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易水湖的诗句

关于描写易水湖的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易水湖的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易水湖的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易水湖的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7) 语录(1k+) 说说(6) 名言(216) 诗词(146) 祝福(1k+) 心语(57)

  • 易水歌古诗

  • 古诗文
  • 易水歌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易水歌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易水歌—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嘘气兮成白虹。

      字词注解:

      1.萧萧:指风声。

      2.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3.兮:语气助词。

      4.壮士:在这里代指荆轲。

      作品翻译: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冠。

      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作品赏析:

      这首短歌,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

      纵观全文,很显然,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这首诗语言十分*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人物介绍: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阅读全文]...

2022-07-24 20:09:45
  • 易县易水湖旅游攻略

  • 旅游,放假
  • 易县易水湖旅游攻略

      美丽的易水湖湖是易县的一个美丽景点,十分适合我们外出旅游放松心情。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易县易水湖旅游攻略,欢迎阅读参考!

      易水湖(安格庄水库)位于易县城西南25公里处。上连“拒马奔涛”,下启“易水寒流”,南望“郎山竞秀”,北界“云蒙叠翠”。是1958年利用四周高耸的山势而修建的一座人工湖。湖面27*方公里,容量为3.96亿立方米,最深处达48.5米,水质达到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易水湖山雄奇险峻,占尽山川之妙,易水湖水清纯柔美,秀色可餐。易水湖是生态旅游的绝妙之地。这里可划船、冲浪、游泳、垂钓、自捕自钓自食天然鱼、虾、蟹。可度假休闲。民间游、可体味易水湖人民的纯朴、热情、憨厚、好客,享受北方风情游的山村野趣。易水湖山水之美,美不胜收,其景区内景点甚多,可谓景中有景。

      从易水湖的金龟码头登船一直向南,映入眼帘的是悬崖峭壁,勾划出南国风光桂林山水画。山上有仙人洞、仙人桥、仙人桩、仙人渠、仙人脚印、王子帽、流鱼洞(现已被水淹没),登高远眺,整体像一尊睡佛。还有七仙度曹国舅的传说。因此不少游客留下佳句“七仙到此度国舅,南湖山水小桂林。欲知此处风景美,何必千里下江南”。深山深处有磨岩寺、石像把门、龙潭、莲花桥、燕王寨、莲花瓣、群兽石群、跑马梁、白蛇洞等。在易水湖北岸孤零的独峰,有棱有角。是李密所建锦荣城旧城墙遗址,现由北京开发商正在修建别具一格的避暑别墅山庄(原锦荣城后护国寺、普照寺旧址处)。传说此山是空的,洞中有李密在这里建城时的藏粮、兵器、金银之处,故此山就叫李密山。

      因形似凤凰鸟而得名,是块风水宝地。西汉末的北*候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带王子隐居在山下五公城。隋末西魏王李密带瓦岗军在此山东建都城锦荣城。清朝皇帝康熙五年,后私访曾派大臣预选陵址,并立标记:“头戴紫荆冠(关),脚趾凤凰山,右拄五峰寨,左扶九龙山”背面写:“先立后用”。山上柏树茂密,藤萝倒挂,小路弯延而上,建有观音庙,庙前岩缝中有一株柏树,经多年磨难不死—为不死柏,民间又称长命柏。此地龙虎夺球,山中有洞,洞中仙女常出没,有“麒麟护美”、“不爱江山爱美人”的传说。山后花开似锦,鲜艳夺目,沟中有一水井,水可医治眼疾、腹痛。

      相关阅读:易县旅游景点

      1、清西陵AAAA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千米的永宁山下,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顷的保护范围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寺福、行宫)。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这些古建筑环抱于苍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竞相峥嵘。还有五色祥云萦绕的永宁山,绵绵屏立于陵寝之后。八功遥溯灵源的易水河缓缓流淌于大红门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规模宏大,颇具气势。

      2、狼牙山AAAA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如今,这里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一处旅游胜地,品位很高。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其实,狼牙山还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

