀的亲弟弟难陀,是唯一佛陀强迫令其出家的。

      这些属于只针对该众生的特殊情况而施设的教法,只适用于当时个人的状况。而不属于可以常态使用的教法。就叫“个别指导”(各各为人悉檀)。

      二、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教法(对治悉檀):其教法,是为了针对问题而施设的,只要有相同的问题的人,就可以运用这个教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佛陀教不净观对治贪欲,教数息观对治散乱,教缘起观对治愚痴,教界分别观对治我执,教念佛观对治恐怖…如此林林总总。都是属于对治悉檀。

      三、创造世界创造境界的教法(世界悉檀):佛陀的教法是针对为了成就某种境界或投生某种世界而施设的教法。

      例如:佛陀教观无量寿佛经就是在教韦提希夫人往生净土的法门。

      只要有相同愿望,相同目标的'人,就可以学*这个教法。

      四、指示永恒的现象真理(第一义悉檀):佛陀针对诸法实相来说明,开示永恒的真理来让我们知道。这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每个人都应觉悟的。

      例如:佛陀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就是在教诸法实相,所以称为“法印”。

      我们每个人,都应知道,每个人都应觉悟。

      而属于“第一义悉檀”的教法,是不论我们觉悟不觉悟,懂不懂,修不修。其道理都是如此的,其现象也都是如此的。也就是永远“诸行是无常”、“诸法是无我”,只有“涅槃是寂静”。

      所以对第一义悉檀的教法,我们无需“修”,而需“悟(照见)”。

      众佛友!

    [阅读全文]...

2022-05-27 06:59:13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释义)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释义)

      僧人把自己连同整个庙宇一起藏在深山里修行,意欲参透世间万物大法。佛心向往的是普渡众生,但若不将自己投身于众生之中,体味世间万般苦难,只会脱离尘世隐匿,终日诵经伴佛,何来的大彻大悟?大慈大悲?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心经全文,一起来看看吧!

      【般若波罗蜜多原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释义】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般若】 (bō rě),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等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许多字,当云“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才能尽其义。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罗】 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 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斯是了无挂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心】 心是什么?是个影子,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所以无形段,不过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起了认识,叫做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缘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执住个幻我成个幻见,于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这个生死的是幻心,要开般若智慧了脱生死的,还是要用这幻心;成到佛(涅盘),也是用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么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盘,还不是一样是幻的?由此可觉本来没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无生死,就用不着涅盘了,所以说诸法空相,涅盘生死等空华,即是此意。但又为什么分真心妄心呢?这是不得已而替初学的人说,其实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么真和妄呢?不过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废,所以权分真心妄心。真心是无心之心,何以叫无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时,而见闻觉知仍旧了了,却无分别,寂然不动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别人事,而可以心不颠倒,亦不逐境流浪,顿然归到无心本位,此还是真心。至于念念流浪,不觉渐渐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体勿失的。这部心经,就教你凛觉的法子,用智慧观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归到清净寂灭无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 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现在二百六十个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

      此经共有七个翻译,这是唐朝三藏大师玄奘所译,文是简单的,义是深奥的。虽有七译,意义是一样的。读经当重意义,不可徒在文字上死执。此经是替大乘菩萨登佛位说的,表至高无上的佛境,意境只有自己晓得,说不出的,所以叫做无字真经。并不是真的无字,愿学人自己领会自己的境界,到了如何地位;至于佛的境界,却不是二乘人或十地以下的菩萨可以测知的。我们东土人,大乘根器多而厚,所以不论男的女的,识字不识字,都喜欢读这个经;譬如人闻香,个个人知道香味好,但多半不知道是什么香;而受薰是*等的,所以不可思议。以上释题竟。

      【观】 定下了心,运想那个道理叫做观。这个观,是已证到果地圆成的妙观,不是因地初修作观的观,是大自在观,般若的大机大用已经启发,心无能观,亦无所观,是能所双忘的妙观。

      【自在】 是无可无不可的自在,不是自由。自由是不肯受拘束的,但环境不如你的意思,便苦了。独有自在,是到处能安,自然地不受环境所困,一切好坏随缘;乐亦不喜,苦亦不恼,知道他是本来空,自己有主宰的。这个自在,是指大自在。

      【菩萨】 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能自己觉悟,再能觉悟人的谓之菩萨;所以是人天的导师,为三界的善知识。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有色之界,指天道;(三)无色之界,指禅天;总是在六道中。菩萨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觉,最高是一生补处菩萨,就是佛退位后,他来接位的,如此土的弥勒佛,西方的观世音大士。这个菩萨,是指十地等觉将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萨。

