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城楼的诗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城楼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城楼的诗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城楼的诗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在军登城楼》骆宾王
城上风威冷,
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
歌舞入长安。
骆宾王诗鉴赏
弘道元年(683), 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废中宗(李哲)为庐陵王,立相王(李旦)为睿宗,重用武三思等人,排斥异己,刑法严苛,引起人民不满。不久被贬为柳州司马的李敬业提出“匡复唐室”
的口号,在扬州起兵征讨武则天,一时响应者甚众,起兵十来天就纠集了十多万人,震惊了全国。被贬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也投奔李敬业麾下,任匡复府的艺文令,负责军中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草拟了着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讨武曌檄》),义愤填膺地历数武则天“*狎邪辟,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之罪。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可看作《在军登城楼》诗的注脚:“..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喑呜作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致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就是诗人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和估计,也是本诗的创作背景,《在军登城楼》与《讨武曌檄》作于同一时期,可以说是檄文的高度艺术概括。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两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
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
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
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
整理:zhl201612
登上*城楼
作者:勃崛
1、登上*城楼
是乾坤大挪移
是跨过三座大山后的景观
2、我的中国心
喜怒哀乐
光阴万卷
不改初色
3、看升*
是核心体检
检查心跳
检查血色
4、站在人民*前
阳光压倒
为自己活一把的
身影
5、忆峥嵘岁月
铭刻
水最深的江湖
火最热的日子
6、风雨兼程
雪山的高
草地的险
风雨,上不了斤两
7、火树银花
盛景背后
是星星之火的
燃力
8、放飞和*鸽
家中,少不了
枪杆子的*
喂养
9、日子
不论晴雨
明鉴人心形色
江山荣枯
10、十月
一个民族
人民站起来的
春天
题齐安城楼的全诗翻译赏析
“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这两句写诗人在城楼上凭栏西北远望故乡,一无所见,于是,自我劝解:不用凭栏远望、苦苦思乡了,苦思着实没有用处,因为故乡离这里太远了,有七十五个驿亭之远呢!运用数字表达情感,修辞别致,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
出自杜牧《题齐安城楼》
呜轧江楼角一声, 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
①凭栏:倚靠栏干。
②七十五长亭:古时三十里一驿,驿有亭。黄州(齐安)距杜牧的故乡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
江楼:指黄州城楼。
微阳:黄昏时光线微弱的太阳。晋潘尼《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
潋(liàn)潋:波光闪烁的样子。这里借指阳光。
汀(tīng):水边*地。
凭阑 :即“凭栏”,身倚栏杆。
故乡:指长安。
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 十里长亭 ”。供行旅停息。*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参考译文
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译文2:
临江的城楼上画角呜轧响起,淡淡的夕阳映照寒水粼粼。不必再依栏杆苦苦回头眺望,到故乡一共有七十五个长亭。
赏析
《题齐安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是登楼所见,后两句转为抒发苦念故乡的思绪,表现了路程之长、宦游人的离绪和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全诗写得语尽意绵,又洒脱自如。
这首宦游思乡的作品,是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杜牧在黄州城楼上思念远方家乡时所作。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因高祖武德元年改隋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又改州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州,所以有这种情况),“齐安”是黄州的郡名。杜牧于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年)初出守黄州。
此诗首句“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一声”两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这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这首诗是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都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
《登兖州城楼》杜甫唐诗鉴赏
