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阑干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阑干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阑干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阑干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原文及赏析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为南唐词人冯延巳所作,通过对闺情的描写,感叹春光易逝,寓含词人对南唐小朝廷国运颓危的无奈感叹之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译文
碧绿的杨柳依偎着曲曲折折的栏杆,春风和煦轻柔,鹅黄嫩绿、如丝如缕的杨柳在风中款款摆动腰肢,摇曳多姿。是谁突然弹起钿筝,惊醒那安栖的燕子,双双穿帘飞去。
然而几天时间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正当杏花盛开,娇艳无比之际,却下起清明雨。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而美梦也再也无寻处了。
注释
偎:紧靠着。
黄金缕:形容嫩黄的柳条,如同丝丝金线一般。
钿筝:用金翠宝石装饰的筝。
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
海燕:传说燕子来自海上,故称“海燕”。双飞,一作“晾飞”。以上两句是写有弹起筝来,双燕由帘内惊起飞走。
游丝:指在空中飞扬的虫丝。落絮:指飘落的柳絮。
一霎:一阵子。唐孟郊《春后雨》诗:“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觉来:醒来。莺乱语,一作“慵不语”。
赏析:
此词的题目是“清明”,用很多笔墨描写春景,仅末尾两句写情,然而,情寓于景,情重于景。先看一下前人对此词的评价。《词辨》谭献评:“金碧山水,一片空濛,此正周氏(周济)所谓‘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也。‘满眼游丝兼落絮’是感,‘一霎清明雨’是境,‘浓睡觉来莺乱语’(《乐府雅词》、《花庵词选》“慵不”皆作“莺乱”)是人,‘惊残好梦无寻处’是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忧谗畏讥,思深意苦。”他们的评语,不是语焉不详,就是牵强附会。
此词如果直率地去赏析,题旨不见得空濛,那是在无边的春色中勾起了对美好的往事之回忆与留恋。如果要查问是什么样的美好往事(好梦),词中并末明言,这就是所谓“空濛”吧。其实正是欲吐还含,才是诗词的本色,否则让作者把自己的思维活动,作北朝民歌中的“老女不嫁,蹋地呼天”式的赤裸裸地掏出来,那就不能算是词了。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主人公斜倚在绿树下的六曲阑干上,看着在微风中飘荡的柳丝,忽然发现原来在冬季叶落后呈金黄色的柳条已经全都变成绿色了。这意味着繁茂的春天已经来到了人间,而且此时已不是初春,应该是仲春了。主人公不是在欣赏春景,而是他(她)正心神不定、愁肠九折。“六曲阑干”,表面是实景,阑干有六个曲折,暗示主人公的思绪曲折宛转。“杨柳风轻”,表示主人公的感情之不*静,象微风中的柳丝似的动荡不定。这种情绪上的波动,正是被“展尽黄金缕”的繁春所激起的。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惊飞去。”是谁把秦筝的雁柱移动了,使它的音调那样的哀怨,以致成双的燕子惊得穿过帘幕飞出去了。正是主人公自己移动了雁柱,他处在春光明媚、美景良辰的时刻,却受到孤独的袭击,这种没有知音、失去知心的哀怨,在秦筝中可以得到宣泄。主人公的孤单,连双双的海燕也忍受不了而离去。燕子之“惊”,不是被秦筝之乐声所惊动,而是忍受不了主人公的孤独,燕子总是成双成对的啊。这两句表面写主人公在弹筝、燕子飞去的外景,实则流露了主人公无限的孤独、空虚之怨抑。由于表达得委婉含蓄,感情埋藏得深邃,所以有“空濛”之感。“钿筝”,用金花装饰的秦筝,以示乐器之华贵。
“满眼游丝兼落絮”,换头词意,紧扣上阕。“落絮”和杨柳碧树遥相照应,又和时间季节相连贯,先是柳树变青,接着全部脱尽枯黄叶,然后开花落絮。这就是张炎在《词源》中所强调的“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承上接下”论点的体现。游丝落絮,是春暮的景象,游丝撩绕,暗示主人公的心头撩乱。落絮纷纷,主人公感慨繁华之将歇,启下文之情思。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红杏在二月开放,清明节是在三月份,时序在向前推移,春光在逐渐消逝,又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之际,“雨纷纷”,人的情绪也在“纷纷”。“一霎”二字,透露了对幸福、欢乐消逝得快速的伤感,也是对失去的美好生活的留恋。
