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美景的名句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美景的名句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美景的名句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美景的名句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秋天美景的古诗句
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秋天美景的古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2、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唐】白居易《中秋月》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4、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宋】周密《西塍废园》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6、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唐】高适《河西送李十七》
7、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1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杜甫《登高》
11、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12、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唐】白居易《秋思》
13、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14、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15、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乐》
16、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唐】孟浩然《初秋》
17、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0、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22、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23、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24、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 【宋】秦观《满庭芳》
25、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26、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宋】秦观《浣溪沙》
27、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28、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宋】范成大《秋芸有春绿》
2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0、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31、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32、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宋】陆游《秋波媚》
33、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二毛年。——【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34、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35、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秋歌》
36、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37、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宋】秦观《木兰花》
38、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唐】杜甫《客亭》
39、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宋】程颢《秋月》
40、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重凄凉。——【唐】孟浩然《初秋》
4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宋】苏轼《中秋月》
42、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
43、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44、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宋】范成大《秋芸有春绿》
45、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46、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唐】杜牧《秋晚江上遣怀》
47、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48、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9、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秋分美景的古诗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分美景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夜喜贺兰三见访》(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中秋对月》(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点绛唇》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庚戌秋分》(宋)强至
金气才分向此朝,天清林叶拟辞条。三秋半去吟蛩逼,百感中来酝蚁消。
候早初逢旬甫浃,月圆前距望非遥。如今昼夜均长短,占录无劳史姓谯。
《秋分後顿凄冷有感》(宋)陆游
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
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
《秋分日忆用济》(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送僧归金山寺》
(唐)马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点绛唇》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
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中秋对月》
(唐)李频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
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
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
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老人星》
春天美景的诗句古诗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下面就是一些春天美景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与了解。
春词 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邓独自归。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怨 刘方*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宫曲 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春宿左省 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游园不值 叶绍翁-南宋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秋天美景的古诗句
秋天,美丽的季节,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百花盛开的春天一样另人向往,同骄阳似火的夏天一样热情,同白雪飘飘的'冬天一样迷人。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秋天美景的古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1、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唐】窦巩《秋夕》
2、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唐】白居易《中秋月》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4、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宋】周密《西塍废园》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唐】杜牧《秋夕》
6、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唐】高适《河西送李十七》
7、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唐】来鹄《偶题二首》
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唐】刘禹锡《秋词》
1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杜甫《登高》
11、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12、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唐】白居易《秋思》
13、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14、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15、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宋】张炎《清*乐》
16、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唐】孟浩然《初秋》
17、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8、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0、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22、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23、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24、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宋】秦观《满庭芳》
25、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宋】黄庭坚《念奴娇》
26、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宋】秦观《浣溪沙》
27、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28、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宋】范成大《秋芸有春绿》
2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0、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31、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32、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宋】陆游《秋波媚》
33、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二毛年。——【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34、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35、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唐】李白《子夜秋歌》
36、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37、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宋】秦观《木兰花》
38、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唐】杜甫《客亭》
39、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宋】程颢《秋月》
40、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重凄凉。——【唐】孟浩然《初秋》
4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宋】苏轼《中秋月》
42、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唐】刘得仁《池上宿》
43、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44、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宋】范成大《秋芸有春绿》
45、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46、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唐】杜牧《秋晚江上遣怀》
47、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48、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9、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春日美景古诗