      【行】 心行,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作种种自利利他二事业。

      【深】 不是深浅的深,是不可测量的意思,圆遍广大,究竟无上的妙行。

      【般若波罗蜜多】 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说菩萨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时】 这时字关系甚大,显明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正是果位的时候,已经断除一切烦恼,度尽苦厄,没有挂碍的了。在下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的意境,点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见】 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思,是无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这五事蕴结不分,叫做五蕴。此言心和外境相蕴合,统名曰色。一个色字,包括五个字在内,并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内面无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内。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内色接触了,就有个受;既受了,就要去想象他,这是想;想到了,心中一行转念,这是行;转出那知识来,就是识;所以受想行识四个也还是色,总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种种的幻法。这个五蕴,是众生造孽受苦成立六道生死的资本,但也是开般若,除*气,度苦厄,了生死的工具,也就是佛菩萨成大觉度众生的工具。同要用五蕴,只是佛菩萨能照见本空,可以善用,不被所转,众生反被所缚;是在觉不觉,明空不明空之别,不要指定为不好的东西,反生了偏见。

      【皆】 统统包尽无余,就是一切的意思。不但人空,法亦空,连照见亦空,因为照见亦是五蕴,所以称皆。

      【空】 世上的人,往往不明白空的道理,笼统说:空就是没有了。不知“空”有空间、虚空、空相、空义种种的分别。今分为两种:一空相,是有相的,如空屋,人满了,空相破了,所以“有”与“空”是相对的,这就是世人说的没有就是空了。经上另有十八空义,不必尽说。

      至于佛经上所说的“空”,是空义,是性空,是本来空,是与一切万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没有的,是有而空的。要明白这个空的意义,先得明白几点: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都是有相相;还有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都是无相相;一切包括在内,总名曰色,在因地上总是空的。因为以上一切色,寻不出一件是有独立自性的。第一说有相的:拿布来比,布没有独立自性,变成为布的,须依于纱线而成;纱线不能自为纱线,必待棉花;棉花不能自有,必由种子;种子不能自种,必赖人工天时地肥等等。不必分析开来才空,在未成布成纱前,及正有布有纱时,他的本身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因为是因缘生,所以无有实体,求其究竟相,毕竟不可得,身体亦是如此。所以一切一切,无自性,无实体,因缘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第二说无相的:拿心来说,心是什么?根本是不有,但只集起的是心。譬如夏天凉爽的*上,人睡得甜美之极,这时候便没有我,没有心;忽然蚊虫咬了一口觉得了,这觉得的便是蚊虫和我集合而起的心。此外一切都同此理,所以心也是无自性,因缘生,无实体,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因此物和心,无一不是空。但是有而空,是幻有的,这是性空,和一切一切分不开的;不是心物之外另有个空,也不是这个是空,那个不是空的。所以说到色,即不能离开空;说到空,就不能离开一切色。但要认明却是缘生幻有,又须切实知道这个空是因地本来空,是性空,非眼耳可以见闻,其义实空。

      既决定知道一切一切是本空而幻有,那又何必执取当他是实呢!但世上一切人事,如何可废,我仍随缘应付;不是麻木无心,只是勿住,行云流水的到处自在,这才是真心空。佛说空是这个道理,世上盲目妄加批评,岂不可惜!世人果能明空,自然心勿执取,那贪得心,嗔恨心,痴迷心,自不会深入,天下没有极端的争夺了。佛法岂不是社会上最大的利益,有什么迷信可说呢!又修行人往往有口头禅,说:“莫著了空!”这是怕他执著空见,正因为他根本不曾明空,总在空有二见上作道理,格外搅扰不清了。所以明空则破色,破色则心空,这是断苦厄的第一法门!

      【度】 超脱的意思,就是登彼岸之上,法见都净了也。

      【一切】 包罗所有,净尽无余,凡有相无相,人我法我种种苦厄,尽包在内。

      【苦厄】 身上的痛苦,心上的不安,有相无相,粗细微细,都是苦厄。其实全由心起,我果无心,苦在何处?心果无见,厄在何处?不是不知,不是不受;因为有智慧知道本来空,能够知而有若无知,受而等于不受;譬如两个人同时受苦,一个挡不住,甚至苦上加苦,因苦成病;一个却无所谓,心不著意,便无苦厄了。

      以上四句判为总持分,是第一段,总三藏十二部经一切法,持无量义,亦是此经纲领。通了这四句,就明白心经宗旨了。照此做去,自然度苦厄,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绰乎有余的了。凡不明心要的人,总在文字上会,不肯从自心上会;弄得没有办法时,只好今日求佛,明日求法;下此者,求福报,求神通,死要一个有相的凭据,离佛道更远了。深入迷途,岂不可痛!