      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山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远远可以看到群山中的一个山头上,有一组白色建筑,五角五层的狼牙山三烈士纪念塔,两座五角亭,一座石牌坊,一圈围墙。狼牙山揽红色教育与绿色旅游于一身,及爱国主义教育、山岳风光、溶洞、森林浴、三角文化、五大优势于一体,独具特色,是教育健身的的最好游览之地。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狼牙山是一座雄险奇伟、景色秀丽的名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狼牙竞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

      3、清崇陵

      崇陵是光绪皇帝的陵墓,也是我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墓,位于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地宫中合葬着光绪帝和他的隆裕皇后叶赫纳喇氏(1868—1913年)。光绪登基时,正值清朝面临内忧外患,一直到1908年光绪皇帝驾崩,陵还未建。他的梓宫(棺椁)在故宫观德殿暂安,1909年才由宣统朝着手操办。修建期间,清朝已走向灭亡。宣统皇帝与隆裕皇太后退位,向**提出要求:“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支出。”当时,南京临时*的议和代表及各省都督,对清室要求宽大应许。1909年3月,光绪的棺椁又由观德殿迁往西陵梁格庄行宫停放。虽然北京至西陵当时已通火车,但光绪棺椁仍用人抬。前面有卫兵开道,随后是皇帝和王公大臣,后面还有隆裕皇后、瑾贵妃等,最后是1400多辆轿车。

    [阅读全文]...

2022-06-06 15:09:06
  • 关于易水的诗句

  •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贾岛《易水怀古》

    西风易水长城道,老泞查牙马频倒。——郝经《白沟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耻作易水别,临岐泪滂沱。——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咏别离人易水桥东,万里相思,几度征鸿。——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前临滹沱后易水,崇山沃野亘千里。——贾至《燕歌行》

    北风萧萧易水寒,雪花*地经燕山。——曾季貍《秦女行》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陶渊明《拟古 其八》

    朔风吹易水,四座俱陨泪。——郑善夫《燕歌》

    渐离荆卿僵易水,赵王代娣冷摩笄。——徐渭《次夕降抟雪径满鹅鸭卵余睡而复起烧竹照之八》

    *已被汉恩暖,离歌不道易水寒。——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酣歌易水动,舞剑白虹流。——徐祯卿《送范静之迁威州五首·其五》

    五月葛亮渡泸溪,九月荆轲过易水。——白玉蟾《赠陈高士琴歌》

    道傍洒泪沾白袍,易水日落风悲号。——李东阳《易水行》

    片言立杀樊将军,日暮悲歌临易水。——赵善庆《荆卿歌》

    歌出易水寒,琴下雍门泪。——李益《来从窦车骑行》

    古来易水上,义士有荆轲。——梅尧臣《送正仲都官知睦州》

    层冰积雪漫嵯嵯,易水流澌自涌波。——程嘉燧《过易水怀古》

    始疑荆轲渡易水,乃是湘妃夜涕零。——白玉蟾《赠蓬壶丁高士琴》

    天为燕丹畜赵高,风鸣易水止荆轲。——白玉蟾《易水辞》

    侯蠃夷门白发翁,荆轲易水奇节士。——曾巩《侯荆》

    将来易水上,犹足生寒波。——陆龟蒙《杂讽九首》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李白《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鲍溶《秋思三首》

    燕歌易水怨,剑舞蛟龙腥。——鲍溶《秋思二首》

    燕山青青易水绿,有人更唱萧萧曲。——王叔承《送吴子化北游因简童子鸣山人胡原荆御史》

    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李白《代赠远》

    五马明朝易水头,我亦驱车还故丘。——谢榛《七夕行饯别王安州》

    有歌悲易水,无酒醉湖城。——陆游《老叹·步迟腰伛偻》

    潘家衣钵嗣苏子,张家苗裔出易水。——杨万里《赠墨工张公明》

    生逢艰苦念无前,扈圣犹悲易水壖。——曹勋《故旧见辟幕府》

    双旌过易水,千骑入幽州。——韩翃《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

    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李白《自广*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陶渊明《咏荆轲》

    百里初分上谷城,傍临易水接燕京。——李攀龙《送耿蠡县之官》

    [阅读全文]...