《登兖州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甫早期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首联点出初次登楼;颔联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颈联点兖州境内的古迹;尾*结,承上两句抒发登临怀古之情,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登兖州城楼》杜甫唐诗鉴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登兖州城楼
杜甫
东郡趋庭日,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
*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杜甫诗鉴赏
“兖州”在今山东省。“城楼”即州城南楼。这是杜甫第一次游历齐赵之作。他的父亲杜闲时正在衮作司马。
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东郡”,在汉代是兖州所辖九郡之一。“趋庭”用《论语·季氏》孔丘的儿子“鲤趋而过庭”的故事,指明是因探亲来到兖州,借此机会登城楼“纵目”观赏。“初”字确指这是首次登楼。
次联写“纵目”所见形势。“海”指渤海,“岱”指泰山,都在青州境。兖、青、徐等州均在山东、江苏一带。“浮云”、“*野”四字,用烘托法表现兖与邻州都位于辽阔*野之中,浮云笼罩,难以分辨。
“连”“入”二字从地理角度加以定向,兖州往东与海“连”接,往西伸“入”楚地。不但壮观,且传神。
三联写纵目所见胜迹,并引起怀古之情。“孤嶂”指今山东邹县东南的峄山。“秦碑”,指秦始皇登峄山时臣下“颂”德的石刻。“在”指尚在。“荒城”指曲阜。“鲁殿”,指县东二里的汉景帝子鲁恭王所建鲁灵光殿,“余”指残存。“在”、“余”二字从历史角度进行选点,秦碑、鲁殿在“孤嶂”、“荒城”中经受历史长河之冲刷,一存一残,个中原因是很能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反思的。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从来”意为向来如此。“古意”承三联“秦碑”来。“多”说明深广。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诗人自指,意为诗人向来怀古情深,其一指兖州,是说早在东汉开始兖州建置前,它就以古迹众多闻名。这就是杜甫登楼远眺,会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临眺”与次联“纵目”相照应。“踌躇”,徘徊。“独”字很能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前人解释:“曰‘从来’则*昔怀抱可知;曰‘独’则登楼者未必皆知”。(赵汸)很能道出尾联的深沉含意。
此诗是杜甫二十九岁时作,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诗。此诗已初次显露出他的艺术才华。明代李梦阳把“迭景者意必二”作为“律诗三昧”之一。胡应麟更以此诗中间两联“前景寓目,后景感怀”为杜律“变化莫测”之一例。此诗虽属旅游题材,但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触动的.个人感受,是颇具特色的。诗人一方面广览祖国的山海壮观,一方面回顾前朝的历史胜迹,而更多的是由临眺而勾引起的怀“古”意识。
在艺术上此诗一、二、三联均运用了工整的对句。
“ 东郡”、“南楼”,“趋庭”、“纵目”,“浮云”、“*野”,“海岱”、“青徐”,“孤嶂”、“荒城”,“秦碑”、“鲁殿”,都是实写。尾联才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带有虚写的意味。而二、三联“连”、“入”、“在”、“余”四字,通过对仗,将海岱连接,*野延伸,秦碑虽存,鲁殿已残等自然景观与历史胜迹,在动态中分别表现出来。尾联“多”、“独”二字尤能传达作者深沉历史反思与个人独特感受。无怪乎叶石林评论说:“诗人以一字为工”,“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
《在军登城楼》是唐代诗人骆宾王所写的一首经典的,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在军登城楼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赏析】
公元683年(弘道元年), 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废中宗(李哲)为庐陵王,立相王(李旦)为睿宗,重用武三思等人,排斥异己,刑法严苛,引起人民不满。不久被贬为柳州司马的李敬业提出“匡复唐室”的口号,在扬州起兵征讨武则天,一时响应者甚众,起兵十来天就纠集了十多万人,震惊了全国。被贬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也投奔李敬业麾下,任匡复府的艺文令,负责军中宣传工作。在此期间,他草拟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讨武曌檄》),义愤填膺地历数武则天“*狎邪辟,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之罪。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可看作《在军登城楼》诗的注脚:“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喑呜作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致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就是诗人对当时政治、军事形势的分析和估计,也是此诗的创作背景,《在军登城楼》与《讨武曌檄》作于同一时期,可以说是檄文的高度艺术概括。
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晓畅隽永,看似质朴*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七岁能诗,号称“神童”。早年丧父,家境穷困。龙朔(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他与、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其为五律,精工整炼,不在沈、宋之下,尤擅七言长歌,排比铺陈,圆熟流转,或被誉为“绝唱”。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词
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栖饺厮。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注解:
1、大荒:旷远的广野。
2、惊风:狂风。
3、疲捍刀。