一片绿叶,带来春的生命;一朵鲜花,绽出春的色彩;一阵春风,抚出春的温柔;一声鸟鸣,惊出春的活力。以下是春日美景古诗,欢迎阅读。
山房春事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鉴赏】写得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反映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
和乐天春词/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鉴赏】诗的最后一句含蓄地刻画出闺中女子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神态,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没人当花朵,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
好事*·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云当面化龙蛇,夭娇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鉴赏】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全词题为“梦中作”,系写梦境,先写出中漫游,再写飞云空中变幻和醉卧出藤阴下。
怅诗
【唐】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鉴赏】从诗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哲理:机遇的稍纵即逝固然增加了人们把握它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机遇本身的不可把握或存在。
春远
【唐】杜甫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唯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
【鉴赏】写有景之景,诗人类能之。写无景之景,惟杜独擅长。此诗上半,当想其虚中取意之妙。
渡湘江
【唐】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鉴赏】这首诗以押韵对起,又以对作结,俱有整齐美、和谐美以及反复咏叹的韵味。杜审言这首《渡湘江》有相当影响力,说它“具有开启诗坛新风的作用”,也不为过誉。
子夜吴歌·春歌
【唐】李白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鉴赏】这首诗吟咏了秦罗敷的故事,赞扬她不为富贵动心,拒绝达官贵人挑逗引诱的高尚品质。
阙题
【唐】刘昚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鉴赏】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昚虚的代表作。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宋】欧阳修
描写秋色美景的古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诗经·小雅·四月》
12、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13、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战国楚·宋玉《九辩》
1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汉·刘彻《秋风辞》
15、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16、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
17、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18、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南朝齐·萧悫《秋思》
19、寒城一以眺,*楚正苍然。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2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21、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南朝梁·范云《别诗》
22、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2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4、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2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26、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27、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8、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29、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30、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31、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32、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33、秋色无远*,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
34、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35、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6、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37、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38、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唐·杜甫《秋兴八首》
39、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
40、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41、天上秋期*,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
4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3、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44、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45、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46、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47、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48、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
49、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50、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刘禹锡《秋词二首》
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鉴赏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与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与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与“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与*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与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与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与*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与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与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空中舒卷的白云与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与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与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与“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与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充分说明了苏州的魅力。 苏州有*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苏州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苏州被世界遗产城市组织授予了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
苏州发现了许多远古文化遗址,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为丰富,著名的有赵陵山遗址、少卿山遗址、绰墩遗址、草鞋山遗址、罗墩遗址等,其中赵陵山遗址在1992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遗址重大发现之一。
山城树叶红,下有碧溪水。溪桥向吴路,酒旗夸酒美。下马此送君,高歌为君醉。念君苞材能,百工在城垒。空山三十年,鹿裘挂窗睡。自言陇西公,飘然我知己。举酒属吴门,今朝为君起。悬弓三百斤,囊书数万纸。战贼即战贼,为吏即为吏。尽我所有无,惟公之指使。予曰陇西公,滔滔大君子。常思抡群材,一为国家治。譬如匠见木,碍眼皆不弃。大者粗十围,小者细一指。楔橛与栋梁,施之皆有位。忽然竖明堂,一挥立能致。予亦何为者,亦受公恩纪。处士常有言,残虏为犬豕。常恨两手空,不得一马棰。今依陇西公,如虎傅两翅。公非刺史材,当坐岩廊地。处士魁奇姿,必展*生志。东吴饶风光,翠巘多名寺。疏烟亹亹秋,独酌*生思。因书问故人,能忘批纸尾?公或忆姓名,为说都憔悴。
[宋] 苏轼
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泪珠不用罗巾裛。弹在罗衣,图得见时说。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9 月。时苏轼离杭州赴密州(今山东诸城 ),途经苏州时,有歌妓在阊门为他设宴饯行,苏轼赋此词以为酬赠。这首赠妓词,摆脱了以往代他人抒情的框框,融注了作者个人的身世感慨。作者将歌妓视作自己沦落天涯时的知音,并通过“旧交新贵音书绝”与“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的对比,显出歌妓不趋炎附势的品德。整首词有天然去雕饰之美,读之令人神往。
[唐] 白居易
公门日两衙,公假月三旬。衙用决簿领,旬以会亲宾。公多及私少,劳逸常不均。况为剧郡长,安得闲宴频。下车已二月,开筵始今晨。初黔军厨突,一拂郡榻尘。既备献酬礼,亦具水陆珍。萍醅箬溪醑,水鲙松江鳞。侑食乐悬动,佐欢妓*陈。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歌节点随袂,舞香遗在茵。清奏凝未阕,酡颜气已春。众宾莫遽起,群寮且逡巡。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微彼九日勤,何以治吾民?微此一日醉,何以乐吾身?
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春天美景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
鉴赏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几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与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与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与“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序,而是荒芜破败,人烟稀少,草木杂生。这里,诗人睹物伤感,表现了强烈的黍离之悲。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与*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 “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与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与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与*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鉴赏
白居易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与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与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空中舒卷的白云与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与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与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与“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与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描写美景的名句古诗
形容美景的古诗名句
古诗中描写美景的名句
春季美景的古诗词名句
关于山水美景的古诗名句
描写西湖美景的名句
描绘春天美景的古诗名句
关于自然美景的古诗名句
描写夏季美景的古诗名句
描写关于西湖美景的古诗和名句
三句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名句
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文名句
美景名言
美景古诗句
古诗美景的诗句
春的美景古诗句
美景的诗句
关于美景的名言
美景诗句
蚌古诗的美景
看美景的诗句
画古诗的美景有
画古诗的美景
古诗绝句的美景画
古诗写美景的句子
写古诗绝句的美景
形容美景的句古诗
看到美景的诗句
古村美景的古诗
美景与美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