2022-02-15 18:53:42
  • 《易水送别》骆宾王唐诗

  • 唐诗,送别,文学
  • 《易水送别》骆宾王唐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易水送别》骆宾王唐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

      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阅读全文]...

2021-12-11 17:16:35
  • 荆轲:易水歌

  •   《易水歌》

      作者: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

      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注释:

      1、萧萧:指风声。

      2、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

      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

      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

      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赏析:

      史书上说,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中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个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唱道: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太子丹最后被彻底地感动了,跪在地上向荆轲敬了一杯酒。

      这是一个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壮士的慷慨悲歌。

      全诗仅两句。第一句写临别时的环境,萧瑟的秋风,寒冽的易水,一派悲壮苍凉的气氛。景物描写中渗透着歌者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了英雄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

      这首诗语言十分*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诗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对荆轲的行为,自古以来评价不一。有人说荆轲是舍生取义的壮士,有人说他是微不足道的亡命徒,还有人说他是中国古代的*。

    [阅读全文]...

2022-02-28 01:32:27
  • 陈子龙:渡易水

  •   《渡易水》

      作者: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

      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释:

      1、易水:源出河北首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与拒马河汇合。古时是燕国南部的一条大河。

      2、并刀: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产的刀,以锋利着名,后常以之指快刀。指宝刀、宝剑。

      3、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发也叫声。

      4、燕赵:战国时的两个诸侯国,分别在今河北省和山西省地区。古时燕赵出过不少侠客义士,干出了很多悲壮的事情。韩愈《送董邵南序》:“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5、潺潺: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6、荆卿:即荆轲,战国时卫国人。被燕太子拜做上卿。太子丹了去秦国行刺秦王,并亲自送他渡过易水,行刺未成被杀。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翻译:

      昨天夜里,

      并刀在匣子发出愤懑、郁结的声音,

      燕赵这一带自古多义士,

      慷慨悲歌,意气难*。

      易水慢慢地流着,

      天青草绿,河山依旧,

      可惜到哪里再去找荆轲那样的壮士,

      来为他送行呢?

      赏析:

      明末的诗人,生逢异族入侵之时,面临国破家亡的严重威胁,凡有点民族感情的,都该有志可抒,有情可表。然而,怎样下笔成诗,如何抒情达意,却也有高下之分。

      怀古诗不同于咏史诗那样歌咏史实或以诗论史,而是重在抒写诗人由古人古事所触发的思想感情,即所谓“言*旨远”。此诗前二句托物言志,以并刀夜鸣写出报国的志向,后二句即景抒倩,从眼中所见易水实景,引出对国事的无限隐忧。全诗运思深沉,情怀激荡,苍凉悲壮,可入司空图《诗品》所言“悲概”一类。

      言志二句:“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志由物显,报国的急切愿望由并刀夜鸣来展现,虽壮怀激烈,但不是架空高论,粗犷叫器。

      并州即今山西太原,战刀以锋利着称于世,人们称为“并刀”。它真的“昨夜”铿然有声作“匣中鸣”么?诗人一开章暗用了一个典故:相传楚国剑工铸成的干将、莫邪雌雄双剑,将要杀敌饮血时常作匣中鸣;《刀剑录》也说,乌孤宝刀“有敌至,必鸣”。*代鉴湖女侠秋瑾也用过这个典故,“昨夜龙泉壁上鸣”。这不明明是借身边佩刀来表达抗敌救国的强烈愿望?“燕赵”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包括河北、山西一带地区。诗题中代大文学家韩愈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荆轲、高渐离这些英雄豪侠!诗人说“悲歌最不*”,意思是:他们热血刚肠,疾恶如仇,面对强敌,敢于拔剑而起,还不是因为心头块垒难*?