“浓睡觉来慵不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此两句是全词的“警策”。上文的大量写景的“空濛”,在这里得到了落实。前一句是把“空濛”的面纱揭开了,露出了主角,“睡”和“语”都是人的活动内容。酣睡醒过来懒洋洋的不说话,其实主人公根本没有睡,他是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之中,深陷到忘却了周围一切存在的境界,等到他从回忆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他感到痛苦,委顿,心力交瘁,又堕入了另一种沉思,他是在追忆没有作完的好梦,未完成的好梦将从哪儿去找寻。“浓睡”是对过去的荣华追忆,那么寻找“惊残”的“好梦”就是在探索未来幸福的蓝图。而“无寻处”却给予主人公当头一棒,震得他内心颤抖,意志消沉(慵不语)。“慵不语”别本作“莺乱语”,两者有很大出入。“慵不语”是主人公自身的活动,他的“不语”是为了寻找惊残的好梦。而“莺乱语”则是外部的干扰,所以理解为“浓睡”是被“莺乱语”而吵醒的,又关合到“惊”字,即好梦是被“莺乱语”而“惊残”的,这样,破坏主人公的`甜蜜生活者就是“莺”了,莫怪陈廷焯要说“忧谗畏讥,思深意苦”。出现这两种写法的原因,关键在于“惊残”的“惊”字。“莺乱语”以为如果没有莺声嘈杂的干扰,好梦就不会被惊醒。逻辑上固然很对,然而辞意太直,意境索然。不若“慵不语”的曲折含蓄,让主人公在幸福的回忆之中醒过来之后,感到眼前现实生活的痛苦,再进入对不可知的未来生活的探索。使主人公的感情,跌进痛苦的万丈深渊,达到不能自拔的地步,这种含意,尽在“慵不语”之中,故远胜“莺乱语”。至于“惊”,不必让莺语去干,让主人公自己去惊觉,主动性会更大,对客观干扰的感受性会更强。
此词写春景是五光十色,眼花缭乱,然而情调是忧伤哀怨的,这就是乐景为哀情服务的高超艺术手法。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翻译
碧绿的杨柳依偎着曲曲折折的栏杆,春风和煦轻柔,鹅黄嫩绿、如丝如缕的杨柳在风中款款摆动腰肢,摇曳多姿。是谁突然弹起钿筝,惊醒那安栖的燕子,双双穿帘飞去。
然而几天时间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那盛开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逐渐凋零。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而美梦也再也无寻处了。
注释
偎:依靠。
黄金缕:指嫩柳条。
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
海燕: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一霎:极短的时间。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
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赏析
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谭献《谭评词辨》)
上阕从春光写起。“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又飞去。”三句写帘内景。“谁把”两句从听觉写起,在这寂静的环境中突然响起了琮琮的筝声,闺中安栖的燕子,被筝声惊起,双双穿帘飞去了,词人把这些情景都写得优美、精致,用笔非常细腻,有力地表现出春光的明媚,给读者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引发出丰富的情境联想。筝声之后并没有揭起垂下的帘幕,露出弹筝之人,却转写燕子穿帘双飞,以衬托弹筝者的孤独寂寞,了无知音,幽思难托。
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结末写女主人公因梦醒而引起的恼莺情绪。“乱”字暗示了闺中之人的心情烦乱。至于她做的是什么样的“好梦”,词人没有说明,却更耐人寻味。浓睡好梦,欢情片刻,这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相会的恋人来讲,也是聊慰其相思饥渴的方式。然而哪怕这样短暂的好梦,也偏偏被莺语惊扰,可见无论是明媚亮丽的春色,还是落花沽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阵阵愁绪的触媒。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再写人物的心理,“惊残好梦无寻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整首词写景与写人相互交融,通过穿帘的双燕,乱语的“黄莺”、“游丝”、“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步步呈现,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称“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全词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景阑珊绣帘风软杨花散,泪阑干绿窗雨洒梨花绽。——刘庭信《醉太*·泥金小简》
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阑干过子猷。——陈陶《竹十一首》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清*调词》
相思成病,那更潇潇雨落。断肠人在阑干角。——柳永《凤凰阁·匆匆相见》
阑干三面倚晴晖,竹外长江一线微。——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阑干三面倚晴晖》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朱淑真《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萧汉杰《菩萨蛮·春愁一段来无影》
冷落韶光谷雨寒,一年孤负倚阑干。——范成大《简毕叔滋觅牡丹》
黄山只在阑干外,鸡阁云深认不真。——柳桂孙《花山寺看黄山》
英雄聚散阑干外,今古兴亡欸乃间。——汪元量《浙江亭和徐雪江》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斗压阑干,香心淡薄,梅梢轻倚。——李白《连理枝·雪盖宫楼闭》
心悲不觉泪阑干,更为调弦反覆弹。——李绅《悲善才》