4、芙蓉:指荷花。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7、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译文: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赏析: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这首诗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感染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柳宗元诗鉴赏
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打击迫害,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上任途中,再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为各远州司马的还有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七人,时称为八司马。元和十年春,朝廷执政大臣中有人赏识他们的才能,想起用他们,除韦执谊、凌准已死,程异已先起用外,柳宗元等五人一起被召还京。谁知宪宗怨恨未消,又由于宰相武元衡极力反对,不出一月,宪宗又把他们贬逐出京。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韩泰被贬为漳州(今福建省龙溪县一带)刺史,韩晔被贬为汀州(今福建*汀县一带)
刺史,陈谏被贬为封州(今广东省封川县一带)刺史,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刺史。官职虽然比司马高了,可是地区却更为僻远,这实际上是政治迫害的继续。在暮春三月的落花时节,柳宗元与他的同道刘禹锡又带着失望的心情一同离京赴任。这真是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他们一路上相互赠答了不少诗篇,在共同政治思想和生活遭遇的基础上,彼此的友谊更加深厚了。他们一直同行到衡阳(今湖南省衡阳市)才依依不舍地分手惜别。
柳宗元到了柳州任所之后,心情郁闷,在夏季六月的一天,他登上柳州城楼,触景生情,想到朝廷的昏暗,战友的疏离,不觉愁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寄给刘禹锡等四位同道。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触景伤怀,是总写。
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是写实。
柳州城外边远,城楼很高,四野杂树参天,野草丛生,人烟稀少,登城楼遥望,看到的是一片辽阔的大荒野。这句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
诗人面对着辽阔的大荒野,不禁悲从中来,愁思万端。他想到自己怀着济世之志,参与政治革新,本是为了替朝廷除弊兴利,做一些对百姓有益之事,却不料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冉溪》)远谪永州,十年被弃,壮志未酬。好不容易得到召还,满怀希望地回到长安,以为政治理想又可实现了。谁知立足未定,又被贬逐到更僻远的柳州,离乡去京更远,使他感到孤独,对战友的思念更深。
他极目南望,一片荒野无涯之色,使他不禁愁思茫茫,如海如天了。茫茫,既是写海天的无边无际,同时,也是写愁思的无穷无尽。
中间四句,紧承上句,就登楼所见景象,由*及远托景抒怀。
前两句是*景,写夏天的风雨景象。
惊风乱飐芙蓉水,写狂风吹打荷花,乃水中景象。夏季水池里长满了娇艳美丽的荷花,可是狂风突起,肆意吹打,娇美的荷花被吹打得在水上东倒西歪,飘摇动荡。句中的惊字,说明狂风突起。
乱字承惊而来,乱飐,形象地写出了狂风肆意吹打荷花的情景。密雨斜侵薜荔墙,写暴雨打薜荔,乃陆上景象。城墙上长满了芳香的薜荔,景色美丽,不料突遭密集的雨点猛烈斜打,备受摧残。斜字承上句风字而来,因为风狂,所以雨斜。斜侵,写出了暴雨猛烈地冲打薜荔的情景。以上两句,表面上是写夏季的急风暴雨景象,但言在此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喻朝廷保守势力对革新派的打击和迫害。以自然景象暗喻人事,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古典诗文中也是经常运用的。这种曲折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含蓄蕴藉之妙。
后两名是远景,写山水景象。
描写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秋雨与亭台楼阁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学*。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4、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
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6、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8、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0、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3、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5、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挑银灯,扃珠户,绣被微寒值秋雨。枕前各泪语,惊觉玉笼鹦鹉。一夜万般情绪,朦胧天欲曙。——冯延巳《应天长》
16、寒雨连江夜人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7、蝶恋花今古河山无定距。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18、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杜甫《秋雨叹》
19、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0、宴罢兰堂肠断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2、尘起一月忧无禾,瓦鸣三日忧雨多。——陈与义《秋雨》
2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2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25、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26、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27、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28、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2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30、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2、飞雨动华屋,萧萧梁栋秋。——杜甫《立秋雨院中有作》