      《经世编序》里说,陈子龙“自幼读书,不好章句,喜论当世之故”。年轻时与夏允彝等缔结“畿社”,企图匡救时弊。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中进士,如今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抗敌御侮的决心,匡时济世的夙愿,交织成巨大的精神原动力。今天途经“燕赵”旧地,枨触起荆轲的往事,怎能不使他沸腾起一腔热血,急于投入战斗,效命疆场呢?

      抒情二句:“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其实,不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吗?在荆轲活着的年代,对强敌的怒火,可以“指冠”,可以“嗔目”;诗人陈子龙却只能用“可怜”来表达英雄失路的悲哀,这,不正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么?

      诗人出语犹如悲叹,又绝非无病*,庸人自扰。崇祯以来,后金已先后于1629年(崇祯二年)、1634年(崇祯七年)、1636年(崇祯九年)三次入关犯境,进逼北京郊区,诗人《辽事杂诗》之一的“十载三逢敌骑来”即指此国难。时刻关心着国家民族命运的陈子龙,已经预感到不久将会有国破家亡的惨祸了,“可怜”二字下得正好。

      昏庸腐朽的明王朝的覆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根本不值得为它唱挽歌;可是,诗人为之倡导的大敌当前,敢于英勇赴死的荆轲式英雄主义精神非常值得后来者珍视。

    [阅读全文]...

2021-11-29 00:28:48
  • 关于湖水的诗句

  • 湖水,文学
  • 关于湖水的诗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湖水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2、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仲殊《诉衷情·宝月山作》

      3、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5、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苏轼《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6、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野岸无人舟自横。——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

      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9、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10、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1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2、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赵孟頫《岳鄂王墓》

      1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15、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陈德武《水龙吟·西湖怀古》

      16、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吴文英《风入松·桂》

      17、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苏轼《夜泛西湖》

      18、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吴文英《永遇乐·探梅次时斋韵》

      19、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

      20、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雍陶《题君山》

      21、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22、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释惠标《咏水》

      23、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4、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罗隐《题磻溪垂钓图》

      2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26、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张宁

      27、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28、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2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3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31、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欧阳修《西湖》

      3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3、西湖春色归,春水绿於染。——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34、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35、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36、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3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38、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郁达夫《南游吟草》

      39、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张煌言《忆西湖》

      40、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1、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姜夔《琵琶仙·双桨来时》

      4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43、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韩愈《登岳阳楼》

      44、八月湖水*,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5、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46、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47、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48、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游洞庭——李白

    [阅读全文]...

2022-07-26 01:47:51
  • 易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 学生
  • 易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易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易水歌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

      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一唱心茫茫。

      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图中不**,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怜*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

      翻译

      苍凉古道延伸在燕赵大地上,奔腾千年的流水仍是汹涌澎湃,尘沙飞舞。

      走不尽的路啊,我们送别西去复仇的荆卿;枯瘦的白草在萧瑟的风中抖动。

      送行的车马挤满路旁,告别的歌声缓缓而起,壮士的心中一片苍茫。

      手拿精美的酒杯久久不愿饮尽,离歌的旋律慷慨激昂飞越在凛冽的荒原上。

      白虹贯日,喷射出耀眼光芒,那是上苍被壮士的精诚感动;暴君秦王面临短兵相接的处境,他仓皇奋甩衣袖越过屏风。

      督亢图穷而未能报仇雪恨,咸阳殿上洒下一腔热血,可叹一片精诚。

      上下四方何等广大,美人钟鼓多如云霞,只可惜,到后来尽为秦王独霸。

      荆轲壮烈牺牲,渐离已死,但过些时日,还会有勇猛的力士与秦王相遇在博浪沙!