猛拍阑干因猛省,从来沧海变桑田。——陈著《次单君范袖来汪西皋所譔咏秋十章以示因和之·飞飞鸿雁旧山川》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琵琶行》
临春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李煜《木兰花·晓妆初了明肌雪》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 ——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韩偓《已凉》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李清照《念奴娇·萧条庭院》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纳兰容若《酒泉子·谢却荼蘼》
兢听自吹皆圣绩,起看敌焰正阑干。——*《七律·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
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纳兰容若《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吴文英《祝英台*·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晏殊《清*乐·金风细细》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李清照《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咿喔晨鸡鸣,阑干斗柄垂。——刘禹锡《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韵》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欧阳修《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吴文英《齐天乐·齐云楼》
北斗已到地,南斗犹阑干。——范成大《残夜至峰顶上》
数曲阑干,故国谩劳凝眺。——韩嘉彦《玉漏迟·杏香消散尽》
玉楼小样别离,十二阑干偏倚。——张可久《天净沙·书怀二首香》
浮雪楼夜坐月明今夜阑干,云深何处关山?——张可久《天净沙·书怀二首香》
小阑干画桥横缘野,忆西湖月明秋夜。——张可久《落梅风·玉果山先上》
老病人扶气力微,阑干西角立斜晖。——陆游《书斋壁·老病人扶气力微》
妾闻此老伤心语,竟日阑干泪如雨。——韦庄《秦妇吟》
月来忽送阑干影,春到不分南北枝。——仇远《梅花》
金书宫殿玉阑干,雪瀑泉飞洞口寒。——叶绍翁《仙兴》
细雨濛濛江汉宽,楚天无际倚阑干。——魏源《花前劝酒吟》
阑干倚遍更消魂,春到淮南得几分。——张耒《残春三绝·阑干倚遍更消魂》
几度春光招宋玉,碧阑干外独消魂。——张耒《竟陵梦野亭在子城西南角一目而尽云梦之野最》
阑干简介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诗句鉴赏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诗句鉴赏,希望有所帮助!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
【意思】
夜阑人静,梦里重温了年轻时的欢乐生活。于是便哭泣起来,泪水冲淡了胭脂,在脸上凝成了纵乱的痕迹。梦中回忆,空垂悲泪。是对往日韶华虚度的追悔,也有对现实艰难处境的哀愤。“红阑干”逼真地再现了琵琶女哭后的状态。
注:少年事,年轻时欢乐的生活。阑干,纵横貌。形容泪流的样子。
【鉴赏】
夜深的时候,忽然在梦中回想起少年时代的许多往事,忍不住泪流满面,把脸上的红色胭脂都弄得凌乱模糊了。阑干:在这里指的是脸上的脂粉被泪水沾湿,顺着泪水流下,仿佛是一排排的阑干。过去的欢乐往事,突然在梦中涌上心头,抚今追昔,感叹身世飘零,只觉满心凄楚,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写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
【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赏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诗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
【翻译】寂寞的玉容流满晶莹的泪水,就象盛开的梨花沐浴着春雨。
【译注】杨贵妃美丽的脸上神情寂 寞,泪水纵横,就像一枝春天的梨花带 着雨珠。玉容:指女子的美貌。阑干: 纵横散乱的样子。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八评曰:“写泪妙语。”用“梨花一枝”形容杨贵妃的雪肤花貌,用“春带雨”形容杨妃因思念玄宗而热泪纵横、寂寞哀怨的痛哭情态,把杨妃哭泣的情状写得凄楚动人。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女子流泪 时娇弱凄美的姿容。[例]所以女人爱 哭。而且,哭得很美,“玉容寂寞泪阑 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让人我见犹怜。 (露水《浅议女人的特点之一:女人爱 哭》)
二、用以形容梨花或其他花卉沾满 雨露,润泽柔美的样子。[例]摇一摇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 梨枝,徘徊绕树不忍离,一日千遍看无 时。静静地看,细细地想,天地之间就 只有我和梨树了。(邱海昌《又到梨花 盛开时》)
【扩展阅读:长歌恨文章赏析】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