3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4、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35、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王维《栾家濑》
3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7、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西照深秋雨。——纳兰性德《蝶恋花》
3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9、永夜不可度,蛩吟秋雨滴。寂寞想章台,始叹云泥隔。雷声匪君车,犹时过我庐。电影非君烛,犹能明我目。如何琼树枝,梦里看不足。望望佳期阻,愁生寒草绿。——钱起《离居夜雨,奉寄李京兆》
40、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4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2、秋雨凄凉花溅泪,凭阑渐冷青衣。——《临江仙》
4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4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6、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杜甫《秋雨叹》其二
47、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白居易《中秋月》
48、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
4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黄鹤楼》
唐·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2、《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唐·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3、《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黄鹤楼》
宋·游景仁
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5、《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6、《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7、《江夏送友人》
唐·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
何以赠远游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8、《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宋·苏轼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
赞美黄鹤楼的古诗句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称。本文的内容是赞美黄鹤楼的古诗句,请看看: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3、《黄鹤楼》
唐·卢郢
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十载倚江城。
密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写望,草芳南浦偏离情。
登临一向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4、《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
宋·苏轼
黄鹤楼前月满川,抱关老卒饥不眠。
夜闻三人笑语言,羽衣着履音空山。
非鬼非人意其仙,石扉三叩声清圆。
洞中铿鋐落门关,缥渺入石如飞烟。
鸡鸣月落风驭还,迎拜稽首原执鞭。
汝非其人骨腥膻,黄金乞得重莫肩。
持归包裹蔽*毡,夜穿茆屋光射天。
里闾来观已变迁,似石非石铅非铅。
或取而有众忿喧,讼归有司令几年。
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哀可怜。
原君为考然不然,此语可信冯公传。
5、《黄鹤楼》
宋·游景仁
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6、《菩萨蛮·黄鹤楼》
现代·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7、《黄鹤楼》
唐·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8、《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月照城楼的古诗句
描写城楼的诗句古诗
登城楼的古诗
古城楼的古诗
荆州城楼的古诗
描写嘉峪关城楼的诗句
登柳州城楼的古诗
嘉峪关城楼的古诗
古诗里的城楼手绘
兖州城楼灯的古诗
咸阳城楼栋的古诗
女人城楼抚琴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中的城楼
描写城楼的古诗词
描写荆州城楼的古诗
描写城楼雄伟的古诗
古诗登兖州城楼跳舞的
古诗十九首中的城楼意象
有关皇宫城楼的古诗词
赞美天安城楼的句子
楼城的古诗
描写楼兰古城的古诗
秋登宜城谢眺北楼的古诗
秋登宣城缔造白楼的古诗
古诗咸阳城东楼的诗文
华楼的古诗句
关于城市高楼建设的古诗
古诗咸阳城东楼的朗读
蜃楼的诗句古诗
有城的诗句古诗
描写唯美星空下花瓣飘落的古诗
描写叶和花的古诗
古诗喝醉酒的图片
有对话的古诗文言文
盆栽的乐趣古诗
奕字的古诗意思
形容袁去华的古诗
文学巨匠的古诗
关于亲娘的古诗
古诗中描绘的故事
催人泪下的古诗文
赞美公*正义的古诗
关于京戏的古诗
有意境伤感的古诗
古诗十九首别离的诗
关于颖的古诗
形容来自不易的古诗
爱上老人的古诗
小学所学的宋代古诗
夏天劳动的古诗词
父亲的蒙古诗词图片蒙语版
in的押韵古诗
24个字的古诗楷书作品
运用古诗词的网名
古诗画的拼音版图片
三岁儿童四言的古诗
姓陈好听的女孩古诗名字
描写雪好看的古诗
一个小孩背古诗的成语
开头是王的古诗七言
古诗描写春天的古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