      注释

      易水:古河流,在今河北省西部。荆轲曾西刺秦王,出发时与燕太子丹诸人于此告别,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情景十分悲壮。

      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骊驹:送别之歌。

      羽声:五音之一,其声激昂慷慨。

      飒沓:盛大的样子。

      七尺屏风袖将绝:指秦王被荆轲抓住,奋袖越过屏风才得以逃脱。

      督亢图中不**:太子丹派荆轲入秦,以献督亢之地及秦亡将樊於期之头为名,藏匕首于地图中,谋刺秦王,未遂。督亢,地名。

      *:指上下四方。

      庆卿:即荆轲。

      赏析

      此诗拓展古意而成哀悼诗声,先写送荆轲的时间和地点,再写送别时壮观的场面,然后写刺秦王的经过,最后写秦王一匡诸侯统一*后天下宝物都集秦宫且美女钟鼓繁若云霞。

      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送荆轲的时间和地点。易水河畔原为古老航道,背燕面赵,襟带二邦,河水浩荡,*白沙无垠,足为送别开拓寥廓宏大背景。又时值天风萧瑟、草木零落暮秋季节,北国天空尤为高远幽旷,浩浩江水,茫茫白沙,飒飒天风,萧萧草木,这些大自然奇特景观为全诗铺垫了慷慨悲壮基调。“送君迢遥西入秦”一句点明送谁去何处。其中,“迢递”一词既写征途之遥,复含任重而道远深意。

      紧接着四句为第二层,写送别时壮观的场面,以“骊驹一唱心茫茫”渲染悲壮场面,既为赞古代英雄荆轲,更为颂现实生活左懋第北上议和壮举。

      之后四句为第三层,写刺秦王的经过,借荆轲悲剧重演以痛悼左懋第遇害。

      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秦王一匡诸侯统一*,天下宝物都集秦宫,美女钟鼓繁若云霞。邪恶战胜正义,如同清朝灭明朝。但荆轲、高渐离虽亡,而博浪沙椎击秦王的张良终将再度出世。篇终“浩茫”之思,幽深婉曲地传达出陈子龙救亡图存的坚定决心。

      全诗构制宏伟,用思深沉,立意深沉含蓄,风格慷慨悲凉,融合写景、叙事、议论于一体而浑化无迹:写景在于创造情感氛围,叙事在于抒**感,全诗叙事都隐隐荡漾着郁勃的情思,结尾的议论又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故全诗写景、叙事、议论都统一在总体的情感节奏中。

      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一作:复反)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古诗简介

      《易水歌》一作《渡易水歌》,是战国时期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去秦国刺杀秦王在易水饯别之际所作的一首楚辞。这首辞前句通过描写秋风萧瑟、易水寒冽,一上一下极天地愁惨之状,渲染了苍凉悲壮的肃杀气氛,渗透出歌者激越澎湃的感情。后句表现主人公大义凛然、义无反顾、抱定必死决心深入虎穴的献身精神。全辞语言简洁、直白,情景交融。

      翻译/译文

      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注释

      萧萧:指风声。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兮:语气助词。

      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创作背景

      战国后期,秦国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自公元前230年始,相继攻韩,克赵,击魏,破楚,弱小的燕国危在旦夕。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失去故国的荆轲(小小的卫国早已被兼并),正在燕国作太子丹的门客。为阻止秦国的进攻,燕太子丹请荆轲谋刺秦王赢政。为报国仇,亦为了答谢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荆轲慨然应允,准备以秦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和献燕督亢地图为由,接*秦王而刺之。出发时,燕太子丹同众宾客送荆轲至易水河畔,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一种形状似筝的古代乐器),荆轲高声地吟唱出这首短歌。

    [阅读全文]...

2022-04-24 03:58:07
  • 白居易写西湖的诗句

  • 西湖
  •   1、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2、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3、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4、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

      5、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6、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7、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8、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m.ju.51tietu.net)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

      9、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淡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10、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1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全文]...

2022-02-01 17:43:25
描写易水湖的诗句 - 句子
描写易水湖的诗句 - 语录
描写易水湖的诗句 - 说说
描写易水湖的诗句 - 名言
描写易水湖的诗句 - 诗词
描写易水湖的诗句 - 祝福
描写易水湖的诗句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