微刻《长恨歌》诗人开篇即借“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重色,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中。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写出她如何的妩媚,并因此得宠于后宫之中。“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诗人对此进行了反复地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基础,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情节。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第二部分,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这正是杨贵妃致死的原因所在。“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说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这里,诗人用六句话对二人的生离死别进行了描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悲伤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玄宗那种极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能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情形象的表现出来。
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而是抓住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来抒发婉转凄凉的相思之情。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写唐明皇在时局稳定后从蜀地回京城,路经马嵬坡勾引伤心事。返京以后,更是触景伤情,无法排遣朝思暮想的感伤情怀。回宫以后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孤灯挑尽”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却缠绵悱恻的相思,寄希望于梦境,一生一死分别了多少月:“魂魄不曾来入梦”。“长恨”之“恨”,动人心魄。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馀”,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美蓉花和未央宫的乖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貔。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人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雨到奏凯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出自李彭老《祝英台*》祝英台*①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帘影飞梭,②轻阴小庭院。旧时月底秋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③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④几番莺外斜阳,栏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注释】①祝英台*:这是一首回忆旧时恋情的词。词意往复,深微曲折的写法,给人一种声容兼美的感觉,为宋寄情词中少有的工秀婉丽之作。词下片“几番莺外斜阳”三句,被《词旨》誉标为“警句”。此词有本题作“后溪次周草窗韵”。周密有同韵题作“后溪次韵日熙堂主人”。②帘影飞梭:时光在帘子上飞快消逝。③合欢扇:团扇。《怨歌行》中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句。④刘郎:汉代的刘晨,因入天台山遇到仙人。这里作者以刘郎自指。玉箫伴:吹箫的萧史的伴侣即弄玉。这里代指自己所恋的歌女。【参考译文】杏花初绽颜,梅花已凋残,春天又过去了一半。门帘的影子从西边移到东边,时间流逝像飞梭一般,转眼庭院就有了黄昏的轻暗,一天就要过完。犹记得过去她在月光下戏荡秋千,笑容伴随着她醉人的容颜,曾清晰地听到她那珠玉般的歌声一串一串。怎忍心再看见,那把生绢制成的团扇,上有我用描金小楷题写的情言。刘郎我已老了,她却如仙女弄玉远离我在天边。多少次我在莺啼日斜的暮色中望远,把楼台的栏杆倚遍寻觅思盼。只恨那联袂成林的杨柳,再多、再浓也无法将我的思愁隔断。【赏析】这首词从描写内容和语气来看,写的是作者自己旧时的一段恋情。全词上下两片,分四个层次来反映这段恋情。上片前五句为第一个层次。其中起首三句点明现在是春半时节,这时眼看红杏初开,梅花落尽,触发起岁月如流的感慨。接下来的两句,则写作者索居独处时无聊的心境。后面的“旧时”三句为第二个层次,由眼前景转入对情人的追忆,并用“歌珠一串”轻轻点出那女子的身份和当日交往中最令人难忘之处。下片前五句为第三个层次,写作者睹物怀人,产生了刻骨的相思之情。结尾三句:“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为最后一个层次,写远别的愁思,深情绵渺,韵味极厚,陆辅之《词旨》列为“警句”。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评此词曰:“写景言情,抚今追昔,循序写来,自是合作。