      【舍利子】 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声闻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首四句实是一个意思,总是说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说不异,说没有两样的,还是方便的说;后说即是,是说就是一个,不能分的,是究竟说;斩金截铁,毫无犹豫。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因为宇宙万有,就没有离了我的性海,浑同一体,尽是色;而我的受、想、行、识,是无相相,也是色。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参透上面所说的空义,就知道这个意义了。所以心的形形种种,亦是五蕴流转;而色的形形种种,全似空华的乱起乱灭,如电影的一幕一幕,总是有而不可得。你莫把这四句看作玄妙,实是极普通极寻常的道理。你只认明“一切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所以是性空”。不但色如是,受、想、行、识四蕴也如是;不但五蕴如是,宇宙万有的有相相,和下面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万行的智得等,是无相相,一切皆复如是的性空。但是凡夫执有,所以说色不异空;二乘又执空,所以说空不异色;还有菩萨未曾会通不二的,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总是破他们的法见。倘明白法见也是本空,就了无挂碍的了。

      以上七句判为色空分,为第二段,用以会通色空不二的道理。

      【舍利子】 此时要点到本来上,在紧要关头了,故又呼其名而告之,是郑重的意思。

      【是诸法空相】 法是什么?是心影,是心中缘起的种种道理。如果没有对象,也就没有心没有法了,所以是因缘生、生而不生,无自性,无实物,不可得,本来是空,不是造作出来的空。古人说: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既是幻,法岂是真!诸法是说一切法,就是一切心。世上的人,总是以心缘心,以法缘法,不知本空,遂当他实有,彼此固执住了,争执就此多了。这个相字,应作义字解,下面正点到不生不灭的原理。

      【不生不灭】 佛经上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这一句,须知宇宙间一切一切连我的思想五蕴等等,都是不生不灭的。因为一切是:

      (一)不自生,如上面说布不能自生为布,是无自性的,须赖众缘和合而生。

      (二)不他生,不是单靠他缘,还不能离我这个布,所以也不是他生。

      (三)共生的了?不!也不是共生,因为两面也都是缘生,两无实体,只是一个偶合,所以也不是共生。

      (四)不无因生,现在的假相,似乎是生,但必由因成果;没有可以成布的因,就没有成布的果。以此类推,一切一切是不生的,现在虽有相,终是生而不生的。既不生,即不灭;但现在的假相,却有个假灭,只是不自灭,如布烧成灰,布不能*;不他灭,虽有火烧,终不能离了布;不共灭,不无因灭,都是一个理,可以推想得到的。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为不生不灭,所以垢净、增减、长短、是非、好坏、来去,一对一对的都是因分别而缘生,统统是幻有不可得,所有的相,本来是空相;因世事无一不由相对而成,苦恼也由相对而立。倘知根本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生而不生,不过暂时有这个虚妄相,那又何必执为实体呢?既不执有,亦不废有;即一切法,离一切法;既此用,离此用;心如长空万里,包罗一切,自在无住,此是诸法空相的本来面目,亦即无心可心的本来面目。但众生久已不知的了,有全不知者是六道众生,半知者是二乘,知而未彻者是菩萨,都是有挂碍。所谓有五部,有此岸,有入流,有中流,有彼岸而未登岸上种种。

      以上五句,判为本来分,为第三段,修行人最要紧是这一点,切勿忽过。

      【是故】 此是决定的口气。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既明白了空中的道理,那么空之中还有什么实体可得呢?这“无”字有两个解释:一是无有,是根本不有的意思。二是毋的意思。因为现在虽有幻相,但毕竟是无,毋庸执取以为实有而生法见,添许多烦恼。所以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十二入,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共为十八界,都是不可得;因为是缘生的,无自性的,无实体的,不可得的。然而人既有此幻身,自有幻心作用,不能断灭;佛菩萨也要用以度众生,救世间无量苦,我人正要用此以开般若,了生死,出三界,不过圣人明白本来空,所以无法执;众生迷了,遂生颠倒,这是众生的大挂碍。因为地狱众生,挂碍在具足多分贪嗔痴,鬼道挂碍于多分的`贪,畜道挂碍于多分的痴,魔道挂碍于多分的嗔,人道挂碍于半分的贪嗔痴,天道挂碍于少分的贪。这贪、嗔、痴三毒,都由六根六尘六识而起,只一空字可以化除一切烦恼挂碍。化除了,当下即是菩提;所以烦恼菩提,同是这个东西。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是缘觉(即辟支佛,是不曾闻到佛法而借因缘觉悟的)执取十二因缘法而生挂碍,他不知道诸法空相。既说是因缘,可见是缘生不实,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见缚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缘即是:

      一、无明:是过去的根本烦恼,只要碰到缘就动了。缘就是转下去的意思。

      二、无明缘行:行是行动,做种种或善或恶的行业。

      三、行缘识:由于过去的行业,而起现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认识而成为果的。

      四、识缘名色:在胎中已有形体而有名色。

      五、名色缘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尘相对的了。

      六、六入缘触:是出胎后对于一切有所接触了。

    [阅读全文]...

2021-12-09 20:40:02
马可波罗名言大全 - 句子
马可波罗名言大全 - 语录
马可波罗名言大全 - 说说
马可波罗名言大全 - 名言
马可波罗名言大全 - 诗词
马可波罗名言大全 - 祝福
马可波罗名言大全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