结处‘莺外斜阳’三句,含思绵渺,群称警句。”所见不差。赏析二:此词是回首旧情的一段恋曲。在宋季情词中,堪称工秀婉丽之作。 起首“杏花初,梅花过,时节又春半。”三句,点出时间为春半时节。红杏初开,梅花尽落,由此触起对岁月如飞的感慨。“帘影飞梭,轻阴小庭院”,写索居独处时百无聊赖的心境。“飞梭”,喻时间流逝之速。微阳照着低垂的帘幕,小庭院里,一片漠漠轻阴。 以上几句重在写景,虽用了“杏花”、“帘影”等看来是华丽的词语,却构成了幽悄凄寂的氛围,词人那孤独的心情已隐现其中了。“旧时月底秋千,吟香醉玉,曾细听、歌珠一串。”三句,转入追忆。极力刻画,精艳绝伦。想当时她在春月下打罢秋千,那如花似玉的美好容颜,已足以使人为之倾赏不已,何况还有她那圆转清脆的歌声呢!“秋千”一词,不可滑眼而过。 唐宋时期,女子在春日有玩秋千的*俗,所以每当庭院春半时节,作者便忆起旧时月底秋千的情景。“香”、“玉”,喻女子的体貌芳洁,词人为之宛转低吟,醉心不已。“吟香醉玉”,真是极情迷恋痴之语。“歌珠一串”,形容歌声的圆美流转。这里轻轻点出女子的身分。 这片“忍重见,描金小字题情,生绡合欢扇。”三句,紧承上片“歌珠”意,进一步写别后的刻骨相思。“忍重见”,即“怎忍重见”意。三句作一句读,意思是说不忍重见当日自己曾题上情诗的合欢纨扇。“描金小字”,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细心地描上小字,显示其珍重之意。“合欢扇”指团扇,意更深长。词中用以暗示男女间的欢好。也许这扇是当初女子送于自己的定情之物。扇上题情,更包含许多难忘的情事。如今重忆,旧情犹在,可惜的是爱侣已远隔天涯了。 “老了刘郎,天远玉箫伴。”这正是词人深悲所在。“刘郎”,乃词人自喻。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用刘晨重入天台寻觅仙侣不遇的故事,叹息爱情的间阻。本词更着“老了”二字,益增无限苍凉悲慨。“玉箫”,唐人小说中的婢女名。词中以此指代远别了的歌女。 结处“几番莺外斜阳,阑干倚遍,恨杨柳、遮愁不断。”三句,含思绵渺,陆辅之《词旨》称之为“警句”。不知多少回,词人倚遍阑干,眺望着天边落日。他在期盼什么呢?只恨那疏疏杨柳,遮不断自已无尽的春愁。“遮愁”一语,虽亦见于前人词句,然用在本词中,韵味更浓。杨柳栖莺,而莺啼又令人想起她那珠串般的歌声。杨柳之外是斜阳照着的山川,她已像天般遥远。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见了杨柳,难免勾起离情。此词末三句把这些意象浑融在一起,于柔婉中寓幽怨之情,深蕴而有余味。 全词分上下两片,四个层次来写:第一层写如今时节;第二层写旧日相识;第三层写睹物思人;第四层写久别愁思,上下连贯,一气呵成。人事景物,互融交浑,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怀念前欢的情感。
《长干曲》古诗阅读及赏析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干曲》古诗阅读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干曲四首·其一》
[唐]。崔颢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题解】
这首诗写两个以水为家的青年男女在长江相遇时,隔舟对话的情景。诗人截取富有戏剧性的生活片断,表现出女主人公开朗、天真的性格。
【注释】
①《长干曲》:乐府古题,多描写长干里一带妇女生活和感情。长干,长干里,今南京市旧里弄名,在长江南岸。②这首是女子问话,又自我作答,显得很主动。
【原诗今译】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而妾住在附*横塘。
只是停下船儿问问,
也许你是我的同乡。
【其一鉴赏1】
这首小诗描写一水乡女子在江上向过往的小伙子攀谈问话的一个细节。它像一场独幕剧,又像一篇微型小说。寥寥四句独白,简单明了,但仔细含茹把玩,却又觉得隽永深长,风神无限。
诗一上来就直接用主人公的问话开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寥寥十字,从句式上看,不过是一个疑问句和一个陈述句的组合,既没有什么奇思异想,也没有什么僻典故实,从事件上看,不过是人生逆旅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细节:攀谈问话。简单极了,*淡极了。诗人就是在这样一个简单*淡的人生琐事中,看到了诗意的光彩和戏剧化的情节。分析起来,还是饶有趣味的。首先,问话中称对方为“君”,答语中称自己为“妾”,点出问者和所问对象的性别:一个水乡姑娘与一个船家小伙子。诗文中大凡涉及到男女,倾慕迷恋,恩怨憎爱之类的浪漫传奇故事就会随之展开。但此诗并没有沿袭这些俗套,只是写一女子款款问话。她问对方家住何处,也是一般人路遇谋面开始攀谈时的常例。作为一个姑娘,她也只能问别人“家住何处”,若改问姓甚名谁,则既不礼貌,也不合乎身份。所以第一句纯是问语,绝无深意。但话由一女子先问,又是在礼俗甚多的古代,已经够大胆率直了。第二句诗人写女子不待对方回答就自报家门。从社交的一般*惯来讲,女子特别是青年女子的年龄居处是不该轻易告诉陌生人的。诗人这样写,一方面是想说明水乡姑娘的天真无邪,另一方面,也未尝不含有向对方介绍自己情况的用意。俞陛云说这两句“既问君家,更言妾家,情网遂凭虚而下矣。”(《诗境浅说续编》)正点破女子自我介绍中的暗示。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姑娘在大胆攀问又主动介绍之后,才觉得自己有些太唐突,怕引起对方的误解,所以赶忙又加以补充和解释,说自己不过是随便问问,打听对方是不是同乡。这样解释看来十分得体,既掩饰了姑娘的羞涩,又表现了她的敏捷和聪慧。但是稍有阅历的人不难看出,姑娘的这两句解释和补充,欲盖弥彰,把起初恐怕连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内心秘密给点破了。
末句中的“同乡”一语,表明姑娘是在他乡异地,孤独寂寞,烦闷无聊,所以对家乡的一切都很敏感,于是闻乡音而相问。这样,“同乡”由问话攀谈的借口,转变为寻找慰藉理解的纽带,最后成为系连两个天涯沦落人的感情红线。
《长干曲》属于南朝乐府《杂曲歌辞》,内容多表现江南水乡船家妇女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崔颢所作《长干曲》共四首,这是第一首。诗用民歌体,表现水乡姑娘的纯真娇憨,虽不过四句问语,但却声态并作,情貌俱现,非常传神。且含蓄蕴藉,“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
【其一鉴赏2】
《长干曲》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收入《杂曲歌辞》。这一曲名始见于南朝乐府民歌。古辞仅见一首:“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描绘广陵女子驾着菱舟逆浪而上,卖弄本领的情景,大胆泼辣的神态皆于自夸的口吻中见出。崔颢的《长干曲》四首便从这首古辞的意思中生发而来。
古辞中的女子迎浪相邀的人是谁?她在向谁作自我介绍?诗中没有明言。而南朝乐府民歌大多是以女子口吻所唱的情歌,这就使崔颢的《长干曲》能根据古辞所留下的想象余地,将它的意思扩充成四首问答式的民歌,构想出一个采莲少女与一位船家青年在水上相识的一幕情景,表现了人生中偶而相逢的片刻意趣。
第一首是女子的问话。联系其他三首来看,这个女子应是在江上采莲,见到船家青年,可能因对方的'乡音引起了她的注意,便主动上前搭话。她先问对方住在何处,语气直捷,开门见山。然后不等回答,便介绍自己住在横塘(横塘在今南京市西南,与长干相*)。接着似乎又很快意识到这样直截了当地向一个陌生男子打听住处并自报籍里,未免过于唐突,于是旋即便解释自己之所以停船借问的缘故,是想到彼此可能还是同乡。四句**常常的问话,语意直白而又几经转折,虽不见人,却闻声便可见出这个在水上长大的女子快人快语、热情开朗的性格,天真而大胆的表情中还若有若无地流露出欲与对方结交的情思。
王夫之评此诗说:“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诗中的有字之处只是截取女子试探性的几句问话,而这幕对话的情节和背景则都在无字之处:江上船只来往、姑娘们结伴采莲的景象,女子对船家口音的反应,她驾着莲舟主动靠*船家的过程,问讯时曲折微妙的心理活动,无不活现在她的声情口吻之中,却又并无一字落入言筌。
这首诗只是两人相识的开端,但简洁有味的口语,直接发自内心的声调,以及直面相问的开场白,语意中似有若无的情思,启发了无穷的联想,并自然引出了以下的三首问答诗。
【作者简介】
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县)。唐朝著名诗人。
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原集已佚,有辑本《崔颢集》二卷,《唐人集》本。
长干行李白带拼音版古诗欣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干行李白带拼音版古诗欣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古诗长干行李白带拼音版
cháng gān xíng
长干行
lǐ bái
李白
qiè fā chū fù é , zhē huā mén qián jù 。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láng qí zhú mǎ lái , rào chuáng nòng qīng méi 。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tóng jū cháng gān lǐ , liǎng xiǎo wú xián cāi 。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shí sì wéi jūn fù , xiū yán wèi cháng kāi 。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dī tóu xiàng àn bì , qiān huàn bù yī huí 。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shí wǔ shǐ zhǎn méi , yuàn tóng chén yǔ huī 。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cháng cún bào zhù xìn , qǐ shàng wàng fū tái 。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shí liù jūn yuǎn xíng , qú táng yàn yù duī 。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wǔ yuè bù kě chù , yuán shēng tiān shàng āi 。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mén qián chí xíng jì , yī yī shēng lǜ tái 。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tái shēn bù néng sǎo , luò yè qiū fēng zǎo 。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bā yuè hú dié lái , shuāng fēi xī yuán cǎo 。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gǎn cǐ shāng qiè xīn , zuò chóu hóng yán lǎo 。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zǎo wǎn xià sān bā , yù jiāng shū bào jiā 。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xiāng yíng bù dào yuǎn , zhí zhì cháng fēng shā 。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2、古诗长干行李白翻译
记得我刘海初盖前额的时候, 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门前嬉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长期来我俩一起住在长干里, 咱俩天真无邪相互从不猜疑。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
自己低头面向昏暗的墙角落, 任你千呼万唤我也不把头回。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 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五月水涨滟难辨担心触礁, 猿猴在*山头嘶鸣更悲凄。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
苔藓长得太厚怎么也扫不了, 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 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二首》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韦庄《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月夜》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王昌龄《出塞二首》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二首》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清*调·其三》
十年花骨东风泪,几点螺香素壁尘。——史达祖《鹧鸪天·搭柳栏干倚伫频》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红楼梦·第五回》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缓事宜急干,敏则有功;急事宜缓办,忙则多错。——《格言联璧·处事类》
作本色人,说根心话,干*情事。——《格言联璧·惠吉类》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说苑·杂言》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钱珝《未展芭蕉》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马致远《蟾宫曲·叹世》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 渡桑干》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荀子·乐论》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佚名《伐檀》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李白《长干行二首》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
种田人,改*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围炉夜话·第六十则》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白居易《早冬》
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如剪。——谢逸《蝶恋花·豆蔻梢头春色浅》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李白《长干行二首》
信者人之干也,义者行之节也。——《列女传·贞顺传·陈寡孝妇》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古诗中的阑干
描写阑干的古诗
阑干的古诗句
阑干在古诗中的意象
古诗歌中的阑干意象
古诗中的泪阑干意思
阑干在古诗文中的含义
古诗瀚海阑干百丈冰中的瀚海
带阑上的古诗
带阑珊的古诗
含有倚阑的古诗
有夜阑的古诗
阑的古诗句
梦阑的古诗词
有关阑的古诗
带阑的古诗词
含阑的古诗词
阑字的古诗句
含阑的诗句古诗
带有阑字的古诗句
关于阑珊的古诗
星阑两字的古诗词
醉意阑珊的古诗
带倚阑的古诗词
意气阑珊的古诗
更阑结尾的古诗
春意阑珊的古诗
形容夜阑花灯的古诗
形容意兴阑珊的古诗
描写秋意阑珊的古诗
关于魏武祠的古诗词
扇面行草古诗的所有视频
古诗对蚂蚁的赞美
金秋稻谷丰收的古诗
描述两人友谊的古诗
杜牧的古诗文
描写白鹭的古诗词王维
陈安之成功的古诗
关于龙和雨的古诗
关于凌婷的古诗
邓观雀楼的古诗
形容甘肃庆阳的古诗
一行七个字有八行的古诗
画的古诗的写作背景
老师解惑的古诗
尾字是剑的六字古诗
写街头人多的古诗
年的古诗活动教案
李白带月字的古诗词100首
排解心理压力的古诗
好听的战争古诗网名
含有诚和阳的古诗
表示积极进取的优美古诗
寒假必备的古诗词
想对象的古诗词
树下的儿童古诗
传承良好家风的古诗词
古诗咏柳古诗的咏是几声
世间无的古诗
有关依依惜别的古诗唱的
古诗赞美老师的古诗